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氏家族大全

焦作
修武回族杨氏家族
杨姓为回族的主要姓氏之一,其来源也很广泛。据江苏镇江《杨氏族谱小引》载,其先祖为西域回回,唐初入关后初居陕西弘农郡,因弘农为杨姓郡望,遂改为杨姓。元代的赛典赤·赡思丁、乌马儿之孙伯颜察儿的后裔居宛平(今北京市丰台区)之羊市,故改为羊姓。朱元璋灭元后,回民羊姓子孙为免遭迫害,迁居山东益都,并改为杨姓。明英宗正统元年(1436年),有西域回回虎林比失入附中原,授官德州卫百户。虎林比失的儿子羊羔儿的子孙世居德州,初以羊为姓,后改为杨姓,并发展成为德州回民望族。也有个别是无故改姓为杨。如明英宗时入附的西域回回老哈,其子哈铭改姓名为杨铭。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6:16:00 +0800 CST  
漯河
杨是当地第六大姓
字辈如上述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6:25:00 +0800 CST  
弘农杨氏,根在河南三门峡灵宝
汉时之弘农郡治所位于今河南灵宝境内,辖华阴等地,秦汉初期,杨姓子孙分布以弘农最为集中,影响也最大,至今犹有“天下杨氏出弘农”之说。弘农杨氏人才辈出,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以“四知”而著称的“关西孔子杨伯起”。据《后汉书》所载,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出生于汉光武帝建武三十年,即公元54年,为当时之大儒,少时好学,“明经博览,无不穷究”,时人称之为“关西孔子杨伯起”,曾隐居于湖州数十年,五十岁,才开始为官,后多次升迁,官至太尉。曾在赴东莱太守任上,途径昌邑,时任昌邑令的王密乃为其所荐,听说杨震路过昌邑,就前往拜见,到了晚上临别之时取出十斤黄金送给杨震。杨震说到:“我了解你,你却为什么不了解我的为人呢?”王密劝说到:“天黑了,没有人知道,你就收下吧。”杨震回答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没有人知道呢?”王密惭愧的走了。后来杨震转任涿郡太守,因为官清廉,不接受馈赠,所以子孙过的很清贫,经常要以步代车,而且无肉可食。以前的朋友中有想为他们置些产业的,但杨震却不答应,说:“让我的后代被人称为‘清白吏’的子孙,把这个传给他们,不是很好吗?”
杨震的子孙们受其言传身教,皆博学而清廉,《后汉书》云,“自震至彪,四世太尉,德业相继”,遂“为东京名族”。
弘农杨氏以“四知”为荣,并以“四知”为堂号,以“清白传家”为门额,遗风至今可见。杨震的十四世孙杨坚建立了强盛一时的隋朝,更是把杨氏地位推到了巅峰。北宋杨家将的创始人杨业是杨震第五子杨奉的后裔,精忠报国,抗辽卫国,一门五侯,名垂青史,可谓是弘农杨氏的落日余晖。


杨奉以及弘农杨氏
杨奉据闻系出望族,大姓,史称【"弘农杨氏"】,三国中的出场因在李催,当时,杨奉为李催一将.他的出场可谓极其的轰烈,是救天子于水火之中,登时成了风口浪尖的焦点人物.其间经历了李乐等人的登场亮相,也乘机推出了一代名将徐公明的登场,种种迹象表明勤王之兵中唯有他杨奉做到了忠臣之职责.辉煌之后,是低谷的到来.势力庞大的曹孟德众望所归地成为了天子的保护伞,而杨奉则被认为是泛泛之辈,于是乎,公明离去,大败于曹操,续而投奔袁术,再招安于吕布,如丧家之犬般四处流串,当时的盛况已一去不复返.


杨奉,拥有诸侯一样的盛名,却因没有自己的领地而如丧家之犬,最后,意外的结局竟是被刘备这位当时情况不比他好多少的这样一位人物给灭了。
一场洪门宴,而刘备却没有项羽的"仁慈",最终,曾经威名大作的人物就这样匆匆离开了历史的舞台,而在罗贯中的笔下,这样一个人的离开显然是微不足道的
也许,杨奉的兴起,带着许多人的期望,曾几何时,他几乎做到了,可最终却落得个身首异处的结局.究其原因,有很多,不能片面地认定是哪一个,可是 ‘杨奉之流不足道"也许是个重要的因素,也许他为一将,或许还能安渡一生,可偏偏他站了出来,于是呼如王允等人,匆匆离场
也许,杨奉这样的一生是偶然中的必然,也是必然中的偶然,不过相信他一定是郁郁离去,搞不好在被杀的一刹那还在悲叹"时不予我!"
杨奉其实幸运的,因为时虽不予他,却给予了他的子孙,史载隋朝皇室杨坚等人以及后来宋的"杨家将"都是他的后代,再联系到那个时代的名人杨修,依旧是"弘农杨氏",几乎同样的结局,也许那是"弘农杨氏"整个时期的不得志,而从这里再看,杨奉的结局又成了一种必然.
渐渐地,历史都联系到了一起,而这一切也许本就是一体的
【弘农杨氏】
弘农,郡名,西汉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置,【函谷关以东,洛阳以西】(PS:请注意,这里是董卓入京之后绝对控制下的地盘!)。这里是天下杨姓第一望族—弘农杨氏的策源地,而弘农杨氏在天下杨姓族人的心目中,是最崇高、最受人尊敬的。许多杨姓家谱都把远祖追溯到弘农杨氏。然而,弘农杨氏又是借助于【杨震家族】而闻名的。可以说,没有杨震家族,就没有弘农杨氏。
据《通志·氏族略》记载,【弘农杨氏】,即是春秋【羊舌氏】后裔。《氏族略》的《杨氏》条说:“叔向生伯石,字食我,以邑为氏曰杨石。党于祁盈,盈得罪于晋,并灭羊舌氏。叔向子孙逃于华山仙谷,遂居华阴。”据《史记·晋世家》及《新唐书·宰相世系》书记载,晋顷公十二年(前514年),晋国大夫祁柔之孙祁盈的家臣祁胜和邬藏交*子,被祁盈发现,把他两个囚禁起来。有个大夫叫荀砾,因受了祁胜的贿赂,状告祁盈私自抓人,结果晋顷公逮捕了祁盈。杨食我是祁盈的好朋友,认为晋顷公处事不公,一气之下帮祁家杀死了祁胜和邬藏。晋顷公大怒,晋国的其他几家公卿正想削弱公族势力,于是乘机杀死祁盈和杨食我,并攻灭祁氏、羊舌氏两族,分祁氏之田为七县、羊舌氏之田为三县,作为这些公卿子孙的食邑。《左传·昭公二十八年》(前514年)亦载:“魏献子为政。分祁氏之田为七县,分羊舌氏之田以为三县。”羊舌肸(叔向)的子孙逃到华山仙谷,居住在华阴(今陕西灵宝),称为杨氏,此即弘农杨氏由山西徙居华阴的历史过程,亦即弘农杨氏之由来。
此后,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记载:“有杨章者,生苞、朗、款。苞为韩襄王将,守修武(今河南修武),子孙因居河内(今河南黄河以北地区)。朗为秦将,封临晋君,子孙因居冯翊(今陕西大荔)。款为秦上卿,生硕,字太初,从沛公(汉高祖刘邦)征伐,为太史。”杨硕有八个儿子,第六子杨喜,西汉时封赤泉严侯。杨喜之子杨敷,封赤泉定侯。杨敷的孙子杨敞,字君平,任丞相,封安平敬侯,是著名史学家司马迁的女婿,杨敞有二子,长子杨忠即杨震的曾祖父。
【杨忠】,字孟兰,【安平顷侯】,有【子】名【谭】,【安平侯】。有【二子】:【宝】、【并】。【杨宝】,字雅渊,自幼好学,读书非常用功,习《欧阳尚书》颇有造诣,远近闻名。时值西汉末年,哀、平两个皇帝,昏庸无能,都不理朝政,纲纪败坏,忠*不分,他不愿出仕为伍,便隐居起来,专门教授生徒。后来王莽篡权,做了新朝皇帝,他更是不肯露面。孺子居摄二年(公元7年),他与龚胜、龚舍、蒋翊三人俱被王莽征聘出来做官。他闻讯后,便逃走得不知去向。东汉中兴后,光武帝很佩服他的清高气节,曾经特别嘉奖他,并且派了自己坐的车子,去请他出来做官。他因年老体衰不能进京,老死于家。
【杨宝】的儿子【杨震】,字伯起,弘农华阴人,【历东汉章帝、和帝、安帝三朝】,被杨姓尊为【弘农杨氏始祖】。他自幼继承家学,攻读其父所习的《欧阳尚书》,他“受《欧阳尚书》于太常桓郁”,造诣很高,时称经学世家,【“关西孔子杨伯起”】,成为当时【闻名天下】的【大儒学家】。【杨震】出名后,长期客居河南湖城县,在其家教授生徒达二十多年。州郡曾多次请他出来做官,他被他婉言谢绝拒绝。《续汉(志)书》载:“教授二十余年,州请召,数称病不就。少孤贫,独与母居,假地种殖,以给供养,诸生尝有助种蓝者,震辄拔,更以距其后,乡里称孝。”【杨震】到了50岁才开始做官,四迁至【荆州剌史】、【东莱太守】。当【杨震】做【东莱太守】路经昌邑时,以前他在荆州剌史任内举茂才时由他举荐的王密,正担任昌邑令。王密为报答举荐之恩,便在深夜偷偷拿了 10斤黄金去拜见杨震。杨震毅然拒绝接受,并责备王密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他的意思是说,我知道你,所以我才举荐你为茂才;而你却不知道我是个清官?你这是干什么?王密却说:“暮夜无知者。”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非常羞惭地拿上黄金谢罪走了。从此,杨震遂以“天知,神知,我知,子知”的“四知”而扬名天下。
【杨震】是【汉代杨氏】家族史上【第一个】位居【太尉】的高官,他一身正气,忠于朝廷,同以外戚、宦官为代表的邪恶势力进行了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直至献出自己的生命。杨震的感人事绩,赢得了朝野的普遍赞颂,弘农杨氏正是借助杨震的事绩而扬名天下的。
杨震有五子,长子【杨牧】,做过【富波相】。【杨牧】的孙子【杨奇】,【汉灵帝】时为【侍中】,后出任【汝南太守】。汉献帝时夏入为【侍中卫尉】,从汉献帝西征有功,【杨奇】之子【杨亮】遂被封为【阳成亭候】。
【杨震】的中子【杨秉】,字叔节,少传父业,博通群经,常隐居教授。40余岁出仕,【汉桓帝】延熹五年(162年)十一月,由【太常】拜【太尉】,成为三公之首。
【杨秉】为官清正,敢于直言进谏,为【东汉名臣】。先拜【侍御史】,后相继出任【豫、荆、徐、兖】四州的【剌史】,并迁任【城相】。他做官也和他父亲【杨震】一样,十分清正廉洁,以弹劝贪官污吏为己任。他自定剌史的工资为二千石,计日受俸,余禄不入私门。他的老部下见他罢官归里,送他百万钱,他闭门不纳,拒不接受。
他是桓帝的【“劝讲”】,即【老师】,经常给桓帝提意见,桓帝有时不但不听,反而还贬斥他。他“以病乞退”,出为【右扶风】。大将军梁冀用权,杨秉称病不出。梁冀被诛后,他被拜为【太仆】,不久晋升为【太常】。延熹五年杨秉出任【太尉】时,是宦官势力十分炽热的时候,他们任人唯亲,党羽满天下,竟为贪淫,朝野怨恨。杨秉与司空周景联名进谏,桓帝听从了他们的意见。于是杨秉条奏牧守以下匈奴中郎将燕瑗、青州剌史羊亮、辽东太守孙谊等50余人,或死或免,天下莫不肃然。
【杨秉】之【子】【杨赐】,字伯献,少传家学,长大后常隐居教授门徒,【汉灵帝】时官拜【太尉】、【司空】,是【杨家】在【汉代】的【第三位】【太尉】和【三公】。
【杨赐】之【子】【杨彪】,字文先,少传家学,初举【孝廉】,州举【茂才】。熹平中,【杨彪】以博习旧闻被公车征拜为【议郎】,迁【侍中】、【京兆尹】。
【中平六年】(189年)九月,【杨彪】由【太中大夫】拜【司空】,同年十二月,迁【司徒】。
从【西汉末】的【杨宝】,经【杨震】、【杨秉】、【杨赐】,到【东汉末】的【杨彪】,【五代】家学相传,培养的【儒学门徒】,【遍及关、洛】。东汉是经学盛行的时代,像【弘农杨氏】这样的【经学世家】,自然备受当时清议公论的推崇和赞许。从【杨震】到【杨彪】,【弘农杨氏】一门【“四世太尉”】,与【汝阳袁氏】同为【东汉】({【最显赫】})的【世家大族】。《后汉书·杨震传》赞曰:“杨氏载德,仍世柱国。震畏四知,秉去三惑,赐亦无讳,彪诚匪忒,修虽才子,渝我淳则。”由此可见,弘农杨氏天下“世家大族”的历史地位至此已经完全确立。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6:27:00 +0800 CST  
始恭仁父雄在隋,以同姓宠贵;自武德之后,恭仁兄弟名位尤盛;则天时,又以外戚崇宠。一家之内,驸马三人,王妃五人,赠皇后一人,三品已上官二十余人,遂为盛族。



弘农杨氏华山情
华阴古称弘农,境内有一山一水,毋庸说,山当以天下第一险的华山莫属,水自然就是咱渭南的母亲河渭水了。山水相映灵秀相依,在山水的环绕下,这里土地富饶,人民富足。华山更成了华阴旅游业的“大佬”,而人文方面的“大佬”则是华阴的杨氏文化。在悠悠渭水的抚育下,我国的一支大姓在华阴生根繁衍,这就是杨氏家族。众所周知,渭南历史上曾出过80多位宰相,但是,你可知道这其中有一半宰相来自华阴,而又以杨姓宰相占了绝大多数。


为什么华阴有这么多姓杨的宰相呢?这就得对华阴杨氏追根溯源了。公元前514年,杨氏家族的先祖羊舌季夙一家因“祈盈之难”秘密逃亡。羊舌季夙携身怀六甲的妻子仓皇逃离,来到华山旁的仙谷(今仙峪),或许是历史的偶然,也或许是一种巧合,当羊舌季夙看到清幽的仙谷时,竟萌发了结束逃亡生涯的念头,他认为,这仙境般的谷道,倚着奇山峻峰,就像有一座坚固的靠山在救助他们、佑护他们,于是,他们在此停留。
羊舌家族在仙谷白羊峰巅的一座石龛下幸存下来,伴着婴儿的阵阵哭声,一个劫后余生的婴儿就生产在石龛里的一堆茅草上,落地生根,取名道,这个石龛后来被称为羊公石室。羊舌后人为了隐姓埋名,他们便以祖宗封地“杨”为其姓氏,复姓“羊舌”二字从此被深深地埋在了心底。
弘农杨姓经过2000多年的繁衍生息,至今已发展到拥有7000多万人口,名列百家姓第16位的千古望族。东汉时期的太尉杨震家族,隋朝皇帝杨坚,唐朝杨贵妃家族,宋代的“杨家将”等等,相传都出自弘农华阴,当今杨姓中90%以上的人,都出自华阴。
如果读者一直关注《渭河上下》,那么应该记得曾报道过的陇西李氏祠堂,李氏尊老子李耳为其宗祖。但李耳其人却根本与陇西毫无瓜葛,李氏祠堂只是以李氏之名在此供奉了不同时期的李氏族人罢了,又以李耳名声最早也最为显赫,所以才供奉他为先祖。而华阴杨氏就不同了,他供奉的是声名远播的族人杨震,而杨震又是有史可考的华阴人。
言归正传,继续探讨杨姓的宰相。晋国灭了,“祈盈之难”无踪了,没有政治上的阻碍后,杨家发展壮大了。华阴杨氏文化研究会提供的资料显示:杨氏自杨道走出山林,重新进入政治舞台后,十余代皆为周室命官,或为大夫、司马,或为太傅、州牧。秦末,华阴杨硕率其八个儿子随刘邦征战,其第六子杨喜因击杀项羽有功而官封赤泉侯,其他七子皆封为将军,杨硕本人封为太史;杨喜第四代孙杨敞也官至宰相,并娶太史公司马迁之女司马英为妻。这个时候,弘农杨氏在朝廷位在列卿,爵为通侯,乘朱轮者十人,史称“西汉十轮”。东汉杨震50岁前穷究学典,设馆授徒,时称“关西孔子”,后入仕,官至司徒、太尉,为官刚正清廉,史称“清白吏”;其子杨秉、孙杨赐、重孙杨彪,皆继承杨震遗风,均官至太尉,被后人称为“东汉四世三公”。
此后历朝历代,弘农杨氏也是人才辈出,如魏晋时期分掌军国大权的“西晋三杨”;北魏政权中的公室大族杨播兄弟;完成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大统一的隋开国皇帝杨坚;李唐时“李武韦杨”四姓联姻政治集团中的杨姓“十一宰相世家”,宋代满门忠烈的杨家将等等,其由东汉杨震肇始的 “廉垂四知”、“清白传家”和杨家将“忠烈报国”的家门遗风,对后世历代影响深远。
由此可见,杨氏家族不但人丁兴旺,更是人才辈出。李唐时杨氏出了宰相世家,所以,华阴杨姓宰相居多就不难解释了。
对于杨氏在历史上创造的辉煌成就,华阴市杨氏文化研究会会长蔺怀周满脸自豪地说:“天下杨氏出华阴,但凡姓杨的人都喜欢说自己是华阴人,哪怕不是也尽量让自己靠近华阴。如果不姓杨也以娶个姓杨的妻子为美。杨姓的女婿以李隆基最为著名,其次还有文人墨客,像白居易和杜甫都是杨家的女婿。”
对于杨氏文化的保护,蔺怀周举例说:“以前华县那地方有个郑国,后来就叫郑县。郑姓以前就是源自华县,后来几个支系外流,南下汉中的叫南郑,东去河南的就叫做郑州和新郑,可是由于没有重视、挖掘和研究这个文化,海内外的郑姓后人寻根问祖都跑到河南新郑去了,正宗的华县祖源地反而没人知道了。从姓氏文化保护方面来看,这是个遗憾。”
所以,如今在这华山渭水之间的华阴人便把杨氏文化看得很重。华山矗立,渭水长流,华阴人也希望他们看重的、保护的杨氏文化能够源远流长,希望天下杨氏都能够认祖归宗,为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老祖先们还个愿。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6:29:00 +0800 CST  
周口
字辈如上述


