扒一扒宣宗潇湘八景诗

我是不会告诉你我只有64点经验就13级所以特地来骗经验的
萌萌哒的宣宗陛下镇楼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0:39:00 +0800 CST  
偶尔看到这组诗歌,非常对本人的胃口,宣宗写的实在是太美了,想查查更多资料如注释啥的都没有o(╯□╰)o,只好自己动手,但自己现代文文笔。。。大家将就看吧。
“《潇湘秋意图》先是陈叔起画:“渔村落照”、江天暮雪”、“洞庭秋月”、“潇湘夜雨”,“平沙落雁”以下四图,“远浦归帆”,“烟寺晚钟”,“山寺晴岚”,是1412年春黄性赴南京谢恩时,由王绂所续作。”

既然,提到“潇湘八景”名称,再次提供“潇湘八景”名目线索,以飨读者。以下是《钦定四库全书·御选明诗》朱瞻基的“潇湘八景”: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0:41:00 +0800 CST  
江天暮雪
大江东去天连水,薄暮萧萧朔风起。
须臾吹却冻云同,六花乱撒沧波里。
桥南桥北树槎牙,隔浦纷纷集晚鸦。
马嘶百折蟠云路,犬吠孤村卖酒家。
俯仰山川同一色,眼前不辨浪花白。
茫茫七泽与三湘,分明皓彩遥相射。
渔翁独酌寒江滨,顷刻琼瑶飞满身。
得鱼醉唱湖南曲,欸乃一声天地春。
有时倚棹弄长笛,洞庭景物清无敌。
中流迢递望君山,但见遥空耸银壁。
…………………………………………
江天暮雪是描写橘子洲的,橘子洲自古为长沙名胜,东望长沙,西瞻岳麓。当大雪纷飞,白雪江天浑然一色,世间万物寂寂无声,江中商船落帆泊岸,雪光上的暮色烟雾一样漂浮不定,人的心情也就格外地清冷,思想随着雪花飘舞,那种清凉的悠闲也许是最接近冬雪本质的悠闲。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0:45:00 +0800 CST  
宣宗起笔便气势恢宏,虽然是借用前人语句,但感觉通顺自然,而且极具有画面感。接着便点明了时间,是冬天的傍晚,橘子洲头,寒风萧瑟,只需一小会,便连那云朵也同吹冻似的,将六角雪花纷乱撒下,落在湘江广阔的烟波中。
接着宣宗转移角度,从大镜头换成小镜头,开始描绘雪景。桥南北边的树枝错杂不齐,一旁水边乌鸦纷纷云集。马儿嘶鸣,在盘绕云边的山路上不停转折,孤村传来犬吠声,那里有户卖酒的人家。
一段细致入微的描写,动静一体,将雪天的景象刻画的生动活泼。马嘶声,犬吠声给清幽的环境中带来了生意,其实也更加突出雪天环境的静谧。
接着宣宗又宏观描写。俯首仰视山水都是一种颜色,眼前已经分不清是浪花还是雪花。在茫茫的湘楚大地,分外明亮皎洁的月光在远处与雪光相互映射。这四句着重描写了雪的白,从山川一体的白变成天地融为一体的白。
然后宣宗突然将镜头从整个潇湘和月亮又拉回湘江边。这次,人物出现了,一个渔翁,在寒冷的江边独自喝酒,顷刻间雪花就落满了他一身。捉到鱼后凭着醉意唱着湖南本地的曲子,棹歌一曲仿佛天地迎来了春天。
宣宗在此处重点刻画了雪境中渔翁的形象,接下来更是从第三视角转为第一视角来描写渔翁。
渔翁有时倚着船桨吹着长笛,看着洞庭的景物清澈无比。在江水中间遥远的望向君山,只看见高空中耸立着银色的崖壁。
宣宗以渔翁的视角,将雪中之景身临其境的叙述出来。特别是最后两句,以君山之景收尾,留下深厚的韵味。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0:48:00 +0800 CST  
