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是你唯一的救赎 ——解读电影《中央车站》的镜头语言

信仰是你唯一的救赎
——解读电影《中央车站》的镜头语言

电影《中央车站》的海报广告:一个孩子在寻找他的家,一个女人在寻找她的心,这个国家在寻找它的根。
这是一个套层结构的故事,表面是亲情之旅,内里却是灵魂之旅,信仰之旅,救赎之旅。几乎所有的重要人物都是来拯救朵拉的,他们大多来自圣经,基本上都是耶稣的家族成员,基督教称为圣家族。

这部电影的每个镜头都具有深刻的含义。
开场第一个镜头,巴西里约热内卢中央车站,下车的旅客人流涌动,点明故事的发生地点,这也是芸芸众生。
一个胖女人对着镜头说:亲爱的,我的心里只有你。不管你以前做过多过分的事,我都爱你。你要安心改造,洗心革面,重新做人。我对你的感情永远不会变,我等你出(回)来。
这话是说给谁听的呢?
表面上是写信给她坐牢的爱人,其实是说给所有的观众,因为影院里的银幕很大,这个镜头俯视笼罩着剧场里的所有人,胖女人的话意味着宽恕,宽恕谁呢?宽恕的是所有有罪的灵魂,所以她说完的镜头是铁窗后面下车的人流。铁窗意味着牢狱,而且是地狱,铁窗后面的每个人都是有罪的,人流意味着电影里面的众生,更意味着影院里的所有观众,他们都是胖女人的宽恕对象,这是地狱里的人群。
那么谁来宽恕呢?——天主(上帝)。基督教认为人生来是有罪的,但是上帝会宽恕所有人的罪过,只愿你的灵魂能够得救。
因为现代人普遍没有信仰,普遍灵魂堕落。

一个老头要感谢有人骗了他,拿走了他公寓的钥匙,意味着阻挡了他的信仰之路得救之路,让他不能打开天堂之门,但是他仍然愿意宽恕。
这两个宽恕第一个来自天主,第二个来自基督徒。
基督教是博大宽容的,每个人都能进来,无论是天主,还是信徒,都会宽恕你,只要你愿意寻找主耶稣。
所以下一个镜头就是写给耶稣的信——寻找耶稣。
这些都是针对所有观众的,所有不信仰耶稣和所有可能信仰耶稣的人的。
就戏剧性来讲,胖女人的话是说给女主人公朵拉的,因为她是个罪人。
这组镜头意味着朵拉被宽恕,众生被宽恕。

剧中的耶稣与妻子安娜婚姻不和谐,象征朵拉对基督的背离,因为天主教中修女习惯上都被认为嫁给了上帝,所以和耶稣婚姻不谐当然就象征对主的背离。正是因为背离,才更需要寻找。
胖女人说我等你出(回)来,从地狱出来,意味着脱离苦海走向信仰。
安娜求写信时不断有旅客进入地下通道,而且是从上面下来的,意味着这个世界罪恶的灵魂越来越多,涌进地狱的灵魂越来越多,地狱里拥挤得都快站不下了,因为大家都不信仰耶稣了。
在导演的设计中,中央车站就是个地狱,大都市里约是个更大的地狱,没有信仰的世界是最大的地狱。

下一位求写信的是个黑人青年,这是个同性恋者,右耳带耳环是他的身份标志,他信中说的是和情人亲热的情景,在导演的信仰中,在基督教的价值观里,同性恋是罪恶的,所以他也是个罪人,是需要被拯救的。
朵拉和他有共同语言意味着她做过妓女,这是朵拉的又一桩罪恶。
下面一个女孩不知道收信人的地址,这是个迷途的羔羊。她随便说了一个地址,后面几个人都只说了地址,这些地名应该都有意义,只是葡萄牙语实在太有障碍。不过这一组镜头的共同意象是:寻找救赎,寻找耶稣。因为他们都是罪人,这些罪人共同营造了地狱的氛围,朵拉和罪人们在一起,意味着朵拉是个罪人,她活在地狱里,活在惩罚里。
朵拉每天都要交保护费,要和各种有罪的人打交道,还要每天赶火车累得要死。回家时她居住环境的场景,一排破旧的柱子,她走进了景深里。这个镜头同样意味着地狱,因为平面看只是楼房廊柱的破旧,纵深着看,是她在一层一层走向深层地狱。她生活在社会底层,这是她的地狱,她的灵魂充满很深的罪恶,这是她更大的地狱。
朵拉的家是黑暗的,室外却是天堂般的明亮,因为她的家是地狱,需要爱的阳光信仰的阳光照进来。

