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坐而论道之理论转载

当应答不准确时,当事人常常会以不同的方式让助人者知道:他(她)可能会停下不吱声了;话音不连贯了;话题偏到另一个方向上去了;或者告诉咨询师:这并不完全是我的意思。甚至试图反过来向咨询师提供神入,以便使他或她回到正轨上来。对这些线索保持警觉的助人者便能够折回正道。例如,让我们看一下本尼杰,在一次火车撞车中他失去了妻子和女儿,他现在谈论起自事故以来发生的变化。

助人者:因此你不再想做许多在出事以前你常做的事,例如你不想再参加很多社会活动。
本尼杰:(停顿了好长时间)哦,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一个想不想的问题。我是说很多事情做起来都比过去费劲得多。就是打个电话叫别人来聚一聚,也让我费好大的劲。有时候即使和别人在一起也让我消耗那么多的精力,搞得我不想再去尝试了。就好像有块大石头长时间压在我的心上。
助人者:就好像电影里面人的慢动作,干什么事都是那么地艰难。
本尼杰:是这样,我一直处在慢动作中,很多事情挂的是低速排挡。

本尼杰说这不是一个动机的问题,而是精力问题。这一差异对他来说是重要的。通过察觉到这一点,助人者使谈话又回到正轨上来。如果你对你与当事人的关系也保持神入,当事人就不会被你偶尔的不准确所推开。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01 11:47:00 +0800 CST  
当事人有时候被搞糊涂了;分散了注意;或者处于高度的情绪状态。所有这些条件都影响他们清晰地陈述自己的情况,助人者则会由于当事人的糊涂或由于自身这样或那样的原因而分散了注意力,结果疏漏了当事人讲的话。在任何情况下假装理解都是个错误,真诚的助人者,承认自己的疏漏,然后便努力再回到正轨上来。一个如同“我想我漏掉了你的话,我们可以再重复一遍吗?”这样的声明表示你认为与当事人同在是重要的。这是尊重的表征。承认你的疏漏与诸如“嗯嗯”,“是啊”,以及“我理解”之类的客套相比,不知强多少倍。
下图表示当助人者言中了下怀,以及他们未能理解当事人的表述时所展开的运动轨迹。
当事人的陈述

助人者的神入性应答
↓ ↓
准确 不准确
↓ ↓
当事人对准确性给出言语或非言语的确认 当事人对不准确给出言语或非言语表示
↓ ↓
当事人给出进一步的澄清和细节描述 助人者重述、修正或矫正
↓ ↓
↓ 当事人对准确应答给以确认,同时进行进一步的澄清,或给出更多细节
↓↓
→下一轮对话←
图: 由准确和不准确神入引起的运动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02 10:34:00 +0800 CST  
神入得运用
虽然有些研究提示,神入本身就具有直接的治疗作用,它当然也并非万应灵丹。但是神入能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对整个助人的成功作出贡献。假如其它条件如助人者的技能和当事人的状态相协调,神入能够有助于你实现下列目标: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03 17:54:00 +0800 CST  
建立关系。
在人际交往中,神入是传达谦恭的工具,努力与他人的参照框架相互沟通的做法传递了尊重的信息。因此在与当事人建立工作联盟的过程中,神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促进自我探索。
在帮助当事人探索自己和自己的挂虑时,神入是一个非强制性的工具。当事人在得到了理解时,便倾向于继续前进——更加广泛、深入地探索实质性的问题。居斯考以一种人情事理的方式将神入性的表述称之为:和风细雨式的介入,每次只给出小量的治疗推进,但是如果却少了它,治疗进程将明显地减慢。
核查理解。
只有当你将自己对当事人以及他的话语的理解与他共享时,你才能弄清楚你的理解是否正确。因此神入是一种核查感知的工具。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03 18:02:00 +0800 CST  
提供支持。
既然神入源源不断地提供了理解的涓涓细流,它就是一种贯穿于助人过程始终的提供支持的方式。让当事人知道你正力图从他们的参考框架来理解他们,这是件始终都不会出错的事。
促进交流。
神入可以用来作为某种交流润滑剂,它鼓励和促成了对话,因此它也推进着助人过程中的合作。
集中注意力。
神入帮助了当事人,也同样帮助了助人者,它使核心内容浮现出来,这里面包括核心经验,核心行为和核心情感。
约束助人者。
神入可以防止助人者干一些无用的事,诸如提太多的问题,给出不成熟和不聪明的忠告。神入把球打回到当事人那一边,因此神入这一方式本身就鼓励当事人去行动。
铺平道路。
神入为助人模式所提议的强度更大的介入铺平了道路,这些介入包括向当事人的假设和感知挑战,确定目标,形成策略和投入行动。
神入作为一种与他人同在的方式体现了一种无需论证的人类的价值,但是它作为一种交流技能,却是工具性的,唯当其有助于实现我们所描述的目标时,才是好东西。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04 10:59:00 +0800 CST  
表达神入时要注意什么
这里是几个帮助你改善神入性应答质量的提示:
&给自己思考的时间。在当事人打住话头时,初学者有时候会跳出来过快地给予神入性应答。 过快 意味着他们没有给自己足够的时间去考虑当事人的话语,以便确定他们所传达的核心信息。即使是专家,也要停顿一下,允许自己消化当事人所说的话。
&使用简短的应答。我发现只有使当事人进入对话而不是由我提出话题或听任当事人瞎侃时,助人才进入了最佳行程。在对话中,助人者的应答相对而言可以是频繁的,但却是简明扼要的。为了做到准确,初学者往往会给出长篇大论,特别是当他已等了好久才得以应答时。 你这一番话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这个问题可以再度帮助你,使你的应答简短、具体,而且准确。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07 19:43:00 +0800 CST  
&使你的应答既达意传神,又保持你自身。如果当事人活龙活现地向某个助人者表达出他生活中各种各样的成功而喜不自胜时,助人者的应答虽然准确,但语气却是平淡、呆板的,这就不是一种充分的神入。这并不意味着助人者应该完全模仿他们的当事人,而是要求在你将与当事人同在的部分与他们共享时,对情绪、音调也要予以合理的表达。考虑以下例子:

12岁的当事人:我到这个班的第一天,老师就盯上我了。我瞎逛的时间不比班上其他任何人多,但我每次都让她给抓住了,我想她是盯上我了,因为她不喜欢我,她不会对希芬大声嚷嚷,而他比我更糟糕。
咨询师A:这使人有点狼狈,你不明白她为什么单抓住你,给你那么多约束。
咨询师B:你气坏了,因为她老盯着你不放,这看起来不公平。

哪位咨询师将可能达到目标是很清楚的。咨询师A的语言有点娇柔造作,没有与12岁的孩子的口气相协调。另一方面助人者也不应该采用不是其自身的,而完全模仿当事人腔调的语气。一个白人咨询师说着美籍非洲人的俚语,听起来就有点可笑。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09 14:42:00 +0800 CST  
在试图传达神入时要避免什么
如果你要传达神入,就有若干件你应该避免的事。新手或迟钝的助人者所给出的许多应答是神入的劣质替代品。我们将通过一个例子来显示一系列差劲的应答。韦弗是一名大学新生。这是他第二次到学生服务中心来访问咨询师。谈完若干学业上的担忧后,韦弗双眼瞅着地板,两手紧扣在膝盖上,踌躇着说开了。

韦弗:真正困扰着我的似乎是性的问题。我甚至不清楚我究竟是不是个男人,而我还是个大学生。我不同女性一起外出,我甚至连这样的愿望都没有。我也许......这么说吧,我也许是个同性恋者......唉,我也不知道(韦弗然后便一声不吭地一直看着地板)。

以下例子中给出了对韦弗陈述的不适当的应答。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25 15:46:00 +0800 CST  
一言不发。
什么也不说是个错误,通常如果当事人说了一些重要的事,应该给出应答,尽管应答可以是简要的。否则当事人也许会认为他(她)刚才说的话不值得回答。可别让韦弗也一言不发地干坐在那里。
某种疑问。
某个咨询师也许会提这样的问题:韦弗,这件事困扰你有多久了? 这样的应答忽视了韦弗所说的话和他的情感,而是将注意力集中在助人者想要获得更多信息这一目标上。
陈词滥调。
某个咨询师也许说:许多人为性别同一性而苦斗着,特别是处在你这样的年龄。 这是陈词滥调。它将助人者变成了教导者,而且听上去像要打发打发当事人离去,这等于助人者说: 实际上你完全没有问题,至少这不是个严重的问题。 助人者这时再次卷进他自个儿的目标。
某种解释。
某个咨询师也许这么说:我的意见是,性的问题大概只是个症状,韦弗,我有一种预感,你没有真正接受你自己,这是真正的问题。 这位咨询师没能对当事人的情感给出应答,而且也歪曲了当事人所表述的内容。这一应答的言外之意是,真正重要的东西被当事人所遮掩了。助人者再度把自己的目标置于中心地位。
忠告。
另一个咨询师也许说:保持镇静,韦弗,请记住你正在与一个人人都与之斗争的问题斗争着,我这儿有本小册子,我愿意让你读一下。 在这个阶段给出忠告是离谱的,会把事情搞得更糟,而且这里所给的忠告也有点陈词滥调的风味。它也使助人者脱离了当事人的挂虑。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25 16:02:00 +0800 CST  
鹦鹉学舌。
神入并不是鹦鹉学舌,一个机械的助人者往往简单地重述当事人的话而使基本的神入变质。

