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我们思维的缺陷

【两全其美】

前面我说过创造是要两全其美的去“生”一个。

上面有人提到儒家的中庸,认为任何事要折中,不要走极端。而我说的两全其美并不完全一样,折中只是其中一个办法,其他办法有无限种,比如先试试正面再试试反面,或者直接干脆走极端来个物极必反。

你们可能觉得我不是矛盾吗?我之前也说不要走极端。

哈哈哈,其实双向逻辑本身就是矛盾的。不要走极端的方法很多,有时走走极端,反而避免了一个更大的极端。

说到这里,你是不是觉得我强词夺理?

是的,我就是在强词夺理,试图解释强盗逻辑是如何工作的。

我说过古人很多都是双向逻辑,其中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曹操(特指三国演义里的),在书中,此人行为矛盾,性格无常,但是又自有其道理,其中原因,出在他看问题的角度。

他这辈子说得唯一一句真心话恐怕就是那句:
“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

大部分天子不就如此吗?

天地不仁,天子亦不仁。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天子是也!

所谓是什么人就会说什么话,你看他还是庶人的时候就已天子的角度看待问题,把话说的如此不仁,如此的波澜壮阔,也是正常。他是事实上,已经自证了。他后来去做主公,是自然而然。

三国演义里,除了他,还有谁更接近于道家里的天地?

不过话说回来,曹操的道德观我不苟同,他是一个使用双向逻辑走火入魔的人,我后来反复强调不要轻易使用这个逻辑,就是因为一但把握不当,当时人就会觉得做任何事都可以,但最关键的地方他没注意到——可行是要建立在“全”的基础上,要尊重万物求存的意志,从人的尺度出发,保全而行!

不是像曹操那样,是像扫地僧那样。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09 12:37:00 +0800 CST  
【万物皆贪】

我知道大家讨厌贪官,但万物皆贪。

为什么?

万物求存,求存就会贪。

宇宙(全息宇宙)是如此,理论如此,概念如此,生命如此,物质如此,任何都如此,只要存,就会尽可能存更久。这是一种意志,存的意志。

自我意识,是这个存的意志最极端的体现,甚至极端到物极必反,“我”最终能从万物中看到自己,然后就会想,我就是我,为什么其他的也是我,这不是矛盾吗?然后就发明一个“无我”,哈哈哈。佛他老人家就是极端自我中心的代表啦,物极必反,自私到极致就是无私,无私到极致就是自私。

“无我”和“我”其实也是太极生两仪的一个典型例子啦。这两种意识状态都需要,为什么?因为没有意识的生物,没法像我们这样有效的贪。但我们又没发向佛那样,为什么?

不是因为我们不高超,是因为我们没有“无我”意识。我们不像佛那样既有“我”又“无我”。

人活一秒,就想多活一秒,存在以后就想要更多存在。你存在,其他也想存在,于是纷争就出现了,你要么灭了它,要么它灭了你。存的时间越短的东西,生灭现象就越多,基本粒子存在极短,因为它们容量不够。

如果你想“存”更久,就不能去消灭,要学佛,学宇宙,容纳所有,甚至连你不存之面,也要容纳。

爱吃糖的小孩,你禁止他吃,他八成也会偷偷吃。还有的小孩,生来不知糖是何物,你多此一举,告诉他不要吃糖,结果他真去吃了,哈哈哈哈。根本不爱吃糖的小孩,大人又觉得小孩身体糖分不够,逼人家吃,吃着吃着吃上瘾。

无为,不是不作为,也不是不妄为,是不为了,不要带有目的性的去做事,否则你会消灭你的壮大。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0 09:14:00 +0800 CST  
【矛盾】

矛盾是什么?

矛盾是当一件事物要证明事物本身存在,同时证明的对立面不存在的时候,产生的。

举个例子,你如何用“两点一线”这条公理去证明“两点一线”成立?

你肯定马上就要说,这不是矛盾吗,不是破坏规矩吗?

是的,这就是矛盾。

可观宇宙的矛盾是什么?

