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清朝的文字狱

在中国封建社会,就文字狱的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而言,当以清代为最。它作为专制时代的暴政,在清亡以后一直是人们口诛笔伐的对象。但是,也应该承认这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学者对文字狱进行客观、理性的研究,一些研究成果中不免有夸大、推测的成份。如果冷静、客观地加以总结的话,就可见以往形成的一些“定论”有重加推敲的必要。
-----------------喻大华《清代文字狱新论》,载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大连) 1996年01期,第72-75页


禁书和文字狱对于人性和思想的压制,是不消说的。然而,它对于清代各门学术的破坏究竟有多大,须做具体分析。首先可以肯定,自然科学基本未受影响;换言之,中国科学迟至清代仍未发达起来,与政治压迫无大关系。一个显见的事实是,清朝统治者并不排斥科学。如对西洋新学非但不禁,而且鼓励著译;并将明末以来的数十种西书载入《四库全书》,其内容涵盖天文、地理、数学、历算、水利、人伦、教义、乐理、语文、制造工艺等多个方面。要说“解放思想”、“接受新知”,康熙已经在这样做了,至少不比一般士人落在后面。抵制科学的倾向反倒是来自汉族士大夫内部,来自像杨光先那样一批冥顽不灵的读书人。但在新旧历法之争中,几经反复,最终是新法得胜;而胜负的决出,不是靠比嘴上功夫,而是通过科学观察:康熙七年,命杨光先和比利时教士南怀仁同测正午日影,结果后者以测算更为精确取胜。这是新科学对传统科学的胜利,同时表明,科学在专制统治下也能生长。照此发展下去,科学新知有望先在高层知识分子中间传播开来。然而,康熙末年与罗马教廷因礼仪而起的争端,导致先是禁止传教,进而驱逐教士,最后中断往来。对于业已开通的中西科学文化交流,这是致命的一击。这方面的讨论已属另一话题。就我们的题目来看,我只想说,在这一事件中,国际政治交锋和中西文化冲突所起的作用远大于国内政治迫害。

----------------- 《也谈康乾盛世——文字狱、学者的待遇及其他》,载自《中华读书报》,2002/8/28



公开以文字作品鼓吹推翻清政权而获罪者,不可认定为文字狱。因为号召推翻现政权,就不是文字问题,而是政治问题。例如有的著作把曾静、张熙案定为“雍正朝最重要的文字狱”便属不妥 ......... 虽无推翻清政权的确实言行,但是,故意地、公开地在文字作品中触讳,并且触的是统治者讳莫如深的大讳而被系狱者,不应认定为文字狱。一般说来,统治者忌讳什么,知识分子大体是了解的。如清代忌讳满汉关系、明清关系、统治者内部矛盾、皇位授受等。史界定论为康熙朝文字狱大案的戴名世案,触的就是这样的讳。他研究南明历史,不用清朝纪年,又居然认为清朝正统宜从南明亡后的康熙时始,今天看来这是学术问题,但在当时却是极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可以肯定,戴名世犯的不是文字罪,至少是思想罪 ......... 个别大狱的认定不可“一刀切”,要具体分析。如清初庄氏明史狱就是一例。该书不奉清朝正朔,把“龙兴”说成“滋患”,把努尔哈赤及清兵称为“贼”,这是任何专制政府都要严厉制裁的,所以,庄氏被狱就不是文字狱。但此案株连甚广,校刻、发售、收藏者也被置之于法,对这些无辜者来说,又是文字狱了。

-----------------喻大华《清代文字狱新论》,载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大连) 1996年01期,第72-75页

楼主 南湖_秋水  发布于 2012-03-07 14:20:00 +0800 CST  
禁书与文字狱并未涉及到高层知识分子和学界名流,而他们的著述中并不是没有违碍字句 .........统治者的注意力并不在高层知识分子和时贤名流身上,此应为当时事实。
----------------- 《乾嘉考据学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78页


