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的宫廷菜生活

乾隆的宫廷菜生活

乾隆是有清一代最著名的皇帝之一,执政时间长且活动范围广,一生热衷于各种文化活动,在大江南北到处题字留诗,晚年更自称"十全老人",在正史野史上留下了不少浓墨重彩的段子。

虽说其"六下江南"的举动实在有些劳民伤财,却也无意中在中华饮食文化史上留下了的一笔巨大遗产--乾隆皇帝的巡游直接促进了中国南北菜系的大融合,也为满汉全席的形成作了最后的铺垫和准备。

甚至可以说,清代宫廷菜系,往远了说也是中国古代宫廷菜系,最后正是在乾隆时期定型的。

回溯历史,专供帝王御用的所谓宫廷菜,从周代就开始成体系了。据史书记载:当时宫廷菜的主要菜式包括龙肝、凤髓、豹胎等所谓的"八珍"。而周文王特别喜欢吃的一道菜叫做"菖蒲翥",其做法现在已然无从考据了。

但根据现在可查的一些零星的史料,我们还是能够知道历代帝王的一些特殊饮食爱好的。比如,晋武帝喜欢吃乳羹,宋明帝喜欢吃鱼胰,也就是鱼的内脏。此外南朝的宋明帝还喜欢吃肉酱,且非常贪吃,以致身材肥胖如猪。

而唐代的宫廷菜则以"烧尾宴"为代表,典型的菜点有:小天酥、凤凰胎、鸭饼、生进馄饨等。此外,唐代宫廷菜的一个突出特点是极其诗意,其菜式的名字已经达到了非常高的文化层次和境界。烧尾宴中的菜品如缠花云梦肉、遍地锦装鳖、五生盘等,莫不典雅华丽,吃起来想必也会油然生出一种"锦心绣口"之感,这大概与唐代绚烂的诗歌成就直接相关吧。

宋代宫廷最流行的是莲花肉,这名字听起来就像宋词一样优美写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与宋朝对峙的北方游牧民族王朝流行的菜肴也很具地方特色。

辽代的帝王出身草原,饮食上也有非常浓重的草原风味,当时朝野上下最受欢迎的菜有:草原黄鼠、獾蛇羹等。而在蒙古人建立的元朝,帝王们大多爱食野骆驼蹄、天鹅蛋、鹈鹕肉等,显然更崇尚野味和肉食。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19:53:00 +0800 CST  
明清两代尤其是清代,中国的宫廷菜系达到了顶峰。到了乾隆时期,其制作手法、菜式丰富程度都开始大融合,并最终基本定型。

可以说,此后的民国乃至现当代中国菜的大体面貌,包括烹饪的方式方法,到现在都没有能跳出清代确定下来的菜系范畴。其中的大部分菜肴,都能在袁枚所著的《随园食单》中看到。

清代宫廷菜的特色主要有三种,第一就是山东菜。原来,北京本地菜是没有太多特色的,自从明代永乐大帝迁都北京后,本地菜才开始大规模融合山东菜的特点,并成为北京菜的主要底色。

第二就是满洲原有的饮食特点。清朝建立后,满族的游牧生活习性被带入关内,起先,宫廷饮食还是以满族喜好的牛羊肉、鸟类等为主。后来,随着汉族文化的影响力渐渐扩大,宫廷御厨又对这些特色食材进行改良,将满蒙回汉各族饮食融合并形成新的特色,创造出了很多佳肴美味,如今天被公认为为北京美食代表的涮羊肉。

第三个特色是苏杭菜为主的南方菜式。这主要得益于乾隆多次下江南。他每到一个地方,当地官员都会举行盛大的接待宴会,每遇到好的菜式,乾隆也会吩咐人记录下来,甚至直接把厨师带走,纳入御膳房任用。

比如,非常受乾隆重用的御厨张东光,原来就是苏州织造府的官厨。话说一次巡幸苏州时,张东光做了一道冬笋炒鸡,乾隆吃后感觉异常鲜香,不由连连赞叹,立即下令擢升张东光,作为御厨随身听用。以后,乾隆每次出巡都会将张东光带在身边,不但让他学习各地美食的做法,并要求其做好记录和整理工作,随时编制新菜谱。