每天代人写信寄信的朵拉并没有帮人把信寄出去,她回家后的乐趣就是偷看别人的隐私并取笑别人然后把信撕掉或者收藏。此举被闺蜜伊琳多次批评,伊琳Irene光明的、光辉的人,意味着正直,伊琳源自希腊神话中的和平女神。
朵拉阅读的第一封信是一个男人的求爱信,满纸谎话撕了也不可惜,同时也告诉观众,这是个罪人,说谎是有罪的,他需要救赎。其实这封信是在暗示朵拉是个说谎者,她每天都在说谎。
第二封信就是安娜写给耶稣的,伊琳不让撕,朵拉要撕是因为想到了自己的童年,耶稣是酒鬼勾起了酒鬼爸爸给她的痛苦记忆。但是写给耶稣的信怎么能撕呢?答应明天就寄。虽然没寄,但还是保留了下来。
第一封信是说谎,第二封写给耶稣,这两封信连接起来就是罪人寻找救赎。其实是暗指罪人朵拉需要救赎。第三封信写到了狂欢节,那是罪人找到信仰找到耶稣之后的极乐。

忙碌的第二天,朵拉继续骗人,老客户都知道她的名字照样被她骗,她推脱说巴西的邮政系统有问题,这也是借机讽刺社会现实。朵拉被称呼小姐意味着她没有婚姻和家庭,她的人生是失败的,也是不幸的,她是需要被救赎的。
安娜要求重写信,朵拉收她两元,这时候一个传教士的声音被切了进来:我的拯救,我的荣耀,都在乎神。
这是来自上帝的声音,意味着对朵拉的审判,因为她又一次说谎行骗而且变本加厉,更何况她再一次欺骗主耶稣!小孩约书亚当时就表示怀疑她不会把信寄出去。

安娜被撞身亡,孩子无家可归,人流中偶尔冷漠的眼睛,里约是个冷漠的城市。
约书亚要朵拉写信,朵拉首先就问有钱没,没钱她可不干。孩子要求归还妈妈的信就被说谎的朵拉赶走。朵拉上火车孩子还死死地盯着他,车门关上孩子的特写镜头在窄窄的门缝里,像是一个审判者。
车站有一个圣母像,这是母爱和救赎的象征,但救不了孩子,车站要关门了。圣母像就在朵拉每天工作的地方,没有信仰的女人,她是在圣母身边作恶!孩子露宿街头。朵拉看到后给他吃的,貌似突然变成了好人,其实她另有打算。
次日朵拉工作时,一个小偷被轻易打死,再次强调这是个地狱,治安混乱高犯罪率的里约是个地狱。小偷被打死前有一个镜头,小贩的剪刀插进板板,预示将要出现杀戮。
那个黑老大佩德罗问孩子话,朵拉说认识他,于是他们二人商议,我们听不到他们在做什么交易,但是上帝听得到,那个圆窗口意味着监视,我想那该叫做:举头三尺有神明。人间私语,天闻若雷,暗室欺心,神目如电。别以为做坏事没人看到没人知道,上帝在看着你,因为上帝无处不在。

朵拉提出带孩子回家,还给了他车票,貌似突发善心,其实是想拐骗。
朵拉家的画意味着她渴望一个家,画上还有一条回家的路,圣母像意味着她还可以获得救赎。学生集体照片里朵拉是获奖者,她的本性并不坏,小时候也是三好学生。
照片和两幅画连起来就是朵拉本性不坏,可以被拯救,信仰是她回家的路。
事实上这个电影朵拉不断寻找信仰的灵魂之旅就是她回家的路。
基督教把信仰叫做回家,现在经常有精神家园灵魂家园之类的说法,都是来自基督教。
在朵拉家三人交谈中约书亚提到父亲是个木匠,这是明显告诉观众,这个耶稣就是主耶稣,因为主耶稣就是木匠。
两个女人的父亲都是酒鬼,她们还都是单身,但是一个善一个恶,可见人生道路是可以选择的。

孩子发现了妈妈的信,朵拉答应明天发出,其实她在打鬼主意。次日就把孩子带到人贩子那里。拿到1000元的时候她眼睛都亮了。
大彩电买来了,伊琳马上觉察到钱的来路不明。朵拉还自欺欺人地说是为孩子好。伊琳说做人要有底线,朵拉难以平静了。她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天花板上映现出车灯明明灭灭,明代表善,暗代表恶,善-恶-善-恶-善-恶,这是朵拉内心的斗争。然后她就有了选择。
人贩子住的462房应该有意义,可惜查不到,我想应该出自圣经或者教义。
第二天她巧妙地偷出了孩子,做了好事的朵拉也得不到孩子的信任,因为约书亚一直认为她是个坏人,事实上,她的确是,至少之前是。
汽车从铁桥上驶过,那桥是有护栏的,而且是很高的护栏,那更像是监狱的铁栅栏,然后汽车就像诺亚方舟(代表拯救)驶出了铁桥,象征走出了地狱,走出了黑暗,下一个镜头就是天亮。同时也意味着朵拉灵魂的苏醒。