你可以站在物质的角度想一下,物质肯定是这么想的:我们物质,要抱团,抱呀抱呀,哎呀,怎么出现了一个“没物质”的地方,我这里就称作无物之地。物质们就想,妈的,这个地方好不合理,好矛盾,快点消灭!然后物质们就试图进入那个地方,然后一不小心,就形成了黑洞。然后因为有了黑洞,黑洞不断吸其他物质,搞得无物之地的情形更严重,就出现了bootes viod(白洞),这个白洞内部,因为物质太过稀薄,甚至到了没有的境界,所以引力小到无限。白洞外面的物质都进不来。为什么?因为进去之前就被其他物质吸回去了。这就形成了球形的界。至于黑洞白洞的中间地带,就是馄饨的灰色地带啦,也就是物质不走极端的界。如果你从“无物质”的角度去思考这一过程,也成立。可观宇宙整个的演化过程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相生相克的。这也就是【太极图】的真正含义啦~

矛盾产生的本质是我们人类看待问题的方式是单向的,分化的。

为何会如此?因为贪。

一件事物一但存在,它就要占用它“不存在”一面的疆土,你说这个疆土是“不存在”的疆土呀,我来告诉你,“要占用”这个想法,已经使得那个“不存在”疆土在你脑中存在了。

也就是佛家所说的:一切法由心想生。
法家所说的:太极生两仪
量子力学里的:波粒二象和量子态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2 01:36:00 +0800 CST  
【曹操】

为什么易中天大人说曹操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因为曹操是人的极端态。他把人格极态化了。换句话说,他既是黑色,又是白色,又是灰色。他是个全息式人物。同时,他又觉得自己这样不矛盾。

因为他认为一切都没有分别。这就是为何曹操可以一会儿讲道义一会儿不讲道义,一会儿想救人一会儿想杀人,一会支持正义一会儿又奸恶。曹操极其矛盾,原因正于此。

曹操爱什么?是纯净的事物,他欣赏纯,认为那才是美的。

为什么?因为他潜意识认为自己身上有太多东西同时存在了,已经不“纯”了。(当然这只是他的想法啦)

曹操喜欢什么?他喜欢纯白、纯黑和纯灰。他喜欢关羽,喜欢曹仁,“喜欢”司马懿。

关羽是什么?他是忠孝礼义廉的代表,所有的事情都要靠自己,不麻烦别人,心灵白净。

曹仁是什么?他连亲兄弟都敢杀,所有的事情都靠别人,这使得他智商不够,情商很高,心灵及其黑暗,毫无良心可言。

司马懿呢?司马懿这个人不在乎任何人,连他自己都不在乎,只在乎他心中的利益。他既不靠自己也不靠别人,他靠什么?他坐享其成。

司马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曹操的对立面。曹操只忠于自己,不坐享其成,他既靠自己又靠别人。

曹操为什么需要司马懿?因为司马懿是曹操的反面、他是纯粹的“不纯”,黑不纯黑,白不纯白,灰不纯灰。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2 02:23:00 +0800 CST  
【意识】

