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方言影疑母字声母的分合类型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09-30 10:17:00 +0800 CST  



------------------------------------------------------------------------------


-----------------------------------------------------------------------------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09-30 10:39:00 +0800 CST  
甘肃方言从属于北方方言的西北次方言。在生产生活中,各地又分化产生出了各自的方言,大致可以分为六个方言区,分别是甘南地区方言、临夏地区方言、天水张家川方言、河西地区方言、平凉地区方言、兰州地区方言。这些方言虽然都属于甘肃方言的范畴,但从各方言代表点的情况看,其内部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且呈现出一定的复杂性和规律性。甘肃方言与普通话相比,既有相似性,又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三个方面,在语音上的差异表现得最为突出。

语音上的差异

方言与普通话的差异主要表现在语音上(即口语方面),甘肃方言也不例外,它在声母、韵母、音调三个方面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一、声母
甘肃方言的声母与普通话的声母有着较大的差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零声母字比普通话少。
普通话四呼中都有零声母字。尽管实际发音时,这些零声母音节开头常带有一定的摩擦,但这种摩擦音比较轻微,有时明显,有时不太明显,所以声母位置是个“虚位”。
甘肃方言将普通话的一部分零声母字读成了有辅音声母的字。大致情况如下:①不少地方将开口呼零声母字前加上了声母n或ng。例如:“安”、“挨”、“傲”、“恩”、“欧”等字,在甘肃临夏、平凉、庆阳等地加上了n声母,而在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则加上了ng声母。还有其他特殊情况,如甘谷人读“爱”、“额”等字,前边加上g声母,兰州人在读“饿”字时加上了v(唇齿浊擦音)声母。②合口呼零声母字,如“我”、“文”、“屋”、“歪”、“忘”、“翁”等字,几乎在甘肃所有地区都将音节开头的音读作唇齿浊擦音v。
2、舌尖鼻音与边音混读。
普通话中舌尖浊鼻音n与舌尖浊边音l,二者发音部位相同,都是舌尖与上齿龈形成阻碍,但发音方法有别。n是气流振动声带后从鼻腔流出,l是气流振动声带后从舌头两边流出。甘肃方言中这两个声母有混读现象。大体上分为两类情况:①全部混读。如兰州话中n、l是两个自由变体,“男、农、怒、牛”与“兰、龙、路、刘”两组的声母n和l随便读,不受条件限制,没有辨别意义的作用。②部分相混。如定西、天水等地,这两个声母在与齐齿呼韵母相拼合时,分而不混,加“牛”、“刘”不相混;其他情况下相混。其中大都是将n声母字读作l声母字,如定西话、天水话等。也有将l声母字读作n声母字的情况,如武都话。
3、zh组声母读音比较特殊。
普通话以舌尖后音zh、ch、sh、 r为声母的字,在甘肃方言中的读音比较复杂。可以归为两大类。①甘肃不少地区,如定西、天水、武都、平凉、庆阳、酒泉等地,将—部分zh、ch、sh声母的开口呼韵母字,读作相应的z、c、s声母的字。如将“枝”、“抄”、“是”的声母分别读成z、c、s。但“知”、“超”、“世”等字的声母仍读作zh、ch、sh。②zh组的合口呼韵母字,在甘肃方言中读音纷杂而特殊。例如,“猪”、“出”、“书”、“如”这4个字的声母,在张掖话中分别读作g、k、f、v。在定西、天水、武都等地则把前三个字的声母分别读作舌叶音[t∫、t∫‘、∫]。
4、普通话j组声母的—部分字在甘肃方言中读作z组或g组声母字。
普通话舌面音声母j、q、x的出现是语音史上比较晚的事,它是从z、c、s和g、k、h两组中分化出来的。分化的条件是齐齿呼和撮口呼韵母的字。甘肃靖远、景泰等地z组声母尚未分化,“鸡”、“举”等字声母为z,“七”、“取”等字的声母为c,“洗”、“虚”等字的声母为s。兰州、天水、平凉等地亦没有g组声母演变分化的遗迹,如“街”、“腔”、“鞋”三字的声母仍为g、k、h。
5、将—部分不送气音读作了送气音。
普通话塞音、塞擦音中有送气音和不送气音的对立:b—p d—tg—k j—q zh—ch z—c。甘肃天水、平凉、武都等地方音将—部分不送气音的字读作送气音字。例如:“病”、“动”、“跪”、“净”、“赵”、“在”等字的声母分别读为送气音p、t、k、q、ch、c。

