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2017】第八期现场报告&本赛季半程小结

半程小结
1.袁娅维
内地炫技派新一代掌门师太袁娅维(Tia),在我看来是好声音学员中流行素养最好、综合指标最全面的歌手之一,节奏能力和音乐审美尤其突出。
也正因为Tia的水准摆在那儿,所以她本次的歌手之旅,除了返场的《Golden》,其它的曲目多少有遗憾之处。而这种遗憾,又与她(更确切地说是她的团队)参赛策略的摇摆多少有些关系:亲民还是炫技,贴近抑或引领?这是个问题。


先说《阿楚姑娘》。在《中国之星》里Tia的这首歌赚了我多少眼泪!且是我心目中2015年的十大现场之一。在Tia现场表演过的诸多翻唱曲目中,这首歌并不以高难度见长,但无疑是亲和力最强的——因为歌曲本身的质朴、以及Tia曾经为它选择的那种质朴而流畅的演绎方式。
而在《歌手》第一期,经过赵兆老师重新编曲的版本,或许更精致了,但在一过性的现场,却独独缺少了一个直白的情感逻辑,从而便缺少了那份让听众的共鸣与情感自然奔涌的水到渠成。也可以说,这样一个版本更适合存在于播放器里,在反复循环中体会那些藏在呼吸与低徊中的含蓄细节。

第三期的《蒙娜丽莎的眼泪》问题也类似。从抒情走向炫技的多种风格堆叠在一首曲目里,多少有些拥挤,后半部分的花式技法冲淡了前半部分营造的柔情,也冲淡了为她投出一票的坚定——请相信我,要在一唱而过的九首曲目中勾选出三首,听审需要一个足够坚定的理由。

《Love On Top》是Tia最擅长的歌路之一:Classic Jazz。这个轻巧的小品从听觉的部分少有可挑剔之处,爱它的人会爱死它;只是基于较为小众的曲风,在竞演现场不那么讨巧罢了。

只有在返场的《Golden》当中,不再左顾右盼的Tia回归到无所顾忌的花式炫技,一点佻跶一点烟视媚行,火力全开,痛快淋漓。嗯哼,爱谁谁……嗯嗯,谁谁都爱……这才是我们熟悉的大花姐啊!
(分段,待续)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04 21:47:00 +0800 CST  
对于Tia这位从好声音时代我就颇为钟爱的湘妹子,我还有一些不一样的期许。
一、Tia能不能唱好普通的抒情歌?
记得第三季讨论Alin、讨论张靓颖的时候,我提出过一个观点,不管你能唱多少曲风,而芭乐就像是干炒牛河之于粤菜,辣椒炒肉之于湘菜,要不要唱是态度,会不会唱则是功力,而且是基本功。那么Tia呢,我的看法是:目前Tia唱芭乐的能力,有点像早期段誉的六脉神剑,时而有、时而无,还没有到随心所欲、顺其自然的阶段。如中国之星版《阿楚姑娘》那般情真意切的歌唱状态,还有些可遇不可求。
那么唱抒情歌的功力到底来自于哪里?除了音色语感气息这些软实力,我认为更多来自于两方面:一是歌者提炼自身的阅历与想象力,转化成一种声音的表达能力;二是歌者在演唱过程中调动甚至是挖掘内心情感、并与听者分享的一种意愿与勇气。
相较于Tia在声音技术上出众的领悟力、以及表现声音技术时的慷慨大度,她在表达内心真实情感这个部分可以说是保守、甚至是有些吝啬的。很多时候,我会直觉Tia内心并不是那么有安全感,对于与陌生人的交流也缺少一点天然的热情。《Love On Top》中Tia那密集的”Come On~~\ Ha~~”,会让我联想到某些对话的场合,因为担心冷场而积极填补每一个空隙。而其实真正有热力的歌者,并不惮于在表演中留下一些空白,因他/她们知道,热力是一种流动的能量,于无声处亦可以统治舞台。
(分段,待续)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04 22:29:00 +0800 CST  
二、如何看待自己与听众的关系