意识是什么?
为了让大家理解,我先重新定义下意识。
意识是一只肚皮圆鼓鼓的玩具熊,因为胃口大,所以可以“圈”下来很多东西。
哈哈哈哈哈,别打我,我这样无厘头是为了方便大家破除思维定式。
咳,咳。
简化下,意识是一个圈。
有些物,能圈到自己观测到的东西,他们就已观测为准。比如西方人,几乎只信证据,甚至极端点,只要没有证据,他可以干任何事。现代西方人大多是靠证据驱使的。
—————————
有些物,能圈到自己,就自我中心,或者只信自己。
—————————
有些物,能圈到别的东西但不能圈到自己,就是死物,比如石头、水,比较被动。
—————————
有些物,能圈到自己又能圈到别的东西,然后又圈到一个概念:“圈很贪,不要圈”,就是佛啦。
—————————
有些物,能圈到圈,它圈了所有,觉得很开心,然后有一天又想:哎呀,老子既然要圈所有,那自己和自己之外呢?于是它就开始纠结,把自己也圈了进去,然后又圈了自己和圈……
……噗,是不是比较卖萌?但它就是分形体,也是我们的全息宇宙,也是人体,也是星辰,也是海螺,也是树木……
全息宇宙【去圈】的这个行为本身,就是道啦。
全息宇宙不仅自己圈,还因为想圈更多,于是允许其他物圈它圈不到的。它认为自己就是所有,自己就是“其他”。这就导致,它圈圈越画越大,也越画越小,已至无限。无限了以后,它有发现,自己得到了所谓的“永远存在”也就是“永生”……只是对于它来说,所谓的永生是圈了“无法永生”以后的“永生”啦,就是死啦。
—————————
有些物,圈到了“去圈的行为”(道),它就开始了:“妈的老子才不要这种命运!” 于是就要超脱轮回。
如何摆脱“去圈”的这个习性?
它就想:不如这样,既然老子不想“去圈”,那就活在当下,老老实实做一只“圈”,这样总可以吧。
哈哈哈哈……是不是很可爱……
—————————
有些物,圈到了“圈在试图摆脱圈”,就自在了……
因为它知道,这是无限的,只要它圈,它就可以实现,关键在它愿不愿意。
—————————
有些物,圈到了“圈可以无限”,它就发现,关键是在怎么圈好玩,于是就偶尔这么圈,偶尔那么圈,比较随性,哈哈哈哈,这物还没出现,不过庄子早在两千年前就知道有这种东西了。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2 05:07:00 +0800 CST  
【界限】

和吧内属狗的狮子聊天,突然有了灵感,他的三圈概念很有用,引发了我对界限的一些联想。

一个人如何界定一件事?

这个界,就是万物。

你眼中能看到什么,取决于你怎么划分事物的界限。

比如一个苹果,你要是认为苹果绝对苹果,不是别的,绝不可分,那么苹果在你眼里不会是原子聚大版

比如一个原子,你要认为原子绝对是原子,你肯定不认为原子是星辰聚小版。

比如能量,你要认为能量就是能量,和其他没关系,那你不可能像爱因斯坦那样,推倒出质能方程。

一件事物是什么,关键取决于你怎么界定他。

界定是什么?就是去分别三样,它不包括什么,它包括什么,它和它包括、不包括的东西有什么区别。

举个例子,什么是人?

一般人界定【人】,会觉得人是“我”。【人】意识可控以外的东西肯定不是人,也就是说身体和思想肯定是人的组成部分,但不完全,缺一不可,组成了才是【人】。

佛界定【人】,他觉得佛是万物,所以人是佛,万物也是佛,无分别。【人】以外的是佛,【人】已内的是佛,人还是佛。

道界定【人】,他觉得万物由道生,【人】是什么都不是,只是道生。人以外的事由道生,人以内的事由道生,人也由道生。

西方人界定【人】,他们觉得物以类聚,认为人就是人,不是苹果,不是心脏……主流西方人认可的只有自己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如果别人想法和他们不同,他们就说这是异类,除之。

全息宇宙界定【人】,

我如何界定【人】?我看情况。

什么叫境界?

由境而界。

根据境况,来界定事物。

这就叫境界。

人是什么?人可以只是自我,可以是身体手脚,也可以是周围的人,更可以是苹果。

人一旦认为一件事情是它的一部分,那它就是人的组成。

比如衣服,比如手机……等等等等。

一般人为何穿衣服?因为一般人认为穿了衣服才是人。哈哈哈哈哈,不穿衣服的是什么人?野人!

同一个道理,人如果认为地球就是人,人还会破坏生态吗?肯定不会,因为地球是人的组成,和心脏一样,人会随便给自己的心脏来一刀吗?

关于这个有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用两只手摩擦桌子正反面,然后趁实验者不注意,突然垂一下桌子,“碰”的一声,很多实验者会啊的大叫,误以为垂到的是自己。

还有一个例子,你失去真正爱的人会痛吗?你心肯定会痛,因为一旦你认为他是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一定会痛。爱国的人,失去国家,也会痛!

只爱自我的人会怎么想?它会觉得什么东西都是他的,而不是他。所以他只认为别人,包括别人的东西也是他的,然后就抢就偷。这就叫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因为他认为那【不是他自己】,而是【他自己的】

你发现规律了吗?

