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不可间断,正常呼吸正常说话

以前我面对难发音,不自觉的就屏息,开始为说话而努力,下一步才是呼气配合发声,现在我首要的是正常出气,出气过程捎带发声,出气是整个胸腔气海的整体潮汐,而不再是紧急整合出来的局部气息。
长途奔跑后会急喘,说话艰难而顺畅,因为呼气急促语速频率失控所以艰难,呼气为第一要务,不会为了说话而暂停迟滞,在保证正常呼气过程中捎带发声,所以顺畅。
说话前你要调整的目标是如何开始轻松呼出气息,而不是如何开始说话。这样说话过程是整体气海的运用,正常呼气是大背景,能够正常呼吸了,才是个正常的活人,才能轻松的活着。呼吸是基本状态,首先要保证呼吸正常,人才能正常。

感觉有困难,下意识就会调整,调整的目标应该是气息正常的呼出,各部位的动向都是为了正常顺畅呼气而动作,能正常呼气就一定能正常发声。若继续为说话而努力,各部位的动向都是为了说话而挣扎,呼气作为局部存在也是为了说话而协调,就会口吃严重。对于口吃不可抗争源头在此。
呼气过程若发声,声带中间的声孔会自然缩小,气息外流的路径小了,自然流动强度就加大了,冲击力大了就会发出声音,整个过程没有封闭,没有封闭就不需要打开。口吃者才会出现发声前的完全封闭,才需要研究如何打开声带的问题。我们可以通过调控呼气的流动快慢间接控制说话的语速变化,决不能直接预控字词的表现速度,即时整合气息进行配合。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04 08:54:00 +0800 CST  
正常的呼吸中,因为要说话表达语句的目标而在呼气前蓄存满足需求的气息,然后就是用呼气消耗的过程表现出语句的表达过程,这里下意识的整体目标是整口气的消耗过程,当前目标是当前气息的发放速度、强度,在这里说话是整体气息的不间断连续接近均匀的运用,气息只要能轻松流出,声音一定能轻松发出,这样下意识只是感觉到呼气过程的运用,丝毫没有表达语音的额外困难,所以也就没有为了表达语音而额外的付出,以及针对语音表达的提前额外的关注,而这些对能否正常语音表达的内心恐惧或者不自信形成的额外东西,它对正常呼气过程的干扰,恰恰是口吃的根源。正常呼气过程中口型到位就咬字清晰点,不到位就发声模糊点,但都是顺畅的。
口吃者没有信心表达完整的长句,也就没有提前蓄存满足全局的气息,以当前字词表达为目标,整合现有气息全力以赴的去配合放声,配合中气息超前到位就会阻塞,滞后到位就会拖后腿,现实中需要对临时拼凑出来的气团进行压抑整合,调整后满足已有口型状态的需要,但这绝不是整体气海的轻松运用消耗过程的展现,而是局部气息处于扭曲状态的应急断续供应。
对能否正常表达出来没有信心是一个心坎,迈过这个坎的瞬间很少人会不迟疑那么一下。迟疑的瞬间是对正常表达进程的放弃,和对发声状态的静态调整及加持;放弃的结果是胸腹供应气息强度的归零,加持的结果是口腔内的气息超乎平时的集聚膨胀,膨胀产生的气压维持着说话状态的用力感觉。口腔内的气息流出,声喉处的气息流入,这样气息正常流动,才能正常发声,可此时声喉内部近似归零的气息很难达到口腔气息那样饱满状态的压强,去代替口腔内的气息,持续维持口腔的说话受力状态,结果就是口腔内的气息静态费力的维持着现有存在,不是出不去,而是没有替代者来接替它,它一出去,其苦心维持的现有结构状态就坍塌不复存在了。你只要害怕口吃,或者有意的避免口吃,即心中只要有口吃的概念,就容易因为心坎让气息产生断流,进入口吃程序,而且和人距离较远需要大声时,前后气息差异越大,越不容易挣脱,当面轻声慢语的说,前后气息差异较小,越不容易口吃。
我们说话,不但要是胸腔气海的整体运用,而且气息还要前后连贯不能断流,只有前后连贯,后续的能正常的替代前部,才能后浪推前浪的正常流动正常发声。声音发不出来跟声带喉管什么的没有啥关系,朋友们还是少在这方面努力吧。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08 10:54:00 +0800 CST  
