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唯一的女大厨常静和康乐餐厅

常静是“康乐” 餐馆的老厨师。当年她做的“桃花泛”、“翡翠羹”,享誉京城,香飘海外。1980年代中期,常静已是北京市400名优秀厨师之一,也是这批优秀厨师中唯一的女厨师。当时的全国妇联主席康克清大姐对她说,这么多厨师,只有你一个女厨师,要多带些女徒弟。常静师傅如果健在,该有90多岁了,她曾担任康乐餐馆副经理好多年,她不仅是一代名厨,她的经历也是康乐餐馆的早期发展史。
下面,说说我知道的常静师傅。


常静是满族人,祖上在朝廷做官。到她的父亲这一辈儿,清朝改了民国,几辈靠吃俸禄过日子的旗人之家,无以为计。父亲只好摆个小货摊,卖点儿杂货。常静生于民国6年,上有姐姐,下有弟妹。父亲的收入不够养家,她和姐姐只好出去找活干。


常静12岁到饭馆学徒。她说:“那时候很少有饭馆招女的,我记得前门外就那么一家,刚开业,男女都要。要不是家里穷,指着我和姐姐挣钱吃饭,我也不会早早出来学徒。我进饭馆那年才12岁,在一家山东馆子。”
前门外是繁华闹市,人来客往,车水马龙。这里的饭馆属山东馆子最盛。正阳桥左右,还有许多小饭摊,出售豆汁儿、焦圈儿、辣白菜等小吃。不用说,有钱人进馆子吃饭,老百姓在摊上吃小吃。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7 18:46:00 +0800 CST  
那时候学徒确实苦。东家只管饭,不给工资。像服务员和我们在厨房干杂活儿的,就靠分点小费。那时候小费是10分之一,吃10元给1元。我和姐姐岁数小,在厨房洗菜、刷碗。人家得10元,我们只得3、4元。不好好干活,就要被裁;有时候饭馆生意不好,也裁人。我换过3、4处,做的最长的是鸿宾楼。这家馆子不小,卖的菜品种也多,鳝鱼、海参都有。”


岁数大点儿,常静当了服务员。她说,“我很想学点技术。俗话说,教会徒弟,饿死师傅。旧社会男的学点儿手艺都不容易,我是女的,人家更瞧不起。只能偷偷看,偷偷学。”


1937年,常静21岁,出嫁了。婆家是四川大户人家,对吃食很讲究,家中常有亲戚朋友来。伺候家里人,招待客人,都是常静。常静精心做菜,手艺提高不少。客人中有会吃的,也指点她。就这样,常静的菜越做越好,兴趣也越来越浓。可是,她没有再出来做事。


