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的曹雪芹是袁枚

书中的线索人物贾雨村,名贾化(假话),字雨村,那么贾雨村意思就是书中存在假语。书中还专门有一章,回目的名字里面就有贾母掰谎记。脂批里面也不止一次说了,幻笔,需要“巨眼英豪”。无奈世上考证派太多腐儒,把人家的假话,幻笔当成实打实的流水账对待。岂不是笑杀人?
-
实际上,点出“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亡”,与“不数年,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故去,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是谎言,恐怕很多人就明白了其中的门道一样。
-
同样的道理,为什么只有前80回,也是一样的坑,因为,创作团伙本来设计的就是80回,不然,“曹雪芹先生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脂砚斋凡四点评”,批书人还有畸笏叟,杏斋,立松斋,蕉园等,可以想见,底稿都不是一份,怎么可能八十回后面的回目一篇都没有?所有的书稿都丢了?怎么就那么整齐划一,都是前八十回?
-
有了袁枚这位号称清代第一商业炒作大师的“通天老狐”,这一切不是很容易解释吗?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0 00:53:00 +0800 CST  
当然,有了袁枚这位号称清代第一商业炒作大师的“通天老狐”,就使得诈死,宣布“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亡”的谎言有了可能性,写书批书集团有了足够的聪明智慧,能设计出诈死的花招。
-
另一方面,就是要证明畸笏叟撒谎的必要性,畸笏叟必须宣布“壬午除夕,芹为泪尽而亡”和“不数年,脂砚,杏斋诸子皆故去”虚假消息,除此之外,别无选择。这就要从书中的内容来分析了。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0 06:57:00 +0800 CST  
由于书中写王熙凤有明显的影射多尔衮倾向(参看本人帖子,“王熙凤是不是写多尔衮”),而通灵宝玉背面说的,“二疗冤疾”,以及书中几次提到要积德行善,并骂了“中山狼,无情兽”,免不了有为多尔衮翻案的嫌疑。参看本人帖子,“《红楼梦》的主旨是一群耗子精给皇帝上眼药吗?”。
-
《红楼梦》甲戌本为1754年,庚辰本为1760年,“壬午”为1762年。乾隆为多尔衮平反是1778年,其先后关系十分明显。
-
乾隆在为多尔衮平反之后,将所有相关卷宗全部销毁。那么,有同样内容的《红楼梦》肯定是十分忌讳的。
-
而《红楼梦》里面关于大清国本,关于“满汉一体”的国策建议,包括汉化,对满清朝廷维护统治又十分重要,所以,满清朝廷只能用曹天佑桃代李僵当做真曹雪芹,把《红楼梦》向世情小说方向引导,掩人耳目。
-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1 21:19:00 +0800 CST  
89楼提到了多尔衮的问题。另外,书中还有写薛蟠谐音削藩,影射康熙的问题。《红楼梦》把康熙写成了呆霸王,金陵一霸,应该也是代表了不少满清贵族的看法,这个秘密肯定要掩藏起来。康熙被雍正吹捧为“清圣祖”,然而,雍正的政策处处和康熙反着来,其内心是怎么看待自己父亲的,不言而喻。
-
《红楼梦》把薛家设定为“无品”,把薛蟠对夏金桂不满意,设定为“悔婚”,说的就是康熙背信弃义。而站在普通满族八旗立场上,满清得到了天下,自己的人口本来就很少,这个时候不想着好好过日子,多生孩子,安居乐业,反而主动挑起战争,导致八旗子弟兵战死很多,满族人口大量减少,内心是否满意,不问可知。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4 07:54:00 +0800 CST  
到这里,可以总结真假曹雪芹的隐身问题了。
-
首先,真假曹雪芹共同隐身于林黛玉身上,也就是说,林黛玉的身世是袁枚和曹天佑混合而成的,身世主要是曹天佑,但是,傲骨的性情,“心比比干多一窍”的才气和性格主要设定为袁枚,即袁大才子才是那个“心比比干多一窍”的人。其次,妙玉性情和黛玉很像,是因为她在另一个方面变成了袁枚,妙玉的身世,“从玄墓山蟠香寺搬到了栊翠庵”,隐含的意思就是,真曹雪芹是吴梅村转世投胎出生的,来到了满清的牢笼。栊的意思是木笼,牢笼,翠是青色,隐喻满清。而妙玉嗜茶,又是一个信号,说明她实际是个男人(嗜茶也是袁大才子的一个招牌)。
-
相关内容参见本人帖子,“林黛玉为什么为还泪而生”,“林黛玉是耗子精是什么梗”,和“贾芹与耗子精”。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4 07:58:00 +0800 CST  
有了黛玉和妙玉的才情和傲骨,加上妙玉的从玄墓山来到栊翠庵,暗示吴梅村转世的出身,再加上贾芹所具有的,“窝娼聚赌”,“家庙里面养尼僧”的混混行为,差不多就是袁大才子的本相了吧?