在好声音时代我有一个微妙的感觉,Tia的歌唱很奔放,Tia的为人很含蓄。从那以后,《我为歌狂》、《中国之星》、再到这次的《歌手2017》,我发现“含蓄”并不是最准确的描述。
一直以来Tia的歌路都被描述为“小众”,在圈内人和普通大众中受欢迎的程度落差颇大,这对年轻歌手而言,并不是一个容易克服的心理落差。也许正因此,在Tia的歌声中,我时常听到一种矜持,一种先于观众的“不感冒”而流露的“不在意”。
讨好听众固然没必要,推开听众同样不可取罢~~真正成熟的歌者,不需要假设自己比听众高还是低。歌声更像是歌者与听者之间的一座桥,桥连接了心与心的距离、促成了情感的分享与沟通。歌唱的人似乎在说:这歌唱的是我,也是你,但终究,是我们共同的心情。共鸣就这样自然而然地发生了。在这个部分,本赛季有一位很让人舒服的歌者,可供Tia观摩学习,她就是林忆莲。
我敢说,倘若Tia能在这种微妙的心理关系上获得突破,她的歌唱质感会有一个可观的飞跃。

再一次把这句话送给Tia:
The whales do not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n answer.
They sing because they have a song.
鲸鱼放声,不为祂知晓所谓答案,只为祂心上有一首歌。

祝福新生代唱功担当Tia,在突围赛唱出心上的一首歌。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05 00:35:00 +0800 CST  
2.小姐姐

坦白说,如果没有与小姐姐擦肩而过的遗憾,我可能不会开这个新帖。按说本季歌手的总体阵容最为齐整,很可以期待一番。然而从节目一开始因为牌照关系挪到十点半,到等了几年的轩仔凭空蒸发,再到小姐姐赛途戛然而止,各种无法自圆其说却又不由分说的意外结果,散发着一股讳莫如深的文工团气息,如北方的雾霾叫人气闷。
在第八期现场,仿佛因着晶迪莲三只ACE中一只不翼而飞,另两只也喑哑了光彩。唉,有些东西说没了就没了,所以,趁着歌声的记忆还未被删除,记录下来吧。

第一次对小姐姐的声音有真切的印象,是电视剧《背叛》的主题歌《蔓延》。李海鹰老师这首富有古典气质的艺术歌曲,小姐姐演绎出了一种含蓄的深情,比较对我的口味,被我编在与刘欢、沙宝等同一个播放列表中,用于雨夜偶尔循环。


蔓延 - 谭晶



到了蒙面唱将,在阿凡达妹妹的面具下听到小姐姐的声音,还是挺开心的。蒙面时代的几首歌里,个人最喜欢的是她和塔斯肯合作的《贝加尔湖畔》。在男声唱出副歌最高处“冰雪的深情”后,小姐姐仙气飘飘的美声吟唱、配合着三百六十度的旋转摄像,贝加尔湖面冰雪消融、雾气氤氲,小姐姐温柔的面庞仿佛伸手可触。《偏偏喜欢你》也不错,听小姐姐认真咬着不太标准的粤语,忽然感受到一份柔软的人味。姐姐在这一刻,真确变成了妹妹。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05 10:55:00 +0800 CST  
小姐姐在蒙面节目里的两段自白让我印象深刻。第一段大意是:一直被人称为“姐”,其实也挺想当妹妹的(小姐姐心理年龄真是蛮小的);第二段,她不认为自己的声乐能力是独一无二的,并列举了四位她认为完全可以相提并论的流行或跨界女歌手:黛青塔娜、谭维维、朱桦、林萍(小姐姐是个实诚人啊!)就在这时我开始暗搓搓地期待她上新一季歌手节目----期待她像韩磊大叔一样,通过竞演激发新的音乐灵感,打破“晚会歌手”、“唱歌机器”的刻板印象,呈现立体的音乐人格。
紧接着小姐姐在直播的江苏卫视跨年演唱会出现了跑调与抢拍,这让我看到两件事:一、小姐姐绝不是无敌的。恰恰相反,小姐姐有弱点,也并不强装全能;二、小姐姐是真的想唱流行歌。
而几乎与此同时,歌手节目敲定了阿莲与小哥哥……啊,我的内心响起热烈的掌声:大内高手、峨眉掌门、西域杀手全齐啦,大乱斗精彩可期!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08 09:27:00 +0800 CST  
在目前能看到的小姐姐五首参赛曲目中,我最喜爱的是《九儿》,其次是《欲水》,再来《赛里木湖的月光》,《再见青春》与《定风波》不那么喜爱,但可以理解。

