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帖伴你重读世界史——私修公元后各时代综合国力排名

15瑞典王国

特立独行的克里斯蒂娜女王在1654年宣布退位,将王位让给她的表哥卡尔十世。面对大洪水时代中混乱不堪的波兰,卡尔十世发动了第一次北方战争进攻波兰。卡尔十世依靠三十年战争中淬炼出来的精锐的瑞典军队连续取胜,波兰贵族纷纷投降拥立卡尔十世担任国王,卡尔十世在1655年攻克了华沙、克拉科夫,占据了半个波兰。但在年底进攻琴斯托霍瓦时,波兰打赢了天主教圣地明山保卫战,瑞典的进攻遭到阻滞。次年,杨二世任命恰尔涅茨基担任指挥官,后者在波兰南部击败了卡尔十世,瑞典军队被迫撤回北方,完全吞并波兰的尝试失败,并在随后丢失了华沙。尽管联合勃兰登堡,瑞典军队一度重占华沙,但在勃兰登堡与波兰缔和后,瑞典开始孤军作战,而丹麦加入了波兰一方更使得瑞典人雪上加霜。
然而,卡尔十世在1657年开始进攻丹麦,在日德兰受阻后,利用海峡结冰渡海进攻菲英岛与西兰岛,迫使瑞典求和,根据《罗斯基勒合约》,瑞典占领了今日瑞典的全部领土,除了挪威外,将丹麦的势力逐出斯堪的纳维亚。同时在波兰方面,双方在1660年缔和,瑞典放弃此前的战果以换取波兰承认对利沃尼亚的侵占。在1660年卡尔十世去世后,瑞典的国土达到了巅峰。

卡尔十世的继承者是他的儿子卡尔十一。卡尔十一起初与英荷结盟限制法兰西,但是随后在路易十四的示好后加入到了法兰西一方作战。尽管在海上输给了尼德兰和丹麦,卡尔十一在1676年的隆德战役中击败了丹麦的克里斯蒂安五世的对于收复南瑞典的斯科讷的最后一次尝试。卡尔十一的时代瑞典继续着作为主要强国的光荣特别是强大的军队,同时加强中央集权,建立绝对君主制,瑞典的国力进一步上升。
1697年,卡尔十一的儿子卡尔十二继位,作为一个极具才华的指挥官,面对针对瑞典的俄罗斯、波兰、萨克森与丹麦结成的同盟,他首先迫使丹麦退出同盟,然后在1700年的纳尔瓦战役中,大败彼得大帝的军队,并在随后进攻波兰,连续击败奥古斯特,拥立斯坦尼斯拉夫一世担任波兰国王。然而,卡尔十二面对的敌人太多,当他进攻波兰时后方遭到俄罗斯的进攻,在1709年他挥师东进的时候俄罗斯军队坚壁清野,无法过冬的瑞典军队在波尔塔瓦战役中惨败给兵力占优的彼得大帝。随后卡尔十二被迫逃亡奥斯曼。奥斯曼军队击败了彼得大帝,使得卡尔十二得以逃回瑞典,但当普鲁士也加入反对瑞典的联盟后,瑞典丢失了北德意志的领土,而在东方,俄军占据了利沃尼亚与芬兰。卡尔十二接下来进攻挪威,在那里他在围攻奥斯陆时阵亡。尽管由于法国的调停,瑞典保留了波美拉尼亚,但是在北德意志的其它领地被汉诺威与普鲁士瓜分殆尽,而根据1721年的《尼斯塔德合约》,俄罗斯夺走了卡累利阿、爱沙尼亚与利沃尼亚。瑞典几乎输光了上个世纪占领的土地,从欧陆强国的位置上跌落

1718年卡尔十二的妹妹埃利诺拉成为女王,随后她的丈夫黑森伯爵弗雷德里克一世成为了瑞典国王。由于弗雷德里克一世外国人的身份,王权在这个时期逐渐衰落,议会开始掌控更多的权力。尽管他在1741年试图收复失地,对俄罗斯作战,但是又一次在芬兰被俄罗斯打败,根据1743年的奥布和约,双方的疆界继续向西推进。

