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读书多读书

在对书籍的选择上,如果一开始选错了书,诸如“汉字密码”之类的,那就走错了路。
至于如何分辨,有两个方法。
一个是看作者在语言文字学界的学术地位。
这个方法或许比较难一些。第二个是简单的方法。
去百度语言文字相关学科考研推荐书目。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1 00:35:00 +0800 CST  
正如楼上所言,我很早的时候就对古文字感兴趣,上了大学之后开始想着将来去考古文字学研究生,于是就去搜集了古文字学考研推荐书目。于是对于一些推荐书目精读,并泛读了一些其他书。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1 23:28:00 +0800 CST  
在读书的时候,书里往往会有参考文献,因此在读完这本书后,又了解到了其他的书的名字,有的也会去读。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1 23:30:00 +0800 CST  
在网络中,存在着一个非常不好的风气。
他们没有对文字学理论上的正确认识,没有持有科学的文字符号观,不顾文字在具体文献语言中的使用情况。(相关书籍:刘钊《古文字构型学》)因此,形成了一种“戏说汉字”的风气。随意拿来一个古文字字形就开始说解其“造字本义”。更有甚者,对于不靠谱的古文字资料也情有独钟。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3 00:27:00 +0800 CST  
对于汉字的说解,应该交给专业的文字学家来做。
在这方面专家学者做得非常出色。但是由于这门学科的特性(十分冷门),有很多研究成果还不能为大众所知(甘坐十年冷板凳)。
当汉字叔叔的新闻报道之后,很多网民都借此批判中国的专家学者不学无术,连一个外国人都不如。这只能反映出那些网民眼界的狭隘。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3 00:32:00 +0800 CST  
另外还有一种也是“戏说汉字”的风气,但是并不着重“戏说”汉字的构造及其本义,而是将汉字的构造和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联系在一起。例如汉字与周易。还有一个总是喜欢把汉字和生殖器上扯的客座教授。
在传统的汉字阐释(相关书籍:黄德宽、常森《汉字阐释与文化传统》)中有很多关于汉字的解释将其与其他方面联系在一起(例如《说文》里关于干支字的解释,将其与阴阳五行联系在一起),但是实际上和汉字的构造的本身没有什么联系(《说文》中关于干支字的解释也大多是错误的)。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3 00:42:00 +0800 CST  
在“戏说汉字”中,有两个错误的倾向。
一是认为形声字的声旁并不是任意选择的,声旁是参与表意的,甚至否定形声字的存在(例如很多网友推崇的象形字典网站)。实际上关于形声字的构成和形音义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相关书籍:裘锡圭《文字学概要》,孙雍长《训诂原理》)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3 23:12:00 +0800 CST  
还有一个倾向就是,把文字的假借当成是词义的引申。(相关书籍: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
以上二者都有一个共同点:对于音韵学不了解。这也是很多“民科”的通病。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3 23:16:00 +0800 CST  
很多专家学者并非科班出身。前几年沸沸扬扬的复旦大学破例招收三轮车夫蔡伟为博士研究生即是一例。
此外还有很多,例如郭沫若原本学医,陈梦家原是诗人,李家浩原是工人,徐宝贵原是农民。
但是很多人都只看到他们的成就,认为随便什么人都能够像他们一样能有那些成就。对于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付出的艰辛,往往选择性忽略,或者根本就不知道。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5 21:10:00 +0800 CST  
无论是否自学,只要方法正确,肯下苦工,一定会有成果的。
如果方法错误,则只会痛骂学术界的那些“砖家”不接受自己的“研究成果”。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5 21:11:00 +0800 CST  
无论学习什么东西,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绝对比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更重要。正如“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举例来说,如果想知道一个反切如何转换成现代读音,掌握其方法之后,对于绝大多数的反切都可以解决;如果每次都向人询问一个反切的转换,只是治标不治本的方法。
当然,想要掌握这种方法,是需要很多时间的。但是如果掌握了,就会受益无穷。
如果不接受这种方法,只是想知道一个具体问题的答案,那么,还请了解:如果没有求知欲,还请收住好奇心。

楼主 佐中右  发布于 2017-07-05 21:26:00 +0800 CST  

楼主:佐中右

字数:4090

发表时间:2017-06-30 06: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9-20 13:09:03 +0800 CST

评论数:10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