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句丽:一个消失的中国古代东北土著政权

直到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五月,高句丽才派出使者谢罪,据《资治通鉴》记载,“五月,甲寅,高丽王藏及莫离支盖金(即盖苏文)遣使谢罪,并献二美女”,但是,其言辞并不恭顺,据《资治通鉴》记载,“上自高丽还,盖苏文益骄恣,虽遣使奉表,其言率皆诡诞”。因此,对于高句丽的谢罪入贡,太宗并未接受,据《旧唐书》列传149记载,“太宗谓其使曰:“归谓尔主,美色者,人之所重。尔之所献,信为美丽。悯其离父母兄弟于本国,留其身而忘其亲,爱其色而伤其心,我不取也。”并还之”。
贞观二十年(公元646年)十月,太宗正式宣布不接受高句丽朝贡,并计划再次征讨,“壬申,诏勿受其朝贡,更议讨之”(《资治通鉴》)。
《全唐文》卷8收录了这篇“绝高丽朝贡诏”,全文如下: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4 19:59:00 +0800 CST  
三、唐朝确定偏师袭扰政策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二月,唐朝正式确定了偏师袭扰高句丽的政策。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天子扼腕含怒,终欲取之,中议以为:“高丽城雉依山,攻之不可卒下,往前銮驾亲伐,废其耕稼,所陷之城并收其谷韩,师旅、炎旱相继,夷人以猥众大半断粒。若得少兵番次蹂其边场,彼疮痍之残,疲於奔命,耕夫释耒,并皆入堡,岛夷之邑,千里荒芜。古人云:金城汤池非粟不固。若再三如此,高丽必大窘迫,自然逃散,谁肯为莫离支婴城。鸭渌水以北可不战而取。”天子以为然”。
唐朝正确认识了高句丽战场的特点,即其“城雉依山,攻之不可卒下”,大军前去征讨,费时费力。因此,唐朝采取了新的作战方式,即“少兵番次蹂其边场”,派出少量军队轮番袭扰,使高句丽时刻保持紧张,疲于奔命,无法正常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岛夷之邑,千里荒芜”的局面,人心离散之后,唐朝就可以实现“鸭渌水以北可不战而取”的目标。
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唐朝再次发起对高句丽的战争。

四、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青丘道、辽东道行军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三月,唐朝正式发起青丘道行军和辽东道行军,水陆并进,袭扰高句丽。下面详细分析。
1、行军时间
据《新唐书》本纪2太宗本纪记载,具体行军时间为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三月戊子”。
2、行军将领
参战的唐军将领主要有以下几位:
牛进达,时任左武卫大将军,青丘道行军大总管(《资治通鉴》)。
李海岸,时任右武候将军,青丘道行军副大总管(《资治通鉴》)。
李世绩,时任太子詹事,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资治通鉴》)。
孙贰朗,时任右武卫将军,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资治通鉴》)。
郑仁泰,时任右屯卫大将军,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新唐书》列传145)。
参战的唐军将领,先看两位大总管,李世绩不用说了,新旧唐书均有传,是唐朝的一代名将;牛进达虽然新旧唐书没有传,但是,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少,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他参与对吐蕃的松州之战,并作为唐军先锋击败了吐蕃(《资治通鉴》),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参与对高昌的进攻(《新唐书》列传146),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参与对高句丽的征讨,并在驻跸之战中,作为长孙无忌奇兵的一部分,为唐朝驻跸大捷立下功劳(《新唐书》列传145),可见,牛进达也是一名沙场宿将。
再看三位副手,李海岸,后曾参与贞观末期对龟兹的征讨(《新唐书》列传146);郑仁泰,后曾作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指挥对铁勒诸部的征讨(《资治通鉴》龙朔元年);孙贰朗,具体情况不详。总体上看,三位副手当时的战场表现不如两位大总管突出。

