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解字~老

老:头发和胡须越长越长,慢慢地由黑变白,人也就逐渐地变老了,老年人的腿走路没有力气,需要凭借拐杖。与“长”相似者为老。
“老”从甲骨文来看,非常像一个头发比较长,弓着身体,手里还拄着一个拐棍的老年人。
金文更是突出了老年人头顶的长发,古人发髻散时,往往就是这个形象。下面整个身体变弯曲前倾,前方一个手杖。这个手棍也像一个变化的“化”字中的“七”,更有画成“止”的,这是为何?
石文大体与金文相同,小篆时也没有多大变化。
而隶书变化较大。隶变时把上面的字形写成“土”,然后一大撇,下面又像一个脚,又像腿的弯曲,又像变化的“化”。化字在甲骨文中由一个正立的人和一个倒立的人构成,人倒过来了,正是“变化”之意思。
隶书按照小篆的形体规范化,简单化,进行了一些改造。随后是楷体字,上半部分为“耂”说明人一半入到了土下了“半截身子入土”,右下角原来腿的弯曲就变成了“化”字,省略为“七”,一二三四五六七的“七”。楷书确定字开,沿用至今“老”。
自古有俗语“女七男八”,是指女子大体上是七年一个周期在变化;男子是八年一个周期。
为什么“老”字下面用“七”不用“八”?有人认为,是因为这个“老”主要是指的老年女人,“老”字再加个“女”字是外祖母,即姥姥的“姥”,古法认为“老”字,专门指的是老年妇女。老年男子则写成“考”。
父称考,母称妣,古为生前通称;今天为去世的父母称考妣。在文字的使用过程中,今天的“老”基本上泛指老年人。有一个成语“如丧考妣”,考就是老,老就是考。有了“考”和“妣”之后,“老”字就概括成了老年的男女。
“老”字刻画了一位老年人,从甲骨文开始一直到楷书,都有中国人对老年人的一种观察,对人类的一种认识,千百年来虽不断变化它的字形,但一直与老年人身体变化和文化寓意相结合,不断完善这个字,这就是中国的汉字魅力。
人老了就是“长者”,我们平时要尊重长者。有人当官了,古时称他为长官,这都有尊敬、尊重之意。这也说明古人把有经验的人,也称为长者。人们还把机构中德高望重的老者,称为长老,等等。这就是长和老。



楼主 汉字文化传承  发布于 2019-12-09 13:03:00 +0800 CST  

楼主:汉字文化传承

字数:844

发表时间:2019-12-09 21: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3-08 22:24:29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