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那些风光卓华胜桃夭的女子

今日到此结束。

   因为网络链接问题,两个小时码的东西,什么都没有了。我是个执拗的人,没有草稿,便一个字一个字的重新码过。

春秋时期便到此了,许姬“绝缨”的故事,各位看官可以自己去查找。

我动作慢,几位看官插楼可以理解,多谢褒奖。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2 12:24:00 +0800 CST  
很喜欢这种感觉,清清静静的慢慢写,用文字一点一点去写下脑海里蹁跹的身影。

知道你们在看,心里有小小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谢谢被我逼着来夸我的某人,你不会夸人,我还是很受用。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3 08:41:00 +0800 CST  
回复:47楼
其实这一篇,原本的初衷是写给自己看,理清一下因看书混乱的思绪。

以时间为轴,慢慢写。没有去想什么文笔,甚至连草稿都没有,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所以请多包涵。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3 08:49:00 +0800 CST  
今日更新开始。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3 14:06:00 +0800 CST  
如姬

    战国七雄,逐鹿中原。齐秦皆为强国之列。

    公元前260年长平一战,秦国坑杀赵国四十万兵士,自此赵国国力大衰。三年后,秦国欲趁胜追击,彻底打击赵国,不久秦军便兵临城下,邯郸告急。
    彼时赵国与魏国结为姻亲。赵国丞相平原君娶了魏国国君的姐姐,理所当然他向魏国求救。
    魏国国君人称安厘王,在当时和历史上都不如他的弟弟有名。他的弟弟是魏国丞相,人称信陵君的战国四公子之首。虽然因为信陵君的威名远播,各诸侯国十几年都不敢兵犯魏国,安厘王却对这个弟弟十分忌惮。
   赵国的求救,安厘王先是应了下来,并派老将晋鄙帅十万魏兵前往救援。
   当消息传到秦国,秦国国君派使臣来魏,威逼利用手段用尽。安厘王惧于秦国势力,又不想失信于赵,他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主意,让晋鄙将大军停在魏国边境邺城。信陵君百般劝说,安厘王岿然不动,不下令出兵。
   信陵君深知魏赵两国唇齿相依,赵国有难魏国若是按兵不动,赵亡后便是魏国面临秦国大军。于是,他连夜率门下门客,领数百战车前往应援。出城时,门吏的一番话,让信陵君有了新的主意。
    也就是在这一段话中,本篇的女主如姬翩然而出。
   这一段《东周列国志》中有详尽的记载。
   如姬父亲被仇家杀害,她虽受安厘王宠爱,可安厘王却三年都未能为如姬报杀父之仇。如姬报仇无门,求到信陵君门下,信陵君未曾欺她一身卑弱女,应了她,第二日便为她报仇雪恨,将仇家首级交给如姬。
   门吏在城门下提醒信陵君,兵无虎符不出,就算是赶到邺城,无虎符,晋鄙也不能出兵。虎符被安厘王收在寝宫,如姬宠盛,可自由出入安厘王寝宫,可请她窃虎符。
   果不其然,信陵君掉转头回到王宫,如姬帮信陵君窃得虎符。后面的故事便是赵国亡国之难得解。
   安厘王恼羞成怒,拟以窃取虎符问罪信陵君,诛杀信陵君家人。如姬应下了所有的罪责,她被安厘王打入冷宫。
   《东周列国志》里如姬的结局很悲凉,昔日荣宠的妃,在冷宫受尽凌辱,最终自刎于父亲坟前。
   而信陵君也因为窃虎符只能在滞留赵国,不得回魏。十年后,秦军攻魏,安厘王不得不请回信陵君,保下魏国。功高震主,信陵君的威望引来安厘王的不断猜忌,最终信陵君退出朝堂,抑郁而亡。

    如姬的故事,在《东周列国志》中惊鸿一瞥,连结局也是杜撰为主。她的出场,只为了协助一个圣人完成功绩,功绩之后,她的结局无人挂心。
    如姬的身份应该不高,否则,怎么父死无人为她报仇?
    安厘王对如姬的宠爱应非爱,否则怎会不为如姬复仇,怎会将她锁入冷宫,受尽屈辱?
    在男人的历史里,女子如器皿,用过了,陈旧了,便被束之高阁或是付之一炬。
    如姬会是怎样的人,美貌应有,高洁应有,否则怎会受宠,否则怎会不惧艰险去报恩?
   