回黄校长:呼气过程,说话快急气息自然就消耗的快点,说话慢气息消耗的就缓点,这都随心情而定,不用额外控制,关键是能自由的呼出消耗。我们要避免的是,不要因为努力说话而影响气息自由轻松呼出挥发的能力,慌乱造成气息紊乱,必然导致表达混乱。
比如:第一口气息开始表达,因心坎没有正常转化成声音,气息蓄而不发寻找发声点,这部分气息人为的断流集聚在口腔里,保持当前状态并重新组织部分气息试图冲击发声而不可得,不可得的结果就是气息不能自由的呼出挥发。这就是一心说话造成的气息紊乱,那种一说话就本能的先屏气更是影响呼吸的常见现象。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10 13:59:00 +0800 CST  
找篇文章,声带不拦截哑声用力念一遍,感受一下气息的顺畅呼出挥发过程,下一步声带轻微拦截用力念一遍,感受一下气息的顺畅呼出挥发过程,接下来忘掉声带的存在大声念一遍,感受一下气息的顺畅呼出挥发过程。这三者的区别就是,在呼气需发声的时候,声带中间的空隙,分大中小三种形态,自始至终声带没有封闭,气息向外挥发呼出过程一直是畅通的,仅仅阻力大小有区别,只要有一定密度一定速度的气息能轻松通过声带,顺便发出声音是很正常的,所以劝大伙不要在声带上努力研究了,还是想法让气息饱满顺畅的流出吧。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10 14:26:00 +0800 CST  
对呼出的气息加以利用,利用过程的操纵力量的变化就是语感,语感是作用在流动的气息上。语言是动态的存在,动态的呼出气息是维持语言的基础。气息将要呼出的瞬间也是力量开始施加的瞬间,气息呼出的过程也是力量施加的过程。
口吃者容易出现的问题是提前思索表达过程,提前在呼气前就进入呼气过程才有的语感受力状态,造成事前不能正常蓄气到位进入开始发放气息的自然状态;还有就是,开始呼气却因为心中没底不敢直接把气息转化成声音,呼出的气息直接向着静止的目标集结,给思维一个可以调整思索下步对策的缓冲,结果作用在呼出气息上的语感随着呼出气息的静止相应的停止集聚起来。把已经凝聚的静止气团如何重新运行起来是口吃者需要面对的问题,旁边人根本不会出现这种情况。
所以在练习中,感受气息开始呼出后就要正常的动态呼出,且不可意外停止。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14 09:13:00 +0800 CST  
我们首先是让气息正常的呼出,其次在气息消耗的过程中,因为在气息上“作用”的变化,造成音质及腔调的变化,“作用”是作用在向外流动的气息上。
说“到”字,首先就是控制气息按一定路径流出,气息在掌控中,如何流动随心而定,在临界发声时,因外界需要可随时暂停,暂停期间气息的动态一直在掌控中,可随时根据需要正常流出,即可随时正常发声。若不是控制气息流出,而是直接控制各部位为发出预定的声音而到位,很容易在发声临界点因为心结或者准备上的不足而暂停,在静态中保持着气息流动状态才有的语感,因为各部位是为了实现应有的动态语感而存在,不是为了实现气息的正常外流而存在,气息的外流控制失控,语音的正常表达也就失控了。此时,心中喊个一二三,口型只管按部就班运行的同时,另行组织的残余气息呼出,也能费力的发出虚弱的字音,但要连贯的把下一个字也说出来,就很困难了。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16 13:37:00 +0800 CST  

以下内容算是对几位朋友提问的回复:
<?xml:namespace prefix="o" ns="urn:schemas-microsoft-com:office:office"></?xml:namespace>
说不出话不是声带出现了问题,而是不能实现有一定流量及强度的气息从声喉处通过,若能做到这一点,发出声音是轻而易举的。