你爱什么,就会认为它是你,它没了,你就一定会难受!会痛!

注意,它【是】你,而不是它是你的,一个字,千差万别。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2 09:51:00 +0800 CST  
【界限】

和吧内属狗的狮子聊天,突然有了灵感,他的三圈概念很有用,引发了我对界限的一些联想。

一个人如何界定一件事?

这个界,就是万物。

你眼中能看到什么,取决于你怎么划分事物的界限。

比如一个苹果,你要是认为苹果绝对苹果,不是别的,绝不可分,那么苹果在你眼里不会是原子聚大版

比如一个原子,你要认为原子绝对是原子,你肯定不认为原子是星辰聚小版。

比如能量,你要认为能量就是能量,和其他没关系,那你不可能像爱因斯坦那样,推倒出质能方程。

一件事物是什么,关键取决于你怎么界定他。

界定是什么?就是去分别三样,它不包括什么,它包括什么,它和它包括、不包括的东西有什么区别。

举个例子,什么是人?

一般人界定【人】,会觉得人是“我”。【人】意识可控以外的东西肯定不是人,也就是说身体和思想肯定是人的组成部分,但不完全,缺一不可,组成了才是【人】。

佛界定【人】,他觉得佛是万物,所以人是佛,万物也是佛,无分别。【人】以外的是佛,【人】已内的是佛,人还是佛。

道界定【人】,他觉得万物由道生,【人】是什么都不是,只是道生。人以外的事由道生,人以内的事由道生,人也由道生。

西方人界定【人】,他们觉得物以类聚,认为人就是人,不是苹果,不是心脏……主流西方人认可的只有自己和自己想法一样的人。如果别人想法和他们不同,他们就说这是异类,除之。

全息宇宙界定【人】,它觉得万物求存,它不愿意信息不存,于是它也要存自己的“不存”,也就是“死”。全息宇宙是指这个宇宙包含所有信息。“生”和“死”某种意义上讲只是一种信息,就像是新闻的内容一样。


我如何界定【人】?我看情况。

什么叫境界?

由境而界。

根据境况,来界定事物。

这就叫境界。

人是什么?人可以只是自我,可以是身体手脚,也可以是周围的人,更可以是苹果。

人一旦认为一件事情是它的一部分,那它就是人的组成。

比如衣服,比如手机……等等等等。

一般人为何穿衣服?因为一般人认为穿了衣服才是人。哈哈哈哈哈,不穿衣服的是什么人?野人!

同一个道理,人如果认为地球就是人,人还会破坏生态吗?肯定不会,因为地球是人的组成,和心脏一样,人会随便给自己的心脏来一刀吗?

关于这个有一个实验,实验是这样的,用两只手摩擦桌子正反面,然后趁实验者不注意,突然垂一下桌子,“碰”的一声,很多实验者会啊的大叫,误以为垂到的是自己。

还有一个例子,你失去真正爱的人会痛吗?你心肯定会痛,因为一旦你认为他是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你一定会痛。爱国的人,失去国家,也会痛!

只爱自我的人会怎么想?它会觉得什么东西都是他的,而不是他。所以他只认为别人,包括别人的东西也是他的,然后就抢就偷。这就叫没有同理心和同情心,因为他认为那【不是他自己】,而是【他自己的】

你发现规律了吗?

你爱什么,就会认为它是你,它没了,你就一定会难受!会痛!

注意,它是你,而不是它是你的,一个字,千差万别。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2 16:31:00 +0800 CST  
【念力】

你们有没有发现词语是有力量的,它可以影响一个人?这个道理很简单,很多聪明人都懂,但他们有的动机不纯,会故意说某些话,这样的人内心不善。一个人的善多为天生,后天养成的善,没有先天坚固。

回到念力,我们汉语里有三个词:知道、相信、认为。

这三个词的念力大小就不同。

知道意味着你知道这件事,但它不一定是真相。举个例子,新闻联播里某个国家总统继位,你看到了,你这叫知道,这对你来说可能只是一个信息。

相信意味着你相信这件事是真的,但它不一定被别人认可。举个例子,你相信基督教,相信圣经,你相信,因为这种信任,你对它有一种不舍之情,但别人不一定相信,别人可以舍去基督教的所有知识。