烟寺晚钟
烟光漠漠春山紫,古寺深藏万松里。
夕阳西坠群壑阴,隔林蔼蔼疏钟起。
潇湘无风波浪停,恍如水底鸣长鲸。
山僧策杖归来晚,遥听穿云百八声。
缓急因风如断续,远彻山阿并水曲。
已随暮角响江城,更送樵歌出林麓。
乘桥二客心悠然,偶立遥看瀑布泉。
高山流水有深意,咫尺不闻音韵传。
乾坤无尘万籁静,朗然空谷声相应。
高秋正遇晓霜清,分明若向丰山听。
…………………………………
烟寺晚钟——衡山县城北清凉寺
湘江又北行百公里,过南岳衡山。晚来风急,万物入眠,唯寺内报时的古钟,不时敲出悠扬宏亮的声音。江舟中的旅者在这种钟声中系舟或者远行。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0:52:00 +0800 CST  
淡淡的霞光布满春山,春山好似变成了紫色,山中的古寺深藏在松林里面。夕阳西下,千山万壑都逐渐暗下来,隔着幽暗的松林,稀疏的钟声渐渐响起。
起头四句,宣宗便把“烟寺晚钟”四字一一点齐。
接着宣宗将视角从山里拉向山外,开始从听者的视角描写钟声。潇湘江面上没有一丝风,波浪停歇下来,那钟声传来,好似水底鲸鱼鸣叫。寺庙中的僧人拄着手杖归来偏晚,隔着很远便听见不绝如缕的钟声穿透云霄而来。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0:55:00 +0800 CST  
接下来宣宗便仔细地刻画钟声。钟声因为风时缓时急,好似断断续续,远远的就彻穿山水的曲折处。钟声已经跟随着傍晚的号角响彻江边城池,又将樵夫唱的山歌送出山林(樵夫听见钟声知道该回家了,于是唱着山歌走出山林)。这四句将钟声的广阔悠扬渲染的很到位,最后那句用“樵歌”代指“樵夫”更是独具匠心,使人沉浸在“暮角”“樵歌”“钟声”多重声音中,让读者得到听觉上全方位的享受。
突然宣宗笔锋一转,将读者从钟声中拉出来,又开始描写山内。乘坐山轿(桥,通“ 梮 ”,山行的安全用具)的两位游客心情安闲,偶尔出来站着眺望瀑布山泉。高山和流水别有一番深意,让近在咫尺的人听不见那钟声传来。这四句和前面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深山的静谧,而且蕴含着无限哲理。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0:56:00 +0800 CST  
最后宣宗又直接描写钟声。深山里天地不着尘世欲望,一切声音都沉静下来,突然响亮的钟声在山谷回荡不尽。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清晨草木都打上了白霜,这钟声分明就像从丰山听霜钟一般。 宣宗结局可谓跌宕有力,余韵无穷。先顺承上段,将山中的静极力突出,然后突然转折,又将响亮钟声传回读者之耳。最后又回到景色上去,点明了清秋时节,然后又用丰山霜钟的典故,让人置身于悠扬钟声中不愿离去。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1:00:00 +0800 CST  
度娘莫名删帖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4:26:00 +0800 CST  