在交谈过程中,发出某个字音前你只要有避免口吃的念头,就说明你对能否正常表达出来缺乏信心,没有信心你就很难说服自己真实的去实现结果,表达这个字音的气息虽然在流动,但流量不足强度不够声带不参与拦截。呼出的气息近乎均匀的分配到每个字音上用于消耗,用于当前字音上的气息消耗的差不多了,声音却没有正常出现,你下意识的就会重新组织气息配合已有的口型状态为发声而努力,但现实已经提前到位的口型状态却不可能对声喉处新组织的气息进行有效控制,原因就是时过境迁,提前到位的口型是对原先气息的运用形成的,生搬硬套的控制当前的气息,是不可能做到的,结果当前的状态就是对气息的运用失控的状态,你很难控制有一定流量及强度的气息从声喉处通过。
什么状态担心口吃什么状态就容易口吃,有的人面对陌生人容易口吃,有的人面对熟人容易口吃,还有的人当众朗读时容易口吃,自言自语时很少会担心口吃所以不容易口吃,但自言自语时说难发音时也会感觉费劲,因为你对表达这类字音严重缺乏信心,你更多关心的是口舌的位置力感的分布和气息的配合,但这一切在进程中都带有演练性质,在你进入僵持点之前,你内心在有压力的情况下根本就没有顺利正常发声的信心和真实的实现结果的行为。
而且在近乎演练性质的发声前阶段,气息不足是整体性的气息不足,就算你在调整后组织了新的气息,但这股气息只是应付当前的单个字音,它整体性的局部憋在声喉处,胸腔处严重底气不足,没有那种连续性的流动力。
说话快慢跟口吃基本没有关系,但口吃者说话快的时候容易习惯性的犯老毛病,这个字音没说完就想着如何对付下一个难发音,在表达当前字音的气息还没有消耗完的情形下,口型就转化到下一个难发音的口型上提前感觉状态,这也是单个字不容易口吃的原因。如上所述,表达难发音的气息在不进行发声做功的情形下流出了声喉,保持过时的口型状态中间憋气用于发声,结果就进入口吃状态。所以慢慢的说,把每一个字都完完整整的表达出来,可以避免这种行为上的紊乱形成的口吃。假若说话就是对气息的正常控制运用,把气息的状态和声音的表达从内心深处就融合为一体,调整声音就是调整气息控制声音也就是控制气息,你自己都分不清控制的是声音还是气息,根本就没有控制嘴巴舌头的概念,那么你就不用有意的慢慢说话了。
只有在近乎演练的状态你才容易关心牵挂口型及舌头的进程和力感,平常人只有气息的真实运用,很少去关注或感觉口舌的状态。慌乱引起错乱,平常人也有吞吞吐吐的时候,但他们在尽量让气息稳定,努力争取的是对气息运用有效控制的恢复;而口吃者的努力方向是尽量让口型运行符合预定轨迹,在生拉硬拽强制运行的过程中,气息也要努力调整姿态符合这个机械的运行程序。有时候我们在关注口型运行中飞快流利的进行表达,但对这个让人眼花缭乱的飞速表达过程会有种失控的感觉,口型不敢停下来,停下来向外流动的气息就会落空,这就是对口型和气息的运用同时控制偶尔进入的一种完美融合状态,但其一方的加速必然推进另一方的加快,结果是越说越快。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20 13:45:00 +0800 CST  

手里握一团橡皮泥,你可以随意的把它揉搓成任意形状,你在意的是橡皮泥的形状而不是手掌的状态,你的心直接和橡皮泥的变化过程形成一体,手掌的变化及状态不过是连接心灵和橡皮泥之间的桥梁,属于无意识的存在。这里橡皮泥就如同口中持续外流的气息,而声喉及口腔之间的配合动作状态就如同手掌。声喉及口腔对流出的气息有什么作用就形成相应的声音效果。口吃者的特点就如同手掌和橡皮泥之间形成脱离,空手想象着把橡皮泥揉搓成某种形状,但橡皮泥不会跟随你的手掌动作及状态有所改变。
在你遵循头脑中预先浮现出来的说话过程形成一定的口型及拥有一定的力感,这个时候可能有两种状态:第一是形成的口型和发声需要的气息完全没有关系,下一步需要你组织气息配合已有的口型;第二是口型控制着气息完成发声前的系列连锁动作,但气息并没有形成一定的强度及流速,在你并没有真心发声的前提下,声带也没有收缩拦截对其加强。结果发声气息形成废气仅仅起到配合口型形成说话的力感、支撑口型进入模拟说话的状态。要想正常讲话就必须重新组织气流重新流动冲击。
口腔及声喉共同对气息运用的失控就如同手掌对橡皮泥改变的失控一样。你的左手根据想象要把橡皮泥揉搓成一定形状而形成一种手型,但橡皮泥却掌握在右手里,左手继续运行,右手也揣摩着左手的形状揉搓橡皮泥跟随左手的变化,这就牵涉到左右手互相配合将就的问题,同样口吃状态也是口型和气息互相配合的过程,因为两者不是一体。