认为是前两者结合,你认定你是这么想的别人也是这么想的,你甚至对此深信不疑,甚至别人指出来你都有可能不愿接受,这就是认为!平时有没有遇到过一些人做错事老是说“我以为”,那是因为他内心的【原逻辑】就是认为是这样的。一旦他认为什么,他做任何事,都会就下意识的把这个【原逻辑】(inception,或是思想钢印))考虑进去。

举个例子,有些人“怕别人受伤”,他自己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这样,但他做任何事的动机,都会含有这一层,会下意识的考虑到别人。

再举个例子,有些人“只信自己看到的”,那他一定看不出一个伪装者的真面目,而且一定会冤枉好一些好人。

最后一例,有些人“怕别人不认可”,那他不一定说话小心,但一定会给自己做错的事找理由。

你把原逻辑注入一个人的大脑,那么就可以从根本改变这个人,如果你要改变谁,让他认知的更好,切记要进入这个人的思维,思考他的逻辑,然后找出他做事的出发点有哪些,背后的【原逻辑】是什么。当然这个要强大的分析能力和天分,有些人天生可以做到,有些人父母是这样就跟着学,有些人必须后天。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3 02:56:00 +0800 CST  
【细胞的世界】

有人问什么是死亡。

对我们现代的人类来说,死亡是“自我意识”消失。对人体细胞来说,是它的“小宇宙”的毁灭。对可观宇宙来说,人死不死无所谓,因为人只是它的一个细胞而已。

那你可能要问做“细胞”有意思吗?

细胞自己是觉得有意思的,它怕自己不存(死了),于是每天为自己的小宇宙(人)工作,小宇宙要是对它不好,它也只觉得这是天意,因为它根本意识不到人的意识。所以人是有责任的为这些替你工作的小细胞着想的。

细胞是属于不知者无罪,它只是单纯的求生,但它不知道许多生存意志会组成一个更大的、和自己相同又不同的体系(分形体),这个体系,正是人。

当然,人身处可观宇宙,肯定也不太可能理解宇宙的目的,但不管目的为何,可观宇宙一定在已它自己的方式求存。

宇宙上面,还有更高的智慧。这个循环是无限的,无所谓大小的,甚至可能你放大到最后,物极必反,看到了微观世界呢。(刘慈欣的小说里不就这么写过么)

为何佛死也要超脱轮回呢?因为它看到了这个无限的轮回现象,它本能的排斥。虽然它嘴上讲心无挂碍,无有恐怖,实际上它恐怖的事,正是【无限】。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3 09:51:00 +0800 CST  
【相信】

如果你看到一件事、一个人的结局,就算所有人告诉你不要和这个人交往,就算你心里知道,我们还是依然继续努力下去。

为什么?

因为如果我们选择相命运安排,那这个世界就真的没有希望了。

不管发生什么,也得选择性的相信它好一面,消同时完善它坏的一面。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3 12:23:00 +0800 CST  
【爱】

爱一个人,不但自己的心为自己的生命跳动,还要为对方的生命跳动。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3 12:30:00 +0800 CST  
【利益和生命】

关于双向逻辑的最优用法最好参见天龙八部扫地僧。

金庸写那一整部书,其实就是为了他的出场。

扫地僧领悟到了生命真相(万物求存、自证、分形)之后,还悟到一件事,就是人有实力,越有实力的人选择就越多,越没有实力的人,即使心再善,也会被灭。首先他竞争不过那些会玩手段的人,其次他因为弱,又进争不过强者。

让扫地僧在利益和生命之间两全,他另辟蹊径,先杀了互相仇视的慕容前辈合萧前辈,接着又救活他们,归依佛门从心向善。当然啦,鸠摩智不管扫地僧怎么劝说都不信,是另一回事,他认为所有人豆和他一样坏,内心已恶,走火入魔。

所以一个简单公式。

双向逻辑=实力+保全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4 11:25:00 +0800 CST  
【心灵沟通】

