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再读春秋之六: 楚霸庄王的传统逞强

为了保持连贯性,在本篇里面可能会重复一些在晋文公那篇说楚国的内容。敬请谅解!
谢谢吧主及广大春秋战国爱好者的支持!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02 20:03:00 +0800 CST  
楚国开始
一直以来,春秋的大戏都是中原诸侯在唱,麦霸。从郑国庄公、齐国桓公、宋国襄公、晋国文公顺序开始,他们相继抢到话筒,成为中原诸侯秩序的主宰。为什么?因为流传至今的史书是由“以鲁国为代表的中原人”在写,标准是他们在定,他们说谁更符合,谁才算。所以,在西鄙的秦国,就算能风驰电掣,痛打西戎,但想要扬名立万还得寻求中原对他的认可。从秦非子开始,叫“开局就一个非非,其他东西全靠打,”打西戎、打戎狄、打晋国,一直打到周认可,所以才有不断提高的爵位,最终也获得了中原无耐的认可。虽然内心可能还是瞧不起他的出身,但又不得不承认人家的努力。人家一心向着你,并秉用一同的文化标准,那应该是自己人。
但还有一个例外,那就是楚国。
楚国地处南方,与秦国一样很早就称霸边陲。但是人家已经不屑为周王朝带领下的诸侯,从很早开始他们的努力方向就不再是如何获得周的认可,而是要用自己武力取得与周朝同等的地位。这已经变成了熊楚骨子里的固执,他们不愿意按照周礼的套路出牌,因为那个套路对他就是没有希望的规矩,他们决定另起炉灶,所以后来楚国的“荆楚文化”与中原礼仪不同,似乎有另辟蹊径的感觉。这套指导思想与中原诸侯变成了互为因果的关系。楚国认为,你的文化体系里不接受我,所以我要坚持自己的文化;中原认为,因为你楚国不遵守我们中原文化,就是蛮族,所以我们就不接受你。
而且,中原诸侯也渐渐形成了一个潜规矩:谁能把楚国抑制住,谁才有可能成为霸主(“攘夷”的门槛)。你鄙视他但又如此重视他,因为他的实力威胁到了你。你是又怕又狠。
楚:我就喜欢你们恨死我,但又拿我没办法的样子。
如果没有这个潜规矩,就没有中原的诸侯联合,那诸侯就要继续各搞各,就很危险了。估计在春秋时期,中原就会被楚国统一了。因为楚国有一个野蛮彪悍的传统,就是国出强君。如果继位的你是个弱君,不出去打打杀杀,便会失去民心,很快就被弑杀了。套用一句话,楚王的标准是“要是发起火来,连他自己都怕”,所以本着“霸胜劣汰”的规则,他们常常发生哥弟相杀,甚至父子相杀。
但另一个角度,也正是因为有个强大的楚国,才倒逼中原诸侯形成了霸主的秩序。而在这个秩序框架下,楚国要面对的是中原盟国,不是一个,而是一群,不得已之下容易被一次次演成配角(讲述故事的人是中原人),配合齐、晋称霸,并衬托着给他们足够的气势去“引诱”那些小国家崇拜盟主。但是,正如学而优则仕,演而优则导一样,配角演久了,学得多,看得多,也就熟悉了套路,终于找到了,也轮到了主演的机会。
这机会是老天给的。此时的中原出现了短暂的消沉衰败期。体系制度的发展如其他事物一样,都有衰弱期,也叫做专政制度的螃蟹蜕壳期(我瞎取的名词)。他们现在苦于本国的内乱,已经没有原来团结的实力和精力,晋国、齐国、鲁国、宋国等相继出现政权过度导致的政局不稳定,就不能对楚国形成持续的压力。
这机会也是楚国自己奋斗来的。因为此时的楚国一样也刚刚经历着政权过度的阵痛,只是这个阵痛因为一个雄主的出现而快速愈合,并修补了原来的创伤,迅速强大起来。
机会确实是给有准备的人(国)。
【螃蟹蜕壳】健康螃蟹的壳很硬,很多食肉动物都拿他没办法,但是螃蟹长大需要阶段性蜕壳,蜕壳期间,老壳蜕掉,新壳还很软,此时是螃蟹最脆弱的时期,随便一只鱼就可以吃了它。【76】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03 19:31:00 +0800 CST  
五十一、晋霸衰期
相对于齐桓公小白舒舒服服占据43年君位,历经千辛万苦的晋文公只做了9年君王,确实是短点。按照人家算命先生关于气数的风水理论,厚积薄发后建立的伯业霸主,其保质期应该远不止这点时间。所以,晋国应该还在政权稳定的有效期内,尤其是牛人晋文公苦心经营出的政权,应该有更强劲的稳定性,所以他儿子晋襄公能继续稳扎稳打下去,合天理也合人理。
只可惜晋襄公更短命了,7年后的晋国政权再次面临更替,不一样的更替。因为此时的权臣们已经提前长大,他们是前朝的功臣,前朝的君王能压得住,新的君王就很难了,动辄就是三朝元老。再稳定的保质期,也经不住这么频繁的更替啊!
而且,有作为的君王留下的功臣更加具备政治势力(势能)。此时的晋国已经因此形成了不少家族势力。从与文公从亡的功臣算起来,功臣的红二代里,聪慧的一批在老爸影响力的基础上继往开来,已经成长为权臣,掌控着晋国政局。此时,赵衰的儿子赵盾和狐偃的儿子狐射姑两人表现尤为突出。都是革命的后代,who怕who?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03 19:33:00 +0800 CST  
权臣争立君
晋襄公临死的时候,搞了个托孤仪式,嘱托当时的中军元帅赵盾等群臣,希望大家一是要好好辅佐自己的儿子夷皋,二是和邻国搞好关系,继续保持我们晋国的霸业。但刚刚死后,尸骨未寒,赵盾就不干了。他说现在中原诸侯国的情况这么复杂,不能立幼主,应该立晋文公的另一个儿子公子雍,而且公子雍现在在秦国做事,这样有利于我们与秦国重新搞好关系。
这哪里是理由?立幼主是怕被权臣控制,但你现在可以擅议废立,不就已经是权臣了吗?难道你说立一个年长一点的君王,摆脱权臣控制,就是要摆脱你自己控制?晕菜,这不是绕口令吗?你直接做一个好权臣不就可以了啊!