周口杨氏
据老谱记载,移居杨营始祖二门满乾承嗣李双庙姑母家为祖,改名李环,当其后代看到老谱,无限感慨地说:“难得你们在那样的年代里保存了老谱,否则,怎么知道杨李是一家一祖之因。”


为了正疑多少年来族人传说始祖四子失落光罗二山之事,春末冬初,余和学良、文志曾两度去光山杨湾、罗山寻访,而所见光、罗二山杨氏皆从江西湖北麻城移来,非本族之支脉也。


为确保族人皆能入谱,春夏秋冬,余和兴凡、学良不辞辛苦,穿梭联络于淮阳李庄、新站、新庄、关屯;项城水寨,陈庄、南刘营、吕墓坟、崔庄之间,才使族人不漏一户一人,皆得入谱。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6:45:00 +0800 CST  
济源
杨为当地第六大姓


插个
南宋后族淳安杨氏家族考论(上)
学界有关宋代家族史研究的成果非常丰富,但大多集中于名宦、世家以及将门的研究[1],而关于宋代皇后家族的研究,笔者仅见香港何冠环先生的著作《攀龙附凤——北宋潞州上党李氏外戚将门研究》(香港:中华书局,2013年)以及他一系列关于北宋外戚将门的论文[2]。然而,何先生的研究成果仅揭示了北宋,尤其是北宋前期后族的情况与特点,于南宋却未有涉及。南宋后族与北宋是很不一样的,起码从环境上来说,宋太祖与武将“与结婚姻”[3]的时代背景已经过去,北宋外戚一门几代担任武将,形成将门之家的景象也没有在南宋重新出现。南宋宁宗杨皇后的家族,可以说是南宋首屈一指的后族,因为他们在南宋中后期出现了两位太后和一位驸马,子孙后代“皆任通显”[4],发展极为迅速,且至南宋灭亡之际,荣宠不衰,故也可以说是南宋后族的典型代表。然而,这一家族本身形成的过程就迷雾重重,而其家族虽然壮大,但势力却难以企及汉唐后族,功勋也远远比不上北宋的外戚将门,这本身就说明了宋代后妃及外戚政治的一些特点。因此,把杨氏家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可窥见南宋后族的特点,以及他们的生存状况与社会地位。一、二杨并源南宋宁宗杨皇后乃有宋一代著名的女政治家,她的政治作为,无论是诛杀韩侂胄,还是嘉定十七年(1224)帝位传承之事,都为她招来很多争议。而同样备受争议,甚至可谓扑朔迷离的,是她的籍贯和身世,因为不同的古籍有不同的记载,这也跟她早年的经历大有关系。能够比较确定的有两点,第一,她自幼入宫,母亲是宫中乐师,而她自己一直在高宗吴皇后身边侍奉,为“则剧孩儿”[5];第二,她有一个哥哥杨次山,后者家族也构成她的外戚。但不确定的也有几点,第一是她的籍贯,历来有上虞、遂安及川蜀之说。第二是她的姓氏,《宋史》其本传就说她“忘其姓氏”[6],后因认了杨次山当哥哥而姓杨。其三就是她跟杨次山的关系,《宋史·杨次山传》与《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认为他们是亲兄妹,《宋会要辑稿》以杨次山之父杨渐作为杨皇后的亲生父亲,也间接承认了这一点[7]。但其他材料也有不一的说法,如《宋史·杨皇后传》认为杨次山是杨氏后来认的哥哥;《四朝闻见录》则认为“后父即兄也”;《齐东野语》则云“遂得右庠生严陵杨次山以为侄”[8]。 以上诸点疑问中,杨皇后的籍贯问题是被探讨最多的,鲍绪先、何忠礼以及吴业国三位先生均有相关成果[9]。何、吴二文均据史料认为,杨皇后与杨次山非亲生兄妹,且二人非来自同一地方。吴文认为,杨次山父子的籍贯“便是严州遂安县(今属浙江淳安县)无疑”,而杨皇后则有可能是蜀人;何文则以众多史料佐证,认为杨次山父子来自浙江上虞,而杨皇后则是严州遂安县人。何忠礼先生的文章论证最为严密,且论据充足,结论也最让人信服,但笔者认为这一结论恐还略存误差。何文所据,乃李心传所记“今上杨皇后,遂安人也”[10],再佐以《景定严州续志》两条史料。然而,宁波出土的《宋杨惠罙墓志》指出杨皇后之侄孙女杨惠罙“世家严之淳安”[11]。墓志资料虽未必可以尽信,但子孙对于先人之籍贯断不会轻易弄错,且该墓志作于宋度宗咸淳年间,属于当时记录,这说明杨氏后人认为他们是淳安而非遂安人。当然,这两个地方是相邻的,后来遂安也并入淳安,故《景定严州续志》说“杨太后为严人”[12],也大体准确。 关于姓氏问题,何忠礼先生也有具体的考证,他认为所谓“忘其姓氏”是有违史实的,因为宋代宫女入宫非常严格,因此入宫前她们的姓氏、年龄均须注入名籍,而若连姓氏籍贯都没有的人,则属来历不明,不可能被宫廷接纳[13]。这一论证是非常有道理的,然而,按照《四朝闻见录》的记载,“(杨皇后)母张夫人以乐部被宪圣幸,后以病中归李氏”[14],其死后杨氏才被招入宫中,则她原来应该姓李才对。而《齐东野语》亦云“后初姓某”[15],与叶绍翁所载相呼应。如此,她若以李姓(或某姓)入宫,也算是有姓氏的。不过即便如此,笔者认为何先生的结论依然是正确的。因为按照宋人习惯,他们最重本家之姓,就算随母改嫁,因而改姓,富贵后大多会恢复原姓。如北宋名臣范仲淹,母亲改嫁后曾改姓朱,进士及第后即复其原来之范姓[16]。再如孝宗皇后谢氏,微时曾“鞠于翟氏”,故以翟姓入宫,被立为后之后“复姓谢氏”[17]。故此,若杨氏果真本家姓李的话,她完全应该恢复李姓,并寻找李姓的戚属[18]。最终,杨皇后以杨氏为姓,即说明无论她是否“初姓某”,但她本家姓杨,此点当无疑问。如果《四朝闻见录》记载属实的话,李氏最多只是她继父的姓氏罢了。
关于杨皇后与杨次山的关系,鲍绪先先生的文章根据考古材料,认定他们乃亲生兄妹,且籍贯在今浙江淳安县。一般而言,有考古材料印证,应为信实,但该文最大的问题,是太过依赖在民间发现的《宏农杨氏宗谱》。“宏农”或为“弘农”的笔误,若是,则杨皇后来自著名的弘农杨氏,此乃隋朝皇族,自古以来均属甲族,其出身相当高贵。然而,众所周知的是,宋以后家谱一类的历史材料,由于各种原因,所提供的信息有可能是不准确,或者错误的,甚至是故意伪造的。就以鲍文所提到的《宏农杨氏宗谱》而言,其内容非常值得怀疑[19]。首先,该宗谱提到杨皇后除了杨次山外,还有岐山、望山和冯山三位兄长,但这三人并未见之诸史[20]。杨氏家族虽未如汉唐外戚一样预政,但在南宋时代也是极尽荣宠,若以后贵而言,没理由只惠及长兄一房而未及其他兄弟,更何况根据同一份宗谱,他们都是一母同胞之人,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其次,根据宗谱,杨皇后乃生于淳熙十年(1183)十二月十二日,但《宋史·杨皇后传》明确指出,绍定五年(1232)杨太后驾崩时为七十一岁,则她当出生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21]。宋代宫廷档案记录是非常完备的,宫中上至皇帝后妃,下至宦官宫女的年龄都有详细记载,而《宋史》传记又是根据《国史》编成,故《杨皇后传》所记,当为当时档案所录之数据,就算有所误差,也绝不可能相差近二十年。故此,杨皇后绝无可能生于淳熙十年(1183)。第三,宗谱所记杨次山的年龄也是错误的,根据宗谱,杨次山生于绍兴二十年(1150),年六十六而终,则其卒于嘉定八年(1215)。但根据《宋史》其本传记载,他乃死于嘉定十二(1219)年,享年八十一岁,则当生于绍兴九年(1139)[22]。这个差距是非常大的,且杨次山曾为武学生,其年龄于当时必有记录,故宗谱所记必然有误。再者,就宗谱中杨皇后与杨次山的年龄看,两人相差三十二岁,比《宋史》所载之二十二岁更加离谱。由此可见,该宗谱所撰之事,实为后人杜撰。诚如何忠礼先生考证所得,杨皇后与杨次山并非亲生兄妹,他们伪造的这种关系已经造成各种史料记载相悖,导致迷雾重重,而硬生生地把他们编在同一本宗谱里,更是错漏百出。 接下来的问题是,杨氏一族中的另一位关键人物——杨渐,究竟是何许人也?史书对杨渐所载不多,其中《宋史·杨次山传》曰:“(次山)曾祖全,以材武奋,靖康末,捍京城死事。祖渐,以遗泽补官,仕东南,家于越之上虞。”[23]此处认为杨渐乃杨次山之祖父,而杨全则为其曾祖。但另据《宋杨惠罙墓志》记载,杨谷之女杨惠罙,“曾祖渐,赠太师尚书,今追封齐王;祖次山……”[24]而《宋会要辑稿》亦云杨皇后为“保义郎、累赠太师、尚书令、追封齐王渐之女”[25],墓志铭对于籍贯和祖先一般很少有误,而《宋会要》更是当时的档案,由此可知,杨渐必不可能是杨次山及杨皇后的祖辈,《宋史》所记应是笔误。如此,则剩下的问题是:杨渐究竟是杨次山还是杨皇后的生父?何文认为杨渐不可能是杨皇后的生父,理由是:“如果保义郎杨渐确为杨皇后的父或祖,那么其母张氏作为官宦人家的妻或媳,怎么会离夫别子进入宫内担任身份卑贱的‘乐部头’?年幼的杨氏又怎会孤身入宫作‘则剧孩儿’?”[26]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官宦人家”的头衔是可以伪造的,且宋朝确实有过伪造的前科。宋真宗刘皇后出身卑微,她就为父亲刘通伪造了一个“虎捷都指挥使、嘉州刺史”的头衔,从而冒认自己是太原刘氏的后人[27]。因此,杨皇后大可以效仿刘皇后,为自己出身低微的父祖伪造一个身份。然而,就这两个案例看,无论是刘皇后还是杨皇后,她们首先选择的并不是为家人伪造身份,而是想依附一个已知的大族。刘皇后是两次寻求依附都遭到拒绝,故才不得已进行伪造,但杨皇后却成功地找到杨次山。杨次山乃武学生出身,此时或已在御前带御器械,而其父杨渐也是“以遗泽补官,仕东南”[28],也就是说,父子二人均是官员。宋代对于官员的管理有非常严格的制度,故有所谓“官户”之称,能成为官员者,其姓名、籍贯、出身、经历等均会被一一记录在案。据《宋史》记载:“高宗建炎初,行都置吏部。时四选散亡,名籍莫考。始下诸州、府、军、监,条具属吏寓官之爵里、年甲、出身、历仕功过、举主、到罢月日,编而籍之。”[29]又据《宋史·高宗纪》,绍兴二十六年(1156),“诏诸州守贰考各县丁籍,依年格收除;民间市物,官户、势家与编氓均科”[30]。由此可见,即便乱离之日,南宋朝廷也不会让这一制度废弛。杨次山先入武学,继而为官,其父杨渐也是官员,其时南宋早已安定,故其家庭、籍贯当记录清楚,断难更改。因此,杨渐必定为杨次山生父无疑。 如此问题又出现了:杨渐若为杨次山之父,则杨皇后之生父又为何人?关于这一点,地方志上的史料也许能提供一些线索。严州地区现存最早的地方志当属修订于南宋景定年间的《景定严州续志》,该志并没有提供有关杨皇后先人的任何信息,但却明确指出她是严州人[31]。此后,始编于洪武年间,而成书于明天顺五年(1461)的《明一统志》,明确表明杨皇后生父名杨宇,并指出他是从开封迁居而来的,其墓在淳安县南七十里。另一方面,该书把杨次山归为绍兴上虞人,更进一步说明他们两人并非同乡[32]。再后,《嘉靖淳安志》延续了《明一统志》的说法,但《万历严州府志》及《万历续修严州府志》均认为杨宇是杨皇后祖父,而杨纪才是杨皇后的父亲,并封永阳郡王[33]。那么,杨皇后的生父究竟是杨宇还是杨纪?杨纪是后来才出现在万历年间的志书上的,而且记载很有问题。第一,两部万历志书均说他的墓在“仁寿乡辽源巧坑”,而杨宇墓同样也在“县南七十里”的辽源巧坑,但前一条《童頵墓》则明确指出仁寿乡在县东二十里[34]。如果这只是地理考证失当的话,那说杨纪是永阳郡王就非常不合理了,因为杨次山作为后兄已经拜为永阳郡王,后父——如果杨皇后承认并追封的话——无论如何都应该比他高一等,如杨渐——杨皇后所认之父——就被追封为齐王。再者,根据周密记载,杨皇后“既贵”后,“耻其家微,阴有所遗,而绝不与通”[35]。既然绝不与通,就更不可能给生父封王,从而给后世留下话柄。另一方面,关于杨宇的记载出现较早,其被录入志书之年代,仅仅是杨皇后活跃时期的二百余年之后,而其流传,可能更早,故真实的可能性较大。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6:50:00 +0800 CST  
故此,笔者认为,如《明一统志》及《嘉靖淳安县志》所言,杨皇后之生父是杨宇,似乎更为合理。据志书记载,他与杨次山的祖父杨全都是开封人,但后者却是战死开封,而他则南下逃难至淳安,也许这也是杨皇后选择杨次山家族作为其宗族的原因[36]。而他南逃难民的身份与杨皇后“家微”的记载也最相符合,且史料没有记载他有任何封爵,则又符合“绝不与通”的条件。
接下来就是认祖归宗了,但显然不是杨皇后,而是杨次山。杨次山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上虞杨氏,他也是来自开封的外来户,只因父亲“仕东南”,才“家于越之上虞”[37]。此时他既然与后宫杨氏相认,当然要改易籍贯,让自己的家族与杨皇后一样,成为淳安杨氏。这种改易,说明对于当时因战乱而南下的人来说并没有固定的故里,因为他们的根不在南方,或者说,他们还没有在南方某一个地方站稳脚跟。杨次山一家南下后,尽管还保持着官户的身份,但在遇到后宫杨氏之前,他们根本不能与早已扎根南方的世族相比,攀附后宫,徙族于淳安杨氏,乃他为家族设计的发展之道。由于之前的档案依然存在,故在史料上经常会出现他是上虞人或会稽人的说法。但史料有关他子孙的记载却大不一样了,据《景定严州续志》记载: 严为恭圣仁烈皇后毓庆之乡,后兄杨惠节王次山,字仲甫;后侄敏肃王谷,字声之;忠宪王石,字介之,每集必为统盟,其后节钺蝉联,缨绂辉映,率继先志。今节使蕃孙之子镇,以尚帝姬,益贵斯集,益有光焉。[38] 上述材料说明,从杨次山开始,杨家籍贯已迁至严州;而杨谷、杨石更曾出席当地乡会;其后杨谷之子杨蕃孙及孙杨镇,皆以严为乡。除此之外,同书卷七有云:“独高峰在常乐乡,嘉定间径山僧妙机为浮图,其上郡人杨缵书其扁。”[39]所谓杨缵者,即杨石之孙也。另《杨惠罙墓志铭》更云:“宋故广国夫人杨氏,讳惠罙,字德玉,世家严之淳安,赐第行在所,恭圣仁烈皇后侄孙女也。曾祖渐……”[40]说明在杨氏后人看来,从杨渐开始,他们就是严州人,而且其家在当时之淳安,而非李心传所说之遂安。这更进一步说明,至迟到他孙子那一代,杨次山家族的籍贯转换已经彻底完成。 这本是两个来自北方的杨姓家族,一个家境卑微,但却有女得宠于后宫;另一个虽属小官僚家庭,但却未及荣显。庆元年间,这两个家族联合一起,是各取所需,但从此又休戚与共。然而,这只是开始,当时杨氏还未被立为皇后,历史的走向还有很多种可能性,故他们的家族要获得更大的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中间还须经历一些风波。为了后族的利益,他们必须运用一些政治手段,制造一些政治事件,而这些事件的影响极其深远。 二、政治与家族《宋史》杨次山本传云:“次山能避权势,不预国事,时论贤之。”其子杨石其后更是劝谏已垂帘听政的杨太后撤帘还政,而自己与兄长杨谷也韬光养晦,多次辞免朝廷所授之高官厚职[41]。于是,杨氏父子历来备受称道,堪称宋代外戚之典范。然而,作为外戚,他们更关心自身的既得利益,甚至是人身安危。所谓“能避权势,不预国事”,只是维护家族利益的手段而已。当然,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南宋后族与汉、唐后族的区别,后者一向主张垄断朝廷权力以维护家族利益,但他们都不可避免地与皇族争夺权力,于是站在皇帝角度而写成的史书,总是批评历代的“外戚之患”。后人对宋朝的后妃与外戚评价颇高,认为“宋三百余年,外无汉王氏之患,内无唐武、韦之祸,岂不卓然而可尚哉”[42]。这其实说明宋代的后妃与外戚政治比之前代已发生根本改变,外戚集团不再、也无力再与皇族——更具体是与皇帝争权,他们的利益已经与皇帝的利益挂钩——即便他们能扶持一个皇帝上台,但却无力控制一个已经上台的皇帝,反而要想方设法维护这个皇帝的权威。而后妃尽管能够在宫中参与政治,甚至代皇帝行使最高权力,但这只是一种专制皇权的让渡,而非贵族政治时代权力在不同家族之间的分享,故她们所赖以统治者,也不再是宫外的戚属,而是朝中大臣。对于外戚后族来说,他们最大的利益不再是政治权力,而是荣显的社会地位,以及数之不尽的财富。当然,这不是说他们在政治上就无所作为,相反,若朝廷大政涉及本身利益,他们也必奋起力争,有时候还会铤而走险。
杨氏家族发展的关键是杨皇后,如前所述,她的生父极有可能是从开封逃亡南方的难民,母亲张氏夫人也是宫中身份卑贱的乐师而已,而她自己,则由母亲带进皇宫,侍奉在高宗吴皇后身旁,为“则剧孩儿”[43]。宁宗尚是皇子时,就对杨氏特别关注,每次去参拜吴太后,“必目之”,有时甚至眼带异光(目后有异),后来他亲自请求吴太后把杨氏赐给他,吴太后也同意了[44]。宁宗即位后,于庆元二年(1196)三月封杨氏为平乐郡夫人,三年四月进封婕妤,五年五月进封婉仪,六年二月进位贵妃[45]。而大概就在庆元年间,她跟杨次山认为同宗。杨次山愿意跟杨氏认为兄妹,当然是想通过她来提升自己的官位,以及家族的地位,他确实因此从带御器械累迁至吉州刺史。然而,嫔妃再受皇帝宠遇,终究还是嫔妃而已,此时的杨家还离后族很远。而当时的皇后韩氏乃系出名门,来自北宋著名的安阳韩氏家族,其先祖是北宋名臣韩琦,而其叔祖则是当朝权臣韩侂胄,她本身也是宁宗在藩邸时的原配夫人,故其地位是不可撼动的[46]。 然而,命运之神在庆元六年(1200)开始眷顾杨氏,她当年二月被进为贵妃,而同年十一月七日,韩皇后崩于坤宁殿[47]。中壶虚位,宫中嫔妃中地位最高者就是这位杨贵妃了,只差一步,她即能够母仪天下。重新择后是皇帝与朝廷必然要面对的问题,然而,杨氏的皇后之路并非一帆风顺。据《宋史》记载: 恭淑皇后崩,中宫未有所属,贵妃与曹美人俱有宠。韩侂胄见妃任权术,而曹美人性柔顺,劝帝立曹。而贵妃颇涉书史,知古今,性复机警,帝竟立之。[48] 从这段史料可以分析出几个信息。首先,杨贵妃在后宫并非没有竞争者,曹美人就是她的对手。而且从文字看,曹美人在得宠方面并不输于杨贵妃,而是“俱有宠”。其次,杨贵妃此时并不受朝中权臣韩侂胄待见,后者是前皇后的叔祖,并因拥立之功,对皇帝很有影响力,且确实已经在怂恿皇帝立曹美人为后。还有一点这里没有提到的,至嘉泰二年(1202)立后之时,杨贵妃已经四十一岁了,年龄已大,姿色也肯定不复当年,更何况,她比宁宗还大六岁[49]。当然,杨贵妃还有她的优势,她酷爱读书,“颇涉书史,知古今”,说明她对历史有很深刻的见解,并能借古讽今。“性复机警”,足见她聪明伶俐;“任权术”,则说明她已经开始帮助宁宗解决政治问题。此外,她虽出身低微,但自幼以“则剧孩儿”的身份被养于宫中,这让她天然地熟知琴棋书画,精通诗词歌赋。有记载说她“能小王书”,宫中很多名画——尤其是著名画家马远所作之画——往往是她以“杨妹子”的身份在上面题诗的[50]。如此文采斐然又通晓古今的女子,难怪宁宗早年就已看中她,并一直对她宠爱有加。《宋史》认为,宁宗最后决定立杨氏为后,是因为她上述的种种优势。这些当然都是原因,但有一点不可忽视的是,嘉泰二年(1202),杨贵妃有孕了,且为宁宗生了一个皇子。据李心传记载:“华冲穆王坰,上第五子也。母曰杨皇后。嘉泰二年冬生,未逾月薨。”而就在当年十二月十三日,杨氏被立为皇后[51]。史书未载皇子死于立后之前还是之后,但无论是皇子出生的欢庆,还是其薨逝的悲恸,都足以打动宁宗。 我们并不确定杨次山在立后过程中所扮演的角色,但杨氏被立为皇后,杨家就一跃成为当朝后族。然而,事情还没有结束,据《宋史》记载,韩侂胄怂恿宁宗立曹美人的图谋,被杨次山的门客王梦龙告知了杨皇后。皇后知道此事后,“与次山欲因事诛侂胄”[52]。换言之,《宋史》认为杨皇后诛杀韩侂胄的原因,是对立后之事怀恨在心。然而,无论杨皇后如何怀恨,她已经是皇后了,若她深闺自守,远离政治,韩侂胄亦无奈之何。但她显然不能在政治上安守本分,她在宫中浸淫多年,遍读经史,后来更侍奉天子于左右,政治野心早已形成。而宁宗恰恰又是个“不慧而讷于言”[53]的人,这让她有了更大的权力空间来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韩侂胄专政显然是她在政治上大展拳脚的障碍。虽然身处内宫,不能在朝堂上跟韩侂胄正面冲突,但由于宁宗“非心黄屋”[54],她总能掌控皇权,起码能左右宁宗的决策。而韩侂胄方面,竟“自置机速房于私第,甚者假作御笔,升黜将帅,事关机要,未尝奏禀,人莫敢言”[55],这相当于架空了宁宗的权力,也意味着剥夺了杨皇后参与政治的机会。这样一来,冲突是不可避免的,当年韩侂胄估计也是预见到这一点,才极力阻止立杨氏为后;而此时,杨皇后要除掉韩侂胄,也势在必行。另一方面,韩侂胄凭借其专擅国柄的势力,可谓气焰嚣张,不知收敛,这就更进一步得罪宫中的主事者杨皇后了。如叶绍翁记载,韩侂胄有妾谓“四夫人”者,“慈明(即杨皇后)尝诏入貌,赐坐以示优宠,四夫人者,即与慈明偶席,盖騃也,慈明心衔之”[56]。由此可知,杨皇后并非没有尝试向韩侂胄示好,但却实在不能容忍他及他家人的嚣张气焰。 宋代后族的势力已远不如汉、唐之时,而具体到杨氏一族而言,他们只是刚刚结合,在朝中还没有站稳脚跟。杨氏被立为皇后之后,杨次山也只是被从吉州刺史提升为福州观察使。故此,他们的家族利益尚需要朝中有力的大臣为他们实现。韩侂胄一来刚愎专横,二来他是高宗吴皇后的姨甥,以及前韩皇后的叔祖,其妻吴氏又是吴皇后的侄女,故其所代表的家族利益与杨氏不同,显然不是理想的合作者。据《齐东野语》记载,王梦龙得知韩侂胄图谋册立曹美人后,首先告知的是杨次山,其后杨次山转告杨皇后,“后由是生怨,始有谋侂胄之意矣”[57]。若杨次山有心躲避政治危机,他完全可以遮掩这一秘密,并韬光隐晦,远离朝廷政治,前韩皇后的父亲韩同卿就是这么做的[58]。但这样一来,杨氏一门的小日子也许还能继续过下去,但其长远发展必遭韩氏阻碍。故此,为了家族利益,他必须把这一秘密转告杨皇后,让她一来有所提防,二来也早作图谋。其后他更如《齐东野语》及《宋史·杨皇后传》所言,与皇后密谋诛韩之事,并内外联系,促成其谋,因为韩侂胄已经成为杨氏家族利益的绊脚石。开禧北伐兵败如山,则成为这次阴谋的触发点。
当然,在这次事件中,还有一个人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他就是皇子荣王赵曮。宁宗曾育有八子,但都夭折。在兖王去世之后,他接受宰相的建议,把宗室子弟赵与愿养于宫中,改名“曮”,至开禧三年(1207)韩侂胄受诛之时,他已经十六岁了[59]。他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到目前为止,他是宁宗唯一可能的继承人,无论是哪一方能争取到他的支持,胜算都会倍增。这一点,连韩侂胄的门客都意识到了。据元人刘一清记载,韩侂胄一门客曾指出他“危如叠卵”,其中两条理由是“椒殿之立非出于平章,则椒殿怨矣;皇子之立非出于平章,则皇子怨矣”,韩侂胄复问其计,其人答曰:“主上非心黄屋,若急建青宫,间陈三圣家法,为揖逊之举,则皇子之怨可变而为恩,而椒殿退居徳寿,虽怨无能为矣。”[60]显然,这位门客的计谋,重点乃行禅让之法,拥立皇子赵曮为新君,从而架空杨皇后的权力。遗憾的是,韩侂胄并没有争取赵曮的支持,或许是他太过狂妄,又或许他根本与赵曮不和,无法争取。然而,宫中的杨皇后却是近水楼台,成功劝说赵曮加入自己的阵营,并让他首先给皇帝上书,请罢韩侂胄。罢免朝廷重臣,毕竟是国家大事,由皇子出面,合情合理,亦可免却后宫与外戚干政的骂名;而堂堂皇子身份,亦非韩侂胄轻易能够推倒的,这一方面无论是作为外戚的杨次山,或其他支持倒韩的朝中大臣,都是无法与之相比的。当然,事情并不顺利,宁宗对韩侂胄眷顾有加,即便杨皇后从旁赞襄,他也不肯就范。于是杨次山内联外结,联络朝中重臣图谋大事——这与“能避权势,不预国事”很不相符,而杨皇后则以御笔虎符,调遣禁中侍卫诛杀侂胄。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6:53:00 +0800 CST  
推送版为作者有所增补,全文约27000字,引用时请注明出处。若涉侵权,请联系删除。感谢刘广丰先生赐稿!
这里是节选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6:57:00 +0800 CST  
河南怀庆府河内县(沁阳市)杨氏家族介绍及迁移出去人员名录
河南怀庆府河内县(沁阳市)杨氏家族介绍 及迁移出去人员名录 我是柏香杨家后裔。现将柏香杨氏家族作一介绍,希望对寻根者有所帮助。 据柏香镇《杨氏家乘》记载,我们杨家是洪武年间由洪洞县迁入,始迁祖为杨克成(兄弟几人无从考证),其祖父杨茂、父亲杨仲
我是柏香杨家后裔。现将柏香杨氏家族作一介绍,希望对寻根者有所帮助。 据柏香镇《杨氏家乘》记载,我们杨家是洪武年间由洪洞县迁入,始迁祖为杨克成(兄弟几人无从考证),其祖父杨茂、父亲杨仲良,柏香杨家在当地是大家族,目前有1万人左右。
我们家族的谱系很清楚,从明崇祯年间到目前,共修过7次家谱。先祖杨克成(族谱第3世)有2子,长子杨通(第4世),其五世孙杨嗣修(第9世);次子杨兴(第4世),其六世孙杨蕃生(第10世)、七世孙杨运昌(第11世)。另外,我们家族还有9名举人,分别是第11世杨奇蕴(庆阳府推官),第12世杨奕绅(含山知县),第13世杨世勋(康熙甲午科亚元)、杨道(耳旁右加阜),第14世杨永衍(息县教谕),第15世杨应枢(信阳州训导)、杨天泽(钦加同知衔广西怀集知县),第16世肇丰(库运大使)、肇蕃(武举人)。
我们柏香杨家家谱上,初衍8世辈字紊乱,第9世至第17世仍不很规则,但比较8世前有所规范。第9世辈字有“思、修、凤、升”,第10世的辈字以“生”为主,第11世以“昌”为主,第12世以“奕”为主,第13世以“道”为主,第14世以“永”为主,第15世以“悦”为主,第16世以“肇(宗、)”为主,第17世以“敦”为主,第18世以“济(体)”为主,从第19世“建”字开始保持统一。民国15年修谱时把“敦”以下辈分规范为“敦、济、建、介、叙、廷、林、泽、孟、秉”,1991年修谱时又续9字为“立、致、达、发、繁、文、振、武、威”。
我本人为到21世,辈字为“叙”。 据柏香镇《杨氏家乘》记载,柏香镇杨氏家族在明、清时期出任正七品以上官职的有18人,其中正二品1人,正三品1人,从三品1人,正四品1人,正五品5人,从五品1人,正六品1人,正七品7人。
第9世:
杨嗣修(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 丁未科第3甲88名进士,授行人,转任户部主事,出守衡州府,调任汾州,升登州(今蓬莱)副使、再迁榆林道,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正三品,诰授通议大夫),

