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连载:国共在东北,黑土地上的冰与火

老帖恢复了,我带的书不多,这几天先网上看看有没有相关的书籍下载,准备下再更新哈。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11 12:56:00 +0800 CST  
呼呼,明天回村里了。
怎么说呢?
......
所以,先更番外篇吧,嘿嘿嘿嘿嘿。
最后,祝大家新年快乐。
东北的共军先是称东北人民自治军,后又称为东北民主联军。后随着队伍不断壮大,部队开始整编和改称为东北野战军。
尔后,部队先后被整编为12个纵队和一个炮兵纵队及18个独立师。
为了后续阅读的方便,我找到和整理了这些部队的必经详细的资料,供大家阅读。
1947年末,林彪就东北部队的名称问题向中央提出建议。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19 21:15:00 +0800 CST  
1947年11月25日,周圌恩圌来代表忠央军委回电东总。同意林圌彪,罗荣桓的建议,指出:
林罗来电提议取消东北民圌主联军及其总司令的称号,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及司令员,以示在我圌党领导下的人民军队的统一性,中央和军委赞同这一提议。望即由东北民圌主联军经新华社发表通电,声明该军是在中国共圌产党领导之下为中华民圌族解放与国家独立人民民圌主而奋斗的东北人民军队。兹为与全国人民解放军的称号取得一致,特向全国人民及各地解放军宣布,自某月某日起东北民圌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姐防军,总司令改称司令员,你们照此办理即可。中央不需对外发表公告。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19 21:16:00 +0800 CST  
从延安开始,咱们挑好玩的、有趣的写。
话说刘亚楼红大毕业,正兴致匆匆的准备回去当师长,当时的这个师长,可是及其有诱圌惑力的,你当师长基本上能打开出一大片根据地,在根据地里天高皇帝远,基本上想干啥干啥。咱们也可以称为:有一片及其广大的舞台给自己发挥才华。
只不过他和肖劲光的待遇一样——留守,肖劲光还好,好歹也还能带兵种菜,虽然是种菜,但怎么说也能带几万人。而刘亚楼接到的命令,是留校任训练部圌长。
看到许多同学都回部队统军了,刘亚楼嘟囔道:有理论的办学校,没理论的上战场。
好家伙,这话不知道怎么的传到了校务委员会主圌席,也就是毛泽圌东的耳朵里。
当时的毛泽圌东也是风趣,找刘亚楼谈话说:听说你不大安心工作,还有一套理论?
毛泽圌东亲自找他谈话,刘亚楼有些吃惊,还说他有套理论,心想我能有什么理论呀?
毛泽圌东道:“有理论的办学校,没理论的上战场”,这不就是你发明的理论吗?
刘亚楼遂安心当期了老师,后刘亚楼、李天佑、钟赤兵、杨至成等人,作为中圌共首批出国学习军事的专派人员,进入苏军培养诸兵种合成军队军官的高等军事学府——莫斯科伏龙芝军事学院学习。
当时的学院要求学员具备高中以上文化,这可倒好,建国时,中国TG的将军们大都是社会大学毕业,念过几年私塾就不不错了。像刘亚楼这位红军中的“大知识分子”,初中也没读完。
在伏龙芝学院,首先得从数理化基础课开始,得龇牙咧嘴的记公式,背定理,得抓耳挠腮的做作业,顿时感觉其难度又不同于跟小鬼子拼刺刀。
而这一切的前提,当然首先是学习俄语。
在初中的时候,地理老师是一个老头子,他说那个时代打分都是用苏联的打分方式,满分10分,还和俄国的学生做笔友,经常通信。
同时他也会几句俄语,念给我们听的时候,我就感觉:这他圌妈什么玩意。
