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十二钗与明末十二雄

重解红楼全部诗词!血泪文字逐段解释!所有谜团完整公开!
——无名寒士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0 15:45:00 +0800 CST  
先介绍一下文中两位主要人物的判词。
只见头上一页便画着两株枯木,木上悬着一围玉带,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也有四句言词,道是:可叹停机德,堪叹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
这里是黛玉与宝钗的判词。
这两株枯木就是朱由检。朱的意思是赤心木,检都是带木的字。
枯木就是点出朱由检不幸死亡的结局。
堪怜咏絮才——(林黛玉)聪明上进勤奋好学的朱由检实在令人感叹,
玉带林中挂——(林黛玉)最终明亡身丧,吊死在煤山的歪脖子树上。
可叹停机德——(薛宝钗)皇太极是一个有远见智慧和决断野心的人,
金簪雪里埋——(薛宝钗)他图谋中国的野心并未真正实现就病死埋葬在东北沈阳。
(雪是指满清,沈阳是皇太极时期的满清都城)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0 15:54:00 +0800 CST  
作者傅山写作本书的目的是叙说“闺阁中人”被灭国毁史隐去的本来面目。并非生搬硬套历史人物的死亡时间和死亡方式。
十二人死亡方式历史并未虚假记载,死亡过程和死亡方式皆非书中重点。全书只写风月,真事尽皆隐去。并不会出现剑斩刀剐等历史真实。正如朱由崧之死只以甄士隐出家这样的写法轻描淡写带过。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0 15:55:00 +0800 CST  
接下来介绍一下明朝末世的两大势力魁首的判词。王熙凤与李纨。魏忠贤和钱谦益。
判词很有价值,不过不能抱有看懂判词就等于看懂全书的想法。因为十二钗对应人物虽然皆是显赫一时极易看出,但最重要的还是要看懂书中对不同人物的塑造,了解他们鲜活真实的一面。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0 15:56:00 +0800 CST  
后面便是一片冰山,上面有一只雌凤。其判曰:
凡鸟偏从末世来,都知爱慕此生才。一从二令三人木,哭向金陵事更哀。
这就是王熙凤的判词,实际是评说明末显极一时的九千岁魏忠贤。
这个人的实际情况已然被史书刻意歪曲抹黑到一无是处了,也只能在石头记书中我们才能感受到一个真实出色的王熙凤,一个被今之世人称作现代管理之母的优秀领导。
冰山,这是一个典故。明末冰山记这一戏剧曾在坊间广为流传,内中记述了专权嗜杀迫害忠良的魏忠贤最终如冰山溶化般覆灭消亡的故事。
一只雌凤,这是一个怪词。凤求凰,凤雄凰雌,雌凤二字混在一起,就是既非雄又非雌,也就是不男不女的太监,点出了魏忠贤的太监身份。
凡鸟偏从末世来,凡鸟就是凡鳥,也就是鳳。魏忠贤如同鳳凰,可惜生不逢时,没有梧桐树可以栖息,而是遇到了末世残酷腐败的官场环境。
都知爱慕此生才。魏忠贤这个人的才干和能力令上上下下(贾母、王夫人、周瑞家的、刘姥姥、宝玉、冷子兴等等)赞叹不已。
一从二令三人木,起先出嫁从夫,然后号令荣府,最后惨被休弃。
口令,以口代令,这也是个字谜。檢,这个字右边有“一”和“从”,还有“二”个“口”,还有“三”个“人”,最后左边补“木”。这个字就是朱由检的檢字。
朱由检上台后,众官员纷纷弹劾魏忠贤,魏忠贤就被迫辞去了职务。从前朝万历入宫至跟从朱由校,到天启帝时期发号施令管束天下文武,最后没几年天启亡故后在崇祯帝朱由检时期遭遇免职清算。
哭向金陵事更哀。王熙凤回金陵,贾府少了这样一个有才能的当家角色,也就没人可以像王熙凤那般做到从早忙到晚地处理家务管束家人。内部作乱起来,再有外人趁火打劫,自然就步向末世树倒猢狲散的结局了。
在魏忠贤被发配往凤阳皇陵并于路上自尽后,朝中再没能找到一个这样为国操劳又果决智慧的优秀臣子来辅佐皇帝。末世里始终再没人能做到像魏忠贤那般既监督官吏赏罚严明又稳定财政开源节流。末世君王朱由检虽然累计任用了五十位内阁阁臣,朱明王朝还是无济于事地走向了灭亡。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0 15:57:00 +0800 CST  
后面又画着一盆茂兰,旁有一位凤冠霞帔的美人。也有判云:
桃李春风结子完,到头谁似一盆兰。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
这里是李纨的判词,茂兰自然就是说贾兰,以后会在相应章节里介绍到他。
这个凤冠霞帔的美人,自然就是李纨,也就是末世东林党党魁——钱谦益。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0 15:57:00 +0800 CST  
桃李春风结子完,这里的桃李是弟子门生的意思。钱谦益身为东林党魁,门下学完出师者无数,可谓门生故吏遍及天下。
到头谁似一盆兰。兰花是君子,形容有节义的人。这句是讥讽那些门生故吏大抵没有道德气节,枉称儒家子弟却做不到学以致用言行如一。
如冰水好空相妒,枉与他人作笑谈。冰水是一个轶事,钱谦益作为南明礼部尚书,在清军进逼南京时决定跳湖殉国,最后时刻,他说水太冰了,于是没有跳湖,随后剃了发去献城降清。
这水太冰了的事迹流传开来后成为钱谦益一生最大的污点,他只能徒劳地妒怨自己没能保全名节,让这事情白白成为了坊间世人谈论揶揄的笑柄。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0 15:58:00 +0800 CST  
读者看到这里一定会有很多疑惑,因为在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里,红楼梦就只是一本古典小说,甚至曹雪芹也是真有其人,待寒士为大家逐一还原其中的真实。
在十二钗的人物判词理解上,其实也有比较浅显的线索。如许多人注意到贾元春其实就是隐写袁崇焕。除了判词里的呼应,还有如下一处“巧合”:
行不多远,则见崇阁巍峨,层楼高起,面面琳宫合抱,迢迢复道萦纡,青松拂檐,玉栏绕砌,金辉兽面,彩焕螭头。
“行不多远”,点出了元春省亲别墅和蘅芜苑的距离之近。袁崇焕在辽东对峙皇太极,确实也是“不多远”。这句形容省亲别墅的词句中,首句有“崇”,末句有“焕”,傅山用这种谐趣的方法暗中点睛,可谓用心良苦。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0 16:04:00 +0800 CST  
以下是逐回解读分析,{}中是引用的原文:
第一回甄士隐梦幻识通灵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意思就是作者说自己不肯作伪雕饰,都是照着真实情况来写。书中所涉人物皆为真实还原,并不存在丑化篡改与美化修饰。正如原文所说的“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石头记是一本“真传”。

