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资料翻译——THE LHAMMAS,选自HOME第5卷

对Lhammas的评注

1.

用“昆迪”来表示“所有的精灵”已经出现了在对“维编2”版的一则修改之中,与之相反,“维编2”版中用于第一支亲族的称呼“林达族”原本叫做“昆迪”。见对2000年编年史的评注。

更多涉及到早期维拉语言的内容请见第一卷235页。《吉凡诺的故事》(译注:此译名取自魔戒中文维基)中有一小部分写道,明确地说(第一卷232页),“埃尔达或者昆迪,他们的语言天赋直接来自于伊露维塔”。而在Lhammas里面,所有的精灵语都起源于维拉的语言(在两种语言树的图表中都称作Valarin,在$5里也称作Valya),借由欧洛米的教导传授给了精灵。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7 11:21:00 +0800 CST  
2

“诺多史”没有提到不愿离开苏醒之水的精灵:Ilkorindi,即“黑暗精灵”;那篇作品中($2),他们被定义为于大远行途中走失的人。但在“维编”里(两个版本),追随欧洛米的只是“大多数”精灵子民,文中很早就提到了不愿或者没有离开帕利索尔的人(见第一卷234页,第二卷64页)。作为“埃尔达”(那些离开者)的对立面,这些精灵在这个地方第一次被赋予了名称:Lembi(那些逗留者)——在这个阶段,提到了旧有术语“埃尔达”的文章不只这一篇,但这个词实际上意为:那些离开的人(见P344)。

Lhammas A这一节随后的内容有所不同:

这些精灵被称为Lembi,即那些留下的人。但其他精灵则被称为埃尔达——那些离开的人。因此出现了第一次的语言割裂,因为埃尔达与Lembi在许多个世纪中都再未谋面。据猜测,或掉队、或被队伍抛下、或在那远古世界的黑暗中迷失了路途的三支埃尔达亲族都融入了Lembi,只有少量泰勒瑞族和留在了贝烈瑞安德的辛葛子民除外。这些精灵也被称作埃尔达,但他们有一个别名,叫做Ilkorindi,因为他们从没有到过维林诺或者诸神土地上坐落于科尔山顶的精灵之城。贝烈瑞安德Ilkorindi的语言在许多个世纪之后仍然能看出与泰勒瑞语存在着亲缘关系,因此昆迪语被划分为三支:埃尔达语(译注:Eldarin)、Ilkorin和Lemberin。但最后一支零零散散、多种多样,从来就不统一。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7 11:22:00 +0800 CST  
这就很清楚了。“埃尔达”这个术语已经获得了它后期的含义,即“(仅指)大远行的精灵”,不限于那些最终到达了维林诺的人,也包括贝烈瑞安德的精灵:走完了从Kuiviénen到埃瑞德林顿与大海之间这片土地路程的精灵就是埃尔达。另一方面,离开了Kuiviénen但没能走完这段路程的精灵被计入了Lembi。Ilkorindi这个术语现在使用的范围比从前窄了许多:特指贝烈瑞安德的埃尔达——也就是后来的辛达族,即灰精灵。[我没有详述,实际上,这些新的含义出现于“维编2版”(2000年以及2000~2100年的编年史),在那里写道“埃尔达是指所有听从了欧洛米召唤的精灵”,而在那个地方,留在贝烈瑞安德的泰勒瑞族被称为Ilkorindi。]

因此,在“诺多史”中可以简单地划分为:

在Lhammas A里,出现了: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7 11:24:00 +0800 CST  
在Lhammas B里(这一对文章所做的重要修改有段时间被搁在了一边),目前没有提到那些尽管从Kuiviénen出发但在途中迷了路、融入了Lembi的精灵;而另一方面,除了贝烈瑞安德说泰勒瑞语的精灵之外,其他子民也被囊括进了Ilkorindi——“在远行途中走散的诺多族子民后来也到达了贝烈瑞安德的东部”:即欧西瑞安德的绿精灵。在Lhammas B里也增加了大多数Lembi都属于泰勒瑞族的说法[这种说法实际上与《吉凡诺的故事》其中一份大纲所说的并不一致(第一卷324页),那就是留在帕利索尔的是泰勒瑞族的子民,因为在《失落的传说》里,泰勒瑞族是第一支亲族,而非第三支]。

