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好月圆,人美秋色】——大明绘画贺中秋!!

洁明皓月逢佳期,挚手共享团圆时

在这月圆花好人美的中秋之际,百度明朝吧的《大明博物院》为大家献上《明代艺术品贺传统佳节》系列作品之——《花前月下,人美秋色——大明绘画贺中秋》。祝愿所有的朋友们,在传统艺术的熏陶下,过一个合家团圆,幸福快乐的中秋佳节!

请关注本系列另一作品:【恭贺新禧】大明绘画贺新春!
http://tieba.baidu.com/p/990305289

大明博物院官方网址:
http://tieba.baidu.com/f?kz=839765131

本贴相关专题:
有关明代院体山水的介绍贴子:
http://tieba.baidu.com/p/1094405919
明代戏婴图与花鸟画专辑:
http://tieba.baidu.com/p/1073425618

本贴绘画作品来自本吧以下图片册:
院体典范——浙派山水
http://tieba.baidu.com/f/tupian/album?kw=%C3%F7%B3%AF&an=%D5%E3%C5%C9%C9%BD%CB%AE
明代宫廷花鸟画
http://tieba.baidu.com/f/tupian/album?kw=%C3%F7%B3%AF&an=%D6%C1%C3%C0%B5%C4%C3%F7%B4%FA%B9%AC%CD%A2%BB%A8%C4%F1%BB%AD
明代人物画:
http://tieba.baidu.com/f/tupian/album?kw=%C3%F7%B3%AF&an=%C3%F7%B4%FA%C8%CB%CE%EF%AE%8B%D0%C0%D9p
明代文人画:
http://tieba.baidu.com/f/tupian/album?kw=%C3%F7%B3%AF&an=%C3%F7%B4%FA%CE%C4%C8%CB%BB%AD

下面,按照大明博物院的传统,以大明宣宗皇帝朱瞻基的书画大作,揭开中秋佳节的序幕! 明宣宗朱瞻基 秋塘群鹭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45:00 +0800 CST  
花前月下,人美秋色之——月下


明代画院,承接宋元艺术传统,在经历了永乐,宣德,成化,弘治等一系列热爱绘画艺术的皇帝的大力支持下,无论山水,花鸟,人物,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中,以斧劈皴画法见长,营造苍劲而悠远氛围的浙派山水,在传承了南宋马远夏圭,元代孙君泽等前辈成就的基础上,到了明代宣德至弘治朝,无论从画家的人数,作品的数量,画法的丰富方面,都达到了历史的高峰。以细腻见长的王谔,其技法还在宋马远和元孙君泽之上;而温润如玉的朱端,苍劲有力的钟礼,朦胧之美的蒋嵩,善画古人高士的戴进,粗旷放逸的吴伟等等…可见明代院体山水作品之丰富。仅中秋应景的明月题材,信手拈来便有不少。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让从明代浙派山水中的松月,唤起中国人对明月最深刻的体验。

明王谔月下吹箫图
纸本设色,纵184厘米,横98.2厘米,济南市博物馆藏。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46:00 +0800 CST  
明 佚名 松月图
绢本著色 ∕ 纵129.8 横74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描绘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的诗意。在月光幽微的夜晚,高士悠闲地斜卧毯上,前面摆放酒器和酒杯,举头仰望著皎洁月亮,彷佛欲邀明月一起共饮。周遭氤氲的烟岚,将长松、庄院、石径、溪涧巧妙地融为一体,迷蒙的诗情景致,让观者感到安闲适意的气息。
本幅采用边角构图设计,实景多集中在画面的左半侧,长松拖曳优美的造型,曲折的石桥,以及剪影般的远山,形成S形弧线的样态,完美地平衡画面。此外,画家以细致的笔墨刻划著山石、松树粗砺的纹理,塑造坡地在月照下光影闪烁的效果,亦是画家匠心独运之处。

明 佚名 松月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47:00 +0800 CST  
明 佚名 对月图
绢本设色 ∕ 纵149.7 横78.2 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顾名思义,〈对月图〉诠释的是唐朝诗人李白〈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意。画家利用「对角」的构图,将诗人与明月放在左右相对的位置、彼此呼应。诗人坐在磐石上,高举酒杯,对著高悬天际的明月畅饮,周围空气笼罩在一片夜雾之中。面对幽茫的空间,使观者产生一种浪漫的感性经验。

