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个贴,谈谈表演!

我这样过了一生(1985)
剧本的时间跨度决定了表演本身的转换与难度其实挺大,杨惠姗这个角色是核心,一个善良、贤惠、自尊、牺牲、责任、包容、坚韧的传统女性形象被杨惠姗立得很好。稍显不足的是老龄化时期的表演,尤其是李立群这个角色老年时期,表演不够准确。
群体表演而言,有上个世纪台湾电影一贯的特色,就是真实感。总体而言,比较符合电影需要的一个演员表演呈现。
1.表演与影像契合度 8分
2.表演对导演意志的表达与承载力 17分
3.表演能力(难度、深度、广度、准度、控制力) 24分
4.表演理念与艺术逻辑准确度 9分
5.表演开创性或传统表演的革新能力 8分
6.演员天分(理解力、表达力、艺术锐度) 8分
7.群体表演中的相互力(默契、分寸、表演升华) 8分
群体表演得分 82分
杨惠姗个人表演打分 85分
对导演意志的承载力不错,表演也比较准确,人物的真实感与表演分寸把控得很好,挺符合导演艺术需要的一个表演。美中不足,人物的时间跨度的心态变化,其个性/生理/心理层面的差异不大,形体的表演转换还有一定的空间。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2 01:05:00 +0800 CST  
这个奖真的给得很合适,蒂尔达·斯文顿是我眼中当代最好的女演员之一,从作品而言,也是最具探索力的女演员之一,角色的类型与跨度非常之大,而且她那种表演不是为了表演而表演的演,无论在导演艺术作品,剧情类作品,商业作品里,她都能很好的保有个人特色,不僭越演员之于电影的功能。上个世纪和贾曼的合作真的挖掘出了她最契合艺术的美,那种形态难以形容。
如果以后时间充裕,她也是我个人认为价值进行表演研究的女演员之一,不仅是角色跨度,最重要的是艺术跨度之大,不可思议!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3 19:58:00 +0800 CST  
做一件比较奥吧特色的事,从美国独立/奥系女性表演里头,挑出一些我个人比较欣赏的。
挺多奥系表演没看,我也没时间和计划去补,只选了我看过里头比较好的一些作品,总体水准很高,但实际上我个人认为那些没拿奖的水准有很多远甚于拿奖水准的表演,同样还有很多未被奥系认可的其它类型表演,比如琼·芳登《一等陌生女子的来信》等。
还是那句话,看看就好!
1.芭芭拉·洛登《旺达》
这个表演符合我对电影之于表演需要的所有元素,几近完美的准确,我认为这是演员个体很难实现的一种艺术跨越,看得深就能理解这种表演难度有多大,可能真的只有导演与演员一体,才能呈现这么完整,我挑不出任何毛病的角色,也是我的影史百佳表演之一,影史女性十佳表演之一。
2.吉娜罗兰兹《权势下的女人》
我感觉当代熟悉并欣赏吉娜罗兰兹的演员不多,同样观众也不多,但她是我个人美国影史最好的女演员之一,她突破了美国女性表演艺术层面的真实维度,具象了美国文化特色下的女性生存、情感、自我三重真实形态,呈现了其实我认为真正不正常女性角色(奥系最爱)最准确的一种形态之一。同样位列我的影史百佳表演之一,影史女性十佳表演之一。
(插一句,凯特布兰切特蓝色茉莉的表演模式在我看来很接近吉娜罗兰兹,但是不是在一个足够合适的电影艺术语境里呈现了一个过分复杂的理解)
3.艾米丽沃森《破浪》
一个传统、坚守对上帝与爱情信仰的脆弱女性,面临一个懦弱、自卑,残疾后充满畸形欲望的丈夫,她如何在崩塌中坚守她摇摇欲坠的双重信仰,她的真实与敏感之下的那份脆弱与受伤,我认为呈现得极度准确。同样位列我的影史百佳表演之一。
4.伊莎贝尔·阿佳妮《罗丹的情人》
阿佳妮对于深度表演的呈现,是非常可怕的,天分使然,瑕疵在于正常人形态下的一些表演细节,我认为还是有待于微调,其实极端化的角色需要在极端变化之前,有更精准的铺垫。同样位列我的影史百佳表演之一。
5.费雯丽《乱世佳人》
女性的敏感,多变,坚强,自我,费雯丽呈现得非常丰满,纯戏剧性的表演在当代是很难以在电影里头得以呈现的,但费雯丽与白瑞德两种不同的表演模式,却意外贴合,前者更为丰满,后者更富魅力。
6.贝蒂戴维斯《彗星美人》
没有表演的表演,举重若轻最好的传达之一,一个有品读空间并富有魅力的一个表演!