刚刚列出的Lhammas A里的图表因此就变成了这副样子:



进一步的内容请见$6,$ 7的评注。

随着对Lhammas B的修改,我们最终看到了是欧洛米将精灵们命名为埃尔达这个想法,这个“埃尔达”的意思是“星辰的子民”。当欧洛米第一次找到他们的时候,这个名字是将精灵视为一个整体赋予他们的,然而后来它只用在了那些追随他动身远行的精灵身上。(在“维编2”版1950年的编年史中说道,精灵之所以被称为“星辰的儿女”,是因为他们苏醒于创造群星的时刻,后来它变成了“埃尔达,星辰的儿女”)“阿瓦瑞”也第一次出现在了这里,它代替了“埃尔达”,意为“离开”(后来,随着含义变成了“不情愿的”,阿瓦瑞取代了Lembi)。这些变动反映在了《词源学》上(见P344)。因此,这张图表势必进一步变成了: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7 11:25:00 +0800 CST  
我父亲对修订后的段落做了进一步的修改,从“留在贝烈瑞安德,多瑞亚斯和法拉斯的Ilkorindi”改为“留在后面”,也许这是因为我父亲希望把绿精灵包括进去,他们是Ilkorindi(因此也是埃尔达),不是Lembi。

我们在这里看到了对泰勒瑞这个名称最初的解释(“最后的,因为这些精灵最晚苏醒”);见第一卷267页,有关Telelli、泰勒瑞族的内容。这一节的另一个新元素是三支亲族最初在Kuiviénen湖畔的家园在地理上是分开的——而且诺多族是三族里面人数最多的。

在Lhammas B里面,精灵语从根本上被划分成了两种,埃尔达语和Lemberin;而在A里面,被划分为了三种,埃尔达语、Ilkorin和Lemberin。我认为,这种情况在语言学的构想上并不意味着任何真正的差异。最初的划分是两种,因为埃尔达语和Lemberin自从埃尔达离开Kuiviénen的时候就分道扬镳了;但当Ilkorindi被留在了贝烈瑞安德的时候,划分就变为了三种。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7 11:26:00 +0800 CST  
3.

在本节用于林达族长家族的术语Ingwi与Ingwelindar以前从未出现过;但在《失落的传说》里(特别请见第一卷115页),在第一支亲族当中,Inwë的家族Inwir是王室家族。在这里说到英格威不但是埃尔达利的至高王,而且“在所有精灵当中最为年长,因为他是第一个苏醒的”。

本节中的时间节点与“维编2”版完全一致(“维编1”版中的日期后来做了修订,第四卷272~273页)。

“Falassë”这一形式可见于Ambarkanta的地图IV(第四卷249页)。

这里讲到在创造太阳与月亮之前的变化非常缓慢(“甚至在尘世之地”)请参见“维编2”版的论断*:

如今世上出现了可以计量的时间,万物的生长、变化与衰老从此之后愈加迅速,甚至维林诺也是如此,但速度最快的还是中洲的尘世之地,这是一片东方与西方大海之间的凡尘地带。

(*请参照“维编2”版与“贝编2”版的编年史,为了更加方便起见,无论引用与否,本书中的文本都可以在第四卷更早的版本中找到。)

本节末尾提到的《诺多史》,假如指的是“诺多史”,可参见第四卷87页;假如指的是“宝钻征战史”,可参见$37。关于这一点,请见P168。

除了Lhammas A的结尾如下之外,两篇作品在这一节没有意义重大差异:

因此,托尔埃瑞西亚岛上泰勒瑞族的语言与林达族与诺多族的语言产生了少许隔阂,此后,他们执着于自己的语言。尽管后来许多个世纪,泰勒瑞族友好地生活在林达族与诺多族附近,但就如同发生在维林诺的诸般变化一样,与他们的亲族相仿,泰勒瑞族的语言也在不断改进,变得与贝烈瑞安德泰勒瑞族的语言相去甚远(再者,维林诺以外的地区,变化进展得更为迅速)。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8 11:04:00 +0800 CST  
4