   其实女子的情怀,不仅仅在情爱,高洁的品性,如静潭,安然之下是清涌。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3 16:47:00 +0800 CST  
芈八子(宣太后)

   玩复古演绎和后宫演绎的人应该都查过历朝后宫等级,“八子”是战国秦国后宫品级,属中低等级。秦国当时后宫品级如下:皇后、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长使、少使。汉朝也沿用这套制度。
   故而“八子”并非什么高位的嫔妃。(PS:这里还是要说一下,皇帝的妻妾,品级与朝臣相比,还是要高出很多)
    本篇要说的这个女子,仅是皇帝“八子”,且生下的皇子非嫡非长,可就是她历史上第一个把控朝政的强女人,统治秦国长达三十六年。
   她的故事在《史记》和《战国策》中有详尽的记载。
   她的名字已不可考,只知芈姓。芈是战国楚国姓氏,她是楚王姐妹,嫁与秦国惠文王为妃,获封“八子”。
   芈八子在惠文王在世时期并无荣宠,品级一直是“八子”,且只有一独子赢稷。
   惠文王过世后,芈八子母子被登基做皇帝的秦武王和太后送去燕国做为人质。
   当咸阳远去的时候,当车马穿越秦国边界的时候,当在燕国受屈辱的时候,芈八子从未想到,命运会转一个弯,将她和她的儿子推上历史的舞台。

   秦武王生性莽撞,宠信武夫,在孟说的怂恿下与人比赛举顶,不想折骨而死。
   秦武王无子而终,诸弟争位,秦国陷入三年内乱之中。
   当时秦武王的王后与太后极力要立公子赢壮(称“季君”)为王,而燕赵两国将赢稷秘密送回秦国,将混乱推向高潮。
    芈八子有一同母异父兄长名为魏冉(PS:又是一个狗血的故事,《东周列国志》里有记载,此处不赘述),惠文王时便在秦国为官,他联合一众大臣,最终将赢稷送上秦王的宝座,是为秦昭襄王。
   赢稷登上王位后,太后和其他秦武王兄弟被全数杀尽,只有秦武王的王后留了一条性命,被赶出秦国,去到魏国。
   赢稷继位年十九,芈八子掌权,称“宣太后”,魏冉被封为相邦,封穰侯,专朝政。封同父弟芈戎为华阳君。据说宣太后与义渠戎王有染,生下二子,这二子也分别获封为为高陵君、泾阳君。(见《史记•匈奴列传》)
   自此,朝政把持在宣太后亲眷手中,临朝三十六年(一说四十一年)。
   直至秦昭襄王四十一年,秦昭襄王任范雎为相,夺去母亲和舅舅的权势后,宣太后才失势,次年逝世。

   芈八子母子皆在历史上留有浓墨重彩的一笔。芈八子为历史上第一位掌权的女性,在她协助下,加上魏冉主朝,秦国起用大批名将,如白起为将,先后战胜三晋、齐、楚等国,秦国国势强盛。
   芈八子的儿子秦昭襄王,是历史上在位时间最久的皇帝之一。除去他自己的才略,在位期间先是有母亲和舅父协助,后又得范睢襄助,著名的“长平”之战就是他的功绩。

   芈八子的才能并未在邀宠夺爱中展现,而是在朝堂上一展抱负。
   女子之才,如男子,大才者治天下,小才者修身齐家。
   抛却家繁事缛,女子亦可心怀天下,定江山。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4 09:13:00 +0800 CST  
PS:根据《史记•匈奴列传》,宣太后是美色笼络了匈奴义渠王,为其子夺位争良机。(=-=好吧,我有在想,或许是寂寞,否则,笼络也就罢了,怎还为义渠王生下两子...)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4 09:15:00 +0800 CST  
孟姚