“1949年,北平解放了,有个朋友请我们夫妇合伙开餐馆。说你不是在饭馆干过吗?我看了看,别的饭馆里也有家庭妇女,和我差不多。我就出来了,打这起,才为顾客做菜。‘康乐’餐馆是1950年开的。原是三家合办,因为老赔钱,交不上税钱,有一家就退出了。1952年,又进来我们两家,一家150元资本。这么样,也没雇人,四对夫妻接着办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7 18:47:00 +0800 CST  
我们经理姓林,福建省人。他爱人罗惠,比我大两轮,我们两人掌勺。后来她有了病,主要是我掌勺。我们的籍贯有四个省份,原先他们卖云南菜、福建菜,我们加入后又添了四川菜、淮阳菜,还有一些山东菜,五花八门,各显神通。有福建的红糟鸡,广东的炒吊片,上海的炒鳝丝。。。老林有文化,他出主意,我们一块琢磨。比如,后来成了康乐特点菜的翡翠羹,我记得那会儿有家山东馆子做过,使的是鸡茸和豆儿,一半绿,一半白。那绿色是淡的,打上蛋清,上鸡汤炒,我吃过,特别好吃。我琢磨着做一种适合老人们吃的、软活儿的菜,这羹就不错。我试着用菠菜叶做,加工方法一样,菠菜叶子绿啊,又好看又好吃。菠菜过了季就换别的青菜,是绿叶就行。
我们除了经营米饭、炒菜,还卖面条。有过桥面、鸡丝汤面、猪肝面、鳝鱼面,每碗5角钱。客人吃一碗就走,又快又便宜。我们用鸡蛋和面,一斤面掺三个鸡蛋。鸡汤是纯的,搁几种作料,特别清香可口。菜都是时令菜,什么新鲜菜下来用什么菜,鲜冬笋、荠菜、盖蓝菜、油菜苔,净买这些个,还有鲜菇、干贝。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7 18:47:00 +0800 CST  
1956年,公私合营,政府派来经理,职工也增加了,有20多人。康乐扩大了,挪到椿树胡同。一处四合院,四间北房,能放20来桌。离王府井大街不远。联营后,我们定了工资,我挣78元,当时在饮食行业是比较高的,也是康乐职工里最高的。收入高了,生活有了保证。我还掌勺,带了个徒弟,是个新来的男孩子。后来也当经理了。
康乐有8大名菜。这些菜以江南风味为主,是在川、滇、闽、浙菜的基础上,经过多年摸索和实验,精心制作出来的。其中最有名的是“桃花泛”和“翡翠羹”。1982年,日本东京味之素株式会社邀请我去做烹饪技术表演,我做的就是八大名菜之一的“桃花泛”。这是一道淮阳菜,用番茄、荔枝、菠萝调成鲜红的芡汁,浇在一大盘炸得金黄的锅巴上,噼啪做响,犹如泛起片片桃花,香溢四座。赢得了朋友们的称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7 18:49:00 +0800 CST  
人们问我,做菜的诀窍在哪?没别的,一是有点经验,第二是细致。比如说康乐有一道菜是雪里红炒冬笋,那味儿多鲜啊!可冬笋又得剥,又得煮,还得旋。现在鲜冬笋不好买了,就是有,有的小青年,你让他用鲜冬笋他也不用,嫌麻烦。用罐头省事,一倒就得。可不是那味道。我又不能老说,说多了,该说你事儿多。
康乐在椿树胡同那7、8年,顾客盈门。首长们来的少了,我只记得郭沫若来过,他是科学院院长。中国最后一个皇帝溥仪也来过,他的弟媳是日本人,讲究吃,一年里得来几回。常来,我们就成了朋友。”


常静说,文化大革命中间,康乐的牌子换了,改“立新”了。说康乐是资产阶级的。后来和旁边的翠华楼饭庄合并,改成首都饭庄。“文革”以后,老顾客们老打听康乐,外宾也打听。康乐又恢复了,搬到安定门附近一座楼里。楼上楼下几十张桌子,职工100多人。顾客每天还是坐得满满的。现在的顾客天南地北,哪里的都有。
康乐搬到安定门后,常静基本不掌勺了。眼花了,手也吃力了。但还是技术经理,负责检查质量。常静说,1985年餐馆装修时,年轻人又要改名子,说餐馆气派小,要改酒家。她不同意。说别看康乐小,它有名,牌子不能改,你们可以改康乐餐厅啊,厅,够大了吧。有趣的是,如今的康乐,又改成餐馆了,人们渐渐懂得,老字号的名气好使。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7 18:50:00 +0800 CST  

常静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7 18:51:00 +0800 CST  
希望早日拜读大作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7 19:49:00 +0800 CST  
现在我每天给老婆孩子做早点,坚决不吃血脖儿馅儿的包子和地沟油炸的油饼。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8 16:38:00 +0800 CST  
老太太要是多活几年没准能成电视里美食节目的座上宾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8 16:39:00 +0800 CST  
据说北京地沟油从业人员就有5000多,没辙啊。就不能给他们来京做“贡献”的机会!

楼主 北京人李香山  发布于 2011-07-18 21:44:00 +0800 CST  

楼主:北京人李香山

字数:2420

发表时间:2011-07-18 02:4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2 19:51:49 +0800 CST

评论数:4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