近景的树石框围出人物活动的平台。描绘山石「斧劈皴」的笔触与大片水墨刷染融合,树上的枝叶和藤蔓用笔疾速如草书,而人物衣纹则是短促带有颤抖的笔法。以上这些特徵皆与浙派戴进十分接近,因此可能是出自戴进或其弟子的一幅杰作。以李白〈月下独酌〉为题材,在明代浙派十分流行,这幅〈对月图〉是其中最早的作品之一。

明 佚名 对月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48:00 +0800 CST  
明 钟礼 举杯玩月图
绢本浅设色 ∕ 纵205.6 横104.1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画中描绘一位文人坐於石上,童子随侍在侧,他手执酒杯,邀请明月共饮。〈举杯玩月〉从画名和意境来看,乃是引唐代诗人李白〈月下独酌〉的名句入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构图采取左实右虚的对角布局,主要景物置於画面左下角,与右上方的皓洁明月相对。坚硬的山石和拖长枝桠的松树,均以浓重的焦墨画成,在画面上显得清晰突出,藉由层次丰富的水墨烘染,将画中的物象巧妙地融入朦胧月夜中。

明 钟礼 举杯玩月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49:00 +0800 CST  
明 戴进 月下泊舟图
轴,绢本,水墨淡彩。59.5×42.5厘米。明德堂,美国。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50:00 +0800 CST  
.



而这一幅吴门谢时臣的作品,则是文人画,表达了与院体山水不同的意境。

谢时臣(1488-1567)号樗仙,吴(苏州)人。是沈周、文徵明以后的吴派名家。善山水,得石田意而有变化,笔势纵横,设色浅淡,人物点缀,极其潇洒。在此画中,画家用流利的细线勾勒,然后用淡绿色略加晕染,将激流旋涡、惊涛拍岸的水势描绘得淋漓尽致,并与江上行舟和天上飞云构成一种强烈的动感。画中人物形象用笔粗率简括,抬头望月的神态表现得惟妙惟肖。

明 谢时臣 谪仙玩月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50:00 +0800 CST  
.





花前月下,人美秋色之——花前


明代院体花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其中尤其以边景昭,吕纪,和林良这花鸟三杰,代表了中国工笔花鸟画技法的最高境界。相比宋元前辈,明代院体花鸟的篇幅更大,布景和构图更复杂巧妙,描绘也更为细致立体。

可惜,本人最钟爱的 花鸟圣 边景昭,暂时找不到他有关秋的作品。因此,奉上吕纪和林良的作品,给大家带来金秋时节的,

花香鸟语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
绢本设色 ∕ 纵192.6 横111.9公分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中华民国国宝)

本幅有款字「吕纪」,并钤盖「四明吕廷振印」一方,是吕纪精致工笔的作品,然而在设色方面,画家却刻意以淡雅的粉色系,与花青颜料烘染花叶,因此气质清新脱俗,不觉浓艳。

全图构图主要作「S」型。三只充满动态的白鹭鸶,一只伫立坡岸边,对空鸣叫,引来两只飞翔同伴俯冲而下。在坡陀右侧河岸,柳树枝叶随风飘动,鹭鸶与垂下的枝叶、牡丹枝梗相互呼应。全画以柳树、芙蓉、荷花,点出了夏末秋初的季节意象,营造诗意的氛围。

明代宫廷画家常以谐音,象徵吉祥或规谏的画题,例如此画中「鹭鸶」与「路」谐音,「芙蓉花」谐音似「荣华」,合在一起,有著「路路荣华」的吉祥画意。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局部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局部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局部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局部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局部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局部


明 吕纪 秋鹭芙蓉图局部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53:00 +0800 CST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
立轴,设色绢本。184×109.5cm。

钤印:四明吕廷振印。题识:吕纪。鉴藏印:角茶轩收藏书画印。

此图应为原四季屏条中之秋景,写鸳鸯珍禽于丹桂芙蓉秋菊之间,历五百年而颜色依然鲜艳润泽,可谓极难得之佳籹。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之《桂菊山禽图》,为吕纪存世名作,尺幅与此图相近,特别是树石的笔法结构可作此图之参考。该画以桂菊配雉鸟,此图则以丹桂芙蓉配鸳鸯。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局部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局部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局部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局部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局部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局部


明 吕纪 秋景珍禽图局部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56:00 +0800 CST  
明 林良 秋林聚禽图
立轴,绢本,纵153厘米,横77厘米,广州美术馆藏。