    无意中在一个老剧回忆帖中听到一个歌,其中一句歌词“待我拱手河山讨你欢...”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不可救药的去翻找古代帝侯将相、圣贤枭雄的爱情故事,去找寻是否真的会有人能做到“为卿舍江山,共结庐”。可惜,历史厚重的封卷中,女子的身影都隐在一个个男人的身后,她们的爱情,都是装点男人丰功伟绩的边角。美人、城池,都是男人们掠夺的战利品,如镶嵌在玉冠上的明珠,坠在宝剑上的穗子,有之增色,无之亦可。

    那天在翻战国七雄的故事的时候,在赵武灵王的篇章里,有一个据称是他深爱的女子的身影。
    赵武灵王是谁?梁启超说是自黄帝以后的第一个圣人,灭中山,倡胡服骑射,让赵国一跃成战国七雄之首,就连上文里宣太后母子登位也有他的功劳。
   
    孟姚与赵武灵王,如金庸《天龙八部》里梦姑之于虚竹。
    赵武灵王连日梦见一女子唱到“美人荧荧兮,颜若苕之荣。命乎命乎,曾无我嬴!”他将此事说与大臣,于是孟姚的父亲便称自己的女儿便是赵武灵王梦中之人,将女儿献给了赵武灵王。
   赵武灵王对孟姚有多宠?
   战国时称美人多怜爱称其为“娃”,这个字是当时方言,是怜爱怜惜的表达,吴王夫差就曾为西施修建一座“馆娃宫”。赵武灵王称孟姚为“吴娃”,吴是孟姚父姓,娃自然便是赵武灵王的爱称。
   孟姚在赵武灵王身边九年,为赵武灵王生下一子,名何。
   九年间,赵武灵王宠盛,原大夫人失宠后抑郁而终,赵武灵王将孟姚立为夫人。他常问孟姚,卿有何求?孟姚总答,从无一求。
  
   历史上有很多恃宠而骄的女子,不少下场惨淡,凄凉收场。其实原因很简单,她们混淆了“宠”与“爱”的界限。
   赵武灵王给予的如果是爱,不消问,他自然知道孟姚要什么。只因他给的是宠,如给宠物丢一根骨头,拍拍它的头问还要不要一样罢了。
   孟姚应该是聪明的,说得出来的,便不是爱。她不求,九年里自始自终都不曾为自己为儿子求一分。
   九年后,孟姚撒手人寰。她是母亲,她临终还是没能例外,求赵武灵王改立她的儿子公子何为太子。这一次,是她第一次开口,也是最后一次,赵武灵王应下了,也做到了。
   后面赵武灵王和公子何的结局我不想赘述,百度一下就什么都清楚了。
   我想说的是孟姚的不求。
   曾经在一篇小说里看到,女主对她女儿说,“世人都以为你父皇宠我,只要我开口便什么都给我,其实,只不过是我从不问他要他不愿意给的罢了。”
   聪明的女人,也是悲凉的女人。
   看得清宠和爱的区别,也就意味着从未得到过爱。
   不是所有的温柔都是爱情的表象,拂去那些障眼的浮华,本质往往触目悲凉。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4 10:14:00 +0800 CST  
今日更新暂停。

   周末,无意再更,补齐昨日篇章。

   有些故事看下去,看进去,徒伤了自己。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4 10:15:00 +0800 CST  
今日继续更新,速度会慢些。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6 09:29:00 +0800 CST  
聂荣