7.梅丽尔斯特里普《苏菲的抉择》
上个世纪的梅姨,我认为还是全身心的在演戏,不论是这部,角色难度非常大的角色,还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廊桥遗梦,其实都明显感觉她是没有偷工减料,很真诚,很细致,很投入,很丰满的在表演。进入21世纪,我个人认为还是差了很多,没太保持在一个顶级演员应有的水准上。
8.霍利亨特《钢琴课》
这部作品结尾部分其实有些理想化,其实不太符合我认为作为艺术电影而言比较好的一个结尾,我认为它更适合悲剧收尾,但不影响霍利亨特完全的立起了这样一个复杂、坚韧、敏感,又充满女性欲望的一个理想化女性形象,同时也是女性自由与解放的一种理想化承载。
9.葛洛丽亚·斯旺森《日落大道》
一个孤独、落寞、骄傲,虚荣的老女人,一个爱情里飞蛾扑火心碎后走向疯狂的过气女演员,我认为这类角色不好拿捏,要掌握一种戏剧性与表演的均衡性,其实非常之难,但这部作品被她赋予了足够的戏剧性艺术张力。
10.玛丽昂歌迪亚《玫瑰人生》/海伦米伦《女王》
最后选了两个21世纪我个人认为最好的两个影后表演,一个在于难度/投入度(忘我)/完成度/崩溃中的控制力我认为不错,另一个在于表演的境界、生活化的细节,做到了一个比较极致的状态,后者剧本我认为一般,但的确就是典型冲奥影后作品,牺牲一切成全演员个人,比较难的是,海伦米伦hold住了这样一个在我看来很理想化甚至古怪的剧本。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3 21:50:00 +0800 CST  
码头风云(1954)
群体表演还是非常均衡且杰出,但过于个人英雄主义,以及并不特别符合“群体心理学”,就为一个过于想当然的故事留下了不少漏洞,上个世纪很多好莱坞电影都是这类过分想当然,但从上个世纪的好莱坞表演体系出发,我觉得也能接受,但我个人不太欣赏这种从心理学层面不够严谨的剧本。
1.表演与影像契合度 8分
2.表演对导演意志的表达与承载力 18分
3.表演能力(难度、深度、广度、准度、控制力) 26分
4.表演理念与艺术逻辑准确度 8分
5.表演开创性或传统表演的革新能力 8分
6.演员天分(理解力、表达力、艺术锐度) 9分
7.群体表演中的相互力(默契、分寸、表演升华) 9分
群体表演得分 86分
马龙白兰度个人表演打分 85分
不够完美的一个表演,但有其立体人物的塑造,我觉得至今好莱坞的表演存在的一些毛病,在这部作品里头体现的很明显,其实说白了,这些人物在影像空间内存在都很有分寸,但依然不够立体,像是一种欠缺“真实性”,没有灵魂的假想人物,我认为导演让整部作品成为一种不够真实但虚拟却纯粹电影的创作,磨灭掉了一些可信度的元素,保留了一些银幕需要。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5 19:25:00 +0800 CST  
经常有人问到我马龙白兰度,其实我个人来看,欲望号街车也好,码头风云也好,都不是他表演非常成熟的时期。
像巴黎最后的探戈,教父等等,这才是成熟时期有厚度的表演,相比于前两部而言,表演的成熟不在局限于去呈现角色,而是已经消化掉角色,使角色向演员或者演员向角色,双向的一种融合。
其实多数演员最好的表演都是成熟期实现,只是到了这个时期,对大众而言,理解这种有阅历/思想/厚度的成熟表演会比较费力,对多数观众而言,他们依旧最欣赏那些他们看得明白演员在具体表演的表演,这是观众自身修养问题,不是演员本身表演层面的问题,成熟的演员就是一个表演做减法,但人物的状态做加法的一个过程,一个演员身上用浑身的细节立起来的人物,才是非常成熟的一种表演。说到这里,去年崔娜蒂虹《红心女王》和《拉腊》的女演员,其实都是这种时时刻刻都立住人物,在细节上绝不放松的一种表演模式,另外,德国当代很多好的表演,那种细节的丰满度就经常令我感到吃惊,其实每个国家的表演体系,都有其独一无二的特长,比如中国传统表演,比较突出的是一种定力,这是基于本国文化特色与演员功力的一种实现。
表演从来不纯粹能比个绝对的高低,更多在于影迷的个人理解。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5 19:43:00 +0800 CST  
人之声(裴淳华版)
17分钟的短片,还蛮有意思,好演员其实尝试这种独角戏会很有感觉,如果换胶片拍会更有意思,导演镜头的运用其实还可以更细!