第10世:
杨蕃生(清顺治十二年(1655) 壬辰科第3甲30名进士,授大同府推官,迁户部郎中,井陉道按察司佥事,升井陉道提督三关兵备,正四品,诰授朝议大夫,以子贵诰赠通议大夫)
杨挺生(杨嗣修长子,恩贡生,桂林府推官,正七品);

第11世:
杨运昌(清顺治三年(1646) 丙戌科第3甲143名进士,由庶常历任国史院侍讲学士、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加一级,赐正二品,诰授资政大夫。周陵博物馆存【祭康王碑】载“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戊申五月,遣工部右侍郎杨运昌致祭”黄帝,【工部尚书吴达礼残题本】载“康熙十年 左侍郎加一级臣杨运昌”)
杨奇蕴(挺生字,顺治乙酉科举人,庆阳府推官,正七品),
杨赐昌(杨蕃生长子,贡生,绍兴知府,正四品加一级【从三品】,诰授通议大夫),
杨本昌(杨蕃生次子,内阁中书升江南太平府江防同知,正五品,诰授奉政大夫);

第12世:
杨奕绳(杨运昌子,户部主事,正六品,以子贵诰赠奉直大夫),
杨奕绾(杨运昌弟杨柞昌长子,永平府同知,正五品,诰授奉政大夫),
杨奕绂(杨运昌弟杨柞昌次子,江西宜黄知县),
杨奕绅(杨运昌弟杨回昌长子,康熙乙卯科举人,江南含山知县),
杨奕辅(杨蕃生孙、杨赐昌长子,云南临安府同知,正五品,诰授奉政大夫)

第13世:
杨方泰(明宁夏巡抚杨嗣修玄孙,杨挺生曾孙,杨奇蕴长孙,广西贺县知县),
杨道宁(杨运昌孙,杨奕绳次子,广东澄迈知县),
杨道宗(杨运昌孙,杨奕绳三子,四川成都府通判、刑部员外郎,从五品,诰授奉直大夫),
杨道国(杨蕃生曾孙、杨本昌长孙,四川保宁府通判升任直隶宣化府同知,正五品,诰授奉政大夫),

第14世:
杨永朝(杨运昌曾孙、杨奕绳孙、杨道宗长子,山东东阿知县)