   战国四大刺客:专诸刺吴王僚,要离刺庆忌,聂政刺侠累,荆轲刺秦王。这些侠客英雄,无论成败,都已列入史册,彪炳千古。
   本篇要说的这位女子,是聂政的姐姐,聂荣。
  
   《史记·刺客列传》中对聂政的故事有详尽的记载。
    聂政有一母一姊,年青义气为除恶犯下杀人之罪,携母亲和姐姐逃往齐国,以屠宰为生。本想安度一生,谁曾想他早已名满天下。是时,韩国贵族严仲子与韩国国相侠累结下仇怨,他知晓聂政大名,求到门下,希望聂政为其刺杀侠累。
   聂政母亲大寿,严仲子以百金为礼,希望聂政为其报仇,聂政告之高堂在,孝子不犯恶。后来,聂政母亲过世,严仲子执亲子之礼,聂政感激不已。待三年孝满,奔赴韩国刺杀国相,为严仲子报仇。
   可惜,功亏一篑,聂政手刃数十人,可是还是没有刺杀成功,国相侠累安然无恙。眼看就要被俘,聂政不想连累亲姐,竟当场剜眼割鼻,“聂政大呼,所击杀者数十人,因自皮面决眼,自屠出肠,遂以死。”
   聂政的尸体被暴尸市集,韩国出黄金千两悬赏,试图找出刺客的身份和其家人。
  
   这个时候,聂荣出现了。
   她了解严仲子和弟弟的交情,也预料到弟弟会为严仲子报仇。她一路赶往韩国都城,在街市看到了弟弟的尸体,哭喊着扑了上去。路人都惊呆了,劝阻她,这是株连的大罪,怎可认尸?
   聂荣的回答,“士固为知己者死,今乃以妾尚在之故,重自刑以绝从,妾其柰何畏殁身之诛,终灭贤弟之名!”弟弟为知己赴汤蹈火,是为勇者,身为姐姐又岂能辱没弟弟的声名!
   《史记·刺客列传》中聂荣的结局是在弟弟身畔气绝身亡。
    其他诸国听闻了聂荣聂政姐弟的故事,都大赞姐弟侠义。
   
    忠义者,巾帼须眉无相让。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6 20:01:00 +0800 CST  
郑袖

    女人的隐忍是最大的利器,往往能在人毫无防备的时候给予致命一击。

    本篇说的就是一个被冠以红颜祸水的女人,她的隐忍扳倒了她的敌人。

    郑袖。楚怀王的宠姬。当时的楚国国力强盛,诸国皆有几分忌惮。加之又有屈原为左徒(同丞相),威望不言而喻。魏国为了讨好楚国,向楚怀王进献了一名美姬,容貌身段均在郑袖之上。于是,郑袖不可避免的失宠了。
    换做是其他女子,也许就自此郁郁终老,若是在汉代也就是躲在寝宫里扎小人发泄愤懑而已。可那是别人,不是郑袖。
    郑袖接近魏姬(这位美女姓名不可考,我们便称作“魏姬”罢),非但没有表现出嫉妒之情,反倒姐妹相称,将最好的宫殿让给她住,让后宫管事为魏姬裁制华服美衣,她自己更是是不是不吝美言的夸赞魏姬。于是,魏姬将她引为姐妹手帕交,并不忘在楚怀王面前夸赞郑袖的贤德。
    女人啊,一如蜘蛛,细细密密的织就一张网,不知不觉将猎物捕拢其中,这一回郑袖捕拢的,就是魏姬。
    郑袖假意给魏姬提建议,说是陛下喜爱你美貌,但是独独不喜欢你的鼻子,所以你觐见陛下的时候,最好能以袖掩鼻。天真的魏姬信以为真,果然日日见楚怀王都以袖掩鼻。楚怀王不解其意,问郑袖,郑袖起先不肯说,楚怀王再三逼问,郑袖才说,“顷常言恶闻王臭。”这句话的意思是,她经常说讨厌陛下身上的味道。楚怀王勃然大怒,命御者割去魏姬的鼻子。从此郑袖再获荣宠。

    郑袖爱楚怀王吗?从上文我们便知,如此鲁钝的王,不过因他的地位赢得女人附庸罢了。

    郑袖的名字,还和另一个圣人联系在了一起,那就是屈原。
    屈原的名篇《湘夫人》缠绵悱恻,是为情诗典范。不少史学家文学家都去推测过这个女子的身份,最为大家接受的是湘夫人应该是楚怀王的姬妾,身份高贵,貌美绝伦。
    郑袖与屈原的故事,有两个版本。
    第一个版本是郑袖与屈原相互爱慕,暗生情愫,不料被楚怀王所知,屈原暗逃,在汨罗江畔被楚怀王追兵诛杀,投入江中。
    第二个版本是郑袖爱慕屈原,求而不得,于是心生怨恨,向楚怀王进谗言,令楚怀王疏远屈原,并流放他地,最终屈原怀沙而死。