裴淳华的表演来说还是非常精彩,总体而言,有一点点小意思的作品,其实需要形体表演与形体控制力更好的演员来诠释,裴淳华在这一块恰好有一丢丢短板。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5 20:36:00 +0800 CST  
我目前对电影群体表演打分还没进入一个非常苛刻的阶段,目前很多根据电影需要评分,后续等我逐渐完善评分标准后,会引入一个重要标准“影史系数”来更苛刻的定位表演本身的电影需要、思想性、艺术性、表演的情感探索维度等,在引入这个系数之前,我推荐一些我个人眼中,群体表演打分在95分段的作品,大家有时间可以去看看,我对表演的标准其实更多源于这些大师甚至巨匠的作品对我表演认知的拓展!
1.英格玛博格曼
95-100分段 《冬日之光》《假面》
所谓思想如何与灵魂深度分歧?我个人认为思想有形的一面更多由意识决定,但思想创造性的一面或者说真正接受世界的信息与知识等更多取决于潜意识以及更深层次部分。而所谓灵魂,其实这东西我有我个人的理解,通俗点说我认为它是一种不可描述的一种内在准则,所有思想与灵魂的矛盾,从而表现为精神心理层面的病态,都是一种难以呈现的部分,但博格曼使其呈现,从表演领域而言,我认为这是很不可思议的一种表演形态。
博格曼的导演之于表演艺术重点推介这两部,也是我个人认为博格曼最好的两部,《冬日之光》里头神父的表演是我个人影史百佳,其艺术境界与高度与博格曼最精准的影像契合,近乎完美。
《假面》则更不用说,对我个人而言,这个作品的心理层面的呈现极其复杂,因为涉及到潜意识层面,总体而言还有一定的小瑕疵,但也是影史最伟大女性表演之列,这种层次的表演,我觉得已经接近表演的边界。
此外,推荐一些其他还不错的《芬妮与亚历山大》《呼喊与细语》 《第七封印》《野草莓》《犹在镜中》《秋日奏鸣曲》等,对我个人而言,博格曼里头的演员们的表演是最有研究价值的表演,没有之一。这些演员对我个人而言,代表着表演心理类层面探索的一种接近极致的一个方向。
2.路易斯布努埃尔《维莉蒂安娜》
布努埃尔我认为是最纯正的超现实,他探索的是一种荒谬现实而非博格曼那种心理学(精神分析)层面,我一直认为二者之间有非常明显的界限,我更愿意定义布努埃尔为纯正超现实派别导演之于其表演艺术,而博格曼我定义其为精神分析派别导演之于其表演艺术。
这部作品里有一出最后的晚餐戏份,人类最丑恶与荒谬及其贪婪与愚昧之形态,被布努埃尔呈现到几近完美,每一位演员所触及到的人物深度与准度,我认为是这个时代演员不可抵达的一种高度,而通过导演的掌控,让群体演员在失控之间形成一场绝妙的群体表演,我认为这是我目前所知群体表演艺术的最高级形态之一,这也是独属于布努埃尔的艺术表演形态。
3.沟口健二《赤线地带》
依旧是群戏,我认为最难的是将一群个性与生存遭遇截然不同的艺伎置于同一场景实现一种综合艺术呈现,每个人物的分寸、火候,甚至其电影影像空间内的存在,我认为都抵达了一种极致。
4.王家卫《花样年华》
其实在很多伟大的群体表演里头,少有演员能平行于导演意志甚至凌驾于导演意志以上而不破坏电影,我觉得这部作品里,演员与影像与导演意志与对手演员的契合,都抵达了一种匪夷所思的契合,对我而言,这是演员在不僭越表演本分并屈从于导演意志之下极好的一个呈现
5.香特尔阿克曼《让娜迪尔曼》
我们常说,基于真实/艺术的表演,这个时代不可能有导演与演员能抵达像布列松、塔可夫斯基他们之于演员的真实/艺术层面需求,甚至接近都很难,因为他们的导演意志完全且绝对的凌驾于群体表演之上,抵达另一番艺术高度。但《让娜迪尔曼》为生活态的表演树立了一个演员与导演意志平行的生活态表演,这个表演也是我个人影史百佳,影史女性表演十佳之一,而且绝对很靠前的一个表演,它相对满足我对表演一种相对真实态的轻表演需要!