唐军兵力
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以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大将军李海崖为副,发兵一万馀人”,“又以特进、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郎、左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副将,配兵三千人,其营州都督府所管兵马尽皆隶绩”。以此来看,唐军青丘道行军的兵力为一万余人;至于辽东道,是三千兵力,加上营州都督府的军队。
又据《新唐书》本纪2太宗本纪记载,“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高丽”。这里提到唐军总兵力是“三总管兵”,笔者推测,这里的三总管,是否就是李海岸、孙贰朗和郑仁泰三位副手呢?如果李海岸作为一名总管,其兵力为青丘道的那一万余人,那么,是否可以推测孙贰朗和郑仁泰的兵力合计约为两万人左右呢?若此推测成立,则唐军总兵力大约为三万人左右,是一支地道的偏师。
但是,这支唐军却是一支精锐部队,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两军之发也,并遣惯习沧波、能以少击众者而配隶焉”。
4、行军路线
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牛进达所部“并楼船战舸自莱州泛海而入”,可见此路唐军是从莱州出发,走水陆攻入辽东;而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4 19:59:00 +0800 CST  
三、唐朝确定偏师袭扰政策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二月,唐朝正式确定了偏师袭扰高句丽的政策。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天子扼腕含怒,终欲取之,中议以为:“高丽城雉依山,攻之不可卒下,往前銮驾亲伐,废其耕稼,所陷之城并收其谷韩,师旅、炎旱相继,夷人以猥众大半断粒。若得少兵番次蹂其边场,彼疮痍之残,疲於奔命,耕夫释耒,并皆入堡,岛夷之邑,千里荒芜。古人云:金城汤池非粟不固。若再三如此,高丽必大窘迫,自然逃散,谁肯为莫离支婴城。鸭渌水以北可不战而取。”天子以为然”。
唐朝正确认识了高句丽战场的特点,即其“城雉依山,攻之不可卒下”,大军前去征讨,费时费力。因此,唐朝采取了新的作战方式,即“少兵番次蹂其边场”,派出少量军队轮番袭扰,使高句丽时刻保持紧张,疲于奔命,无法正常从事农业生产,造成“岛夷之邑,千里荒芜”的局面,人心离散之后,唐朝就可以实现“鸭渌水以北可不战而取”的目标。
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唐朝再次发起对高句丽的战争。

四、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青丘道、辽东道行军
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三月,唐朝正式发起青丘道行军和辽东道行军,水陆并进,袭扰高句丽。下面详细分析。
1、行军时间
据《新唐书》本纪2太宗本纪记载,具体行军时间为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三月戊子”。
2、行军将领
参战的唐军将领主要有以下几位:
牛进达,时任左武卫大将军,青丘道行军大总管(《资治通鉴》)。
李海岸,时任右武候将军,青丘道行军副大总管(《资治通鉴》)。
李世绩,时任太子詹事,辽东道行军大总管(《资治通鉴》)。
孙贰朗,时任右武卫将军,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资治通鉴》)。
郑仁泰,时任右屯卫大将军,辽东道行军副大总管(《新唐书》列传145)。
参战的唐军将领,先看两位大总管,李世绩不用说了,新旧唐书均有传,是唐朝的一代名将;牛进达虽然新旧唐书没有传,但是,关于他的记载也不少,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他参与对吐蕃的松州之战,并作为唐军先锋击败了吐蕃(《资治通鉴》),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参与对高昌的进攻(《新唐书》列传146),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参与对高句丽的征讨,并在驻跸之战中,作为长孙无忌奇兵的一部分,为唐朝驻跸大捷立下功劳(《新唐书》列传145),可见,牛进达也是一名沙场宿将。
再看三位副手,李海岸,后曾参与贞观末期对龟兹的征讨(《新唐书》列传146);郑仁泰,后曾作为铁勒道行军大总管指挥对铁勒诸部的征讨(《资治通鉴》龙朔元年);孙贰朗,具体情况不详。总体上看,三位副手当时的战场表现不如两位大总管突出。