刘亚楼踏上异国的土地,估计和我现在上英语课差不多。随即就就成了“瞎子”,成了“哑巴”。
但是刘亚楼热情、开朗、聪明,这种天性和智慧很适于学习外语。孔子说“三人行,必有吾师焉”,在刘亚楼眼里苏联人都是老师,见人就问,连说带比划,他又聪明,自然长进很快。
开头是在外籍学员的特别部学习,以此熟悉俄文和课程。经过半年的学习便正式进入学院,与苏军学员共读。
俄语是现买现卖,文化课是速成的,课程内容倒不算陌生。但是层次高,系统性强,土八路就有点跟不上。
而教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把规定内容讲完,不会照顾谁,就更增加了难度,许多时候连课堂笔记都记不下来,得课后用大量时间拾遗补漏。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19 21:18:00 +0800 CST  
而教员要在限定的时间内把规定内容讲完,不会照顾谁,就更增加了难度,许多时候连课堂笔记都记不下来,得课后用大量时间拾遗补漏。
到第二学年开始就完全不同了,一是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坐在图书馆里,阅读更多的学术期刊、专著。二是在以年级为单位的课堂上,刘亚楼举手报告提问的时候越来越多,那问题也常令教员耳目一新。在合同战役战术想定和学术讨论中,他的观点、主张常受好评。刘亚楼是较早熟谙大兵团、诸兵种合成作战的为数不多的中圌共将领之一。
刘亚楼入伏龙芝军事学院不久,就住进了医院。
病不是什么要命的大病,只是急性阑尾炎而已。且苏联老大哥的医疗条件也较好,按道理来说这种小手术完全不费吹灰之力。
但很多事是不按道理来做的,这时候的苏联正值和德国开战,药品比较匮乏。虽然对于外国的友人有一定的保障,但本着“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精神,在开刀之前都会问病人要不要麻圌醉药。
这可要了亲命了,刘亚楼这时候还不懂俄文呢,稀里糊涂就的被抬上了手术台。
那几个小护士按的刘亚楼啊,就像要杀猪一样。
刘亚楼也是条汉子,愣是咬着牙忍住了。
毕竟这是有传统的嘛,军神刘伯承也是咬着牙挨刀。像钟赤兵这样的就更厉害,在长征期间腿部受伤感染,医生的办法就是——锯!
这个锯不是什么高大上的锯子,仅仅是普通的那种,且还没有麻药。场景大家可以自动脑补什么《电锯杀人狂》什么《我唾弃你的坟墓》等重口味电影的场景。
锯完第一次之后,腿部再次感染。
于是钟赤兵又锯了一次。
但是再再次感染,于是,钟赤兵又再次锯了一次。
前前后后总共锯了三次,腿也是越锯越短,这已经比关羽厉害不知道多少倍了。但是不知何故,这位将军的事迹,却很少宣传,假如不是有心,是不会知道在民国时期,中国有一位这样钢铁一样的战士。
刘亚楼和钟赤兵相比,算是好多了。
但这也更加激发了刘亚楼学俄语的欲圌望,你想啊,这毛子那么不仗义,手术前还问要不要麻圌醉药,这是要问的么?这次还好,如果下回蛋疼,这医生问割不割,俄语学不好,保不齐表达不好,给毛子割了!
这可就断子绝孙了。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在术后,刘亚楼躺病床上,本着“少头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精神,刘亚楼看起了书。但这时候只有一个枕头,怎么靠都不舒服。
于是刘亚楼对护士指了指枕头,再伸出两根手指头,意思是给我加个枕头。这护士会意错了,以为刘亚楼要和她睡觉,气得扭头就走。
估计护士心想:我把你当病人,居然想上我。
护士走后,护士长来了,刘亚楼又跟她比划。
这下,可把护士长惹怒了,把脸拉的老长。
估计心想:我把你当成勇敢的TG同志,你却想睡我?哼!
