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来讲讲龙,看看我的论证,有说的不对的地方请指正

仅根据这些材料,就至少有两个对“鲸说”的疑问:
(1)这个生物是在距离入海口20公里的芦苇荡中被发现还活着,而它死亡时是10公里,也就是说离大海更进一步。在人类已知的观察记录中,搁浅的鲸,在陆地和浅滩上几乎没有行动能力,它是怎样在不借助任何外力的情况下,先来到距离入海口的20公里处,然后又自己挪动到距离入海口19公里的苇塘里呢?
(2)龙的外形描述与我们目前所知的任何鲸类形体特征都不相符合。鲸搁浅一般在近海滩开阔处,且多侧卧或仰卧,两侧的鳍状物是不可能摆在身体前面的。查阅可知,须鲸的脊骨是56节,而这具龙骸的脊骨是28-29节。
退一万步讲,这就是一头鲸。那么,它的腐烂速度是不是也太快了?在我们习见的鲸类搁浅报道中,鲸的腐烂速度是比较慢的。中国新闻网曾经援引外电2013年12月21日的报道称,在加拿大东南部的布雷顿角岛(Cape Breton Island)附近的海滩上,有四头领航鲸与一头海豚尸体在沙滩上停留长达两周,因无人清理已经开始腐烂。搁浅的鲸在两周14天后才开始腐烂。那么,仅从8月6日发现苟延残喘到8月12日在营口西海关前空场上展出骨骸,不到十天的时间,这条龙怎么就变成了“尚存有筋条,至皮肉已不可见矣”的白骨尸骸了呢?

在地方志中是有关于“龙尸腐烂”的记录的。道光《永州府志》卷十七引曾钰《宁远志》记载了一段关于“龙尸腐烂”的描述:“成化中,丹桂乡民田苗甚蔚。一夕雷雨大作,有巨物压苗,横数亩,乃坠龙也。越旬日,鳞肉腐尽,民拾齿骨归。” “越旬日,鳞肉腐尽”,龙的腐烂速度,被记录为“越旬日”的十天左右。龙在十日左右即鳞肉腐尽,是否因其浓烈腥臭使得食腐细菌得以滋生,加速其腐烂,与鲸类相比,龙的腐烂速度显然要快许多。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4 11:42:00 +0800 CST  
3.第三次出场
第三次目击记录就是由历史上唯一闯入人类视野的这具所谓“龙”的骨骸照片带来的。
在8月12日《“巨龙”全体二十八节,臭气参天,观者塞途》的报道中,已经详细记录了龙的头骨、脊骨、肋骨、尾骨等情况。但具体这个物体是何形状,不能亲赴营口观察的人们直到8月14日才从《盛京时报》的《营川坠龙研究之一:水产学校教授发表“蛟类涸毙”》报道中看到了它的真影。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4 11:45:00 +0800 CST  
这张“不可能”的照片里有太多神奇的地方。
(1)脊骨和脚爪问题。
《营口市志》和《盛京时报》在描述脊骨时并不一致。前者是29节,而后者是28段。而且,在《盛京时报》的记录中,龙是有脚爪的,为何照片中却没有了呢?
关于脊骨数量变化的问题,我注意到了根据《营口市志》的记载,龙骨的运输是“伪营口第六警署”派兵运送的。但如果在运送过程中发生骨骸被盗窃的情况呢?这就不好说了。在中国古籍残章断片的记录中,龙的尸骸一旦被人发现,其龙骨、龙鳞,龙爪,龙须等身体部件是很受发现者欢迎的东西。
南宋使臣洪皓被迫羁留金国时获悉的那条黑龙遗骸,就是被人截去了双角。截取龙角用以收藏,在五代时收藏古物者中便不乏有这种癖好的人。清人袁枚在其《续子不语》卷七有记载“乾隆辛亥年八月,镇海招宝山之侧……有两龙互擒一龙,捽诸海滨……始堕地……乡人竟分取之,其一脊骨正可作臼。”
由此可以有一推测,脊骨从发现时的29节到展览时的28节,缺少的这一节是否存在被人偷盗的可能?而鳞片和脚爪的丢失,是否也是因为有人起了贪念?
清末小说家吴趼人在其《我佛山人札记》中就记载了其同乡李山农的仆人从市场上“斫一爪归,其大如婴儿腿,腥膻不可近……鳞为方式,其纹亦多作正方形,累无数薄层而成,其大如掌,灿烂作五彩色。”
试想,一群警察在搬运这对腥膻不可闻的尸体时,一定发现了鳞片和脚爪对于搬运者而言,是奇货可居的物品,搬运当中拣其有价者藏匿,借此牟利,是完全有可能的。这也就是为何我们在照片中丝毫看不到龙爪和鳞片的痕迹。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4 11:47:00 +0800 CST  
(2)头骨问题。
关于这个头骨,也是研究者争论的焦点。先说龙角。所谓“鲸说”奇葩逻辑的“插眼窝”,我觉得简直可笑,不值一驳。如果插眼窝都能把人唬弄得不惜花高价火车票来营口看,那只消一眼就可以把这个谎言戳穿。