对@三生俯首...使用挽尊卡

挽回他的尊严!

效果:明朝吧经验+12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7:10:00 +0800 CST  
渔村夕照
岳阳城头望湘浦,芳草垂杨迷古渡。
晴岚霏白夕阳红,渺渺江村天欲暮。
渔家茅屋住汀洲,罢钓归来稳系舟。
自念生涯在网罟,临风高挂向船头。
出水鲜鳞杂紫蟹,垆头有酒还堪买。
东邻西舍当此时,欢笑声余歌欸乃。
豚鱼吹浪白连天,隔江贾客促归船。
余光远映双凫外,残影半落孤鸿边。
湖上高楼云外起,下瞰湖湘千百里。
凭高一望楚天低,云树苍苍暮山紫。
……………………………………
渔村夕照——西洞庭桃源武陵溪
陶渊明在《桃花源记》中说“武陵人捕鱼为业”。武陵人因为捕鱼,而发现了桃花源,世人所居住的渔村也就成了文人墨客所憧憬的地方。白天,渔人撒网洞庭;傍晚,收拾渔网,提着肥美的鲜鱼,在夕阳的晚唱中踏着渔歌回家。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9:17:00 +0800 CST  
没人助我升级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19:30:00 +0800 CST  
宣宗前四句依然是点明主题。站在岳阳城头望向湘水边,香草杨柳覆盖让人辨别不清旧时的渡口。晴天雾气弥漫泛白,夕阳却泛出红色光彩,江边村落好像若有若无,整个天空已经渐渐变暗。开头便给人一种时间和空间上的辽阔感,芳草萋萋,江天欲暮,又莫名给人一种对人生的感触。
接下来宣宗化身为一枚普通渔人,以渔人的视角描写这美景。打渔人家的茅草屋就住在水中小洲上,钓完鱼归来后将小船系紧在岸边。自己考虑自己的生计全在渔网上,于是将渔网迎着风高高挂在船头。渔夫查看一天的收获,打捞了许多活鱼还夹杂着一些螃蟹,又是丰收的一天,当然去酒坊里买些酒好好喝一番。邻居们聚在一起,大家一起打闹逗趣之余便唱起那悠扬的渔歌。这一段渔家生活宣宗描绘的生动活泼,有血有肉。将渔人的心里把握着很到位,也使人对这种自在的生活产生了向往之情。
宣宗接着又从人物转到景物。河豚将白色浪花一直吹到天边,旁边江面上的商人催促着归来的船加快速度。斜晖远远的照在两只野鸭身外,残缺不全的影子半落在单独的大雁身边。一段细致的渔村外江景描写带着厚厚的忧愁,从上文欢快的场景形成强烈地反差,更能显示出渔村内部如武陵源般的乐趣。
最后是收尾,宣宗的视角从江面转向高处。湖上面的楼高耸入云,向下阚望尽收潇湘千百余里。凭靠在高处望去,湘楚的天空也低沉起来,那树木伸入云端一片苍翠,日暮下的山峰在霞光照映下泛着红紫。宣宗以广阔的视角收尾,给人无穷的想象空间,更是通过描写潇湘的美景来正面衬托渔村欢乐的生活。
全诗可谓色彩鲜明,景物丰富。白红苍紫,草柳雁凫。完美的刻画了渔村夕照这迷人潇湘景色。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20:20:00 +0800 CST  
远浦归帆
斜阳欲挂晴川树,丹霞远映潇湘浦。
洞庭湖上接星沙,万里归舟自何处。
云帆缥缈天际来,势压滔天云浪摧。
须臾已达汉江曲,江声汹涌如鸣雷。
汉阳城头夜吹角,暂从鹦鹉洲边泊。
长笛一声山月低,残灯数点江云薄。
西蜀滇南与海通,浮波来往自无穷。
暮天已卷三湘雾,晓日还悬七泽风。
突兀危楼瞰江水,临眺何人频徙倚。
寒鸦飞尽淡烟收,浩荡瑶空净如洗。
…………………………………
远浦归帆——湘阴县城江边
从橘子洲沿江北去,约远70公里,便到湘阴。每当黄昏,远山含黛,岸柳似烟,归帆点点,渔歌阵阵,等待归船的渔妇和企盼宿客的青楼女子站在晚风斜阳中,衬托出一片温馨怅望的繁忙景象。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21:29:00 +0800 CST  
宣宗依然起首四句点明主旨。那西下的夕阳好像要挂在江畔的树梢上,晚霞远远地已将潇湘江浦染红。洞庭湖和星沙相连不远,万里归来的船身在何处?一个“欲”字,便将夕阳写活了。而且这四句还将归舟路线“洞庭——星沙——汉阳”巧妙的告诉读者。并且宣宗聪明将时间设定成傍晚,给“归帆”增添一份浓浓的惆怅氛围。
