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那些事儿】荣耀与恐惧——那一拨一拨的越南人

丁氏在当地毕竟是名门,门阀优势明显。而在当时门阀基本上等同于军阀,有着名门这一招牌,丁部领非常吃得开。于此可作为佐证的是,丁部领的叔父丁预同样作为丁氏的族人拥有自己的一拨势力。

就这样,当丁部领回到家乡的时候,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落魄。当地的豪族不满吴朝的统治,纷纷向丁部领示好。同一时期,丁预占据着另一个名为恼澳栅的乡,而丁氏显然只需要一个领袖。双方彼此敌对,经过几番武力冲突,丁部领战胜了叔父,兼并了其势力,实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之后杨三哥篡权,吴朝控制力减弱,而丁部领的势力越来越大,以至于取代了地方官,成为华闾洞的实际控制者。

公元951年,由于丁部领开始引起吴朝统治者的注意。这时候,正好是吴昌文、吴昌岌兄弟拿下杨三哥的第二年,吴氏兄弟风头正劲,一个自称南晋王,一个自称天策王,对于领地中有这么一块国中之国非常不满,打算杀鸡儆猴,便一起领兵攻打华闾洞。

当时丁部领虽然很嚣张,但跟吴氏兄弟对抗还完全没底气,听说大兵前来,不敢大意,立即发扬枭雄能屈能伸的精神,马上派人求和,并送长子丁琏到吴军中做人质。他希望二吴能够看到自己的诚意,欣然退兵,自己能有更多时间韬光养晦。舍不得孩子套不着狼。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6:00 +0800 CST  
可惜二吴并不打算给丁部领更多机会。丁部领的孩子舍出去了,狼却没套着。因为二吴眼中,丁部领这只狐狸显然不值得信任。见白白净净的小孩子丁琏送上门来,立即履行了监护人的权利,将丁琏监禁起来,继续围攻华闾洞。

丁部领十分愤怒,华闾洞人民对于二吴的行径也十分愤怒,奋力抵抗,竟以劣势的兵力支撑过了一个多月。二吴大怒,充分无视了公平竞争的骑士精神,将丁琏绑在竹杆上,声称丁部领若是不投降,就立刻杀掉丁琏。在这一点上,二吴展示了他们身为枭雄的不择手段的精神。然而丁部领比枭雄还枭雄,他的反应同样让二吴崩溃。

居猜测,当时的场景是这样子的。

二吴(手持大刀搁在丁琏的脖子上):丁部领,你就这一个儿子,再不投降,就让你绝后!

丁部领:你俩丫骗鬼!老子要是投降了,才真绝后了!

中国战国时期,魏国大将乐羊率军攻打中山国。乐羊之子乐舒却是中山国的将领,中山国君将乐舒绑在城上,逼乐羊退兵。乐羊丝毫不睬,反而下令士兵向自己儿子射箭。

正如乐羊故事的重演,丁部领下令弓手直接射向丁琏。大枭雄就是要心黑,自己的儿子也要舍得下手。吴氏两兄弟与之相比,显然是小巫见大巫了。


二吴大惊,充分意识自己的枭雄成色不够。此时华闾洞的人无不义愤填膺,士气爆棚,二吴眼见无机可乘,只得班师回朝了。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6:00 +0800 CST  
公元965年,南晋王吴昌文意外战死,吴氏进一步衰弱。而对于丁部领来说,却是个大好机会。吴氏的各个部将相互攻伐,纷战不已。作为人质的丁琏,也没人在意了,便被释放回华闾。

同年,丁部领开始实行他的“十二使君平定计划”。

十二使君平定计划

丁部领的第一个目标是陈明公陈览。

陈览是当时十二使君中最强的军阀,如此非凡之辈,当有非凡的办法。

丁部领不愧是丁部领,他想出了一个足以令群雄侧目的办法。

他的办法是:当——儿——子!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7:00 +0800 CST  
有一句俗话,当爷爷的都先当过孙子。深谙厚黑之道的丁部领显然知道这个道理,他认为对付陈览的最好办法就是“当儿子”。

陈览,当时最了不起的豪杰之一。十二使君之中,独立最早,当杨平王当权的时候,老人家就已经雄起了。

根据越南官方史料的标准说法,陈览有德而无子,属于那种家大业大,但后继无人类型。丁部领与儿子丁琏前往去投奔,陈览见丁部领相貌精奇,气势不凡,立即另眼相看,将丁部领收为养子。

