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典故】细谈《秦时明月之君临天下》中的典故

诸位夜安。
我是上海市上海中学复兴诗社前社长(这么介绍有些微妙),可以称呼为唧唧。2012年初二那年开始看《秦时明月》,刚好是第四部《万里长城》上映,也是我与古诗词结缘的年份。
除了画面精良,人物美型,情节愈发细腻以外,《秦时明月》第五部给我最深刻的感受是其中的典故运用与流派故事,也是能够赋予整个故事文化内涵的内容。(当然有恰到好处的运用,也有欠妥的)
在吧里看了前辈关于历史的分析贴受益匪浅,为了避免冲突,在下仅单从典故入手,就每集使用的典故截图并分门别类介绍;若时间允许会做整体分析。
开学以后升高三,8.31返校。这五天内我希望尽己所能地与大家共同感受《秦时》的文化功底,还请包涵。

我将稍作整理,于今日中午左右作第一次更新。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01:55:00 +0800 CST  
第一集——荧惑守心
首先解释一下“荧惑守心”这个词。“荧惑”指火星,“心”指心宿,是火星中的第一等亮星,“荧惑守心”的现象,即火星留守在天蝎座的位置,在古代象征着皇帝驾崩,丞相下台。为什么荧惑守星会被当做不祥的象征?因为两颗红色的星星相持不下,争红斗艳,是侵帝的象征。这里使用这个标题以指刺杀公子一事。
《史记》中记载:三十六年,荧惑守心。有坠星下东郡,至地为石,黔首或刻其石曰“始皇帝死而地分”。

这也引出了片始这两句:


一方面是因为火星象征着朝廷的变数,而另外一方面,火星也是兵荒马乱、饥荒、旱灾等等的凶星。然而对于刺客而言,恰是以天象行人事之时。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1:22:00 +0800 CST  
第二个很有趣的现象,是关于“失时”。在这一集中,李斯讲到“去得太早或太晚都是有违礼节”,而刺客也说“执行任务,时间必须非常精准”。在后面的几集中,季布“一诺千金”的故事,守着珠宝的人,也一直在强调一个“子时”(我就不截图了)。

大家认为此处“失时”的反义词是什么?
我想对于李斯和对于刺客而言,是不同的。
对于李斯而言是“准时”,准时是信用行为,是出于礼。
而对刺客而言是“得时”或者“适时”,是一种主观上出于计谋考量的行为。
另外古代星象强调“得时,得地,得势,得位”,大家不妨可以把“得时”解作双关。一方面是指执行任务的时间精准,另一方面也是与“荧惑守心”的星象不谋而合。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1:36:00 +0800 CST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出自《国风·秦风》。玉的形态非形于外而廉于内,是一种不露锋芒的君子形象。

古人认为,玉有挡灾的作用,玉碎了说明灾祸本来应该降临在人头上,只是被玉挡掉了,也是不祥的象征。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1:43:00 +0800 CST  

金勾翅取自各种鲨鱼尾鳍部分,全鳍无骨,肉膜较薄,翅针较粗,外型美观,以作散翅(生翅)为多。

我查了一下资料,金钩翅似乎原是进口商品,也是近几百年才有;我对这方面也不了解。当时是否存在所谓的“金勾翅”尚且存疑。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1:55:00 +0800 CST  


古代分为子、 丑、寅 、卯 、辰 、巳 、午 、未、申 、酉 、戌 、亥十二个时辰,每个时辰为两小时。子时为23:00-1:00(为三更),以此类推。申末为17:00,未初为13:00。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2:05:00 +0800 CST  


乐府“朝露待日晞”,《汉书》“人生如朝露”,都指生命短暂。
这里抹杀刺客也同样用以借表其生命短暂易逝。

“谁能参悟世事如棋”:世事如棋出自《增广贤文》(道家启蒙篇目),“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形容时局变幻莫测,这里借以表达秦国动荡不安的现状。
—第一集·完—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2:13:00 +0800 CST  
@仙梦雪梦仙
写得不是很好,下次改进。
如果有需要艾特的可以在这楼留言。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2:21:00 +0800 CST  
第二集更新。

这个标题相信大家都了然于心,我就不多作解释。纵横的合作也是这部的看点之一。

接下来是章邯的外号,私以为盗跖的“跟屁虫”就可以精炼地涵盖其意义。
我们逐词来看:
草射灰线:草蛇:一条蛇从草丛穿过,不会留下脚印,但蛇有体重,还是会留下一些不明显却仍存在的痕迹。灰线:拿一条缝衣服的线,在烧柴后的炉灰里拖一下,由于线特别轻,留下的痕迹也是很恍惚的。
这个词即是讲无论通缉犯的行踪多么隐蔽,章邯依然可以根据蛛丝马迹寻找到他的踪迹,故用“千里追踪”形容。
如蛆附骨,如影随形:这两个词很好理解。人死了以后尸体腐烂,自然会有蛆萦绕在周围;影子和身体是难以分割的。这里指章邯跟得紧。
所以盗跖的“跟屁虫”一词确实很贴切呀(笑)。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4:11:00 +0800 CST  


相信这个出典也是耳熟能详的。屈原《东君》中“暾将出兮东方,照吾槛兮扶桑”一定有所耳闻。原出典自《山海经》。《山海经》是一本志怪古籍,其实秦时明月许多神话出典于此。大家有兴趣可以看看郭璞的山海经注(然而我并没有勇气读完)。
扶桑树是汉族神话中的灵地之一,传说在东方的大海上,扶桑树是由两棵相互扶持的大桑树组成。《说文解字》“桑,神木也”,即是“扶桑神木”的得名由来(其实我觉得是秦时特别喜欢四字词,又觉得树逼格太低了,无法体现神圣感)太阳神羲和和她的儿子金乌就是从扶桑树驾车升起(这也是三足金乌于此的原因),这是连接神界,人界,冥界的大门。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4:24:00 +0800 CST  