为何最爱《九儿》?审美是很个人化的东西。从我个人的角度,近年越来越偏爱简约的东西,正如哈林在好声音里曾说道:可以简单表达的东西,最好不要繁复。《九儿》的编曲是歌手舞台上难见的清减,配器上除了常规编制、只有一把唢呐点睛,歌词更就是那么来来回回的四句。没有多的帮衬,也就意味着没有多的争夺。这是考验,也是机会。当歌者成为五分钟内的绝对主角,卓越的声音能力、情绪与意境的顺进、加上恰到好处的舞台表现,越是简单与一气呵成,就越是留下强烈的记忆,难以磨灭。
所谓人歌合一,首先是歌者声音气质和与歌曲创作原始意图的一种高度重合。小姐姐在民歌里发挥出最为自如的唱腔,由弱到强、由暗到明的音色变化宛如电影镜头的摇臂般流畅。唱到副歌最高的入境处,一个浑然天成的趔趄,仿佛闻到大颗泪珠掉在黄土地上扬起的那股泥腥气……一个痴情而烈性、饱满而天真的谭九儿呼之欲出。
必须一提的是陈国宝先生的唢呐,如缄默汉子那灼人后背的目光,一种殷切的无言,与歌者的声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最终远去为无你也无我,镜头空空照着高粱地,一派明亮得叫人不适的灿烂。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08 10:21:00 +0800 CST  
《欲水》,撇开与齐豫原版的高下之论,同样是我个人很喜爱的一个艺术作品。假如说齐豫的演唱更像电影中导演的视角,一种克制与旁观的悲凉,那么小姐姐的版本倒比较像剧中女主,临终前电光火石回放自己的一生,带有记忆选择性剪切后的荒诞与跳跃感,既身不由己,又奋不顾身。
但同时,我认为这首歌更多体现的是小姐姐团队的强大能力,从选曲、编曲到服装乃至舞台呈现的整体设计。或者这么比喻吧,当我说《天浴》是个好电影时,更多表达的是对这部电影整体艺术水准的一种称道,原著、改编、导演功力,乃至摄影音乐服装,方方面面;也因此,包括主演在内的任何个人,都不是这个成功的绝对因素。李小璐当然也演的很好,但还并不是电影的灵魂所在。同样,《欲水》歌中,小姐姐个人呈现的是一种跨界潜力,她对一个优秀创作的艺术想象力和表现能力可能去到哪里,而不是一种绝对的主导能力。当我脑补这歌换做谭维维或黛青来演绎,精彩程度并没有本质差别。而《九儿》,则是我心里鲜明不可替代的谭九儿。
当然此处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的是:当我们视“人歌合一”为品评歌曲的一个高标时,首先必须承认,这个“人”只代表歌者在我们主观理解中的印象。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08 11:44:00 +0800 CST  
《赛里木湖的月光》,一首欢乐的作品,改编得没有也无需附会过多意义。假使一定要谈隽永,没准最终还得落脚在开篇那几句北疆民歌上,后面的部分就……哈哈哈。
这首歌得单场第一我并没意见,起码它是个来劲的表演,叠加(也仅仅是叠加)了诸多叫人愉快的音乐元素:松快生脆的弹拨、晃曳生姿的腰肢、魔性悦耳的曲调、以及cosplay的小姐姐。反串之下的小姐姐有股憋不住笑的劲儿,脸上按捺住了便打从声音里往外咕突,更显出几分清纯与娇憨,我仿佛终于理解了她为啥叫做谭哈哈。