真想不可说,不可测,只有爱,因为爱会互相自证,最纯净的爱,会证出最纯净的东西。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15 23:58:00 +0800 CST  
【避免】

不要试图去避免什么,避免就会导致你害怕这件事发生,你就会用排除法排除掉你所知的任何可能性,排除到最后你只有一条路可走,就是死路。

举个例子,一个人总是怕自己丢东西。于是他把自己的东西看的特别好,寻常小偷根本偷不到,结果呢?那这个人一定会被超高智商小偷偷走一个更大的东西。

如果你试图避免一个人占你的便宜,就给他更多便宜,那么你会培养这个人爱占便宜的习惯,他一但觉得便宜是可以占的时候,就会贪得无厌,最后一定会加害于你。

再比如你试图避免一场车祸,你可能本来就是开车不专心的人,不专心是因为你本身可能是b型血,本身就三心二意,同时想很多事情,自从你开始避免出车祸,那么你脑子里一定会多想一件事,就是“不要出”车祸,无形中就会造成一种大脑负担,最后这场车祸会因为你试图去避免它而发生。

同样的道理试于任何情况。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20 07:33:00 +0800 CST  
【因果】

因果分内因和外因,果分后果和结果。

内因指的是内在的渴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够了解,那么他可能并不知道这个渴望,但不管知不知道,它一但是伤害别人的,他不管做什么都要走向一个极端。

外因是指外在的渴望,如果一个人对自己不够了解,那么他很容易就被影响,但他不一定会最后走向极端,因为他周围有人不愿意看到这些。

后果是指一件事做出来的连锁反应,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不一定会害人,但考虑后果内心希望伤害别人的人,一定会害。

结果是指一件事的结局,做事不考虑后果的人结局不一定会是他想要的,但是后果一定是他想要的。

没有任何人是真正了解自己的,这是人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除非这个人去真正爱另一个人呢,才会明白。

一个人内因如果是恶的,会导致他外因都是恶的,那他后果和结果是恶报。
一个人内因如果是善的,但外部人左右他做恶事,那他的后果会不好,但结果会是善报。
一个人内因如果是恶的,但外部人左右他做善事,那他的后果会好,但结果会是恶报。
一个人内因如果是善的,而外部人左右他做善事,那他后果和结果都是善报。

这就是所谓的善恶啦。

它是两张大网,互相交织,就如太极图一样。

在善恶之间的人,活着是最难的,但也大多都是伟人,比如君王, 成功人士,因为他们做事不循规蹈矩,有善有恶,但他们内心都很痛苦,有时侯做一些别人受不了的事,是因为自己很了解人的阴暗面,因为自己了解,不想让对方承受那种黑暗的痛苦,于是就做起了矛盾的事,就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啦。

比如说曹操,其实他是太聪明了,本来陈宫也是想杀人的,但他又道德约束,不能,曹操是知道这一点的,于是就帮陈宫杀了。

最后说那一句“宁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也是为了让对方好过而已。曹操也是人,没个人都有良心在的,都是怕死的,他杀了别人,心态其实是正反两面的,但他为了使的自己和别人好过,就把错都归结于自己了。

负,这个字的真实含义是,辜负和否定,辜负就意味着让人绝望,否定就意味着认为对方是错的,是有矛盾含义的。

这就是曹操的真相啦,哈哈哈哈,他就跟易中天大人说的一样,是个矛盾,其实本心是不想伤害任何人,但是却又因为不想伤害,而伤害了所有人。

能理解他的人也就只有司马懿啦。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6-20 07:55:00 +0800 CST  
【万物】

万物指的是全息宇宙的所有物,包括信息、概念、物质、能量、时间、引力等等。

万物生长的方式是一样的,都是分形出来的,但是表象不同,每一件在每一刻都是独一无二的呢?