实际上,在乾隆下江南之前,清代宫廷菜是比较单调的,还是以北方民族特色为主,尤其是东北特产的山鸡、野兔、獐子、麂子、鹿、狍子等。

你可能想象不到,清代初期,在冬至或者新年等隆重的节日,皇族吃的一道最丰盛的菜竟然是白水猪肉!吃法很简单,将猪肉煮熟了再切成肉片,没有任何配菜也不加蘸料,的确够豪放。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19:54:00 +0800 CST  
然而,这也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清代宫廷菜在乾隆下江南之前,还没有融合南北菜式,宫廷菜的菜式仍以满族风味为主,十分单调,烹饪方法也比较原始。

其实,只要用心,看似简单的白水猪肉也可以做成一道令人食指大动的美食。作为一个猪肉爱好者,我也会时不时地煮些白肉吃。我的"秘法"就是:用香菜末、糖、适量花椒末、姜蒜末,外加白开水做成蘸碟,将肥瘦均匀的肉片煮熟边蘸边吃,滋味天然清香,口感非常好。

我的这种吃法与现今一道非常流行的家常菜--蒜泥白肉很相似,只不过蒜泥白肉还是要求以瘦肉为主,以蒜泥作为主要调料。

自乾隆朝以后,清代的宫廷菜开始变得越发考究起来,在鱼类中出现了鲥鱼、比目鱼、鲞(干鱼)等,蔬菜中开始出现荠菜、莼菜、台菜、蕹菜(空心菜)等,均被列入宫廷"十珍"。

老实说,这些食材现在看是太普通了点,但在当时,由于北方并不出产,再加上从南到北运输困难,所以显得非常珍贵。

受近些年铺天盖地的清宫戏影响,很多人潜意识里都会认为乾隆皇所吃的御膳肯定奢侈非常。然而,查查史书,实际情况却叫人大跌眼镜:这位乾隆爷的日常饮食根本算不上奢侈,甚至也不那么讲究,要论起来,在清朝历代统治者中,饮食、起居规矩真正奢侈繁复的当属乾隆皇帝的曾孙媳--慈禧太后。

乾隆亲自拟定的饮食标准是:平时正餐在10道菜以内。只有逢着元旦、除夕,或者万寿节(即皇帝的生日)这样大的庆典活动时,御膳才会加到99道菜。

一般而言,皇帝的早餐都是比较简单的。根据清代档案资料记载,皇帝每天早上寅时(早4点~6点)起床读书,大约快到卯时(早6点~8点)的时候,开始进早点。早点通常是糖炮燕窝,即冰糖燕窝用大火炮制一下。

然后,皇帝稍微休息下,随即乘坐銮舆到太和殿上早朝。早朝后,大约在申时(早8点~10点)开始用早餐。

为了研究清代宫廷菜,我着实翻阅了不少史料。下边来看看乾隆十九年(1754年)十月十四日的一份早餐记录,内容颇堪玩味: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19:54:00 +0800 CST  
碗里江山--诗人大厨的美食心经 作者二毛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19:55:00 +0800 CST  


@南湖_秋水申精可以不??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0:08:00 +0800 CST  
谢谢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0:34:00 +0800 CST  
谢谢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1:06:00 +0800 CST  
主菜:

肥鸡锅烧鸭子云片豆腐一个(这种做法基本上是乱炖);

燕窝火腿鸭丝一品;

清汤希尔古一品;

拈丝锅烧鸡一品;

肥鸡火熏白菜一品;

三鲜丸子一品;

鹿筋狍肉一品;

清蒸鸡子糊格尔心拈肉一个;

膳传炊鸡一个(这是皇帝特别点的)。

一些小吃包括:

竹节卷小馒头一品;

孙梨额芬白糕一品;

蜂糖一品;

珐琅葵花盒小吃一品;

南小菜一品;

炭腌菜一品;

酱黄瓜一品;

酥油茄子一品;

随送粳米膳一品;

野鸡汤一品。

从中我们可以发现,在菜肴的命名上基本上都是罗列食材,而且满语、汉语混用,食材相对单调,以鸡鸭为主反复做成各种菜式。不过,这些菜品后来也被列入了满汉全席。

乾隆下江南后,带回了很多厨师到宫廷供奉,这些南方大厨不遗余力地创新各种风格的菜肴,不断丰富着宫廷菜的谱系。

例如:张东光开发的燕窝红白鸭子热锅;厨师郑二开发的炒鸡大炒肉炖酸菜,以及烟火红白鸭丝;厨师双林创新的燕窝鸡糕久炖鸭子热锅;厨师庆宝创新的锅烧鸭子赛勒卷;厨师树木勤创新的全猪肉丝等。我们从中也能看出,乾隆是一个鸭肉爱好者。