假若前面有个沙袋,不管是轻击还是重击对我来说都是很随意的事,击出的一拳是全身性的整体动作;假若前面挂个很小的铁环,我要把一个小棍穿过去,伸出的手虽然开始很随意速度较快,但接近后就会放慢速度以便于瞄准目标。同样平常人说话过程气息的流出是很随意的,也可以说是胸腔气海的整体潮汐,但口吃者的呼出气息属于配合性质的,也可以说是局部的,多了憋堵少了气结,快了满了都不行,因为口型是提前定制好的,而作为表现说话的口型变化来说,也存在同样问题,必须根据气息的供应情况适当的快适当的慢,要不有朋友讲“说话”很复杂属于毫秒级的。我们扔东西,手臂会很自然的先往后伸,这是很自然不需要思索的本能;说话时开口的同时会很自然的吸气,这也是很自然的不需要思索的本能,但口吃者已经没有这个本能。我曾经说过张嘴时会自然的吸气,就有人说,说话过程是个自然的过程,要是提前先机械的先吸口气就不是自然的本能了。这是以前看到的朋友回复,大概是这个意思,我记不很清了。
手掌和橡皮泥一体的情况下,就算你关注手掌的动态,直接控制手指,照样灵活运转;只要口腔控制的就是表现声音的呼出气息,你就算关注口腔动作,或者舌尖唇齿再用力,照样很很能顺畅的说话,只要气息能正常从声腔或者说是口腔鼻腔,只要能正常涌流出来,就一定能顺畅讲话,那种对气流的运用和气流脱离的情况一般人很难办到,他们也很难口吃。他们的吞吞吐吐不能算是口吃,因为那这是紧张形成的气息紊乱,但控制和被控制之间还是一体的,虽然几个字来回重复,但每个字音都比较完整圆润,不会出现刺刺冒气发不出声,硬发声的结果就是迸发式的半音半音的连成一片的冲击。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27 11:55:00 +0800 CST  
气息的正常运用,口腔声腔和胸腔是一体的。你所观察感觉到的口腔内气息的流动状态,其实就是声腔气息的流动状态;你所观察感觉到的声腔内气息的流动状态,同样也是口腔或者鼻腔气息的流动状态,它们同样也是胸腔气息的供应状态。在你感觉这条气息正常流动的时候,也是你正常说话的时候,更是满足说话的动作随意而动的过程。你只要能调整气息正常流动流出,说话就会很轻松自然,过于关注那些旁枝细叶,会使得气息的本能主动运用沦为被动配合,流出过程为了实现说话要受现实中多方的客观影响,就不能随意而动,当然也就不能随意说话。别人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口吃者想好的语言需要在调整中努力的一点一点表现出来。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6-27 14:44:00 +0800 CST  
把气息挪移至恰当的位置同时压缩集聚至一定的密度的过程,也是口型到位并且力感从无到有的过程,至临界发声点就是气息加压到位的时刻,气息加压到位我们可以通过控制气息的口腔声腔上力感的到位感觉到。口吃状态是不自信导致的行为缺失造成的有缺陷的结果。因为对行为结果能否正常出现的怀疑,导致整个过程就是一个演练的过程。没有真心实现结果,就没有直接把气息正常加压至正确位置,随着口型的到位,力感所应该正常指向的气息并没有如约而至,后补的为发声而集聚的气息和口腔上的力感,没有互生关系,即相互依赖才能互相诞生互为依存,实际结果是一方并不依赖另一方的存在而存在,具有独立性。口腔造型及其力感和集聚的气息互相可以独立存在是口吃状态的特点。而且类似于演练过程的气息在口型到位后其已经集聚在了错误的位置,它会在你准备好后努力发声的过程中起着搅浑各部位相互关系的作用。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7-14 19:13:00 +0800 CST  