所以,严重怀疑,早些时候,这个公子雍就应该是赵盾的好朋友了。比起做小破孩夷皋的权臣,好朋友公子雍能让自己做更加稳定的权臣,减低变数风险。(小破孩长大了可能更换权臣)。狐射姑就是这么认为,但是他不能明说,看破不说破,这样自己才有话说。
狐射姑说,既然不立小破孩,那不如立公子乐,他的母亲是秦穆公的女儿怀赢,这样不是能更好的建立秦晋关系吗?
赵盾知道这个封地在贾,又叫贾季的狐射姑肯定不服自己。因为先且居去世那年,晋襄公重新确定六卿人事,本来是贾季是中军是元帅,自己是副帅。没想到晋襄公的老师阳处父出差回来说了一句话,贾季不适合。而听话的学生就把他们两个调了位置。
不服!那一年是不爽加不解,现在是不服加不怕。
不服的狐射姑,有不服的心,还有不服的实力。
赵盾说,怀赢为什么叫“怀”不叫文嬴?因为他前面是晋怀公的老婆啊!这样的人本来就太乱。
贾季还是不服,继续要说,但是赵盾打断他说,就这样定了。并确定先蔑、士会两人去秦国迎接公子雍回来,然后直接宣布散会。
官大一级压死人啊!
狐射姑很生气。会散了但我人心不散,官大一级也不一定能压死我。于是,他也叫人去陈国迎接公子乐。
公子乐乐呵了,这是天上掉下的好事。但是他乐过头了,因为在回晋国的路上,赵盾派人把他杀了。
赵盾:讲政治,大家都要讲政治。政治就是要牺牲!
狐射姑:那就是不讲规矩了?
公子乐:为什么不是你们自己吵就好了!
狐射姑生气到了沸点。但是没有办法,论家底,狐赵都是大户人家,但是赵盾现在是中军元帅,执政者。对啊,为什么他会是中军主帅?本来明明是我啊!对,是阳处父?是太阳惹的祸,不是月亮。
阳处父:那年我说了句公道话!
狐射姑:现在我要做件公道事。
沸点中的狐射姑已经不要什么理智了。聪明人做了傻事,他派自己的弟弟狐鞫(念居)居去杀阳处父。
小鞫居名字很拗口,但是做事却很利落,不但手起刀落杀了阳处父,还割了老阳的人头带回家。
明目张胆,这是把矛盾公开化了!
作为执政大臣,赵盾不得不处理这么重大的案件,托孤之臣遇刺的大案。但是出乎大家预料,这个可以解题发挥的借口他却不用,他只说阳处父是被盗贼给杀了。
也是难为赵盾了,狐射姑明目张胆地杀人,他明目张胆地假装看不见。不管你当不当我瞎,我都装瞎。
其实,这是赵盾老成谋国的大度,他不希望两大家族在这个时候进行火拼。从这点上看,阳处父没有看错人。这个拿自己命来看人的太傅,他关顾算别人的才华,却没有算自己因此搭上的命。
但是赵盾手下等一班人不乐意了!叫你讲政治和叫你讲规矩本来不矛盾啊!你老狐夹带着私狠,公报私仇,还如此嚣张。晋襄公刚刚去世,俗称尸骨未寒,你就把人家老师给杀了?
狐射姑:尸骨未寒就可以换遗嘱?
赵家班小的们就咬着不放,揪出了毫无暗杀经验的小鞫居。你丫也够狠,够傻,还够天真,连个面具都不带,谁不认识你?然后再把小鞫居交给了晋国司寇(法院)。司寇工作效率也高,证据确凿,事实清楚,马上判决死刑。
赵盾也没有办法,这伙人不理解我的苦心。既然这样,他也只好快速把小鞫居杀了,免得小鞫居又招供出什么。
但狐射姑又误会了,这个聪明一世的人此时又再次糊涂。人家赵盾快速杀了你弟弟就是不想把这个事牵涉到你,这叫杀人灭口,但是他却理解为这事被赵盾知道了,他在警告自己。
扯淡!全国人都知道你是主谋!赵盾要想整你,留下你傻弟弟活口才是掣肘你的最好办法。
一步错,步步错的贾季越想越怕,就跑了!
但是这几年确实是狐射姑的不幸。不买春牛图,出门不看日子,八字不合都不知道。他跑去老爸当年避难的翟国,找到了翟主白暾。当年在先轸与白翟国对战时候,狐射姑凭感情私自放跑了他。白暾很讲感情,热情接待了他,双方还一起回忆了几十年来的传统友谊。这本是一个很好的局面,但问题是这个白暾此时也很不安分,居然派大力士侨如去攻打鲁国。结果被鲁国大夫富父、终甥设计了一个陷阱给抓住杀了!然后,鲁国又趁热打铁,联合卫国把这个白翟给灭了。更可气的是,鲁国的执政大臣“三桓”之一的叔孙氏刚刚生了儿子,竟取名叫叔孙侨如。
侨如,你记住,我是你爸爸,你不要打你爸爸!
没办法,靠山山倒,狐射姑只好又跑到了赤翟潞国。
**,都跑路去非洲了,还不能去南非。
后来,赵盾听说了狐射姑的悲催故事,就坦诚说,我杀狐鞫居就是为了让狐射姑安心。我们两家父辈都是追随文公的流亡功臣,理应合力继承发扬晋国的光荣传统,哪里会自相残杀呢?
但是,小肚鸡肠的心哪里会理解什么叫宽宏大量呢?
赵盾:会的!我再试试!