汽车上他们讨论哪个旅客像爸爸,因为他们都是没有父亲的人,家里的父亲,教堂的神父,天上的父亲(天主),都是father,这是谐音双关,所以寻找父亲就意味着寻找耶稣寻找信仰。
接着朵拉用汽车和计程车的比喻说出了家庭的悲剧,父亲出轨九岁失母,父亲酗酒不关心她,这也交代了她变坏的原因是爱的缺失,没有家庭幸福。
孩子喝醉酒被朵拉骂,从小就是酒鬼,不是在走她父亲的老路吗?所以朵拉才会反应这么激烈。

中途停车的时候,朵拉要下车,她打算送孩子到此就返回,特写镜头里还可以看到她在孩子的包里塞了钱。没想到孩子也下车了,孩子一直拒绝她,想单独离开,这时候反而黏上她了。包和钱都在车上,朵拉的钱买了返程的车票,但是车已经开走不能退票了。
这时候一只棕色山羊出现在镜头里。在基督教信仰里,纯洁的信徒是洁白的羔羊,魔鬼是黑山羊,朵拉此时的信仰是不坚定的,半信半疑,介于黑白之间,所以棕色山羊象征此时的朵拉,信仰的道路多么艰难,还一走一瘸。
还有一头猪,可能指异教徒吧,或者没有信仰的人。

没钱没车票的一老一少遇到了一个以车为家的好心的货车司机凯撒,车后的文字应该指向救赎,只是葡萄牙语实在让人不懂。凯撒对超市老板贝内说:现在的孩子从小就皈依基督教是好现象,讽刺的是,小孩在偷东西。
朵拉骂了他,让他交出东西说是还给人家,其实她偷了更多。孩子不能被污染,她本来就是坏人,不在乎做这点坏事,她用自己的偷,来保护孩子的纯洁。被要求搜查的时候,凯撒保护了她,很有绅士风度的男士。

朵拉把偷来的东西给孩子吃,孩子指责她偷,二人发生口角,孩子说妈妈从不喝酒,朵拉骂你爸爸才是酒鬼,孩子说爸爸会做各种木匠活儿,而且骂朵拉又老又丑又骗人,像个男人从不擦口红,伊琳比你漂亮多了。
这个段落貌似两人之间又起冲突,走向和谐很艰难,其实真正的意思是:孩子爱自己的父母,在维护自己的爱,而朵拉无人可爱,她没有丈夫没有儿女,和父亲早就断绝了来往,她心里根本没有爱,她不爱主,不爱父亲,不爱任何人,甚至连自己都不爱,因为她都不擦口红。女人爱自己的方式就是爱美,哪个女人不爱美呢,不管她长多丑,不爱美就是不爱自己。
好在她已经开始学会爱了。

车的前玻璃上有一行字:我忠于我的信仰。提醒这是一条信仰之路,孩子坐在凯撒腿上倒像是幸福的一家三口,这暗示朵拉内心渴望一个美满的家庭。
很快,朵拉和凯撒似乎恋爱了。但是分手后就可能永远不再见面的对话暗示两人有缘无分。清晨凯撒洗脸时朵拉望着他那么遥远,似乎远在天边。
车头前部出现一个耶稣像,之前是没有的,提醒观众朵拉已经走上信仰之路,救赎之路。
厕所墙壁上的文字还有以后墙上的文字应该都和信仰救赎有关,类似于教堂的墙壁。孩子说里约的女人都在婚前和男人上床,这是堕落的有罪的,普遍的不贞洁,再次提醒大城市里约是个地狱。导演的道德观比较保守。

点餐时被服务员误认为一家三口,看起来真的很像,她支开孩子像是骂自己的儿子。朵拉背后墙上的画是家的象征,世俗的家,房子和孩子,那是她内心的渴望。她握着凯撒的手,内心的渴望映现在背后的画上,朵拉说庆幸错过了返程车,她多么渴望建立一个家庭。
孩子走到另一面墙,又一幅暗示家的画。孩子在这幅画前玩游戏,这个对立的三角关系镜头说明这个家庭是不可能建立的,孩子冷冰冰地看着他们,无声地提醒:家在这边,这边才是回家的路,这是信仰的路。

朵拉清洗自己并且涂了口红,而凯撒却不辞而别。表面看似乎朵拉的轻浮直接又老又丑又骗人,让圣洁的凯撒望而却步,朵拉和孩子还讨论了原因,其实真正的含义是:世俗的爱不能带她走向信仰。耶稣说:上帝的归上帝,凯撒的归凯撒。意思是信仰和世俗是两条路,这个电影里所有重要的人物名字都来自圣经,都在带朵拉走向信仰走向救赎,而凯撒是不能的,因为他代表世俗,对上帝的爱大于世俗的爱,所以凯撒会离开。电影中把世俗和信仰对立,只是为了表明追求信仰的主题,生活中是可以并行的,但是电影的容量有限,表达主题太多会造成混乱。
他俩的讨论代表观众的疑惑。
二人身后的塔里有一个小洞,里面有象征耶稣和圣母的小人儿,暗示朵拉被耶稣引导,一直在寻找信仰之路。
孩子夸她擦口红很漂亮,孩子开始喜欢她了,关系改善。