-
嗯嗯,好像还差点什么?
-
没错,还差一点儿!差的是藏在宝钗身上的,有城府,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舍得花钱结交他人,草根出身,经商身份!无怪乎诗社评比时,秉性隐忍,一向是“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的宝钗能几次夺魁,都是袁枚大才子故意把自己的学问才情一分为二的。也难怪宝钗取了个谐音“拆”的名字!
-
所以这就是情榜考语,两次出现“钗黛合一”的妙用!钗黛合一的才情学问,再加上妙玉的出身,和贾芹的混混行为,才是完整的袁枚袁大才子,活脱脱一个袁枚大人!当然,还要加上宝钗的恬淡和“山中高士”的隐士精神!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4 07:59:00 +0800 CST  
到了这里,第四十二回的脂批,“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此幻笔也。今书至三十八回时,已过三分之一有馀。古写是回,使二人合二为一。请看黛玉逝后,宝钗之文字,便知余言不缪矣。”也得到了合理的解释。
-
不过,在情榜考语中,钗黛合一出现了两次,还出现在榜首的位置,说明这条考语十分重要,也就是,可能还有其他隐喻,比如,主张满清进一步汉化,主张满汉一体,这就是《红楼梦》的“国策”意义,也是《红楼梦》全书都是在弘扬中国,中华文化的目的所在。
-
从《红楼梦》的写作和批书集团人员看,《红楼梦》是一部满汉全席,所以,钗黛合一恐怕也有隐喻《红楼梦》写作的含义。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4 08:00:00 +0800 CST  
据杨鸿烈《袁枚年谱》记载,袁枚终日流连于毕沅的青楼——兔子园,与俊男美女串成一串。时人感叹:子真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
-
然而,考据袁大才子的作风,每每出人意外,比如他自夸几个小妾个个如花似玉,旁人去看了,却发现都是痴胖矮丑,恐怕袁大才子的真相就是个“通天老狐”,是炒作居多,老狐狸不披着件伪装,还能叫老狐狸吗?