既然作者明言此书为真传,那就要先用简单逻辑来辨清原文在写哪个年代。

女娲氏炼石补天是因为出现了天塌地陷的灭世之灾。“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因他生于末世”、“凡鸟偏从末世来”、“生于末世运偏消”,众多不同地域的人氏都经历此末世,即知末世为国家之末世。

书中所涉历史人物较多。“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唐伯虎画的《海棠春睡图》”、“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双艳图》”,正文出现的历史人物范围为从上古到明末,即知此末世为明朝之末世。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7 10:47:00 +0800 CST  
既知时代为明末,且接着看此书第一回。
石上所记小说的第一句是“当日地陷东南”,正常小说第一句都是介绍年代或时间背景,石头记也不例外,这个当日地陷东南就是小说第一回的时间。
女娲补天的神话里发生了天倾西北地陷东南的灭世灾难。
当日地陷东南,意思就是天塌了的那会。

此前已从原文逻辑上已知晓是明朝末世!而1644年甲申国难崇祯上吊明朝灭亡,对于天下汉人,就像是天塌了!
于是这个“当日地陷东南”,就是交代了第一回故事的时间是1644年崇祯皇帝死亡之后。

先不急着看石上所记小说,先看看书名来历,再看看第一回提到的此石来历。

{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道人是道家,僧人是佛家,原文里描述了空空道人本是道家却又参悟佛家的事情。明清历史上符合这样条件的人,只有一个,就是傅山。山西傅山,取石坚贞之意,自号石头。友人多称之为石道人、石兄。傅山被当时世人称作“学海”、“医圣”。傅山在明亡后出家为道人,读遍道家典籍,后又读遍佛家典籍,起法号蘖禅,学究天人,道兼仙释,将释道儒各家学说互相转化尽皆贯通。最早阐释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理论的反清志士大思想家顾炎武一生尊傅山先生为师长,称其“萧然物外,自得天机”。
石头记,就是傅山记。情僧录,就是蘖禅录。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7 10:49:00 +0800 CST  
此刻再看看这块石头的来历。认识下这位数百年来被公认为山西第一名人的傅山先生。