赵盾就派臾骈(念雨pian二声)去把狐射姑的妻儿老小送去潞国团聚。帮你解决两地分居的问题。
这个臾骈原来是下军司马(当时狐射姑是下军元帅),因为提了一个听起来有点难听的合理建议(无非是“你不要像楚国成得臣这么刚硬”),被狐射姑当众驳回,且语气轻蔑,包含羞辱之意。
这样,就有落井下石的小人教唆臾骈在送人家家眷的时候做做手脚,比如路上病死几个什么的?但是臾骈说,赵元帅让我去护送是对我的信任,我杀了他们不是惹怒元帅吗?再说乘人之危去杀他妻女那是不义,这样不义不智的事这么能做?
不久,臾骈关于反驳落井下石的故事便传开了!
传到了赵盾的耳朵里。赵盾觉得臾骈是个人才,准备重用他。
也传到了狐射姑的耳朵里。狐射姑大为触动,觉得自己真****,开始反省自己。这是后话。
后话后说,现在要回来继续说晋国君位的继承人问题。
晋国人民看到最强实力的反对派狐射姑逃离晋国后,心里放心了(还好,没有动乱),心想关于公子雍继位的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
但是老天说,呵呵!你们还是太天真了,太奶衣服了,没听过“按下了葫芦起了瓢”吧?(当时确实没有)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04 21:20:00 +0800 CST  
秦晋立君之争
公子雍在听说公子乐乐死的事之后,心情大好,觉得一切尽在老赵,尽在我掌握中。竞争对手没了,又有权臣赵盾的支持,强悍秦国的保护,里应外合,双保险。
国足:对手是中国香港,我们只要踢平就能出线。
但是,你还是高兴太早了,人生有时候就是国足的样子。
因为,赵盾变卦了!
这倒不是什么政治压力、军事压力或者外交压力等常规性问题。而是因为一个女人。一个女人的哭声。
一个女人持续不断的哭诉声。上班的时候,她去你单位哭,下班的时候,她去你家哭。她不是恶意的上访户,她是有真冤情。
这个女人就是襄公的老婆,太子夷皋的妈妈,穆嬴。
此时的太子才7岁,很懂事的样子,“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最近一段时间的“懂事”就是陪妈妈到处去哭诉。亲妈啊,她这是在为自己哭,为君王之位哭。这事无可厚非,帝王家,成王败寇,你此时不哭,到时候可能连哭的机会都没有。
穆嬴鼻涕加眼泪,说,襄公到底做错了什么?为什么他刚刚去世,你们就违背他的遗言,欺负孤儿寡母?你们改立他人,那是不是要找个地方把我们母子杀了?
赵盾烦死了。从心情来说,遇到这样的主,就像现在职业上访户一样,膈应你。从感情上说,人家确实是先王的妻儿,而且还是名正言顺的太子,你还不能随意把她这么样了!关键是人家的道理还很充分,不是恶意上访,不是职业上访,是真有冤屈。
但最大的隐患还要从政治上说,此时的晋国没有国君,各方势力都在暗流涌动,谁不想来个拥立之功?此时的世家不是只有赵家,狐家,还有许多X家,只是没有表现出来而已。如果很顺利,他们就算不满、不服,也找不到发力点,估计就作罢了,反正不会像狐射姑那样做出出格的反对,大家还可以继续做好人。但是现在穆嬴一直这样哭诉,就变成了一个重要的支点(赌博称盘口),那些反对的人就会揣测,此时的民心因为同情母子可能会发生多大的变化?是否可以试试看,自己有没有机会来个力挽狂澜的政治主张。
这才是赵盾所担心的。如果自己的政治势能压不住复杂多变的局面,就会有人起来反对(隐形变显性)。凭借自己的才智能力或许可以用武力平乱,但那时候就等于废立矛盾的事情说开了,搞不好就要大开杀戒,到时候晋国会元气大伤。
这是一个公忠体国的大臣所不能允许的!何况还是自己造成的,何况是自己完全可以预先控制的。
所以,他找郤缺商量这个事情。赵盾顾虑的是先蔑、士会已经从秦国回来的路上了,如何应对?郤缺却说你现在废幼立长,那以后这个幼长大了呢?到时候还不是要动乱?两害择其轻吧!
于是,晋国立夷皋为君,即晋灵公。同时,又派人去秦国那边通知,不好意思啊,我们可能搞错了,现在想清楚了,晋国还是由小太子继位。要不,你们先回去吧?
秦国:你猜我会同意吗?
好好的拥立之功被你们整成逼宫了?那就逼吧!
秦康公能爽吗?他本来是很爽,以为自己刚继位就捡到了一个这么大的功劳,就想像老爸那样也来帮助晋国立君王。本着好事做好,为避免节外生枝,竟然派了四百辆战车护送。
这是随时准备打仗的节奏!?难道是说如果不打仗就来搬家?晋国反正有钱有财物,这回还不送我们大礼?多叫几个人就多搬一点。
想不到这份大礼居然是刀兵相见。
晋国上下也很慌张,不知是和是战。极具政治智慧的赵盾知道,道理是解释不了利益,尤其这么大的利益。唯有撕破脸了。好在撕破脸这事在春秋诸侯国之间也常常有,只要撕得快、准、狠,那就破脸不破相,可以继续做无辜的好人。
而且,晋人也真得领悟到了撕破脸的真谛。既然撕破了那就干脆再破点,晋军不但不宣而战是为“快”,居然使出了劫寨等当时还属于下三滥的手段是为“狠”。一夜的混战,公子雍居然战死了,关键是其他有名有姓的角色都没有死。这是“准”。
这就不好解释了?秦人你不重点保护吗?
这就好解释了,赵盾肯定下了死命令,其他人无所谓,公子雍现在必须死。也就是美国人臭屁的“斩首行动”、“定点打击”。
其实这才是政治斗争。要么沸点要么冰点,非王即寇。
公子雍还是太嫩了。昨天你还是王位的储备者,今天白天你还是王位的有力争夺者,今天晚上你就变成了王位的牺牲者。
角色变化这么快,不知道你适应过来没有?如果还没想清楚,那就去阎王爷那边慢慢消化吧!
何止你没有搞清楚,好多秦军都没有搞清楚。剧情逆转得太快了。
秦军:什么回事?说好的大鱼大肉接待呢?