因为时间关系,重点举例推荐这几个,实际上基于导演艺术的伟大群体表演还有很多,比如小津安二郎,比如约翰福特,比如库布里克,比如卡索维茨,等等,这些作品充分符合我认为最接近准确的表演理念是什么?所有最接近准确的表演理念都是基于不同导演的艺术需要。
表演一定要充分归属于6类:1.艺术类,2.思想类,3,精神类,4,情感类,5,真实类,6,戏剧类。但总体而言,其实只是在真实、艺术、戏剧三者之间不断结合,从而衍生不同类别,纯粹的真实、纯粹的艺术、纯粹的戏剧之间的界限反而并不大,为什么会给观众一种差异很大的错觉,在我看来这都是导演/演员的功力不到家,所有的真实一定包含纯粹艺术与纯粹戏剧,因为它们必然是真实中极端的某些部分,但又由于其艺术结构之复杂,从而与真实脱离开,我们所谓的思想一定基于真实,精神一定基于真实,情感一定基于真实。所以,最终表演艺术是从真实出发,由其演化!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6 12:34:00 +0800 CST  
复仇在我(1979)
1.表演与影像契合度 8分
2.表演对导演意志的表达与承载力 17分
3.表演能力(难度、深度、广度、准度、控制力) 25分
4.表演理念与艺术逻辑准确度 9分
5.表演开创性或传统表演的革新能力 8分
6.演员天分(理解力、表达力、艺术锐度) 9分
7.群体表演中的相互力(默契、分寸、表演升华) 9分
群体表演得分 86分
不是说表演个体层面没有瑕疵,但整体群体表演对电影导演的一种艺术需要,我认为呈现得还不错,有一定的空间让整个表演的整体性更完整,因为显然部分演员(父亲、旅店老板娘母亲)在细节层面有自我的一种理解去丰满,有一定的小问题,丰满了部分角色却没有丰满所有角色,会带来一定的失衡,但对电影的最终呈现影响较低。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6 20:44:00 +0800 CST  
发展大家对日本黄金时代女演员很感兴趣,其实上个贴里头,我提到过,相对而言,电影史上最能满足我对演员标准的一种认知和需要的,其实是日本那群女演员,有些就是最纯粹的导演艺术型演员(山田五十铃等),有些在导演艺术形态与自我表达双重艺术形态下实现了一种融合(田中绢代等),也有一种形态,在充分的深度内向内挖掘一种契合角色形态的理解(高峰秀子),再有就是一种银幕比较有文化代表性的一种人物符号式演员(原节子),以及东西融合的一种表演形态(京町子),等。
我不能说,我对这些演员的定位和形容绝对准确,但她们都在导演艺术之下,完成了不可思议的艺术探索,这种演员我觉得在欧洲或许也能找得到,但是表演是另一种形态,更倾向于心灵或者精神/心理形态,又与日本女演员有本质差异,而我个人其实并不是那么认可过于银幕形态的女演员,比如美国黄金时代很多女演员。我不喜欢演员喧宾夺主,更觉得当一部作品由导演艺术被迫成为一种演员艺术,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当然美国也有非常伟大的女演员,在导演艺术/银幕魅力/表演艺术之间取得均衡,但这样的演员我个人其实觉得还是没那么纯粹,并且对导演的要求会非常苛刻,作为一门艺术,我认为最理想的状态是,演员作为一种构成电影核心艺术的影像元素存在,而非过多的有表演层面的不必要展示,这是我理解电影艺术对于表演需要的一个基础。
日本女演员在这一块确实非常匪夷所思的接近了我认为演员之于电影需要的一种精准状态,尤其是在沟口健二的电影里头。
这里,我就不展开来详聊,欧洲也有很多小众导演我也非常欣赏,有很多导演艺术非常具有个人特质,甚至实现对演员表演形态的不同类别拓展。
所以,我的结论也即是印证我的核心思想,表演是一门导演艺术,任何一种全新表演理念和形式的出现,我认为90%以上更多取决于导演艺术需要之对演员需要,但上个世纪的确有太多伟大的演员,他们的表演理念非常超前,我认为他们的天赋、直觉与表演理念与部分导演的艺术需要融合过程中,也能出现一些更具演员表演艺术的表演形态,最后,我个人并不欣赏但成为主流的,其实是目前各个国家比较主流的一种教育表演形态,我没看过这些教材,但我个人从一个广角看从这些教材学习中走出的演员来看,我认为大多是完全失败的表演理念教育,我觉得大部分演员从表演初始,就是错误的表演理念,而大部分用这种错误表演理念,演了一辈子戏,我觉得可惜又可悲!