{谁知此石自经煅炼之后,灵性已通,因见众石俱得补天,独自己无材不堪入选,遂自怨自叹,日夜悲号惭愧。}
这个石头就是傅山!傅山自幼苦读,炼就学海之名。1644年大学士李建泰代崇祯帝率军出征,招山西傅山为军前赞画,傅山投军路上,其军已溃,崇祯也死了,天塌了,但傅山没能起到作用。傅山无奈返回,日夜痛哭。

{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
没有挽救民族危亡的能力,傅山在世上空活这许多载。不知有谁会抄下这些故事,让世人看到傅山以梦笔述出的这个时代。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纸上写满了看似荒唐的文字,故事里蕴藏着作者辛酸血泪!都说作者傅山先生是个情痴,又有谁人能理解他笔下的真意?

{当日地陷东南,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1644年甲申国难明朝灭亡后,在地处东南的姑苏,有一座皇城,是世间最金银富贵歌舞风流的所在。姑苏是书中提到的第一个地名,是很有重要意义的,以后会渐渐讲明。

{巷内有个古庙,因地方窄狭,人皆呼作葫芦庙。庙旁住着一家乡宦,姓甄名费,字士隐。嫡妻封氏,情性贤淑,深明礼义。家中虽不甚富贵,然本地便也推他为望族了。}
甄,这个姓是舜的后代,大舜之正裔。此人姓朱,名由崧。万历所封福王朱常洵的后人。
甄士隐名费是指朱由崧是史上最有名的“**皇帝”。妻子封氏是指朱由崧受封福王。
明朝一灭亡,虽然朱由崧并无才干,很多官员士绅还是出于各种动机决定扶他上位,这个推他为望族,实际是拥立朱由崧当皇帝。作者这样开玩笑的写法,嘲讽之余,记载的确实是真事。
朱由崧在崇祯死后不久的五月十五,在南京正式登基!这是在“地陷东南”后的事情。
甄士隐在姑苏,并没提到金陵或南京。这个南京拥立自然不能直白写出,作者目的是让读者根据文字内容去感受事件。
朱由崧南京即位时,清人势力范围尚且窄狭,还在北方到处追击农民起义军,但中国北方官军群龙无首准备望清而降,清军势力不断扩大,距离南京政权可谓极度危险的一步之遥。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7 10:54:00 +0800 CST  
{士隐听了,不便再问,因笑道:“玄机不可预泄,但适云‘蠢物’,不知为何者,或可一见否?”那僧道:“若问此物,倒有一面之缘。”说着,取出递与士隐。士隐接了看时,原来是块鲜明美玉,上面字迹分明,镌着“通灵宝玉”四字,后面还有几行小字。}
先讲下什么是通灵宝玉。后文曾有提到“至贵者是宝,至坚者是玉”,宝是至贵者,就只能是最尊贵崇高的皇权象征,玉为至坚者,就只能是最坚固强大的国家权力系统。通灵宝玉象征着皇权与国权,如同世间的传国玉玺。
朱由崧的弘光政权在成立后仅存一年便因清军攻来而覆灭,朱由崧与传国玉玺,恍如一面之缘,转瞬身死缘散。
所以说甄士隐和通灵宝玉有一面之缘,是说朱由崧和皇位缘分短暂。


{只因这甄士隐禀性恬淡,不以功名为念,每日只以观花修竹,酌酒吟诗为乐,到是神仙一流人品。只是一件不足,如今年已半百,膝下无儿,只有一女,乳名英莲,年方三岁。}
这朱由崧只图富贵安逸,并不以统一国家复兴明室为目标,每天只是享受帝权,醉生梦死地行乐逍遥。由朱由崧开启的南明政治继任者匮乏。书中人以女为尊,色以红为尊。书中甄姓者实皆为朱姓也。这里提到的英莲就是南明最后一任帝王朱由榔。