唐军兵力
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以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大将军李海崖为副,发兵一万馀人”,“又以特进、太子詹事英国公李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右武卫将军孙贰郎、左屯卫大将军郑仁泰为副将,配兵三千人,其营州都督府所管兵马尽皆隶绩”。以此来看,唐军青丘道行军的兵力为一万余人;至于辽东道,是三千兵力,加上营州都督府的军队。
又据《新唐书》本纪2太宗本纪记载,“左武卫大将军牛进达为青丘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为辽东道行军大总管,率三总管兵以伐高丽”。这里提到唐军总兵力是“三总管兵”,笔者推测,这里的三总管,是否就是李海岸、孙贰朗和郑仁泰三位副手呢?如果李海岸作为一名总管,其兵力为青丘道的那一万余人,那么,是否可以推测孙贰朗和郑仁泰的兵力合计约为两万人左右呢?若此推测成立,则唐军总兵力大约为三万人左右,是一支地道的偏师。
但是,这支唐军却是一支精锐部队,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两军之发也,并遣惯习沧波、能以少击众者而配隶焉”。
4、行军路线
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青丘道行军大总管牛进达所部“并楼船战舸自莱州泛海而入”,可见此路唐军是从莱州出发,走水陆攻入辽东;而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绩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4 20:00:00 +0800 CST  
交战过程
第一,易山之战。
乌胡镇将古神感作为唐军先锋,首先出击,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四月,乌胡镇将古神感率兵浮海直指,高丽领步骑五千拒战於易山(《新唐书》列传145作“曷山”),短兵才接,其众大溃,斩首虏八百馀人。其夜,贼兵万馀袭神感之船,神感设伏以待之,贼不觉,奋击大破之而还”。《资治通鉴》将此次交战的时间确定为四月甲子。
这次交战,古神感先是在易山正面交战,击败高句丽步骑五千人,斩首八百余级,紧接着,又预先设伏,击败趁夜袭击唐军船只的高句丽万余人,表现比较出彩。
第二,泊灼城之战
薛万彻率领的唐军主力到达后,沿鸭绿水向高句丽发起进攻。
关于泊灼城之战,《册府元龟》的记载最为详细。
据《册府元龟》卷985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六月,“青丘道军师薛万彻渡海入鸭渌水百馀里,至泊灼城南四十里止营。高丽震惧,并弃邑居而遁。泊灼城主所失孙(《旧唐书》列传19作“所夫孙”)率步骑万馀人来拒官军,万彻遣右卫将军裴行方领步卒,折冲尉罗文合为援军继进,万彻及诸军乘之,贼大溃,追奔百馀里,及於阵所失孙,进兵围之,泊灼城因山设险,阻鸭渌水以为固,攻之未拔,高丽遣将高文率马骨(《旧唐书》列传19作“乌骨”)、安地诸城兵三万馀人来援,分置两阵,万彻分军以当之,锋刃才接而贼溃,俘获且尽而还”。
此处的“及於阵所失孙”,结合《旧唐书》列传19“于阵斩所夫孙”的记载,“所失孙”之前当脱漏了“斩”字。
其他史书可补充以下信息:
《新唐书》本纪2太宗本纪将泊灼城之战的具体时间确定为六月丙子。
另据《新唐书》列传19记载,薛万彻在与所夫孙交战之前,曾“以奇兵袭大行城”,在击败所夫孙之后,“虏皆震恐,遂傅泊汋城。虏众三万来援,击走之,拔其城”,亦即攻克了泊汋城。
又据《旧唐书》列传149记载,“万彻渡海入鸭绿水,进破其泊灼城,俘获甚众”,也表明薛万彻攻破了泊灼城。
大行城和泊灼城均位于鸭绿水,乌骨城位于辽东,其具体位置可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唐朝河北道北部地图。