注意,丁部领当时已经41岁了,就当时人均寿命来说,就算不是半截入土的人,也绝对算不上年轻。陈览当然比丁部领年龄大很多,不过居然选中丁部领做养子,始终是一件值得玩味的事情。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7:00 +0800 CST  
为什么陈览会选择丁部领为养子,厚黑大师丁部领有没有使用一些非常手段?虽然官方史书给出了答案,然而毕竟是由胜利者丁部领来书写的,他说怎样,也就是怎样了,毕竟连越南的历史学家也未必有兴趣深挖这个事情,我们只需要知道,在这个世界上不会有天上掉馅饼的美事,总会有深层次原因的。

总而言之,丁部领获得了极大的收益。陈览简直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干爹,兵力雄厚、地盘广阔、家资巨富,更重要的是,寿限降至,上述这些眼看就要变成遗产。

很快,公元967年,陈览同学快乐光荣地去世了,养子丁部领顺利成章地接管了陈览遗产,他的实力再度大为增强,一跃成为当时最强的军阀。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7:00 +0800 CST  
丁部领以华闾洞为大本营,招募豪杰之士,积蓄兵力,逐渐称霸。

丁部领第二个目标是实力相对弱小范防遏(范白虎)。这次丁部领有了足够的本钱,当过儿子的丁部领虽然还当不上爷爷,当一把大爷还是可以的。随手领兵三万攻打范白虎。范白虎战败投降,丁部领非常大度地受降,并任命范白虎作为亲卫将军。注意,宽恕敌人的丁部领看起来非常仁慈,但其实这只是事物的一面。这其实充分展示了丁部领的高超手腕。范白虎是十二使君中相对弱小的,这样一方面可以摆足姿态,拉拢其他敌人,另一方面既是范白虎仍怀有贰心,也不是什么大害。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7:00 +0800 CST  
丁部领再后面的目标是十二使君中属于吴氏后裔的吴日庆和吴昌炽。吴日庆是吴权的孙辈,吴昌炽是吴昌岌的儿子。这两个人实力并不强,但顶着吴朝正宗的名头,颇具号召力,不可等闲视之。丁部领要统一交趾,不可能放任四大姓的势力,于是丁部领在收纳范白虎之后,又开始对吴日庆、吴昌炽恩威并施。

二人知道丁部领的实力,先后都投降了。为了进一步拉拢吴氏的势力,丁部领娶了吴日庆之母亲为妻,又以女儿嫁给吴日庆,还让长子丁琏娶吴日庆的妹妹为妻。不久,丁部领又娶杨三哥之女杨玉云为妻,这一步又笼络了四姓中的杨氏。

处理了四家使君之后,丁部领充分展现了拉一派打一派的战争精髓,开始向难以拉拢的对手下手了。

第一个就是吴朝的旧将杜景硕。此人自相助吴昌文复辟以来就一直是吴朝的肱股大将,战功赫赫,善于用兵,手下兵强马壮,然而自吴昌文战死后,这哥们充分暴露出短视的弱点,开始同其他吴氏旧将争夺地盘,长期火并,等到丁部领崛起,杜景硕的实力已经大为消耗。

丁部领以重兵进攻杜景硕,将其兵团团围住,这样围了很长时间,杜景硕突围时被流矢射死,其部众归降。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8:00 +0800 CST  
再下一个对手是阮右公阮超。此人兵多将广,在诸使君实力与丁部领最为接近,也从来不服丁部领。丁部领决定武力搞定对手。然而丁部领却碰上了第一个难啃的骨头。第一次派遣兵将进攻阮超大败。

丁部领不得已只能亲自率军出战。这一战重用了两名后世颇有名的将军,阮匐和黎桓,这两个人都在后文中有不少戏份。除此之外,此战丁部领动用了战象部队——这一武器是交趾在对抗北方巨兽时的最重要武器,此时同样被财大气粗的丁部领使用起来。

阮超一见情势不妙,立即派人向另外两位同姓的使君求援,分别为阮守捷和阮宽。阮氏在越南也是豪族,人口众多,三阮虽然同姓不同宗,但深知唇亡齿寒的道理,阮守捷和阮宽都引兵来救,然而尚未赶到,阮超已经败死。

丁部领趁机继续攻打并消灭了矫顺、阮守捷和阮宽,之后剩下的几个使君矫公罕、吕唐、李奎等,都碌碌无为,丁部领依次荡平。自陈览死到荡平所有使君,丁部领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