第15世:
杨天泽(杨本昌玄孙,道光辛卯科举人,钦加同知衔广西怀集知县,正五品,诰授奉政大夫) 杨嗣修一脉杨嗣修(明万历三十五年(1607) 丁未科第3甲88名进士,授行人,转任户部主事,出守衡州府,调任汾州,升登州(今蓬莱)副使、再迁榆林道,升右佥都御史,巡抚宁夏,正三品,诰授通议大夫)杨嗣修一脉(出自克成长子:通,通有二子:肃、义。义有一子:伦。伦有二子:来勤、来耕。来勤有子四:棣、梧、桐、榛。棣有一子,即:嗣修)杨茂——仲良——克成——通——义——伦——来勤——棣——嗣修——挺生【子二:奇蕴、瑾蕴】、尊生【子二:一栋、朝栋】
(一)奇蕴——奕筠——方泰、言奏
(二)瑾蕴——奕载、奕升、奕箕、奕裘
1、奕载——世勋——志溥
2、奕升——世显——于嵩、于嵋、永庆
3、奕箕——锡爵——志慎
4、奕裘——世韵——于峄
(三)一栋——缵曾、缉曾
1、缵曾——允成、允亿
(1)允成——永昱
(2)允亿——永运)
2、缉曾——允霖、允恒
(1)允霖——永申、永泰
(2)允恒——永新、永明、永华
(四)朝栋——绵曾——允存(无子)。
其后人迁居外地(或外出、无考)的有:
第15世:
公卫【父:绶经,祖:言奏,曾祖:奕筠】,无考。
公佑【父:绶经,祖:言奏,曾祖:奕筠】,无考。
公辅【父:绘经,祖:言奏,曾祖:奕筠】,无考。
公宝【父:绘经,祖:言奏,曾祖:奕筠】,无考。
公兴【父:绘经,祖:言奏,曾祖:奕筠】,无考。
培模【父:于嵩,祖:世显,曾祖:奕升】,无考。
第16世
鲁【父:培(火旁加享),祖:于嵋,曾祖:世显】,无考。
肇书【父:春和,祖:永华,曾祖:允恒】,无考。
第17世:
邦兴【父:照(熙),祖:玉枢,曾祖:志溥】,迁居浙江建德县。
鸣阑【父:凤翥,祖:谦,于峄】,无考。
才【父:凤鸣,祖:春芳,曾祖:永运】,迁郡城无考。
魁【父:凤鸣,祖:春芳,曾祖:永运】,出外无考。
文汉【父:肇占,祖:春晓,曾祖:永申】,无考。
文海【父:肇卜,祖:春秀,曾祖:永泰】,无考。
文贵【父:兴奇(照润),祖:春培,曾祖:永明】,无考。
大定【父:肇基,祖:春和,曾祖:永华】,无考。杨蕃生一脉杨蕃生(清顺治十二年(1655) 壬辰科第3甲30名进士。据《怀庆府志—人物志—孝义》记载:“杨蕃生,字素如,顺治壬辰进士,授大同府推官,迁户部郎,升井陉道。所至以廉静称。”正四品,诰授朝议大夫,以子贵诰赠通议大夫杨蕃生父杨思恭,思恭子三:蕃生、滋生、培生(无子)。蕃生子二:赐昌、本昌;滋生子二:席昌、续昌。
赐昌子十:奕辅、奕侯、奕伯、奕模、奕寿、奕杰、奕贵、奕庆(无子)、奕楷、奕新。
本昌子二:奕弼、奕鼐。
席昌子四:奕相(无子)、奕翰(无子)、奕祉、奕卿(无子)。
续昌子三:奕章、奕耀、奕卓(无子)。
(1)奕辅【子二:道德、道仁。道仁孙悦贤(其父永烈)外出无考。其余居本镇】
(2)奕侯【子二:道义(无子)、道继。道继子一:永配(无子)】
(3)奕伯【子:道显,孙:永言。其后人居本镇】
(4)奕模【子:道一(无子)】
(5)奕寿【子二:道醇、道备。后人中除道醇一曾孙肇旒(父悦彩、祖永谔)外出无考,其余居本镇】
(6)奕杰【子三:道堉、道南、道谓(无子)。后人居本镇】
(7)奕贵【子三:道俊、道源(无子)、道文(外出无考)。道俊后人居本镇】
(8)奕楷【子四:道肃、道又、道哲、道谋。兄弟四人俱无考】
(9)奕新【子二:道维、道楫(无子)。道维后人居本镇】
(10)奕弼【子:道国,孙:续溥。后人居本镇】
(11)奕鼐【子:道因,孙:续荣。后人居本镇】
(12)奕祉【子:景盛,孙四,后人均居本镇】
(13)奕章【子四:道洽、道渊、道洲、道湧。无外出、迁居】
(14)奕耀【子三:道接(无子)、道江、道用(无子)。道江后人居本镇,世代行医】其后人中迁居外地(外出、无考)者:第13世:
道文【父:奕贵,祖:赐昌,曾祖:蕃生】,外出。
道肃、道又、道哲、道谋【父:奕楷,祖:赐昌,曾祖:蕃生】,俱无考。第15世:
悦贤【父:永烈,祖:道仁,曾祖:奕辅】,外出。第16世:
肇旒【父:悦彩,祖:永谔,曾祖:道醇】,外出。杨运昌一脉杨运昌,清顺治三年(1646) 丙戌科第3甲143名进士,由庶常历任国史院侍讲学士、工部右侍郎、工部左侍郎加一级,赐正二品,诰授资政大夫。周陵博物馆存【祭康王碑】载“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戊申五月,遣工部右侍郎杨运昌致祭”黄帝,【工部尚书吴达礼残题本】载“康熙十年 左侍郎加一级臣杨运昌” 杨运昌祖父杨思诏,思诏有三子:蔚生、劲生、惺生。蔚生有四子:运昌、祚昌、禧昌、回昌。
(1)运昌子一:奕绳【子三:道存、道宁、道宗。道宁孙悦澄迁郡城无考,其余居本镇;道宗有子四,后人居本镇】
(2)祚昌子二:奕绾【子五:道元、道美、道联、道荣、道淇。道元一脉单传,玄孙浑无子。道美子二:永璇、永珩,永璇子悦恒无子;永珩孙肇兴少亡,孙肇准、肇振无子。道联子永珌,永珌有二子:悦性、悦惺均无子。道荣有三子,有一孙外出无考:悦义。道淇子近官,近官无子。】奕绂【子三:道隆、道阳、道(耳旁加阜)。其后人中,永位、永名、永寿、永嘉、悦祖、肇安、肇秀、敦亲出外无考,肇寿迁本县申召村,其余居本镇】
(3)禧昌【子二:奕经、奕纶。奕经后人永庚、悦麟迁河北雄县无考。奕纶后人除恒钦(肇字辈,其父致忠、祖父旋、曾祖诜)迁襄阳城内,其余居本镇】
(4)回昌【子四:奕绅、奕绶、奕纯、奕缵、奕纪。奕绅子二,其孙永承、永坤兄弟二人(父:道泰)无考,永启(父:道泰)迁江南清江浦无考。奕绶子二,其孙悦仁(父:永登,祖:道揆)出外、悦伦(父:永瑞,祖:道揆)出外。奕纯、奕缵、奕纪俱无子】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7:00:00 +0800 CST  
该脉后人中迁居外地(外出、无考)者:
第13世:
道成【父:奕绮,祖:庆昌,曾祖:劲生】,迁居河南叩店酆沟。子:永金、永柱,无考。
道立【父:奕绮,祖:庆昌,曾祖:劲生】,迁居南召县城。子:永福,无考。

第14世:
永位【父:道隆,祖:奕绂,曾祖:祚昌】,外出。
永名【父:道隆,祖:奕绂,曾祖:祚昌】,外出。
永寿【父:道隆,祖:奕绂,曾祖:祚昌】,外出。
永嘉【父:道隆,祖:奕绂,曾祖:祚昌】,迁居江南清江浦无考。
永庚【父:道立,祖:奕经,曾祖:禧昌】,迁居保定府雄县。子:悦来,无考。
永承、永坤【父:道泰,祖:奕绅,曾祖:回昌】,俱无考。
永启【父:道泰,祖:奕绅,曾祖:回昌】,迁居江南清江浦。子:大保、二保,无考。
永东【父:道展,祖:奕绣,曾祖:开昌】,无考。
永贵【父:道要,祖:奕纪,曾祖:迺昌】,无考。

第15世:
悦澄【父:永吉,祖:道宁,曾祖:奕绳】,迁郡城。子:有福。孙:接、续,无考。
悦义【父:永瑨,祖:道荣,曾祖:奕绾】,外出。
悦祖【父:永禄,祖:道隆,曾祖:奕绂】,外出。
悦麟【父:永光(永庚),祖:道立,曾祖:奕经】,迁居雄县,无考。
悦仁【父:永登,祖:道揆,曾祖:奕绶】,外出。
悦伦【父:永瑞,祖:道揆,曾祖:奕绶】,外出。
悦荣【父:永升,祖:道标,曾祖:奕彩】,家谱载:闻在四川山口开店,有二子,又迁于山内。无考。
悦明【父:永年,祖:道生,曾祖:奕绮】,无考。 第16世:
肇安【父:悦书,祖;永哲,曾祖:道阳】,无考。
肇秀【父:悦书,祖;永哲,曾祖:道阳】,无考。
恒钦【父:致忠,祖:旋,曾祖:诜】,迁居襄阳城内,无考。
肇群【父:悦兴,祖:永安,曾祖:道明】,外出。
肇福【父:悦香,祖:永龄,曾祖:道丞】,无考。 第17世:
敦亲【父:肇駉,祖:悦存,曾祖:永斌(永震)】,外出。
敦义【父:肇修,祖:悦教,曾祖:永寅】,出外。
敦信、敦直【父:肇德,祖:悦兴,曾祖:永安】,无考。杨蕃生、杨运昌同出一脉
杨蕃生、杨运昌同出一脉(这一脉出自克成次子:兴。兴有四子:刚、山、海、富、福。山有五子:经、文、秀、瑀、英。瑀有三子:应祥、应登、应云。应祥子一:守东。守东有子四:思明、思诏、思敬、思恭。思诏是杨运昌的祖父,思恭是杨蕃生的父亲) 迁居外地(或外出、无考)的柏香镇杨氏后裔第9世:
思都【父:守宾,祖:应枝,曾祖:英】,出外。 第10世:
家宰【父:昕,祖:菊,曾祖:绅】,迁居龙门。孙:奕彪、奕清迁归本镇,余居龙门。
可台【父:才,祖:印,曾祖:鼎】,无考。
颖生【父:思和,祖:恕,曾祖:佩】,迁居河南镇平县杨家寨。
溥生【父:思逊,祖:立,曾祖:佩】,迁居嵩县闫家庄。
子四:洪昌、礼昌、智昌、旺昌;至曾孙、玄孙时俱无考。
法生【父:望升,祖:守宅,曾祖:喜】,迁居鲁山旗杆庄。 第11世:
沐昌【父:家训,祖:起凤,曾祖:芍】,无考。
犹昌【父:家彩,祖:暄,曾祖:菊】,无考。
威昌【父:家彩,祖:暄,曾祖:菊】,无考。
衍昌【父:家彩,祖:暄,曾祖:菊】,无考。
用昌【父:家旺,祖:暄,曾祖:菊】,无考。
奕昌【父:家相,祖:昕,曾祖:菊】,无考。
从昌【父:家相,祖:昕,曾祖:菊】,无考。
铨【父:家商,祖:晓,曾祖:学诗】,迁居郡城。
友昌【父:家爱,祖:昭,曾祖:学诗】,无考。
隆昌【父:家完,祖:昞,曾祖:学诗】,无考。
选昌【父:保生,祖:准修,曾祖:标】,无考。
联昌【父:著生,祖:思儒,曾祖:守宁】,无考。
君荣【父:行生,祖:缵修,曾祖:恕】,迁居郡城。子:奕恭。孙:道奇,无考。
忠昌【父:印生,祖:望升,曾祖:守宅】,迁居西山偏看村。
子四:奕贵、奕德、奕相、奕花,孙:道随、道成、道功,俱无考。第12世:奕泰【父:祝昌,祖:家教,曾祖:起凤】,无考。
奕旺【父:伟昌,祖:家教,曾祖:起凤】,无考。
奕铎【父:仁昌,祖:家训,曾祖:起凤】,无考。
奕珠【父:录昌,祖:家吉,曾祖:昕】,无考。
尔君【父:随昌,祖:家章,曾祖:晓】,迁居郡城,无考。
尔臣【父:随昌,祖:家章,曾祖:晓】,迁居郡城。子:所全,无考。
尔强【父:随昌,祖:家章,曾祖:晓】,迁居郡城,无考。
尔报【父:随昌,祖:家章,曾祖:晓】,迁居郡城,无考。
奕雷【父:荩蕴,祖:怀生,曾祖:本修】,无考。
奕玉【父:泽昌,祖:保生,曾祖:准修】,无考。
奕礼【父:随昌,祖:保生,曾祖:准修】,无考。
奕子【父:随昌,祖:保生,曾祖:准修】,无考。
奕文【父:景昌,祖:可宜,曾祖:存】,无考。
奕振【父:光昌,祖:可收,曾祖:库】,无考。
奕绪【父:纹昌,祖:敦生,曾祖:思贵】,无考。
奕臣【父:珍昌,祖:达生,曾祖:思勉】,无考。
奕松【父:珍昌,祖:达生,曾祖:思勉】,迁南召县。子:道仁,无考。
奕柏【父:珍昌,祖:达生,曾祖:思勉】,迁南召县无考。
奕林【父:珍昌,祖:达生,曾祖:思勉】,迁南召县。子:道义,无考。
大魁【父:珊昌,祖:达生,曾祖:思勉】,无考。
二魁【父:珊昌,祖:达生,曾祖:思勉】,无考。
奕凤【父:(三点水加允)昌,祖:著生,曾祖:思儒】,出外无考。
奕云【父:(三点水加允)昌,祖:著生,曾祖:思儒】,出外无考。
奕雷【父:(三点水加允)昌,祖:著生,曾祖:思儒】,出外无考。
奕万【父:淙昌,祖:著生,曾祖:思儒】,迁居南阳曹家店。
子:道印。孙:永福(无考)、永禄(子:悦成,无考)。
奕保【父:哲昌,祖:布生,曾祖:思行】,外出。
奕群【父:锡昌:祖:谦生,曾祖:思正】,迁居嵩县半闸。
子:道林。孙三:永福(无考)、永禄(子:悦龙,无考)、永寿(无考)。
奕朝【父:玉昌,祖:真生,曾祖:思建】,迁居唐县西门内,无考。
奕际【父:丙昌,祖:景生,曾祖:思川】,外出。
奕喜【父:丙昌,祖:景生,曾祖:思川】,外出。
奕乐【父:元昌,祖:景生,曾祖:思川】,外出。
奕笋【父:延祚,祖:朗生,曾祖:述修】,迁居河南代口。子:道昉,无考。
奕雍【父:绵昌,祖:长生,曾祖:芳升】,外出。
奕绮【父:祉昌,祖:长生,曾祖:芳升】,外出。
奕瑞【父:珏昌,祖:馨生,曾祖:环昌】,迁居南召县城。子:道明、道月;孙:永安、永秀,均无考。
奕明【父:志昌,祖:芃生,曾祖:望升】,无考。
奕随【父:法昌,祖:富生,曾祖:阶生】,迁居济源逯村。
子:道海、道河、黑(出家)、道水;孙:永贞、永御、永福、永禄,俱无考。第13世:道成【父:奕臻,祖::祝昌,曾祖:家教】,无考。
所镇【父:尔京,祖:自昌,曾祖:家亮】,迁居河南府白沙镇。
所宝【父:尔京,祖:自昌,曾祖:家亮】,迁居嵩县清黄沟。
道和【父:奕杰,祖:兆昌,曾祖:家宰】,无考,曾祖家宰居龙门。
考【父:奕珍,祖:录昌,曾祖:家吉】,无考。
五阳【父:奕珍,祖:录昌,曾祖:家吉】,无考。
道信【父:奕玫,祖:(王旁加已)蕴,曾祖:释生】,无考。
道法【父:奕宗,祖:髓蕴,曾祖:释生】,迁居官庄河。
道立【父:奕明,祖;九昌,曾祖:自强】,无考。
道又【父:奕禧,祖:际昌,曾祖:生生】,迁居窑头村。
道利【父:奕紃,祖:拓昌,曾祖:崇生】,迁居孟津马叩。子二:永禄、永官,无考。
道成【父:奕绮,祖:庆昌,曾祖:劲生】,迁居河南叩店酆沟。子:永柱,无考。
道立【父:奕绮,祖:庆昌,曾祖:劲生】,迁居南召城内。子:永福,无考。
百山【父:开州,祖:振昌,曾祖:坤生】,无考。
道林【父:奕柱,祖:康昌,曾祖:壮生】,迁居卢氏县牛乐村后河。
子四,除曾孙:肇清、肇明二人迁石坡沟外,余皆居牛乐村后河。
道扶【父:奕香,祖:康昌,曾祖:壮生】,迁居永宁县无考。
道沛【父:奕(绞丝旁加连),祖:图昌,曾祖:遂生】,迁居汝州鳌头沟。
道广【父:奕绵,祖:图昌,曾祖:遂生】,迁居南阳老河镇。子:永柱,无考。
道起【父:奕衽,祖:衮昌,曾祖:元生】,无考。
道甫【父:奕礼,祖:玉昌,曾祖:真生】,迁居唐县西门内。子:永成,无考。
道隆【父:奕礼,祖:玉昌,曾祖:真生】,迁居唐县西门内。子:永禄、永浩,无考。
道群【父:奕礼,祖:玉昌,曾祖:真生】,迁居唐县西门内无考。
道秋【父:奕保,祖:基昌,曾祖:慎生】,迁居唐县。子:永仁,无考。
道白【父:奕保,祖:基昌,曾祖:慎生】,迁居唐县。子:永任,无考。
道秀【父:奕保,祖:基昌,曾祖:慎生】,迁居唐县无考。
道会【父:奕宏,祖:聚昌,曾祖;可儒】,无考。
道禹【父:奕坊,祖:钱昌(福昌),曾祖:法生】,无考。曾祖法生居鲁山旗杆庄。第14世:
永禄【父:所安,祖:尔京,曾祖:自昌】,无考。
永爵【父:所安,祖:尔京,曾祖:自昌】,外出。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7:03:00 +0800 CST  
永庆【父:道敬,祖:奕汉,曾祖:邱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成【父:道孝,祖:奕汉,曾祖:邱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业【父:道孝,祖:奕汉,曾祖:邱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清【父:道有,祖:奕唐,曾祖:奇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九【父:道有,祖:奕唐,曾祖:奇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仓【父:道法,祖:奕唐,曾祖:奇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桂【父:道法,祖:奕唐,曾祖:奇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松【父:道法,祖:奕唐,曾祖:奇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林【父:道群,祖:奕唐,曾祖:奇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朝【父:道群,祖:奕唐,曾祖:奇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行【父:道群,祖:奕唐,曾祖:奇昌】,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永廉【父:道璧,祖:尔友,曾祖:迪昌】,无考。
永节【父:道璧,祖:尔友,曾祖:迪昌】,无考。
永孝【父:道仕,祖:尔友,曾祖:迪昌】,无考。
永德【父:道让,祖:奕延,曾祖:光昌】,无考。
永安【父:道让,祖:奕延,曾祖:光昌】,无考。
永朝【父:道然,祖:奕魁,曾祖:九昌】,无考。
永善【父:道(王旁加乡),祖:奕秀,曾祖:金昌】,迁大店无考。先祖上生居济源添浆村。
永公【父:道璩,祖:奕秀,曾祖:金昌】,迁大店无考。先祖上生迁居济源添浆村。
永义【父:道年,祖:奕直,曾祖:金昌】,无考。先祖上生迁居济源添浆村。
永法【父:道山,祖:奕直,曾祖:金昌】,迁大店无考。先祖上生居济源添浆村。
永礼【父:道山,祖:奕直,曾祖:金昌】,迁大店无考。先祖上生居济源添浆村。
永计【父:道文,祖:奕绸,曾祖:拓昌】,无考。
永茂【父:道补,祖:奕紃,曾祖:拓昌】,无考。
永勋【父:道贵,祖:奕福,曾祖:觉昌】,无考。
永贵【父:道要,祖:奕纪,曾祖:乃昌】,无考。
永群【父:道智,祖:奕英,曾祖:继昌】,迁居桐柏。子:悦兴,孙:肇堂,无考。
永华【父:锡嘏,祖:奕声,曾祖:孝昌】,迁居洛南县城内。
永礼【父:锡晋,祖:奕声,曾祖:孝昌】,迁王布村。子二:红、喜,均外出无考。
永祥【父:道富,祖:奕级,曾祖:先昌】,迁居嵩县新店无考。
永泰【父:道善,祖:奕长,曾祖:隆昌】,无考。先祖:颖生 居河南镇平县杨家寨。
永昌【父:道善,祖:奕长,曾祖:隆昌】,无考。先祖:颖生 居河南镇平县杨家寨。
永安【父:宗尧,祖:清哲,曾祖:浩昌】,外出。
永顺【父:道敬,祖:奕奉,曾祖:基昌】,外出。
永班【父:道兴,祖:奕祥,曾祖:台昌】,外出。
永增【父:道玉,祖:奕寿,曾祖:雷昌】,外出。
永福【父:道玉,祖:奕寿,曾祖:雷昌】,外出。
永生【父:道宗,祖:奕林,曾祖:福昌】,无考。先祖法生居鲁山旗杆庄。
永全【父:道宗,祖:奕林,曾祖:福昌】,无考。先祖法生居鲁山旗杆庄。
永来【父:道宗,祖:奕林,曾祖:福昌】,无考。先祖法生居鲁山旗杆庄。
永法【父:道绪,祖:奕林,曾祖:福昌】,无考。先祖法生居鲁山旗杆庄。
永和【父:道绪,祖:奕林,曾祖:福昌】,无考。先祖法生居鲁山旗杆庄。
永正【父:道兴,祖:奕仑,曾祖:林昌】,迁居武陟囷村。子:香、禄、七,无考。父道兴居济源桥头村。 第15世:宗礼【父:永吉,祖:道敬,曾祖:奕汉】,无考。先祖家宰居龙门。
悦顺【父:永平,祖:道成,曾祖:尔忠】,无考。
悦明【父:永安,祖:道成,曾祖:尔忠】,无考。
宗朝【父:永贞,祖:所会,曾祖:尔粲】,无考。
增辉【父:作霖,祖:眉公,曾祖:尔琮】,无考。先祖铨迁郡城。
悦梁【父:永俭,祖:道敬,曾祖:奕成】,无考。
悦栋【父:永让,祖:道甫,曾祖:奕成】,无考。
悦美【父:永须,祖,道礼,曾祖:奕皋】,无考。
悦荣【父:永升,祖:道标,曾祖:奕彩】,无考。
悦明【父:永年,祖:道生,曾祖:奕绮】,无考。
悦仁【父:永纯,祖:道性,曾祖:峻极】,迁居洛南吴家沟。子三:肇喜、肇群、肇明,俱无考。
悦正【父:永旺,祖:道柱,曾祖:奕明】,无考。
悦根【父:永国,祖:道运,曾祖:奕昆】,无考。
悦福【父:永馨,祖:道(草头加阑),曾祖:奕维】,无考。
悦光【父:永馨,祖:道(草头加阑),曾祖:奕维】,无考。
悦寿【父:永馨,祖:道(草头加阑),曾祖:奕维】,无考。
悦仓【父:永亮,祖:道兴,曾祖:奕选】,迁居汝州马川镇,无考。
悦海【父:永亮,祖:道兴,曾祖:奕选】,迁居汝州马川镇,无考。
悦杰【父:永宽,祖:道松,曾祖:奕选】,无考。第16世:
有魁【父:增福,祖:作正,曾祖:全公】,无考。先祖铨迁郡城。
肇广【父:悦旺,祖:永朝,曾祖:道明】,无考。
肇义【父:悦有,祖:永顺,曾祖:道礼】,无考。
肇群【父:悦兴,祖;永安,曾祖:道明】,外出。
肇福【父:悦香,祖:永龄,曾祖:道丞】,无考。
肇满【父:悦官,祖:永秀,曾祖;道济】,无考。
肇银【父:悦章,祖:永福,曾祖:道行】,无考。
肇魁【父:悦财,祖:永仁,曾祖:奕嘏】,无考。
肇元【父:悦财,祖:永仁,曾祖:奕嘏】,无考。
宗富【父:悦礼,祖: 永法,曾祖:道沛】,无考。其曾祖道沛居汝州鳌头沟。
宗贵【父:悦礼,祖: 永法,曾祖:道沛】,无考。其曾祖道沛居汝州鳌头沟。
肇金【父:悦贤,祖;永全,曾祖:道又】,无考。曾祖:道又,居窑头村。
肇银【父:悦孝,祖;永全,曾祖:道又】,无考。曾祖:道又,居窑头村。
四【父:悦照,祖:永炎,曾祖:道善】,外出。
肇清【父:悦魁,祖:永顺,曾祖:道兴】,迁居鲁山二廊庙镇。
肇健【父:悦魁,祖:永顺,曾祖:道兴】,迁居鲁山二廊庙镇。
肇修【父:悦魁,祖:永顺,曾祖:道兴】,迁居鲁山二廊庙镇。第17世:
得贵【父:复德,祖:宗善,曾祖:永绵】,无考。
得名【父:复顺,祖:宗正,曾祖:永寿】,无考。
得郁【父:复顺,祖:宗正,曾祖:永寿】,无考。
敦义【父:肇修,祖:悦教,曾祖:永寅】,出外。
敦信【父:肇德,祖:悦兴,曾祖:永安】,无考。
敦直【父:肇德,祖:悦兴,曾祖:永安】,无考。
敦孝【父:肇法,祖:悦林,曾祖:永仁】,无考。
敦太【父:肇敬,祖:悦存(悦喜),曾祖:永兴】,无考。
敦平【父:肇敬,祖:悦存(悦喜),曾祖:永兴】,无考。
得富【父:肇成,祖:悦文,曾祖:永瑞】,无考。 ----杨帆(河南沁阳) e-mial: [email protected]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7 17:05:00 +0800 CST  
湖南
杨是湖南省第八大姓
长沙
长沙古港杨氏
始迁祖在发公,讳逢春,明正德间由江西南昌府丰城县瓦子街迁居长沙县治万寿都五甲古港。四世衍为再福、再禄、再光、再辉、再英、再旺、再贵、再凤、再凰、再虎、再龙诸房。清光绪25年(1899)纂有族谱。旧派:逢朝廷再应,启支永正兴,大国文学仕,高名振家声。新派:作育贤材,乃用时济,绍述芬芳,令贻百世。