此图是林良写意花鸟画中的佳作。构图周密严谨,一群鸟雀栖于乌桕树和竹丛之间。以粗笔浓墨画乌桕树的主干和一群白头鸦,笔势纵横豪肆,墨色苍劲淋漓;又以放笔淡墨画竹子和小雀,画面的繁简、浓淡、疏密、虚实,都有独到之处。浅红淡绿,着色简洁,自然生动。此画表现了林良水墨花鸟画言简意骇的艺术特点。

明 林良 秋林聚禽图


明 林良 秋林聚禽图局部


明 林良 秋林聚禽图局部


明 林良 秋林聚禽图局部


明 林良 秋林聚禽图局部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58:00 +0800 CST  
明 吕纪 秋渚水禽
图轴,高:177.2厘米,宽:107.3厘米,绢本设色。台湾故宫博物院藏

图绘秋水、疏苇、芙蓉,几只芦雁栖息于岸边,其中一只对月引锦鸣叫,给人一种秋凉苍远的意境。画面左上款书“吕纪”二字。

雁是水鸟中体型较大者,在中国长城以南的地区,总是春去秋来。它们在秋夜里的鸣叫,让人有著凄凉的感觉,每每引起无限的感怀。明吕纪的“秋渚水禽”正是如此一个秋夜。夜雾迷漫中,明月半悬,芙蓉和芦苇半隐半现,一群豆雁栖息在洲渚上,沉睡间,惟有一只担任警戒的雁正在对月长鸣。这份凄清的气氛,动人心弦。显示出作者对情境的掌握和表达是多么的擅长了。

明 吕纪 秋渚水禽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4:58:00 +0800 CST  
.







花前月下,人美秋色之——秋色



秋色之——皇家风范


先用一副永乐时期气势磅礴的院画展现神州大地非同寻常的

秋色

明 佚名 东篱秋色
绢本设色 ∕ 纵169.1 横107.7公分,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这幅画的取材是东晋诗人陶渊明归隐田园的故事。画面中,陶渊明悠闲地坐在室外床榻上观赏菊花,身边有童仆和家人在旁陪伴伺候,迎面有一位访客正渡过溪桥,准备造访,溪畔停放著一艘小舟,山径间还可见到牧童与牛群,整幅画流露出高士隐逸生活的一种典型。

画家运用层层叠叠的圆弧形山峦和V字形的河谷,来建构人物的生活空间。这些山峰汇聚成「S」型走势。山石的纹理用郭熙「云头皴」的技法来表现,而以密集的苔点表现山头的灌木,则学自范宽。整幅画在风格上汇合了北宋两位大师的典范。从这些皴法、苔点的形式及用笔呈现某种模式化来判断,这幅画创作的时代大约是十四世纪后期,它的风格影响了明代的浙派画家。

明 佚名 东篱秋色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0:00 +0800 CST  
.




秋色之——民间野趣



苏州一带在明代崛起的吴门画法,在山水上比宋元以及明代院体更强调色彩的运用。

而明代空前繁荣的民间艺术品经济,支撑了像仇英这样的民间画家。仇英是一个集山水,花鸟,人物,楼阁界画为一身的全能大师。其很多成就尚在宫廷院画家之上,没有民间私人买家重金的支持,是绝对做不到的。

明代吴门绘画恐怕比宋元明院体画法更能表现秋色的动人,这是明代绘画的一大发展。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册》之南华秋水图
册页 绢本 设色 纵41.1厘米 横33.8厘米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此为《南华秋水》,是根据《庄子·秋水篇》用形象的表现手法来阐明抽象的哲理。

《人物故事图册》共十页,所绘仕女等人物多属传统题材。每幅撷取典型情节,缜密巧思,形象表达题意。画面工笔重彩,在绚丽中呈现出精细、粗劲、灿烂、清雅等变化。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妆”、“明妃出塞”、“子路问津”;属于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

明 仇英 《人物故事图册》之南华秋水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1:00 +0800 CST  
明 仇英 秋江待渡
绢本,设色画,纵:155.4、横:133.4厘米。

此帧画青松红树,崇山环抱。山中白云缭绕,变幻莫测。江中轻舟数叶,徐徐缓行。彼岸数人似焦急如焚,等待渡船,以点出主题。图中笔墨精工而富有士气,设色妍丽,山石颇似刘松年画法。构图平中求险,静中寓动,不愧是仇氏画中的精品。本幅无名款,钤有“仇英实父”等印。历经明代著名收藏家项元汴,清安岐、高宗弘历收藏,《石渠宝笈续编》著。