平静中开始展开的说话行为若具有不确定性,它可能是正常讲话所必不可少的构成,也可能是为实现正常讲话不可避免的探索,那么面对这种不确定性,气息的运用只能选择观望暂停跟进,这样因为气息的运用才能产生的行为和所要控制的气息就进行了分离,而且因为展现的行为存在不确定性,我们就会不得不关注这种行为进程引起的事态变化的趋势,以便根据不同的趋势采取不同的措施,这也是口吃者密切关注口舌动态的原因。
若展开的行为具有确定性,它就是下步正常发声必不可少的构成,那么气息的运用就可以放宽心的正常步步跟进,因为行为及其展现的结果具有确定性,缺乏那种不可预见引起的刺激,所以我们很难有兴趣去长期的关注这个平庸的过程。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7-16 23:26:00 +0800 CST  
缺乏自信造成口舌的初始动作是成为实现正常发声的必不可少的构成,还是仅仅是一种不产生效用的探索,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在这个不确定性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严重关注,并且持续的尝试进行着介入控制。随着动作行为最终结束保持一个姿势停止下来后,面对的不确定性动作确定下来了,蓄积的气息就开始填充这个口型,并同时努力控制这个口型配合处于临界点的气息同时运转下去,努力越过临界发声点这个关键点,发出相应的字音。如何控制各方面齐头并进的越过临界发声点,是口吃者最大的难点,造成这个难点的原因就是口型和气息分离,分别同时受大脑控制为完成发声而分别行动,而不像别人那样口舌动作仅仅是对气息流出过程的一个技巧运用,别人大脑中不会对口舌的进程进行独立控制,口舌不过是为了实现气息流出变化过程无意识的控制动作,它们不会脱离对气息的运用而独立存在。
发声前的口舌动作能否成为实现正常发声的必要构成,存在的不确定性会引起我们关注;同样我们将来的某个时段面对别人时能否正常讲话也是不确定的,所以从知道要在某个关键场合说话起,我们就会提前关注,这个提前有时候甚至是数天甚至一周以上。提前关注的结果就是提前思索提前练习提前准备,在你准备的过程中脑子里浮现的绝对不是滔滔不绝的流利场景,而尽是些已经处于口吃状态中才会出现的纠结挣扎,你要做的就是如何突破将要出现的各个难发音和挣扎点。真正面对的那一刻,你就会直接进入到口吃状态中用你事先准备的那一套去冲锋陷阵。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7-17 17:25:00 +0800 CST  
看了80楼,大伙可以明白:行为过程的起端,轨迹发展趋向存在的不确定性,是形成一般口吃的起点,是进入口吃状态的门户。
所以关注感觉自己的状态,强制自己客服心结,保证已有行为去真实的实现表达字音的意图,绝不能出现有探索性质的感觉,绝不允许出现试探性动作。
这是一个和自己怯懦心理逃避心态做斗争的过程,这不是与天斗也不是与地斗,是理性的自己和感性的自己斗争的过程。很多朋友不要理论只要方法,这就是一个方法,是我以前试用过很有效的方法。但我觉得最好的方法还是轻松下来不去争斗,只是让气息自由流出,做到顺畅不受额外的挣扎影响而出现蹇塞阻涩即可。但要做到下一条,估计需要先按头一条把自己的潜意识习惯纠正纠正。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7-19 13:19:00 +0800 CST  
胸腔、声腔和口腔(鼻腔),在有发声意图时,会形成一束具有一定密度的气息把它们贯通,如同一条河道般存在,发声过程中气束如同河流般川流不息。我们只要有能力使得这条气束随意的开始流动,那么我们也必然有能力随意的开始发声形成话语。当然,气息可以自由随意流动的状态下,我们有能力随意的发出声音并不代表已经发出了声音。声音是气息冲击声带震动的外在效果,随着气束的开始流动,在发声的意图下声带会自然的扩展声孔缩小,整条河道中声孔处是最狭窄的,自然也是最湍急的,如同黄河中的虎跳峡,上游下游都比较和缓,但是在这个狭窄区却是声势惊人。
如上所述,有说话的意图后,包括口腔在内的整条河道都贯穿充满了有一定密度的气息,包括口腔壁和舌头、声腔声喉都浸泡包裹在气海里。