在本节开篇写下“九个世纪”和“八个世纪”(两个版本都是如此)的时候,似乎出于某种原因,我父亲只计算到了维拉纪年的2900年;因为在黑暗降临之前,林达族和诺多族在维林诺生活了990年(2000~2990),即近乎十个世纪,而泰勒瑞族在海滨生活了880年(2111~2900),即近乎九个世界,

本节所描述的复杂的语言发展可概况如下:



Lhammas B里,本节在结构上做了调整,并且对A版做了大量的重写,但在更早的版本里设定的语言学历史却没做什么实质性的修改。不管怎么说,Lhammas A在第二段的结尾谈到林达族的语言:

变化最小的是林达族的语言,因为他们与众维拉最为接近,大多数人都与维拉为伴;最像维拉语的是英格威与他的家族所说的语言。

在接下来的一段里面,A版没有提到Ingwiqenya(见对$5的评注);而且规定了把“精灵的拉丁语”叫做Qendya(就是这么拼写的)的是诸神,精灵们则称它为“埃尔达语”。这种对术语“埃尔达语”的用法与A版中的早期用法不同(见对$2的评注),与它在B版和两版语言树中的用法也不相同。

Alboin Errol使用了术语“精灵的拉丁语”[即“埃瑞西亚语”(译注:Eressëan),与贝烈瑞安德语相对]);见P56。在《魔戒》的附录六里,“精灵的拉丁语”用在了昆雅身上。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8 11:05:00 +0800 CST  
5.

Lhammas A里包含了一则对《诺多史》的引用,但在B里被删掉了:“因此,正如《诺多史》所述,诸神在群山组成的墙壁上打开了一处缺口,这便是‘光之隘口’Kalakilya”;见P168。

在“诺多史”的一则增补内容中(第四卷89页,注释7),以非常相似的措辞谈到了林达族从图恩迁走,那里也出现了除却照管那盏灯的人之外,英格威塔日后无人使用的故事——后来各篇《精灵宝钻》里都没有讲到这则故事。

Lhammas B的这一节与上一个版本非常接近,但还是有一、两处值得注意的不同。结尾的段落对所有维林诺的语言做了总结,Lhammas A把林达语作为一种“高贵的支系语言”补充了进去,称作Ingwelindarin、Ingwëa或者Ingwiqendya(见$4的评注);而另一方面,在B版的$4里,Ingwiqenya是“精灵拉丁语”昆雅“最纯粹与最高级的形式”。语言树的早期形式表明了lhammas A里对这一点的叙述;而后期的形式对此完全没有提及,也没有提到Ingwiqenya这个名称。

在lhammas A里,本节的结尾如下:

这所有几种语言之上还有Valya,即维拉语,这是诸神的纯正语言,近乎不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改变(然而它确实有所变化,而且在双树死后,这种变化更加迅速,因为维拉不属于尘世,但他们仍然置身于世间)。但除了彼此之间以外,他们几乎不使用这种语言,因为正如人类所知道的一样,他们对精灵说的是昆雅,而对于用维拉语所说的一切,他们既不写下、也不雕刻出任何一个字母。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8 11:06:00 +0800 CST  
通过对B版的修订(在“维编2”版里也是如此,见注释3),图恩变成了图娜——但它仍然是科尔山上这座城市的名称;后来,图娜变成了山,提力安是城。页边空白处增加的注释“诸神称其为埃尔达玛”是自从《失落的传说》之后“埃尔达玛”第一次出现(但Eglamar这一形式在《蕾希安之歌》的草稿中出现了两次,对应的诗句是“从英格兰到Eglamar”,第三卷157页,181页)。对于神话而言,这是原始、基础的名称之一,出现在了诗歌《Faëry的海滨》与其散文体的序言当中(第二卷262页,272页)。这个名字经常出现在《失落的传说》里,几乎总是以埃尔达玛的海滨、岩石或者海湾的形式被提及。现在它变成了精灵之城本身的名字,而不是精灵生活的区域和坐落着精灵之城的小山。见“宝钻征战史”$39及评注。

此处很适合说到第二版语言树里的一个元素,任何一篇Lhammas的作品都没有对其进行解释。在维拉语和维利诺Valarindi的语言之间画了一条实线,又从Valarindi的语言这里画了一条虚线连到昆雅。Valarindi是维拉们的子女,见110页与121页。后来一则为语言树所写的注释里定义了虚线与实线的含义:虚线是“表示一种语言对另一种语言造成了强烈影响”[例如法语对英语],而实线是“表示继承与直接产生”[例如从拉丁文中产生的法语]。

在诺多语与昆雅之间也画了一条虚线(原本画的是实线)。这可能是为了表明文中的一个说法($4):“林达语的一种古老形式初步固定了下来[也就是昆雅],只除了在晚些时候从其他方言中采纳了一些词汇与名称”。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9 11:19:00 +0800 CST  
6.