很明显,照片上看到龙头骨和角是一体的,并非把鲸鱼骨“插”到头上。关于“插眼窝”荒谬的另一个漏洞是,须鲸腐烂后,下颚骨在腐烂后翘起,确实能形成像角一样的扁长弯翘。但关键是,根据已有的报道,龙骨体长10余米,角只有一米左右。但是须鲸下颚骨要超过体长的三分之一,把如此巨大扁长的下颚骨放到头顶又是什么怪样子呢,更无需讨论如何固定的问题了。从照片看,角骨底部和头部紧密贴合,不存在插入的可能性。
再说头部前端的尖细状阴影,许多持“鲸”说的研究者都质疑为什么龙的嘴部是呈尖细状,这“不科学”。这究竟是什么呢?
我以为,那根本不是龙的一部分,而是一块固定用的平板。先不要笑。因为能造成如此直线不带弯曲的尖细效果的,绝对不是什么尖嘴,而是这个头骨在根本没有下颌骨后,为防止摇晃用木板固定的结果。

这具龙骸为什么没有下颌骨呢?因为,这下颌骨很值钱。
清人袁枚《续子不语》卷七《镇海招宝山两龙互擒一龙》一文中继续写道坠龙的后续:“乡人竟分取之……有得其颌者市之,获钱二十缗。”
清人东轩主人《述异记》卷下记载“康熙初年,曾有龙斗秦凤山泽间,脱其颌。乡人拾归,前取其须,以遗翰林李渭清澄中……李异而宝之,在京邸,每出以示客。”
龙的下颌骨如此值钱,能让人异而宝之,又是何因由?因为上面有龙须。
龙须有是何宝物呢?
在苏鹗的《杜阳杂编》中有这样一段记录:
(元)载有龙须拂,色如烂椹,可长三尺。削水精为柄,刻红玉为环钮。或风雨晦暝,临流沾湿,则光彩动摇,奋然如怒。置之于堂中,夜则蚊蚋不敢入,拂之为声,鷄犬牛马无不惊逸。若垂之池潭,则鳞介之属悉俯伏而至。引水于空中,则成瀑布三五尺,未尝辄断。烧燕肉熏之,则□焉若生云雾。厥后上知其异,屡言之,载不得已而遂进焉。
这段话记载的是唐代宗宰相元载有一柄拿龙须作的拂尘,颜色像熟烂了的桑椹,约三尺长,遇水、遇虫、遇鱼有多种神奇功效,后被代宗索去。
这样的宝贝真的存在吗?引起我注意的是这样一句话“若垂之池潭,则鳞介之属悉俯伏而至”。把龙须靠近池塘,鱼鼋之类的水生动物就会靠近徘徊。这在洪迈的《夷坚丁志•卷五•石臼湖螭龙》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情:
“次年(绍兴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正昼,忽有巨物浮宣江而下,蹙浪蔽川,昂首游其间,如蛟螭之类而戴角。村民老弱,夹岸呼噪,争携罔罟篮畚,循水旁捕鱼。邑尉黄德琬适董役见之。问其人,皆云螭龙也。或一年,或二年,或三五年必一出。其体涎沫甘腥,故群鱼逐而啖食;但掠岸时.渔人所获无百斤以下者。是日此物穿丹阳湖而去。至岁暮,石臼湖水合,舟楫不通。月望夜,又一螭自湖中徙丹阳,声如震霆.坚冰裂开一丈二尺余,鼓浪亦高,冰破处经两日不合,乃知圩堤决溃,盖是兽所为也。”
这段记录透露了一个信息,鱼并不像惧怕鳄鱼那样惧怕龙,相反,还会因为龙“涎沫甘腥”,而跟着龙游走。因为在鳄鱼集中的水域,唐代韩愈就形象地概括为“沂流顺水,俱无他鱼”。同样,元载的那柄龙须拂尘带有龙的体味,自然就能吸引鱼鳖跟随而来。
更有意思的是,在《礼记•礼运》篇中,有这样一句话:“龙以为畜,故鱼鮪不淰”。句下孔颖达疏:“鱼鮪从龙者,龙既来为人之畜,故其属不淰然惊走也。”
我们就会发现,古人很早就发现了龙对于水族是具有极高的亲和力的,作为一条重要的经验——豢龙在池,利于养鱼。
回到营口的坠龙现场,“多有口须”的龙下颌骨拥有极高的使用和收藏价值,发现者将下颌连同口须藏匿便有极大可能性。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4 11:50:00 +0800 CST  
各种资料我也查了不少,觉得有用的,都弄来了,是骡子是马,大家自己评论,我也不好说到底是不是龙。