做为全赛季的一个中间作品,《赛里木湖的月光》对于丰富小姐姐的音乐个性还是很有意义的。总是深刻也很累的,不光歌手累,观众也累。大魔王突然变回到笑么呵呵好脾气的小姐姐,益发地圈粉了。啰嗦一小句,要是唱得不那么规整,没准更迷人。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08 14:26:00 +0800 CST  
说回小姐姐在通俗作品中的表现,从歌手节目的《再见青春》与《定风波》两曲,再回溯到蒙面时代《一样的月光》与《海阔天空》,应该说演唱的时候都是情真意切的,这也是我说“可以理解”的基础。而同时,小姐姐给它们处理得很“满”,情绪强烈,声线饱实,却多少失之细腻。或许小姐姐的两种艺术观点在这里打起架来。一方面,歌曲本身大约都从某个侧面吻合了小姐姐的心境,她有强烈的代入感,希望通过这些歌做回自己。另一方面,在从前的歌唱家身份里她更擅长表现作品的人物个性,对于完全做回自己,在声音表达上多少还是有些生疏的。做自己还是饰演他人?小姐姐在表达代入感时还有点模式化,稍有拔高,声音人格不那么层次鲜明。

无论汪峰还是张学友,在歌里唱的是首先是自己,但又不仅仅是自己。通俗之所以成其为通俗,是因为能轻易唤起听者一份情感共鸣;通俗要不俗,则在于酝酿与沉淀后,除了抒发,也能听到一份被理解、被抚慰。而一旦呈现出“满”,留给人的想象空间便有限了。

当然这并不妨碍两类听众继续喜爱这些作品,一类是喜爱歌者本人,愿意将歌者自身经历的上下文与作品比对体会;另一类则是完全对原唱无感的。而真正好的流行作品我以为,不需要感叹知音难觅。都要靠“觅”,其流行度未免有限。

必须强调的是,以上所有评述,都基于对我对小姐姐一个极高的期待,比照标杆不是别人,而是韩磊,我心目中歌手节目的最高峰。小姐姐决心从美声、民族再驰骋到流行领域打通关,惊喜程度能否比肩乃至超越磊叔?老实说,节目组敲定小姐姐时,我心里曾有这样一闪念。小姐姐胜在硬实力登峰造极(美貌也是硬实力,对伐),磊叔的歌声里则有岁月况味与人情练达;在古典领域小姐姐似乎占优,民歌领域各有千秋,通俗领域则小姐姐暂时不像磊叔展现得那么充分。但是啊但是,随着小姐姐歌手之旅才入佳境旅便戛然而止,这个悬念也只能暂时封存。

好在,小姐姐艺龄虽长,心理年龄却很小,一时半会难以“再见青春”,人在风波中也还谈不上“定风波”,这都没关系。第一场唱下来,小姐姐不好意思地说句“第五”,仿佛高手练了新招式还不那么得心应手,一种稚气的尴尬,不真往心里去;后面名次好了,又屡屡实心眼地想把自己占优的演唱顺序让出去。小姐姐身负绝学却仍然保有一份艺术上的谦逊、随和与纯真,还是很引人好感的。

更为重要的是,对于自己尚不能及的艺术领域,小姐姐有着热切的好奇心与探寻的热情,这不但难得,也令人感慨、感动。比赛虽短,人生还长。磊叔在节目中曾说过一句让我很感动的话:“不后悔战死,只后悔没有战死。”任何高手的逆流而上,愿意从荆棘丛生的路去登顶,单凭那份放下的勇气就该点赞。听说小姐姐想继续深造,系统地学习流行音乐,对于小姐姐未来的歌唱道路,我愿意保持善意的关注,期待她在音乐里寻觅到真正的自由,继而唱出真正的自由。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10 12:30:00 +0800 CST  
回复 艾琳不姓张 :是有这个问题,第三季现场李荣浩的细节在尾段配乐里也很清晰,这次第八期现场,迪玛希的低音部分效果完全出不来。不过电视收音的问题比现场更突出,大仙的卷珠帘,中文主歌现场那个假音是非常润泽、细节翩然的,电视里竟然略有点发虚,摔!
另外跟现场位置也有关。面向舞台,第三季我坐在右区靠中第三排,第四季楼座最左第一排,本次则是正中第六排。听感平衡是正中位置最好,而整体音效还是第三季好。
今天起得早,分别用戴耳机和放电视听了两遍,电视效果太渣……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12 08:08:00 +0800 CST  
第八期歌评
张杰《你就不要想起我》
第一段出来,其实是很美的,也很在歌里。看他穿着那样一件妥帖的白毛衣,带一点淡淡伤感,略微低落地安静唱出自己的心事,突然泛起一丝心疼:十年了,风里雨里,也不容易。