他们坐上了送葬的车,中国人会觉得不吉利,但是在基督教看来死亡是回到主的怀抱,信仰也是回到主的怀抱,所以这还是带他们走向信仰。
下车后他们坐在山坡上聊天,孩子说爸爸会带我去看沙漠,见到父亲是他的渴望,但那只是想象中的“父亲”,沙漠的意象虚无缥缈,预示下一段情节里父亲那个家的缥缈。
然后把妈妈的手绢系在白色小教堂门前的许愿柱上,上帝是见证。算是朵拉和上帝立约吧。
快要见到父亲时却又犹豫,朵拉问孩子是不是要放弃,见爸爸怎么会放弃?其实是暗示朵拉追求信仰寻找主耶稣可能放弃。孩子借口不想被看到很脏像个野孩子,朵拉说不管你什么样,他一定会喜欢你的,上帝爱世人是没有条件的,无论你什么样,主都会爱你。

他们找到了耶稣的家,可是耶稣已经搬家了,新的家主叫耶西,女主人叫玛利亚。这是在提醒,他们离耶稣越来越近了,因为圣经里面,耶西是耶稣的祖先,有一幅圣经绘画叫《耶西的树》,大树分出的枝杈都是他的家族后代,最中间一枝是玛利亚怀抱圣子,所以这里耶西和玛利亚出现在一个家庭里,都是提醒离耶稣很近了。
约书亚离开耶西的家是那幅画的反方向,他感觉不被接纳,这个世俗的家不是他的归宿。
在别人口中,耶稣是个酒鬼,整天醉醺醺的,被众人排斥,世人怎么能理解耶稣呢?神总是以不可思议的面目出现。另一方面,耶西说耶稣喝酒赌博映射朵拉心中的父亲形象。

没找到耶稣朵拉大发牢骚,两人再次争吵,看起来两人真的难以和谐,其实都是为了转入下文。他们失散在光怪陆离的宗教集会里,各种各样的誓言,各种各样的圣像,各种各样的朝拜,各种各样盛大的仪式,朵拉昏倒。
这些活动能带人走向救赎吗?很显然不能。真正的教堂是耶稣的灵,真正的信仰来自圣经,世间各种奇葩的教会社团能带信徒走向真理吗?这里不是圣地,就像小雷音寺不是西天一样。

接下来早市的叫卖声为朵拉的昏倒做了注解:在这里生存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做生意更困难,这不是一个普通的集市,这是一个疯子聚集的地方,这里是魔鬼和贩子们的集市,是撒旦的狂欢舞会,他正在地狱里欢呼雀跃。
所以那个宗教集会是另一种形式的地狱,错误的信仰不能带人走上正确的道路。朵拉一路都在寻找信仰,但是盲目的信仰只会让人误入歧途。所以朵拉会昏倒。
这个段落告诉观众,教会或社团并不能带人走向真正的信仰,全世界有大大小小1000多个基督教派别,教会和社团更加不计其数,它们能带人走向信仰吗?就电影的表现来讲,它们可能是混乱的,甚至可能导向邪教。导演提醒观众,信仰是很艰难的。当然正规的教堂还是可以信赖的。
集市中心也有一个众人朝拜的十字架,验证了那段叫卖。

一起投石子表明关系融洽。
没钱的两人坐在路边,孩子想出了主意,机灵的孩子很有商业头脑。有人在做和圣像合影的生意,他们就在旁边代人写信,注意是在圣像旁边。可这些人都给谁写信呢?写的什么内容呢?
都是写给主耶稣,或直接或间接;都在表达感恩,表达因为信仰而得到幸福。其中一个老人呼唤四年未归的游子,那是个迷失的羔羊。有个女孩写给自己的母亲玛利亚,男生还说到约瑟夫、玛利亚,那是耶稣的父母。有个女孩给未婚夫写信的地址是圣保罗,那是暗指使徒保罗。
这些感恩的信徒中有一个女人感谢主让她的老公不再酗酒,折射朵拉内心的父亲形象,暗示朵拉内心对酒鬼的排斥。
开头部分是宽恕和寻找救赎,现在开始感恩了。这些都是朵拉灵魂的映射,她灵魂的成长,她灵魂的更加接近主耶稣。事实上,朵拉一路遇到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她灵魂的映射或变现。
这些写信人的话应该连起来看,他们的话放在一起才是一封完整的信,这是朵拉内心的感恩。因为观众不可能直接看到人的灵魂,所以导演就用外境来映射朵拉的内心世界。
因为圣像就在旁边,意味着众人的信被主耶稣收到,朵拉的心声被主耶稣听到。