丁部领能够短时间内就取得胜利,倒不是说他多么深谙兵法,但要钦佩其忍耐力。自杨平王时期,交趾就开始动乱,到后来二王并立,再到后来十二使君时期,整个交趾都处于诸侯火并的状态,唯有丁部领始终避免卷入不必要的战争,一直坚忍,向各个强敌称臣,可谓脸皮厚;等到十二使君各个被战争拖垮,立即拍马而起,对潜在的竞争对手或者兼并或者压服或者消灭,心黑手辣,果然统一交趾。丁部领不愧厚黑学的大师。


这样,公元968年,丁部领统一了交趾,建立丁朝,国号大瞿越,群臣上尊号大胜明皇帝。然而称帝之后,又有哪些事情发生呢,请看下文。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8:00 +0800 CST  
————————————————————————————
原作图文完整版首发于搜狐移动客户端,媒体:凤凰历史馆
————————————————————————————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29:00 +0800 CST  
越南(十二)向北宋臣服

丁部领当上了皇帝——有史以来,第一个交趾本地的人当上了皇帝,广大越南群众欣喜若狂,将丁部领奉若越南独立的第一人。

吴朝的首领几世之下都无法统一全交趾,不得不向南汉求封,向北方强敌寻求支持,所以他们不敢当皇帝。丁部领扫荡全交趾,普交趾之下,姓丁的最大,不需要再乞求北方支持,所以他当上了皇帝。

当然,此时丁部领敢称帝,还有一个原因。此时北方怪兽的代表、交趾的死对头南汉正值昏君刘鋹在位,把南汉弄得乌烟瘴气,不再能威胁到他。须知,多年来交趾的实际统治者,名义上都是受封南汉的静海节度使,如果南汉强主当政,岂能容许身边这小邻居搞僭越。

于是丁部领高高兴兴地建立了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皇朝,大瞿越,史称丁朝。丁部领即皇帝位,自称为“大胜明皇帝”,后世也称其为“丁先皇”。丁部领把首都选在了自己的出生地华闾,这地方易守难攻,当年吴氏兄弟率领大军想尽办法也无法攻破,丁部领认定这里是福地。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5:00 +0800 CST  
丁部领开国后,仿照北方的怪兽,也进行了一系列制度措施,包括在国都筑城凿池、建宫殿、定朝仪、置百官等等。

公元969年,丁部领册封嫡长子丁琏为南越王。注意,虽然小丁同学一直跟着老丁同学打江山,其间多历艰险——例如小丁被吴氏兄弟挟持之事,两个人虽为父子,也可称为战友——却并没有被封为太子,这件事为日后埋下了大祸。

次年,丁朝也仿照中国开始使用自己的年号——建元太平——这是越南历史上的第一个年号。

当然除了模仿中国之外,丁部领也搞了一些自己独创的东西。该年,丁部领别出心裁地立了五位皇后,封号分别为丹嘉、贞明、矫国、瞿国和歌翁。然而这个足以气死师父的五后设定,显然让皇帝十分满意,以至于后来的越南君主很多采用这种制度。

公元971年丁部领确定文、武、僧、道的官阶。当时僧侣是交趾国民中的高等知识分子阶层,丁部领任命吴真流等一干僧、道为朝廷高管,辅政。同时交趾信奉中国的儒教,也任用了儒人刘基(可不是明初的刘伯温)等辅政。军事方面,重用上文中我们提到的两名将军,封阮匐为定国公,封黎桓为十道将军。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5:00 +0800 CST  
所谓“十道”,是一种兵制,类似于“八旗”制度,不过听起来要吓人的多。

丁部领将交趾全国分为十道。其中每道设十军、一军设十旅、一旅设十卒、一卒设十伍,一伍即五名士兵(也有说法说一伍为十名士兵)。也就是说,如果这些编制都是满编,当时越南至少应该有五十万军队,这个数量可能连当时的北宋和契丹都无法达到。另外当时古代越南的粮食产量也很难满足这么庞大的需求,因此后世学者推测,这个兵制很可能只是一种虚张声势的需要,这十道中的一百个军能有十分之一能达到满编就非常了不起了。

