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析】正经说说关于李朝和大明的几个小误会,附干货链接

这些问题吧里以前都有人写过专门的帖子,这里就把精华摘录出来,再附上帖子链接
李氏朝鲜部分:
1.李氏朝鲜能否用五爪金龙?亲王能否服五爪金龙章服?
2.李氏朝鲜有没有皇帝?能否用12旒?
明朝部分:
3.明太祖的真的是鞋拔子脸?——明太祖画像真伪辨析
这个不算误会,但值得整理干货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2026745146?qq-pf-to=pcqq.group
4.日月旗是不是大明的国旗?《日月旗非明独有的证据》
http://tieba.baidu.com/p/2122722071?qq-pf-to=pcqq.group
5.明代皇帝上朝在太和殿?皇帝每天都上朝?




李朝太祖李成桂镇楼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8 22:09:00 +0800 CST  
ps:如果有吧友有不同意见,请注明问题标号后,再贴辨析。也欢迎大家补充干货帖链接。大家可以到原帖进行辨析,非精品贴的坟贴例外。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8 22:10:00 +0800 CST  
1.李氏朝鲜能否用五爪金龙?亲王能否服五爪金龙章服?
常有吧友看到韩国影视剧中,李朝国王穿五爪金龙就指责这种做法嚣张而且僭越。也即,以为只有皇帝才能穿五爪金龙章服。这种错误理解起源不可考,但就个人所知,许多清代的戏说剧中有提到这种规则。
这个问题辨析要分两层。
第一,在明代凡郡王及以上宗室都是可以服五爪龙章服的。而李朝国王作为郡王,理论上是可以服五爪金龙的。
第二,但李朝国王的冕服龙袍都是大明赐予的,自然胸背补子也是大明赐予的。那么什么时候开始给与赐服的呢?
朝鲜国王本是郡王,但建文朝时开始被特许以郡王之爵行亲王之礼。建文二年,朝鲜使者请求赐予七章服。但建文帝特许赐朝鲜国王亲王的九章衣。但这时没有赐给金龙胸背。资料可见于朝鲜方面的记录和建文的谕旨:
日者陪臣來朝, 屢以冕服爲請, 事下有司, 稽諸古制, 以爲: "四夷之國, 雖大曰子。 且朝鮮本郡王爵, 宜賜以五章或七章服。" 朕惟《春秋》之義, 遠人能自進於中國則中國之。今朝鲜固远郡也, 而能自进於礼义, 不得待以子男礼, 且其地逖在海外, 非恃中国之宠数, 则无以令其臣民。 兹特命赐以亲王九章之服, 遣使者往谕朕意。 呜呼! 朕之於王, 显宠表饰, 无异吾骨肉, 所以示亲爱也。 王其笃愼忠孝, 保乃宠命, 世为东藩, 以补华夏, 称朕意焉。



明英宗时期,对应于朝鲜世宗大王在位时。李朝提出大明亲王服五爪龙,故而要求明朝也赐给他们五爪龙服,英宗应允了。资料可见《朝鲜世宗实录》。

上曰: "可。" 又曰: "昔予服四爪龍衣, 後聞中朝親王服五爪龍, 予亦服之, 以待天使, 其後, 帝賜五爪龍服。 今令世子服四爪龍, 則於我無嫌, 於朝廷法制, 亦無妨焉。·················
最后,再次,即便是清代,亲王郡王的补服也是五爪龙。。。。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8 22:11:00 +0800 CST  
1.李氏朝鲜能否用五爪金龙?亲王能否服五爪金龙章服?
综上,李朝国王是郡王爵位本身可以服五爪龙袍,但在世宗大王之后出现五爪金龙衮龙袍相对更符合历史。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8 22:11:00 +0800 CST  
2.李氏朝鲜有没有皇帝?能否用12旒?


