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冠的演变

自整理 从明人凤冠的冰山一角追溯冠这一重要首饰的历史演变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0:09:00 +0800 CST  
凤冠霞帔这个词大概是无人不知的,但事实上,凤冠这个词针对具体冠的种类,就有点语焉不详了,冠在古代女性的装饰中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一个女性权力和地位的象征,比如像《金瓶梅》里有一个情节,说一个道士给西门家的女人们看相算命,看到丫头庞春梅的时候,说此女将来必戴珠冠,就是说她将来会飞黄腾达的,周围人都不信,没想到后来她果然嫁了官员成了贵妇。简单地介绍一下女性的冠在古代的种类,冠在过去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礼服冠,另一类是居家佩戴的冠子。其中礼服冠又分为大礼服冠和常服冠(即常礼服冠)。(引文转自洛梅笙文章)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0:13:00 +0800 CST  
比较常见的一顶北朝的花冠,与其说是凤冠,不如说冠的原型的重点是这些花枝型的装饰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0:15:00 +0800 CST  
此时冠饰以已形成博鬓形装饰 以簪的形式把冠固定在头顶发髻上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0:17:00 +0800 CST  
陕西西安李静训墓出土隋代【金银珠花头饰】,银托把长6厘米、宽3.2厘米。李静训入殓时虽只是一位小女孩,但却在皇室内受尽万千宠爱,墓中出土大量精美首饰,最为著名的那条嵌珍珠宝石金项链大家都不陌生,而这件珠花头饰时至今日虽有所残损,可遥想当年也是金光闪闪,栩栩如生。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7:09:00 +0800 CST  
这顶冠依然是以花树为主要装饰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7:10:00 +0800 CST  
2014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基本成功修复一件唐代贵妇“裴氏冠饰”。这是继唐高祖第五代孙女李倕冠饰之后,考古专家修复的第二件中国唐代贵族女性冠饰。“裴氏冠饰”出土于西安唐代阎识微夫妇墓,保存情况不佳,它的成功复原,为修复扬州隋朝萧后凤冠(图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7:24:00 +0800 CST  
虽然冠饰残损严重 但是从复原图依然可以看出冠饰主体由钿 花树 博鬓组成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7:27:00 +0800 CST  
西安马家沟唐太州司马阎时微夫妇墓出土冠饰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7:52:00 +0800 CST  
唐冠里最著名的要数2016年复原的萧后凤冠了 跟后世的凤冠差别挺大的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09:00 +0800 CST  
其实萧后冠在严格意义上并不能称作凤冠 因为很明显 上面根本没有凤 依然由钿 花树(上面还立有小仙人)博鬓组成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20:00 +0800 CST  
另外有趣的是苗族这类叫万花朝凤的银冠子,保留了许多早期花冠的特点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27:00 +0800 CST  
体积庞大 略恐怖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28:00 +0800 CST  
萧后的“凤冠”为何没有凤?(文转自扬眉剑舞)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29:00 +0800 CST  
引文:中国人对于女性礼服最广为人知的概念,莫过于“凤冠霞帔”。不管是新娘还是后妃,凤冠已经成为了标志性象征。但很多朋友也许不清楚,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模拟自然的“花树”才是中国女性礼服冠中最核心的组成部分。那么凤又是怎样登上冠顶,最终独领风骚的呢?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30:00 +0800 CST  
2013年,隋炀帝杨广和萧后墓在扬州被发现,成为当年最重要的考古发现之一。萧后墓中最吸引人的,便是一具腐蚀严重但保存完整的冠饰,被搬回实验室由陕西文物保护研究院开始进行清理修复。经过两年的工作,今年9月正式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开修复成果,并在扬州展示萧后的“凤冠”。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30:00 +0800 CST  
隋萧皇后出身于梁朝皇室,炀帝遇害后,流落叛军、东突厥,唐贞观四年归长安,历经四朝,去世后被唐太宗以皇后礼与隋炀帝合葬扬州。墓中此冠应是初唐贞观所制,是极其难得的唐代后妃礼服冠实物。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31:00 +0800 CST  
看过展览的朋友一定会觉得,那顶金灿灿的“凤冠”和我们想象中的皇后凤冠颇有距离。如果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一件蹊跷的事,这顶冠上似乎完全没有“凤”的踪影?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32:00 +0800 CST  
的确,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古代后妃居最高地位的礼服首饰中罕有凤鸟存在。早期凤尚未完全成为高贵女性身份的标志性象征,而对自然环境元素的直接模拟,便成为了礼服冠饰的主要手法,头上往往是一派花草树木、鸟语花香、飞禽走兽的场景,其中最真正的核心组件就是由步摇发展而来的“花树”。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34:00 +0800 CST  
汉代皇后首饰采用假结(髻)、步摇、簪珥模式,魏晋南北朝陆续增加钿、博鬓,并将步摇改称花树。隋唐在汉晋南北朝以来各朝制度的基础上,确立了花树、钿、钗、博鬓的组合模式,并且以花树、钿的数目区分等级。宋明添饰龙凤仙人,发展成极大型隆重的礼冠,但依然保存了花树、钿、博鬓的基本元素。一顶礼冠,历代叠加,延续上千年。

楼主 朴仁团子  发布于 2017-05-18 08:35:00 +0800 CST  

楼主:朴仁团子

字数:10040

发表时间:2017-05-18 08: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22 23:07:29 +0800 CST

评论数:223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