-
如本贴第84楼所说,袁枚身边有好几个以娈童,龙阳之好名义出现的男子,如桂官,华官,曹雨田,金凤,就是疑似的批书人小集团,其中曹雨田,甚至可能就是曹頫/脂砚斋,因为脂砚斋经常会说“放声大哭”,以废 物 自居,自责的心态十分明显。金凤的名字自不待言,可能是爱新觉罗家族的人。
-
尹继善第四次任两江总督的时问,从乾隆十九年八月至三十年四月,也就是1754年~1765年。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4 08:02:00 +0800 CST  
按照《红楼梦》的版本情况,丁卯本是1747年,这一年刚好是袁枚声称以300两银子买下随园的时间!或许,是初稿之后,幕后的出资集团认为,创作集团需要有相关的写作环境,并体验生活,所以就把随园转给了他们。
-
但是,300两银子就买下一个金陵的一个偌大的随园(随园是现在的南京师范大学所在地),袁老狐狸讲谎话的水平真是皮厚,没羞没臊,你以为这是青海的土地,不值钱吗?当时的有心人可能信吗?就像现在说的,某某富豪动不动就输了几亿十几亿,都是骗人的(有心人哪个不知道实际是洗钱,转移资产?)一样。当然,袁老狐狸名气大,拿着自己的大名气压人,普通的凡夫俗子们可能还是会有不少人信的。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4 08:04:00 +0800 CST  
书中写贾雨村是林黛玉的老师,还有贾雨村带林黛玉进荣国府的情节,到这里也可以解开了: 其实隐喻的是尹继善在会试时以大司寇的身份为袁枚撑腰的故事,所以,袁枚以老师称呼尹继善。相关资料摘录自百度百科,“江右三大家”条目如下:
-
“袁枚少有才名,擅长写诗文,乾隆四年(1739)24岁参加朝廷科考,试题是《赋得因风想玉珂》,诗中有“声疑来禁院,人似隔天河”的妙句,然而总裁们以为“语涉不庄,将置之孙山”,幸得当时大司寇(刑部尚书)尹继善挺身而出,才免于落榜,得中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4 20:26:00 +0800 CST  
畸笏叟关于《红楼梦》最后最晚的批语是乾隆三十六年,而尹继善去世的时间也刚好是乾隆三十六年!
-
而在宣布“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时的原话是,“前批知者芹溪脂砚杏斋诸子皆相继别去今丁亥夏只剩朽物一枚宁不痛杀”。畸笏叟说的是“别去”,模棱两可,又避免了使用“故去”的不吉利字眼,老滑头!!!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5 14:39:00 +0800 CST  
《脂砚斋评点石头记》,和《立松轩点评石头记》中,脂砚斋和立松轩都有以贾宝玉自诩的点评,如果他们说的是真话,恐怕就只能用曹頫是另外换了个小号,用立松轩的名字继续点评来解释了。而畸笏叟的用词,“皆别去”则是模棱两可,既可以解读为他们都死了,也可以解读为他们各自离开,各忙各的去了。
-
戚蓼生是乾隆年间的进士,也是官僚,所以,他肯定属于满清官方阵营。满清朝廷如果想了解谁是立松轩,应该是轻而易举的事。
-
同样显而易见的是,现今被发掘的早期版本,来自诸多王府里面收藏《红楼梦》的手抄本,满清朝廷如果想调查《红楼梦》的来源和作者,同样也是轻而易举的事情。
-
满清皇宫里面也有不少《红楼梦》的主题绘画,比如孙温的,还有更早期,冷枚的,也说明了《红楼梦》内容的复杂性,恐怕更主要的不是反清复明,而仅仅是以史为鉴。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6 15:01:00 +0800 CST  
关于曹雪芹在批书人口中为什么叫“芹溪”,或许用袁枚的原籍,浙江慈溪能解释的通。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6 21:58:00 +0800 CST  
关于脂砚斋,立松轩和贾宝玉的关系,转摘网文如下:
-
从21回宝玉续《庄子》,脂砚斋说:“谓余何人耶?敢续《庄子》。”立松轩又说“自解自叹”。
-
显然:宝玉 = 脂砚斋 = 立松轩,三位一体。
-
按照立松轩点评石头记的日期,1768年,如果前面推测正确的话,就是在1768年,曹頫依然在世。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6 22:11:00 +0800 CST  