上一个问题已经说了李朝国王是郡王爵位,特许亲王章服。那么冕服就只能用9旒冕了。但是1897年李朝末期的最后一个国王高宗李熙在日本人的支持下称帝,自称皇帝,建年号“光武”,改国号为“大韩”,称大韩帝国。故而开始服黄龙袍,戴12旒冕了。最近那部《德惠翁主》中高宗就是穿黄龙袍的。而我们现在看到李氏宗室举行祭礼时,出现12旒冕其实也是符合历史的。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8 22:39:00 +0800 CST  
《李朝实录》中的记载。
行告天地祭。 王太子陪參。 禮畢, 議政府議政沈舜澤, 率百官跪奏曰: "告祭禮成, 請卽皇帝位。 群臣扶擁, 至卽位壇, 金椅上坐。 舜澤進十二章袞冕, 加于聖躬, 仍奉進璽寶。 上撝謙再三。 黽勉卽皇帝位。 冊王后閔氏爲皇后, 冊王太子爲皇太子。 舜澤率百官鞠躬, 三舞蹈, 三叩頭, 山呼萬歲, 山呼萬歲, 再山呼萬萬歲。
感谢錦凌君提供干货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8 22:48:00 +0800 CST  
3.明太祖的真的是鞋拔子脸?——明太祖画像真伪辨析
这个不算误会,但值得整理干货链接。
http://tieba.baidu.com/p/2026745146?qq-pf-to=pcqq.group
标题写了“真像”,可不一定就是“真”像。
这个是由来已久的谣言。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的那张所谓“真像”最为有名,其次国家博物馆的鞋拔子脸也算比较典型。其实帝王御真官方出品不会太多(当然著名的汉服cos系列另说,而且那也不是御真。。。)。
目前台北故宫博物院馆藏的那套画像从质量到整体风格,相貌一致性都是可信度最高的。对于其他所谓的“真像”,只要抓住几点就可以找出问题击破,这里大致写出5点。
1.帽正:乌纱翼善冠没有帽正,而且帽翅只是蒙了乌纱,不会呈现其他颜色。明初帽翅端略偏尖,这从鲁王墓出土的翼善冠也能看出。上面帖子链接中有贴图。
2.圆领袍:明初的衮龙袍上除了团龙没有其他刺绣,看到领缘有其他颜色和花纹的布料,下摆有彩色江崖海水纹(尤其是那种水脚画得很长的)的画像,清代后人臆造的无疑。有些侧坐的画像,圆领袍连右衽的线都没画出来更是十分粗糙。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12:55:00 +0800 CST  
3.圆领袍上的团龙纹:明初的皇帝团龙纹为织金,圆领袍正面的团龙很有特点。龙为侧身,体形矫健,头身比例匀称。
这一点从鲁荒王墓出土的箱子织物上的龙纹就可以看出,风格是非常相似的,这也侧面印证了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太祖画像的真实性。(这一点是最有力的证明)
另外对照同时期的李氏朝鲜国王画像上的龙纹也可相互印证。因为李朝国王的章服是明朝赐予,自然也是中国造,可信度非常高(详见本贴第一个问题)。吧友们也可以根据这一点检验看到的其他版本的明代皇帝画像。
4.画功:皇帝的正是御真那自然是要精细万分的。那些连团龙纹都没画的自然也就不用考虑了。。。。你问为啥他们不画?看看正版画像上的团龙纹你就明白了,伪造画师只能说:臣做不到啊。。。。
5.长相: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的那一组图充分显示了遗传基因的强大。那些莫名其妙的长相图和子孙后代的样貌哪里对的上?
台北故宫博物院所藏明代皇帝画像链接:本吧图片帖:http://tieba.baidu.com/p/2124832729
关于这个问题,吧友知道其他辟谣贴的链接也欢迎贴在楼中楼里。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13:00:00 +0800 CST  
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太祖画像



同时期的朝鲜世宗和明英宗龙纹对比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13:09:00 +0800 CST  
明鲁荒王朱檀墓的织物上的龙纹,大家可以自行对照。(鲁荒王为明太祖第十子,洪武二十二年去世)


明郢靖王墓中的戗金冠服箱。郢靖王朱栋,明太祖朱元璋第二十三子。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13:41:00 +0800 CST  
4.日月旗是不是大明的国旗?
《日月旗非明独有的证据》-http://tieba.baidu.com/p/2122722071?qq-pf-to=pcqq.group
简单而言,首先明确一点,明朝时还没有现代意义上的国旗概念。
其次,许多人传言在明画家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这图有两个版本且按下不表,但都有这一旗帜)中出现的红日旗帜是国旗。其实这个旗帜在尚氏琉球国末期的《唐船图》 中也有出现。尚氏末期-日据早期的《龙舟图》也有这种旗帜。
而且,在清代也出现过这种旗帜。
仇英版的《清明上河图》