    上述两个版本中,我更倾向于第二个版本。

    从掩鼻之计,到放张仪,郑袖的狠毒与祸国可见一斑。也许是在某一次朝会后,屈原自华庭而出,郑袖迎面遇上,这个矍矍清雅的才子贤士便入了她的眼,进了她的心。又或者是屈原的辞赋在楚国后宫流传,宫娥吟咏间,郑袖为字词间的文采所倾倒,心生仰慕。
    不管她是如何爱上了屈原,不管她是如何去表白,屈原都不可能接受。
    女人的爱与恨,相辅相生。爱之极,便是恨之深。楚怀王的粗鄙更显屈原的好,每一夜面对楚怀王,郑袖对屈原的恨只会更深,恨他的拒绝,恨他的才华,恨自己只能委身莽夫。
    敝帚宁弃不予他人。我得不到的,断然也不会送与旁人。
    这应该才是郑袖的心思。
    于是屈原的故事里,那一段绯闻,便成了催命的幡。

    屈原死了,楚怀王后来也国破家亡成了亡国之君。只是未曾知道,在流亡的车马碌碌声中,他可曾后悔。也不曾知道,郑袖的结局是怎样,是与楚怀王迁都移宫,再奔徙他国?史书中并无记载。
    不论她最终结果如何,终归是个可悲的女子,爱而不得,是女子最大的悲哀。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7 10:44:00 +0800 CST  
“贞妇”清

   “贞妇”这一词,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贞洁烈女的意思,其实是秦皇嬴政给一个寡妇的封号。这个女子姓不可考,只知她的名是“清”。

    清出生于秦惠文王时期,原籍巴蜀。《史记》、《地舆志》、《舆地纪胜》、《州府志》等史书中都有关于她事迹的粗略记载。

    清出身寒微,少年时跟父亲学习诗书,因为相貌与气质出众,嫁给了一位青年才俊。可是命运多舛,不久夫君便撒手人寰,只留清一人。
    也许旁的寡妇也就只是守着家宅罢了,可是清却不是寻常女子。夫君家因擅丹穴之术而生财,清将此项经营下去,在她的掌管家业后,更发展至“僮仆千人”。何为丹穴之术,便是丹药炼制之术。古人希冀长生不老,往往信丹药。
   
    只因为嬴政将晚年清接进宫封“贞妇”一号,并在清死后建“怀清台”缅怀,后世便有不少杜撰秦皇嬴政和清关系的各路说法。

    据可考的史书而知,清将大部分家产捐献给秦皇嬴政修筑长城,并为秦皇嬴政修建骊山陵墓提供大量水银。
    清为人豁达,常接济乡里,在当地威望极高,加之长寿,乡人皆敬畏。
    清死后,嬴政根据清的遗愿,灵柩送归家乡安葬,并亲手题写“怀清台”。

    黄易在《寻秦记》中的女主角之一琴清,其实就是根据历史上的清所改编。书中的琴清美丽而满腹经纶,熟知儒、法、道诸家之长。
PS:虽然我不是很喜欢郭羡妮演的琴清,但不得不说书中的琴清却是一位旷世才女。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8 14:33:00 +0800 CST  
这几日总有旁务琐事,不得安生写了。

   速度虽放慢些,不过定不会弃坑。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8 14:34:00 +0800 CST  
回复:68楼
谢谢夸奖,本来还想再挖一个坑,说一些元曲的故事,只是怕坑多坑品不好了。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28 15:03:00 +0800 CST  
谢谢楼上列位看官褒奖。其实闲时翻看史书中的故事轶闻,有不少好故事。

