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那些让人动容、甚至落泪的瞬间

历史中,总有一些瞬间,让我们读来动容,甚至潸然泪下。
楼主整理了一些感动了我的瞬间,发出来分享。
武侯镇楼,悠悠苍天,何薄于我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0:56:00 +0800 CST  
1、拯救大兵耿恭
汉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6年,汉军冒着大雪出塞,行程四千多里,只为拯救在疏勒城坚守的耿恭及属下的数百名勇士。
这事要从去年说起,公元75年,汉章帝撤出西域的汉朝大军,只留下耿恭和关宠各率数百人驻扎金浦城和柳中城。汉军主力撤退后,不甘失败的匈奴单于纠结数万大军,来夺西域。
面对数万的敌军,耿恭决定以又死无生的精神,捍卫金浦城,以及大汉勇士的尊严。
他利用毒箭,利用夜袭,一次次打败匈奴,杀伤敌军,终于迫使匈奴解围而去。
耿恭也乘机撤退到更适合坚守的疏勒城。
75年7月,匈奴再次围住疏勒城,久攻不下,于是匈奴人切断了疏勒城的水源,没有水,人根本活不了几天,城中的水很快消耗完了,耿恭带领汉军挖井,井挖到十五丈,仍然不见一滴水,耿恭整衣下拜,祈祷上苍,保佑大汉将士,也许是感动了上天,也许是地下水要慢慢聚集才能出水,拜过后,井水喷涌而出,汉军高呼万岁,如有神助。
匈奴人大惊,以为汉军有神助,撤围先去攻打臣服汉的车师后国,车师后国不敌,再次倒向匈奴,9月,匈奴与车师后国联军再次围住疏勒城。多亏车师后国王后是汉人,多次偷偷支援粮食,透漏计划给耿恭,才能坚守下来。但偷偷支援的粮食时有时有,没有粮食时,耿恭带领将士挖老鼠,捉昆虫来充饥,活物吃完后,大家又开始煮食皮甲,弓弦。这一坚持就是几个月。
耿恭派出部将范羌返回大汉去搬救兵。东汉朝廷展开一场辩论,有赞同救的,也有不赞同救的(汉章帝刚即位,不易出兵远征等等理由),司徒鲍昱一语定音:大汉不会扔下为帝国血战的将士,试问将士在外被敌人围困而国家不去救援,日后谁还会再为帝国血战。
于是汉庭发兵七千,从武威出发,救援耿恭。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0:57:00 +0800 CST  
而此时的耿恭,已经到了最艰难的时刻,手下不足百人,冬天到了,下雪了,将士们却没有御寒的棉衣。匈奴单于被汉军的英勇震撼了,惜才的他决定招降,派出使者进入疏勒城,告诉耿恭,只要放下武器投降,匈奴封耿恭为王,并且将公主嫁给耿恭。面对这么优厚的条件,耿恭毫不为动,他在城头上,当着匈奴单于的面,杀掉匈奴使者,并吃其肉,喝其血,表示自己大汉勇士绝不会投降,这就是“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来历。
匈奴单于气疯了,再次发起了猛攻,又一次一次被耿恭打退。
76年1月,汉军到达柳中城,关宠部已经全部牺牲。大家发生了分歧,有人认为大雪封山,有些地方积雪过丈,翻越雪山会牺牲很多将士,而且耿恭可能也已经牺牲了。就算是救出来,付出的牺牲肯定也大于救出的耿恭部将士。值得吗?
