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影评】调侃唠嗑谈《活着》

下午来一篇总体分析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08:27:00 +0800 CST  
(二)《活着》中的对比原理:牛长大了以后发生了什么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5:24:00 +0800 CST  
这是我关于《活着》的第二篇影评,着重整体分析: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5:27:00 +0800 CST  
我的思维范式可能就是跟别人不一样,虽然我也知道我们需要拥护集体,为集体做贡献,但我更愿意从集体去考察个体,我更喜欢去思考个体在集体中的生存状态。经济学家茅于轼先生曾一针见血的指出:一个国家的利益可以分为国家利益,政治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茅于轼的观点很犀利,他说:背叛国家利益不一定是卖国,背叛人民的利益才是卖国。虽然茅于轼的观点带有“右倾色彩”但也不无道理。在国外人们并不那么拥护他们的ZhengDang,他们觉得你能代表我们的利益我们就跟着你混,代表不了我们就走,我们不觉得这是背叛。而且国外的电影也都喜欢从大历史背景下考察小人物的命运,就像电影《英国病人》一样:我背叛了国家是因为国家先出卖了我,也许这是资产阶级自私自利的本性导致的。《活着》之所以被总局视为异类是因为他不同于其他影视作品,是因为它的视角和西方的电影是从集体考察个体,考察小人物在大历史背景下的生存状态,我觉得这样的电影才是真正有人情味具有人文关怀的的电影,一个集体保证不了自己个体的利益,不能给个体以安全感那他就算不上一个好集体,虽然一个集体要维持生存离不开个体的付出,但只有当一个集体开始为个体考虑时它才真正有了人文关怀。(《英国病人》)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5:29:00 +0800 CST  
安德烈巴赞说得好:要想考察一部电影的思想如何,首先要知道他是如何表现这一思想的。一部电影思想在好,没本事表现出来他也是一部烂片,因此我还是按照我的习惯技术分析与内容分析相结合。
对比的手法是电影和戏剧最惯用的手法之一,而《活着》堪称这一手法运用的教科书,电影之中随处见对比:剧情上的对比,视觉上的对比,听觉上的对比,历史与人性的对比,为反讽而存在的对比,这些对比都是为展示电影的主旨而存在的: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5:30:00 +0800 CST  
第一:对比之人性与历史的对比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5:33:00 +0800 CST  
《活着》是一部在大历史背景环境下考察小人物命运,展式特殊时期人性的一部黑色喜剧(虽然大部分人看完不相信这是一部喜剧),电影中常见绝望之中绽放出来的人性的光辉,人性的光辉反衬了现实的残忍,现实的残忍也再一次凸显了人性和人物的生存状态,矛盾是对立统一的嘛。GUOJIA机器有时候可以冰冷无情,但人到什么都是人都有人性最基本的需求,都有他阴暗和美好的一面,因此《活着》是一部让人觉得既绝望又温暖的电影,让人绝望的是历史,让人温暖的是人性。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5:33:00 +0800 CST  
春生撞死了福贵的儿子,两家结下十几年的仇恨誓不两立,但当WenGe之中春生走向绝望时,反而是仇人福贵最先给了他温暖,给了他活下去的希望,在那个夜里两家人抛去前嫌相互扶持的一幕就是历史与人性的对比,历史是如此的残忍人性却在这时绽放出了光辉,为了加强这一对比张艺谋充分发挥了视听元素,在画面构图和配乐上下足了手脚。在福贵一家鼓励春生时画面背景是MAO主席画像和各式各样的宣传标语、大字报,音乐则是赵季平先生为电影所谱的那哀伤灵动的主题音乐,这段音乐只在电影温暖的地方出现,如家境没落的福贵与妻重逢、炼钢时一家人嬉笑玩耍,悲剧发生时是绝没有这段配乐的,这也是本片配乐的一大特色:风景是为欣赏风景的人而存在的。这一幕是全片到目前为止对比和反讽最强烈的的一幕,也是最让观众感动的一幕。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5:35:00 +0800 CST  