1750年是弗雷德里克一世统治的后期,此时的瑞典已经沦为了一个欧洲二流国家,不再有往日的光荣和强大。在欧洲国家纷纷建立绝对君主制的时代,瑞典却走向了议会政治,渐渐退出了欧洲争霸的舞台。此时的瑞典虽然输光了波美拉尼亚之外的海外领,依然是北欧强国,但是在欧洲的政局上已经没有了过去强大的话语权

统治范围:瑞典、芬兰全境;德国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东部。估计面积80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350万(瑞典1820年259万;芬兰1820年117万,估计此时共300万,加上德意志的领土共约350万

科技:君主立宪制占据了主导,国王不再拥有绝对权力。
资本主义发展,科技水平较发达,与西欧水平相仿,军事科技力量依然强大。
陆军失去了上个世纪的领先地位,但依然有一定实力


蓝色部分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4 11:08:00 +0800 CST  
离开排行榜的文明

莫卧儿帝国
莫卧儿帝国的六大皇帝的统治在1707年结束,沙贾汗在1658年被儿子奥朗则布推翻,而奥朗则布在漫长的统治期里,莫卧儿帝国达到了巅峰并走向衰落。奥朗则布征服了德干高原上的比贾布尔和高康达,次大陆接近统一在莫卧儿的统治下。但是,奥朗则布高压的统治激起了反抗,马拉塔王国在17世纪末崛起并屡次击败莫卧儿庞大的讨伐军,当奥朗则布在1707年去世,帝国已经走向了崩溃。巴哈杜尔·沙继承了皇位,一度分化了马拉塔,但巴哈杜尔沙在1712年去世,马拉塔也重新统合。莫卧儿则在之后陷入了内乱,各地的省督纷纷独立,莫卧儿走向了崩溃。
权臣赛义德兄弟在18世纪20年代掌控了莫卧儿,之后的穆罕默德沙虽然摆脱了他们的控制,但帝国连续被马拉塔击败,而在1739年纳迪尔沙击败了莫卧儿的军队,攻克德里进行洗劫。到了1750年,莫卧儿已经只是一个统治北方邦一小部分的名义上的印度领主
参见 马拉塔帝国部分

明帝国
1651年,南明的统治范围局促于广西西部,于是明昭宗联合云贵的远大西军余部对抗清朝。1652年,南明大举东进、北伐,李定国在桂林大捷击毙孔有德收复广西,在衡州大捷击毙尼堪,刘文秀北上收复四川大部,一时间南明呈现回光返照之势。然而随后刘文秀败于四川,孙可望败于湖南,李定国在广东也遭到挫折。1656年,孙可望企图篡位,李定国、刘文秀拥明昭宗在云南对抗孙可望,虽然击败孙可望,但是南明元气大伤。1658年清朝进攻云南,明军退走,明昭宗随后流亡缅甸,并在1661年被缅甸东吁王朝献给清朝,南明就此灭亡。
南明的余部郑成功军团在1659年进攻南京但遭到失败,随即到台湾开拓根据地,在1683年被清朝平定
参见 清帝国部分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5 21:55:00 +0800 CST  
在此期间可以进入排行榜的文明

汉达基王朝
汉达基王朝由阿富汗人的一支吉尔扎伊人在1709年建立。由于萨非王朝在苏莱曼一世和侯赛因的统治下的混乱,汉达基王朝得以在阿富汗地区独立,并随即统一阿富汗,并在1722年挥师西进,攻克伊斯法罕,逼迫侯赛因退位。但汉达基王朝对波斯的统治并未持续很久,侯赛因的儿子塔赫玛斯普二世逃往北方并获得了奥斯曼和俄罗斯的支持。在纳迪尔沙的统率下连续击败汉达基王朝的军队,在1729年攻克伊斯法罕,次年杀死汉达基王朝沙阿阿什拉夫,汉达基王朝的统治收缩到阿富汗,并在1738年被纳迪尔沙灭亡。但在1722年之后的几年里,汉达基王朝是全波斯及阿富汗的统治者,具备相当强的实力
参见波斯帝国·桑德王朝部分


