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祖本纪》译文

131【班师中途探故乡】
高祖还归,过沛,留。置酒沛宫,悉召故人父老子弟纵酒,发沛中儿得百二十人,教之歌。
【译】高祖班师,归途中,路过沛县,驻留下来。在沛县行宫摆设酒宴,把过去熟悉的和父老子弟全部召集来,纵情畅饮。从沛县中挑选出一百二十名小孩儿,教他们唱歌。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10:00 +0800 CST  
132【醉吟大风歌】酒酣,高祖击筑,自为歌,诗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令儿皆和习之。
【译】酒到酣畅,高祖用竹尺击十三弦筑,即兴吟唱了一首自创的诗歌,
词是:“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让小孩儿们都合着拍子学唱。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12:00 +0800 CST  
133【家乡狂欢】
高祖乃起舞,慷慨伤怀,泣数行下。谓沛父兄曰:“游子悲故乡。吾虽都关中,万岁后吾魂魄犹乐思沛。且朕自沛公以诛暴逆,遂有天下,其以沛为朕汤沐邑,复其民,世世无有所与。”沛父兄诸母故人日乐饮极驩,道旧故为笑乐。
【译】高祖兴至更浓,起身手足挥舞。忽而又感慨出泗水以来的经历,禁不住伤怀,落泪成行。他对沛县父老兄弟们说:
“游子思念故乡就会悲痛。现在我虽然定都关中,待到百年之后,魂魄仍然会思念在沛县时的安逸欢乐。况且朕自以沛公的名份开始诛暴秦讨逆乱,故此取得了天下。便用沛县作为我的汤沐邑,为回报父老,世世代代免除徭役。”沛县父老兄弟,众伯婶母,旧时熟友,天天开怀畅饮,极为欢庆,说旧时往事,互相取笑作乐。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12:00 +0800 CST  
134【城西欢送宴】十馀日,高祖欲去,沛父兄固请留高祖。高祖曰:“吾人众多,父兄不能给。”乃去。沛中空县皆之邑西献。高祖复留止,张饮三日。
【译】过了十多天,高祖想要动身,沛县父老兄弟执意挽留高祖。高祖说:“我随行的人太多,父兄们供给不起。”便动身了。沛中人倾城而出,都到城西贡献酒菜,沛县都空了。高祖又逗留下来,豪放地饮宴三天。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16:00 +0800 CST  
135【宴后父老请命】沛父兄皆顿首曰:“沛幸得复,丰未复,唯陛下哀怜之。”高祖曰:“丰吾所生长,极不忘耳,吾特为其以雍齿故反我为魏。”沛父兄固请,乃并复丰,比沛。於是拜沛侯刘濞为吴王。
【译】沛县父兄们都叩头请命说:“沛县幸运,能免徭役,丰邑还未免徭役,唯请陛下哀怜丰邑。”高祖说:“丰邑是我生长的地方,绝不会淡忘。我只不过是因为,丰邑附和雍齿,反叛我投靠魏国。”沛县父兄们坚持请求,高祖也一并免了丰邑的徭役,和沛县相同。为使沛高于丰,将沛侯刘濞升为吴王。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17:00 +0800 CST  
136【诛残乱 高祖返都】
汉将别击布军洮水南北,皆大破之,追得斩布鄱阳。
樊哙别将兵定代,斩陈豨当城。
十一月,高祖自布军至长安。
【译】汉军将领在洮水南北,分兵两路,追击英布的军队,每次都大破英布军,在鄱阳追获了英布,并斩杀。
樊哙另带一支兵平定了代地,在当城斩杀了陈豨。
十一月,高祖从征讨英布的驻军营中回到长安。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19:00 +0800 CST  
137【抚慰亡魂】
十二月,高祖曰:“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皆绝无後,予守冢各十家,秦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五家。”
【译】十二月,高祖说:“秦始皇帝,楚隐王陈涉,魏安釐王,齐缗王,赵悼襄王,都绝嗣无后,给予守墓者各十户人家,秦始皇帝二十家,魏公子无忌(信陵君)五家。”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20:00 +0800 CST  