刚才说过,无论什么样的社会,人总是人,只是不同的环境下人性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电影中的爱情段落就将这种历史与人性的对比发挥得淋漓尽致,十分温馨。镇长给凤霞介绍了对象,二人初次见面就一见钟情这种一见钟情和一般爱情电影不同,因为它所处的时代比较特殊,但保守的年代有保守的浪漫,而且这种特殊的浪漫给人的感动简直是纯爱电影的两倍还多。由于和普通爱情电影的历史背景不同编剧和导演表现这种爱情时手法也大不相同:凤霞看上了万二喜,一个人在屋子里悄悄打扮着自己打扮的方式简单的不能再简单:拿一个绿军帽戴在头上心里美就滋滋的:我的要求并不高,有个绿军帽戴戴就好。
因为它保守,这种爱情就散发出一种别样的浪漫,就像戴着镣铐跳舞,这是一种压抑之中的爆发,这一点在小两口画毛主席像时表现的更为彻底。整部电影看完最让我难忘的就是那个两口子在墙上画MAO主席的镜头,二人望着父母憨憨的笑着身上满是油漆,空灵的电子乐再次响起为人物营造属于他们的气氛,对于剧中这对恋人来说:能与你一起画MAO主席像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24:00 +0800 CST  
这是那个时代的特色,因为它的年代特殊,所以所有的浪漫都是相互缱绻而又囊中羞涩,因此它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显得那样真那样纯,越因为太保守就越显得弥足珍贵就越显得真实可敬,因此其动人程度远超纯爱电影,这种别样的浪漫的另一完美代表就是张艺谋的《我的父亲母亲》。不管社会是什么样的,人都永远是人,都有自己最基本的需求,爱情与历史的对比使电影更加温暖真实,它的讽刺力度也就更强烈,同时也让人知道张艺谋也曾经有人情味有节操,还不像今天这样喜欢圈钱。(《我的父亲母亲》)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26:00 +0800 CST  
第二,对比与反讽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30:00 +0800 CST  
其实《活着》没有一句不和谐的台词没有一个不和谐的镜头,它是一部主旋律电影只是旋律太和谐了,连总局都不好意思了。另一点要注意的是《活着》是一部喜剧片,不要感到诧异,它确实是喜剧,但要知道真正的喜剧都包含着巨大的悲剧内核,卓别林憨豆和周星驰等人的喜剧就是最好的例证。《活着》的台词和剧本是非常幽默的,只不过它的悲剧内核实在太过巨大,让它成为了一部黑色喜剧。而越是和谐它的反讽效果就越明显而显得不和谐,越是因为反讽产生了幽默越使电影的悲剧内核展现的更为彻底:
比如大跃进中的一幕经典镜头:公社练出了一块铁疙瘩,镇长带着人到县里报喜:要把这个铁疙瘩做三颗炮弹分别打在蒋介石的床上、饭桌上、厕所里,让他睡不了、吃不了、拉不了。镜头中那块几个人抬着用红布抱着的大铁疙瘩与老镇长的义正言辞的对比是多么得让人无语无奈。(夸张的台词与铁疙瘩的对比,简直就是打脸)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30:00 +0800 CST  
正所谓翻身不忘GCD,幸福不忘M主席,在重要的戏份过后也不能放弃反讽的机会,比如凤霞结婚的那一场戏的尾声是春生来贺喜,家珍十分不快,死活不愿意要春生的礼物。福贵拿着画像:啊?这是M主席!(必须收下啊)再大的仇恨也没有这张画像重要。这样的例子有很多一一列举就太费时间了,但有一处最大的对比反讽不得不提,就是那句“牛长大了呢?”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31:00 +0800 CST  
这句话出现了两次,葛优回答的变化形成了电影最大的反讽,为了突出这一反讽导演在视觉上也下了功夫,采用了与前面蒙太奇势不两立的电影手法:长镜头,固定机位的长镜头与前面的画面形成视觉上的对比来表现这一巨大反讽。有庆问牛长大后是什么,福贵回答:牛长大了就是GC主义了,这本身就是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反讽;电影结尾时家珍则说:牛长大了馒头就长大了。屁民也不是一无所知的,他们心知肚明。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42:00 +0800 CST  
对比在本片中发挥的作用还有很多,比如加强煽情效果。张艺谋是一个容易滥情的导演这一点和斯皮尔伯格类似,两个人一不小心就会情感泛滥尤其是张艺谋容易在电影中达到自我高潮,但此情况在本片中几乎没有发生,原因可能有两个,一是历史的沉重使得煽情的地方也显得那样真实,二是导演这次的情感拿捏确实很到位。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47:00 +0800 CST  
比如福贵得知女儿哑了导演如何指导演员表演,让父女二人相拥而泣吗?那样就没意思了,估计观众不但不会被感动还会觉得刻意做作,导演是让葛优眼含泪水,而让女儿傻傻的望着父亲笑,葛优的表演爆发力十足,鼻涕直流眼泪却一直在眼眶里不出来,声音则在哽咽(镇楼图即是),这样的爆发力马景涛再练一辈子也赶不上。(女儿望着父亲笑)