阿夫沙尔王朝
阿夫沙尔王朝的建立者纳迪尔沙起初是萨非王朝塔赫玛斯普二世的将领,他在击败汉达基王朝的战争中立下了巨大的功劳,在1729年帮助萨非王朝收复伊斯法罕,成功复国。他随后与俄罗斯联盟,进攻侵占波斯大片领土的奥斯曼人,在1734年击败奥斯曼,成功收复高加索地区。他在1735年正式取代了早已成为他傀儡的萨非王朝末代沙阿阿巴斯三世,随后发动东征,征服阿富汗、击败布哈拉汗国,并攻克和洗劫了德里。而在西方他灭亡了阿曼。当1747年他被谋杀而去世时,阿夫沙尔王朝已经统治了波斯、外高加索、阿姆河南岸的中亚、阿富汗和阿曼,达到了可以与阿巴斯大帝媲美的疆土。但由于阿夫沙尔王朝更多的靠武力维持,他死后王子争位,帝国分崩离析,尽管他的孙子沙鲁克·阿夫沙尔维持了对呼罗珊的统治,但是他的独立依赖于桑德王朝的卡里姆汗对纳迪尔沙的尊敬而不去进攻,阿夫沙尔王朝已经昙花一现、名存实亡
参见波斯帝国·桑德王朝部分

巴伐利亚公国
巴伐利亚公国在三十年战争后成为了选帝侯国并夺取了上普法尔茨,逐渐成为了德意志最强大的诸侯之一。为了寻求更高的国际地位,巴伐利亚卷入了大同盟战争与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先后站在皇帝和法兰西一方作战。在1704年的布伦海姆战役中,巴伐利亚与法兰西的联军惨败给了欧根亲王和约翰·丘吉尔指挥的英格兰与奥地利的联军,巴伐利亚遭到洗劫并被迫退出战争。但是巴伐利亚在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以更加积极的姿态投身于战争之中,巴伐利亚大公查理在1742年被选举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成为了14世纪以来维特尔斯巴赫家族唯一一位皇帝,同时也是1439年腓特烈三世继位以来神罗唯一一位非哈布斯堡家族的皇帝。但巴伐利亚无力与哈布斯堡家族对抗,巴伐利亚很快被克芬许勒伯爵的帝国军队攻克,查理七世也被迫在1745年退位。巴伐利亚在1742-1745年拥有皇冠的这三年可以进入这个榜单,而除了这三年以外,巴伐利亚也与勃兰登堡-普鲁士、汉诺威以及萨克森一样,是德意志一流强国,尽管并不能够挤入榜单
参见 奥地利公国部分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5 21:55:00 +0800 CST  
综述

过去的一个世纪是由中世纪到近代的过渡时期的最后一百年,欧洲在世界的领导地位越来越明显,而在下一个世纪欧洲史将会和世界史发生重叠。欧洲国家的共同主题是重商主义和政府权力的加强,英荷以及瑞典走上了民主化的道路,而法俄奥普则在开明君主制的道路上前进。欧洲的科技依然没有大的突飞猛进,下一个世纪的工业革命才彻底释放了生产力。但是尽管如此,欧洲与世界其他部分的差距依然越来越大,固步自封的东亚、混乱的南亚、停滞的西亚、倒退的中亚,以及世界其他从属于欧洲的角落,并没有能够动摇欧洲地位的国家

在东亚,中国的清朝、日本的江户幕府、朝鲜的李朝都在平稳中停滞不前,中日从战乱中生产恢复,人口得以迅速增长,但并未带来国力的迅速增长,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越来越大。在东南亚,马来群岛几乎成为了荷兰的殖民地,西班牙则占据了菲律宾。中南半岛上,暹罗的大城王朝走向了衰落,越南的后黎朝勉强维持统治,缅甸的东吁王朝则分崩离析,南方的孟族、北部的掸邦纷纷独立,整个东南亚一盘散沙。将会在下一个世纪被英法荷瓜分殆尽


中亚在世界中的地位同样不断下跌,浩罕汗国在1710年从布哈拉汗国中分离,布哈拉、浩罕、希瓦、哈萨克四个中亚的游牧王国文明程度都并不高,将在之后逐步被俄罗斯蚕食。印度最后一个接近统一的帝国莫卧儿帝国在这个世纪崩溃,马拉塔王国部分取代了他的位置,但是南印度的迈索尔、尼查姆王朝与北印度的莫卧儿的残存势力、孟加拉、奥德各地的土邦各自为政,马拉塔并不能够掌控印度,而在下一个世纪,四分五裂的印度将被征服,成为维多利亚皇冠上最璀璨的宝石