但是根据现在的线索而言,至少当时龙是存在的,并切弄坏了不少东西,而且还掉下来了。至于死龙是不是那个掉下来的龙,难说了,关于营口坠龙的事情就说这么多,具体更多事情,大家自行百度,摆渡大神,无所不知,可是就是不知道我帅不帅,哈哈哈。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4 12:05:00 +0800 CST  
今天晚上我来说说比较主流的一个说法,那就是图腾论。只要说到龙,砖家,教授,纷纷跑出来说:龙是古人幻想出来的 一种图腾,古人认为万物相生相克,我的龙是无中生有的,说白了他是万能的无,你有什么办法相克?”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8:55:00 +0800 CST  
不管我们如何去寻找龙存在可能性的支撑点,主流的学说仍然偏向于龙不过是图腾符号,说白了龙就是想象出的动物,它并不真实存在。如果我们基于这个观点出发,再去反推龙存在与否,可能答案就会变得不那么言之凿凿了。


我记得好像有一种说法,貌似炎帝黄帝之类的,不同部落有各自的旗号或图腾,好像都是动物形象,后来部落不断兼并融合,各自的图腾形象被捏合在了一起,便有了最初龙的形象。想想也挺有道理的,你家是鹰,他家是蛇,我家是鱼,既然合并了,以后是一家了,那就把大家的图腾特点拿出来重新做一个吧。

有点类似美国的星条旗,每加入一个州,旗上就加个星星。这个过程未必是几个部落突然就合并,然后就产生了完整的龙形象,相反可能极其缓慢。

假设一个场景,最早由个部落的图腾是蛇,他们决定和山那边的另一个部落合并,那个部落的图腾是狮子。
狮子部落:“合并也行,以后就是一家人了,但合并不是吞并,以后用你的图腾还是我的?”
蛇部落:“都用不就得了,旗上画个蛇和狮子,俩动物。”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8:59:00 +0800 CST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9:00:00 +0800 CST  
狮子部落:这样也不是不行,但总赶脚还是两家,显得不亲密。
蛇部落:那这样,把俩动物组合成一种动物,亲密度有了,辨识度也高,而且有神秘感,能吓唬人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9:03:00 +0800 CST  
蛇部落:这不扯呢吗?主要画的都是你,就多个舌头代表我了,肯定不行,还是我画吧。
狮子部落:好吧。


狮子部落:这回咱俩的特点都有了,也行,但别人会不会觉得咱们是美人鱼部落?
蛇部落:先这样把,以后还得有人加入,到时候还得改。


不久,河对岸又有一个部落要求加入,他们的图腾是鹿,于是部落再次修改旗帜。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9:05:00 +0800 CST  
如果按照部落合并理论,{不管是吞并还是融合还是联盟,姑且称之为合并融合论}不同部落的不同图腾通过不断累积叠加形成了龙的最初模样,在部落不断壮大形成国家概念后,龙图腾形象渐渐稳定下来,再经过后来历朝历代艺术家们的添油加醋不断美化,成为了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龙。大体逻辑上是通顺的,但推敲细节就有一些说不通的地方。比如说龙须这个部位。这个龙须很多人都说是鲤鱼须,我个人是没见过这么长的鲤鱼须,鲇鱼须倒是很适合。姑且不论,就说是鲤鱼须。