在《失落的传说》里(第一卷120页),Tinwë Linto(辛葛)被Wendelin(美丽安)迷住的时候,他的子民寻找了他很长时间,但

此举尽皆徒劳,他再也没有回到他们中间。因此,当听到欧洛米的号角在林中响起,他们异常欢喜。随后,号角声把他们聚在一起,领着他们来到悬崖边,倾听暗沉沉的大海轻诉的低语。

在“诺多史”(第四卷87页)里第一次出现了欧西说服一些泰勒瑞族“留在世间的海岸上”这个故事;“诺多史”里关于辛葛子民的所有内容(第四卷85页)就是“他们徒劳地寻找于他”,“宝钻征战史”里($32)也没有增加更多的内容。

在这里提到贝烈瑞安德的零散Ilkorindi(即除了各个港口与辛葛子民的那些精灵)在魔苟斯返回之后聚集在多瑞亚斯,请参见“维编2”版(2990年的编年史,讲述了德内梭尔死后的撤退):

美丽安在多瑞亚斯的土地四周施展开维拉的魔法;大多数贝烈瑞安德的精灵退进了魔法的保护,只有一些留在西部港口(大海近旁的布砾松巴尔和Eglorest)的精灵和仍然生活在东部河流后面的欧西瑞安德绿精灵除外。

Lhammas A里没有提到“埃尔威的兄弟,泰勒瑞族的首领Sindo”,而是采用了不同的方式引入贝烈瑞安德语言的话题:

辛葛的宫廷懂得维拉语,因为美丽安属于维拉;但只有国王、王后以及他们家族中寥寥无几的成员使用这种语言。因为贝烈瑞安德的语言是说泰勒瑞语的Ilkorins使用的埃尔达语,以此作为那些最终不愿随同乌欧牟远航的精灵所说的语言,等等等等。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9 11:19:00 +0800 CST  
“灰色”Sindo(译注:Sindo theGrey)出现于“维编2”版,但它是对Tindingol的修改(注释4);在“宝钻征战史”$30里(再次以“灰色”Sindo的形式),这个名字从一开始就出现了,就和Lhammas B里的情况相同。关于这个名字请参见《缇努维尔的传说》里的Singoldo(第二卷41页),以及“维编1”版里的Sindingul (> Tindingol)(第四卷264页)。

Lhammas B里的“这些便是贝烈瑞安德的Ilkorin语,它们也不同于未曾来到这里的Lembi的语言”,在Lhammas A里是这么写的:“这些便是贝烈瑞安德的Ilkorin语,在它们身上保留着与泰勒瑞语有亲缘关系的印记,和Lembi的各种语言都不相同,因为正如后来所说,直到绿精灵从东方而来之前,他们一个Lembi也没有见过”。Lhammas B的$2已经明确地否认了将绿精灵归为Lembi,在那里写到他们是Ilkorindi,也属于埃尔达;见对$2和$7的评注。

对Lhammas B本节结尾的修改改变了语言学的历史,但我对这一修改的含义并不清楚。作为这一修改的结果,不能再说贝烈瑞安德的诺多族和Ilkorindi使用多瑞亚斯的语言,“因为辛葛是一位伟大的君主”,反之,多瑞亚斯的语言广泛使用于西瑞安河的港口。在$8里,刚多林的诺多语是港口使用的语言,它受到了多瑞亚斯语言的影响,因为埃尔汶与来自千石窟宫殿的逃亡者也生活在那里。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29 11:22:00 +0800 CST  
7.