西亚的波斯走向了衰落,尽管阿夫沙尔王朝拥有强大的实力,但是不可否认萨非王朝是波斯最后一个强有力的王朝。桑德王朝和之后的波斯逐渐衰落,尽管依然能够保持独立。奥斯曼帝国在稳定中缓慢发展,维也纳之战结束了奥斯曼向中欧扩张的尝试。奥斯曼的东欧依然能够得以保持,穆罕默德四世之后的诸位苏丹都在尝试改良,在艾哈迈德三世和马哈茂德一世的时代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奥斯曼在面对俄罗斯和奥地利时暂时能维持边界的稳定,不过奥斯曼依然在衰落,不再是哈布斯堡王朝或是俄罗斯帝国主要的对手

在北非,马格里布地区的摩洛哥的阿拉维王朝还可以在奥斯曼和西班牙的夹缝中维持独立,但在撒哈拉以南,西非除了新兴的加纳的阿散蒂王国外并没有能够对抗即将到来的殖民者的王国。刚果和津巴布韦都走向了衰落,葡萄牙占据莫桑比克和安哥拉,而英法荷的入侵者则开始或即将入侵。整个美洲几乎全部成了殖民地,南美被西班牙与葡萄牙掌控,而北美的中美地峡和墨西哥同样由西班牙占领,加勒比海则被英法荷西四国瓜分。北美大陆成为了欧洲的第二战场,三次英法战争在北美都有涉及,尼德兰丧失了在北美的权力,英法的拉锯战尚不清晰,但随后的七年战争将宣告不列颠的胜利,尽管这个胜利将很快在星条旗的光芒下黯淡

欧洲毫无疑问成为了世界的中心。东欧的波兰由于极端的民主制而衰落,俄罗斯在彼得大帝的统率下富国强兵,一举跃升为欧洲的主要强国。特兰西瓦尼亚被奥地利占领,瓦拉几亚和摩拉维亚依然从属于奥斯曼,巴尔干的独立运动要等到下个世纪。北欧的瑞典由强国的位置上跌落,大北方战争中瑞典重新成为了了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国家。丹麦-挪威与瑞典无休无止的战争划上了休止符,丹麦不断丧失领土,但是两国的国际地位都在不断下跌。

在中欧,神圣罗马帝国在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后进一步解体,奥地利的哈布斯堡王朝的力量却不断的加强。连续的几次战争后,奥地利夺取了西属尼德兰和北意大利的大片领土,欧洲主要列强的地位相当稳固。巴伐利亚一度赢取了皇位,萨克森则联合统治了波兰,汉诺威继承了不列颠的王室,黑森则获取了瑞典的王冠,德意志的各个诸侯们在欧洲舞台上更加独立的行使权力,但变成了普鲁士王国的勃兰登堡成为了德意志的第一强国。尽管1750年普鲁士只有军事堪称一流,但惊人的发展速度将会使他们在下一个世纪成为一流强国。

南欧的意大利依然是列强们争霸的战场,萨伏伊悄然崛起,成为了撒丁-皮埃蒙特王国,尽管此时力量还很弱小。南意大利被西奥反复争夺而最终从属于西班牙,北意大利则成为了奥地利的势力范围,尽管托斯卡纳等国依然存在,衰落的威尼斯也保有一定的实力。
西欧的英法从17世纪末不列颠赢得海权后就成为了世界上最强大的两个国家,他们的地位将延续到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利坚和德意志的崛起。不列颠走上了君主立宪制的道路,大力发展海军将使得日不落帝国建立并登上世界之巅。不过七年战争之前,法兰西的实力还是稍占上风,过去的一个世纪法兰西多次独立几乎是面对全欧反法的局面而能够屹立不倒,尽管君主专制下社会问题渐渐暴露,但波旁王朝的落日余晖下,法兰西依然强大。作为一个小国,尼德兰在英荷战争和法荷战争后走向崩溃,尽管他们并未输掉这两场战争。尽管金融业依然发达,但是尼德兰不再在世界拥有过去的发言权。西班牙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之后失去了欧洲的利益,不过与葡萄牙一样,尽管在欧洲的发言权降低,但在南美洲民族独立运动之前,依靠殖民地,这两个国家依然有较强大的实力