{只见从那边来了一僧一道,那僧则癞头跣脚,那道则跛足蓬头,疯疯癫癫,挥霍谈笑而至。}
江苏阎尔梅,号古古。其人癞头白面,以僧人身份遍行天下奔走国事。诗才若海,茫无涯诶。文中以癞头僧人和茫茫大士身份出现,游离于此书之外。
浙江周容,号躄翁。尝受海盗刑梏致跛一足。其人睿智博学,文才浩渺,笔下蕴尽警世哲理。文中以跛足道人和渺渺真人身份出现,亦游离于此书之外。

{那僧乃指着他大笑,口内念了四句言词道:
惯养娇生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那僧是阎尔梅。阎尔梅曾满腔报国热忱去参加弘光政权,无奈朱由崧偏安南京只求帝位稳固,对攻打北方收复失地之事全无规划,还抱有联清军平流寇的天真想法。阎尔梅劝说不成,只得无奈离开。
诗中第一句嘲讽朱由崧目光短浅。第二句借朱由榔政权被满清政权追杀至四处逃亡的无奈,感叹弘光政权错失复兴朱明统治的绝佳时机,导致弘光政权溃亡后其它南明政权衰微难聚无法对清军再形成有力的抗衡之势。后二句则嘲讽朱由崧的弘光政权覆灭之速,当年五月十五南京称帝,次年五月十五清军就入南京了,以江南经济之富庶人材之众多,竟全无防备与抗衡之力,终落得烟消火灭的败亡下场。

{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伏下甄家与贾家的奇特关联。书中甄真贾假,若有若无,写法为他书所不能,须去除陈腐之念,方识得此中妙处。

{只因西方灵河岸上三生石畔,有绛珠草一株,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灌溉,这绛珠草便得久延岁月。}
绛珠草是一种中药,也叫红珠草,果实如同一滴绛红色的泪珠,故有此名。绛为红色,珠为王朱,指朱明王朝。绛珠草转世人间后是林黛玉。
赤瑕宫神瑛侍者,赤为红色,瑕为玉斑,瑛为玉石。神瑛侍者转世人间后是贾宝玉。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7 10:56:00 +0800 CST  
{这士隐正痴想,忽见隔壁葫芦庙内寄居的一个穷儒,姓贾名化,表字时飞,别号雨村者走了出来。这贾雨村原系胡州人氏,也是诗书仕宦之族,因他生于末世,父母祖宗根基已尽,人口衰丧,只剩得他一身一口,在家乡无益。因进京求取功名,再整基业。自前岁来此,又淹蹇住了,暂寄庙中安身,每日卖字作文为生,故士隐常与他交接。}
贾雨村,贾化之名道出雨村惯说假话,隔壁葫芦庙内寄居道出雨村与胡虏政权存在依附关系。胡州人氏为籍贯的隐写,傅山先生惯用胡字来形容各种对汉人政权有图谋异心的外族,此处胡州指清人政权所占据的东北。再整基业则道出贾雨村不甘恬淡的野心。
他就是大名鼎鼎的吴三桂,那位曾勇冠三军孝闻九边的著名将领吴三桂。

{未卜三生愿,频添一段愁。闷来时敛额,行去几回头。
自顾风前影,谁堪月下俦?蟾光如有意,先上玉人楼。}
还没有成就宏图大业得偿人生夙愿,选择与清人结盟后给自身势力扩张带来很多烦恼。
被处处防范让我心情苦闷地皱起眉头,以子为质受人差遣,纵不情愿也只能暂作接受。
审视清人势力下我尴尬的处境,也不知谁会是我驰骋河山追逐霸业的知音。
末世后的各路纷乱势力如能被我掌控与我合作,我就聚拢至坚的权力成就一番奸雄霸业。
这首诗抒发了吴三桂的霸业愿望。也流露着对陈圆圆的爱慕。
嗯,陈圆圆,就是甄家那个丫鬟娇杏。
姑苏娇杏,苏州陈圆圆。那个令吴三桂始终不忘记,无论自身际遇如何都念念不忘想要带走的女子。吴陈之事,也算是一段末世风流佳话。

{雨村吟罢,因又思及平生抱负,苦未逢时,乃又搔首对天长叹,复高吟一联曰:玉在椟中求善價,钗于奁内待时飞。}
原文里宝钗和贾时飞面都没见过,这两句怪诗看似千古之谜,但它其实很简单。
古有买椟还珠之典,其中椟为盛放宝珠的盒子。比喻朱明皇帝所居的皇城皇宫。
皇太极曾评价吴三桂: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曾致书吴三桂云:而将军之亲戚,俱在朕处。惟将军相时度势,早为之计可也。
那么钗等到时飞了么?并没有。皇太极和崇祯先后死去,而吴三桂在崇祯死去后才选择投靠满清。
故此二句实为忆旧之语。两句里提到的人物都是“地陷东南”时刻已然逝去的旧人。