假设当初有很多小部落合并成为的大部落已经有了基本的龙形象的图腾,有一天又有一个部落要加入。而这个部落可不是小部落,是个跟龙部落体积相当的大部落。他的加入可跟上次的鹰部落加入时给加个鹰爪子了事的情况不同,必须要有人家显著的特征。这个部落的标识正好是条鲤鱼。经过研究决定,把整个龙的身体都披上一层鲤鱼鳞片,这样面积足够大,特点足够明显,但鲤鱼部落不同意。理由是特点明显了,但位置不好,全身都有鳞片,但头上没我的事,鹿和狮子才是领路人,我们等于变成随从了。不如在嘴前面加两条鲤鱼须吧,位置好,寓意好,而且面积不大,还不影响整体效果。这样,龙须出现了,但逻辑瑕疵也随着出现了。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9:11:00 +0800 CST  
历朝历代龙的形象都不同,而且有些形象相差不是一点半点,但看龙的身体长度,不同时期的形象就有很大差别,有的已经接近真实的动物比例,有的真是比蛇还要长。不过确实有几个特点是非常固定的,比如说鹰爪和鹿角,不管是啥龙,貌似这两个特点都具备。这里就还得说龙须了,我没具体研究过龙须到底是开始就存在还是后人添加的。


很多主流观点认为龙或是捏造的,即使真实存在,也不会是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是经过无数美化变形的杰作。龙须如果说是原来就有,那随着各个历史时期对龙形象的艺术提升,龙须应该是最先被省略去掉的部位。如果龙是各部落图腾组合的产物,龙须肯定有其中一个部落的图腾特点之一。但在龙已经不作部落图腾存在,已经成为了华夏大地的象征符号后,一些多余的东西肯定会被省略,而一些象征美好的特点也肯定会被提高和二次添加。

我个人的看法,如果说龙是纯想象的生物,谁想它什么样就是什么样,那龙须早就消失了。第一,龙就算没须,它还是龙,没有违和感;第二,龙须不容易刻画,油漆是雕塑作品,支出两根这么细长的须,而且还是弯曲的,如果是纯石雕作品基本完成不了,只能费劲把须刻画在面颊两侧;第三,龙的形象越近代越趋于威猛,这两根弯弯曲曲的龙须只能拉低龙的威猛值,其实是减分的。

这里插一个故事,背景龙柱上有一个老师傅雕刻龙须,不小心弄断了,结果被废除什么来着,手还是眼忘记了,反正这里也说明了龙须绝对不是那么好弄的。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9:11:00 +0800 CST  
那如果说这两根须是后人为龙添加的呢?其实和之前的原因相同,龙这种无所不能的动物为啥要加上两根须子,貌似没任何理由。单纯是为了凑数,让龙具备所有生物的特点吗?那之前说了,已经有一身鱼鳞了,何必再有须呢?这难道不是典型的画蛇添足吗?

所以,我的观点是,龙须应该是龙本身就具备的器官。大家应该都有这个经验,很多动物的特点当你真实面对它的时候,非常明显,但当你用相机记录的时候,它的这些看起来尤其明显的特点却变得弱化了。想象一下,一条龙就在你面前,两条长须在嘴端摆来摆去,这个效果是相当明显的,任何艺术创作者都不会忽略这个画面,于是,龙就必须是要有龙须的,不是因为少了它不行,而是这个特点给艺术家留下了太深的印象。但反观画面效果,龙须这个东西真的是可有可无。基于这点,我个人感觉,龙应该是真有须的,那龙有须有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

关于龙须这个问题,参照我79楼的说法,加上古人的资料证明,龙须这个玩意本就是龙应该有的 零件。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9:13:00 +0800 CST  
须这个器官是干什么用的,吧里的老司机都是明白人,我没必要废话了。对于龙这种大型生物而言,须的作用肯定跟昆虫的触角不同。大型陆生动物中也找不到类似的范例,所以答案只能在水里。只有在浑浊或者光线欠佳的水里,龙的这种须才会发挥作用。那龙会是水生动物吗?我觉得答案应该是否定的。至少他不会是单纯的水生动物。

从龙须到身上的鳞片,再到背鳍和尾鳍,似乎都在验证龙是水生动物的事实。龙会不会飞这以后慢慢说,龙肯定会游泳应该所有人都没有异议。但会游泳,可能还在水里找吃的,但是不代表他在水中生活,居住在水里,要不然也不会说龙从天上坠落了。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7 19:16:00 +0800 CST  
我的 想法太多,暂时先说说,近代的 各种资料和推理,到了后面,我会讲讲盘古开天辟地跟龙地 关系,
个别资料显示,不是盘古开天辟地的 是龙开的,还有资料显示龙跟盘古是共同出现的,哎呀想不通啊 。