喜事变丧事!
这下,先篾不干了,这叫是什么事?不带这么玩的吧!说好叫我们去做媒迎亲,好吗!我们锣鼓喧天的过来,你突然告诉我,你是在做寿,不是结婚!
我还怎么面对秦国?礼我都收了!那脸皮该怎么收?
这是来自先篾的蔑视!先篾决定就在秦国了,不回去了!不只是鄙视赵盾,更要为此证明我不是故意来欺骗你秦康公!
士会:me too!
这两人是谋士,高级谋士!秦康公总算得到了一点弥补。
事后,赵盾按照荀林父的建议,也将他们的家眷一并送到秦国,算是自己对先篾和士会的弥补。要知道这个先篾也不是一般人,他是先轸的弟弟。
但对于赵盾来说,外患暂时解除了,内忧才开始。
有些因其实很早就种下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05 18:47:00 +0800 CST  
晋灵闹死
专心于晋国事务的赵盾百密一疏,那就是忽略了对灵公的帝王教育。如同现在许多家长一心投入事业,虽然在事业上蒸蒸日上,但是子女却因此缺乏正向引导,容易被一些负面人事影响,误入歧途。
“他还只是孩子”,但是转眼之间,一个崭新的坑爹的败家就长成了。
不过,灵公不败家。他只是喜欢玩,不败家,还过家,过家家。
这要在寻常百姓家,本也不是什么大坏事,问题你是帝王啊!
帝王?你现在知道我是帝王?一直以来都是你赵盾自己在做主,都是事情做好了,到我这里走个程序。你有用心来教导我如何处理国家事务吗?
难道每一个明君都是天生的?
你不教,但有人来教,那就是屠岸贾。屠岸贾教他玩,赏花养鸟,打猎调琴,按说也都是“高雅的艺术”,但赵盾说不好,艺术要来源于生活,你要先有生活。
那就生活吧,灵公就玩过家家。
赵盾:***,生活,诸侯的生活好不好!
灵公也很不爽,我不管你擅权治国,你为什么好管我们玩呢?
为什么管?因为过火!
人家玩弹弓弹鸟,你俩是弹人,还比赛!
人家寿余为了策反士会,才找理由打了厨子
你却因为熊掌未熟而杀了厨子,关键是人家厨子本来就说还没熟,是你自己非要马上端上来。
赵盾实在是看不下去,就和士会去劝说灵公。
两拨三观完全不一致的人在对话,就是一副鸡同鸭讲的场景。灵公受不了两位大臣立体声的喋喋不休,就同意说我今天玩最后一天,明天就按照你们的要求,开始正式上班!
一个抽烟的人说,我抽完这根就戒烟。
两人听到灵公这样表态也只好先回去,但是士会难道忘记了他自己说的“晋人多诈”吗?晋灵公可是标准的晋人。
果然,第二天还是和昨天一样,灵公依旧出去打猎。赵盾就追上去,继续开始自己的长篇大论。
灵公继续表态,这真是最后一天了!
赵盾不信。灵公说肯定是真的!
其实灵公在内心说的“最后一天”是指“今天是你最后一天来这边比拉比拉”,因为他决定杀了赵盾。老赵,你没有明天了!
灵公的想法很大胆,也很天真。他以为杀赵盾就像杀那个那些厨子一样。他和屠岸贾商议找来一个杀手,叫做鉏麑(念楚尼)。鉏麑是勤快人,做事有板有眼。第二天就起大早,早起的鸟儿,可能是为了更好地逮机会。但是他到赵盾家的时候,发现赵盾也已经起来了,而且衣服都穿戴整齐了,明显是要上早朝去,但是时间还早,就正做椅子上(可能是闭目养神)。这样一副正经的样子让鉏麑大为感慨,原来赵盾和我一样是性格正直的人。等上班都等得这么清楚,一定是好人,这么好的人那就杀不得。好人是我晋国的瑰宝,岂能死在我手里。但自己又答应了屠岸贾,为了不食言,为了不伤害功臣名士,唯一的办法就是伤害自己。所以,他就在赵家门外大喊:我叫鉏麑,宁可违背君命,也不忍杀忠臣,我现在只能自杀了,请相国自己保重。然后就撞向门口大槐树,脑浆迸裂而死。
这个场景很像三国演义里面“过五关斩六将” 荥阳那个要烧死关羽的王植部将胡班。胡班按照王植的指令把稻草柴火都铺好了,就因为好奇关羽长什么样,跑去偷看一眼,这一看不要紧,直接被关二哥的气质征服了,关羽坐得直,还认真读《春秋》,关键气场大。胡班大呼神人,然后就放跑了关羽,烧了空屋子。最后自己被王植给杀了。
赵盾、关羽:坐一定要坐好,可以救命!
鉏麑、胡班:英雄所见略同
灵公、王植:你俩***。
***是坏人,但是许多被***骂做***的人其实不是坏人。作为一名这么讲义气的刺客,要不是这个名字这么难写难念,估计鉏麑的名气还会更大一点。
看见鉏麑自杀后,大家都劝赵盾不要去上朝了,但是赵盾说主公昨天说是最后一天,今天要守规矩上朝。我不去就是不礼貌,何况一个人,生死有命,哪里会逃得脱。
你是逃得脱,但是苦了你的保镖(兼司机)提弥明。
灵公听说赵盾没死还来上朝,就和屠岸贾商议,准备执行B计划。他们在朝堂上赞美吹嘘了赵盾几句,然后请赵盾留下来喝酒,却叫甲兵埋伏在周边。
至于他想干什么,我想你懂的,宫廷事变的保留节目:摔杯为号!