身在末世争立霸业的吴三桂,想到平生所历的戎马生涯兴衰际遇,念及业已不在人世的两位帝王之尊级人物,不由生出这样一番感慨:
居于封闭皇城的崇祯皇帝朱由检,被众臣言论蒙蔽操纵,面对各种危机忧心忡忡地希望国家政权能够稳定繁荣;
纵横在东北关外的野心家皇太极,多次想要拉拢吴三桂,邀他投靠归附后金,参与皇太极灭明代之的霸业图谋。
然而岁月匆匆两位帝王都已故去,只剩吴三桂仰天长叹作此番感慨。

{时逢三五便团圆,满把晴光护玉栏。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
1645年,在这一年的五月十五,清军进入南京,历时一年的南京政权宣告终结,满人接手江南的南明国家权力。天上一轮才捧出,即天上一个圆,此画面正是一个吴字,吴三桂意图在南明覆灭后,一面周旋清人,一面图谋扩张自己的霸业,盼能身居帝位万人仰望。
这才是贾雨村吟咏这首诗的真实含意。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7 10:59:00 +0800 CST  
{乃亲斟一斗为贺。……当下即命小童进去,速封五十两白银,并两套冬衣。雨村收了银衣,不过略谢一语,并不介意,仍是吃酒谈笑。……“读书人不在黄道黑道,总以事理为要,不及面辞了。”士隐听了,也只得罢了。}
表面写甄士隐帮助贾雨村,只是为了随手带出一段朱由崧与吴三桂的交集。
朱由崧即位后曾封吴三桂为蓟国公,给诰券禄米,发银五万两漕米十万石,差官赍送。吴三桂正是希图霸业之际,虽受封赏,但自有打算,只作言语敷衍,并未因此而为南明效力。朱由崧政权对这个结果也实在是无可奈何。

{不想这日三月十五,葫芦庙中炸供,那些和尚不加小心,致使油锅火逸,便烧着窗纸。此方人家多用竹篱木壁者,大抵也因劫数,于是接二连三,牵五挂四,将一条街烧得如火焰山一般。彼时虽有军民来救,那火已成了势,如何救得下?直烧了一夜,方渐渐的熄去,也不知烧了几家。只可怜甄家在隔壁,早已烧成一片瓦砾场了。只有他夫妇并几个家人的性命不曾伤了。急得士隐惟跌足长叹而已。只得与妻子商议,且到田庄上去安身。偏值近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无非抢田夺地,鼠窃狗偷,民不安生,因此官兵剿捕,难以安身。}
祸事因胡虏政权而生,非是不加小心,而是有意为之。
非关和尚,而是剃发之令。
竹篱木壁遭劫者正是不愿剃发之汉人军民。
清军肆虐,屠戮江南,扬州十日,嘉定三屠。不从者尽死。朱由崧政权就此灰飞烟灭,应了前文烟消火灭之谶。各处水旱不收盗贼四起,汉人百姓的生活景况亦是苦不堪言。竹、木,皆是美好之物。鼠、蜂,皆是作恶之辈。

{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脱,麻屣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
周容,最擅以平凡故事发人深省,闻者常有醍醐灌顶之顿悟。这首好了歌,正是傅山先生仿周容之风以平实语言嘲讽欲望中挣扎的世人。后面甄士隐对此歌的解注即为全文各人物的一生评价。
为混作风月小说,书中避写刀兵,出家而去者,实为离世灭亡。甄士隐名为出家,实为朱由崧的灭亡。

作者傅山是一双空灵眼睛,不唯不许今人瞒过,并不许古人瞒过。书中很多人物的真实性情为史家颠倒扭曲,在此书中可谓尽还其本真。
傅山先生学识渊博好用典故,且向来耻于吟咏风月,文句多有典故借喻,诗词皆含纲目深意。随着后文的讲解,大家会渐渐明白傅山先生写作石头记的奇妙文学手法。
感谢每一位朋友的阅读与传播。
(第一回完)

楼主 怀悼集  发布于 2018-12-17 11:00:00 +0800 CST  

楼主:怀悼集

字数:7204

发表时间:2018-12-10 23: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08 14:59:28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