宵小:盗贼昼伏夜出,叫做宵小,现在泛指坏人。(对盗跖也是很嘲讽)

这句话出自德国军事家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至于《孙子兵法》未尝提到过这一点,但有提到过“以迂为直,以患为利”,窃以为这都是一种进退辩证统一的思想(秦时中许多战争理论都是出自此书)。

倒戈最早出于牧野之战,周武王兵临朝歌,两军未交纣王的乌合之众就掉转戈头,“为王前驱”。

不共戴天出自《礼记》“父之仇,弗与共戴天。”不共戴天指不愿和仇敌在同一个天底下并存,形容仇恨极深。回到最开始标题的“合纵连横”,这集的主旨已经水落石出了。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4:43:00 +0800 CST  
这里我解释一下我为什么要查词语的出典:
一方面是一些词语的语典可能在秦朝以后,我想考究一下是否有这样的诟病;但倘若大多在秦朝以前,说明玄机这方面还是有考量的。同时我也建议各位不要拿语典的时间前后指摘玄机不考虑时间轴,因为一些用语,比如露水,是时人百姓都能够感同身受的意象,在确切的文字记载之前可能已经在民间流传;况且对于一部动画来讲,不可能因为一个语典出于秦朝以后,就刻意不去用它,而有伤表意。当然语典归语典,如果是历史典故文化典故等等的误用就另当别论了。
另一方面,我确实不知道很多成语的出处。有些时候你可能用得很顺口,导致你完全没有想过它到底出自哪里,我觉得这时候稍微细究一个词的来龙去脉,其实是非常有味可寻的。比如“屡试不爽”这类词,“爽”解释为差错,是形容尝试一直成功,许多现代人都作一直尝试失败用。再如“大相径庭”、“鱼龙混杂”等等……都是如此。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4:50:00 +0800 CST  
接下来就是子房劝流沙和墨家的说辞。“流沙与墨家有着相同的敌人,任何一方想要单独对抗它都是以卵击石。”

“以卵击石”也是一个兵法用语,出自《荀子·议兵》,比喻不估计自己的力量,自取灭亡。张良此处一针见血地指出了两方的共同要害,进而引出后文的合作之谈。

接下来高渐离指出了墨家无法信任流沙的道德原因。
“与虎谋皮”本作“与狐谋皮”,出自《太平御览》,跟狐狸商量要剥它的皮。比喻跟恶人商量要他放弃自己的利益,绝对办不到。“恶人”指的是流沙,“皮”指的是什么呢?可以理解为金钱(高渐离之前提到流沙是失去道义的谋财),也可以单纯作讽击对方之言解,即断定了流沙的恶人身份,道不同不相为谋。

另外子房这里的说辞以情以理非常值得一看,其他分析贴有提到,作为一个分析典故的贴子就不多提了。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5:08:00 +0800 CST  
第二集分析到此为止,晚上会更新第三集。依旧是如果需要艾特可以留名,大家有什么建议也可以自由提出。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5:09:00 +0800 CST  
第三集开更。
蒙恬看见“亡秦者胡”,这句话出自《史记·秦始皇本纪》“亡秦者,胡也”。卢生传达给秦始皇这句谶言后,秦始皇以为“胡”指胡人,即匈奴(秦始皇因此北筑长城);但实际上胡指的是秦二世胡亥。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7:30:00 +0800 CST  
不入虎穴 焉得虎子,出自《三国志·吕蒙传》,比喻不冒危险,就难以成事。现今也用来比喻不经历艰苦的实践,就难以取得真知。
诚如高渐离所言“这确实是一个险招,也是救出庖丁的方式。”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7:38:00 +0800 CST  
兵行险招更多作“兵行险着”。
“着”字本来是指下棋的步数,故也有兵形如棋的意思。
这里与“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表意基本相同。最初也是出典于《三国志》。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7:43:00 +0800 CST  
我出去一趟,晚上回来继续。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17:47:00 +0800 CST  
诸子百家中儒墨两家为显学,这句话也并非玄机信口拈来。“显学”这个词出自《韩非子》,最初指的就是儒墨两家。
显学,是指一时在社会上处于热点的、显赫一时的学科、学说,学派。韩非子著有《显学》。《显学》称:“世之显学,儒墨也。儒之所至,孔丘也;墨之所至,墨翟也。”
就是从这个词,也能看出玄机在古籍考究方面确实是下了不少功夫的。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20:29:00 +0800 CST  
沧海谓一望无际之苍(也指秦时里沧海这个地方),泰岳即泰山的别称,沧海映泰岳通俗化来讲就是高山大海。鱼与熊掌出自“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由此看,这道菜名确实非常大气。
李斯说它暗指的是“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其实因为“鱼”和“熊掌”是一个起兴,又是比的象征,使生和义这两个抽象的概念实物化。这里的情节设计上,能将鱼和熊掌落实到菜名,也是一种实物化,暗意颇深,是值得嘉奖的。

楼主 若杉基  发布于 2016-08-25 20:38:00 +0800 CST  

楼主:若杉基

字数:24918

发表时间:2016-08-25 09:5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5-22 13:47:44 +0800 CST

评论数:104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