涉及到绿精灵的段落绝大部分都遵循了已经在“维编”里讲过的内容,但还是有些有趣的细节。“维编”里说,绿精灵在领袖Dan的领导下发现南方的土地既荒芜又黑暗;但现在对荒芜与黑暗的原因做出了解释:众维拉对南方疏于照管,在天空中没有散播大量繁星。原始的神话里,南方是一片黑暗地带:在《太阳和月亮的传说》里(第一卷182页),曼威在东方与西方之间指定了太阳的路线,因为“米尔寇据有北方,而Ungweliant占据了南方”——正如我所做的注释(第一卷200页),“似乎赋予了Ungweliant极为重要的地位,还给了她一大片地区受制于她吸收光的能力。”

以前没有讲过很多绿精灵在魔苟斯返回之后进入了多瑞亚斯;很久之后,在这些精灵当中,图林的仇敌赛洛斯会变得恶名昭彰(《未完的传说》P77)。

Lhammas本节所描述的其他元素已经在“贝编2”版里出现过了(52年的编年史):德内梭尔死后绿精灵没有君主,“直到贝伦来到他们中间”,还有,他们有亲族留在埃瑞德林顿以东,绿精灵会不时拜访这些人。在“维编2”版一则早期的补充内容里(注释8),“Danians翻过了埃瑞德林顿”,而这些生活在山脉两侧的精灵在Lhammas A里也叫做Danians(在B里叫做Danas),根据进一步的信息,那些留在东部的精灵叫做Leikvir。早一版的语言树里面写着Leikvian的地方在后一版里写为“东部的语言Danian”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30 11:04:00 +0800 CST  
在“维编1”版里,绿精灵的名称是Laiqi或者Laiqeldar(第四卷270页);在“维编2”版里没有给出他们的精灵语名称;在Lhammas A里,他们被称为Laiqi或者莱昆迪,在B里是莱昆迪。

在Lhammas A里,德内梭尔的名字写在了另一个名字的上方,很可能是Denilos;在“维编1”版里,Denilos > 德内梭尔(第四卷271页),在“维编2”版里,Denithor>德内梭尔(注释5)。在这方面,Lhammas A里有一些用铅笔写成的有趣修改和增补,但没有被纳入B版(或者还没有改到B版上:没人清楚这些注释是什么时候写的):

ndan- 向后,后退。掉头。因此这些子民是ndănī。
ndani-thārō Dani的救星。昆[雅] Nanisáro,泰[勒瑞语] Daintáro,诺[多语] Dainthor,多[瑞亚斯语] Deniƿor。

(对此请参见《词源学》,词干DAN,NDAN。)同时,“这支子民源于诺多族”里的诺多族被改成了林达族,“芬威的队伍”被改成了“英格威的队伍”;参见Lammasethen的结论。

Danas到底算不算埃尔达的问题又出现了。Lhammas A明确表示他们不是埃尔达,而是Lembi(对$6的评注);A版在本节中再次说到“这支子民源于诺多族,但并不包括在埃尔达之内”——因为他们放弃了远行。而另一方面,在B版里他们是Ilkorindi,被算在埃尔达之内($2);然而在A版的本节当中,声称他们不是埃尔达的段落再次出现了——还补充道他们也不是Lembi,因为,尽管在远行中回头了,但他们仍然受到西方的吸引。我猜想我父亲在写作的时候,在这个微妙的问题上改变了主意,但没有对他以前写的内容进行修改。不管怎样,作为参加了大远行的精灵,Danas十分有特点,他们在早期放弃了远行,但仍然对西方充满渴望,B版里的暗示很明显,正是这种渴望使得这支子民中的一部分人翻过了山脉。他们的身份很不寻常,说不清归入埃尔达更好还是不归入埃尔达更好。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30 11:04:00 +0800 CST  
其结果就是在昆迪的语言里,他们很有可能引入了一种非比寻常的语言类型(在语言树的两种形式里都可以看到,他们的语言被表达为由昆迪语分别向下画往埃而达语和Lemberin两条线之间的支线)。这种类型在对B版的一则修订中十分典型,Ilkorin语相对于多瑞亚斯语的关系与之类似(然而在第一次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它被说成有别于维林诺的埃尔达语、Lemberin和多瑞亚斯的语言)。这则修订十分令人费解。为什么在语言学上,Danas要表现出与多瑞亚斯的精灵有某种独特的亲缘关系?多瑞亚斯的精灵在很久(大约700个维拉纪年)以前就走完了到贝烈瑞安德的旅程。当然了,后面马上就说到了生活在欧西瑞安德的Danas,“辛葛子民的语言对他们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然而“与多瑞亚斯的语言极为相似,尽管与之并不相同”这则修改大概针对的是这种“Danian”语本身原始的样子。