一切都很顺利,如果没有提弥明的话。鬼知道提弥明打了什么鸡血,生猛凶狠。那些士兵根本就是心虚,都想着这么多人肯定能杀了赵盾,只研究如何出工不出力就把功劳奖金领了。免得得罪赵家,万一哪天算起帐来,自己也好赖账。结果这么多人还是硬生生让赵盾跑出了酒席的包厢。
赵盾是得救了,但是提弥明却被杀死了,因为比起赵盾,士兵对提弥明可没有那么多顾忌。不过,关于“拯救大臣赵盾”的故事根本停不下来,这个故事从鉏麑开始,鉏麑死后传到了提弥明,现在提弥明死了,又跳出一个叫灵辄(念者)的武士,接了过去。
灵辄和灵公都有一个灵字,但完全不一样,人家灵辄是生前就叫灵辄,你灵公是死后才谥号为灵。人家灵是狭义之士对道德的灵,你灵是“天灵灵,地灵灵”就是不灵的灵。
当年灵辄落魄的时候,有一回饿晕在路边。赵盾遇见了,就给了他食物,但是灵辄却不吃,藏了起来,赵盾很奇怪。灵辄说,我出去的时候我母亲也饿着,现在还不知道是生是死,我赶紧回去把食物给我母亲吃。赵盾听完十分感动,这是个孝子啊!就给了更多的食物,说你母亲要吃,你也要吃!
这个故事很感人,接下来的故事更感人,故事叫知恩图报。
多年后,此时的灵辄已经是王宫的武士(也可能是赵盾后面替他找的工作),今天正好在宫门口站岗值班。往常在电视里看到宫殿两边杵着的士兵,一直觉得,他们就是等吃盒饭,没想到这里面还有灵辄这个人,还这么有戏。
灵辄一下子提升了这支盒饭队伍的形象。
灵辄:等等,其实我也一直在等盒饭,谁知道今天先等到恩人!
盒饭的营养价值应该很不错,要不当了几年兵,这个原来饿昏在路边的灵辄现在居然能背起赵盾跑起来。
负重冲刺,只要到了宫殿大门就可以,那里有赵家子弟兵接应。
终于,赵盾赢了,因为灵辄,他没有被杀死。
同时,赵盾输了,因为灵公这样做等于撕破脸了!所以他只好逃出城外去。
这个时候,二愣子赵穿再次出现了!二愣子没有什么思想束缚,他看到伯父这般狼狈,很气愤。他让伯父不要急着出奔,等他几天。
当了一辈子猪队友的赵穿这一刻要发挥一头牛的作用。
灵公啊,姐夫忍你很久了。(赵穿是襄公的驸马,灵公的姐夫)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09 21:18:00 +0800 CST  
赵氏诛灵公
在合适的时候,猪也是有智慧。什么时候?就是对手比他还猪的时候。
赵穿回到绛城,第一步是请罪。他对灵公说,我虽然是赵氏宗亲,但是伯父犯下这样的罪行,我也不好意思继续在你身边了,请你降罪开了我吧!
正所谓一物降一物,赵盾聪慧盖顶,随便就能镇住赵穿,却拿灵公没办法。但是赵穿这个表演却能瞬间驾驭灵公的判断。石头剪刀布的效应。按说,能被二愣子忽悠,也只有三楞子了。
灵公说,赵盾是赵盾,你是你,一码归一码,我做人很公道。
于是,赵穿不但继续“照穿”,还成功地穿进穿进灵公的心里。
第二步,拆开。他对灵公说,你现在自由了,没有赵盾的唠唠叨叨,就应该广纳美女充实到后宫,当年齐桓公,还有我们的祖上文公,哪个不是妻妾成群的?
灵公很感动:终于有人理解我了!
那就赶紧落实啊!赵穿再建议屠岸贾去民间收罗美女。因为屠岸贾眼光好,熟悉主公品味。
第三步,煽动。赵穿又对灵公说你这宫殿的守卫太差了,为了你的安全,我去我军队里挑一些武士来。灵公想也是,这么多人还杀不了一个赵盾,确实不行。还是小穿穿关心我,一眼就看穿这里的问题所在。
然后赵穿又到自己的军队挑选了一批素质比较好的武士,说你们现在麻烦了,灵公要你们去守卫宫殿了,我是死活劝不住啊!以后你们的假期年休就都没了,津贴也不会增加,而且还可能被随意杀掉啊!
大家就起哄了!保护这种人有什么用?连相国他都要杀啊!将军你要救我们啊!
赵穿一看时机成熟了,就找了几个代表来商量如何解救,然后亮出底牌,说我们只有现学现卖,也给他准备一个政变的保留节目:摔杯为号!
不过鉴于上次那个杯没摔好,我们现在换成“挥袖为号”。典型的投票选举改为举手表决,简单明了,算一个方式的创新!
这个创新成功了!
三楞子被二楞子用三个步骤就给挂了!
但是好奇怪,那个一直怨恨臾胼使用计谋的赵穿这次怎么也会用计谋?按照他以往的习惯不是应该直接冲上去一刀砍(刺)了吗?不是要快意恩仇的那种快感吗?
所以,大家都不相信这是赵穿能做的出来的事。他应该只是执行罢了!背后肯定有高人。
我不信,那个叫董狐的太史也不信,所以他就写道:某年某月某日,赵盾弑君。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11 20:54:00 +0800 CST  
赵盾一看,说老董你弄错了啊!我那时候都不在降城。
董狐说,你也没出国啊!
赵盾说,是赵穿啊!
董狐说,那你咋不正法他?
赵盾:好吧!你赢!