表演,我也一直坚信,最准确的表演基于导演的一种艺术需要,它种类很多,成长于导演艺术。当代,缺乏我认可的演员其实很大程度上源于优秀导演的缺位,影像艺术已经弱化为摄影艺术,电影叙事已经由影像叙事堕落为演员个体表演叙事,我觉得这是一种很可怕的现象,因为其代表着,导演的重要性越来越弱。
很多奥系电影我为何不喜欢,其实在于镜头,我觉得95%以上的镜头都是对影史电影大师的拆解重组,甚至就是直接抄袭,我觉得基本不太存在什么原创性,影像不存在原创性的电影,还能称之为电影?我百思不得其解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9 23:20:00 +0800 CST  
我们国家而言,我认为表演理念相比而言,不具备欧洲或者日本上个世纪那么准确的一种导向,但也有本土人物特色(不过,少有文化特色),我一直说中国内地为何没走出一位巨匠级导演?我甚至觉得差的远,就是在于没一个吃透了本国文化的任何一个分支领域,中国文化的根系和分支非常发达,但目前基本没有本土艺术创作接近过这个分支更别说什么根系,我觉得更像是我们文化一颗大树下长的无数杂草,被给拔了起来,然后成为一种主流艺术,我觉得这就是挺可悲的一件事情,电影不是原创性中国,但是艺术是不分国界的,艺术基于什么?是文化,而非时代、人物、导演想当然、文学作品或者虚拟创作,我认为这几者有可取之处,但不具备深度探索电影艺术的可能,电影的基本构成是影像,我认为我们的文化里头,有很多种文化可以构成独一无二的影像,但是至今也就只有侯孝贤偶尔够得着“道”的一点皮毛,其它,比如简单几个例子,佛、儒这两种也比较主流的文化,被一些导演拍得不伦不类,这两种充分具备成为一种全新影像类型的一种可能,还有形形色色的文化,不论主流还是小众,或者边缘化的。
多可惜?我甚至觉得内地电影还没从文化层面繁荣过,就已经基本接近灭亡,其实我们的文化具备充分拓展甚至完全革新表演艺术的文化可能,但是当代演员也就肤浅演个皮毛,觉得故事是人物的根本,其实人物的根本在于文化,在于基于导演对某类文化理解的一种创作需要,如此,构成导演艺术之于本国文化的一种表演需要,但这东西太少,《董夫人》其实相对还不错,但是还有更大的空间去完善和拓展这种基于古典文化的影像艺术与表演艺术!
自己国家的文化不捡起来,学别人永远就学点皮毛,今年《春江水暖》就让我觉得很惊喜,它没那么成熟,但是已经有导演艺术在发酵,它甚至很当代化,又有本国美学层面的探索,其实可以想象,这样的导演,才是真正值得被期待的导演,我无法确定这位导演未来能走到哪一步,但我至少觉得,从他的影像艺术层面,我不太能看得到别人的影子,或者是我眼界不够,但演员的表演形态我认为也是非常当代化的一种真实感觉,尽管偶尔也加入了导演对部分演员很个体艺术化的一种行为。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09 23:42:00 +0800 CST  
逃走的女人(2020)
女性视角展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个体与自我的关系。平碎,陌生,孤独在影像与人物自我世界流淌!洪尚秀的导演艺术之于表演需要也是接近于纯粹的一种需要,金敏喜与电影中每一位配角的融合,也渐入佳境!