工业革命的号角已经吹响,下一个世纪将是一个崭新的时代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5 21:57:00 +0800 CST  
评分(以法兰西为100):
法兰西王国 100
大不列颠王国 90
俄罗斯帝国 70
奥地利公国 65
清帝国 60
奥斯曼帝国 55
西班牙王国 50
普鲁士王国 32
马拉塔帝国 30
尼德兰共和国 22
葡萄牙王国 20
波兰王国 18
日本帝国 17
波斯帝国 15
瑞典王国 12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5 21:58:00 +0800 CST  
1812年国力排行榜(法兰西的附庸计入法兰西)

1 法兰西帝国 100 领土变化(相对1750年):增加荷兰、比利时,德国下萨克森等西北部土地,意大利北部部分地区、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 附庸西班牙、意大利中北部的意大利王国、意大利南部的那不勒斯王国、德国绝大部分地区的莱茵同盟(巴伐利亚等维持半独立) 减少美国中部、加拿大的殖民地
2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50 领土变化:增加加拿大大部、次大陆孟加拉、印度比哈尔、奥里萨、安德拉、中央邦等地;南非南部等 减少美国东部
3 俄罗斯帝国 40 领土变化:增加波兰东部、乌克兰西部、立陶宛等地
4 奥地利帝国 27 领土变化:减少奥属尼德兰、北意大利的奥地利统治区、斯洛文尼亚、蒂罗尔等地
5 清帝国 25 领土变化:增加对新疆的控制
6 奥斯曼帝国 23 领土变化: 减少独立的埃及和阿拉伯半岛内地
7 美利坚合众国 22 领土变化:新建国家。统治范围是密西西比河以东的美国和中央大平原的路易斯安那
8 普鲁士王国 18 领土变化:增加西波兰
9 葡萄牙王国 12 领土变化:无变化
10 瑞典王国 9 领土变化:减少芬兰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6 13:30:00 +0800 CST  
十九、公元十九世纪

1850年
清宣宗道光三十年

长烟冲霄海茫茫[1],不落金乌临八荒[2]。
残阳血溅枯白骨,朔风军行叫天阊[3]。
骠骑卫土旗猎猎[4],舟师叩关雪雱雱[5]。
九州四海同泛槎[6],天涯何处非吾乡?

[1]长烟,范仲淹《岳阳楼记》“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空气中弥漫的雾气,句指工业革命和海上的殖民
[2]金乌,罗贯中《三国演义》“光武龙兴成大统,金乌飞上天中央”,太阳。句喻日不落帝国的征服
[3]天阊,刘过《夜思中原》“独有孤臣挥血泪,更无豪杰叫天阊”,天门。上句指法国大革命的血腥,下句指拿破仑战争的征服和统一欧洲的尝试
[4]句指美洲独立战争
[5]《诗经·邶风·北风》“北风其凉,雨雪其雱。”雨雪大的样子。句指鸦片战争对中国国门的打开和中国的沉沦
[6]泛槎,李峤 《同赋山居七夕》“石类支机影,池似泛槎流。”,乘木筏登天。句喻世界融为一体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6 13:31:00 +0800 CST  
1 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