当然,你要说赵盾不知道赵穿想干什么那是不可能,但是你要说是他指导指使的也不可能。赵穿背后肯定还有谋士指点,赵盾一定是知道,但不阻止而已。
狗会咬人,你出去遛狗,看狗跑了也不阻止,所以现在的法律就说宠物咬人,责任在主人。
赵穿:我讨厌这个比喻。
灵公被谥号为灵,那自然也就好不到那里去,一个没地方好的人死去是不会有多少人想为他翻案,尤其是你自己作孽在先(要杀赵盾)。而且继位的是晋文公的另一个儿子黑臀。按照辈分他是灵公的叔叔。
帝王家的叔叔没空理会你侄儿的昏暗。
至于那个屠岸贾,他去搜罗美女的路上听到了这么大的变故,就赶紧跑了藏起来。但关于他的故事还没有真正开始,因为这一次政变把他和赵家的命运紧紧勾兑在一起,到底勾兑有多紧,我想只有葛优和吴秀波最清楚,因为一个拍了电影版的《赵氏孤儿》,一个拍了电视剧版的《赵氏孤儿》。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11 20:54: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11 21:32: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14 21:19: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15 19:49:00 +0800 CST  
第五十三、楚国崛起
楚国是南方的大国,不论是春秋还是战国,都有十分重要的戏份。尤其是楚庄王,功成名就,也列入春秋五霸之一。他出生时间比较晚,前面齐、宋、晋,秦都霸完了,他才出来,没有机会强强对话。人家是十年磨一剑,楚国是百年磨一剑。楚国从武王熊通称王到庄王熊侣历6代君王百余年,才让中原不得不承认,这个野蛮人可以称“王”。因为经过百年的痛打,已经没有人敢再站出来说你不能叫。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18 19:24:00 +0800 CST  
上古传奇
楚人谈及自己的祖先,一般可以追溯到祝融。当然,祝融也可以继续追上去。传说中,一会说是炎帝的五世孙为祝融,一会又说是黄帝的孙子颛顼,颛顼的孙子是祝融。也就说,祝融再往上追就不好追了,祝融是谁家孩子已搞不清楚了,有分支,有分歧。人家是子女分支,楚人这里是祖先分支。不过没事,这只是传说而已。传说都可以解释,实在解释不了就再打个补丁,自圆其说。
实际上祝融就是一个职位,不是一个很特定的人物(所以是神)。
还原一下故事的大概脉络。燧人氏发明了砖木取火后,大家感受到了火的好处,所以就要商定一个人专门来管理看守火种。因为取火是技术活,所以这个人一定要比较聪明,能力强,会玩火。(当然,现在玩火容易尿床)而且,火除了吃饭、烧烤、防御等生存需要外,还有一个重要的运用是祭祀,所以这个掌管火的人常常由巫师来兼职。“祝”的本意也是巫师,“融”的本意就是能力强大。所以这个人就被人称为“祝融”。
谁负责这项工作,谁就叫祝融。炎帝的子孙干过,黄帝的子孙也干过。就像现在的局长一样,陈姓人做过,林姓人也做过。只是因为当时没有专门的人口管理,没有户口,所以没有林局长、陈局长这样对应过去叫熊祝融、彭祝融等。
后来有统计说“祝融八姓”,实际上就是有八个姓氏的部落首领管过火,出任过祝融。分别是:己、董、彭、秃、妘、曹、斟、芈。
与祝融这个官职一起出现的还有,句芒、蓐收、玄冥等3个职位,他们一起组成了四季,对应着国家(部落)不同时期的建设重点。
春天的时候,草木出生,是生命起点的季节,所以这个时候要祭祀,在五行属木。“句芒”本意就是弯曲生出的草木。于是,句芒就代表着春季祭祀的官职,后来演变成宗伯,再后面就是礼部尚书。
夏天的时候,天气燥热,人们精神亢奋,许多战争就发生在这个季节,而且夏季的日照时间比较长,适合搞军事训练。火是战争中很重要的武器。所以“祝融”就代表着夏季的官吏,五行属火,后来演变成司马,再后面就是兵部尚书。
司马这个官职也渐渐演变成了姓。所以晋朝的司马懿认定自己的祖先是祝融。
秋季的时候,天气转凉,寒气四起,草木开始枯萎。“蓐收”的本意也是秋天成年的草木,可以收割了吧?此时空气中戾气重,一般是用来行刑的季节。行刑要用到刀枪什么的,所以对应五行就是金。蓐收代表了秋季的官吏,后来演变成司寇,再后面就是刑部尚书。
冬季的时候,夜长昼短,万物成眠,雨水减少,是搞土木(水利)建设的好季节。“玄冥”这词本意也是黑暗的意思,五行里对应着水。玄冥就代表着冬季季的官吏,后来演变成司空,再后面就是工部尚书。
倚天屠龙记里面有个组合叫玄冥二老,会用寒冰掌,就是包含着主冷、主水的寓意。
因为尚书有六个,除了上面四个,还有两个。
户部尚书对应回去的名称是司徒、后土。因为季节没了,那就不用对应,反正你主要也是管人口和土地的。还有一个五行的名额,那就是对土了。
吏部尚书对应回去叫冢宰、天师。这是管理官吏的职位,在古时候,他的重要性也没有前面几个大,所以季节没了,五行也没了。
五行:没了!
四季:早没了!
吏部尚书:怎么这么随意啊?
句芒、祝融、蓐收、玄冥本为春夏秋冬四官官名。后演变为春夏秋冬四季的神名。所以,在这一套传说中,祝融就是神仙了。
大家认祖先都喜欢往神灵上靠,这种动机没毛病。但为什么就祝融的名气大?都抢注。其他不还三个吗?因为火最重要,最牛!