尚氏末期-日据早期的《龙舟图》



清代也出现过这种旗帜






综上,所谓的“日月旗”不是明朝国旗,至少不是大家理解的现代意义上的国旗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13:42:00 +0800 CST  
5.明代皇帝上朝在太和殿?皇帝每天都上朝?
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方法是看《大明会典》,大明会典网络资源现有正德版和万历版。而且也有网站可以在线阅读。查阅很方便。第43到99卷为礼部部分
这里附上在线阅读网站链接:
http://www.guoxue123.com/shibu/0401/01dmhd/index.htm
这部分的内容在正德版《大明会典》的42—43卷。42卷的主要内容是:朝贺、午朝仪、朔望朝仪、百朝见礼仪、常朝、诸司奏事仪。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22:55:00 +0800 CST  
附上正德版明会典的资源链接:https://pan.baidu.com/s/1hst1dnm
1.先明确上朝一词
上朝标准称呼应是“朝会”。朝会可分为大朝会和常朝。咱们通常所说的,实际上应该指的是常朝。
什么时候是大朝会呢?几个特殊日子。皇帝生日万寿节,正旦,冬至等。这几天天的朝会是礼仪性质居多。
这几个日子的朝会仪式隆重,要摆出卤簿(仪仗),奏乐鸣鞭等等,百官要穿朝服向皇帝朝贺。皇帝也要拿出那套最为繁重的冕服穿上坚持完这一套仪式。。。。。故而称为“大”朝会。。。。。(这种仪式。。。。咱们升旗仪式天天搞也受不了。。。。)。
此外还有朔望日的朔望朝(每月初一和十五),这些日子虽然不穿朝服,但官员也是要穿公服,皇帝穿皮弁服,教坊司奏乐。姑且也算大朝会。
而常朝则主要处理政务,不是天天举行。明会典中记载:隆慶六年定、以三六九日視朝。常朝又有早朝和午朝类型。有时早朝奏报不完,就还会有午朝,午朝从景泰年间出现。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23:07:00 +0800 CST  
2.那么接下来说说地点问题。仍然分大朝会和常朝来说。
大朝会是在奉天殿和前面的广场举行的。而常朝则是在奉天门和前面的广场举行,有时常朝的奏事环节也在华盖殿(清代为中和殿)举行。

电视剧中常常把常朝地点设在奉天殿(清代为太和殿)。这是一种错误。实际上明清两代常朝大多都是在奉天门(清代为太和门)和前面的广场举行。
为啥不像电视剧里面那样在大殿举行,都站到大殿里呢?
有一个很重要的简单原因。。。。人太多装不下。。。。
去过故宫的人都知道太和殿御座前面的空间并不大,装下百官显然不现实。奉天殿(太和殿)的进深不宽,装不下那么多人。而且明代故宫三大殿曾遭火灾,很长一段时间这里都是废墟,举行朝会不现实。


那么常朝时是怎样的情形呢?历任皇帝在位期间,常朝礼仪略有变化,这里大致概括说说。
文官武官先在午门的小门:左掖門、右掖門外等候,晨钟鸣后开门分别从两个门进入,过了金水桥,在奉天门(太和门)前左右两侧列队站好。
接下来皇帝在奉天门处的宝座坐定。锦衣卫鸣鞭。鸿胪寺官(礼仪主持人)就位。接下来百官行礼。
接着就开始奏事。这过程中还有风宪纠仪官找茬,看看谁容貌衣冠不整(拿出小本本记下来,这就倒霉了。。。),奏报完毕再次鸣鞭就退朝了。
说起来现在的影视剧上几乎没有看到上朝鸣鞭的场景了。


下面看看实例——洪武初年的常朝规定吧。
○近儀、凡早朝、鼓起。文武官各于左右掖門外序立。候鐘鳴開門、各以次進。過金水橋、至皇極門丹墀、東西相向立。候
上御寶座。鳴鞭。鴻臚寺官贊入班。文武官俱入班。行一拜三叩頭禮。分班侍立。鴻臚寺官宣念謝恩見辭人員。傳贊午門外行禮畢。鴻臚寺官唱奏事。各衙門應奏事件、以次奏訖。御史序班糾儀。 【 無失儀官、則一躬而退】鴻臚寺官跪奏奏事畢。鳴鞭。
駕興。百官以次出




礼仪具体繁杂,概括很容易出错,这里也只能指出大概了,欢迎吧友补充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23:14:00 +0800 CST  
5.明代皇帝上朝在太和殿?皇帝每天都上朝?
综上,明代皇帝处理政务的上朝是在奉天门(也就是太和门)进行,这种常朝也不是天天都有。而具有礼仪性质的大朝会则是在奉天殿(太和门)举行。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23:25:00 +0800 CST  
以上。。。欢迎补充纠正。。。。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19 23:26:00 +0800 CST  
感谢吧友@秦时灬天际

提供的地图
这是明代嘉靖年间大殿改名后的紫禁城了。不过比之前那一楼的地图清晰很多。


楼主 道隐東山  发布于 2016-09-22 19:12:00 +0800 CST  

楼主:道隐東山

字数:4443

发表时间:2016-09-19 06:0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04 18:50:20 +0800 CST

评论数:97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