不列颠的汉诺威王朝时期国力一直处于上升期,乔治二世的统治期里王国进行了詹金斯的耳朵战争与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还击败了小王位觊觎者夺回王位的尝试,但是他最大的作为则是在1756年爆发的七年战争中辉煌的胜利。1756年,在威廉·皮特的策划下,不列颠与普鲁士结成了同盟,试图构造英俄奥普对法的大同盟,一举压倒法兰西成为欧洲霸主,但奥地利的考尼茨则提出了逆转联盟,于是这场被称为“世界战争”的大战爆发时,英普面对的是法俄奥的联盟。
战争爆发后,普鲁士迅速攻入萨克森并直捣波西米亚,但是长胜的腓特烈大帝在1757年的科林战役被道恩元帅大败,而乔治二世的儿子指挥的不列颠-汉诺威军队则被法军击败并投降,而在东普鲁士,俄军也击败了普军。在形势对于英普同盟急转直下的时候,腓特烈大帝在罗斯巴赫战役和洛伊滕战役中连续取胜,而在西线,1758年不伦瑞克亲王率领的英普联军也将法军驱赶出汉诺威。英普联军在1759的明登战役中击败法军,而在海上,博斯克恩在拉各斯湾海战、霍克在基伯龙湾战役两次击败法军舰队,摧毁了法军试图登陆英格兰本土的企图,并巩固了海权,可以更自由的在殖民地征服。
1758年,英军将领阿默斯特登陆加拿大开始北美征服,法兰西的加拿大军队总司令蒙卡尔姆侯爵在战场上以劣势兵力取得了一定的胜利,但由于孤悬在外的殖民地没有本土输送的补给,英军沃尔夫将军在1759年奇袭魁北克,消灭法军主力,至次年占领加拿大全境。而在印度,东印度公司的克莱武在1757年的普拉西战役中击败了从莫卧儿独立出来的孟加拉土邦与法兰西的联军,而在1760年,英军又在卡纳塔克击败了法军,攻克法兰西在印度最富庶的殖民地本地治里。法兰西被从加拿大和印度逐出了。
然而在1758年,道恩元帅在霍克齐战役中又一次击败普军,而在1759年的库勒斯道夫战役中,俄军大败普军,兵锋直指柏林。尽管由于漫长的补给线俄军没有继续前进,但在1760年,道恩元帅在托尔高战役重创普军。不列颠国王乔治二世在1760年去世,他的儿子乔治三世在急转直下的大陆形势面前在1761年决定背弃普鲁士,放弃对其的援助。然而在1762年奇迹发生,俄罗斯沙皇彼得三世倒戈到了普军的一边,尽管这个联盟并没有持续多久,但在俄军撤军后,精疲力尽的普奥两国在1763年缔和,而英法在1763年签订《巴黎和约》,法兰西割让加拿大和除非军事化的本地治里之外的法属印度。从此,不列颠击败法兰西,成为了北美和次大陆的统治势力,也取代了法兰西成为了世界第一强国。

乔治三世从1760年登基,统治期一直持续到1820年。乔治三世的时代,从1762年他的老师、托利党人约翰·斯图尔特成为首相开始,托利党逐渐在议会中占据了上风。特别是1783年,乔治三世支持的小威廉·皮特击败要求极端限制王权的福克斯-诺斯联盟成为首相,开始了光辉的小皮特的时代。小皮特的时代,不列颠财政赤字得以弥补,经济高速发展,工业革命迅速推进,自由主义经济政策逐渐成为主流,为不列颠在反法同盟和之后对世界的称霸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但在对外上,不列颠在北美遭遇了殖民扩张以来最大的打击。为了维持北美殖民地巨大的开支,不列颠对北美征收大量的税款导致了北美人的反抗,1773年的波士顿倾茶事件成为了导火索,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爆发。战争的初期英军取得了上风,但大陆军在1777年的萨拉托加战役击败了英军,次年法兰西站在美国一方参战,著名的拉法耶特侯爵参与大陆军作战。不列颠的亨利·克林顿将军一度取得了胜利,但1781年美军攻克约克镇,康华里将军投降,至1783年双方缔和,英国被迫承认了美国的独立。