二、韵母
1、鼻音韵尾趋于简化和消失。
普通话的两套鼻音尾韵母,在甘肃话中大多分不清楚,混读为一套,甚至丢失鼻音韵尾,成为鼻化韵。
甘肃大多数地区是把后鼻尾韵读成前鼻尾韵。例如:兰州话把eng、ing、ong、iong这几个后鼻尾韵混同于相应的前鼻尾韵,于是“崩”和“奔”不分、“精”和“金”不分、“共”和“棍”不分、“穷”和“群”不分。也有把前鼻尾韵读作后鼻尾韵的,例如:武威话把an、ian、uan、üan、en、in、uen、ün这些前鼻尾韵读作相应的后鼻尾韵,于是,“班”和“帮”、“烟”和“秧”、“玩”和“王”、“跟”和“耕”、“今”和“京”、“春”和“冲”、“熏”和“凶”等不分。 在甘肃方言中将“鼻尾音”发成“鼻化音”,也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鼻尾音是指音节中的鼻音韵尾,它是跟在元音后边,它前边的元音在发音的主要过程中,并不携带鼻音,只是在元音和韵尾相接的时候才有一个短暂的带鼻音色彩的阶段。而鼻化音是在元音发音的整个过程中,软腭都是下垂的,口腔、鼻腔同时有气流呼出。甘肃话往往发鼻韵母时,整个元音鼻化,并丢失韵尾,即末尾口腔没有闭塞阶段。例如:兰州话将ɑn、in、un、ün这组前鼻尾韵读作鼻化韵[ε、iε、uε、yε],将ng、ing、ung这组后鼻尾韵读作鼻化韵[ 、iɑ、uɑ]。
2、复韵母的舌位动程不足。
构成复韵母的复元音在发音过程中,舌位、唇形都有变化。这种舌位的高低前后、唇形的圆展等滑动变化过程,就是“动程”。甘肃方音复韵母大都舌位动程不足。有两种情况:—种是将复元音读作单元音,没有动程,常常将复元音韵母读作单元音韵母。如部分地区将“楼”、“谋”等字的韵母“ou”读作“u”,“多”、“落”等字的韵母“uo”读作“e”。另一种情况是将韵腹舌位读得过高,整个复韵母舌位高低起伏不大,动程明显不足。如,定西、天水一些地方将“白”、“外”等字的韵母“i”、“ui”读作“ei”、“uei”。
3、将普通话的—部分圆唇音读作了不圆唇音。
甘肃话把普通话o韵母的字,全部读成了e韵母,例如“播”、“馍”等字的韵母。o和e都是舌面后半高元音,区别在于o是圆唇音,e是不圆唇音。
4、n、l声母后有uei韵母,而无ei韵母。
普通话声母n、l后有ei韵母,而没有uei韵母,而甘肃方言恰好相反,n、l声母后有uei韵母无ei韵母。例如:“雷”、“擂”、“泪”、“累”、“类”、“内”等字的韵母都是uei。
5、“儿”、“耳”、“二”读音与普通话有别。
“儿”、“耳”、“二”等字在普通话中是零声母字,读卷舌元音er。这些字在甘肃方言中一般也是零声母字,但有些地区读音与普通话不同。例如,临夏地区读ei,定西、天水一些地区读作“ê[ε]”。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09-30 10:49: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1 09:02: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1 09:02: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1 09:02: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1 09:03: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1 09:03: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1 09:04: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1 09:04: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1 09:10:00 +0800 CST  
百度百科:
客家话和客家语是同义词,已合并。
客家语:
关系
与古汉语
客语继承了较多 古汉语的特性,如完整的入声韵尾[-p]、[-t]、[-k]。一般认为,客语和后期 中古汉语(唐宋二代为准)之间的承袭关系较为明显。用客语朗诵中古汉语的作品,如唐诗、宋词,韵律方面比官话、普通话要吻合得多。
粤语同样保留有中古汉语的入声IPA [-p]、[-t]、[-k]。比较起来,则是客语比粤语更趋古老、更接近中古汉语。〖试以声母为例,疑母为IPA [ŋ-]即(ng-)的字在官话完全消失,客家语保留了疑母字,最明显例子是“鱼”,无论普通话或粤语都丢失疑母[ŋ-]而读(yu)(IPA [jy]),但是客语仍然读[ŋi](或标记为[ȵi])〗。在粤语则因为不分疑母和喻母、难以判断是否古音。又如非母[f-]在唐末之前并未出现,即所谓“古无 轻唇 音”,客家语大部分有[f-]音,为数甚多。个别例外如“饭”,无论粤语或普通话同读[fan],但客家语则读[pʰan],可见客家语仍然保留了少量“古无轻唇音”的状态,芳母[pʰ-]仍极少分化出非母[f-]。
进一步比较——
“吠”字:客家语[pʰui]、[pʰou],日本 吴音[bai],日本 汉 音[hai],闽南语的 潮州话[pui], 闽东语的 福州话[pui]、[hie], 吴 语的温州话及 上海话为[vi],粤语 广州话[fai],北京话、南京话及兰州话[fei]。
“肥”字:客家语[pʰui]、[pʰi],日本吴音[bi],日本汉音[hi],潮州话及福州话[pui],吴语的上海话文读[vi],白读[bi],粤语广州话[fei],北京话、南京话及兰州话[fei]。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7 10:38: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07 20:47:00 +0800 CST  
小品
拜年
表演者:赵本山,高秀敏,范伟
http://player.youku.com/player.php/sid/XMjM1NjQ1NzI0/v.swf