长沙托上杨氏
一世祖德安公,字泰舒,三传至友孙公,字宏长,于明洪武初年由江西吉安府永新县徙居湖南攸县,六子:子隆、子华、子荣、子正、子成、子庸,于明永乐间分徙他处。隆、荣徙居星沙,正徙浏阳北乡,成徙湘乡东坡冲,庸徙长邑黑石铺。子荣公,字贵川,徙居星沙淳化都六甲枫神塘,又四传至世仁、世美、世表,衍为三房。清乾隆7年(1742)重建宗祠于枫神塘。清康熙21年(1682)始修族谱,光绪27年(1901)五修,1931年六修,其间生存丁口916名,死亡丁口362名,失考103名,远适47名。派字:德雷孙子仁玉林世学爵克奇春锡本支肇兴大承先烈孝友传家文章华国。


长沙水矶口杨氏
始迁祖克明公,字思伯,明洪武2年(1369)由江西抚州府金溪县大塘迁长沙新康都水矶口。子二:世荣、世华。世荣为东,世华为西。世荣公越四世至"万"字辈,有兄弟八人,其中四人无嗣,衍为万高、万爵、万柏、万宝四房。清康熙23年(1684)一修族谱,1933年七修。康熙间创建宗祠于水矶口。该族名人杨友胜,花翎提督衔。派语:克世子宗万,楚立振以惟,永绍昭先德,诗书启俊奇,贤嗣承吉泽,中道守芳贻,修定徵文献,兴隆应凤仪,盛朝开景远,本大日蕃枝。


长沙河西平山杨氏
始迁祖世云公,明洪武2年(1369)自庐陵随父落业善化(长沙)河西平山。1913年纂有族谱。



长沙佘家滩杨氏
始祖发祥公,字兆基,号骥材,明万历30年(1602)由江西丰城县因览湘西胜概而迁居湖南湘潭县石塘南北潭,嗣迁长沙县含浦乡佘家滩。族人分布含浦、长乐、望岳、美桐等地。至1948年,已传15代,全族人口约5000余人。1914年建宗祠于含浦乡枫梓冲。


长沙清泰仙童杨氏
始迁祖美生公,字玉登,清顺治10年(1653)由湖北监利县美林庄因避乱迁湘,开基于长沙县清泰乡浅头源。至1948年,已传14代,共900人,族人分布福临乡、白石乡及平江县平绥乡等地。宗祠在清泰乡仙童殿。


长沙卯田杨氏
始迁祖两一公,字贵山,明万历间自江西吉安迁湘,开基于长沙河西美桐乡卯田百泥塘。族人分布在宁乡芳储乡。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1000余人。宗祠在卯田毛家山。


长沙蒲塘杨氏
始祖文斌公,字应雷,明永乐初年由江西吉安随父诚泗公宦游来湘,开基于长沙县尊阳乡蒲塘。文斌长子安雅,居土桥;次子安权,居平江县小洞,安权之二子又析居华洋山。季子安全,居蒲塘,递传至杨平祥,生杨昌运、杨昌济、杨昌恺。杨昌济,谱名宏芬,湖南大学教授,女杨开慧。族人分布在蒲塘、涧山、拔茅田及平江西乡之小洞、华洋山等地。至1948年,已传24代,全族人口7000余人。清乾隆40年(1775)建宗祠于拔茅田。派语:文安廷伏仲,朝添大启云。仍学世延,万象宏开,名传道立,业照东南。



长沙石马铺杨氏
始迁祖守明公,明嘉靖末年由江西南昌避难迁长沙青山冲,继迁善化石马铺之北冲。


长沙青山杨氏
先世为王姓。始迁祖王茂宗,元时由洪州迁湘居杨家园,明初徙居青山。四世孙添琦、添明,改姓杨。族谱创修于明嘉靖间,清乾隆23年(1758)重修。派字:凤起彩云先,鸾升玉树占,千枝藩永日,万本衍长年。


浏阳杨家湾杨氏
始迁祖友贵公,字缔锡,明洪武初年由江西万载县因兵乱迁湘,开基于浏阳县南乡杨家湾。族人分布在金刚头、观音阁等地。至1948年,已传18代,全族人口600余人。清光绪27年(1901)建宗祠于杨家湾。



浏阳杨氏
始迁祖源亨公,清代自江西丰城迁浏。后人聚居于大洛、关山。


浏阳谢家洲杨氏
谱以以良公为分支始祖。以良字继繁,明洪武2年(1369)生,天顺2年(1458)卒。先世居福建,始由将乐而宁化连城南坑杨家坊,继卜芷溪背园,又卜上杭胜运里白沙至石铭瓦仓背杨福潭,几历屡迁靡所定处,至公始迁龙岩州大池社九曲岭。子二:德振讳凤,贵旻讳麒,衍为四房,迄明季被乱,子孙络绎迁楚,散居浏阳、醴陵、沅江、益阳、湘阴等县。清初建良公祠于沅江万子湖。其中迁浏阳者有庆公,字修善,号国祥,自闽来楚,寄迹潭邑,居数年将基捐于天妃圣母建修庙宇,继而迁浏南花江等。1923年建总祠于湘阴十字街。


宁乡白石杨氏
始迁祖万真公,宋咸淳8年(1272)由江西庐陵县洴塘徙湖南宁乡五都桃仁塘白石。清同治10年(1871)四修族谱,1913年五修。


宁乡竹塘杨氏
始迁祖文谅公,原籍江西吉水,明洪武初封镇南将军,致仕归籍,落业于宁乡三都苦竹塘。1922年纂有族谱。


宁乡硐子口杨氏
始迁祖讲公,先世由江西吉水县徙益阳,后从戎,居长沙,明永乐时徙居宁邑弛担大胜桥,卜宅泉坝硐子口。五世孙胜葛号绍堂、胜蕾号纶堂,别为分支。清乾隆24年(1759)二支建宗祠于小坝。光绪7年(1880)二支三修族谱。该族名人杨芳桂,提督衔。



宁乡靳江杨氏
谱尊万宝公为江西吉水迁湘始祖,明初因贸易迁湘。万宝公有一女,适萧庆四公。萧庆四公,讳宗亮,明初迁善化,置业果子园,旋入赘河口杨万宝之女,遂家于靳江河口。由万宝公八传至志泰、志盈、志海、志友、志先、志连等。志泰公裔孙多居宁乡四都,志盈公裔孙多居湘潭、宁乡、长沙等地;海、友、先、连四公裔孙居宁乡五都者居多。至1948年,已传28代,全族人口8400人。明末建宗祠于石潭乡白云洞。谱载名人杨奕錞,清道光进士,授刑部主事。杨世焯,字季棠,善工绘花鸟草虫及人物。明万历46年(1618)一修族谱,1945年八修。派系:德友伸志,胜时春朝。正大光明士,经纶奕世宗,文章培国运,忠孝振家声。策建功名永,才高事业隆,爱亲敦教化,笃本重彝伦,道备智仁勇,箴铭滇慎勤,日星昭令范,杞梓会群英。


宁乡杨氏
谱尊辂公为始祖,定居庐陵。二十传至明代中叶通、广、珮、瑛四公,通、广、珮三公由吉水北坑迁居宁乡县城,五十年后,瑛公曾孙登煌也迁宁乡,广公四世而绝。清乾隆30年(1765)通、珮、登煌三支共建家庙于宁乡县城化龙溪北岸。雍正5年(1727)始修族谱,乾隆56年(1791)续修,道光7年(1827)三修,同治3年(1864)四修,光绪16年(1890)五修,1922年六修,2000年七修。世次:立德登华英,治修培世业,忠孝敦伦纪,文章耀鼎铭,鸿猷承祖泽,翊赞振家声。


宁乡旗头湾杨氏
始迁祖信常公,讳根益,明永乐间由江西万载县因幕游迁居宁乡三都十区菁华铺牛角湾。清嘉庆9年(1804)建宗祠于旗头湾。道光22年(1842)始修族谱,同治2年(1863)、光绪33年(1907)、1937年续修。字派:根茂继孟文,景天德凤鸣,登云方上达,学仕振家声。建树昭良显,清廉纪盛衡,恢基惟令嗣,钟毓肇群英。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7:50:00 +0800 CST  
株洲
醴陵南横岭杨氏
于唐武德间卜居于此。


醴陵潭源冲杨氏
始迁祖念九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永新迁此。族人分布于沙窝、铁河口、县城等地及株洲。至1948年,全族人口3200人。


醴陵檀山杨氏
始迁祖友富公,明洪武8年(1375)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300人。


醴陵杨家桥杨氏
始迁祖义翁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奉新迁此。族人分布于黄獭嘴、寨下、浏阳。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茶岭杨氏
始迁祖贵彩公,明洪武间自江西南昌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明月乡台上杨氏
始迁祖邦钦公,字思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吉水县洴塘迁湘,开基于醴陵明月乡台上。族人分布在湘攸各邑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约3000余人。宗祠在明月乡台上。


醴陵黄田杨氏
始迁祖祐祉公,明洪武间自攸县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00人。


醴陵大阳冲杨氏
始迁祖荣可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丰城迁此。族人分布于麻石、长沙、萍乡、船湾。至1948年,全族人口1100人。


醴陵瓦子坪杨氏
始迁祖元达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包村。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0人。


醴陵太障杨氏
原姓李,宜春侯宪公之后,明洪武初,寿十一公偕寿一、寿三公自江西萍乡迁醴陵,寿一居石塘,寿三居富里,寿十一公子禧祥,承杨姓,居太障,生槐、栋、樑、柱,支分四房。清乾隆2年(1737)续修族谱,同治8年(1869)三修,1933年四修。至1948年,全族人口15000人。字派:禧梓林荣昌,方国正李宗,士之登上宪,咸和宏泰运,光华阶世德,伯仲远益崇,应言西平茂,诒谋允攸隆。


醴陵吴田杨氏
始迁祖寿七公,明洪武初年自江西丰城迁此。族人分布于桐木冲。


醴陵下三洲杨氏
始迁祖承震公,明洪武6年(1373)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茶山坡、檀山境。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杨家冲杨氏
始迁祖必荣公,明洪武2年(1369)自江西庐陵迁此。族人分布于玉带桥、泉水湾。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泉水湾杨氏
始迁祖朝文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塘头杨氏
始迁祖才可公,明洪武末年自江西庐陵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600人。


醴陵雷鼓桥杨氏
始迁祖永华公,明正德间自江西丰城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500人。


醴陵野猪岭杨氏
明天启末年自广东嘉应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412人。


醴陵三塘湾杨氏
始迁祖远公,明崇祯初自湖北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匡扶塘杨氏
始迁祖望公,明崇祯初自湖北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00人。


醴陵黄甲村杨氏
清康熙间自浏阳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100人。


醴陵氽鸡垅杨氏
清康熙初年自福建龙岩迁此。至1948年,全族人口330人。


醴陵温泉杨氏
始迁祖万春公,清康熙8年(1669)自广东迁此。族人分布于泮川冲、野猪岭、普口市等地。至1948年,全族人口700人。


茶陵尧水杨氏
始迁祖景贤公,元至正年间由江西吉水大付迁此,后徙火田麻芙、高陇光泉及八团等地。


茶陵走马陇杨氏
始迁祖起昌公,明初自泰和徙茶陵走马陇。清同治2年(1863)续修族谱。


炎陵梅冈杨氏
始迁祖元、亨、贞三兄弟,清顺治17年(1660)自江西赣州迁此。后裔徙下村、策源、水口、垅溪、十都、王家渡。


炎陵鹏村、泷湖杨氏
清代自江西莲花迁此。


炎陵天星杨氏
清代自广东梅县迁此。


茶陵湖口杨氏
由广东嘉应迁此。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7:58:00 +0800 CST  
湘潭
湘乡桐瑞台杨氏
谱称楚良公元时由江西浮梁(今景德镇)迁湘乡县治西二十里,因门前初春桐花茂甚,因名其地"桐瑞台"。楚良生本立,本立生志铭、志安、志贤、志膏、志纹、志全,铭、贤远徙;志膏居泥湾,俗称湖塘杨家,志纹居黄连坪,俗称北门杨家;志安居邓氏渡;志全居桐瑞台,生两子:思孙、思谅,思孙生文广、文敏、文昌,思谅生文苍、文升、文俊。至今已传24代,丁口30000人。文升公十二派孙杨昌浚,字石泉,官陕甘总督兼甘肃巡抚。杨昌鹏,光绪间与刘锦裳创建东山学校。明崇祯2年(1629)始修族谱,1996年六修。乾隆8年(1743)建宗祠于桐瑞台。班序:楚本志思文,添承万海德,才(祚)永祖世代,荣昌显宗烈,贤能展大朝,忠廉达上策,克遵先哲训,悠远定卓越。