火,在远古时代是人类掌握自然界中最先进的科技。水、木、土、都是自然,满地都是。金要有火才能炼出来。掌握了火就等于走上了文明。所以管理火的祝融,就相当于今天掌握了核技术。
这么高大上,大家当然都愿意往上靠。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19 18:58:00 +0800 CST  
祖先很辛苦
搞定祝融后,就可以按照祝融子孙的路线走下去了。
做过祝融的一支芈姓部落,在夏王朝的时候估计还有个一官半职,还有一块封地叫熊,或者干过一个类似“熊”的职务官,总之他们的芈姓后,开始出现了熊氏。但是在商取代夏后,注重血统的商王朝就把什么芈啊米啊,熊不熊的部落全部打跑。这样,芈熊部落就不得不开始南迁。
南迁不是一次完成的,是被打一次,迁一次。等在新的地方建设的差不多了,有点恢复原气了,商朝又打过来,半哄半抢的样子。所以那段历史对芈熊部落来说就是血泪史,叫“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终于到了湖北荆山一代,商王朝停止了打砸抢。
因为太远了!商人很会算,估计一来一回抢到的财物还不够路费。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芈熊部落已经被商王朝的中原军打成了蛮夷。那就要和西戎啊,北夷啊等一样对待了。所以商王朝此时没空,也没有必要专门为你制定工作计划了。
蛮夷是中原的商人对芈熊部落的界定称呼。芈熊部落自己坚决不承认,不接受,他们在南迁的过程中通过口口相传,始终认定自己是祝融的子孙,我根正苗红,不是蛮夷。但是从北方到南方,许多地理气候都发生了变化,他们为了生存又不得不去适应,所以就要去学习当地土著人的各种生活文化习性,学得多了,许多动作就变得与中原不一样,这样商人一看就说芈熊部落已经被南蛮同化了,实锤了,你就是南蛮。
实际上,真正的南蛮也不认同芈熊部落是蛮族,因为这个芈熊部落的身上还保留着许多中原文化的倔强。就这样,两边都有,又两边不靠,反而造就了芈人自己特有的文化,也就是后来华夏文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楚文化。
比起南方的其他部族,芈熊部落带着中原先进的文明而来,各种精神层面的生活高他们一截;但比对中原,人家都夏商周换了几茬,芈熊又因为交流脱节,明显没有跟上变化的节奏。
特别要说明一点,生存的文化没有先进不先进的区分,只有相同不相同、丰富不丰富的差异。
比如中原人的图腾都变成龙了,但楚文化中的图腾还是凤。所以楚人可能是春秋战国时期最累的一个诸侯,听他们满大街都在唱“我们不一样”,你们丫的说谁呢?
造物就这样弄人。芈熊却因此成为最有韧性的一个部族(因为有自己的楚文化),所谓“楚虽三户,亡秦比楚”,或许这句话里有着文化相克的内涵在里面。
秦人发展的历史很短,西周都200多年了,才有秦非他们,另外他们嬴氏也断了两百年,所以秦的文化基本接收了中原的文化。他克掉中原,建立秦朝,说明他是修炼中原武功秘籍里最好的高手,打通了任督二脉,别的中原诸侯也是用这个秘籍(一样的文化),既然他已经练到最厉害了,那谁也打不过他了。可是楚国不一样,楚有自己的武林秘籍,九阳神功是寒冰掌的克星,所以在楚人把自己的秘籍练好后,也打通任督二脉,就可以克制秦了。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20 19:42: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20 19:47:00 +0800 CST  
熊渠称王
熊绎之后传了几代,都没有流传下来什么故事,到了六世孙熊渠这里,才出亮点了!
记载说,楚国六世君王熊渠趁周王室衰弱和中原动乱之机,开始开疆拓土,相继攻打庸国、扬越、鄂国,将楚国的势力推进至江汉平原,使楚国逐渐兴盛起来。之后,便感觉良好,自我膨胀,有了欲与天公试比高的冲动,不满足子爵,准备自己僭越称王。很奇怪,他自己并没有称王,而是创造性地封了自己三个儿子为句亶王、鄂王、越章王。可能是试探,也可能是鄙视周王室。但是没多久,听说新继位的周厉王姬静连周国人去山里打猎、去河里抓鱼都管,暴戾远超过自己,所以内心就害怕了,赶紧取消了这三个王子称号。
这种担心确实有同样的道理,现在看到一个敢自残的人,我们都会有点畏惧。
但事实可能不是这么没有前因后果的传说。从时间上看,熊渠在继位的初年对应周王朝的老大是周夷王,而周夷王的老爸是周孝王。周孝王因为秦非会养马这事就给他封了秦地,还把嬴姓给秦启用起来。这事应该是传到了楚国的耳朵里,楚国想一个养马的都可以封赏,我管火的就应该有更高的赏赐。于是,熊渠去周王朝朝贡的时候,又申请提升爵位,但被周王朝无情地拒绝了。
你就朝贡一车酿酒引火用的茅草而已。
那他还只是养马的而已呢?
不好意思,帝国最近缺养马的,不缺玩火的。
当然,里面还有一个条件是楚人无法比拟的,那就是秦非开始在周王朝上班,俗称领导身边的人。而你楚国一直都在南方,就算功劳再大,周人也只是听说听说,哪里有秦非来得实在?
看把我马子给调教的,身材建硕,还十分性感,相当实在。
所以,楚人很气愤。他觉得自己帮助周人镇守南方,遏制蛮族这些事都白干了!于是,楚人就开始转变思路,那就不遏制了,直接吃掉,把自己做大。
思路一变,局面就立马改变。熊渠发现做大楚国其实非常容易,他很快就吃掉了周边的许多部落。成功来得这么顺利,心情自然也就收放自如,有一种“我干嘛要*你周呢?”的气魄,所以一来气,就放飞自我,一下子把自己的几个儿子都封称王。
儿子才是王呢!
但是,没多久,周厉王继位。周朝一改温驯的性格,突然发力。周厉王一上台就到处打人。因为此前周的善意被诸侯理解为无能,搞得周的天下到处都有自作主张的问题。周厉王很厉害,东征西讨,干掉许多蛮夷,这事传到了楚国耳朵里。熊渠为了安全起见,那就不称王了。儿子还是儿子。
虽然,最后还是称王未遂,但这无疑是楚人的一次试探,一次态度。为以后楚人强悍的形象打下了基础。
其实楚人一直都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不称王你称什么?你称公,侯,甚至伯,都是僭越。叫楚子?简直就是埋汰!周边陈国、随国都是侯爵,邓国黄国也都是伯爵,你说气人不?这邻居还怎么走动?
这是楚人最郁闷的地方,实力超群,进取心强,但是名声就是被压着。所以在熊渠后面,楚国的领导又被逼出了一个叫“敖”词语。(应该是当地方言里 “王”的意思)相当于现在暴发户不能叫什么长(市长),那就叫什么总(总裁)吧!
这是楚国熊渠8世孙,想出的点子吧!楚若敖熊仪。
虽然解决了楚子的问题,但是还是有点不伦不类,估计也是被周边的贵族邻居偷偷取笑,若敖、宵敖、还蚡冒什么的,拗口太难受了!
