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国内科研新成果及新动向概况(楼主搜集整理)

1.电磁炮与移动式核电站
中国已经在内蒙古陆地靶场试射了国产电磁炮,成功将25公斤炮弹直接命中250公里以外的目标。目前只有中美两国在这一领域稍有建树。 按计划在我国南海岛屿上部署电磁炮,就必须要首先解决能源问题。因此中国近日宣布,正式开展海上移动式核电站的研发工作,预计2021年推出实验样机。
2.数字示波器
中科院微电子研究所采用自主知识产权的折叠内插架构设计了采样率为5Gsps精度为 8bit的双通道时间交织ADC芯片,并且最终在国产SiGe BICMOS工艺制程上流片实现。该款芯片是国内目前精度为8bit的最高采样率的ADC芯片,芯片从外围接口、性能参数、复杂程度等方面均与国外同类产品的性能相当,打破了国外芯片厂商对国内的限运,且价格仅为国外芯片的一半,具有非常高的性价比,该款芯片可以广泛应用在仪器仪表和数据采集领域,具有很高的产品化价值。
3.聚酰亚胺纤维
武德珍介绍,其创新团队发明的聚酰胺酸溶液的凝固、牵伸、热亚胺化的一体化纺丝工艺,实现了从聚酰亚胺预聚体—聚酰胺酸溶液出发,直接获得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 该项技术突破了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制备的瓶颈,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其中3件核心专利获得美国授权,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初步应用研究表明,其具有轻质、高强、高模等优异性能,可应用于航空航天、军事等高科技领域。 目前已研制和建成国内外首条年产30吨规模高强高模聚酰亚胺纤维的生产线。
4.高通量通信卫星
2017年,我国计划发射实践十三号、中星9A、实践十八号等6颗通信卫星。其中,实践十三号将于今年4月发射,这将是中国首颗高通量通信卫星。 首次应用Ka频段多波束宽带通信系统,是国内首个采用电推进技术的高轨卫星,还将利用激光开展天地通信。 关键核心单机实现自主可控,平台产品国产化率达到100%”。 其通信容量将比以往跃升一两个数量级。“实践十三号”通信总容量超过20Gbps,已超过中国此前研制的通信卫星容量总和
5.量子存储器
我国量子存储器获得重大突破,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和包小辉等采用冷原子系综,在国际上首次研制出百毫秒级高效量子存储器,为远距离量子中继系统的构建奠定了坚实基础。 量子中继可以解决光子信号在光纤内指数衰减的重大难题,是未来实现超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重要途径之一。其基本原理是采用分段纠缠分发与纠缠交换相结合来拓展通信距离,核心是量子存储技术,通过对光子比特进行缓存,可大幅提升纠缠连接效率。为满足远距离量子中继的实际需求, 该实验的重要意义在于,第一次将存储寿命及读出效率提升到能够满足远距离量子中继的实际需求。据估算,该成果结合多模存储、高效通讯波段接口等技术,在原理上已经可支持通过量子中继实现500公里以上纠缠分发,量子中继是实现超远距离量子通信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量子保密通信应用领域,我国走在了世界前列。
6. 碳纳米纤维管
海归创业团队烯湾科技宣布,其研发出的碳纳米纤维管不仅在性能上超越已有的高性能碳纤维,而且其制备成本将远低于传统碳纤维。在不久的将来,碳纳米纤维管有望大规模取代碳纤维,助力我国在这一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7.euv光刻机
光刻技术是集成电路制造产业的核心,决定着集成电路的元件特征尺寸。伴随半导体产业摩尔定律延续,极紫外光刻(Extreme Ultraviolet Lithography, EUVL)被公认为是最具潜力的下一代光刻技术。
极紫外光刻是一种以13.5nm的EUV光为工作波长的投影光刻技术,是传统投影光刻技术向更短波长的延伸,正处于产业化的临界点。作为工业制造领域尖端技术的融合,世界上只有少数几家研究机构及公司掌握此技术。目前,EUVL技术的国际垄断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对我国形成了技术封锁,将来的销售政策也难以预料。
《中国制造2025》将EUVL列为了集成电路制造领域的发展重点,并计划在2030年实现EUV光刻机的国产化。
8. 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
核级数字化仪控系统(简称核级DCS)设备1月4日顺利出厂交付。这是我国自主核级DCS首次应用于第四代商用示范核电机组,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
华能山东石岛湾核电站高温气冷堆示范工程采用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第四代核电技术,是全球首座20万千瓦高温气冷堆商用示范电站。
9.ag600