臣服北宋

坦白的说,丁部领的主要功绩在于内战统一,他不是对抗北方大怪兽入侵的奥特曼,没有吴权式的经历,这令他在越南历史学家眼中的成色稍显不足。

然而在我看来,这恰好是丁部领强于吴权的地方。丁部领是非常小心谨慎的人,他可以把厚黑学玩弄于鼓掌中,干掉一切阻挡他的人,但却绝对不会冒险去碰危险的对手——比如北方的怪兽。

吴权打败了南汉,但却无法统一交趾。丁部领则统一了交趾,实在是因为他与南汉的关系非常好。南汉虽然有刘鋹这个昏君不务正业,可对于交趾来说,依旧是强邻,丁部领在称帝之前,始终老老实实地当着南汉皇帝册封的静海节度使;称帝之后,也绝不挑衅。



不打无把握的战争,永远是丁部领成就大事的黄金准则。

就这样,丁部领一直和北方的怪兽(们)和睦相处,一直到公元971年。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6:00 +0800 CST  
越南(十三) 英雄气短的丁朝

公元971年这一年,一直是交趾头号威胁的南汉被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一举灭掉,昏君刘鋹高高兴兴地完成了历史赋予他搞垮南汉的历史使命,非常识时务地投降了。

作为交趾头号威胁的南汉挂掉了,丁部领却丝毫高兴不起来。实际上,丁朝上上下下都更加慌张了。

因为南汉顶多算个小怪兽,而且这几年早被刘鋹折腾得奄奄一息了,对交趾来说威胁有限。此时消灭南汉的北宋确实一头货真价实生猛无比的高级大巨兽,虽然当时中国本土仍然割据纷乱,北宋却拥有着统一中国的能量——而如果北宋统一了中国,那么就相当于唤醒了一头强如当年唐帝国的超级大怪兽,那个时候,交趾就像是怪兽脚边虚弱的一块肥肉,到被鲸吞的时候,交趾的老百姓也许没什么,但整个丁氏家族及丁朝其他权贵们,可就要统统逃到真腊去喝印度洋的海水了。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6:00 +0800 CST  
丁部领意识到应该采取行动了。事实证明,这次行动非常英明且有效。

丁部领再次当了把儿子——当然这次不是他的人当儿子,而是丁朝当了把北宋大怪兽的儿子。

当南汉刚刚咽了最后一口气,丁部领就畏惧了,他主动向北宋表示臣服。

公元972年,丁部领派遣其长子同时也是南越王的丁琏携带珍宝特产,向中国北宋皇朝朝贡并请求册封。次年,宋太祖赵匡胤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封丁琏为检校太师、静海节度使、安南都护。

注意,说到这里,读者们应该依稀听到越南人民的又一次掌声了吧。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7:00 +0800 CST  
很多历史学家(包括一些中国的历史学家)认为:这是第一次,中国统治者不再将交趾视为领土一部分,而是将安南视为“列藩”——说明越南人民摆脱了中国统治者的压榨,从此站起来了——虽然还当着中国朝廷的儿朝廷,稍有些丢脸,但好歹算拄根拐杖站起来了。

不管怎么说,作为现代国家的越南需要追溯国家建立的源头,是一件情有可原的事情,然而单凭北宋册封就认定中国统治者不再将交趾视为领土一部分就太草率了。

当初南汉的也先后封过杨廷艺、吴昌文做静海节度使,也将安南视为其列藩——但南汉绝对有兴趣,在有机会的时候将交趾变成自己“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不过长期以来,南汉都没有这个机会,或者有机会之后又丧失掉了。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7:00 +0800 CST  
北宋其实情况差不多。当时北宋虽然已经邻接交趾,然而北有契丹、北汉,南有南唐、吴越,都比交趾更接近北宋政治中心,尤其是契丹,对于北宋政权来说,是关系到生死存亡的威胁。这个时候,对于北宋的赵家皇帝来说,武力征服交趾是得不偿失的,而采用封赏的方式安抚交趾无疑是最具可行性的方案。注意北宋册封给丁琏的安南都护这个官名——从此以后安南也渐渐成为交趾的代称,很多历史学家也认为这是安南独立的一个标志,然而实际上,早期安南都护中的安南两个字就和平西王、定南王之类的封号相若,只是指为了中央皇帝安定边疆之意,不过后来随着历史行进,最终变成了越南很长一段时间的国名。

从身为中国皇帝的角度看来,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交趾与南唐、吴越诸政权其实一样,都不过是当年残唐割据的剩余,如果要统一中国,正应该一一平定——只是比较起来,交趾可以放到较后再考虑。