这个事情等我想通了,再说,有谁想得通的,帮我想想。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8 13:20:00 +0800 CST  
我记得前段时间我查找关于龙的资料 有一个叫黑暗经 还是暗黑什么经的,是唱歌的。
它是以唱歌的形式表现的,开篇就是盘古开天辟地,从开天辟地,经历三皇五帝,
又各个朝代一直到明朝吧,用唱歌的形式唱出来的。

具体我也记不得了,有兴趣的兄弟们组几查查,大致意思是盘古开天辟地怎么开呢,到昆仑闪弄来斧头。
昆仑山是什么样子呢?他有5个还是9个龙,龙滴下的口水是啥来着,几个龙比昆仑小不了多少,我也记不得了。
等我查到资料再说吧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28 20:05:00 +0800 CST  
今天讲讲龙的生活地方。
先假设龙就是生活在水中,看看它的条件是否适合。
想要在水中生活最先要解决的是喘气问题。在水中呼吸最重要的器官就是鳃。龙有没有鳃呢?你还真别说肯定没有。仔细观察古今龙的形象,很多艺术作品把龙这种生物刻画得真叫一个惟妙惟肖,但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龙头的两颊位置都是模糊地带,或是用粼粼角角的几笔带过,或是用鬃毛覆盖不交代具体结构,总之大多龙形象的作品对这一位置的描述都是模棱两可的,很少见把这个部位刻画得结构清晰的作品。为什么?


如果龙真的是水生动物,那这就正好是鳃准确的位置。或许掩盖在鬃毛之下,又或许,画中龙这种浑身鳞片唯独面颊两侧有毛的动物,那看起来是鬃毛的东西会不会就是用于水中呼吸的外鳃?(参考六角恐龙)这点尤其需要留意。毛这种东西一旦长得太长,就必须梳理的保养。我以往看到龙形象中,头部两侧的毛发基本都是根根露肉,条条透风,我总是怀疑风里来雨里去,一会天上一会水里的龙为什么发型不乱?但看过鱼鳃之后明白了,因为真是一根一根的,丝丝不乱。如果事实如此,龙真的有鳃,那就一定是水生动物了吗?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30 12:54:00 +0800 CST  
我个人还是非常看好龙是有鳃的这个说法,当然,我的理论都有一个基础,即古人并不比我们愚蠢。有很多“理论家”但凡遇到无法解释的问题,答案只有一个,说古代人愚昧无知,我对这种人极其反感。但关于龙鬃毛的问题,我个人感觉可能古代人真错了。无论哪个历史时期,龙这种动物都是很稀缺的,一般人很难见到,就算有幸看到了,可能也就是远远的那么一眼。如果龙两颊的鬃毛果然是鳃,不做近距离观察和研究真的很不容易分辨。

还有一种可能龙却是没鱼鳃,或许使用鳞甲呼吸也不是不可能。按照目击者描述的龙的形象,身体上是有巨大腥味的粘液,这种特征是长期生活在水中的生物才会有的,粘液是用于脱水了保持身体的湿度。古代很多的记载也是有龙生活在潮湿的洞窟,深潭里的。根据目击者声称,只要给龙浇水,龙鳞甲就会张开。说不准龙早就进化到胎息或者全身毛孔都能呼吸了也不是不可能。当然眼瞎我们还是来分析分析龙鳃吧,有没有很像的感觉,比飘柔还顺。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30 13:03:00 +0800 CST  
今天先说这么多,我再说一个题外话。关于龙卷风吸水的高度 飞机的 高度 雨云的高度。

不知道大家研究过这个问题没,我刚才随便百度下,
说飞机一般飞行在4千米以上,雨云一般在1千米左右,龙卷风吸水大多在2千-3千米,个别的 1千米。
但是龙吸水的水柱却没多高也就是几十米到几百米不等。
民航飞机我搜了下说70米左右,飞机飞4000米高空,我们看见大概2cm左右。
青海湖的龙我们只看见1cm左右,高邮的比较近,大概4cm左右。

根据资料说龙这玩意大概10来米长,可能还有更长的,没见到。那个龙顺着水柱上天的视频大家也看了,
大概2cm长短,大家根据比例换算,看看,跟龙实际的身材差多远?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30 13:24:00 +0800 CST  
刚才QQ弹了一个最新高邮龙吸水,吧友们帮我看看,6秒的 时候水柱上面靠右一点是不是有个龙在动,

楼主 人生即是道  发布于 2017-07-30 22:09:00 +0800 CST  

楼主:人生即是道

字数:79817

发表时间:2017-07-20 18:4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5-19 22:23:58 +0800 CST

评论数:134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