值得吗?如果是一个数学问题,肯定不值得。
但是,前方的将士,为着国家的荣誉,正忍人所不所忍,受尽苦楚与艰辛。没有水,喝马粪挤榨出的水汁;没有粮食,吃战服上的皮革;没有过冬的衣服,正忍受着严寒的威胁;数百个日日夜夜,击败数十倍于己的敌人,使大汉的军旗还飘扬在疏勒城的上空;万里长城尚且挡不住匈奴人南下的铁骑,但他们以血肉之躯所筑起的精神长城,却抵挡住匈奴人如潮水般的进攻。
这是有史以来从未有过的奇迹!哪怕伤亡千人,只救出疏勒城的一名战士,都是伟大的胜利。没有英雄,撑不起这个国家的强大;没有英雄,照不亮这个国家的未来;是要让英雄的传奇永远流传在历史的天空呢?还是默默无声地消失?这就是值与不值的问题。
耿恭部将范羌泣血请求解救疏勒城的战士,全体战士无不动容,纷纷要求追随范羌前往疏勒城,最后,分出两千人由范羌带领赶往疏勒城。
雄伟的天山山脉将车师国分割为南北两部,通往疏勒城的道路极其艰难,二千名汉军在翻过白雪覆盖的山脉,道路崎岖难行,海拔升高与冰雪使气温更低,山风呼啸,寒彻骨髓。英勇的士兵克服了种种恶劣的环境,终于穿越巨大的障碍。但是一阵大风雪,很快又使得行军更加困难,但每个人心里都很清楚,往前迈进一步,便离疏勒城又近了一尺。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0:58:00 +0800 CST  
雪花飞舞,飘飘洒洒地落在疏勒城。
这是一座小而坚固的城,城墙上的箭孔刀痕,明白地告诉世人,这里曾发生过怎样的激战,城内几乎没有人,这里更象寂静的村庄。冬季的严寒,使得匈奴人撤走了,但是匈奴人相信寒冷与饥饿足以击垮这支意志坚强的军队,因为他们是人,没有食物就会饿死,没有足够的冬衣便会冻死。
耿恭的数百人的守军,在经过缺水、缺粮、缺衣以及夜以继日的战斗后,有的死于饥饿与寒冷,有的死于战场,到现在,一座城池只剩下最后的二十六人了。
虽然已经是正月,但漫长的冬季似乎不退去,又一场大雪,使得积雪达丈余厚,入夜之后,一片沉寂笼罩着这片荒凉之地。
“不好,有敌情——”突然城墙上观察哨响起了一声叫喊声,打破了死一般的寂静。耿恭从浅浅的梦中惊醒,赶忙登上城头,放眼一望,远处星星点点的火把,由远及近,分明是冲着疏勒城而来,估摸有一二千人。夜很黑,看不清对方的面孔,连穿着也看不清。
这也许是最后一战了,他心里想着。“全体集合,准备战斗!”他的声音依然洪亮而坚毅。不知从什么角落里冒出稀稀拉拉的一支队伍,个个衣裳褴褛,鞋袜都磨破得不成样子,说是一支队伍,其实总共只有二十六个人。
战士们引矢上弩,严阵以待,只等指挥官下达开火的命令。

城外的那支队伍越行越近了,突然,为首的一人跳下马,持着火把,朝着城头挥手,城上的守军看愣了一下,他们的神经忽的绷紧了,难道这……不是敌军?没有人敢这样想,但是这时,城下的人开口说话了,他冲着城头挥舞着双手:“耿校尉——,我是范羌,大汉帝国派遣军队来迎接校尉了——”
范羌,真的是范羌吗?