当然,终极北宋一朝,虽然先后吞掉了北汉、南唐、吴越等,却一直受到北方强敌契丹的压力,根本无暇南顾,这也就成就了交趾丁朝之后相对的独立。

如果把中国各王朝看成一个整体,更会清晰的发现,丁朝所取得的所谓“列藩”资格与现代国家的存在更是毫无关系。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7:00 +0800 CST  
当年类似于交趾地位的另一个列藩“南诏”如今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当年与北宋时战时和的契丹(辽),非但不是北宋的列藩,甚至被北宋视为敌国(个别时候还被视为上国),如今也已经是中国的一部分。

所以,越南时至今日之所以保持独立,原因在于自曲、杨、矫、吴四氏之后,越南(交趾)区域内,精英阶层渐渐形成了统一的文化范围和独立意识,非常幸运的是,因为中国的内战或者时而实行的反对扩张的王朝政策,之后再也没有强力的摧毁这种文化和意识。

总之,丁朝迎来了一个与大怪兽和睦相处的独立时期。而此后,丁部领渐渐退居幕后,将朝廷大权委托丁琏处理。这样,丁朝每次向北宋朝贡都是以丁琏的名义进行的,我们会在中国的史书上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宋朝对交趾的实际统治者丁部领视而不见,丁琏却被大封特封,公元975年,其被北宋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师、交趾郡王。

这是一个奇怪的现象。大概丁部领从自身而言耻于向北宋称臣,这才让儿子做替身。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7:00 +0800 CST  
越南那些事(十四)孤儿寡妇的末路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3:58:00 +0800 CST  
丁部领是一个很完美的枭雄。有能力,有魅力,工于厚黑学,开创大业。但如此枭雄的一个丁先皇,却不能免俗,犯了一个很多男人都会犯的一个错误。


偏心。

丁部领英雄气短。不可一世的丁朝也随之而面临危机。

丁部领有五个皇后,背后更有一个庞大的后宫,可知丁部领是一个很“博爱”的皇帝,如果大家很喜欢看电视中的后宫戏的话,就不用猜也会知道。这种情况下,皇帝的继承人问题将是一个巨大的定时炸弹。

丁氏的定时炸弹

丁朝的继承人问题本来不是问题。丁部领的长子丁琏自小身为人质,曾被刀剑加颈,九死一生,逃回来后又随丁部领南征北讨,参与了老爸的创业,论理早该被立为皇太子。但偏偏让人想不到的是,丁琏虽然一直贵为南越王,又多次受到中国册封,在交趾地位仅次于丁部领,但却始终没有获得皇位继承人的名分。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4:03:00 +0800 CST  
究其原因其实也不难理解。历史上大多数的帝王、独夫、独裁者都是这样,丁部领也一样,他们不到最后一刻,都不希望自己的臣民有其他的效忠对象。丁部领称帝时只有四十四岁,刚刚平定十二使君之乱,年富力强,绝对有信心再活个一二十年,这个时候选择丁琏当皇太子,是逼着臣民巴结未来的新主子,造成帝国的分裂。所以直到最后,留给丁琏的始终是一个接班的梦想。

可惜丁部领的五个皇后及其他宠妃们可不打算这么想,四十多岁的新皇帝在花园般的后宫中流连忘返,甚至很长时间内将国政交给丁琏,自己一心纵情声色。小皇子们如雨后春笋般出来了,这个结果之一就是,丁部领与丁琏之间、丁琏与后宫之间、后宫彼此之间,矛盾越来越激化。

终于,公元979年,皇位继承问题重创了丁朝。矛盾爆发。

丁部领一个宠妃所生的幼子丁项郎,颇受丁部领的喜爱,此时五十五岁的丁部领终于决定立太子了,而人选正是这个丁项郎,而不是丁琏。丁琏极度不满,一怒之下派人刺杀了丁项郎。

如此一来,丁部领和丁琏之间迅速反目。因为丁琏同样是实权人物,丁部领虽然不忿,却也不能马上抓丁琏治罪。结果另一个宫廷政变爆发了,直接导致丁朝的瓦解。

楼主 ztea_lin  发布于 2014-09-17 14:03:00 +0800 CST  

楼主:ztea_lin

字数:298824

发表时间:2014-09-17 21:2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12-29 14:18:04 +0800 CST

评论数:463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