综合以上信息,泊灼城之战的具体情况如下:
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六月,青丘道行军大总管薛万彻率唐军三万人渡海,攻入鸭绿水一百余里,出奇兵袭击大行城。得手后,唐军继续深入,在泊灼城南四十里处安营。附近不少高句丽守军弃城逃走。泊灼城主所夫孙率领步骑一万余人出战,薛万彻命令其副手右卫将军裴行方率领步兵,折冲尉罗文合为援军,与所夫孙接战,薛万彻率其余诸军抓住战机突然出击,所夫孙大败,唐军追击百余里,斩杀所夫孙,进而包围泊灼城。
泊灼城在山地险要之处筑城,且有鸭绿水作为屏障,唐军暂时未能将其攻破。而此时,高句丽派出大将高文,率领乌骨和安地等城的部队三万余人前来增援。高句丽援军分为二个军阵,薛万彻也分出唐军与其对阵,双方刚开始正面交手,高句丽军队就溃败了,唐军俘获大批高句丽战俘。
击败高句丽援军后,唐军进而攻拔泊灼城。
在取得泊灼城大捷之后,唐军于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九月退兵,据《资治通鉴》记载,九月,“癸未,薛万彻等伐高丽还”。
薛万彻虽然在此次征讨高句丽的战争中建立功勋,但是,薛万彻在军中与诸将不和,而且发言怨望,被人告发。据《旧唐书》列传19记载,“万彻在军,仗气凌物,人或奏之。及谒见,太宗谓曰:“上书者论卿与诸将不协,朕录功弃过,不罪卿也。”因取书焚之。寻为副将、右卫将军裴行方言其怨望,于是廷验之,万彻辞屈。英国公李绩进曰:“万彻职乃将军,亲惟主婿,发言怨望,罪不容诛。””
最后,太宗做出了将薛万彻“除名,流象州”的处罚(《资治通鉴》)。
至此,唐军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的青丘道行军顺利结束。与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的进攻相比,此次唐军直接深入到鸭绿水,高句丽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4 20:00:00 +0800 CST  
唐朝筹备大举出兵未果
经过贞观十九年(公元645年)的大规模打击、以及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两次袭扰之后,太宗认为,对高句丽发动第二次大规模打击的时机已经成熟,计划在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出兵三十万,以长孙无忌为大总管,一举灭亡高句丽。据《新唐书》列传145记载,“帝与长孙无忌计曰:“高丽困吾师之入,户亡耗,田岁不收,盖苏文筑城增陴,下饥卧死沟壑,不胜敝矣。明年以三十万众,公为大总管,一举可灭也。””
为确保唐军顺利出兵,太宗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
第一,命剑南道伐木造船。据《资治通鉴》记载,“或以为大军东征,须备经岁之粮,非畜乘所能载,宜具舟舰为水运。隋末剑南独无寇盗,属者辽东之役,剑南复不预及,其百姓富庶,宜使之造舟舰。上从之。(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秋,七月,遣右领左右府长史强伟于剑南道伐木造舟舰,大者或长百尺,其广半之。别遣使行水道,自巫峡抵江、扬,趣莱州”。
剑南造船,由于操之过急,引发了不满和骚乱,太宗及时采取措施,恩威并用,平定了骚乱,因与本文主旨无关,不再详述,具体可查《资治通鉴》贞观二十二年九月。


第二,命江南诸州造船。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八月,“丁丑,敕越州都督府及婺、洪等州造海船及双舫千一百艘”。
第三,招募勇士。据《旧唐书》列传149记载,“遣陕州刺史孙伏伽召募勇敢之士”。
第四,在前线储存粮草器械。据《新唐书》列传145记载,太宗命“莱州刺史李道裕储粮械于三山浦、乌胡岛”。乌胡岛,位于山东半岛与辽东半岛之间,具体可查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唐朝河北道北部地图。
就在筹备工作紧锣密鼓的进行过程中,发生了一件天大的事情,据《资治通鉴》记载,贞观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五月己巳,唐太宗逝世。根据其遗诏(《全唐文》卷9),“辽东行事并停”。至此,唐朝对高句丽的第二次大规模打击暂时停止。
综上所述,唐朝在贞观二十一年(公元647年)和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对高句丽发起了二次偏师袭扰,这二次战争,作为唐朝对高句丽第二次大规模打击的前奏,进行的非常成功,然而,随着唐太宗的去世,唐朝对高句丽的大规模进攻暂停下来,直到高宗龙朔元年(公元661年)才重新发动。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4 20:01:00 +0800 CST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4 20:01:00 +0800 CST  
@民主没有国籍的帖子临时迁移本吧,由于高丽史贴吧,已被韩族控制,帖子将会分散迁移

@波多尔解衣


@幻之强汉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4 20:07:00 +0800 CST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5 07:10:00 +0800 CST  
@波多尔解衣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5 10:23:00 +0800 CST  
-----用韩人的书解释:
《三国遗事*卷第一》以此知东明之起。已并马韩而因之矣。故称丽为马韩。
-----而且中国史书揭露了马韩之地还被百济侵占过: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5-18 08:26:00 +0800 CST  
@波多尔解衣
楼主 大汉099  发布于 2015-06-22 14:09:00 +0800 CST  

楼主:大汉099

字数:9810

发表时间:2015-05-15 03:4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5-08-20 00:07:00 +0800 CST

评论数:9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