一般认为,学者慑于文字狱的淫威,使之纷纷把精力转向整理古籍,从而形成了以考据为特色的乾嘉史学 ........按这一观点,乾嘉史学家应该是被压抑的懦弱者,其研究应该是被动的。其实不然,他们对生于乾隆盛世深感庆幸,对自己的事业尤为喜爱,每每津津乐道,如钱大昕自称是“天之幸民”。另外,也不能认为乾嘉史学只是考据,乾嘉史家也搞史论,如赵翼著《廿二史札记》就以史论见长。又如乾嘉学术的前驱者如阎若璩、戴震等人都颇富朝气,其学术成果充满批判精神。
-----------------喻大华《清代文字狱新论》,载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大连) 1996年01期,第72-75页


不过总的看,禁书和文字狱对小学影响不大,所以有清一代的语言文字研究仍能发达,构成汉代以来中国语言学史上的又一昌盛期(有一种形象的说法,称两千年的中国传统语言学史呈驼峰状,即,汉代和清代并为两大高峰)。
----------------- 《也谈康乾盛世——文字狱、学者的待遇及其他》,载自《中华读书报》,2002/8/28


清代文字狱集中于雍乾两朝,但考据之风则倡导于清初。顾炎武针对明代学风空疏而在清初倡导经世致用,力行实学并大搞考据,深刻地影响了清代的学风。学者们受他影响而搞考据,而愈搞考据愈觉求真知之不易,愈觉考据学之重要,于是相与研习,蔚为风气。总之,一个时代学风的形成有着深刻的内在原因,无论把文字狱的作用如何夸大,它也只是外因,不能最终说明问题。
-----------------喻大华《清代文字狱新论》,载自《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大连) 1996年01期,第72-75页

楼主 南湖_秋水  发布于 2012-03-07 14:20:00 +0800 CST  
以下截图,节选自 《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一书
(高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以下截图,节选自 《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一书
(高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以下截图,节选自 《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一书
(高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


( 全篇完 )




楼主 南湖_秋水  发布于 2012-03-07 14:21:00 +0800 CST  
回复@国府还都(12楼):

呵呵。


以下截图,节选自 《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一书 (高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以下截图,依然节选自 《近代的初曙,18世纪中国观念变迁与社会发展》一书 (高翔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12月第一版):









楼主 南湖_秋水  发布于 2012-10-18 15:15:00 +0800 CST  

回复@只爱欣欣(6楼):

呦,你把“清风不识字”的作者被“灭几族”的证据拿出来??
我倒是知道明朝的朱元璋因为一幅画,就杀了好几家子:


(明)太祖当于上元夜,微行京师。时俗好为隐语,相猜以为戏,乃画一妇人,赤脚,怀西瓜,众哗然。帝就视,因喻其旨,谓淮西妇人好大脚也,甚衔之。明日,命军士大戳居民,空其室。盖马后祖贯淮西故云
------------------- 《翦胜野闻》


帝尝于上元夜微行京师。时俗好为隐语,相猜以为戏。乃画一妇,赤脚怀西瓜,众哗然。帝就观,己心喻之曰:是谓淮西妇人好大脚也。甚衔之,遂于是夜着人以福字私帖守分之门,明日召军士大戮其无福字者。盖马后淮西人故云。江南风俗至今除夜犹以福字帖门。
------------------- 《明朝小史》 玄览堂从书本


据《明朝小史》卷1记载,朱元璋“尝于上元夜微行京师。时俗好为隐语,相猜以为戏。乃画一妇,赤脚怀西瓜。众哗然。帝就观,己心喻之,曰:‘是谓淮西妇人好大脚也’”。认为这一隐语是讽刺他的爱妻马皇后脚大不雅观的。于是气愤异常,当夜就派人在那一带他认为安分守己人家的门上分别贴上一个“福”字。第二天一早,就命令士兵将那些门上没有“福”字的人家全部抄斩了。
--------------- 《农民皇帝朱元璋的血 /口/ 腥文字狱》,载自《中国教师》,2010年02期


楼主 南湖_秋水  发布于 2012-10-19 10:07:00 +0800 CST  

楼主:南湖_秋水

字数:2566

发表时间:2012-03-07 22: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2-15 17:39:10 +0800 CST

评论数:1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