所以当后半部分又不可避免地走向激越、激越、更激越时,我还是暗自叹惋了一下,可惜了。Hebe这样子偏执、神经质、暗黑到内伤的歌,不适合马景涛式的爆发啊……这么个唱法,心里肯定有些真委屈罢。然而谁又不委屈呢?到底还是个淳朴的孩子,心思浅到想哭就真哭到收不住。

回想这些年杰哥的现场歌唱,有两次是真的打到我了。第一次,2007年快乐男声成都分赛区最后一场,王铮亮魏晨甚至蔡诗涛都晋级了,杰哥还在一堆人里等着最后一个名额。不到一分钟的清唱《往事随风》,“明天潮起潮落,都是我,都是我,都是我~~~”悬崖边的奔跑,忍住泪的双眼,骨子里迸发出的倔强歌唱。
另一次,第二季《我是歌手》之《爱什么稀罕》,后半段身体原因已快要崩溃,声线发呲,冲上头的剧痛生生逼出泪来,还掉了一段。那一刻,追求技术规整的杰哥心里也许涌上来巨大的绝望,然而紧接着“爱什么稀罕,我选择孤单~~~”咦,就在这一刻,情绪竟然对了,一切都对了。
不过上述情境对杰哥似乎有些偶然性,多数时候,技术出众声线高亢的杰哥,还走在感动自己大于感动路人的途中。莫非要你尝尽了苦悲,才懂真情可贵?杰哥,有时候,百口莫辩,就无须再辩。沉潜是突破所必须承受的痛,熬过去了,还是好汉一条。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12 10:39:00 +0800 CST  
李健《父亲写的散文诗》
必须承认,看现场与电视机前看录播,其体验是各有千秋的。电视也许损失了音场的一部分丰富层次与震撼效果,却由于摄影机的选择放大,屏蔽了芜杂干扰,同时也突出了经得起放大的美好,比如那尽力收敛了华丽的朴素音色,比如那双眼中忍了又忍的感慨万千。终章,长号体贴地吹出《教父》里的原声音乐《NellaFantasia》,悠长的乐声仿佛是代替健哥,完成那一个未完成的、给父亲的拥抱。
诚如李健所言,这首歌的表达非常克制,朴实,通篇如旧信纸泛着淡淡水渍,而歌者的泪终究没有滴下。在如此伤感怀旧的亲情主题中,仍然小心地不去过于催泪。于人于己,这样的表达都是一种极大的善意。现场听到“父亲像一张旧报纸”之处,我的心真是狠狠揪了一下。然而因为感受到歌者那样的善意,感动还是留在心里品味,并同时化作了温暖和对歌者的由衷赞赏。
从《异乡人》到《父亲写的散文诗》,两组花絮中可以看到健哥对于音乐表达的思考更趋于成熟,关于温暖与悲伤,关于有节制的感动和避免殇滥。这也再次让我想起贾樟柯类似的美学观点:过于极端的悲剧色彩,会削弱作品对广大受众的冲击意义。
最后,跟LG道个歉,现场第三票权衡再三,没有投给健哥。至于投给谁了,聪敏的看官,想必你已猜到?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12 10:40:00 +0800 CST  
张碧晨《红玫瑰》
现场就很喜爱碧晨的这个表演,看过回放之后仍是喜爱,陈奕迅唱出了对红玫瑰一种无处安放的感情,而张碧晨,她根本就是那朵红玫瑰。
张爱玲原著中红玫瑰分一代与二代:初恋玫瑰与人妻娇蕊。两代玫瑰的共同特点则是:聪明面孔笨肚肠。看似进退自如、风流婉转,实则幼齿热烈、飞蛾扑火。引张本原文:“玫瑰就是这样,顽皮的时候,脸上有一种端凝的表情,……显得很稚气。”