此外,这几位善于推陈出新的大厨双林、张东光、郑二,也是乾隆巡幸各地时经常带在身边的厨师。

经过一番查找,我又找到了两张乾隆南巡期间的膳食单,是乾隆三十年(1765年)正月十六至四月二十南巡期间的用餐底单。

在此,可以一窥那个时代皇帝的饮食细节。

乾隆三十年正月十八日卯正(午前6点),"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

卯正二刻(午前6点2刻),"涿州行宫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皇太后赐炒鸡大炒肉炖酸菜热锅一品、燕窝锅烧鸭子一品、猪肉馅挎包子一品、燕窝肥鸡挂卤鸭子野意热锅一品、橡子豆腐一品、羊肉片一品、羊乌叉烧羊肚攒盘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另外还有"上传叫冯鼎做鸭丝肉丝粳米面膳一品、鸭子豆腐汤一品"。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2:18:00 +0800 CST  
未正(午后2点),"上至宫门升座,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莲子八宝鸭子热锅一品、肥鸡火熏炖白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莲子猪肚一品、青笋香蕈炖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野鸭子一品";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摊鸡蛋一品、蒸肥鸡煠羊羔攒盘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荤素馅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咸肉一品";随送"粳米膳一品、树鸡汤一品,额食六桌:饽饽**十二品一桌、内管领炉食八品一桌、盘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上药饽饽二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

酉初(午后5点),"上至看灯楼,看花炮盒子,放盒子时随送上用:丰登宝盒一副、元宵一品、三号黄碗膳房筋、茶房叉子";"看花炮毕,还行宫伺候:煠八件鸡一品、醋溜脊髓一品、火熏猪肚一品、小葱拌小虾米一品、涿州饼子一品"。

闰二月十一日,卯初,"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

辰初二刻(午前7点2刻),"虎跑泉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燕窝火熏鸭丝一品、鸡冠肉炖鸡软觔一品(宋元做)、羊肉丝一品、糊猪肉家鸡卷攒盘一品、孙梨额芬白糕一品、蜂糕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上传摊鸡蛋一品,随送清蒸鸭子烫膳、粳米膳一品、金银豆腐片汤,额食二桌";

未正(午后2点),"西湖行宫进晚膳,用叠膳桌摆:燕窝烩糟鸭子一品、燕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枣尔糕老米面糕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火熏豆腐馅包子一品、高恒进酥油野鸡爪一品、糟鹿筋糟猪腰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随送"肉丁炒粳米老米膳一品、燕窝芙蓉汤、鸭子豆腐汤一品,额食四桌"。

晚晌伺候"爆肚子一品、燕窝拌鸡一品、青韭鲜虾一品(宋元做)、拌老虎菜一品"。

按照清宫规矩,皇帝每日只吃两次正餐,一般所谓"早膳",用餐时间约在早6点,"晚膳"约在每日下午2点。清晨或晚上有时增加一顿点心,不作为正餐。从以上膳单上可知,乾隆帝在南巡期间,仍循此例进食。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2:19:00 +0800 CST  
未正(午后2点),"上至宫门升座,进晚膳用折叠膳桌摆:莲子八宝鸭子热锅一品、肥鸡火熏炖白菜一品、羊肉他他士一品、莲子猪肚一品、青笋香蕈炖肉一品、水晶丸子一品、奶酥油野鸭子一品";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摊鸡蛋一品、蒸肥鸡煠羊羔攒盘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荤素馅包子一品、烤祭神糕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咸肉一品";随送"粳米膳一品、树鸡汤一品,额食六桌:饽饽**十二品一桌、内管领炉食八品一桌、盘肉二桌(每桌八品)、羊肉四方二桌、上药饽饽二品、二号黄碗菜二品一盒"。

酉初(午后5点),"上至看灯楼,看花炮盒子,放盒子时随送上用:丰登宝盒一副、元宵一品、三号黄碗膳房筋、茶房叉子";"看花炮毕,还行宫伺候:煠八件鸡一品、醋溜脊髓一品、火熏猪肚一品、小葱拌小虾米一品、涿州饼子一品"。

闰二月十一日,卯初,"请驾伺候,冰糖炖燕窝一品";

辰初二刻(午前7点2刻),"虎跑泉进早膳,用折叠膳桌摆:燕窝火熏鸭丝一品、鸡冠肉炖鸡软觔一品(宋元做)、羊肉丝一品、糊猪肉家鸡卷攒盘一品、孙梨额芬白糕一品、蜂糕一品、竹节卷小馒首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上传摊鸡蛋一品,随送清蒸鸭子烫膳、粳米膳一品、金银豆腐片汤,额食二桌";