1、若发声前的过程行为有试探性意向时,口腔内不会产生有一定密度的气息,截留在声腔及其以内的气息不会向外扩展,舌头周边没有气密感,口舌相对于整条气束有裸露在外的感觉,如同裸露出海面的礁石。这是口舌脱离对气息的运用独立存在的先兆,这种状态下持续进行的感觉就是吃感加强,勉强说话的结果往往会发生口吃。
2、努力要发出声音的状态下,口腔内气息饱满,声腔及胸腔却气息稀薄给人气竭的感觉,在这种情况下你已经进入到了口吃状态。这种状态一般是因为在第一种状态下要发声而不能,努力的结果是气息集聚在用力中心控制中心的口腔中。口吃心理较严重的情况下,会不经过第一种状态,向着历次不可避免的壁垒目标直接进入到第二种状态。
以上两种情况,特点都是气束流没有贯穿整条河道,为发声形成的气束流要么没有达到口腔内,要么没有达到声喉或者胸腔内,整条通道的气束流不能做到始终如一而形成断流。
为发声形成的气束流和相关的发声器官互溶实为一体,若分开就会成为相互独立的部分。我们的能力只是能够以一个中心点控制点操纵一个事件的发展过程,而不可能分别通过两个控制点分别控制两个事件协调运行。一个是思维控制没有这个能力,两一个是相关发声器官只能尽心的为一个控制点服务,它们没有能力同时满足两个控制点的要求去分别运行下去。
你控制口型的变化时,很难再有能力控制气息去顺畅自由的流出;为了有效的控制气息,会让正在运行的口型暂时保持静止状态搁置一旁,下一步你在声喉处积攒足够的气息时,其周边的相关部位都在为保持这股密集的气息而存在而努力,包括口型的受力状态也是为了这股气息的存在而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口型虽然保持着一个冲刺的动作,但已经失去了独立自由运行的能力。在你最终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口型的运动控制上时,努力实现口型按预定轨迹运行的过程,也是在加大及失去对声喉处气息团的掌控的过程。
不发出声音只是默念的过程,实质是放弃对气团的控制,只是单一的对口型的轨迹运转进行控制,所以很灵活。那些认为自己不能正常说话是因为口舌拙笨不灵活造成的,甚至为了达到灵活的目的而不惜去做手术,还有的念绕口令或含着石子说话锻炼口舌的灵活性,大伙不觉得路走错了吗?儿童都爱做弹舌的游戏自娱自乐,通过舌尖和上颚的灵活碰撞发出连续响亮的声音。弹舌这种高难度高灵巧的动作我们都可以轻松的做出来,说话过程的各种简单动作还有什么难度?现在大伙还相信口吃是因为自己的嘴巴太笨造成的吗?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7-23 14:11:00 +0800 CST  
力道相对过剩,内部底气不足
一般来说大家都有过这种感觉,正常说话过程突然感觉到一丝不协调,有将要走向口吃的趋势。这时候一般都会本能的在保持口型当前的状态中放松释放不良内力。但是这个下意识自我保护的释放过程,把提前蓄势到位的气息也会消散不少。在接下来的继续保持正常力度表达的过程中,明显感觉气息虚弱不足,而口型力度却相对强势。这样口舌展现出来的力度不能正常的全部搁置在饱满的气息上,架势拿捏的很辛苦,因为说话过程的力度只有毫无保留的作用在气息上,才能真正的让人感觉到轻松。在现有气竭的状态下胸腔竭力供应气息尽量满足进行下去的最基本需求会导致胸闷,气息不再是轻松的从声喉处流出去,而是拼命的咳出去,连累得声喉紧张难受就如同给掐住了脖子。以上现象中,口型动作及力道虽然是因为对气息的运用而存在,但却相对过剩。
作为常人遇到上述情况自然而然的从开始就会放弃而不是保持,很自然的重新调整到位后重新开始。口吃者对自己在未来的能力没有一点自信,重新开始后的局势不见得会比当前乐观甚至更糟糕。所以遇到困难不会后退坚决向前就成为了口吃者一贯的选择。
通过上述描述,大家应该知道口吃的原因和肺活量没有关系。那些歌唱家肺活量一个比一个强,但歌唱的好又是口吃者的可不是没有呀。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4-08-07 00:35:00 +0800 CST  