女儿变成了哑女,葛优的表演:鼻涕横流但不流泪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49:00 +0800 CST  
看到这一幕观众心里是五味杂陈的,女儿笑得越甜父亲和观众就越心痛,这才是最好的煽情方法。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6:49:00 +0800 CST  
后记:什么样的电影是有人心的电影?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7:04:00 +0800 CST  
《速度7》票房大卖的时候,冯小刚站出来批评这部电影只见特技不见人心,遭到了电影脑残粉的唾骂,我觉得这样的批评不无道理,但这毕竟是一部爆米花电影我们不应该用深度去要求他,冯小刚之所以骂是因为他内心的不甘,冯小刚的两部大作《唐山大地震》和《一九四二》都在豆瓣上被骂的一塌糊涂,尤其是后者票房惨败,所以冯小刚自然会因为《速度》的大卖而愤恨。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7:05:00 +0800 CST  
在我心中《一九四二》就是中国的人性之作是一部有人心的伟大电影,但很多别有用心的文化流氓使劲攻击这部电影,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一路把豆瓣评分从9分刷到7分,导致《一九四二》口碑遭遇滑铁卢;而且它中了巴赞那句名言的魔咒,它的整体质量并不太优秀有人说像纪录片,但因为它的出发点和它极力表现出来的人文关怀我依然觉得它是一部伟大的电影,因为历史值得我们去敬畏,对于这样的电影我们应该抱着一种更加宽容的态度,他们的出发点是伟大的就值得我们去尊重。即使一部电影传播自己思想的水平并不那么理想,但如果它的思想足够伟大就足以让他具有成为一部伟大电影的潜质,况且《一九四二》的水平在国内绝对算得上一流:宏大的历史视角,多线并行的叙事方式,登峰造极的教科书式表演(一群国宝级演员加上奥斯卡影帝阿德里安·布劳迪,和《肖申克的救赎》男主角蒂姆罗宾斯,阵容之强在国产电影中首屈一指),各种明示或暗示的政治隐喻,再加上沉重的历史事实整部电影看完以后让人感觉“悲从中来不可断绝”我看了三四遍也没看出来这部电影烂在哪,而且电影的场面也堪称一流,只能说那些坐在电脑前对《一九四二》指手画脚的圣人婊太无耻了。

楼主 拿下奥斯卡  发布于 2015-10-23 17:12:00 +0800 CST  

楼主:拿下奥斯卡

字数:10715

发表时间:2015-10-22 02: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7-29 22:42:26 +0800 CST

评论数:63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