咨询师:这确实是一个围绕着你的性问题。韦弗,尽管你是个大学生,但你不能确定你的男人身份,你不仅不同女人一起外出,而且你甚至不能确定自己是否想这么干。所有这一切使你感到自己也许是个同性恋者,但是你不能肯定。

这也许是准确的,但听上去太别扭了,单纯的重复不带有任何对当事人真正理解,以及与当事人同在的含义,一价录音机同样能做到这一点。
同情好赞同。
神入与同情不是一回事。同情,以及与此类似的可怜、怜悯、体恤和安慰,其内容远比神入的理解为多。这些完全是人类的特性,但在咨询中它们并不是特别有用的。同情表征着赞同,而神入则只是表示理解和将当事人作为一个人来接纳。就最坏的意义说,同情是与当事人同谋的一种形式。注意咨询师A与B对韦弗应答的差异。

咨询师A:这太可怕了,不是吗?韦弗,你要为这样的事伤脑筋,更可怕的是,你还不得不去谈论它。
韦弗:为什么这些事情碰巧都发生在我的身上。
咨询师B:你对自己在性的方面处于什么位置心里发毛,谈起它当然不是件轻松的事。
韦弗:谈起这件事情我就感到非常害怕,但我不得不谈,这件事埋在我肚子里已经有几年了。

韦弗以受害者的言语回答咨询师A。咨询师B的应答则给了韦弗机会,使他能处理自己眼下的焦虑,然后开始探索他主要的担忧。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25 16:18:00 +0800 CST  
下面专栏概括了将神入作为沟通技能使用时的要点。
&请记住理想的神入是一种体现本质的方式,而并不仅仅是一种专业角色的体现或沟通技能。
&细心的关注,既要躯体上的,也要心理上的,并且注意倾听当事人的观点。
&尽力将自己的评判和偏向暂时撇在一边,设身处地地跟着当事人走。
&在当事人说话时,特别注意倾听核心信息。
&同时对言语和非言语信息以及它们的背景进行倾听。
&比较频繁地应答,但要简明,要针对当事人的核心信息。
&以留有余地的和试探性的口气说话,使当事人不致于产生被强加感。
&运用神入使当事人注意力集中于重要问题。
&逐步地移向对敏感话题、情感的探索。
&给出神入的应答后,仔细地注意当事人对神入的准确性给以确认或否定的反应。
&确定在当事人展开和澄清重要问题时,你的神入性应答是否有助于当事人保持聚焦点。
&注意当事人紧张或抵触的迹象,力争判明这些迹象是否源自于你的不准确或过于准确。
&始终记住,尽管神入作为一种沟通技能是重要的,但它仍然只是一种工具,它用来帮助当事人更明晰地看清自己和自己的问题局面,以便更好地处理它们。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25 16:35:00 +0800 CST  
保持平衡
某些助人者对能够借助神入或从神入本身得到的东西期望太高,另一些助人者则不理解并且不珍重神入的力量。在过于传统的以当事人为中心的助人方式中,神入被期待去做几乎每一件事,在我看来,这对神入来说过于奢望;另一方面,助人者如果不善于传达神入则降低了他们的效能:对当事人及其挂虑的理解是助人的坚如磐石的基础。神入作为为人方式和沟通技能应该整合到助人模式中,使它能够为当事人在建立工作联盟,以及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向前推进时所作的努力而提供某种他们所需要的理解、挑战和支持。
最后,神入本身也是社会影响的一部分。当事人说了一大推事情,不可能对它们全部作出应答,助人者得根据必要性来加以选择。搜寻核心信息也是个选择过程。助人者深信这些事核心信息,不是仅仅从自己出发,而是首先从当事人出发;但是助人者也在某种程度上相信,某些信息对当事人来说应该是重要的。这就涉及到社会影响。另一方面,神入也是一种 停车检查 的工具,如果助人者在心中映照了当事人的形象,而当事人却未能分享它,那就没有多大意义。核查感知,能使过程保持着透明度。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5-12-25 16:51:00 +0800 CST  
探究的艺术
在讨论神入时使用的大部分例子中,当事人显示出探索自己的意愿,而且他们的行为相对地比较不受拘束。显然,现实中情况并不总是如此。在当事人不能自动地探索他们的问题时,有必要不时地鼓动、激励和帮助他们这么干。这同样是具有根本性的意义。于是善于进行激励和探究便成为另一种重要技能。激励和探究是一种言语的策略,用以帮助当事人谈论自己,并帮助他们按照具体的经验、行为和情感以及对它们的探索中显露的主题来更具体地描述他们的挂虑。既然探究的目的是帮助当事人更充分地探索问题,它们在助人模式中的每一个阶段和步骤上都是十分有用的。正如探究可用来帮助当事人探索最初的挂虑,它们也可以用来帮助当事人探索不同的目标。
激励和探究可以采用陈述、插话或提问的方式。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6-02-04 14:44:00 +0800 CST  
鼓励当事人交谈和澄清的陈述与要求
探究并不非得要提问。咨询师可以采用陈述和要求的方式来帮助当事人谈出和澄清有关的问题。例如,一个非自愿的当事人也许走进来后便坐在那里一个劲地生气,助人者以陈述来进行探究:

助人者:我能看出来,你很生气。这是怎么回事呢?对此我有一些看法,但是也许你能告诉我。
当事人:是的,我敢打包票你搞不清楚......你们这些家伙真讨厌,自鸣得意。

正是出于其本身的性质,探究的陈述向当事人提出了某些要求,或要求其谈出问题,或要求其谈得更具体些。它们间接地要求当事人尽力地讲出自己的经验、行动或情感。
看另一个例子:

助人者:这个星期天你丈夫行使他对孩子的访问权,但最后结果是他把你乱骂了一通,而你出现了这些头疼脑热。我对于你丈夫来这儿的时候干了一些什么已经有了相当清楚的了解,不过如果你能讲清楚你干了一些什么,也许会使事情更清楚。
当事人:噢,我可啥也没干。
助人者:这么说这个星期天,他只是要毫无理由地让你受罪,或者说是存心要搞得你心里难受。
当事人:噢,......不完全是这样,我问起他关于增加孩子抚养费的事,还问起他为什么老是拖拖拉拉地找不到好点的工作。

通过探究,咨询师帮助当事人填补图像中空缺的部分。她总是把自己描绘成彻头彻尾的受害者,而把丈夫描写成完完全全的攻击者,但这也许不是全部的情况。
最后一个例子:

助人者:当两周以前癌症的诊断出来时,你说你们俩都感到宽松了一点;因为你们知道了实情,同时你们也为将要面临的现实感到抑郁;你也提到从那以来你的行为便有点乱套了。告诉我,你一直都干了些什么?
当事人:我去律师那儿起草了遗嘱。我正试图把握所有的业务事项安排停当,我不停地写信给亲戚、朋友,也打了很多电话,我一直用各种活动把我的日程表挤得满满的,以便把这事全忘掉。
助人者:我真奇怪,所有这些对你起了什么作用。
当事人:确实不太好。

在最后一个例子中,使用探究显然就像使用神入一样,是社会影响过程的一部分。助人者选择了话题并要求当事人去探索它。但是助人者应该不断地提醒自己,占据中心位置的是当事人的目标,而不是他们自己的目标。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6-02-04 15:29:00 +0800 CST  
帮助当事人聚焦的插入语
激励或探究不必完全都是问题或陈述,它可以是一个词或短语,帮助当事人集中注意力于正在进行的讨论。


当事人:我儿子和我现在实际上有相当不错的关系,尽管我并不完全满意。
助人者:不是完全满意。
当事人:奥,我大概应该说“不满意”,因为......