和嘴巴舌头什么没关系,出气正常说话就正常,能正常出气就能正常说话,说话的开始是实现正常出气而开始,说话的过程是维持一个出气过程,口舌的动作以及状态什么的是因为出气过程的存在而存在,没有实现结果的信念也就没有实现结果的状态,根本就没有试图积蓄气息用于流出,却保持一个和说话类似的口舌状态在那感觉试探,这个感觉过程只能说是一个说话前的勘察过程而不是实现过程,没有真心去实现,没有因为真心实现而出现的气息蓄积到位,却出现了和下步说话没有关系类似于说话状态的感受、力感、气息保持,这些东西不是为了实现说话而产生的气息流动所衍伸出来的状态,你事前保持这些和说话没关系的状态不可能实现气息流动发声过程,这就是难发音状态的感受。气息的正常流动过程会相应的产生一定的状态,而先实现这些状态,然后试图让气息正常流动和已有的状态去配合,这是不可能的,就是说你根本不可能正常说话。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6-07-03 16:18:00 +0800 CST  
在完全没有实现说话意图的探索过程实现的口舌状态,可以轻易地完成咬字动作,但是在实现咬字动作的过程中,你没有能力让肚腔内持续的流出气息满足发声的需要,因为你保持的口舌力感状态并不是控制肚腔气息流出过程所产生的,我们不可能控制气息流出发声过程,让和控制气息流出没有关系的口舌额外的完成一定的动作,因为发声的同时口舌不能完成咬字动作,发声过程当然也持续不下去,因为我们要表达的是有一定意义的字音,而不是随便瞎叫唤。为什么不发声的默念感觉口舌很灵活,因为不用发声,所以就不用在乎气息是否饱满流畅能够满足发声的需要,为什么随便瞎叫唤感觉声音很正常,因为我们不用担心某个字说不出来而提前在琢磨中形成一定的口舌力感状态,也不用非得完成某个咬字动作过程,只要能发出声音就行,任何声音,结果你就可以自由的发声了,再也不会出现卡着那里进行不下去的情况。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6-07-03 16:44:00 +0800 CST  
其实不是说呼吸不可间断,是用于表现声音的气息运用不可间断,我们时时刻刻在掌控气息的运用表现声音的效果,当内心绝望放弃当前声效的实现,在这个同时却在强化口舌的咬字到位,气息不是于发声而是为了配合咬字而积聚,力道的用力点不是指向肺腑的整体气息流动流出,而是均衡在口腔部位作用于咬字系统,我们在放弃,放弃发声效果的实现,因为放弃,为发声而到位的资源就会消散,我们在强化,强化口舌的到位,以保证能正常完成咬字动作,相关的气息以及用力系统就会汇聚到这个咬字系统上,在这个放弃和强化的过程中,就进入到了口吃状态。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6-07-31 08:37:00 +0800 CST  
比较在意即将表达的效果时,口吃者会一心一意的去实现标准发音,提前就跃跃欲试的在内心演练感受咬字过程,以实现标准的咬字过程为目标控制点,力求自始至终的咬字动作过程标准,来保证语音表达过程清晰不重复不吞吐。从理论上来说,只要说话过程中的咬字动作标准运行正常,那么说话过程当然也正常,但是由于气息运用是被动到位,导致气息运用不能处于主动自如的如意状态,气息运用不如意说话过程当然也不如意,我们会明显感觉自身受制不能正常表达。受制不如意,就是口吃状态。感觉不如意本能的就会挣扎,就会尽力的去调整到如意状态。一般人会尽量的恢复到自自在在的舒爽状态,在这个恢复过程中并不属于正常状态,所以在语言表达上也会表现出不正常,会出现重复吞吐,这个重复吞吐逐渐消失的过程,也就是在恢复中逐渐正常的过程。一般人的目标是自由如意的舒爽表达状态,而口吃者的目标是避免外在的吞吐重复等口吃现象,所以口吃者缺少动态的调整恢复过程,口舌脱离气息的正常运用强制性的直接标准到位,导致气息运用更加紊乱被动,结果是口吃更加严重。