明 仇英 秋江待渡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2:00 +0800 CST  






秋色之——文人雅兴

如果说明代的院画和民间专业画师生动的描绘了秋的容颜,那麼明代文人画家则是深刻的抓住了秋的精神。

明代,随著物质生产的丰富,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和绘画技法的传播。文人,已经绝对不能仅限於诗书。绘画,成了作为文人所必需具备的技能。而明代,毫无疑问是中国历史上文人画的鼎盛时期。

缺乏专业画师那样的时间,明代文人画家的技巧固然不能和接受国家俸禄的画院巨匠和仇英这样的专业大师比。但是,巧妙的将绘画艺术与诗,书,琴,茶融为一体,作为明代文人的重要表达方式,绘画已经成为文人文化不可缺乏的组成部分。



明 唐寅 东篱赏菊图
立轴,纸本,设色,纵134厘米,横62.6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唐寅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云:

满地风霜菊绽金,
醉来还弄不弦琴。
南山多少悠然趣,
千载无人会此心。

本图画题、画境都是依据陶渊明《饮酒》诗“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名句立意的。画幅中部画蟠曲奇倔的松树,松盖占着极大的空间,远处削壁陡立,与奇松互为照应。松下描画陶渊明和友人坐在石上赏菊,相向对话,神态自然悠闲。爱新觉罗·弘历题诗云:“坐石高谈”,即指此。他们周围两童随侍,一童浇水,一童烹茶。全图人物众多,主宾分明,置于画幅中心,十分醒目。画幅左上方,画家自题一绝。

题诗先从画面落笔,紧扣画题。次句却转而写赏菊的雅兴,兴来饮酒,醉后抚弄无弦琴,以抒心意。“不弦琴”,即无弦的古琴。陶渊明蓄无弦琴一张,“每酒适,辄抚弄,以寄其意”(萧统《陶渊明传》)。第三、四句承上意,写赏菊的情趣,说千年以来,无人理会这种东篱赏菊、悠然见南山的雅兴和真趣。“悠然趣”,即《饮酒》诗“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指东篱赏菊的真意、真趣。显然,画家唐寅是领会其中的真趣的,所以才画作这幅《东篱赏菊图》,并题写了这首诗,申补画意,使诗情画意得到充分的交会和融合。

明 唐寅 东篱赏菊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3:00 +0800 CST  
明 丁云鹏 秋景山水图
绢本设色,纵63.5厘米,横27厘米。广东省博物馆藏。

此图写天高气爽,万木红绿相问,高人曳杖桥头赏景。远山毕现,屋舍掩藏。山水相环,景致宜人。该图取法董巨,用笔凝重圆润,有别于丁氏的平常面目。

明 丁云鹏 秋景山水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4:00 +0800 CST  


明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之一


明 董其昌 秋兴八景图之二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5:00 +0800 CST  
明 文伯仁 秋山游览图
纸本设色,纵27.9、横 280.3厘米。上海博物馆藏。

文伯仁此图为长卷。青山高耸,俯临秋水,草木茂密,掩映楼阁。中景柳林婆娑,有一木桥似可望远。远处群峦起伏,云雾迷蒙;有归帆两艘遥遥驶来,似欲傍岸。桥上水畔游人闲行,颇得清秋游山观水之乐。此图兼工带写,构图严密。署“嘉靖丙寅七月,五峰文伯仁写。”是年画家六十五岁。钤“五峰”、“文伯仁”二朱文方印。

明 文伯仁 秋山游览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6:00 +0800 CST  
明 杨文骢 秋林远岫图
立轴,纸本,水墨,纵144.5厘米,横55.8厘米。(日)大阪市立美术馆藏。

明 杨文骢 秋林远岫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6:00 +0800 CST  
明 姚绶 秋山渔隐图
纸本,淡设色,纵:128.4厘米,横:58.5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秋山渔隐图》画面所描绘的是秋林远岫,湖中钓舟。整幅作品意境萧然而静穆,给人以沉静的美感。在表现技法和意趣上,画家继承了元吴镇的笔墨传统,风格粗放老辣,富于率达朴茂的情韵。在这幅作品中,画面苍凉萧疏,充满荒寒意境,虽有渔舟在天地间,但却带有一种悲苦、严峻和感伤的情调。画法多变,层次森然有序,显示了苍劲纷披的意态,远山近石,皴染结合,笔力沉稳,墨彩滋润。

明 姚绶 秋山渔隐图


楼主 明月煦風  发布于 2011-09-10 15:07:00 +0800 CST  

楼主:明月煦風

字数:8506

发表时间:2011-09-10 22: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1-04 22:51:38 +0800 CST

评论数:1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