3:56 开始的

范 伟: 他干啥去?
高秀敏: 他给我们下了最后通牒,说啥不让我们俩养鳖,说这事要不答应,就把我们那王八捞出来挨 nai个儿放血。

4:38 开始的

高秀敏: 哎呀那家伙吹的呢,说他正在俄 nge罗斯谈判,要买一个航空母舰。

6:53 开始的

高秀敏: 三胖子,不是我说你呀,作为老乡你是真不够意思啊~你说你当乡长当这么多年搂够了,临下台之前把小舅子安 nan排明白了,得罪人的事儿让下届领导说,你里外装好人,不是我说你三胖子,像你这样的领导干部啊,
赵本山: 哎哎哎~
高秀敏: 把你撸下来算对了~对了~
赵本山: 干啥呀?过分了嗷,你咋这样呢?刚才你说那些话跟现在也不对卤子了,让人下来你就说那难听话,我看不好,是不?既然这大侄儿从乡长一下变成三胖子了,咱就不要照头再给一棒子了,对不?这时候的人,最需要理解,需要安 ngan慰,是不?谁一生还还还不犯点错误啊?犯错误就改,改完再犯呗,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15 11:04:00 +0800 CST  
本山大叔小品
《出名》

http://tv.cntv.cn/video/C11267/c1684252be754a08bc81e7abd40b47d4

13:41 开始的

巧云:这么说吧 他是一个高尚的人,热心的人细心的人,是一个脱了低级趣味的人
老耿头:这词咋这么熟呢 整的
巧云:把话说白了吧,他是我心中的偶 nou像
老耿头:那叫偶 ou像还偶 ngou像呢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15 11:17: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16 23:20: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16 23:20:00 +0800 CST  
保定涿州(涿县,涿州市),是保定与北京接壤的地方
胃味 是非零声母的微母,爱袄安 前也加了n ,绿驴 luei(lui)