耿恭与他的士兵,日复一日地等待着,等待着,无数的日日夜夜,望穿秋水,他早已经以为此生再也无法见到祖国的军队了,但是在风雪之夜,他的老部下范羌不期而至了,而且还带来了数千人马。所有的人听清了,看清了,这真的是大汉的军队!所有的人扔掉武器,在城头上欢呼雀跃,激动的泪水夺眶而出,城头上“万岁——”的呼声在不远处的山谷间回荡着。
耿恭憔悴而坚毅的脸庞上沾着雪花,呵气成霜,他用力地向范羌挥手,“范羌——”,他想叫喊,但此时却不知用何言语来表达心情,一时哽咽无言。
两百个日日夜夜,他们坚守着这弹丸之地,以区区数百人,顽强地顶住匈奴数万大军一波接一波的进攻,疏勒城在战火的洗礼中已经千疮百孔,但仍然坚强地屹立着。
面对这最后的二十六名战士,二千名汉军官兵肃然起敬,以最高规格的军礼,表达对勇士们的最深的敬意。战士打开城门,与祖国来的军队相互拥抱在一起,禁不住热泪满面,泣不成声!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0:58:00 +0800 CST  
第二天,耿恭与他的二十五名士兵踏上的返乡之程。
战斗还没有结束。
匈奴人很快发现汉军飞越天山,解救了耿恭的部队,北匈奴单于马上派出骑兵跟踪追击。无论是耿恭的余部还是范羌所带来的援兵,都已经疲惫不堪,必须要翻过天山脉,进入车师前国,才会相对安全。但匈奴的骑兵来得好快,他们以逸待劳,对汉军发动攻击,耿恭率领士兵一边还击,一边撤退。
匈奴人紧追不舍,想彻底围歼两千人的汉军,但是耿恭出色地阻击匈奴人,并最终克服千辛万苦,翻越天山山脉,摆脱了匈奴人的堵截。
三月初,这支疲敝却英勇的队伍终于抵达汉帝国的边关:玉门关。守卫疏勒城的二十六名勇士,生还玉门关的,只有十三人,其余十三人,或死于阻击匈奴追击的战斗,或是由于体力不支,死于撤退的途中。

中郎将郑众亲自在玉门关迎接英雄的归来,为耿恭接风洗尘,所有的人都肃然起敬,为这位浑身是胆、坚忍不拔的名将而由衷钦佩。
郑众慨然上书皇帝,极力赞扬耿恭的功勋:“恭以单兵守孤城,当匈奴数万之众,连月逾年,心力困尽,凿山为井,煮弩为粮,出于万死,无一生之望。前后杀伤丑虏数百千计,卒全忠勇,不为大汉耻,恭之节义,古今未有。宜蒙显爵,以厉将帅。”
《后汉书》的作者范晔,给耿恭守疏勒城给予极高的评价,义薄云天,与前汉的苏武相交辉映,范晔评道:“余初读苏武传,感其茹毛穷海,不为大汉羞。后览耿恭疏勒之事,喟然不觉涕之无从。嗟哉,义重于生,以至是乎!”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0:59:00 +0800 CST  
大汉用实际行动表明,帝国不会丢下任何一个为之而血战的勇士。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1:02:00 +0800 CST  
2、苏武牧羊
汉武帝时期,苏武持节出使匈奴,结果因手下卷入匈奴高层的政变,而被扣留,匈奴人用高官厚禄企图诱使苏武叛变汉朝,苏武不为所动,恼羞成怒的单于将苏武流放至贝加尔湖苦寒之地,并说只有公羊生小羊了,苏武才能回国。
苏武来到了贝加尔湖畔,陪伴他的只有汉使的符节,还有一群公羊,苏武每天拿着这根使节放羊,心想总有一天能够拿着回到自己的国家。渴了,他就吃一把雪,饿了,就挖野鼠收集的野果、甚至合着粘毛充饥,冷了,就与羊取暖。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使节上挂着的旄牛尾装饰物都掉光了,苏武的头发和胡须也都变花白了。
但是苏武始终没有屈服,始终保持着汉使的尊严,不向匈奴人低头。
这一过就是十九年,苏武也从不到四十岁的壮年,变成须发尽白的老年人。
这十九年发生了太多,汉武帝已经去世,汉匈之间关系已经缓和,汉昭帝即位,通过努力,终于把苏武从匈奴人手中解救出来。
十九年了,白发苍苍的苏武终于再次踏上了大汉的土地,带着他那根光秃秃的符节,那一刻他老泪纵横。
长安城内,所有百姓都出门迎接苏武,看着白发苍苍,衰老干瘦,但眼神坚定不屈的苏武,带着他那根光秃秃的符节,走进帝国的首都时,没有不被苏武感动的,很多人还流下眼泪,都说苏武是个大丈夫。