因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道就是分形的过程,也就是空啦。它一开始分出来的东西是单一的,我推测应该是霍金所说的“信息”。但是当信息聚合离散的多了,它就有了倾向(空间、引力)就会产生极态,也就是两极化,或者二元化,也就是“有信息”和“无信息”的状态,或者是二进制里的1和0。一但产生极态,就会必然产生信息的灰色地带,一个即又又无的区域,这个区域就是我们存在的地方,一个充满无限可能的灰色地带。

太极图的话,它说明的是极态,也就是“二”的含义,黑中有白,白中有黑,无中生有,有中生无。

以上便是我对道德经核心理论得解读啦。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7-03 23:28:00 +0800 CST  
【人和电脑】

人和电脑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是信息转换器。不同的是人是不确定转换(主动),电脑目前是确定转换(被动)。人是自发力,电脑则是受力。人自己会主动吸收能量,电脑只会被动的接受能量。

电脑因为没有自我意识,给它能量它就活,所以它只能被操纵,对它而言自己每天做的事仅仅只把电能转换成光,它并不知道头顶上有操纵者,有外力在操作。

人的话如果自我意识不完整,也就是佛教里说的没有自性,那么它也是被操纵的,被人给它输入什么指令它就会去做什么,会像电脑一样把能量转换成指定的格式。

一个自我意识不完整的人,可能以为自己活得精彩,但本质上依然被外力操纵着。

另外,操纵人的东西,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自然界的色声香味触法(也包括自然灾害等),另一种是其他“人”。

一个人若是有了自性,灵魂就可以完全独立,才会产生真正的创造力。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7-18 13:48:00 +0800 CST  
【人和意识】

人是一种身体和意识可以自由移动,可以意识到自己存在的系统。

人如果侧重于物质界,那人的身体可以一直有,但意识形态一直在改变。

人如果侧重于意识界,那人的意识形态会保留很久,身体却是一直在换,不管换多少个身体,精神上还是同一个人。

人如果身体和意识都侧重的话,那么它只有一辈子,会活在生死之间。

世界上只有这三种人,或者更确切地说,这三个人。

如果是时间的角度来说的话,前两种人是二维的。

第一种人的时间有高度,因为他的精神一直在上升,它没有横向发展,这种人智商一般很高,但是不存在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意识,他们是为了一个目标活着的,他们的身体实际上是永生的,用坏了一个可以造更多,看上去不同,但本质上都是同一个人,就好像计算机一样,或是女娲造的泥人一样。刻许多许多没有灵魂的瓷娃娃,可以任意被操纵,所以精神上【永死】。

第二种人的时间有面积的,它永远不会改变自己,因为他潜意识认为改变了就意味着自己“死了”,这种人意识形态的寿命是很长的(精神上永生),而且覆盖面积很广。他们情商高,天生就会阅读别人的思想,但由于思维无高度,无法从上往下观看全局,所以学习能力不强。他们活着的一切都是为了“活着”,就好像永动机一样,在精神上【永生】。

第三种人的时间是三维的,有高度和面积,但是他活在【生死之间】,白天活着,晚上意识就死去了,第二天又是一个新的人,这种人虽然有一个相对恒定的自我认识,但是它们随时在变,对于他们来说,人生是周而复始的轮回,每一天都是新的开始,只有一天。这种意识形态更接近于原始动物,比如狗就是如此。

三体里说的降维打击,其实是意识层面的,而不是物质层面的,意识层面的降维,是真实存在的,是给时间观念进行降维,任何事物,意识停留在越低的时间维度里,存在的时间就【相对】长,注意是相对,一切都是比出来的,是需要有标准的,除非你的时间维度是0。另外,科学界研究的可观宇宙,它的时间维度是2维的,只有过去未来和现在。

【时间的维度】

时间是有维度的。

【过去】和【未来】是二维,是一条横线。

【现在】因为有无限可能性,所以是与横线交叉的纵线,它与过去未来交汇的点,也是它们的分界线,它就是量子力学里的那个概率云塌方,它理论上讲也是二维的,但我们人类的角度来说它是一维。我推测基督教里的十字架,其真实含义就是【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交叉。我们古人有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条河,其实指的是【现在】这个分水岭,东面是为了过去活着,西面是为了未来活着,风水轮流转,代表着哪一方主持【现在】,有时是活在过去的一方,有时是活在未来的一方。