1.表演与影像契合度 8分
2.表演对导演意志的表达与承载力 18分
3.表演能力(难度、深度、广度、准度、控制力) 25分
4.表演理念与艺术逻辑准确度 9分
5.表演开创性或传统表演的革新能力 8分
6.演员天分(理解力、表达力、艺术锐度) 8分
7.群体表演中的相互力(默契、分寸、表演升华) 9分
群体表演得分 85分
这部作品,金敏喜基本已经完全融入群体表演,不对其个体进行打分,我觉得已经成为一个很准确的导演艺术载体,与导演的默契度,也到了很高的层面!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0 19:44:00 +0800 CST  
我觉得贴吧群体大部分还是有太多比较欲望,我这两个贴都不建议提太多刻意比较的话题,只是纯粹谈电影和表演,那些有的没的,我真的感觉跟小孩子似的,都是成年人了,老是争来争去有什么意义,世界这么大,各类艺术如此丰富,生活如此复杂,你的世界可以足够开阔,不要把一件事物局限到一种比较和矛盾层面。
要成熟的去理解你理解或者无法理解的事物,不论是生活,世界,未知,你自己,还是你周围的人,以及一切的艺术!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0 23:31:00 +0800 CST  
不论这个贴,还是那个电影贴,我倡导大家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论对电影,对导演,对演员,还是对与电影有关的一切。没有人会嘲笑你的观点,很多时候只是你不太敢于去表达,有些人内心世界无比丰富,只是没有尝试勇敢的用文字去表达他理解事物的内心世界。
不论你对电影,对导演,对演员理解深浅,我认为表达是促进交流也同时证明你自己的一个方式!
我开这个贴,一方面是表达我的理解和观点,另一方面,我希望也能听到其它吧友的一些观点,我更喜欢交流观点,这是有意义的,思想对人而言是宝贵的,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并表达出来,我认为这才是真正实现你个人与艺术沟通的一个桥梁!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0 23:43:00 +0800 CST  
天涯沦落女(1985)
桑德里娜·伯奈尔的个人秀,对一种真实的“混沌”个体,以女性身份的探索与融入,其艺术直觉令我惊叹,瓦尔达老奶奶甚至成为了陪衬,我觉得很是了得。桑德里娜·伯奈尔具备伟大女演员的艺术直觉与天分,这一点上,其实在皮亚拉的电影作品里,尤其是《关于我们的爱情》里头有所体现,其艺术修养高到令人惊叹,投入角色的能力同样令我惊叹!
1.表演与影像契合度 9分
2.表演对导演意志的表达与承载力 20分
这个部分必须给满分,我觉得已经超出了导演意志!
3.表演能力(难度、深度、广度、准度、控制力) 28分
4.表演理念与艺术逻辑准确度 10分
5.表演开创性或传统表演的革新能力 10分
6.演员天分(理解力、表达力、艺术锐度) 10分
7.群体表演中的相互力(默契、分寸、表演升华) 8分
群体表演得分 95分
桑德里娜·伯奈尔个体表演打分 95分
我觉得是一场革命性的表演探索,它带有纪录片与电影的双重特质,但人物迈出的真实边界却抵达了电影的边界!伯奈尔打破表演边界的一种界定,即带着“混沌”与“无意思”,是非常精准的一个定位,以至于其表演探索,在其天分与艺术锐度之下,也实现了无意识的控制力,进入我的影史百佳表演!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1 19:20:00 +0800 CST  
失乐园(1997)
纯粹的导演意志之于表演需要,有日本美学文化、情欲表达,更有森田芳光精细的影像艺术,演员演绎出的美感,是人物的美感,是基于影像表达与电影需要的美感,其绝佳的成为导演艺术载体!我觉得东方文化里头,那最难以具象的爱情面貌,绝大多数时候源于日本电影!