最后,这事儿惊到院长。
嘿嘿,能惊到院长,估计刘亚楼魅力不咋地啊。
这位院长粗通汉语,刘亚楼略懂俄语。两个人就这样连说带比划了半天,最后院长终于弄懂了,和护士说:给这位病人拿个枕头。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19 21:20:00 +0800 CST  
这位院长粗通汉语,刘亚楼略懂俄语。两个人就这样连说带比划了半天,最后院长终于弄懂了,和护士说:给这位病人拿个枕头。
1941年,德军进攻苏联。对于德军行军的路线。斯圌大圌林认为希圌特圌勒会走当年拿破仑走的老路,就是沿着乌克兰和涅茨河流域东进,一路占领经济作物地区,掠夺乌克兰的粮食、顿涅茨克的煤和高加索的石油,以战养战,再逼近莫斯科。
苏军将帅没有疑义,刘亚楼觉得不妥。
当时的刘亚楼,也和再苏联养伤的林圌彪在一起。两人分析之后都认为,当年拿破仑行军的路线对于德军来说,水网太多,不以利
刘亚楼和林圌彪分析研究,认为乌克兰、顿涅茨河流域农田、水网较多,拿破仑以骑兵为主的远征军,选择这条路线自有许多便利。而希圌特圌勒德军是机械化部队,从白俄罗斯到莫斯科距离最近,更适合希圌特圌勒的闪电战。两个人把自己的见解报呈共圌产国际,待到被实践证明后,自然被刮目相看,据说斯圌大圌林亦赞赏有加。
消息传到中国,版本有些变化也属自然,待到林圌彪变成“永远健康”后就神乎其神了。说斯圌大圌林要用5(5个师出自参考资料,我这边听说是30个师,我爸爸还说林圌彪12岁的时候就领军20万,那时候我还小,还真信了,对林圌彪崇拜不已)个师的苏军换林圌彪,还说要用15个(还有说3个、5个的)苏联将军换林圌彪。
比较准确的情况是,1960年春,空军在杭州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刘亚楼讲了这件事,但他并未提及自己在其间的作用。
抗战胜利之后,刘亚楼随着苏军一同进入东北。联出兵东北,作为少校参谋刘亚楼随军渡过乌苏里江,在虎林开设指挥所。这天下半夜,他在作战值班室值班,接到参谋长电话命令,空军轰炸佳圌木圌斯日军外围“407”高地的时间,定在6时50分,地面部队据此相机行圌事。他边听边记,看看表,两点整。一会儿正式文件命令送来了,要通有关部队司令部的电话,一五一十地传达了命令。
7点钟交接班后,刚想眯一觉,进来几个人把他扭住了。为首的军务参谋马卡维奇上尉说:你贻误军令,准备上军事法庭吧。
原来,地面先头部队6时40分就冲上高地,空军6时50分按时赶到,炸圌弹就倾泻到了自己人头上。
刘亚楼把如何接到电话命令、文件命令,自己又如何电话传达的,如实讲述一遍。那也是空口无凭呀?结果一查,他几时几分接到、传达的,有关空军、陆军部队司令部什么人接听的,记录一点不差。几方再一核实、对证,一模一样。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19 21:21:00 +0800 CST  
入东北后,刘亚楼最重要的的贡献,是在司令部建设上。
那时候的共圌军,虽然人数多,迅速的发展成为20万人的队伍。但是指挥机构上,仍然是落后的。
小米加步圌枪的步圌枪可以在日本的仓库里捡、可以和苏联老大哥要、可以缴获国军手里的。但是指挥机构的正规化,却得自己努力去建设最适合自己的了。
当时底下的将领,通常都还有游击战的习气。行军打仗的原则多是“能打就打,不能打就跑”,当时的将领在抗战中,也大都是散养。只会给一个战略目的给你,具体的指挥由将领自己指挥。等到了东北之后,便很不习惯于司令部的参谋,打游击打惯了,有的打仗扔了司令部,独往独来。
因而游击战和正规战的司令部工作,是有很大区别,甚至是截然不同的。即便是游击战,八路的一些参谋也不能说是称职的。说直白点就是该参谋的不参谋,不该参谋的瞎参谋,有的甚至不经请示就擅自调动部队
刘亚楼上任后,很快的就针对这种情况进行了管理。部队的指挥系统很快就引入了正轨。同时还开办各种参谋集圌训圌队,他亲自去讲课,结合部队实际讲解《苏军司令部工作条
例》。请“东总”和纵队、师团首长和有经验的参谋人员现身说法。
在会议上,刘亚楼是这样说的:
“据我所知,我们部队中有不少同志,包括各级指挥人员、参谋人员、某些政治工作人员及其他人员对参谋工作的认识和看法有偏见,甚至是错误的观点,它妨碍梦各级司令部的建设,妨碍着群众工作的开展。”
“就在昨天,我还听到有人说‘做参谋工作没出息,在作战部队才光荣’、‘当了指挥员后再来当参谋,是受处罚’。参谋工作比之其他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轻重之别嘛。可参谋人员为什么不喜欢作参谋工作。怨这个怨那个呢,除了受外界某些舆论的影响外,还因为他们在工作和生活待遇中,有不少实际困难。”
“有哪些困难呢?归纳起来有‘五多五少’:使用多、培养少。批评多、表扬少。碰钉子多、撑腰少。工作多、待遇少。任务多、职权小。”
“过去。我们在解决参谋人员的待遇方面工作做得很不够,引起许多同志的不满,以致不安心工作,感到做参谋工作没出息等等。现在我可以高兴地告诉大家,民圌主联军总部正准备颁发改善参谋人员待遇的命令,批准了参谋人员与指挥人员交流使用的主张......”