我记忆中河北涿州的方言、语音、俚语自己祖籍涿州,当然也就是一口的涿州话。在保定工作十八年,估计现在说话还带些保定腔,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下面就我所能记起的一些方言、语音、俚语记录下来,留作一个记忆的片断。语言,本来就是约定俗成的东西,没什么道理可讲,就像你问现在的猪,为什么人们称其为猪,估计也没几个人能回答上来的。
涿州人的口音接近北京,但也有侉子(把跟自己发音不一样的都统称侉子),比如靠近高碑店那一代,孙庄一带。我家距离在县城东南,距离县城大约五公里,发音应该算是有代表性的了,估计跟县城也有不一样的地方。
先说发音,首先,涿州的发音基本和北京相同,且儿化比较普遍,这一点很像北京,但是北京的儿化音连接非常紧凑,而涿州的儿化发音,“儿(er)”音很多是游离出来,单独成音的。比如对“老头儿”这个发音,涿州人发音一般是“老-头-儿”,三个字的音长几乎一致,还有“面条儿”之类。但是,对老妇人的称呼是“老太太儿”,但是发音却是“lao-tai-ter”,儿音却没有游离现象;到了高碑店,对老妇人的称呼却是“老婆儿”,发音很像“牢破儿”。真可谓十里不同乡啊。
第二、对现在普通话里面只有声母没有韵母的某些发音,一般都会加上韵母n;当韵母为n的情况下,个别声母ong读作eng;韵母为L的时候,声母v一律读作ui。如“袄”读作“nao(音如脑)”、“爱”读作“nai(音如耐)”、“饿”读作(ne)、“恩”读作“nen”,“脓”读作“neng(音如能)”(“农”的读音就没有转化)、“弄”读作“neng”,“绿、旅、驴”的声母都是“lui”。
第三,存在个别韵母和普通话不一致的地方,如“做饭”发音为“揍饭”。在单个动词后面加上“ger(发音如根儿)”的尾音做为短暂停顿,以便引起下面的叙述。比如这个意思“(这块糖)吃起来很甜”,用涿州话表达,就会这么说“一吃ger,挺甜的。”
再说说方言,涿州人对比自己大的人的称呼是很尊敬的,称呼亲近的长辈的第二人称单数是“您”,对不亲近的长辈以及比自己年长的平辈,第二人称单数常用的称呼是“你们”;对于长辈,第三人称单数一般是用第三人称的复数表达,即为“他们”,只是为了区别真正的第三人称复数,这个“他们”发音较弱。硬要是讲道理,也只能归结为习惯了。再来看看有关很近的时间概念“天”:“今天”说成“今儿个”、“明天”说成“明儿个(或者明儿)”、后天说成“过了明儿”、大后天就是“大过了明儿”、“昨天”说成“昨儿个(有的地方说成“列个”)”、“前天”说成“前儿个”、上午说成“前半天(发音近似‘前么天儿’)、下午说成“后半天儿”等等。女人的乳房,涿州人一般称为“咂儿”,也有称为“mei1mei”的。涿州人讲话,国骂(他妈的)应该是最普遍的,几成语助,不过发音近乎“ten’me”,我为涿人,深为之汗颜。
至于俚语,大部分也都忘了,不过别人一说出来,自己还是立刻就会明白的,姑且举几个例子。如“泥泞”称为“拔扎”、如脏称为“腌臜”、孩子淘气称为“嫌吝”(我所在的保定称为“发费”),称呼太阳为“老爷儿”,管溜须拍马叫做“溜沟子舔屁股”等等。
当然,随着社会的进步,很多方言发音逐渐走向死亡,同时又会产生一些新的方言。但是地方的发音却是不容易改变的,所以,每次回去听到熟悉的乡音,总让我赶到很亲切,虽然夫人总说我是个老土。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17 09:00:00 +0800 CST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17 09:08:00 +0800 CST  
北京市大兴区

大兴区,位于北京市南部,新城北距市中心13公里。大兴历史悠久,自先秦建县以来约有2400余年,为中国最早的建制县之一,元明清三代为“天下首邑”,1958年3月前归属河北省,1958年3月7日,经国务院第72次会议决定,将大兴县由河北省转划北京市管辖。同年4月,将北京市南苑区的旧宫、亦庄、瀛海、西红门等地划归大兴,改县为区,1960年1月7日复改为大兴县。2001年1月9日国务院批准,2001年3月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京政发20019号)批复撤销大兴县,设立大兴区。




密云县

密云县地处北京市东北部燕山山脉脚下,历史悠久,有山有水,又大又美,是京城最美的郊区,京郊最美的新城,是京郊的世外桃源。密云的山,层峦叠翠,是北京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绿色屏障;密云的水,清纯甘甜,是首都市民美好生活的第一给养。全县林木生态覆盖率达76.23%,水体质量常年保持国家二级标准以上,湿润指数和水体密度居全市之首。2008年高标准通过国家生态县考核验收,成为北方第一个国家生态县,被国家环保部评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建设试点地区”。北京市“十二五”规划把密云列为“北京国际绿色休闲旅游产业综合示范区”,到“十二五”期末,要把密云建设成为以绿色为特征、以国际为水准、以高端重大项目为支撑,宜居、宜业、宜游的“绿色国际休闲之都”。



楼主 mazhigang0312  发布于 2013-10-17 09:22:00 +0800 CST  

楼主:mazhigang0312

字数:4777

发表时间:2013-09-06 22:4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2-15 13:40:54 +0800 CST

评论数:8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