他们和圣像合影,这是个致命的镜头。后面再说。

孩子按朵拉的习惯要把信扔掉或撕掉,但朵拉已经不愿意做坏事了。上床时小破孩开始吹嘘自己的所谓性经历,一起睡意味着信任和亲密无间,就像母子对话,儿子对母亲吹牛。
朵拉这次真的把书信送到了邮局。他们坐上了一部乡村公共汽车,虽然车厢内鸡鸣嘈杂,但是充满了温馨浓郁的生活气息。这是信仰带来的幸福感。
下车时小卖部前两人对话:那可太不容易见了,现在到哪去弄那些东西,根本没有。我看你还是想点别的主意吧,就别再等了。
貌似无关紧要的两个人,其实在暗示朵拉的前路,难以找到信仰,就像是在劝朵拉:现在谁还有信仰?信什么耶稣啊!哪有耶稣啊!
这也暗示朵拉此时有一定的犹疑,她对前路的不确定。

路上二人交谈提起十六岁离家出走,补充了变坏的原因和她不堪回首的成长经历,与父亲重逢父亲没认出自己,因为她当时是个妓女形象,而父亲是醉鬼状态,中年男人呼陌生年轻女子为大美人,可以想见她当时的妖娆。朵拉也担心会失去孩子的爱,因为事实上她渴望拥有一个有爱的家庭。
两人都忘了父亲的样子,暗示朵拉远离主都认不清主的面目了。因为巴西是个天主教国家,全国百分之七十三的公民信仰天主教,我们有理由相信朵拉本身就是教徒,只是背离主太久了。

又找到一家耶稣的家,墙上有个数字869,这应该还是出自圣经。耶稣又不住这了。似乎再也找不到耶稣了,朵拉希望带孩子走,他们已经是亲人了。
朵拉打电话给伊琳,说想带孩子回去,伊琳盛赞,朵拉说他是个很乖的孩子,好像孩子从来都没顶撞过她。伊琳劝她带孩子回来,她说没定,因为她一生从没有对自己负责过,她一生犯过好多错,这个重大决定她要慎重。

耶稣的儿子出现了,以赛亚和摩西,这是圣经里面最伟大的两位先知,上帝最谦卑的仆人,他们是离主最近的,最能导向信仰的,“以赛亚”意思是耶和华拯救。到了这个境界,朵拉已经非常接近主了。
轻易地找到了耶稣的家,孩子反而不敢相信,以赛亚的台词也在解读:里约骗子太多。朵拉说哪都有骗子。所以孩子不敢轻易相信,其实是朵拉不敢轻易相信。这里暗示朵拉不是担心被骗,而是不敢相信自己找到了耶稣的家,到达了主的身边。
摩西已经得到了父亲的真传,手艺比父亲还好。充分领会圣经,最能和上帝沟通,自然可以做大先知做人类的导师了。此处暗示朵拉已经找到了信仰,接近了上帝。
摩西兄弟讨论父亲喝酒出走映射朵拉内心的父亲形象,失偶后酗酒,迷失在酒精里,这是家庭不幸的源头。这也意味着朵拉在主耶稣面前的倾诉。

兄弟三人很快融合。耶稣给安娜的信表明了很快就会团圆的信念,耶稣从来没有放弃安娜,但是真正收信的是朵拉,此时的朵拉和安娜重合为一个人,暗示耶稣从来没有放弃朵拉。
这封信还暗示出朵拉出走后,父亲也曾苦苦地寻找,书信的背后一个垂老的、孤苦的、渴望女儿回家的父亲令人同情落泪。这是一个老人对女儿的呼唤和忏悔。
这封信既是来自朵拉生身的父亲,也是来自天上的父亲。父亲爱朵拉,天父爱朵拉。信里耶稣呼唤安娜小乖乖,那不是父亲在呼唤朵拉吗?她离家出走时年仅16岁,她一直是父亲心里的小乖乖。早年荒唐的父亲渴望亲情的回归,渴望爱的回归。
所以信的最后说:我这辈子只想跟你在一起(很遗憾老人已经去世)。
这句台词也呼应了片头胖女人的话,胖女人说:我对你的感情永远不会变,我等你出(回)来。所以胖女人的话既是父亲的呼唤,也是天主的召唤。这封回信是主的回复,主的承诺:主耶稣永远跟你在一起。
这两封信意味着福音书。