另一个例子:


当事人:那天下班后,面对着孩子、晚饭和洗洗涮涮,我的心情不太好。
助人者:你是指.....
当事人:我是说,我不仅很累,而且很生气,甚至感到受了伤害。我丈夫和孩子实际上什么事也没帮我做。


在这案例中,探究用来帮助当事人更充分地谈出他们只谈了一半的事。当事人将会谈起一些以前从未谈起过的事情,诸如某些消极情绪。即使如:唔、嗯、是的、我明白、嗳和哦以及点头等一类的应答,也能起到激励的作用;但是助人者必须是有目的地使用它们,以免被误以为注意力涣散或者他们除此以外就不知道该干些什么。插入语也可以是非言语性的。


当事人:(踌躇着说)我不清楚我能否告诉你这件事,我还没有把它告诉过任何人。
助人者:(助人者什么也没说,但是保持温和的目光接触并稍稍前倾)。
当事人:是这样,两年以前我兄弟曾与我有过几次性关系,我一直在想这件事。


探究是一种影响的形式,但它并不是一种强求当事人交谈的方式。如同:“奥,说下去,告诉我!我的确不是要伤害你”这样的陈述,就是一种强求的形式。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6-05-23 11:09:00 +0800 CST  
探究与神入的明智结合
高明的助人者利用探究与神入的结合来帮助当事人澄清和理解自己的挂虑。激励和探究,无论是言语的,还是非言语的,都可能被过度使用,以至于对助人关系和助人过程的步骤都产生损害。使用探究去助人是增强而不是减弱当事人的主动精神。用了一个探究后,当事人如果给出了回答,接着就可以使用基本的神入来鼓励进一步的探索,而不是用又一个或一系列的探究来实现这一点。首先,如果某个探究是有效的,它将引出需要进行倾听和理解的信息,这就要求神入。其次如果神入是准确的,它就倾向于向当事人提出更深入进行探索的要求,将球打回到当事人一边。在以下例子中,当事人是一个年轻的美籍华人妇女,她的父亲死于中国,而母亲目前在美国正濒临死亡。她一直在谈论着中国妇女传统的顺从,她害怕自己在美国的生活又滑进某种被动的方式。她谈到自己的妹妹,她向丈夫献出了一切,可是不见有丝毫的回报。


咨询师:难道这种自卑的形象植根于你的基因?
当事人:噢,当然这是植根于我的文化基因,看看周围,与我地位类似的美国人采取了不同的处事风格,这种风格确实吸引了我。但是去年我同母亲回中国,与我的异父姐妹会面,当我一踏上故土,我就不再是美国人,而再度完全变成了中国人。
咨询师A:你在那儿了解到什么?
当事人:我是个中国人!
咨询师B:你了解到这一根基是多么的深厚。
当事人:如果这一根基是如此之深,那么在美国生活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呢?我热爱我的中国文化,我希望既是一个中国人,同时又是一个美国人。不过,对于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我还没有搞清楚,我曾经认为自己已经搞清楚这个问题,但实际上没有搞清楚。


咨询师A对当事人所说的话不是以神入来应答,而是问出了第二个问题,而当事人以更加强调的语气重复自己的话来作答。咨询师B利用神入来帮助当事人向前推进。
神入和探究都可以用于整个助人过程中,两者都能推动助人的车轮持续向前,都能帮助当事人以更充分并且更加聚焦的方式探索问题;承担责任;说出想说的话;发现如何获取他们想要的东西并投入行动。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6-05-24 11:38:00 +0800 CST  
专栏6—2
对于使用探究的建议
1.始终记住探究的目标。
a.帮助对咨询不坚定或不情愿的当事人说出他们的情况,并投入其它与助人过程有关的行动。
b.帮助当事人始终聚焦于相关的和重要的问题。
c.帮助当事人确定有关的经验、行为和情感,以便更充分地描述正在讨论着的问题。
d.帮助当事人更充分地理解他们自己和他们的问题局面。
2.使用探究性陈述,开放性提问和插入语的结合。
3.不要使当事人陷入一问一答的会见。
4.如果某个探究帮助当事人揭示了相关的信息,跟随着的应该是基本的神入,而不是有一个探究。
5.在帮助当事人澄清问题、确定盲点、展现新的生活蓝图,探寻行动策略、形成计划和回顾行动成果时,使用任何必要的神入与探究的明智结合。
6.记住探究只是一个沟通工具,它的有效性只限于为助人过程的阶段和步骤服务。

楼主 舜海若  发布于 2016-05-24 13:55:00 +0800 CST  

楼主:舜海若

字数:29355

发表时间:2015-10-09 21:4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3-14 23:36:39 +0800 CST

评论数:6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