1.表演与影像契合度 10分
2.表演对导演意志的表达与承载力 19分
3.表演能力(难度、深度、广度、准度、控制力) 26分
4.表演理念与艺术逻辑准确度 9分
5.表演开创性或传统表演的革新能力 9分
6.演员天分(理解力、表达力、艺术锐度) 9分
7.群体表演中的相互力(默契、分寸、表演升华) 9分
群体表演得分 91分
表演既演好人物,更演出美感,不光演员成为绝佳载体,更重要的是导演对其艺术的精细雕琢,这部作品的所有演员很纯粹的成为一种导演艺术需要!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2 17:09:00 +0800 CST  
表演而言,我常做的一件事是剔除电影里演员的无效表达或僭越表演需要的过度诠释,再去准确的去评判表演的一种导演意志表达,其实没有一场戏是需要以演员超越导演意志去丰满,只有在导演极其薄弱或者需要演员与导演更默契去讨论表演方向时,演员个人的丰富与诠释,才显得有意义!
很多观众看完一部作品,如果只是对演员印象深刻,那意味着电影的失败,而当观众心中电影的印象大于或者均等于演员时,表演之于电影其意义,才充分合理存在!
我个人对表演的审美并非对戏剧性表演不具备包容度,其实当代的电影剧本决定了表演更纯粹是通往一种戏剧性表演方向,无论演员如何去弱化这种电影中故事与人物变化的戏剧性,戏剧必然成为当代电影的一个重要元素,其实从这一点也可以窥见,当代创作本身的问题,导演对剧本的依赖性其实也间接在削弱其电影的导演意志!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2 17:18:00 +0800 CST  
安东尼·博金斯28周年忌辰
很欣赏的一个男演员,惊魂记是我个人影史百佳表演。在我看来,表演与演员自我与其生活一定密不可分,在他身上同样体现。我不认为表演是要让演员成为一种异类,但他们必须要善于去观察并融合很“异类”的个体,异类难演,但正常人其实更难演,我目前还是没看到一位演正常人让我觉得特别有信服度的演员,多数演员还是太容易带着表演形态和表演习惯去表演!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2 17:44:00 +0800 CST  
布达佩斯大饭店(2014)
1.表演与影像契合度 7分
2.表演对导演意志的表达与承载力 16分
3.表演能力(难度、深度、广度、准度、控制力) 22分
4.表演理念与艺术逻辑准确度 7分
5.表演开创性或传统表演的革新能力 7分
6.演员天分(理解力、表达力、艺术锐度) 7分
7.群体表演中的相互力(默契、分寸、表演升华) 7分
群体表演得分 73分
更像是一种真人版“装置艺术”,我觉得演员的空间不大,这种装置艺术类表演是有趣的,但是没太大深度研究价值!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2 20:22:00 +0800 CST  
裴淳华在Voodoo In My Blood里头的表演还蛮有意思,技巧+控制力,加上前段时间17分钟裴淳华版本的人之声,确确实实蛮体现演员能力,比较可惜的是,确实设计得过于饱满,表演型的表演!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3 22:42:00 +0800 CST  
夜(1961)
其实所谓的导演艺术之下的表演,真的是影像、导演艺术需要、主要演员表演直觉、导演空间内的调度密不可分,从某种意义上,欧洲艺术电影拍出的微妙的确对影迷的深层次艺术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尤其是安东尼奥尼这种亦真亦假,真真假假,调动感官,又加入语言(语言艺术本身的矛盾性,以及人内心与语言表达之间的矛盾性),群体人物之间的关系成为一种逻辑拼图,影像的美感与艺术呈现,载满影像艺术本身最核心的表达,安东厉害之处在于将影像与人物双重表达的契合与统一,是一种充分的艺术表达的叠加!
1.表演与影像契合度 10分
只能说接近完美,但没达到完美!
2.表演对导演意志的表达与承载力 19分
3.表演能力(难度、深度、广度、准度、控制力) 28分
4.表演理念与艺术逻辑准确度 10分
5.表演开创性或传统表演的革新能力 9分
6.演员天分(理解力、表达力、艺术锐度) 10分
7.群体表演中的相互力(默契、分寸、表演升华) 10分
群体表演得分 96分

楼主 邪恶男孩狂想曲  发布于 2020-09-14 23:10:00 +0800 CST  

楼主:邪恶男孩狂想曲

字数:32863

发表时间:2020-08-26 22:0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0-14 12:19:34 +0800 CST

评论数:714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