大殿上,苏武拜见了汉昭帝,交还使节。汉昭帝拿着那个光杆子,看了好大的工夫,又看看苏武,酸着鼻子,可说不出话来。他把使节亲手交给苏武,对他说:“您到先帝[指汉武帝]庙里去祭祀祭祀,把使节交还给先帝,让他老人家也高兴高兴。”说着,他直流眼泪,大臣们也都流着眼泪,没有不佩服苏武的。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1:24:00 +0800 CST  
永远的苏武
挥一挥羊鞭,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弄一支秃笔,矮纸斜行,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给人性涂上了最浓重的一笔。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驾起横亘天山,沟通中原的飞虹。
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举起羊鞭,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
朔风凛冽,他与冷月做伴;北顾中原,将“生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胡茄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铭记祖国,精忠报国。冰雪飘零,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富贵犹能忘。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传千古的悲歌。
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瘦的羊群定格为一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曲可歌可泣的壮丽诗篇。
历史不能忘记,在浮华与坚守之间。北海的苏武,那流放于荒山野原的铁血男儿,用不屈与铮铮傲骨作出了最完美的诠释,忘却富足,成就气节;铭记祖国,造就伟大。
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过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才是历史的永恒;铭记,才是它的精神家园。
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1:25:00 +0800 CST  
苏武,你用行动告诉我们,什么是气节,什么是忠贞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1:27:00 +0800 CST  
3、我君在北,我不可南面而死
审配,袁绍手下大将,官渡之战后,曹操进军河北,审配坚守邺城五个月,终因寡不敌众,城池沦陷,审配被俘。
押送至曹操帐下,辛评之弟辛毗因全家被审配处死,于是拿着马鞭鞭打审配的头,骂道:“奴才,你今日死定了!”审配配回头说:“狗辈,就是你们害得冀州被破,我恨不得杀你!况且你今日难道能亲手杀了我么?”
过了一会儿,曹操引见对审配,说:“你可知道是谁打开了邺城的城门?”审配说:“不知也。”曹操说:“就是你的侄子审荣。”审配说:“这小子不足以一用,居然到了这种地步!”
曹操有说:“我近来巡视围城情况,你的箭怎会这么多?”,(曹操有一次在城下差点被箭射中),审配说:“犹恨箭少。”曹操说:“你对袁氏忠心,也是不得不这么做。”曹操的意思不想杀他。但审配意气雄壮,始终没有屈服的言辞,在场的人没有不叹息的,而辛毗等又号哭不已,曹操于是杀了他。
冀州人张子谦历来和审配不睦,曹军攻城时先行投降,此时笑着对审配说:“正南,你比我如何?”审配厉声呵斥:“你不过是个降虏,审配为忠臣,虽然死了,哪里像你苟且偷生!”临行刑前,审配呵斥刽子手让让自己面北而死,说:“我君在北,我不可南面而死。”
河北义士,何其之多也!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1:35:00 +0800 CST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1:36:00 +0800 CST  