未正(午后2点),"西湖行宫进晚膳,用叠膳桌摆:燕窝烩糟鸭子一品、燕肥鸡烧狍肉攒盘一品";后送"青笋爆炒鸡一品、枣尔糕老米面糕一品、象眼棋饼小馒首一品、火熏豆腐馅包子一品、高恒进酥油野鸡爪一品、糟鹿筋糟猪腰一品、银葵花盒小菜一品、银碟小菜一品";随送"肉丁炒粳米老米膳一品、燕窝芙蓉汤、鸭子豆腐汤一品,额食四桌"。

晚晌伺候"爆肚子一品、燕窝拌鸡一品、青韭鲜虾一品(宋元做)、拌老虎菜一品"。

按照清宫规矩,皇帝每日只吃两次正餐,一般所谓"早膳",用餐时间约在早6点,"晚膳"约在每日下午2点。清晨或晚上有时增加一顿点心,不作为正餐。从以上膳单上可知,乾隆帝在南巡期间,仍循此例进食。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2:20:00 +0800 CST  
话说乾隆的午餐时间相对比较晚,一般是在未时(下午2点~4点),相当于下午茶的时间。这在宫廷内部也叫做"熬茶",一般是供奉点心为主。如猪油到口酥、猪油酥烧饼、猪油酥火烧、猪油澄沙馅儿酥饺子、奶酥油光头、香油蹄酱薄饼,以及香油发面麻花一类的炉食。看来,乾隆也是一个猪油茶点的爱好者,

这么多茶点中,乾隆最喜欢的一味点心是八珍糕。其具体做法是:人参二钱、茯苓二两、山药二两、扁豆二两、薏米二两、炒芡实十二两、建莲二两、糯米面四两,八种材料合在一起磨制成极细的面,然后再加白糖八两,和匀后上笼蒸制而成。

按照规制,乾隆进餐的时候不能与皇后和嫔妃进餐,只能与皇太后一起进餐,但也只是食案摆在一起,而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桌--这也直接反映了皇帝唯我独尊的地位。

谈到皇帝和嫔妃的进食规则,我还发现了其中一个很有意思的规矩。现代流行的清宫戏中,皇帝晚间召幸妃子侍寝时,一般都被演绎成"翻牌子"的模式。但据我的考证,实际上,至少在乾隆时期,皇帝准备临幸哪个妃子,是采用"赐食"这种更隐晦也更文雅的方式的。

也就是说,皇帝准备到哪个妃子的宫里过夜,就会在用晚餐的时候,派人送一份到那个妃子的宫里,也就是暗示晚上皇帝会来,让其作好接驾准备。比如,史载:"乾隆三十八年年七月六日,顺妃接皇帝赐膳"。也就是说当天乾隆去了顺妃的寝宫歇宿。

当然,这也是皇帝生活中的一个"小花絮"。

话接上文,由于南北方厨师不遗余力地"融合性"创新,所以,乾隆时期的宫廷菜体系日渐完善,制作水平不断提高。到了下一代嘉庆皇帝登基时,很多有名的大厨也都被保留下来。于是,往后到了慈禧、光绪时代,宫廷菜中专门分出了一个品类,也是很大的门类--"乾隆菜"。

另一方面,乾隆数次下江南无意中也促进了江南菜,特别是淮扬菜的发展。如今的很多江南名菜一说起制作背景,大抵都会有一个乾隆下江南的故事。虽然具体情节很多已无法考证,但大的背景却是没有错的。比如松鼠鳜鱼、铺雪黄鱼、大煮干丝、油泼豆听、鱼头豆腐、虾仁锅巴、叫花鸡等名菜,都属于与乾隆有关的"典故菜"。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2:20:00 +0800 CST  
说起叫花鸡,大多数人就算没吃过也会听说过。传说,这道菜是明末清初的江南大才子钱谦益让家厨发掘的,而之后变得天下皆知,其实也与乾隆有特别的联系。传说,有一次乾隆到承德避暑山庄巡狩,一天,他微服出外游玩,临近中午时分经过一个叫做"求翠楼"的酒楼。看到里头人来人往很是热闹,于是乾隆就迈步来到楼上的雅间。一看菜单,乾隆发现其中一个名为叫花子鸡的菜居然要十两银子。他顿时来了兴致,说道:"叫花子吃的鸡也值十两银子,上来一个看看。"