注意:开头是朵拉代安娜写信给耶稣,现在是朵拉代替安娜阅读耶稣的回信。其实安娜不重要,她只是个媒介,都是朵拉和耶稣在交流,灵魂的交流。
以赛亚说爸爸会回来,摩西说永远都不会了,约书亚说:总有一天会回来。三兄弟的对话反映的是朵拉内心的变化,相信—犹疑—坚定。
以赛亚让约书亚说绕口令,还骂他真笨,这是亲兄弟才会有的随便态度,意味着和谐,映射朵拉因为信仰而达到内心的和谐。朵拉睡在了耶稣的床上,无限度地接近了主耶稣。她对着镜子涂口红就像是一种仪式,类似于中国的沐浴更衣,她要以最美的状态接近主。

孩子找到了家,朵拉把两封福音书郑重地放在耶稣的画像下面,然后精神饱满地离开,她到底找到耶稣没?
耶稣也是上帝,谁能亲眼看到上帝啊?朵拉走上了信仰之路,就是活在主里了,主和她在一起了,所以耶稣不会出现的。
但是导演早就明白地告诉观众,朵拉已经见到耶稣了。
请看那张照片里,圣像代表上帝和耶稣,因为父子同体,但是上帝是圣父圣子圣灵三位一体,圣灵在哪里呢?
“约书亚”的意思是:心中有圣灵。寓意朵拉心中有圣灵。
所以朵拉和圣父圣子圣灵在一起了。
圣父意味着美德,圣子意味着智慧,圣灵意味着爱。信仰天父就是拥有美德,寻找耶稣就是追求智慧,圣灵相伴就是内心充满爱。
圣灵是三位一体中唯一能施行救恩使人重生的那一位,圣灵到来是为了启示和荣耀主耶稣基督,引导我们进入一切的真理。所以,朵拉被来自基督教的爱拯救。
表面看是朵拉一路护送孤儿寻找父亲,其实是朵拉在圣灵的引导下寻找智慧寻找信仰,获得了灵魂的重生。有了信仰,朵拉拥有了全新的生命,真正的生命。

那个合影里,圣像面前有个框架,代表教堂或圣殿,他身后的幕布上有彩灯代表星星,孩子身后还有一个人偶娃娃,那个代表天使。这分明就是天堂啊!
而且他们拍照时是个人偶娃娃,照片出来却多了一个闯入者,一个真人女孩,这说明基督教的天堂既是天国的,又是人间的,既是精神的,又是世俗的。而且人偶娃娃被隐在身后,真人女孩显露,说明天堂就在人间,信仰中的天堂和人间天堂重合在一起。
因为信仰让人懂得了爱,有爱哪里都是天堂。信仰不能脱离现实而存在,必须关注现实生活才有意义。

朵拉开始怀念她那个倒霉的爸爸了。朵拉的父亲和主耶稣的形象是重合的,表面上都是酒鬼。父亲没有在电影中出现,他一直隐藏在耶稣的影子里。爱父亲和爱主是一致的,耶稣是酒鬼,本来就是朵拉心中父亲形象的映射。
因为你有什么样的人生,你有什么样的灵魂,你心中就有什么样的耶稣。
人之所以会迷失、会堕落、会误入歧途,往往是因为幼年时期父爱缺失,长大以后又得不到补偿,而耶稣是全人类的父亲,全人类的心灵,全人类的守护者。对耶稣的信仰和爱也唤醒了朵拉对亲生父亲的爱,但是父亲已死,没有生父可以来爱,朵拉就把满腔的爱投射到主耶稣身上了,这是她的补偿,也是很多人信仰的心理根源。
虽然已经失去了生身父亲,但是朵拉找到了主耶稣,通过信仰找到了精神上的父亲,并因此拥有了完美的人性和圣洁的心灵,这是朵拉灵魂的回家。

朵拉饱经沧桑,从小失去母亲,少女时代离家出走,做过妓女,做过教师,老境凄凉,在车站坑蒙拐骗混饭吃,最后通过信仰找到了幸福,脱离了苦难生活。看着照片里的天堂,小盒子里的天堂,她灵魂里的天堂,朵拉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因为她活在爱里了。
朵拉Dora,希腊语,神的赠礼。表面看来,朵拉是约书亚的礼物,是他的守护天使,其实真正的含义是:信仰是上帝送给人类的最伟大、最美好的礼物。

基督教如此伟大,我说:宗教是人类文明的灵魂,宗教是人类文明的归宿。
佛教是最有智慧的宗教,基督教是最伟大的宗教。
佛教讲的是智慧和解脱,基督教讲的是生命和爱。
中国人出于思维惯性,也是很多自以为有学问的人的思维方式,他们会问:是不是好人就该上天堂,坏人就该下地狱?
西方人不信教的,背离基督教的,还有无神论者,都是相同或类似的思维模式。
其实这根本上就是错的,他们都是在试探神,和神做交易,这都是魔鬼的行径。