4、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在帝王家
南朝宋末帝刘淮,是权臣萧道成所立的傀儡皇帝。
升明三年(479年)四月,萧道成羽翼既丰,便逼刘准下诏把皇位禅让给他。可怜一个十一岁的孩子,哪经过这类场面,心中怕得要命。当举行禅位大典,需要他亲自出席表演时,小皇帝竟逃得无影无踪。萧道成派王敬则率军入宫,预备使用暴力。太后吓得要死,亲自带领宦官四处搜索,终于在佛堂中把小皇帝找到了。刘准哭着说:"要杀我吗?"王敬则说:"不杀你,只是请你搬家,你们姓刘的当初对付姓司马的,也是如此。"刘准流着眼泪说:"愿生生世世,再不生帝王家。"听到的人无不垂泪。
一个月以后,已经禅位的小皇帝刘准,终于被萧道成杀掉。
明末的崇祯皇帝,在北京被闯军破城时,亲手砍伤长平公主,哭着对女儿说:“你不该生在帝王家啊”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1:43:00 +0800 CST  
5、敕勒川
549年9月,高欢带兵十余万,围攻玉璧城,守城的是西魏名将——韦孝宽。
高欢连续攻击50多天,皆因韦孝宽守御得体,而不能克,东魏军死伤七万多人,士气低落,高欢本人也患病,军中传言高欢已经病死,无奈之下,高欢抱病巡视诸营,看到伤兵众多,军心不振。为鼓舞士气,高欢大宴将士们,酒宴之上,高欢名老将斛律金歌舞助兴,斛律金拔出长剑,伴剑起舞,雄浑的歌声唱出: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高欢帐下,多是鲜卑健儿,大家来自北方的草原,甚至高欢本人,也是鲜卑化的汉人,生长在敕勒川。浑朴苍莽,跌宕多姿的敕勒歌,唱出了所有人的思乡之情。英雄高欢一边随着斛律金苍凉的歌声低声和唱,一边留下了痛楚的泪水。史书上这样记载下感人的一幕:“时西魏言神武中弩,神武闻之,乃勉坐见诸贵,使斛律金敕勒歌,神武自和之,哀感流涕。”
第一次读到高欢“哀感流涕”时,我深深地被震撼了。这场景仿佛近在眼前。走到生命终端的高欢,被这首歌带回到他的生长之地,带回到他生命中最朴素、最卑微的起点。从少年时起,他就渴望离开敕勒川,离开只有牛羊和战争的草原,到南方去,到麦粟遍野的中原,到繁盛如同天堂的洛阳。而今,一切都已实现,他甚至成了实际上的皇帝。可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目光,投向了塞外,投向了他情感和梦想的源泉。我每次读到这里,都禁不住掩卷沉思。
两个月后,也就是东魏武定五年正月。高欢病逝,时年五十二岁。他的慷慨奇崛的生命传奇,以《敕勒歌》的悠远长调,清清淡淡地终结了,千年的岁月过去了,很少有人知道《敕勒歌》与高欢的历史情结。史书评介高欢“深密高岸,终日俨然,人不能测,机权之际,变化若神”。有谁能知道在终日俨然的英雄内心,却深深蕴藏着眷恋思乡的怀旧情节。
英雄高欢终究没有能够回到他眷恋的敕勒川。半年之后,高欢“虚葬于漳水之西,潜凿鼓山石窟天宫之旁为穴,纳其柩而塞之……”。那么在英雄高欢安葬的那一天,他的老将斛律金也许就站在这里,含着眼泪再次唱响《敕勒歌》。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2:04:00 +0800 CST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2:05:00 +0800 CST  
六:宁死不屈 于光
大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蒙古大将王保保领十余万大军,包围兰州城,兰州知府张温派人求救。
张温的请援信使最先到达的是巩昌(今陇西),驻巩昌守将是大明鹰扬卫指挥使、怀远将军于光。
于光接到报警之后,随即也向南京、庆阳拜发了告急信,却没有坐等上级指示什么,而是毫不犹豫尽点巩昌所有兵马,亲自率领紧急增援兰州。
问题是巩昌驻军也不多,不足五千,其中骑兵仅有数百,巩昌总需要留守千余步卒,实际能出援兰州的也就三千多步骑。
行进至兰州东的黄河滩时,于光中了王保保的埋伏,血战之后,三千将士死伤殆尽,于光也受伤被俘。