突然,宣宗笔锋一转,将平淡的氛围打破,给归帆造出十足的气势。那和云朵一体的船帆仿佛从天边到来,它的气势压过了弥漫天际如云一般的浪花,摧毁一切似的向前驶去。一转眼就到达汉江水曲处,汉江江声汹涌像响雷一般。这段将归帆急切的情感展示的淋漓尽致。
一段视听享受后,宣宗又转归宁静。汉阳城头已经吹响夜晚的号角将城门关闭,归帆只好暂时在鹦鹉洲边停泊。在这静谧的情景中,宣宗用突然一声长笛打破这安静的夜晚,既突出了夜晚的宁静,又给周围环境添加了一层浓厚的思家情绪。一声长笛,山月暗低,残灯几点,江云渐薄。
接着,宣宗从小处转向大处描写。汉阳向西南望去,远处的滇蜀和大海相通,浮波载着的船只来来往往自然无穷无尽。日暮收帆已然卷去潇湘迷雾,明日船帆悬起还要迎接潇湘的江风。
结尾四句,宣宗又把视线转到等待归帆的女子身上。高楼突兀在江边俯瞰江水,是谁屡屡倚着栏杆向远处眺望?又是一天过去,寒鸦飞尽,烟霞淡去,广阔的天空干净的像洗过一样。结句淡然有味,余韵无穷。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29 22:49:00 +0800 CST  
平沙落雁
秋江水落波痕浅,平沙渺渺连天远。
白苹红蓼满潇湘,枯苇黄芦迷汉沔。
鸿雁恒怜泽国游,数声忽报楚天秋。
万里避寒违朔漠,几行带雪下汀洲。
云水微茫少矰缴,岁岁南来欢有托。
霜田岂乏稻粱谋,江村自得栖迟乐。
黄鹤楼前铁笛鸣,时惊嘹唳两三声。
湖通巴蜀寒烟净,天接荆衡暮景澄。
嗟尔迢迢自荒服,慕恋中华生计足。
行当懋德覆群生,尽使洪纤皆发育。
…………………………………………
平沙落雁——衡阳市回雁峰
潇湘自永洲下泻数百公里,到达南岳七十二峰之首的回雁峰。“山到衡阳尽,峰回雁影稀。应怜归路远,不忍更南飞。由干古人地理思维的局限性,误以为雁到衡阳不再南飞。当北方天气转冷,雁阵南行,南方则秋风送爽 艳阳高照。旷野平沙,芦苇丛丛,常常引采雁阵栖宿。好一幅秋雁戏沙图。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30 00:43:00 +0800 CST  
还有十八点经验到13级~楼楼睡觉去了,明天继续更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30 00:52:00 +0800 CST  
这首诗开头有点不同,宣宗并没有完全点题,而是先描写潇湘秋水之景作铺垫。秋天的江水回落在沙地上留下淡淡的痕迹,平坦的沙滩无边无际通向天边。江上岸边,到处是白苹、红蓼、枯苇和黄芦。如此美景聚在秋江,各种色彩充斥视野,怎不能留住南来的北雁?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30 10:02:00 +0800 CST  
接着,宣宗自然着笔秋雁。鸿雁永远地爱向潇湘游去,突然的几声雁鸣宣告了楚地秋天到来。它们不远万里离开朔漠来这里避寒,成群结伴的带着霜雪飞下汀洲。一个“恒”字让人体会到潇湘秋季的迷人连大雁都年年着迷醉心于此。后两句便将大雁万里旅程诗意地记下,特别是“几行带雪下汀洲”很有画面感,将旅雁的辛苦刻画的淋漓尽致,它们饱受霜雪摧残,终于到达了梦寐以求的潇湘。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30 10:22:00 +0800 CST  
旅雁到了潇湘,生活是怎样的呢?潇湘的云水迷漫而模糊,没有捕捉它们的短箭(矰缴:zēng zhuó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每年它们都向南飞到这儿寄托欢乐。经霜的田地不用为谋求稻粱烦恼,江边村落的生活是多么悠然自得。一段田园式的描述让落雁的生活令人神往,没有忧愁,自得其乐,这不正是诗人所向往的田园生活吗?

楼主 三生俯首王阳明  发布于 2015-05-30 10:44:00 +0800 CST  

楼主:三生俯首王阳明

字数:7983

发表时间:2015-05-29 18:3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28 22:56:20 +0800 CST

评论数:12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