湘乡杨氏
始迁祖九文、泮五、振宇、鉴六,明时先后由江西避难迁湘。九文明正德间由江西抚州乐安县迁居湘乡天托岭;泮五讳文范,明嘉靖间由南昌府丰城县迁居湘乡扶塘;振宇讳国治,明万历间由丰城迁湘,始居娘娘殿,后葬扶塘,后人遂居于此;鉴六居两丝。清道光21年(1841)四房合修族谱,光绪14年(1888)续修。班序:九世同居仁义海,万福齐添永吉祥,英贤继起承先泽,清白传家庆锦长。


湘乡草萝巷杨氏
始祖宋末大郎公,徙居上湘老二十八都水口,至六世惟鉴公又迁邑城草萝巷,衍为草萝、水口、黄泥、下营、枯塘五房。清康熙60年(1721)五房肇修族谱,建祠于县治草萝巷。同治10年(1871)续修族谱。派行:仰高师丕显,履厚翊深闳,泽远常余庆,光培自裕明,克昌逢吉象,永锡肇嘉名,立本徵伦叙,昭来保业成。


湘乡谷水杨氏
洪公次子自引生建远,远生必发,由邵阳迁西乡永丰一都,传九世国桐公,又迁湘乡谷水。1939年与邵东江村隆房合修族谱。


湘潭蝉塘杨氏
尊南唐辂公为始祖,由辂公十八传至莅禄公,讳应秩,号历山,原籍江西吉安府庐陵县杨家庄。洪武丙子(1396)举孝廉,建文辛已(1401)简岳州府教授,成祖登御,潜迹星沙,越三年,卜居湘潭蝉塘。由莅禄公六派至云峰、敬江、乐江、思淙等,分为二十七房。二十七房合谱一修于清康熙11年(1672),光绪27年(1901)六修。乾隆24年(1759)建宗祠于中湾。行派:(自十三世始)士逢盛世,克开甲第,祖泽绵延,家声善继。


湘潭涓江杨氏
始祖太通公,明永乐年间由江西庐陵宦湘,开基于湘潭县晓忠乡鹧鸪坪。族人分布在涓江流域一带。至1948年,已传20代,全族人口约1800人。清嘉庆20年(1815)建宗祠于鹧鸪坪。


湘潭下营杨氏
始祖聪泽公,明永乐年间自湘乡迁居中湘下营。清雍正11年(1733)建祠于石塘冲,乾隆54年(1789)又新建于松树岭。康熙60年(1721)上湘草罗巷公祠合修五支族谱。乾隆59年(1794)下营支始修墨谱,道光14年(1834)重修付梓。祠联:安福著先型溯当年诏赐绯鱼新淦历称世阀,中湘开后裔卜弈叶祥徵饷雀宏农永振家声。士食旧德奚迪前光须知环兆三公祇是传家清白,农服先畴休忘世泽当念莲开四蕊无非报政精勤。


湘潭易俗河杨氏
始迁祖振仁、魏浩兄弟,明景泰2年(1451)因避战乱自江西豫章迁此定居。


湘潭易俗河杨氏
始迁祖汉公,字为章,明时自江西清江县迁湘,开基于湘潭县易俗乡涓南、杨家垅、杨家塘。族人多分布在涓江易俗河一带。清道光6年(1826)始建杨氏家庙于潜江附近之南塘,光绪13年(1887)迁建至涓江。至1948年,已传21代,1000人。



湘潭西冲杨氏
始迁祖芳节公,由江西吉水县杨家庄迁湘乡。四世祖朝洋公,由湘乡迁居湘潭。


湘潭雨湖杨氏
始迁祖维岳公,原籍陕西华阴,明洪武初迁居湘潭黄龙巷,七传其臧公,四子:金、洪、磷、鉴。金裔居株洲观湘门,磷裔居潭城,鉴裔居石潭小冲。洪公生璧治,璧治第三子小塘,后裔居乐桥、渌口,第四子怀塘,后裔居石潭、总上,第五子丁塘,后裔居九总。清康熙5年(1666)一修族谱,乾隆56年(1791)、道光22年(1842)、光绪25年(1899)、1931年续修。1914年建宗祠于观湘门内。派序:(自十九世始)力善崇先志,修仁继祖光,成章昭德业,富有际平昌。


湘潭棠湾杨氏
始迁祖克胜公,字裕昌,原籍江西南昌府丰城县圳上,明洪武初年官零陵主簿,后落籍湘潭二都七亩丘之杨家湾。四派至肇宇公,又分徙下四都易家塘。清康熙16年(1677)始修族谱,乾隆49年(1784)、道光23年(1843)、同治4年(1865)、光绪26年(1900)、1926年续修。道光间建宗祠于湘潭下四都七甲棠湾。派次:克贤家辉,瑞文之宪,传世大灿,垂铭显彰,芳声远振,厚泽永昌,懋昭在德,笃庆锡光。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8:03:00 +0800 CST  
部分湖南杨氏字辈
湖南长沙市杨氏字辈:“惟大祈光,以承先志,玉树崇荣,声华克继,文学昌明,道德农裕,国献家猷,达人善士,祖泽永延,植基有自”。

湖南长沙市杨氏字派:“启秉先世泽,克家有光惟”。

湖南长沙市水矶口(祖籍江西抚州府金奚大塘村)杨氏字辈:“克世子宗万,振立楚以为,永绍昭先德,诗书启俊奇,贤嗣承吉泽,中道守芳怡”。

湖南长沙市浏阳市杨氏字辈:“玟元芳志,忠德遇永,兴良丰锡,先馨振结,梅召发祥”。

湖南长沙市浏阳市/株洲市醴陵市/益阳市沅江市/益阳市/岳阳市湘阴县(始祖杨以良,祖籍福建龙岩州大池社九曲岭)杨氏字辈:“以贵高吾万廷显,京元志绍文承武,世绪宏开光宗耀祖”。

湖南长沙市浏阳市(祖籍江西吉安市白水,始祖杨友贵)杨氏字辈:“友大永日兴,青本一应朝,正守义方训,人端品自超”。

湖南长沙市宁乡县靳江(祖籍江西吉水,始祖杨万宝)杨氏字辈:“德友伸志,胜时春朝,正大光明士,经纶奕世宗,文章培国运,忠孝振家声,策建功名永,才高事业隆,爱亲敦教化,笃本重彝伦,道备智仁勇,箴铭滇慎勤,日星昭令范,杞梓会群英”。

湖南长沙市长沙县榔梨镇(始祖杨濂)杨氏字辈:“添启茂泰,明惟洪开,宗承世远,人钟达材,廷钦作育,俊秀连魁,家声永振,祖泽增辉”。

湖南辰州府(清白堂)杨氏字辈:“宗成万代,清白流长,珍林嘉树”。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祖籍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千秋田永兴坊鹅公桥铁炉巷,泸溪县一都阳始祖杨景聪)白羊溪、达岚、洗溪、永兴场乡/怀化市辰溪县株木冲、火马冲/邵阳市武冈市/四川资阳市安岳县、遂宁市/贵州铜仁市/陕西汉中市勉县杨氏字辈:“伏宣子廷杨,仲元启秀荣”。----本支QQ群:56191035(仅字辈相同者方可加入,非同宗勿扰)。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始祖杨自义,五甲杨)上堡、排口、小龙头杨氏字派:“胜自端宏文,永宜从志杨,鸣楚希杨应,其新春枝杨,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盛世维友杨,仕必显荣昌,绍先隆开泰,继翤定齐方,声明原经学,广大辅朝纲,万载光宗祖,长发庆吉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始祖杨自义)上堡、排口、小龙头五甲杨氏字派:“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妻贤夫祸少,子孝父心宽”。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洗溪镇河溪、青草、毛坪、杨家坡(祖籍江西吉水县关西靖白传家,始祖杨胜龙)十甲杨氏字辈:“元如楚正祖德长,天钟英贤必连芳,家声大振光显耀,世泽昌明永发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始祖杨自信,八甲杨)桐木坳,能滩、瓦槽杨氏字辈:“胜自玄善道,杨志永廷天,大正启绍宗,文仕光明大,家元时泽龙,秀景如开载,永昌必显通,春上能联武,有德长清松,思祖常怀孝,为国定存忠,英杰千秋赞,丹心万代弘”。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祖籍江西吉水县长田坎,始祖杨仲荣)桐木溪、浦市杨家同、下广/贵州铜仁市马脚岩/湖南怀化市麻阳县峦溪、常德市杨氏字辈:“杨胜孟仲季,宗元桂子荣,清正兴永代,福德后贤英”。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解放岩乡杨氏字辈:“文光正启秀,万代永红昌”。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兴隆场镇武偃村杨家字辈:“再正通广昌胜秀”。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潭溪镇杨氏字辈:“世德永红昌,光清明志安”。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洗溪镇洞底村屋场坪/潭溪镇下都村(始祖杨自玄,四甲杨)杨氏字辈:“胜自盘福杨,才天富友杨,玉茂一加杨,维绍再兴世,大盛光明德,富贵家声远,仁义显吉祥,文武定乾坤,廉洁品高尚。诗书毓英豪,俊杰耀祖长,雄才启宏图,和善基业旺,双千年立志,四知万代昌”。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武溪镇(三甲杨)大溪村小岩排、栗子坪村杨氏字派:“开孟绍字枝文嗣仲,永世如国士能联永,大光祖德家必宏昌,其子克效习作维祥”。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保靖县、张家界市桑植县/桃源市/张家界市(祖籍江西吉安)杨氏字辈:“英景通海宜,单同矩道之,林司连加绍,时正大光明,永昌世宗振,弘续立朝廷,学克享熙荣,特达奇兆呈”。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杨氏字辈:“廷进再政通,光昌盛道宏,元才仁上大,朝国定常公,枝开荣芳友,万世永兴宗”。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龙山县石牌镇桂英村杨氏字辈:“启宗学大开文贤,世锦纯儒孔道全(传),治(晋)国兴仁定向(上)烈,弘农名振珧常年”。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泸溪县杨氏字辈:“国正天心顺,官清明自安,忠大全道友,武杰其世启”。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花垣县(火延堂,始祖杨六郎)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泽家镇杨家坳杨氏(祖籍江西洪都府吉水县→湖南泸溪县)杨氏字派:“之大文进科选儒,万代延清永世新”。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盐井乡杨家沟杨氏字辈:“春永志文昌,祖德毓荣芳,世成明定选,久厚继忠良”。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塔卧镇、毛坝乡/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杨氏字辈:“遗文世秉光清,国正天心太平,妻贤夫定和意,子孝父必康宁”。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勺哈乡上基湖村(祖籍辰州府大树坪)杨氏字辈:“……,文廷景国仕,林兴司佰马,扬儒子才生”。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芙蓉镇王村(四知堂)杨氏字辈:“世子仲顕文,正大光先志,宗绪崇祖德,丕振应昌炽,家乘维清介,继续作求式,佑啓贻谋久,贤良永孝思”。

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怀化市沅陵县(祖籍江西,始祖杨聪)杨氏字辈:“伸手攀单桂,举步入龙门,忠心护圣主,力助保朝廷”。

湖南怀化市杨氏字辈:“万玉阳梦号,春绍修成显”。

湖南怀化市杨氏字辈:“大国楚春师,圣宗光华本”。

湖南怀化市中方县新建乡(弘农郡)杨姓字辈:“昌俊秀文才,万世永兴隆,英贤从理学,忠孝传家本”。

湖南怀化市辰溪县杨氏老字辈:“元永庭,应自贡明,四万世纲”。
清乾隆二十七年公议字辈:“宗运长兴,正大洪昌,德超英毓,辅国永光”。

湖南怀化市辰溪县石碧老溪垄杨氏(四知堂,祖籍江西)字辈:“再正通广昌胜秀”。

湖南怀化市辰溪县杨氏字辈:“天地腾凤国,正明永万春,继清长兴盛,世尚忠孝生”。

湖南怀化市沅陵县(始祖杨通一)杨氏字辈:“内仕单应眷,德朝永仲文,志大清之盛,鸿儒必克兴,从先昌万秀,定自学超荣,绍祖昭顺运,光宗继世成”。

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凉伞镇杨氏字辈:“再正通广昌胜秀,承先清慎庆明良,……”。

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林冲乡南宁祠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秀文应世万国,长宁仕崇政大,盛命光庭德宗,丹桂永代登今”。

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寨侗族七甲杨氏新字辈:“再正通光昌胜秀,承先宗序顺天长,世遵清德风飘远,学绍名儒手泽芳,祖述善谋贻燕翼,宪章伟烈振麟祥,相传宏祚群英炳,代启文人艺苑香”。

湖南怀化市新晃侗族自治县中寨侗族七甲(始祖杨天应)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秀,承先宗序顺天长,世代常存宏作远,文章华国绍书香”。

湖南怀化市洪江市(原黔阳县)杨氏字辈:“学本开宏锡远,国继念络云”。

湖南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杨氏字辈:“育安孔正胜东子,钦廷学尚际明良。人文瑞集家声振,谟烈光承世德昌。忠厚培元有大本,诗书积业癸长祥。云福克绍遗谋志,永锡华丰焕玉望”。

湖南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芷江侗族自治县杨氏字辈:“国诚廉治启隆文,世慎洁白光前烈”。

湖南怀化市芷江侗族自治县冷水溪乡(始祖杨朝凤)杨氏字辈:“朝兴原景文,政通光昌俊,秀再春之起,方长钟鸣应,承德安邦永,宏才济世胜,宗大克绍述,继先新万运”。

湖南怀化市麻阳苗族自治县文昌阁毛坪杨氏字辈:“圣朝达丹西,直通昌光秀,天启学进世,国正永长春”。

湖南怀化市会同县杨氏字辈:“再政通光,朝廷文武,云汉中华,秉承咸仁”。

湖南怀化市会同县漠滨杨氏字辈:“朝廷文武,再政通光,昌顺俊秀,定国安邦”。

湖南怀化市溆浦县小横垅乡杨氏字辈:“仕金安祖泰,文贤兴世春,微国正朝钢,永定大吉昌”。

湖南郴州市宜章县平和乡(始祖杨白清)杨氏字辈:“尚白府端魁,洪必原丹宽,胜国应鼎光,修德大方家,永绍书香……”。

湖南常德市杨氏字辈:“孔道万年新,敬明诙先述”。

湖南常德市(祖籍是江西吉安)杨氏字辈:“明大启登朝,光宗德永操,丕振先世欲,家和万盛昭”。

湖南常德市汉寿县杨氏(花园谱)字辈:“昌启明良魁,玉林子朝上,国永邦凝熙,士庶敦仁让,文治光华远,家声礼教先,培材成大器,树德有名贤,凤梦前徽美,鳣征后代隆,忠襄承祖泽,清白守宗功”。

湖南常德市桃源县归鹤团乡雅吉冈/台湾(迁台始祖杨梅生,字定庆,光绪三十三年丁未四月十四酉时生。
于1948年左右去台湾)杨氏字辈:“立道定大兴,敦厚光宗祖”。

湖南常德市桃源县大田村杨氏字辈 :“执上梁启正,红茂大洲庭,宗文春开仕,方勇登吉祥 ”。

湖南常德市桃源县杨氏字辈:“大德毕昌,万年春一统,南北共和成”。

湖南常德市津市杨氏字辈:“代选科明,天开红运”。

湖南常德市澧县杨家塝(祖籍江西吉安府大樟树土地,始祖杨公达)杨氏字辈:“公凤廷铸启上文,元永贞安世德昌,忠厚传家复崇鑫,怡沐彦义子孙良,正大光明兆先业”。

湖南常德市澧县太青乡澧阳村上杨家杨氏字辈:“一占子敦顺,永远正太兴,君明开美景,万方培朝廷,华国文章大,福禄自天升”。

湖南常德市澧县太青乡太青山下杨家杨氏字辈:“一二三四史,庆知文忠子,政国安邦言,天高永保堂,光昌增世业,才学远倍誌,其吉守先傅,登台灵多仕,万年少统长,发达美继绪”。

湖南常德市石门县皂市镇阳泉坪杨氏字辈:“舜禹益忠孝,富贵满朝庭”。

湖南常德市石门县杨氏字辈:“名作大学芳声远,世宗如书统绪长”。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8:10:00 +0800 CST  
湖南张家界市杨氏字辈:“宗正宏奏远,登道自运昌”。

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杨氏字辈:“万年春一统,南北共和成,宪法尊五权,主义守三民,礼教新旧合,运会古今分,哲嗣相继起,宇宙享太平”。

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杨氏字辈:“自永天可淑,思世廷启文,应遇名绍近,其贤大盛明,万年春一统,南北共和城,宪法遵五权,主义守三民,礼教新旧合,军运古今分,哲嗣相继起,宇宙享太平”。

湖南张家界市慈利县、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泸溪县李家寨一甲杨(始祖杨自仁,祖籍江西南昌府南昌县铁炉巷)杨氏字派:“自永天可述,杨本十庭一,惟仕绍枝启,文大盛光良,毓秀申俊彦,焕发在培源”。

湖南益阳市杨氏旧派语:“友德必思文,本廷锦明太,庆其之知正,嗣昌世应开,传家运大隆,纲纪在礼经,敦序熙鸿业,廉能广肃恭,光华昭盛治,徽典锡嘉名,志学齐贤哲,奇英立伟功”。
续派语:“日强怀昔训,奉献励丹心,中兴同奋进,辉煌照乾坤”。