值得注意的是,本节的末尾一方面说所有的Lemberin语言都有明显的区别,另一方面又说,它们与所有的埃尔达语(包括贝烈瑞安德Ilkorindi的各种语言)也很不相同。毫无疑问,大远行耗费了漫长的岁月,随之而来的是贝烈瑞安德的精灵与那些留在东方的人彻底分开,这使得Ilkorin语言的发展随即完全独立于任何一种Lemberin的语言,但也可以辨认出与维林诺的泰勒瑞语存在着亲缘关系(至少对于那些“精通这门知识的人”来说是可以的,$6)。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1-30 11:05:00 +0800 CST  
8.

Lhammas B版的这一节与A版非常接近,但早期版本里有一则不同的段落也许可以引用一下。在提到múlanoldorin和刚多林的语言在“战争结束之前”是中洲唯一流传下来的诺多语形式之后,A版写道:

最先消亡的是芬国昐的子民,他们的语言很纯粹,只受到了哈多家族人类的某些小小的影响;随后便是纳国斯隆德。但费艾诺之子迈兹洛斯的子民几乎一直幸存到了最后,被奴役的诺多族也是如此,他们的语言不但能在安格班听到,后来在米斯林和其他广阔的地区也能听到。人类和欧西瑞安德的精灵对费艾诺诸子的语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但这种语言没能流传下来。诺多语依然存在,等等等等。

关于第一段中日月升起之后迅速发生变化的记述请参见对$3的评注。在这里提到的“静止不动的群星”让人回想起古老的《太阳与月亮的传说》,在那里说到有某些星星“停在它们高悬的地方,不会移动”:见第一卷182页,200页。——在第二段里,除了后期修订的情况之外,Himring这一形式首次出现(在Lhammas A里是Himling)。——在第三段的结尾,B版里的“少许来自欧西瑞安德”可能应该是“少许来自Ossiriandeb”,和这个地方在A版以及语言树后期形式里所写的一样。——最后一段里,那些留在中洲讲埃尔达语的精灵,他们的语言在A版中被称为“消褪中的诺多语”和“消褪中的Ilkorin”,这两个术语出现在了早期的语言树上(连同“消褪中的Leikvian”一道,请见对$7的评注)。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2-03 14:41:00 +0800 CST  
后来用铅笔加进“维编1”版的日期(把发生在澳阔泷迪之战与芬国昐到达中洲之间的一系列事件压缩到了一个维拉纪年里面,第四卷273~274页)没有被纳入“维编2”版,也没有放进Lhammas。太阳纪年的时间节点采用的是“贝编2”版的日期(被修改之前的),刚多林的陷落是在307年,而“大战”(译注:the Great Battle)发生在太阳纪年的第四世纪末期。

在Lhammas里,本节最引人瞩目的特点是缺少辛葛颁布禁令,禁止在他王国的任何地方使用诺多语的故事,这个特点关系到了后期的构想。《精灵宝钻》里已经说到(P113)在第20年那场“重聚的盛宴”上“灰精灵语在这场盛宴中用得最多,就连诺多族都讲,因为他们迅速学会了贝烈瑞安德的语言,但辛达族对维林诺的语言掌握得很慢”,还有(P129)在辛葛颁布禁令之后,“流亡者日常生活中彻底改用辛达语,西方的高等语言只在诺多王族内部使用”。Lhammas里确实说到(在$6的结尾,修改之前)“与Ilkorindi的情况类似,日后多瑞亚斯的语言被诺多族广泛使用”,本节中还有“贝烈瑞安德Ilkorins的语言也对诺姆族的语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但在西瑞安港口和日后的托尔埃瑞西亚,诺多语(来自于刚多林)才是人们使用的语言(受到了其他语言的影响)。因此,尽管现在已经变得复杂得多了,但语言学的演变在其根本性的规划上仍然源自于《失落的传说》;正如我在第一卷的51页谈到的那样:

在《精灵宝钻》里,诺多族把Valinórean的语言带到了中洲,但不再使用了(除了他们自己内部之外),而是以贝烈瑞安德的语言取而代之,即从没到过维林诺的灰精灵使用的辛达语……另一方面,在《失落的传说》里,诺多族仍然把维林诺的精灵语带到了大地上,但他们依然使用,倒是这种语言本身在这里发生了变化,变得全然不同了[“诺姆语”]。

在这一节的结尾没提到有任何诺姆族返回了维林诺(和返回托尔埃瑞西亚矛盾),与“诺多史”的这个地方不尽相同(第四卷159页,162页:“但有些人甚至回到了维林诺,就和所有只要愿意便能自由前往的人一样”;这一点保留在了“宝钻征战史”里,P332,$27)。关于那些没有离开前往西方的人——lhammas A里操着“消褪中的诺多语”和“消褪中的Ilkorin”的精灵们——请见“诺多史”相同的段落,“宝钻争战史”里也再次出现了。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2-03 14:42:00 +0800 CST  
9.

关于奥克语言起源的最初叙述在这里出现了:一种被魔苟斯故意歪曲的维拉语。“当他愿意的时候,魔苟斯本人能把任何语言都说得既优美又有力”这一更加引人注目的说法没有在Lhammas A里看到。

奥力创造矮人的传说已经出现在了“贝编2”版里(104年的编年史),那一段与本段惊人地相似,同样含有“矮人没有灵魂”的句子。“贝编2”版里的段落后来被修改了(注释16),使之不再是作者的主张,而是诺多族对矮人抱有的想法,在这个问题上也不是唯一的意见;在Lhammas里,这一段也被非常匆忙地修改过了,与原来非常不同,内容如下:

但矮人汲取了他们的想法等等等等(见《诺多史》)。因此矮人的作品有着极为高超的技术与技巧,但并不怎么美丽。

这里提到的《诺多史》并不是“诺多史”,那里面并没有与之相对应的内容,而是“宝钻征战史”,其中有一个关于矮人的章节。出现的内容如下($ 123):

然而在对他们进行估量之后,矮人的思想和本领都是来自于唯一的一位大能者,但精灵和人类的情况与之相反,在维拉当中,他们是排在第一位的,某种程度上,所有大能者都对他们亲切有加。因此矮人的作品空有高超的技巧,但并不怎么美丽,只有模仿埃尔达艺术的地方除外……

Lhammas B写着“我们对矮人的语言所知甚少”的地方,A版写的是“我所知甚少”(即儒米尔)。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2-04 11:27:00 +0800 CST  
10.

Lhammas A对人类语言的来源与早期历史在描述上有些许不同:

因为黑暗精灵……和游荡的人类……交上了朋友,还把自己所知道的东西传授给了他们;随着岁月的流逝,以此为源头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人类语言,随同时间与人类的发明而发生了变化,与此同时,这些语言也同样受到了矮人与奥克的影响。绝大多数的人类古老语言都没能保存下来,只有西方人类的语言(删掉:某些词汇)除外,正如诺姆族对于那个年代的编年史和资料中所记载的那样,他们是最早来到贝烈瑞安德并与精灵交谈的人类。贝奥、哈烈丝与哈多三个家族的语言被称作Taliska,图奥仍然记得这种语言,它被刚多林的智者记载了下来。然而图奥自己也不再使用这种语言了,因为哪怕在他父亲胡奥的那段时候之前[> 里],贝烈瑞安德的人类已经在日常生活中抛下了自己的语言,他们说的是诺多语,只保留了原有的几个单词和名称。

我父亲在Lhammas A的本节末尾用铅笔迅速地补充道:“但Taliska似乎大部分来源于Danian”;见对Lammasethen的评注。

在早期的语言树里,人类的各种语言统统来源于Lemberin,与Lhammas A一致(“以此为源头发展出了各式各样的人类语言”),然后后期的语言树显示出这些语言受到了矮人语、奥克语的“影响”(虚线),与Lemberin的关系也是“影响”(并非直接“产生”);“东方的Danian语言”对Taliska同样产生了“影响”。