很快菜上来了,只见店伙计先端上来一个精美的青花瓷盘和一个大铜盘,然后又送上来一个大泥蛋子。眼见此景,乾隆惊诧万分,但见跑堂的把泥蛋子在铜盘上用力一摔,泥块碎裂,霎时香味四溢,里头露出一只白里透黄的肥鸡。吃时鸡肉肥而不腻,五味俱全,入口软烂,令人称奇。乾隆登时食欲大开,几乎把整只鸡吃完。

待到酒足饭饱要付账时,乾隆才发现,自己根本就没带银子出来。身为皇帝的他从来没遇到这等尴尬之事,又不好与小民纠缠,于是抬腿就走,跑堂的自然拦住不让走。争执之下,乾隆答应写一幅字送给店里,算作餐费,还说这幅字至少值一千两银子。

乾隆所题的对子气派十足,更将店里的菜品大大夸赞了一番,叫做:"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压江南十二楼",这副楹联据说现在还在被使用着。

现在,叫花鸡成为了杭州名菜。其起源传说各异、版本不一,却都有一个相似之处:最初的叫花鸡根本没什么讲究,不过是叫花子捡到冻死的野山鸡,用树叶和泥巴把鸡糊上,烧到泥巴开裂,再摔开食用。只不过日后经过饭店和文人雅士的开发后,才成为传统名菜之一。

乾隆时期的宫廷菜很有些特色,首先就是菜名风雅。乾隆酷爱汉文化,一生以风雅自诩,身边的司膳太监和御用文人为了迎合乾隆的喜好,就给菜式创造了许多吉祥华丽的名字,比如凤凰卧雪、龙凤呈祥、宫门献余、雪度寒秋、龙凤赏月、玉狮青松、雪月桃花等,非常有诗意。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2:21:00 +0800 CST  
第二个特点是原料珍贵,多数食材都是贡品,包括各种山珍海味,可能有些一般人根本就没听说过。比如清汤虎丹这道菜,就是用小兴安岭东北虎的睾丸为主料做成的。具体做法是,先将虎丹用鸡汤炖煨三小时以上,再经过复杂处理,然后切成薄如纸一般的片,摆成牡丹花状装盘。

而明月照金凤也是满汉全席中的一道名菜,其原料是梅花鹿的眼睛(清代美其名曰"明月",又叫"鸳鸯月")。具体做法是;去掉鹿眼周围的睫毛和杂物,用手帕包起来,再以六根细竹签顶起,放到上好的鸡汤中煨炖--要求是眼珠不能破,同时又要熟透。待鹿眼蒸熟后取出并改刀,再放入凉鸡汤和鸡蛋羹中蒸制,成形后装盘,用鹅蛋围绕着摆放。这道菜的特点是补血壮阳,味道清透,同时也是清宫著名的养生菜之一。

第三个特点是讲究图案造型,菜品中的食材一般都讲究多种搭配,或者附上各种酿菜。按照清宫的规矩,皇帝是不能吃由单一食材烹制的"寡妇菜"的。所以,御膳所需食材一定要拼合起来制作。

另外,清代宫廷菜十分强调菜品的配色和造型,荤菜都是用素菜做围边配饰,这样不仅看上去色彩斑斓,营养上也能够保证均衡。例如,有道菜叫乌龙追月,其实就是海参围绕着中间的一枚鸡蛋,这"乌龙"就是海参,"明月"则指鸡蛋,看起来爽心悦目,听起来也确实够雅致。

第四个特点是刀工精细,量菜下刀。在刀工上,乾隆时期的宫廷菜十分讲究"量口下刀",即食材改刀的标准以每一口能吞下为宜。比如,做红烧鱼就用让指刀法,干烧鱼用兰草刀法,酱汁鱼就用菱形花刀,清蒸鱼就用箭头刀法……种种刀法适用于不同的食材,可说是非常讲究。

第五个特点是调味细致,多味复合而层次分明。比如干烧鱼的口味,在清宫档案记载中,其味道要求是"梯子口"--先甜、中咸、后辣,把味道分得非常细。

总体来说,自乾隆以后,宫廷菜已经形成一个非常正规的体系,也为后人的再创新作了很多尝试和积累。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04 22:22:00 +0800 CST  
好的学术帖子居然没有人顶

楼主 我爱我的小黑  发布于 2012-05-16 13:37:00 +0800 CST  

楼主:我爱我的小黑

字数:3922

发表时间:2012-05-05 03:5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13 01:52:44 +0800 CST

评论数:1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