关于续《庄子》的情节,脂批如下:
-
【庚辰眉批:趁着酒兴不禁而续,是作者自站地步处,谓余何人耶,敢续《庄子》?然奇极怪极之笔,从何设想,怎不令人叫绝?己卯冬夜。】
-
这段脂批充分说明了真作者,真曹雪芹写作水平的强大,让曹頫自叹不如。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6 22:37:00 +0800 CST  
由于脂砚斋是曹頫,包衣身份,不言而喻,他是旗人,也是汉人,正白旗。而林黛玉虽然是袁枚和曹天佑化身,林黛玉也有南明的影射意义,
脂砚斋在庚辰本第21回双行夹批中提出的那一个观点:“钗、玉二人形景较诸人皆近。……二人之远,实相近之至也。至颦儿于宝玉似近之至矣,却远之至也”、“钗与玉远中近,颦与玉近中远,是要紧两大股,不可粗心看过!”,到现在,看明白了吧?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09-19 20:29:00 +0800 CST  
附尹继善画像与蜡像。在脂批中,尹继善确定为畸笏叟,在通行本中,演绎为贾雨村,邢蚰烟。
-
尹继善为满族镶黄旗出身,雍正年间火箭式蹿升的官僚,雍正元年中进士(二甲第二十四名,入选庶吉士),雍正六年就升为从二品江苏巡抚,雍正八年就升到了署理两江总督的正二品高位,乾隆皇帝也用“八年至总督,异数谁能遘”来形容他升官的神奇速度(当然,乾隆年间的福康安的升官速度,20岁进宫当差,26岁升任正一品大员,又让尹继善望尘莫及了)。
-
乾隆二十六年,尹继善的女儿嫁给了乾隆的八皇子永璇。乾隆三十年(1765年),70岁的时候升为文华殿大学士。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10-07 20:05:00 +0800 CST  
据百度百科,富察明义条目: 明义组诗的来龙去脉图示如下:1791年程甲本出版→明义原题二首→1792年袁枚《诗话》收录→1794年周春《随笔》记述→1795年明义贺寿诗及注→后人伪造另十八首并序。
-
1784年,《石头记》改名《红楼梦》。
-
1769年,袁枚写诗,“金陵城,六十里,容不住一个苕生子”。自己对比护官符“阿房宫,三百里,住不下金陵一个史”。
-
那么,袁枚是什么时候看到《石头记》的?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10-30 00:59:00 +0800 CST  
最有力的证据是书中的隐秘签名!袁枚把自己的名字写成了多个谜语的谜底!这些谜语,有的是直接谜语,有的是让人看起来觉得古怪的名词,形容词。
-
第一个例子是《红楼梦》第四十六回,鸳鸯说的,“我这一辈子莫说是‘宝玉’,便是‘宝金’‘宝银’‘宝天王’‘宝皇帝’,横竖不嫁人就完了!”隐伏的谜底就是袁枚不在乾隆朝当官了,致仕了。鸳字与袁谐音,宝天王,宝皇帝,隐指乾隆,因为乾隆登基之前的封号为宝亲王。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11-13 08:58:00 +0800 CST  
第二个证据是,梅翰林的儿子与宝琴之间拖拖拉拉,前景不妙的婚约,同样是隐伏袁枚签名,隐伏袁枚不干了(这一条证据,在东郭先生红学中已经被揭示了,本人在此算是引用)。
-
宝琴谐音宝亲王,薛家的职务是皇商,皇商谐音皇上,所以,宝琴隐喻乾隆。梅与枚谐音,梅翰林隐喻吴梅村,梅翰林的儿子隐喻袁枚,枚字是梅字的儿子。吴梅村是江左三大家之一,袁枚是江右三大家之一,算作前后辈也完全说得通。
-
卢雪广章节,宝琴穿了一件金翠辉煌的斗篷,也隐喻了她的身份。金字是满清/爱新觉罗的标牌,翠为深绿色,也隐喻满清。“辉煌”,当然隐喻她的身份不凡,高贵异常。

楼主 sherwoolzg  发布于 2019-11-13 09:04:00 +0800 CST  

楼主:sherwoolzg

字数:10949

发表时间:2019-08-13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4 10:52:46 +0800 CST

评论数:24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