你越是努力试图避免口吃,越是强制自己正常的说,口吃就会越严重,所以在口吃界得出结论,口吃状态不可挣扎,越挣扎口吃越严重。越挣扎口吃越严重是因为你要实现的目标就是个错误的目标,脱离实际不要过程只要结果,向着错误目标形成的实现系统,本身就是个错误的表达系统。挣扎是因为我们不接受当前状态,别人不接受现状挣扎的直接结果是解脱,而我们不接受现状挣扎的结果是陷得更深,接受口吃不去挣扎这个悖论就成为了解决口吃的一种方法,把当前这种受制不如意的感受作为我们本身的一种特性给接受,以这种不正常的状态为基础谨小慎微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原则,精神高度集中、高风险高难度的为所当为,搞得说个话比下地干活都累。能够感受到口吃的存在,却强迫自己不去触动他,勉强接受他,接受口吃其实就是保持当前的口吃状态而不是消解,强迫自己忍受挣扎的冲动,以达到保持现状不激化矛盾避免严重口吃。平常只是随随便便的发出声音随随便便的说话是很容易的,根本不存在什么方法,也不用有意的遵循什么规律,但是在接受口吃的同时去试图正常说的过程,却存在一定难度拥有一定风险,需要运用诸如节奏法、呼吸法、发音法,转移注意力法等各种方法,来消解说话过程中的不协调,在一般场合,我们基本都还能够勉为其难的给拿下来,但是在高压场合,出现事故的风险也随之增大,一不小心就给演砸了,结果又增加了一段不堪回首的往事。
小孩的说话不在状态,会出现重复出现吞吐,这种重复吞吐其实就是消解口吃的过程,你不让他重复不让他吞吐,其实就是在硬性的把口吃状态和正常说话状态之间的调整过程给生生的掐除,没有调整恢复过程就不可能进入到正常状态。当然作为有理性的没有口吃历程的成人来说,他可以通过暗中调整恢复常态,暗中调整就是让肚腹气息自然舒畅可控,调整肚腹气息过程尚未出气发声的时候,和控制出气发声的相关部位自然处于无为状态,比如口舌就会相当闲适。因为一般人没有难发音,没有那种强制控制口舌试图说却进行不下去的尴尬经历,他们感受到的进行不下去是整体不在状态,他们会明显感到胸腔郁闷出气困难,而不像口吃者那样矛盾点主要集中在口腔部位,对口舌运用控制的心结特别严重。很多家长面对小孩儿的外在口吃现象都非常焦虑非常苦恼,小孩子其实很善于察言观色,通过迎合大人来获取关爱,不管是因为你的规劝还是你的苦恼表情,都会导致小孩子力求避免那种重复过程,强制自己直接到位标准发声,把表达过程中出现的困难作为获得认可的正常付出。我曾经问一个小孩子:你是不是为了让爸爸妈妈高兴而在努力的正常说话呀?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6-09-30 12:50:00 +0800 CST  
结果他面带忧伤的点了点头。
我告诉他,不要有意的很正常的说话,你就是说话重复,爸爸妈妈也不会不高兴,但是呢说话的时候千万不要难受,要舒舒服服的说,怎么舒服就怎么来。你说话的时候只要舒服了不难受了,爸爸妈妈就会很高兴。
感觉别扭不在状态,却保持着这种别扭的感觉实现说话过程,其实就是保持着口吃状态实现说话过程,为了外在的标准正常表达,而不在意过程中的别扭纠结难受,甚至有意的主动进入到那种别扭纠结状态,把这当成一个实现正常发声的标准途径,为实现正常发声而很自然的很本能的蜷缩到那种纠结状态,这就是本能口吃自然口吃,我们要追求的不是标准发声,我们要追求的是舒舒服服的说话,说话过程越舒服口吃就越不严重,完全的舒舒服服就是完全的自由,就是完全没有口吃现象。不要在意或者避免外在的重复吞吐,要以追求舒服表达为标准,那么你这个重复吞吐就是一个无序中逐渐有序的恢复过程。

楼主 风也凉  发布于 2016-09-30 12:52:00 +0800 CST  

楼主:风也凉

字数:12924

发表时间:2014-06-04 16:5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07 13:12:01 +0800 CST

评论数:26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