139【拒面圣 卢绾定罪】
上使辟阳侯迎绾,绾称病。辟阳侯归,具言绾反有端矣。二月,使樊哙,周勃将兵击燕王绾,赦燕吏民与反者。立皇子建为燕王。
【译】高祖派辟阳侯去接卢绾,卢绾称病不来。辟阳侯回来复命,详细说明了卢绾已有反叛的征兆。二月,遣使樊哙,周勃为将,领兵出击燕王卢绾。赦免了燕地参与反叛的官吏和庶民。改皇子刘建为燕王。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21:00 +0800 CST  
140【病重拒医】高祖击布时,为流矢所中,行道病。病甚,吕后迎良医,医入见,高祖问医,医曰:“病可治。”
於是高祖嫚骂之曰:“吾以布衣提三尺剑取天下,此非天命乎?命乃在天,虽扁鹊何益!”遂不使治病,赐金五十斤罢之。
【译】高祖与英布交战时,曾被流矢射中,行军的途中病倒了。病情逾加严重,皇后吕氏拜请了良医。医生入内阁见圣,高祖向医生探问自己的状况,医生只说:“病是可以治的。”
当时高祖谩骂医生说:“我以一介布衣,手提三尺剑取得天下,此番难道不是上天安排的命运吗?命数乃是天定的,(我的命若是到了大限),就算扁鹊再世又如何能够增寿!”于是高祖就不用医生治病,赐五十斤黄金打发离去。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22:00 +0800 CST  
141【吕后问前途】
已而吕后问:“陛下百岁後,萧相国即死,令谁代之?”上曰:“曹参可。”
问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陈平可以助之。陈平智有馀,然难以独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刘氏者必勃也,可令为太尉。”
吕后复问其次,上曰:“此后亦非而所知也。”
【译】不久吕后问:“陛下百年之后,萧相国如果死了,令谁替他续任相国?”高祖说:“曹参可代。”
又问曹参之后,高祖说:“王陵可以。然而王陵少许有些憨直,陈平可以辅助他。陈平智谋有余,然而难以独自担任要职。周勃稳重厚道学问少,然而能安定刘家天下的人一定是周勃,可令他任太尉。”
吕后再问下一批接班人,高祖说:“此番再往后,也不是你所能知晓的了。”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24:00 +0800 CST  
142【塞下伺驾】卢绾与数千骑居塞下候伺,幸上病愈自入谢。
【译】卢绾和几千名骑兵,驻守在边塞城防下等侯,盼望高祖病愈后自己能入宫分辩谢罪。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43:00 +0800 CST  
143【高祖离世 吕后谋诛】
四月甲辰,高祖崩长乐宫。四日不发丧。吕后与审食其谋曰:“诸将与帝为编户民,今北面为臣,此常怏怏,今乃事少主,非尽族是,天下不安。”人或闻之,语郦将军。
【译】(公元前195年)四月甲辰,高祖于长乐宫逝世,(享年61岁)。内阁瞒了四天不发丧。吕后和审食其商量说:“诸将与皇帝,同为(前秦的)收编户民,如今却要北面称臣(听召于昔日与自己没差别的人),此形势曾经令他们怏怏不平。如今竟然事奉年幼的君,(肯定更不痛快),不全族诛灭这些人,天下不会安宁。”有人听闻这番话,告知郦食其的弟弟,将军郦商。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44:00 +0800 CST  
144【郦商谈兵劝消祸】
郦将军往见审食其,曰:“吾闻帝已崩,四日不发丧,欲诛诸将。诚如此,天下危矣!陈平,灌婴将十万守荥阳,樊哙,周勃将二十万定燕代。此闻帝崩,诸将皆诛,必连兵还乡以攻关中。大臣内叛,诸侯外反,亡可翘足而待也。”审食其入言之,乃以丁未发丧,大赦天下。
【译】郦商将军赶去约见审食其,说:“我听说皇帝已经驾崩了,四天隐蔽不发丧,打算(以帝召)诛杀诸位将领。真是如此的话,天下可就危急了!陈平和灌婴,挂将统带十万兵驻守荥阳,樊哙和周勃,挂将统带二十万兵略定燕,代。此时他们若听说皇帝驾崩,(将要)诛杀诸全部将领,必然汇师,合兵还营来攻打关中。大臣在内叛乱,诸侯在外造反,灭亡之势可以翘着脚等了。”审食其入宫把话告知吕后,于是就定于丁未日发丧,大赦天下。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46:00 +0800 CST  