正确的解读:信仰本身就是天堂,善良本身即是蒙恩;欲望本身就是地狱,邪恶本身即是惩罚。这才是基督教的世界观和价值观!
基督教信仰的本质是:在真理引导下的自我寻找、自我发现、自我拯救、自我觉醒,这是一条路,一条灵魂觉醒的路,这是真正的生命历程,人类通过信仰完成自己的神圣使命,这是生命的最后归宿。
信仰不在别处,信仰来自生命的内部,世间是否存在一个能够拯救你的救世主已经不再重要,如果你是基督徒,你认为上帝是一个客观存在,我尊重你的信仰:如果你是教外人员、无神论者,你可以认为上帝是一个人类主观精神的客体化的象征性存在,我同样尊重你的思考。重要的是,上帝或耶稣是一个全人类精神的象征或缩影。
耶稣可以给你指引方向,但你必须靠自己去寻找才能打开天堂之门。追寻的路上,每个人都有可能迷失,都有可能误入歧途,我们需要引导,这就是信仰,这就是耶稣,这就是上帝。上帝就在人性的最深处,那里才是天堂。

这个电影中出现的主要人物几乎都是代表基督教的,都是来拯救朵拉的,他们是外祖母圣安娜(圣安妮),圣母玛利亚,养父圣约瑟,先祖耶西,使徒圣保罗,引领者摩西,先知以赛亚。他们是耶稣的家人、传人和仆人,简称圣家族。这是朵拉的救赎之旅,当然要靠自己寻找才不至于迷失,才能接近圣家族,才能接近主耶稣。

从故事情节上看,这个电影讲的是一个女人和一个孩子的情感故事,他们从敌对关系到成为亲人;从内在意象来看,导演以不可思议的艺术手法为我们展示了朵拉的灵魂镜像,这也是任何一个探索者的灵魂镜像,每个人都能从镜像里照见自己的灵魂,看到自己内在的天地。我们每个人都有物理镜像的生活常识,镜子里的光学现象折射的是镜子外面的实体,而这部电影的神奇之处就是用镜头语言折射了人物灵魂的真实。朵拉一路遇到的所有人几乎都是她灵魂的映射或变现。这是朵拉从地狱经炼狱到天堂的信仰之旅,朵拉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地狱里,她是罪人在灵魂的地狱里,她通过帮助孩子把自己拯救出了地狱。
朵拉的救赎之旅,意味着炼狱,炼狱也叫净界,是灵魂洗罪的地界。
朵拉一路洗净了罪恶,拥有了真善美的心灵,这叫做灵魂得救,或者也可以叫做复活。最后通过信仰找到了自己的天堂,那张合影真是个致命的镜头。
看明白了这些,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基督教,才能明白信仰的真正意义,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是朵拉。这才是基督教的伟大之处,宗教里面没有迷信,只有智慧。宗教之所以会被混同于迷信,只是人类自身认识水平的局限,宗教里面还有很多我们不知道的东西,我们所受的教育太过于意识形态化,我们的眼界和思维被障碍了。简单粗暴地把宗教混同于迷信是非常不智的。

电影的海报广告:一个孩子在寻找他的家,一个女人在寻找她的心,这个国家在寻找它的根。
孩子寻找家的意象是浅层的,女人寻找信仰就是寻找她的心,其实孩子寻找一个家就是象征女人寻找信仰。重要的是,信仰是立国之本,当然是国家的根本。有了信仰,整个民族才不至于堕落,国家才有希望。
这是导演对巴西的呼唤,也是对全人类的呼唤。
所以这个电影是属于全人类的,很多人说它是最好看的电影。

关于陀螺的意象:
象征孩子和朵拉关系的发展变化。开始约书亚一次次刺入她的板板,朵拉一次次拔出,那是不相容的关系,安娜遭遇车祸陀螺落下意味着孩子失去亲情,到了耶稣的家,朵拉和孩子已经是亲人了,所以一个新的陀螺又完成了。

关于画的意象:
1.朵拉家里的画象征回家的路,那是天国的召唤。
2.吃饭时墙上的画,还是象征回家的路,但是画上只有家却没有路,那是因为他们本来就在追寻的路上,所以画上的路被省略了。两幅画一个代表世俗的家,一个代表信仰的家,朵拉必须做出选择。
3.第一个耶稣的旧家那条门前的路明显重合了朵拉家的画,但世俗的家不是她的归宿,所以孩子颓丧地离开。
4.朵拉最后离开,车行在路上,远处的山头上有一座城堡,那是象征天堂,朵拉终于走上天国之路。这个镜头同样重合了那幅画,这才是朵拉回家的路,同时也暗喻民族的出路,因为开头胖女人的话针对的是所有观众。

关于套层结构:
1.故事里面有故事,一个故事多种内涵,重合的故事有机的统一,叙事自然流畅毫不牵强做作。
2.意象丰富而深邃,表层意象故事情节独立完整,深层意象的主题更加廓大,更加重要。
3.大量的潜台词,而且潜台词自成体系。
4.海报广告意味着这个电影是三重套层:浅层意象,深层意象,延伸意象。