湖南省益阳市安化县羊角塘镇湛溪村(始祖唐朝宰相杨绾,迁湘始祖杨士荣,祖籍江西吉安府泰和县四十三都千秋乡东里绿野堂)杨氏派名:“绾德源深邃,敦本茂枝繁,时昌苏万类,文明景福全;士森兴绍祖,永远太庭先,承应必达天,广厚禄崇连,兰玉腾芳彩,冈陵介寿年”。续派语:“英才光世第,彝训守家传,科甲声名显,诗书教泽长,修和隆作育,经济任敷宣”。

湖南岳阳市湘阴县石塘乡板桥村杨氏老字派:“惟铭元子贵,世思金彦太,存守启兴隆,定国昌宏大”。

湖南岳阳市湘阴县石塘乡板桥村杨氏新字派:“绳宗敦序,源远庆长,家声振卓,祖业延芳,舒仪汇秀,秉理含章,贤良蔚立,克绍书香”。

湖南岳阳市华容县(祖籍湖北监利)杨氏字辈:“家修承军用,邦典真贤良,孝友孪益德,诗书继绥芳”。

湖南岳阳市岳阳县杨氏字辈:“辛汉律法,私书作则”。

湖南株洲市杨氏字辈:“念先志炳才,贤维时生淑,玉思春之正,清白传世德,光大立昌明,忠信绵芳泽,和顺照恩荣,英俊定安国 ”。

湖南株洲市醴陵市杨氏字辈:“念先志炳才,贤维时生淑,玉思春之正,清白传世德,光大立昌明,忠信绵芳泽,和顺肇恩荣,英俊定安国”。

湖南衡阳市杨氏族谱(四知堂)老班字辈:“纯锡维春用士”。
旧班字辈:“光明正大家声远,万代时宗福寿昌”。
新班字辈:“蔚起云麟赐,贤材远国邦,席珍隆上位,显耀庆延长”。

湖南衡阳市衡阳县溪江乡沙岭村杨氏(清白堂)字辈:“应代兴朝廷,国正天心顺,家齐伦纪修,大才为世用,光显庆宏猷”。

湖南衡阳江东岸家族字派:“* * * 文汝维昌,积德光华百代庄,诗书承先业,人才继起隆,家声绵孝友,廷献永怀忠”。

湖南衡阳市常宁市(祖籍湖南永州市)杨氏字辈:“聪明瑞正理,永贤泰才能 ……”。

湖南衡阳市耒阳市合桥杨氏字辈:“秀启乾元懋,熙时俊彦荣,锡光同上达,济美会群英,湘楚炎基丙,鸿材煦堉钧,澍棠熏柎录,清业炽堪钦”。

湖南湘潭市湘乡市黄道冲杨氏字派:“尧政应洪日,名士百代昌。容让传国美,忠良永远彰”。

湖南湘潭市湘乡市桐瑞台(始祖杨楚良,祖籍江西景德镇)杨氏字辈:“楚本志思文,添承万海德,才(祚)永祖世代,荣昌显宗烈,贤能展大朝,忠廉达上策,克遵先哲训,悠远定卓越”。

湖南湘潭市湘乡市中沙镇扶塘村三组(祖籍江西)杨氏字辈:“文腾国大,九世同居仁义海,万福齐天永吉祥,英贤继起承先泽,清白传家庆锦长。

湖南湘潭市湘潭县青山桥镇晓南村杨氏班续:“朝廷垂大策,祖道振南邦,敦本传宗德,家声定克昌”。

湖南永州市杨氏字辈:“忠良清记再,德宪世珍强,俊杰重新义”。

湖南永州市蓝山县下壕村(始祖杨从荣,原籍山西大同坷河都和睦里寺儿村)杨氏字辈:“从璋昭国,明仕区孚,大邦汝文,伯甫夫礼(英祥惠礼),庭熙天明(显),鹗本应贤(维),尚凤高启,嗣宏定兆,嘉彰晋翠,广修学校,代宗英才,先徽吉照,庆衍克长,行善有耀,辅佐盛治,惟其德郡”。

湖南永州市零陵区水口梅溪(始祖杨智通)杨氏字辈:“智世彦永鸣(兴)杨(万)尚(继),守(廷)大仲三盛翠尚,开宏云定发贵增,隆惠选福让教旺,期源燃筹崧宥荷,桂馥闿升镕绣璆”。

湖南永州市祁阳县潘市镇下七渡乡(始迁祖杨树德,祖籍江西吉水)杨氏字辈:“枝成大用,家世荣昌,良能正国,运启文光”。

湖南永州市道县分水坳(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先迁湖南永州官市零陵区梅溪,再迁湖南道州分水坳,始迁祖杨闻喜)杨氏字辈:“闻光灿斗星,惠道福让教,旺期源燃筹,崧宥荷桂馥,闿升镕绣璆”。

湖南邵阳市杨姓字辈:“自洲连国开,光玉承世通,盛儒宇学轩,会中状元来”。

湖南邵阳市(祖籍江西晨州,始祖杨昌国)杨氏字辈:“昌盛进,再正通光,永承先泽,焕文章”。

湖南邵阳市南路(始迁祖杨士宗,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杨氏老谱字辈:“朝廷国泰,民安万年”。新续字辈:“四知承宗德,三公庆泽长”。

湖南邵阳市邵东县水井头镇新桥村(始祖南京资善大夫杨政之子杨福开,祖籍江西吉安市吉水县圳上)杨氏字辈:“福嗣思仕允,安定邦万兴,再添文共武,护国镇乾坤,世德光先代,贻谋裕后人,正宗传理学,清吏绍名臣,立志严三惑,题诗让四邻,相才千载重,公论百年遵,救雀功何巨,留鸾韵亦新,鼎台昭大烈,孝友庆长春”。

湖南邵阳市洞口县竹市镇曲塘村(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君伯)杨氏字辈:“君添宗子杨,仕再俊廷秀,仲伏归春生,承善常维守,相期恢大烈,济美迪先贤,贵以诗书永,富从俭约来,持身昭肃慎,立品重贞廉,蒸蔚联云礽,声闻远迩宣”。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荆竹镇同兴村三角塘/四川德阳市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秀天开张,太运文明远,征元进复常,诗书常四九,礼岳邵先长”。

湖南邵阳市武冈市老屋冲(始祖杨蓼斯,祖籍江西省吉安府太和县)杨氏字辈:“荣良锡自天,世祚启仁贤,国士承弘泽,芳声可百传”。

湖南邵阳市城步县杨氏字辈:“再正通光昌,盛进启贤良”。

湖南邵阳市绥宁县(始祖杨政修之子杨通汉)杨氏字辈:“帐临居,再正通光昌晟进秀,宝友彦仁汝安试”。

湖南邵阳市新宁县峦山村(祖籍湖南邵阳市):“杨大正昌明,特绍降忠良,华汉焕文章”。

湖南邵阳市(旧称宝庆府二府衙门,祖籍湖南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保靖县)杨氏字辈:“正大光明,百世其昌,文入学思,永远绍诠”。

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槎溪杨氏字辈:“圣约景晖槐,天仁必宗政,文友祖廷显,朝应奉可嘉,孝敬心源笃,尊亲理自同,家传宏作育,人道庆昌隆,东亮昭寰宇,勤廉启厚昆”。

湖南娄底市新化县/湘潭市湘乡市谷水镇/邵阳市邵东县牛马司镇坡江村(始祖杨洪)杨氏班次:“自廷必文才仲景志,万邦永国兴,世代光明照,英贤久大增,积德知源远,承家见泽长,诗书能佑启,忠厚定荣昌,亲睦思尧典,修严载礼经,孝慈恢先绪,仁让溢盈庭”。


湖南娄底市涟源市白马镇田心坪村(祖籍江西吉安市泰和县,始祖杨永世)杨氏字辈:“先源添应汝,文武仲兴隆,世代承宗祖,永定正乾坤”。

湖南清白堂杨氏字辈:“家齐余庆集,炽裕久咸熙,黾懋恢前烈,振绳积福基。”
老谱世次:“德友伸志,胜时春朝”。
四修字辈:“正大光明士,经纶奕世宗”。
五修字辈:“文章培国运,忠孝振家声。
六修字辈:策建功名永,才高事业隆”。
八修字辈:“爱亲敦教化,笃本重彝伦,道备智仁勇,箴铭清慎勤,日星昭令范,杞梓会群英”。
启焕公派行:“启高文秀凤,名永相宗堂,世德作求远,休有烈光邦”。

湖南棠湾杨氏字辈:“克贤家辉,瑞文之宪,传世大灿,垂铭显彰,芳声远振,厚泽永昌,懋昭在德,笃庆锡光”。

湖南一支杨氏字辈:“宋岳景辉怀,天必思文永,单万正如世,承绍祖穿宽,孝敬心源笃,尊亲理自同”。

湖南的一支杨氏字辈:“ 元炳尚归锡,涵椒育仁军”。

湖南一支(祖籍重庆市开县)杨氏字辈:“上天承,祖代传忠信,仁文万事兴”。
湖南清白堂杨氏字辈:,随世斯鸿道,射斗应书箱,启庭其文光,继国绍功长 【湖南清白堂杨氏子孙,我们寻不到自己的来路了。听祖辈讲是湘潭的,但是字辈字一点都不同,現在附=十字,随世斯鸿道,射斗应书箱,启庭其文光,继国绍功长。十三代祖叫杨其昌,十七代祖叫杨国材,听祖辈讲十七代由湘潭迁往衡山南岳,我父亲是长字辈,到我们就没有字辈了 有知道的宗亲请联系我:13923192545】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8:13:00 +0800 CST  
邵阳
邵阳县杨氏
杨 29390人,占全县总人口3.2%,分布全县大部分乡镇,居住较集中的地方有黄亭市镇永塘、重阳、葬塘村,白仓镇杨益及长乐乡、谷洲镇部分村组。来源不一,永塘杨氏始迁祖杨万七,明天启(1621~1627)间自黔阳迁入。谷洲杨氏,明正德(1506~1521)间自江西吉安府全田迁入。七里山杨氏,清咸丰(1851~1860)间自邵东杨古垴迁入。


坪上杨氏源流
始祖忱德公,字师周,江西庐陵人,一说泰和人,官广西签判,宦游至楚,侨寓邵州东关外杨公岭,旋迁新化,为新化始祖。由师周公五传至天继公绍卿、天绶公受卿、天绋公荣卿、天绿公命卿、天瑰公富卿,衍为五房。各房谱修不一,清宣统元年(1909)五房首次合修,1946年续修。总祠设在县城城西。五大房班次:圣约景晖槐,天仁必宗政,文友祖廷显,朝应奉可嘉。孝敬心源笃,尊亲礼教同,家传宏作育,人道庆昌隆。


邵阳亲睦乡杨氏
始祖浩公,宋末元初自江西泰和宦湘,开基于邵阳县亲睦乡报公铺,继迁龙凤岩、西洋江等地。至1948年,已传25代,全族人口约6000余人。宗祠一在六贤村,一在龙凤岩,一在西洋江,一在杨秀湾,均建于民国初年。



邵阳王城门前杨氏
始祖士兴公,明洪武时自江西徙邵阳县温和里五峰铺白旗冲。十三世析居城中王城门前。


邵阳田心坪杨氏
始迁祖九郎公,字永世,明初自江西泰和县来楚,卜居邵阳东关外杨公脑,既而徙居新化白竹山,复转邵阳三溪五都灵官殿。生九子:辛九、桂子、桂别、洲仁、辛义、桂财、桂禄、辛荣、桂九,除辛义、桂财、桂禄徙居新化外,其余六人均居邵阳。九传至兴字派,又有徙居宁乡者。清乾隆17年(1752)建总祠于邵阳田心坪。乾隆29年(1764)邵、宁二邑始修族谱,道光9年(1829)续修,光绪7年(1881)三修,1929年四修。至1949年,全族人口约5000余人。编班:先源添应汝,文武仲兴隆,世代承宗祖,永定正乾坤,圣道开泰运,多士庆荣光,孝友敦家本,忠厚启俊良。


邵阳东关外杨氏
始祖清吾公,北直人。子开奇,明天启时自江西迁邵,世居城外东关。


邵阳永兴杨氏
始迁祖万七公,明天启间自黔阳迁入。


邵东新桥杨氏
始祖福开公,字法魁,南京资善大夫政公之子,明洪武元年(1368)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圳上携子隆、亨、元徙楚宝庆之邵东,卜居瑶田村。隆公仍居旧址,亨公居柳东,元公徙贵州黎平。由福开公四传为"仕"字辈十四房。清乾隆59年(1794)始修族谱,道光21年(1841)续修,光绪17年(1891)三修,1941年贤、华、兴、亨四房合修。乾隆35年(1770)建宗祠于新桥。该族名人杨乾林,字义健,留美医学博士。班序:福嗣思仕允,安定邦万兴,再添文共武,护国镇乾坤,世德光先代,贻谋裕后人,正宗传理学,清吏绍名臣,立志严三惑,题诗让四邻,相才千载重,公论百年遵,救雀功何巨,留鸾韵亦新,鼎台昭大烈,孝友庆长春。


邵东江村杨氏
鼻祖洪公,系唐虞部侍郎辂公之后,由江南官寓豫章,复徙邵陵,生二子:自弘、自引。自引后裔迁湘乡谷水。自弘生廷万,廷万生必隆,明初自邵陵迁居邵东山塘江村,生五子:聪、斌、富、政、秀,派分五房。清道光19年(1839)始修族谱,光绪24年(1898)续修,1938年三修。班次:自廷必文才仲景志,万邦永国兴,世代光明照,英贤久大增,积德知源远,承家见泽长,诗书能佑启,忠厚定荣昌,亲睦思尧典,修严载礼经,孝慈恢先绪,仁让溢盈庭。


邵东杨氏
始迁祖敬公,原籍南京凤阳府怀远县,明洪武初以千户侯军户调任湖广武昌、宝庆等卫,子荣公,文生五子:琳、瑄、 、璟、 ,琳裔迁蜀不详,瑄裔居仁风杨家湾、中乡上沙江, 裔居银杏村,璟裔居仁风杨丝塘, 裔居楠木山。清同治8年(1869)创修族谱,1919年续修。创修纯用欧式,续修改用柳式。 、 二房老班:单单单单廷,文明时(益)大仕,瑞启德正定,安邦宗仁允。瑄房老班:单单单单廷,文永太继明,应世大朝定,安邦宗仁允。璟房老班:前班五代单,仕庭正朝大,楚学先登时,安邦宗仁允。新班次:传家维孝友,立品尚贞良,农圃林泉乐,诗书翰墨香,贤能敦国本,名教肃纲常,衡岳千年秀,箕裘百代光。


洞口社山杨氏
该族先世源流不详,以明时宗受公,字克承,落籍武冈山门社山(今属洞口)为一世,三世衍为子华、子义、子仁三房。子华派衍洞口杨华,子义派衍社山,子仁派衍隆回石嶷、仙峰寨。清雍正10年(1732)、乾隆27年(1762)曲塘、茅塘二修族谱,嘉庆21年(1876)三修时宗受公裔始合,仍称三修,1925年六修,1993年子华、子仁房七修,1994年子义房七修。1915年三房共建宗祠于社山金塘村,今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社山老班:宗祖子杨思,文添元宇洪,日宗祖叔侯,常惟守。石嶷老班:宗祖子必彦,宗福秀文汉,元添忠厚传,常惟守。杨华老班:宗祖子杨才,仲应廷元宗,学宏农旧家,常惟守。六修统一班次:相期恢大烈,济美迪先贤,贵以诗书永,富从俭约延,持身昭肃慎,立品重贞廉,蒸蔚联云礽,声闻远迩宣。


洞口水口杨氏
始迁祖琳公,明洪武时官翰林侍讲,为太子太傅,明建文4年(1402)因靖乱之变,由金陵潜踪武攸山门,延至隆宝公,始由山门定居水口。清嘉庆21年(1816)始修族谱,咸丰8年(1858)、光绪26年(1900)、1927年、1993年续修。班次:应翁隆宗仕,杨崇祖添元。世起宏农旧,家风清白鲜。相期恢大烈,济美迪先贤,贵以诗书永,富从俭约延,持身照肃慎,立品重贞贤,蒸蔚联云礽,声闻远迩宣。



洞口那溪杨氏
始迁祖念德公,明洪武5年(1372)从靖州徙居武冈白椒团(今属洞口县),后裔分布今洞口那溪、江口和绥宁联民等地。


洞口杨氏
始祖伯辅之后裔于明洪武年间由江西泰和迁黔阳再转居洞口境内。至今已传20余代,多分布于山门、大水、水东等乡镇。

武冈杨氏
始祖文益公,字仁宇,元末明初因避元末之乱自江西泰和迁湘,开基于武冈县小车乡沙塘村。族人多分布在四望、金龙两乡。至1948年,已传22代,全族人口约1500人。宗祠一在梅益村,一在大水桥。


武冈东乡白仓杨氏
明初由江西泰和县迁此。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8:17:00 +0800 CST  
武冈小路村杨氏
始迁祖蓼斯公,自江西徙武冈。


绥宁杨氏
始祖再思公,唐末五代为境内"飞山蛮"豪族,再思以其子和族姓散掌州峒。第三子正修为徽州赤水峒(今属城步)主,后裔分布今城步、绥宁、新宁、洞口、武冈及湘西南各县。宋代抗金名将杨再兴,元末"苗帅"潭国公杨通贯(赐名完者),明代颖国公、镇朔大将军杨洪均系其裔孙。第六子正绾为徽州东山峒(今属绥宁)主,后裔分布绥宁西南部及靖州、通道、会同等县。


