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复戡先生金石书刻艺术简述

譬如“疁城汪统氏忒翁之玺”多字巨玺,团结照应,“疁”、“城”、“汪”成梯形,上下穿插,繁而不挤。“忒”字左下有小斑点,增添苍茫,以求创伤感的饱满。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1:00 +0800 CST  
【朱复戡刻“潛龙泼墨”】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2:00 +0800 CST  
“潛龙泼墨”,点画如拳师,结构似舞姿,内硬外软,曲直的线条,写意的拼笔,收放自如,富有节奏。形式上虽脱胎于战国燕系铜印“枝湩都□玺”,但绝非单纯地从形上模仿,而是综合分析,有所取舍,很好地体现了古玺印的精神与气质。
朱复戡的边款亦十分精妙,正草隶蒃诸体皆备,单刀辅助补刀,双刀时隐单刀。时而书画相间,或仿碑额砖刻、或青铜古玉纹饰,丰富多样。其内容,印论、题跋、诗词等,充实文人书卷气,体现了作品、人品的真实写照。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3:00 +0800 CST  
【朱复戡刻“汪氏忒翁信玺”及边款】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3:00 +0800 CST  
如:“汪统忒翁信玺”印的边款、“太岁庚寅莫春之初鄞县朱起为疁城汪君刻沪壖”运用碑刻形式,碑额小篆,二旁龙纹。朱复戡突破了传统古玺印模式的藩篱,而他的过人之处在于将入印文字由圆变方,形成古拙、雄强、敦厚、端庄的特点。难怪当年马公愚在印集序文中赞道:“极变化之能事……无一笔一画落入宋元皖浙之窠臼,千年来一人而已,余当何足当此语!迻美百行(朱复戡),百行其当之无愧矣!”好友沙孟海也曾致信朱复戡:“当今书刻,尤以治古玺者,应推老兄第一,并非面誉”。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3:00 +0800 CST  
【朱复戡与王福庵、张大千、钱瘦铁、贺天健、马公愚、周錬霞、孙雪泥等合作书画扇面】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4:00 +0800 CST  
【1945年朱复戡画《观曹将军画马图》,画面中精致刻画了青铜鼎彝瓷玉等器物。】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4:00 +0800 CST  
甲骨文、金文、石鼓文、古币文、陶文、秦刻石、诏版、汉碑刻、砖瓦,均属书写文。古玺文、秦汉印文,均属刻印文。朱复戡以书写文原创变化融入玺印,书印同参,二者互补,完美地表现了“书刻贵有金石气和书卷气。”商周甲骨文、金文先于古玺文,秦代刻石、诏版先于秦汉印文。用古玺文、秦汉印文入印章,等同和古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创作,这是他对理解“取法乎上”的经验之谈。对于字法、章法他曾风趣地打比喻:“‘古’字,结构恰似一个人的五官,横长了,眼睛分得太开,口大了,太张扬。距离比例分布合理,自然会美。”他在篆刻结构上,最常用金文肥笔装饰性的符号点缀线条,使直变曲,正为斜,他认为汉字并非方块字,提出了“梯字型”之说,随字赋形,静穆中追求动感。在用刀上,主张准、重、精、绝为特点,白文线条浑厚刚劲,朱文线条凝练犀利,神完气足,超越时流。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5:00 +0800 CST  
【张大千介绍朱复戡先生润例“大千漫游南北数十年来,所见近代名家书画篆刻,能超越时流,直入周秦两汉晋唐,融合百家。卓然开一代宗风者,唯朱君一人而已。君以懒散成性,不求虚声,故不作公开展览,用特重为介绍。”】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5:00 +0800 CST  
【朱复戡四十年代篆刻润例】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5:00 +0800 CST  
【朱复戡画《敦煌石窟神仙殿人物造像》】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6:00 +0800 CST  
【1956年朱复戡作品“尤刚”收录出版在《鲁迅笔名印谱》】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6:00 +0800 CST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朱复戡迁居山东泰山脚下,主持山东省农业厅设计项目,寻访考证了众多山东名胜古迹。1962年,山东省政府邀请朱复戡赴青岛参加笔会,与钱松喦、潘天寿、俞剑华、王雪涛、王个簃、李可染、陈大羽等相叙一堂。陈大羽问朱复戡:“朱义方和您老是不是本家?我学篆刻就是从《静戡印集》开始的”。他听了,笑而不言,俞剑华在旁介绍说:“朱义方即朱复戡的原名”。陈大羽乃恍然大悟。这次的亮相,对朱复戡触动很大,欲以艺术创造增加做人魅力。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7:00 +0800 CST  
【60年代朱复戡先生在泰山留影】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7:00 +0800 CST  
1966年,史无前例的“文化运动”开始了,朱复戡被定为“反动学术权威”,“抄家、批斗、游行”成了他的家常便饭。面对艰辛的生活,其依旧乐观低调,并自嘲自己当时的窘境:别人关进牛棚,我被赶入猪圈,又以“临沟观泻瀑,倚枕听鸣湍”诗句慰己。他自言:“篆刻,方寸之地足矣;书法,方尺之地足矣”。在那个年代,无人求纸刻石,适宜篆印,敝帚自珍,毫无应酬,不加压力,无有功利,易得佳作。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7:00 +0800 CST  
【朱复戡篆印“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8:00 +0800 CST  
【1954年朱复戡画《列宁同志像》】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9:00 +0800 CST  
这一时期朱复戡创作了大量的篆印(篆写的印章)作品,以纸代石,运笔如刀,来表现篆刻印蜕效果。以“篆”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刻”的韵味。篆刻之道,历来由篆与刻两部分组成,篆而刻之,似乎是天经地义的事。正因为是先篆后刻,所以篆的作用至关重要。元代赵孟頫就曾书写玉箸篆,让石匠镌刻成印章。明代篆刻家何震指出:“六书不精义入神,而能驱刀如笔,吾不信也。”试观《朱复戡篆印墨迹》所收篆印作品,朱色、墨色的阴阳,光涩粗细的线条,在苍茫中显露了刀笔的神韵。篆印发挥了篆刻无法表现的精妙。朱复戡曾言:“篆刻一枚,印数无计,篆印一枚,唯此孤品”。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29:00 +0800 CST  
观“毛主席诗词”印,以秦诏刻石文,随字赋形,占地分配,左边二字占地大于右边三字,“词”字部件“口”之大,正是意想不到的合理。“毛主席万寿无疆”印,钟鼎文参石鼓文,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30:00 +0800 CST  
【朱复戡篆印“毛主席王寿无疆”】

楼主 独孤败天萧天  发布于 2017-12-09 15:31:00 +0800 CST  

楼主:独孤败天萧天

字数:7370

发表时间:2017-12-09 23: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6 02:53:09 +0800 CST

评论数:9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