《中央车站》是《血色将至》的反向故事,应该对比着看,一个是对主的背离,一个是对主的寻找。

注:一些葡萄牙语的人名地名实在无法查找,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它们应该都和信仰、救赎、见证或感恩有关。特别是人贩子所住的宾馆462房间,我猜想和地狱、惩罚有关,耶稣的家门墙上869,应该和天堂、蒙恩有关,但是找不到理论支持,我到天主教堂请教了神父,到新教教堂咨询了牧师,又去真耶稣教会拜见了执事长老,都没有找到合理的解释,不能不说是极大的遗憾,网络上卧虎藏龙,恳请高人指点于我,在下不胜感激之至。

楼主 王凤麟2016  发布于 2016-04-03 21:54:00 +0800 CST  
补充一句:我们从自己的灵魂镜像里,从信仰的镜像里看到生命的意义、人生的方向和心灵的归宿,我们以此可以对人生做出最好的选择,这才是基督教的伟大之处,宗教里面没有迷信,只有智慧。

楼主 王凤麟2016  发布于 2016-04-05 20:22:00 +0800 CST  
善良无须考核


导演沃尔特在选角的时候,挑选了很多艺校里的学生,但都不够满意。
一天,为此一筹莫展的沃尔特到城市西郊办事,在火车站的站前广场上遇到了一个十多岁的擦鞋小男孩。小男孩问道:“先生,您需要擦鞋吗?”沃尔特低头看看自己脚上刚刚擦过不久的皮鞋,摇摇头拒绝了。就在沃尔特转身走出十几步之际,忽然见到那个小男孩红着脸追上来,眸子里现出祈求的光:“先生,我整整一天没吃东西了,您能借给我几个钱吗?我从明天开始多多努力擦鞋,保证一周后把钱还给您!” 沃尔特看着面前这个衣衫褴褛、肚子干瘪的小男孩,不由的动了怜悯之心,就掏出几枚硬币递到小男孩手里。小男孩感激的道了一声“谢谢”后,一溜烟的小跑着离开了。沃尔特摇了摇头,因为这样的街头小骗子他已经司空见惯了。
半个月后,沃尔特已经将借钱给小男孩的事忘的一干二净。不料,在他又一次经过西郊火车站时,突然看到一个瘦小的身影离的老远就向他招手喊道:“先生,请等一等!”等到对方满头大汗的跑过来把几枚硬币交给他时,沃尔特才认出这是上次向他借钱的那个擦鞋小男孩。小男孩气喘吁吁的说:“先生,我在这里等您很久了,今天总算把钱还给您了!”沃尔特看着自己手里被汗水濡湿的硬币,心头陡然荡漾起一股暖暖的热流。
沃尔特再次端详面前的小男孩,忽然发现他很符合自己脑海中构想的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形象。沃尔特把几枚硬币塞進小男孩衣兜里:“这点零钱是我诚心诚意给你的,就不用还了。”沃尔特神秘的一笑,又说,“明天你到市中心的影业公司导演办公室来找我,我会给你一个很大的惊喜。”
第二天一大早,门卫就告诉沃尔特,说外面来了一大群孩子。他诧异的出去一看,就见那个小男孩兴奋的跑过来,一脸天真的说:“先生,这些孩子都是同我一样没有父母的流浪孩子,他们也渴望有惊喜!”
沃尔特真没想到一个穷困流浪的孩子竟会有一颗如此善良的心!通过反复观察和筛选,沃尔特发现在这些孩子中,确实有几个比小男孩更机灵,更适合出演剧本中的小主人公,但他最后还是只把小男孩留了下来,并且在录用合同的免试原因一栏中只写了这样几个字:善良无须考核!因为他觉的他很善良,在自己面临困境的时候,却把本属于自己一个人的希望,无私的分享给别人,这是怎样的一种善良啊!而电影中的孩子,正是这样一个善良、博大、无私的人。
这个小男孩叫文尼斯基。在沃尔特的执导下,文尼斯基在剧中成功扮演了小男孩主人公的角色,《中央车站》也获得柏林国际电影节金熊奖等诸多桂冠。
若干年后,已成为一家影视文化公司董事长的文尼斯基写了一部自传体《我的演艺生涯》。在书的扉页上面,是沃尔特的亲笔题字:善良无须考核。下面则是他给予文尼斯基的评价:“是善良,曾经让他把机遇让给别的孩子;同样也是善良,让人生的机遇不曾错过他!”

楼主 王凤麟2016  发布于 2016-04-08 21:36:00 +0800 CST  

楼主:王凤麟2016

字数:12566

发表时间:2016-04-04 05: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3-06 20:08:59 +0800 CST

评论数:10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