【自我意识】算一维,是高度,是可以去观察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一个维度。

大多数人(正常人),身体活在三维,意识(或者精神)活在二维。

要么是没面积,永死,意识不到过去未来的真实含义,它的【现在】只是为了把高度提升上去,看到更多的风景,探索世界等等。

要么没高度,永生,它的【现在】只是为了过去和未来,换句话说,它活着是为了过气未来的目标,比如“活着”。

还有少数人是活在现在那个点上,由此延伸出过去未来和自我意识,也就是所谓的活在当下,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活在三维。

不管意识活在哪一维,其实都没区别。重点是你是如何命名你意识之中的那颗“恒星”的。换句话说,把你的意识比作太阳系的话,那么你的一切运动是围绕着什么转的?你的世界里是什么引力最大?是钱?是生命?是爱?是家人?还是别的?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7-19 13:16:00 +0800 CST  
修改一下之前写的东西。

【时间的维度】

时间是有维度的。

【过去】和【未来】是一维,是一条横线。

【现在】因为有无限可能性,所以是与横线交叉的纵线,它与过去未来交汇的点,也是它们的分界线,它就是量子力学里的那个概率云塌方,它理论上讲也是一维,但我们人类的角度来说它是一个点,是零维。我推测基督教里的十字架,其真实含义就是【过去未来】与【现在】的交叉。我们古人有云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这条河,其实指的是【现在】这个分水岭,东面是为了过去活着,西面是为了未来活着。风水轮流转,代表着哪一方主持【现在】,有时是活在过去的一方,有时是活在未来的一方。

【自我意识】算一维,是高度,是可以去观察过去未来和现在的一个维度。

大多数人(正常人),身体活在三维,意识(或者精神)活在二维。

要么是没面积,永死,意识不到过去未来的真实含义,它的【现在】只是为了把高度提升上去,看到更多的风景,探索世界等等。

要么没高度,永生,它的【现在】只是为了过去和未来,换句话说,它活着是为了过去未来的目标,比如“活着”。

还有少数人是活在现在那个点上,由此延伸出过去未来和自我意识,也就是所谓的活在当下,用我的话来说就是活在三维。

不管意识活在哪一维,其实都没区别。重点是你是如何命名你意识之中的那颗“恒星”的。换句话说,把你的意识比作太阳系的话,那么你的一切运动是围绕着什么转的?你的世界里什么东西的引力最大?是钱?是生命?是爱?是家人?还是别的?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7-19 14:31:00 +0800 CST  
【转载1】

L晓霓
“我思故我在
我15岁就在英语国家生活,也很喜欢思考,这个问题我应该能回答。虽然我认同思维是无形的,我更认为语言可以塑造一个人的思维方式。
首先我同意思维是无形的东西,语言只是一个把无形东西转换成有形东西的过程。对于英文初学者来说,他们说话慢是因为需要先把思维转换成中文,然后再进一步翻译成英文。而长时间使用英文的人,不需要经过中文这个多出来的步骤,所以用英文的反应更快。
当达到第二种境界的时候,你会发现你的思维出现一种奇妙的变化。语言学到某种境界,它就开始影响你的思维。有时候我会遇到某些情况,是感觉英文最能深刻表达我的感受的。有的时候,我想问题会被英文某些结构影响。打个比方,英文地址都是从细节写到大局,跟中文地址反过来,所以我有时候脑子里出现地址时,好像在播放谷歌地图里面zoom out的那个过程,从一座房子,扩大到一条街,然后一个城市,再一个国家,这种图像。
而且词汇量也会影响思维的深度。我觉得一个思想深刻的人,至少要有一门语言是他用得最好的。如果一个人只会用一些日常的词汇,他就无法抓住他脑海中一闪而逝的想法。事实上,如果思维无法精确地转换成某种语言,人是会忘记那种想法的。从这个方面来讲,精通多种语言的人,要比精通一种语言的人,思维的广度更大,也更容易有深度,他可以对他头脑中任何一个奇异的想法,都找到最能精确表达它意思的语言去描述。”

楼主 wiuiou  发布于 2016-07-20 14:18:00 +0800 CST  

楼主:wiuiou

字数:32928

发表时间:2016-05-19 19:3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28 12:20:52 +0800 CST

评论数:4050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