所这个敖的称呼也没有用几世,到了熊仪的曾孙熊通这里,楚国又再次发飙了。干脆,不敖不熬了,再称王。实在是熬不下去了,我楚国就是王,楚武王。这之后,“敖”就变成了没有顺利坐稳君位楚王的一种荣誉称号,有点类似中原的“哀”、“殇”之类。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22 18:55:00 +0800 CST  
(以下两节在第二篇中已经有描述了,为了保持书写的连续性,就再重复一遍,文字基本一致,稍微不同)
(以下两节在第二篇中已经有描述了,为了保持书写的连续性,就再重复一遍,文字基本一致,稍微不同)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22 19:14:00 +0800 CST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22 19:16:00 +0800 CST  
五十四、祖孙三代强悍
都说“晋有强臣,楚有强君”,不要以为楚国刚刚出了武王、文王后就会歇会儿,他们的强悍根本停不下来,甚至好戏才开始。
孙悟空:孩儿们,操练起来吧!

(注:以下的一节同样在第二篇已描述过)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29 22:02:00 +0800 CST  
成者为王
现在要轮到楚成王了,虽然按照顺序才轮到他,但是在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的大戏里他早就露足了脸,要不是历史搞黑幕,他才不会沦落到连续三届获得“最佳男配角”。
类比那些国民老公、国民女儿,你是国民楚王。
楚成王熊恽有个亲哥哥叫熊艰。哥俩都是息夫人所生,按照惯例,熊艰继位。但是大家都认为熊恽更有能耐,这个“大家”包括母亲息夫人和熊艰本人。但为了不让弟弟超过自己,熊艰不是选择努力学习,迎头赶上。因为比你聪明的弟弟已经在努力学习了,所以,你学又有什么用?聪明到识时务的熊艰只有一个选择,那就是杀了这个弟弟!但是很奇怪,每次好不容易找到一个杀他的理由,总被身边人给解释过去了。熊恽很害怕,不可能一直这么幸运,就跑到了楚国的下属单位随国。这样过去了三年,熊艰好像有点忘记了这个威胁,开始沉迷于打猎、女色等不良嗜好。但是弟弟熊恽却没有忘记,他时刻感觉到自己生活在威胁之中。为了去除这个威胁,同样聪明到识时务的熊恽也想到唯一的办法,那就是杀了这个哥哥!
果然是亲兄弟!
不过,想法一样,效果却很不同。熊艰想杀熊恽,杀来杀去没杀成,熊恽想杀熊艰却是一刀切。而且,杀了后还不解恨的样子,说哥哥三年来没干什么,跟本对不起我们熊家的英明神武,简直就是个熊货。所以,为了证明自己是正选,就不给哥哥定什么王,而是封为敖,叫楚堵敖,不但敖,还有点堵。据考证,“敖”在楚国也是王的意思,前面说过,类似中原的“哀公”、“殇公”之类,但是可能还有点歧视的感觉。如同都是有钱人,人家叫企业家,你叫爆发户。
杀完哥哥后上台的楚成王任命他的叔叔子元为令尹(丞相)。但这个叔叔是怪叔叔,不厚道,一直想做王,而且还很垂涎自己的嫂子,息夫人。只是畏惧老臣斗伯比,所以才一直没敢发力。后来,终于等到斗伯比去世了,就自我感觉天下无敌了,天天歌舞晚会,做事也肆无忌惮,居然直接向自己的嫂子表白。但息夫人很狡猾,说我老公(应该指第二任老公,楚武王)是盖世英雄,常常出没在中原,现在楚国有十年没有介入中原,你如果有这样的进取心,我自然也待见你了。如果你只是像现在这样醉心于楚国娱乐业,我就不敢再和你说话了!
子元听了很惭愧,痛定思痛,他决定打郑国。
郑国:晕!你泡你的妞,关我屁事?
但是,楚子元这次选错了。此时的郑国有叔詹、堵叔、师叔“三良”辅政,虽然国力不及郑庄公当年,但是给人家做小弟的资本还是够的!叔詹很快就看穿了子元的心思,所以一面去找大哥齐国求救,一面居然玩起了空城计。想赢怕输的子元果然中计,不敢攻城,又畏惧齐兵来了造成两面夹击,就悄悄撤退了。然后在路上随便打几只野兔级别的小村庄,就浩浩荡荡回楚国,鼓吹自己大胜郑国。
可惜,这事太假了,根本瞒不过息夫人。子元也无奈,正面追求看来没希望,就想霸王硬上弓,顺便一起造反。可你连郑国都不敢打的人,哪里来的本事打楚国?没几下,自己反被楚成王和斗家给灭了!
怪叔叔丞相死了,大家就开始商量谁来做丞相。终于,背负神话色彩的斗子文(斗谷于菟)被推选出来。
大家传说斗子文是未婚所生的孩子,被外婆扔到野外。后来外公(楚武王的丞相斗伯比)出去打猎的时候,发现一只老虎一动不动在守候什么,射箭也射不到它,就派人去查看。跑龙套的看完回来说,那老虎看护着一个孩子。大家很吃惊,一起再看,果然是啊!斗伯比就下令把孩子抱回来。回到家后和老婆聊天,说起今天奇怪的事,才知道这个孩子原来是自己的外孙,于是就取名为斗谷于菟。“于菟”在当时就有老虎的意思。
这传说真不真不重要,重要的是有传说,说明有能耐!古人常常会给自己造势头,说自己来路不明,不是人,是什么神鬼的亲戚之类。但是这些故事的命运也和主人公的命运连在一起,如果你的主人公后来***,那这些故事就变成了传说,会给你锦上添花,让你更加有威信。如果你的主人公后来被杀了,那对不起,你的故事就是造谣,扯淡,没有人记住。
现在流传下关于于菟的传说,就证实了子文是个牛人。没错,他对楚国的意义和管仲对齐国的意义一样。
子文上台之后,楚国大治。

楼主 杨正再东周  发布于 2019-03-30 20:09:00 +0800 CST  

楼主:杨正再东周

字数:70282

发表时间:2019-03-03 04:0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19 19:40:31 +0800 CST

评论数:8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