穿着blingbling长裙露着高开叉的大腿迈着生疏的猫步走出来的碧晨,正散发着这样一种无辜的美艳。她饱满而略低沉的性感音色里浸润着情真意切,喃喃歌唱着一种进退两难的暧昧与纠缠,“说来实在嘲讽,我不太懂,偏渴望你懂。”啊是,圆睁着懵懂双眼的碧晨,可不正散发着这样的渴望。第二段骤然紧密的tango节奏、以及间奏中她努力而踉跄的舞步,加添了整个表演的戏剧感,同样加添了这种笨拙的美感。我的思绪飞到了第一季,那时唱着《馋》的杨宗纬,也正散发着一种极其切题的、笨拙的幽默感。
在陈奕迅原版难以逾越的前提下,张碧晨这首女版《红玫瑰》,声色俱佳,亦是另辟蹊径的成功。整个表演中我唯一真正不喜的,只有升调后最高处那强顶上去的高音,吃力得来还破坏了全曲的性感与松弛,略出戏。而整体舞台剧一般的流畅、瑕不掩瑜,叫人十分享受。碧晨喜滋滋地谢幕之际,左右邻居都在啧啧赞叹:小姑娘,不简单。


最后吐槽一下第五季的音效,对音域偏低的歌手造成了不小的伤害。参见江苏卫视的跨年演唱会直播,碧晨的吐字并非含混至此,音色也更显颗粒感的迷人。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13 16:31:00 +0800 CST  
林忆莲《崇拜》
听了近三十年的莲,这还是第一次现场近距离欣赏呢。当然我一直喜欢莲,更喜欢李,但主要还是泛爱粉。本季以来,“芭乐莲”被褒贬不一,莲倒是秉持金牛座的“跟你倔”,《蓝莲花》刚开了一把大,《崇拜》又回到芭乐。芭乐就芭乐吧,反正我是不介意这些的,尽管《蓝莲花》十八般武艺尽出,本季我最爱的莲,居然还就是那世事冷暖、人情况味的《我最亲爱的》。哎没法子,俗人一枚。


花絮是在电视播出时才加上的,所以现场看到莲选择这曲《崇拜》,还不太敢确定,真是寓意一段爱情本身。不夸张地说,现场亲耳听莲的声音实在美,林志炫所言“中间是一个实心的声音,外面被一圈气体包围着”相当准确,而那圈气体,真的令到周遭的空气都泛起美丽的水雾。亲眼见证了“吹气如兰”,也算不虚此行。


问题在于这版《崇拜》编曲确实普通。梁静茹原版往渺小的小里唱,自有小的好处,许多如她一般经历过爱得低到尘埃里的听者,是真的因为同频而在静茹的歌里听到了被了解、继而被治愈了;林俊杰改编版往倔强的强里唱,亦是有其动人处,大男孩的倔强宣言。莲版似乎是时隔经年再回望,那个境界……似乎太过不起波澜?总之吾辈虽向往之,尚不能及。共鸣略少。


此外,莲在《崇拜》中流露出了少有的能量不够专注。也许是密集日程累了?也许是伦永亮没有来弹琴?也许是陶然的幸福叫人允许自己偶尔平庸一下下?答案只在风中飘罢……但看起来,歌王不歌王,莲还真没放在心上。或者,歌手历史上要出现首度的歌王空缺了。这也算不是办法的办法罢,尤其在小姐姐离开之后。

楼主 艾琳不姓张  发布于 2017-03-14 07:49:00 +0800 CST  

楼主:艾琳不姓张

字数:12010

发表时间:2017-03-02 23: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1-28 09:12:26 +0800 CST

评论数:57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