哈多的子民抛下自己的语言,接受了诺姆族的语言,这一点在“贝编2”中有所讲述(220年的编年史)。《精灵宝钻》里对残存下来的伊甸人语言(这种语言在这里被称为Taliska*)的描述十分不同,请见对“贝编2”版的评注,出处同上。

(*一种历史上的Taliska语法是现实存在的)。

本节末尾关于黑皮肤人类“除了这些人的名字之外,这种语言失传了,没有被记载下来”的说法与《词源学》不符(词干BOR,ÚLUG),那里面说波尔、乌方以及几个儿子的名字都是精灵语,是诺多族给他们取的。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2-04 11:32:00 +0800 CST  
11.

儒米尔在这里所写的“自刚多林陷落之后已经过去了成千上万年”这句话里,“成千上万”下面有一行被盖住的内容,它很有可能是“10000”,这是Lhammas A里写的。

这一段里所说的“返回的诺多族[即听到了‘北方的预言’之后]没有卷入这世上的纷争与苦难,他们再没有分开,说着林达族的语言”没有出现在Lhammas A里,然而早期的语言树显示“诺多林达语”(译注:Noldolindarin)是一种“维林诺的诺多语与林达语”的结合体;与之相似,后期的语言树表明“芬罗德子民的语言”(返回了维林诺的人)与林达语相结合,变成了“如今维林诺的埃尔达语”。

尽管$5里写道“精灵们在那里堆起了绿色的小山科尔,在上面建造了图恩城”,但“in Kôr”并不是一个简单的笔误,请见“宝钻征战史”$29。

关于Lhammas B结尾增加的段落,可能需要注意的是在“诺多史”(第四卷87页)里,诺多族王子们的名字据说是“按照诺姆语的形式取的,这种语言在世上使用了很长时间”,而这里把Finn(“宝钻”里的形式)修改成了“芬威”。在这里所引用的本身是贝烈瑞安德语,但被修改得适用于诺多语的地名(巴拉尔、贝烈瑞安德、布砾松巴尔和Eglorest)在《词源学》里是Ilkorin的名称(词干BAL,BIRÍT,ELED),但多瑞亚斯是诺多语[词干GAT(H)]。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2-04 11:36:00 +0800 CST  
LAMMASETHEN.

现在我列出第三篇,即非常简短的一篇Lhammas,我认为它毫无疑问是三篇里面的最后一篇。在这一篇的抬头,我父亲用铅笔写上了“一则修正版本的大纲”,但随后把这句话擦掉了。这里面简明扼要的历史大部分与Lhammas B保持一致,但对于Quenya(就是这么拼写的)的起源,这一篇里面的描述完全被修改了。

朋戈洛兹更加简短的记述:即Lammasethen
关于各种精灵的语言

原始的精灵语——即昆迪语——来源于欧洛米,因此源自维拉语。然而精灵们不但在那个简短、共用同一种语言的时期就已经开始修饰和柔化维拉语的语音了,特别是辅音,在埃尔达语的时期更是如此;而且,他们开始迅速发明新的词汇和字形,发展出了一门自己的语言。

除去新发明之外,他们的语言变化缓慢,特别在维林诺更是如此,但他们所有的语言都是这样,因为精灵不会死去。通过这一途径,我们可以看到最后离开中洲的泰勒瑞语,这种语言最初是在贝烈瑞安德,后来是在托尔埃瑞西亚,被隔绝起来有维拉纪年的一个世纪再加上十年那么长,它的变化超过了Koreldarin,但在重返维林诺的语言大家庭之后,它仍然与诺多语和林达语保留着很接近的亲缘关系。但它的分支,被留在贝烈瑞安德近乎1000个维拉纪年的泰勒瑞族所说的语言,其变化超过了维林诺的语言,变得与它们大不相同。在某些方面,它的发展状况就像是在欧西瑞安德的Danian语分支。

楼主 一入盗门深似海  发布于 2018-12-06 15:05:00 +0800 CST  

楼主:一入盗门深似海

字数:26645

发表时间:2018-11-20 21: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06 18:22:59 +0800 CST

评论数:10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