新宁峦山杨氏
始迁祖净公,元末从邵阳迁此。


新宁麻林杨氏
始祖正仁公,明时由城步迁新宁县麻林五盘水,其子通和迁麻木村。


新宁白马田杨氏
始迁祖冯公,祖籍江西瑞州,明代迁绥宁,后迁新宁县白马田袭甲冲。


新宁碧田乡杨氏
始迁祖再威公,明清之际,由城步迁武冈,再迁新宁碧田大屋村。


新宁黄茶杨氏
始迁祖居里公,清康熙年间从绥宁迁新宁县黄岩峒圳水头(今黄金乡黄茶村)。


新宁苗族杨氏
清道光年间从城步县徙新宁县,主要聚居黄金瑶族乡。


新宁小麦田杨氏
始迁祖盛柏、盛晚兄弟,明代自城步分别迁新宁县水庙镇小麦田和大麦田。


城步杨氏
自称始祖再思公率其第三子正修于梁高祖时由陕西淮南因奉令擒剿迁湘,开基于城步县古赤水乡京凉杉坊。族人多分布在清平、兰蓉、青润、巫清、凤凰、咸宣、横岭、碧溪、安凤、蓬瀛等乡镇。至1948年,已传37代,全族人口约40000左右。1929年建宗祠于县政府后街。


城步渡溪、新枧水杨氏
该族族谱以受姓始祖杼公为一世,四十八世隋煬帝广,四十九世元德太子昭,昭第三子侑,封代王,李唐后徙居淮南。五十三世盛公由淮南徙居江西吉安泰和县桐木冲鹅颈大丘。五十九世居忠,生再思、再韬、再兴。再思生于唐懿宗咸通元年(860),五代梁时授辰州刺史,后周显德元年(955)卒于靖州飞山,葬城步上棺村,生十子,第三子正修居城步赤水。1922年正修公裔下合修通谱。班次:再正通光昌,盛进焕文章,祖宗明德远,礽云世绪长,作述承先泽,万代永流芳。


城步岱楼边杨氏
始祖再思公生十子,第三子正修,生通昭,通昭二十世至德公,卜居大竹坪,后转徙赤水里铺头,终居岱楼边。谱以再思为鼻祖,德公为分支祖。清光绪7年(1881)始修族谱,1947年续修。原班:通光昌盛进再正,远大宗支开文运,志立全才守先公,永世兴隆家传定。新班:再正通光昌盛进,祖宗明德大有庆,文谟武烈世代馨,齐家治国天保安。


城步青苗、红苗杨氏
城步五峒之青衣苗种分布于扶城之下团、岩头、上下边溪、桃林、浆坳;木宜之田平、白水、都温;蓬峒之横水、桥头、上岩头、丁坪、大岩、条岩、新岩、斋坪、黄茅坪、上下栏牛、侯家砦、城溪、蜡屋下、平水、小平、水上、下小言、横水、温水、分界、白茅坪、水铁。城步五峒之红衣苗种分布于横岭之长安、横坡、长平、大砦、岩塘、扶城之黑木兜、木宜之茶园。


城步杨氏家
唐末宋初飞山蛮部族首领杨再思的第三子杨正修,于唐昭宗乾宁二年(895)分掌诚、徽州部分蛮地,居绥宁赤水峒(今城步蒋坊地带),为城步杨姓始祖。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8:22:00 +0800 CST  
岳阳
杨氏家族联纳雍桃源
纪念杨氏家族联纳雍桃源宗会议 四十八周年会上的讲话 原县人大主席:杨林发尊敬的各位宗亲代表尊敬的原参加桃源家族联宗会议的老幼宗亲尊敬的自愿参与纪念桃源会议四十八周年的宗亲热心者尊敬的各位来宾我今天怀着万分喜悦的心情在八十与九十之间余气未绝的体气中和在座的宗亲们在一起,纪念桃源联宗会议四十八周年,我觉得是很满足了。在此,我以八十五岁的年龄向凡来参与纪念一九六二年杨德忠组织的数县宗族参与的桃源联宗会议四十八周年的自愿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各位宗亲及热心家族的自愿者们:我们今天纪念桃源会议四十八周年,目的是继承桃源会议的“清白传家,耕读为本”的祖训,宣传精神和宗族间“莫论亲疏,不讲远近,不讲贫穷和富贵,当官为民,只要是同宗共族者俱为一体”的高尚风格,进而使我们杨氏家族在繁荣昌盛的今天,更加和谐,更加团结,把我们前人未尽之事做好,做踏实,特别是代表我国古代文化的家谱,族谱,要团结起来,把它修得更好,让张王李姓看了点头。我看我们在这里懂谱的人不多,即使是有多高文化的人也不完全精通谱学知识。所以,我建议我们家族多向外姓人学点谱学知识,自己动手把我们的杨氏家谱修好。这是我讲我们纪念一九六二年桃源会议四十八周年纪念日的目的。第二个问题,我讲一讲我们杨氏家谱。我今年是八十五岁,减去四十八年,说明我桃源会议时,我只是三十七岁,由于是刚参加工作,社会激进性很高,未作多大研究和学习,直到我六十岁退休后的二十多年里,才进行探讨学习,懂得一些谱学知识。欧阳宗书说:“在中华民族的历史上,恐怕没有一种书像家谱那样影响面之广大,影响时间之久远了。自我们有明确的历史记载起,至近代的今天,整个中国,上至皇帝天子,下至庶民百姓,从乡村到城市,从汉族到各少数民族;从满腹经纶的文人学士,至目不识丁的乡野粗夫,无论老幼都是对家谱的影响,连续不断地编修,续修家谱,几乎成了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的一种全民性文化运动,时至今日,家谱仍是广大中国人所熟知的名词。”那么,什么叫谱呢?清人陈中荣的《赛氏族谱序》说:“谱者,志族人之世次也,追以往之祖而收见在之族,祖分而族不分,故一族同一谱。”洪秀全的家谱《洪氏宗谱序》说:“谱也者,所以通世之先后而谱编具载者也。”我们杨冬荃先生说:“家谱就是将同一血缘集团的世系人物一一列举出来。也可以说,只要将某一同一始祖的后裔一一布列出来,也就构成了一个简单的家谱。”总之,谱是中国古代宗法社会中主要记载宗族人物世系和记载宗族事迹的书,是以特殊形式记载宗族事的发展史。谱既然是这样,大家可以懂得。那么,谱的时代性,谱的形式,谱的内容及形式,用谱学的知识,观点和各姓通用始祖的记载,支相信它,利用它。其社会影响力将是怎样呢?那就要看谱的来源内容和形式了。谱一般是集体编修,群心所向。我们六二年用手刻蜡纸,一笔一划所著的《杨氏族谱》,至今人们还珍藏着它,是因为它是各州府县人们家藏支谱所汇编,我认为它是人心所向的物体,血缘一世一世的结晶,可信度是很高的。清镇出版的《杨氏族谱》,数以千部遍及各县乡镇数万人口手中,应是作用不小了。也算人心所向了。而且这书是在清镇族人多次会议,有组织,有顺序地筹钱修路立碑,在茔墓前召开会议公开发放的。我们纳雍也召开了几次会,大家是知道的,其社会效力如何呢?------那是个别人,个别作家手上的产物,像《西游记》中的孙悟空一样,叫它上天,可以吃仙桃,当弼马温;下发可以扶住龙王爷的角,任心摆动,敢公开吗?不敢,那是写小说,看了好玩。写谱,是要有组织的,各支系都会有自己的组织,全国有山西洪洞杨氏,太原杨氏,福建杨氏,天水杨氏,湖北石首杨氏,河东杨氏,河中杨氏,西河杨氏,广东梅州杨氏,娄底、长沙、新化、九江、南昌、吉安、湘西、黔南、遵义、贵阳、安顺、毕节及四川、云南各地多处,就是海外也不少。马来西亚沙巴州杨氏,孟加拉杨氏,菲律宾杨氏,新加坡杨氏,泰国杨氏和欧美杨氏等等,为了加强管理,各地还有家族组织,如:美国杨氏公会,马来西亚董杨宗亲会,新加坡潮安,仙乐杨氏互助社,槟城杨氏公会,新加坡潮州弘农杨氏公会,印度佛县杨氏联谊会,印度杨氏宗亲总会,马来西亚雪龙杨氏宗亲总会,文莱杨氏宗亲会,沙捞越杨氏陇西公会,沙捞越美里杨氏宗亲会,缅甸仰光杨氏四知堂等等。他们的组织和办事都是公开的。就是国内的某些杨氏,为了寻找某一亲支血统,也公开在网上发布,引来知情者。而我们纳雍呢?为何有的人敢写《黔杨记》却又不敢公开。请大家想一想,看一看。人家毕节、遵义、凯里、沿河、贵阳、清镇都有家族组织,写出了家谱、族谱公开出版,发放。发起最早在我们纳雍,解放不久的十一年就组织召开了桃源宗亲联宗会,至今看到过手刻本《杨氏族谱》四百多页的为数不多的流传甚微的信誉不大的甚至被人抛弃的小草本,我说那可信度还是有的,那是不全不完整的汇编,而有些聪明人创作了《黔杨记》后效果不大,又改名为《杨氏鉴》,而又署明为2003年10月2号(第四次会议拟定)。至今不敢公开发表。内容及形式我不讲,就脸面上讲,太惭愧了。惭愧呀惭愧!你究竟是聪明还是糊涂。在这纪念我们桃源联宗会议四十八周年之际,不妨请大家拿来比一比江西九江的《中华杨氏大典》,比一比全国统一出版的《中华杨氏通谱》,比一比《中华杨氏大同谱》,比一比清镇出版的《杨氏族谱》,比一比贵阳《世雄公谱》,比一比《四川潼南双江洞尚昆谱》,你们的《黔杨记》敢拿来公开出版吗?我估计,不敢。下面,我们来认真、仔细地看纳雍个别的人的创作----《黔杨记》,与人们公开谱对照一下,觉得丢脸不丢脸。一、文字部分1、《杨氏鉴观》的第一页倒数第八行说:“本书是吾氏失谱错序谬记后的一面镜子,又不是《黔杨记》全部,故取名《杨氏鉴观》,权作本支支谱”一句,是那一个杨氏本支支谱暂且不论,因为在我们纳雍指代不明,众多杨氏不知是指那一支,不必费口舌了。2、《黔杨鉴观》第2页顺数第六行说:“杨勲显昌号'自秀'公之子,杨满坤校公之孙,杨雄义康公之曾孙,杨楒一春公之玄孙;右参议杨廉同泰公之来孙,文渊阁学士杨荣福波公(三杨辅政时之东杨)之七代孙,杨光文芳号代官于崇贞十一年入黔,生子立纯,艺号织绣(时明公元1639年已卯,至今364年的时间),应纯生文、凤、德、禄四人”这里说明代官入黔时间是崇贞十一年。即公元1639年,生子四人姑且不说,但四人(启凤、启文、启德、启禄)为什么会有五显菩萨供着?是江西背起来的,还是与其它一起在贵阳头桥镇鬼坡分供的?因为四家均有五显神,这是要好好搞清楚的。《黔杨记》作者该作如何解释。3、文中第4页骂珠藏杨骈光祥“卑鄙无耻,令人发指”等语言,是不礼貌的,谁与他好,谁与我们好,无关系,杨字大家好都可以姓嘛!正如五显大家可以供一样,只是有的人懒得供或不分去供。4、第7页倒数1至4行说:“本书非吾氏者不得过手目,本氏文浅者也不得过手,望妥善保存,严禁复制,恐流落社会,谬种流传,遗误后世。”这句话的总概念是“见不得人”。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8:23:00 +0800 CST  
看来创作者是心虚了,“严禁复制,恐怕流落社会”就说明创作者对社会舆论还是后怕的,因为他知道这种谱经不住社会的检验,更不要说谱是客观存在的历史产物了。我们纳雍有人可以造谱,实质是关门造车,有本事向1962年那样向各县去通知族人,共同联宗嘛,让大家知道,大家都来评一评,就把我们纳雍《黔杨记》的身份抬高嘛!也向黔东南凯里一样,邀请其他各省都来审一审稿件,公开的一点,也像清镇流长一样,召开几天审稿会,不就可以出书了。为什么至今怕“流落社会,谬种流传”“非吾氏者不得过手目”呢?再说这里说的“吾氏”即我氏,是指杨氏的彝族还是苗族?是汉族还是仡佬族?假如《黔杨记》指的是仡佬族,我们青族能有权力过问吗?所以,这段话怕除纳雍县以外的其他县杨氏笑话,应设法修改。5、第十三页倒数第六行,“杨骏公字桓父”一句,也错。《中华杨氏通谱》第196页顺第三行是“杨超生四子,长柄,字文宗,魏直通郎袭蓩亭侯;次骏,字文长,晋太傅,为贾后所害;三珧,字文琚,晋尚书令右将军;四济,字文通,晋太子太傅右卫将军。”看,有“杨骏字桓父”吗?所谓“拟定一百二十字”字辈更假。我不想动口舌,不信我说的,大家自己去对照《中华杨氏通谱》,就知道真假了。6、第十四页倒数第三行“清镇县:从杨骏公至显无误,”请问杨骏一生只有一个女儿,叫“杨芷,为西晋武帝武悼皇后,”怎么有后世传到显无误呢?这是“杨骏公桓父拟定杨氏排序一百二十字中的第一百字时的显字,”所以杨显益抄送核对时是“无误”。然而这第一百字起的那“显文应世宣,永玉发万春。诗书功道德,礼乐振家声。”是大方羊场坝一带在二百多年前编的字辈,怎么变成一千多年前的西晋杨骏拟定的呢?如果说:杨骏桓父拟定一百字,大方羊场坝又接着拟定“显文应世宣,永玉发万春。诗书功道德,礼乐振家声。”是可以的,但那也是大方羊场坝而已,与我清镇迁出的同时代人有何关系呢?你在羊场坝编字辈,我在清镇编字辈,同时代一起编字辈,应是与时俱进嘛!为什么你大方明末清初编的字辈会得到一千多年前的老祖宗的批准,而我们的“启风成彦登正天维永”又小辈了呢?再说只有老天才知道“永玉发万春”是杨骏编的。再说使用这个字辈的人为什么不供我们的五显神?是我们清镇人找来供?还是使用这一字辈的人没有分得五显神去供?也只有天知道。-------一句话,相信“永玉发万春”(现代的春字辈)是西晋时杨骏编的杨姓人,只有在这一字辈编拟或普遍使用的地方去认祖宗,我们清镇迁出的杨姓人不会丢下五显支认供灶侯神的人为老辈子,也不会去“妥善保存”改变种子的《黔杨记》。二、好,太得罪人了。文字部分只讲这些,下面讲《黔杨记》或《杨氏鉴观》中世次问题。1、先列表论谬所谓西晋时杨骏编的与清初所编字辈对照表
时代 地名 字辈排列对照实况 备注
西晋 大方羊场坝 显 文 应 世 宣 永 玉 发 万 春 诗 书 实为清初所编
清初 杨保寨 国 自 君 卿 永 玉 登 廷 如 天 光 辉
清初 出头克 子 良 永 学 开 绍 德 维 洪 才
清初 木花营 建 林 大 春 开 绍 德 维 洪 才
清初 补龙 子 世 朝 春 发 绍 林 庆 方 辰
清初 乐治
清初 黄土坡 应 林 廷 春 发 茂 林 朝 大 德 跃嘉升
三、编者怕实名,让人知道第30页“计议者:钊、红、秀、景、清、光、祚、福、录、正、英、全、芬、云、龙、达、章、明、林、和、波”。“订估庋:钊、海、红、坤”。像这些有文化有水平有才能的人,为什么不敢署其全名,只写一个字?有本事像毕节写杨大刚,像清镇写杨骈,像凯里写杨国斌,九江写杨观文,我们就信服了。四、世系表1、总表:用羊场坝清初编的字辈对照所有的杨姓。!?!?。(请看67至71页)------说明,全部用1962年草本随羊场派统一。真是是可忍,孰不可忍。想老辈,为什么不敢像我们一样,供五显神,只有老辈子供五显,小辈子供五显才对,才符合客观事实。2、创作者增补世次:(请看下表)A、杨家湾仕94国95登96廷97如98正99胜100永101开102明103天104,即核桃园鸡场街上(乐治杨家湾支),天育为104代。-----请注意在江西查到杨家湾真实与杨家湾的真实要负责任。B、杨保寨:自90君91卿92永93玉94登95廷96如97天98光99辉100春101盛102,这是王家寨镇沙坝田杨盛斌支。C、城关那戛明举:应89桂90秉91玉92芝93邦94子95文96世97开98天99选100如101明102登103----见65页。D、法那林松号达昌支:丁86胆87廷88义89举90守91玉92君93有94文95子96朝97登98春99发100茂101林102-----见《黔杨记》64页,林松(达昌)与我杨林发为最亲近的叔伯弟兄,可见我杨林发也为102代。相当于“诗书功道德”的书字辈,喊“发万春”的春字辈为老主公。这里我的老主公为什么不供我们的五显神,而供灶侯神呢?笑话,真是笑话。我家族人都说我是老祖公,进贵州600多年,我是第十八代,只知十代祖的与我亲,当我老辈子,服吗?民族住地,迁徙情况都不一样,会亲?我已八五了,请拿书来我看看,我才服。这里我要研究的是《黔杨记》的第54至55页这一内容:“杨安守武生子:长子名登字福增;次子名全字福贵。全生子名庆字士奇,庆生子长名稷字同端,次名溥字同明。士奇为左春坊学士,溥为文华学士,溥生子名邨字一清,为翰林学士,出任陕西巡抚后裁其官回吉安为农,率家小务耕种。邨生四子,长名已春字义伯,次名子夏字义松,三名寅秋字义叔,四名未冬字义侯。寅秋公生子长名宇字坤浚、次子坤渡,三子坤走,四子名书字坤虎,五子坤渠,六子坤屯。寅秋公于明万历二十七年入黔平播州,为左监军宪长官按察使。杨书因父功 为国子监生,迁贵筑照磨所照磨,改县后为典史。明清交职,书不甘仕,退居红边为民,生子显清,显用,显毓,显珢,显恒。”这一段话,是用“显文应世宣,永玉发万春,诗书功道德”来套穿青人的所谓"错"来当老字辈的那个西晋杨骏拟定的一百二十字的那支老祖“中”,这是大方羊场坝的字辈,非全族通用。

楼主 赵氏棘龙  发布于 2019-07-08 18:23:00 +0800 CST  

楼主:赵氏棘龙

字数:321635

发表时间:2019-06-24 00: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17 10:35:17 +0800 CST

评论数:26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