以下将开始写秦汉时期的女子,这个时期便是大家较熟悉的年代开始。我不会写那些脍炙人口的故事或人,我放上来的,会是那些惊鸿一瞥的女子。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30 07:39:00 +0800 CST  
回复:73楼
谢谢你的支持,我比较懒散,加上又没有草稿,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看官莫怪才是。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31 11:38:00 +0800 CST  
秦不过二世,史料中女子身影几乎被湮灭,所留下的也只有传说,一如宓辛的传说,秦皇不立后的传说,皆不可考,也就不列于此。

不过列位看官可以去找找有关宓辛的故事,史书中没有她的踪影,但是历史小说里讲述她传奇的爱情故事。

   她的丈夫是大将樊於期(该人物可见《史记·刺客列传》,但是《史记》中未言明他是否娶妻),而与她有一段爱情故事的,是秦皇嬴政的弟弟成蟜,这一段史书不可考的故事,我就不列出来了,但是是一段动人的故事。

以下将直接开始写汉朝女子。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7-31 11:50:00 +0800 CST  
薄姬

    薄姬,人称薄太后,本是汉史里一个被吕雉、窦太后、甚至是王政君比下去的女人,长久无人关注的一个人物,而今却因为一部《美人心计》被人熟知。

   其实历史上的薄姬,君王宠爱没有,荣华富贵也无,在长久的岁月里,守着儿子刘恒,一日一日的看更漏滴尽,红颜白头。

    薄姬,她的出身并不高贵,她是前魏国宗女魏媪与薄生私生女。
   秦末乱世,原诸侯国纷纷借机复国,魏国宗士魏豹也重建魏国,薄姬便被母亲送给了魏豹为姬妾。相传当世相士许负为薄姬相面,惊呼此女将诞天子!魏豹信以为真,薄姬在魏宫里度过了一段颇为显赫的时日。
    只是生逢乱世,所附之人又非良才,小小魏国终被刘邦所灭,略有姿色女子皆纳入后宫,薄姬便是在这时进入了大汉后宫。
   彼时,吕雉与戚夫人两虎相争,谁也没顾得上一干无宠的妃嫔。薄姬在汉宫虽无荣华,却也平安。
   据传,薄姬在汉宫,只有一次侍寝,而后诞下刘邦第四子刘恒,便再无缘君面。刘邦,早将薄姬忘诸脑后。可也是刘邦的遗忘,让薄姬母子未成为吕雉、戚夫人眼中钉。薄姬母子是卑微的,母子皆无宠,不过空有妃嫔皇子之名。
   不过薄姬也是幸运的。汉高祖十二年,刘邦过世,刘恒获封代王,吕雉准薄姬同儿子一道赴封国。
   薄姬在晋阳安稳度日的时候,其他诸侯王却是水深火热时。吕雉一连诛杀刘邦六子,最终只剩淮南王刘长和代王刘恒。吕雉过世后,宗族商议,决定拥立谨小慎微的代王为汉五世皇,薄姬是为太后。

   薄姬一生虽未获帝王恩宠,老天却给了她另一项恩赏。汉文帝刘恒,名列二十四孝第二孝,就是因为他奉母至孝。
   薄太后大病三年,汉文帝除日日晨昏定省,所有汤药必先尝过方才奉给母亲。汉文帝临终时,为母亲白发人送黑发人懊悔至深。

   守望间,千年历史的罅隙里,薄姬的一生仿佛真只为诞下天子而存,在“文景之治”的开创者汉文帝的身影后,她的面容甚至掩在儿媳窦皇后之后。
   在后人歌颂文帝仁治时,似乎忘记了,是一位母亲将他抚育,教给他仁人之心。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8-02 08:30:00 +0800 CST  
回复:79楼
其实,“风光卓华胜桃夭”一句,并不适合做上联,平仄有误,不过姑娘所接之下联倒是有一番精巧雅致。

楼主 柳静沅  发布于 2010-08-06 08:55:00 +0800 CST  

楼主:柳静沅

字数:27043

发表时间:2010-07-20 04:1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2-02 21:54:41 +0800 CST

评论数:10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