2017年2月13日,大型灭火/水上救援水陆两栖飞机AG600全部四台发动机首次试车成功,标志着AG600发动机相关系统综合验证状态良好,为2017年上半年在珠海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0. 蓝鲸1号
据介绍,该平台作业水深和钻井深度上都冲破了世界记录,并配备双钻塔,是全球最先进半潜式钻井平台。同时,这也是中国船厂在海洋工程超深水领域的首个“交钥匙”工程,将由Blue Whale联合中国石油集团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共同履行服务合同,进行海洋能源勘探。
11.RRAM
中科院微电子所开发28纳米rram量产工艺, 刘琦介绍说,团队在开展基础研究的同时,也没有忽视阻变存储器的应用研究。一方面,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目前已经申请近百项的专利,集中在材料、结构、工艺、算法、电路等方面,其中已经获得美国授权专利8项、中国授权专利50多项。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地将成果向产业转移,目前正在跟中芯国际的、北京智芯微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开发28纳米的RRAM量产工艺,希望能够推动中国存储器产业自主快速发展。
12.激光打印机
从中船重工七零七研究所获悉,困扰中国激光打印机行业多年的安全问题在技术上终于得到有效解决。如果这一技术能够推广并顺利产业化,将打破外国激光打印机垄断我国市场的局面,并将为我国国防、金融等重要领域带来有效信息保障。
13. 夜光遥感卫星
中国计划发射全球首颗专业夜光遥感卫星, “珞珈一号”01星重约10千克,由武汉大学负责研发。该卫星搭载了高灵敏度夜光相机,其精度将达到地面分辨率100米。
据介绍,“珞珈一号”01星将在今年发射升空,它能够勘测指定观测范围内的大型地面发光建筑,比如横跨长江的桥梁。
据称,“珞珈一号”01星将能获取精度高于当前美国卫星的夜景图片。该卫星将被用于协助经济规划师和分析师开展研究工作,并为制定海外贸易决策提供相关数据。
14. 活性毁伤元
科学网2月7日报道,北京理工大学教授王海福,二十年痴心不改强军梦。在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有66项成果获得了国家技术发明奖项目,其中有一项名为“活性毁伤元技术”的项目获得了二等奖。文中提到,“活性毁伤元技术”是一种新型的战斗部材料技术。观察者网军事评论员表示,从国外一些类似设想来看,这应该是一种大幅提升导弹武器战斗部的毁伤能力的新技术,理论上可让导弹毁伤飞机的半径增加一倍。不过目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包括最初提出类似构想的美国,都尚未取得实际研制成果。
15. 10纳米光刻机
光电所微细加工光学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制出来的SP光刻机是世界上第一台单次成像达到22纳米的光刻机,结合多重曝光技术,可以用于制备10纳米以下的信息器件。这不仅是世界上光学光刻的一次重大变革,也将加快推进工业4.0,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美好愿景。
16. 光纤激光器
驻津央企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光电研究院天津东方锐镭公司联合国防科学技术大学高能激光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功率达1.2万瓦的工业级光纤激光器,其综合性能指标达国际一流水准。该产品的问世,彻底打破国内万瓦级光纤激光器依赖进口的局面,使得国产万瓦光纤激光器水平再上新台阶。
目前,高功率光纤激光器主要应用于厚板切割和焊接。万瓦级光纤激光器可快速切割厚度达40mm的碳钢、30mm的不锈钢以及15mm的铝和铜。在此基础上,可广泛应用于工业制造、汽车制造、航空航天等领域
17.激光通信
我国首次开展的星地高速相干激光通信试验成功,此次试验是国内首次在轨相干激光通信试验,由2016年8月16日发射的“墨子”量子卫星进行,成功达到了5.12Gbps数据、图片和视频的传输速率能力。
18.光纤通信
新华社武汉2月5日电(记者徐海波)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4日宣布,在国内首次实现560Tb/s超大容量波分复用及空分复用的光传输系统实验,可以实现一根光纤上67.5亿对人(135亿人)同时通话,这标志着我国在“超大容量、超长距离、超高速率”光通信系统研究领域迈上了新的台阶。

比如末端反导,5G,还有很多我就不发了,太多了。

楼主 歩歩為鑍  发布于 2017-02-18 10:32:00 +0800 CST  

楼主:歩歩為鑍

字数:3411

发表时间:2017-02-18 18:3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2-18 21:51:10 +0800 CST

评论数: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