“就司令部参谋长来说,还没有真正成为直接组织和主持司令部工作的中心人物。参谋长与首长间的关系还很不正常,有的参谋不仅不抓参谋业务建设,而且不关心参谋人员生活待遇和政治待遇。X师参谋长就有半年时间没有问过侦架科的工作了。这次会议有人向我反映,X司令部管理科有个重要的会,请其参谋长参加,他推说有要事要办,不能参加,这要事,原来是打扑克,有的管理科长向我诉苦:首长有事找我,一是搞东西吃,二是做衣服, 三是老婆生孩子的事......”
“有的首长对参谋工作的一些不正确的看法。也直接影响了参谋工作。从游击战转为正规战之后,有些首长的思想认识并没有随之转变,仍然习惯干传统小手工业的工作方式,不善于使用参谋工作,认为参谋工作是可有可无的,把工作好的干部拿去当参谋,太可惜了。 个别人甚至觉得没有参谋干得更痛快。免得多余,因而既不去健全本级司令部组织,又不给参谋工作撑腰,有时还泼冷水,他们不把司令部当作自己的指挥机关来看待啊。”
.......
可以说,刘亚楼在这方面做的,还是很成功的。
而他和林圌彪的合作,也很成功。
1949年7月21日,已经南下到武汉的林圌彪,致电14兵团司令刘亚楼,要他“不要去担任航空方面的工作,早日来武汉”。
3天后,又直接致电中央:听说中央拟调刘亚楼担任航校工作,我们建议亚楼仍来前方指挥作战。因肖劲光须留湖南改造起圌义部队。邓华须去广东作战。程子华回山西。如亚楼留中央不来,则我们前线指挥甚感困难。
同一天,林圌彪还致电在天津的罗荣桓,说明“亚楼必须回前方才能应付得开。”
这也可以从侧面说明,刘亚楼辅佐林圌彪,是辅佐的很成功的。
这和刘亚楼的性格是分不开的,刘亚楼性格开朗、活泼。林圌彪沉默、忧郁。两人合作刚好互补,搭配得当。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19 21:21:00 +0800 CST  
隔壁WIFI不太好,后续的半天发不出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19 21:22:00 +0800 CST  
嘿嘿,我终于到村里了。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23 20:52:00 +0800 CST  
这就是最近不更新的理由——砍柴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26 09:28:00 +0800 CST  
历史吧的朋友,除夕之夜快乐。
嘿嘿,给大家看看苗族的传统。
这是“桥”。
至于为什么要在桥旁边插香祭拜,是源于这样的一个传统:
我们苗族人,在孩子出生之后。父母为了给孩子积德,保佑孩子健康成长。就用一根独木为孩子建一座小桥,供人行走。
所以,我们村周围的沟沟壑壑,都有一根根独木组成一座座小桥。
以前,桥不是这样的。那时候,经常有人走,所以桥木经常换。现在。不一样了,很多路都变成了森林,很多桥,也荒废了。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27 22:18:00 +0800 CST  
这是我们苗族村落的土地庙,我们村的主要信仰,就是信仰先祖和土地庙。
每当几户人家,离开村子的大寨,散落到离本部较远的地方建新房的时候,都要新建一座新土地庙。
像这座小土地庙,是零几年的时候,那时候发生水灾,我家受灾严重,不得不搬迁到现在的住处。
搬到现在的住处之后,就建了这座小土地庙。
这是信仰的产物。
也可以说,苗族的信仰,尚比较朴素吧。
搬到什么时候,就给那个地方的土地,建一座土地庙。上香上茶,就是大吉大利了。


楼主 岭南兰大大  发布于 2017-01-27 22:18:00 +0800 CST  

楼主:岭南兰大大

字数:222490

发表时间:2016-09-13 03:0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04-06 01:53:17 +0800 CST

评论数:3896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