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各种姓的Y染色体单倍型差异



楼主 雄风儒将  发布于 2015-07-26 19:30:00 +0800 CST  
印度的种姓,一个饱受谴责的话题。

印度的种姓caste,含义为“颜色”,印度人自己相信最初不同种姓的肤色是不同的。

印度的种姓,分为五大类型: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不可接触者。这五个大类型下面又分为很多的派生类型,多达数十种。

不同种姓在最初职业是不同的。

婆罗门(Brahmins)即僧侣,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文化教育和祭祀,传说是从婆罗门神的口中出来的,所以有智慧和最干净。

刹帝利(Kshatriyas)即武士,为官僚或者为职业战士,是从神的手生出来的,所以有力量能打仗。

吠舍(Vaishyas)是商人等自由民,从事商业贸易,也有从事手工业等的。

首陀罗(Sudras)为农民,从事农业、小手工业等。

不可接触者(Panchamas)或称为“贱民”,地位最低,最受歧视,绝大部分为农村贫雇农和城市清洁工、苦力、屠夫等“肮脏职业”,在某些印度人眼里,甚至他们的影子也是脏的。

这里就会有一个问题被提出,既然印度人自己认为不同种姓来自不同肤色种族,那么他们的Y染色体单倍型是否不同呢?

从两篇论文,一篇是Zerjal的,另一篇是Sengupta的,从两人的数据中看,除了江布尔地区(Jaunpur),其他地区各种姓的Y染色体没有特别明显的种姓特征,每一种Y染色体单倍型都出现在不同种姓中,没有一种是为某一种姓所独有的。

数据如下:(图)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尽管饱受高等种姓的歧视,实际上,他们Y染色体单倍型与婆罗门和刹帝利并无本质差异,他们的Y类型主体为H1a、L、R1a、R2,和最高等的种姓婆罗门没有本质区别。

江布尔地区则十分特别,该地区位于印度北方邦,据说是雅利安人比较纯粹的地区。该地区的数据显示,当地婆罗门65%为H1a(13/20),当地刹帝利87.2%为R2(41/49),首陀罗中C5的比例为28.6(2/7),而且整体上,江布尔地区L特别少见,非常有特色。

其他地区数据则不同,大致婆罗门中R1a多,大致占40%,刹帝利中R1a比较少,吠舍中R1a也比较高,30%左右。

不同Y单倍型在不同种姓中的分布(图)




不同语言的人群中,有一定的差异,表现为达罗毗荼人J和L高于雅利安人,雅利安人中H和R1高于达罗毗荼人,尤其L,在达罗毗荼人大致都在16.9-18.3%之间,而雅利安人中仅有2.0-6.3%。

不同于印度自己观点是,R1a不是雅利安人特有的,在达罗毗荼人里,比例为30.5%、11.8%、27.6%和雅利安人的45.4%、16.7%、28.0%并没有明显的界限。

R2在雅利安人有很高的分布,在印度之外的其他地区,R2是没有这么高的频率的,尤其江布尔地区刹帝利种姓中87.2%的R2(而且是不同父系的),可能显示古代雅利安语进入印度时的特征。

C5不同于某些种族主义者的说法——最初始的奴隶,相反,C5在婆罗门种姓和刹帝利种姓中都有发现,只是在江布尔地区,一般出现在低等种姓中,在其他人群则无此特征。

其他在印度中发现的如C*、N、O3等类型,可能都是后来中亚人入侵印度时带入印度的,出现频率都非常小。

两个论文的数据比较(图)



总体上看,早期印度可能是南部的C5,或者也有O2a在东南部。

第二批人是从西亚来的达罗毗荼人,为L、J、G为主。

后来来的是中亚的雅利安人,主体为H、R1a、R2。

最后不断零星入侵的是中亚阿尔泰人,其主体是R1a和J,少量C3和O3等。

东北部印度则从来和印度本土没有任何关系,该地区在10000年前起,就一直为O3系统的原汉藏人控制,直到500年前,当地还不断有从中国汉藏语居民迁徙而来并控制当地,直到100年前为英国殖民者霸占。

今天印度东北那加邦和麦克马洪线以南的伪“阿鲁纳恰尔邦”,和印度其他地区,既没有历史联系,也没有人文联系,当地居民为讲汉藏语,Y染色体主体80%以上O3e、外貌和其他地区印度人毫无关系的居民。

楼主 雄风儒将  发布于 2015-07-28 21:41:00 +0800 CST  

楼主:雄风儒将

字数:1582

发表时间:2015-07-27 03:30: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1-09 20:34:35 +0800 CST

评论数:3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