为了瓦解兰州守军的意志,王保保让于光到阵前向兰州城喊话,告诉城中,援军已经被打败,赶紧投降吧。
为了鼓舞兰州守军,于光假意答应王保保。
于光被押到兰州城下,王保保及蒙古兵高高兴兴等着看好戏。于光却突然对城上大喊:“兰州城的弟兄们,我是怀远将军于光,不幸被元军俘虏。徐达元帅的大军马上就要到了,兄弟们一定要坚持住啊。”
王保保大怒,命令元军当着兰州守军的面打耳光子扇于光,于光不予理睬,依然高呼不止。
王保保无奈,挥手下令将于光斩首,于光至死高呼不已,鼓励兰州守军坚守。
于光的慷慨牺牲极大的激励了兰州城军民的斗志,张温带领军民在城头遥祭烈士,拔刀刺股发血誓,誓与兰州城共存亡。消息传到南京,朱元璋也为其流泪,并令:“祭以少牢,配享鸡笼山功臣庙”。
在于光的激励下,兰州城坚守数月,终于等来了徐达的大军,并在随后的沈儿峪战役中,歼灭元军十万。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2:48:00 +0800 CST  
于光将军,初从徐寿辉,后转从朱元璋,兰州城下的壮举,每每读来,甚感动容。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02:51:00 +0800 CST  
七、英雄慕容垂殒命参合陂
公元395年,后燕太子慕容宝率八万大军进攻北魏,在参合陂,燕军被拓跋珪带领的两万魏军打败,三万人被杀,四万多人被俘,只有几千人逃了出去。
拓跋珪本来打算将俘虏发给粮食放回来,有大臣建议,我们侥幸打赢了这一仗,如果把燕军放回去,他们再拿起武器,我们很能保证打赢吗?干脆把这些俘虏全部杀掉,来消弱燕国。
于是,四万多俘虏全部被坑杀。
七十岁的慕容垂听到此消息,又气又怒,强拖着奄奄一息的病体,调集最后的精锐,趁自己死前打败北魏这个最大的威胁。
战神出手,不同反响,慕容垂攻克平城,杀北魏陈留公拓跋虔,重创魏军。拓跋珪十分害怕,而且手下归降的部族也蠢蠢欲动,于是准备再次回到草原,避开燕军。
慕容垂继续北进,走到参合陂时,发现去年阵亡和被坑杀的燕军将士依然尸骸堆积如山。
于是祭奠死难的将士,于是三军戴孝,燕军都放声痛哭,哭声动天,慕容垂也老泪纵横,又气又羞愧,垂暮的病体再也支撑不了这种痛苦,一口鲜血吐出,慕容垂昏倒在地上。
皇帝病倒,燕军只好搬师,走出参合陂不过三十里,慕容垂就去世了。
慕容垂死后,太子慕容宝不堪大用,后燕遂被北魏灭亡。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12:18:00 +0800 CST  
楼主每次看到这里,都感觉无限的凄凉,英雄垂暮,有心无力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12:21:00 +0800 CST  
八、绝缨会
春秋时期,楚庄王平定令尹斗越椒叛变,于是大宴群臣,一直从中午喝到晚上。
甚至还让自己的宠姬去劝酒,恰好这个时候,灯被吹灭了,黑暗中有个臣子趁机在庄王宠姬身上乱摸,宠姬果断摸到此人的头缨,拔了下来,快步走到庄王面前,把事情告诉庄王,并要求点灯后找出没有帽缨的人。
庄王马上下令不要点灯,并说:今日宴饮,不绝缨者不快。
所有人都把帽缨拔下来扔到地上,这时候才命令人点亮灯,最终也不知道是谁调戏了庄王宠姬。
几年后,楚军攻打郑国,有一名叫唐蛟的将领只请为先锋,他率领本部人马,奋勇向前,每战必亲自冲锋陷阵,不避箭矢,最终六战六捷,顺利推进至郑国都城下。
庄王听说此事,叫来唐蛟,要重赏他,唐蛟拒绝了,说:三年前的绝缨大会上,调戏夫人的就是我啊,大王对我的恩情,我万死不能报答万一,哪里敢要什么封赏啊。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12:33:00 +0800 CST  



楼主 下载职称英语  发布于 2016-12-11 12:36:00 +0800 CST  

楼主:下载职称英语

字数:66158

发表时间:2016-12-11 08:56: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9-24 18:35:43 +0800 CST

评论数:264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