【解老】“百姓”可不是“民”啊!

“百姓”在《五千言》里出现在以下几处:
1.以百姓之心为心
2.百姓皆盈耳目焉
3.百姓之不治也
4.以百姓为刍狗
这里的“百姓”是所谓的“民众”么?
先看看关于“百姓”的较早记载。
1.“九族既睦,平章百姓。”(《书·尧典》)
2. “此五义者既成于上,则百姓黎民化缉于下矣。”(《大戴礼记·保傅》)
3. “百姓,百官。”(《孔传》)
4. “古所谓百姓即百官,故《尧典》或与黎民对言,或与四海对言,非若今之以民为百姓也。”(清·陈鳣《对策》)
九族,百姓,黎民,是相对对应的,百姓不一定是百官,但一定不是黎民。
几千年前在黄河流域集中着几大势力部落,主要有黄帝族、炎帝族、夷族和九黎族。
经过多年的征战,最后形成了以黄帝、炎帝族的部落联盟,共同战胜了九黎族。
其中黄、炎、夷三个部落的联盟是由大约100个氏族构成的,因此统称为“百姓”,在战争中抓到的九黎族俘虏则称作“黎民”。
西周时期,百姓成为贵族的通称。
这时的黎民(也称庶民)包括自由民、农奴、奴隶,与百姓形成了互相对立的两大阶级。
随着宗族世袭制的破坏,土地私有制的出现,春秋末期百姓的地位逐渐降低,他们中的大部分人最后也降到黎民的行列中来。
所以后来就将黎民与百姓来统一称谓了。
五千言里有“百姓”和“民”同时存在,说明此文在西周时期已经成文,当时百姓和民是各自独立存在的“团体”。
“百姓”里不存在“民”,“民”里也不存在“百姓”。
对于五千言的解读,民与百姓是不能混为一谈的。
后世黎民百姓混为一谈,那是后来的事儿,与五千言并无关联。



?





楼主 道易百家  发布于 2017-07-05 22:45:00 +0800 CST  
“民”的本意是“奴隶”么?


楼主 道易百家  发布于 2017-07-06 09:21:00 +0800 CST  
《周礼·秋官·司厉》:“其奴,男子入于罪隶。”以此看来,至少西周时期“民”和所谓的“奴隶”还是有区别的。也就是说除了奴隶主就是奴隶,这是荒谬的。“奴隶制”的那段历史是值得怀疑的。


楼主 道易百家  发布于 2017-07-06 12:06:00 +0800 CST  
“自由民”,这个词儿应该引起注意。

楼主 道易百家  发布于 2017-07-06 12:08:00 +0800 CST  
五千言里的“百姓之心”是什么心呢?
是“贵族”之心?是那种“养尊处优”之心?
“恒无心”怎么又“以百姓之心为心”呢?
这是“将心比心”“换位思考”么?
原来是因为“百姓皆盈耳目焉”,然后呢?
恒无心是不是“虚其心”呢?
是不是“无知无欲”呢?
“盈耳目”的处理办法是什么呢?
“皆?之”呢?

楼主 道易百家  发布于 2017-07-06 12:21:00 +0800 CST  
对待“百姓”,用“恒使民无知无欲也”的法子可行么?
“百姓之不治”,“以其上有以为也”,原来“上有以为”是病根儿。
“民之难治也”,“以其知也”,原来“知”是病根儿,去根儿是“愚民”呢?还是“使民愚”呢?明显是“为道者”“将以愚之也”。
“上有以为也”这个病,得咋治?

楼主 道易百家  发布于 2017-07-06 12:27:00 +0800 CST  
“以百姓为刍狗”,这百姓贵乎?还是贱乎?
刍狗贵乎?还是贱乎?
这个“不仁”,是不是“不分贵贱”“一视同仁”呢?

楼主 道易百家  发布于 2017-07-06 12:30:00 +0800 CST  

楼主:道易百家

字数:1072

发表时间:2017-07-06 06: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6 12:22:15 +0800 CST

评论数:5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