145【卢绾离汉】卢绾闻高祖崩,遂亡入匈奴。
【译】卢绾听闻高祖逝世,索性顺势逃匿到匈奴。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46:00 +0800 CST  
146【拟谥号拥新帝】
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庙。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细,拨乱反之正,平定天下,为汉太祖,功最高。”上尊号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国诸侯各立高祖庙,以岁时祠。
【译】丙寅日,安葬高祖入陵寝。己巳,拥立太子登基,赶赴太上皇庙举行仪式。群臣都说:“高祖起于微末小吏,拨拢乱世局面,返还正常秩序。扫平略定天下,是汉族的始祖,功绩最高。”拟出尊号奉为“高皇帝”。太子袭号为皇帝,就是孝惠帝。召令郡诸侯与国诸侯在各境建立高祖庙,按照每年的时节祭祀。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47:00 +0800 CST  
147【追念天国魂】及孝惠五年,思高祖之悲乐沛,以沛宫为高祖原庙。高祖所教歌儿百二十人,皆令为吹乐,后有缺,辄补之。
【译】到了孝惠帝五年的时候,因为思慕高祖在沛时,那种悲叹又欢乐的恋乡情节,就把沛宫作为高祖发源祖庙。高祖所教唱歌的一百二十个少年,全都令做吹奏乐师,后来只要有人缺离,就立刻补足。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56:00 +0800 CST  
148【陈列后代】高帝八男:长庶齐悼惠王肥;次孝惠,吕后子;次戚夫人子,赵隐王如意;次代王恒,已立为孝文帝,薄太后子;次梁王恢,吕太后时徙为赵共王,次淮阳王友,吕太后时徙为赵幽王;次淮南厉王长;次燕王建。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56:00 +0800 CST  
149【论政治循环】
太史公曰:夏之政忠;忠之敝,小人以野,故殷人承之以敬;敬之敝,小人以鬼,故周人承之以文;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三王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
【译】太史公说:夏朝的政治淳朴忠厚,淳厚的弊病是,使小民百姓“胆大粗野任性”,故此殷朝以“敬奉天地”的方式,来承载政治。而“敬天地,奉神明”的弊病是,使小民“依赖神明”,偏离了正道又去“信奉鬼神”,往往变得“自命不凡,藐视政权”,所以周朝人用“教导文礼仪”来承载政治。“普及文礼”的弊病是,使小民变得“内向不友爱,虚伪不诚恳”,所以补救“内向又虚伪”的没有比“质朴忠厚”更好的了。(故此)夏,商,周三朝的王权之道若能循环,(于一朝显示出弊端当即)终止,而复又开始(施用下一环的政策)。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0:57:00 +0800 CST  
151【论汉绩】故汉兴,承敝易变,使人不倦,得天统矣。
【译】故而汉朝兴起,面对弊病,变更了政法,使众人不生厌倦,确实得获于天命一统。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1:01:00 +0800 CST  
再忆《大风歌》
反秦开始后,谁都不能躲避起来独善其身。连安心做秦国小吏的刘邦,都出了泗水投了义军;


楼主 庞涓无邪  发布于 2017-07-02 01:05:00 +0800 CST  

楼主:庞涓无邪

字数:38691

发表时间:2017-06-25 21:3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5 10:28:16 +0800 CST

评论数:42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