不过在印度,不列颠取得了辉煌的胜利。马拉塔王国扩张到顶峰后,在1761年被阿富汗的杜兰尼王朝击败,尽管随后的Madhav Rao一世首相恢复了马拉塔的力量,但当他在1772年去世后,如同众多的印度王朝,马拉塔王国分崩离析,成为了松散的联邦。继统治孟加拉后,不列颠在黑斯廷斯总督的率领下,在1776年与马拉塔联盟进行了战争,瓜廖尔的马拉塔王公辛迪亚与黑斯廷斯在第一次马拉塔战争中战成了平手,随后英国人进攻南印度,迈索尔王公海德尔·阿里和他的儿子铁普苏丹坚持抗争,在第二次迈索尔战争中一度击败英国,但在第三次战争中,不列颠联合觊觎迈索尔领土的马拉塔和海德拉巴的尼查姆王朝重创迈索尔,而在1799年第四次战争终于消灭了迈索尔,夺取大部分的土地并使之成为英国的附庸。韦尔斯利公爵在1797年接替了总督,马拉塔的被废黜的首相巴吉·拉奥二世在1803年向英国求援,掀起了第二次马拉塔战争,后来的威灵顿公爵表现活跃,英军连续击败规模庞大但各自为战的马拉塔军队,夺取了中央邦的广阔土地。而在1818年的第三次马拉塔战争中,巴吉·拉奥二世被英军大败,马拉塔的首相制度被废黜,王国彻底土崩瓦解,次大陆上对英国真正有抵抗力的势力不复存在。而在随后,英国在1824-1826年的英缅战争中夺取了下缅甸。尽管锡克教王公兰吉特·辛格在次大陆西北旁遮普地区建立了强大的锡克王朝,但是在1845-1849年的锡克战争中,英国还是征服了它们,除了1856年才吞并的奥德邦和1858年在印度民族大起义后被废黜的,但早就名存实亡的莫卧儿皇帝外,英国已经统一了整个次大陆。

乔治三世的后期,不列颠卷入了对法兰西的战争。法国大革命后,本就是宿敌的英法日益交恶,英国参加了历次反对法兰西共和国和拿破仑帝国的反法同盟,尽管1802年双方一度签约缔和,但是英国推行的“大陆均势”政策不可能坐视法兰西做大,而是用源源不绝的财力支持欧洲各国。拿破仑在大陆连战连胜,但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伟大的纳尔逊将军几乎了法兰西和西班牙的海军,结束了拿破仑登陆不列颠的梦想。尽管如此,拿破仑的大陆封锁政策依然对不列颠影响极大,虽然拿破仑无法征服不列颠,但不列颠在战争中完全处于下风。然而,在1812年,拿破仑试图征服俄罗斯的尝试受挫,俄、奥、普、瑞在次年的莱比锡会战中又一次击败拿破仑,拿破仑于次年被迫退位。尽管于同年复辟,但在1815年的滑铁卢战役中,威灵顿公爵指挥的联军最后一次击败拿破仑,拿破仑帝国就此终结。从此,直到一战,没有谁能够撼动不列颠的地位。

乔治三世的儿子乔治四世从1820年统治到1830年,之后是他的弟弟威廉四世,1837年之后则是威廉四世的侄女维多利亚女王。英国继续着海外征服,但是在欧洲大陆不再有大规模的战争。工业革命深入推进后,社会矛盾日益激化,1832年议会改革赋予了工业资产阶级选举权,资产阶级的地位进一步上升。1837年工人发动的宪章运动通过了《人民宪章》,宣告着工业无产阶级开始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19世纪上半叶,托利党改名为保守党登上了历史舞台,在卓越的首相罗伯特·皮尔的带领下,保守党为维多利亚时代的辉煌起到卓越的贡献。同时,在1840年,英国在基本征服印度后,对准了东方的另一个大国——中国的清朝,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出于商品输出的需要,不列颠对清作战,并在1842年签订《南京条约》,敲开了中国的国门,开启了之后半个多世纪的列强对中国的瓜分

1850年是维多利亚时代的初期,1801年后,大不列颠王国改名为大不列颠及爱尔兰联合王国。此时的日不落帝国已经基本建立,王冠上的宝石——英属印度已经基本被征服,而在各个大陆,不列颠都建立了自己殖民地。压倒性的生产力优势,让不列颠是毋庸置疑的世界第一强国

统治范围:英国、爱尔兰全境、直布罗陀;非洲冈比亚、塞拉利昂全境、加纳南部、尼日利亚南部、南非南部;亚洲印度全境(除北方邦一角)、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马尔代夫全境;缅甸南部、马来西亚马来半岛南部;北美洲加拿大、伯利兹、巴哈马、牙买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全境、小安的列斯群岛部分岛屿;南美洲圭亚那全境;大洋洲澳大利亚、新西兰大部。估计面积欧洲部分30万平方公里,非洲部分50万平方公里;亚洲部分略少于450万平方公里;北美洲部分面积1000万平方公里;南美洲部分面积20万平方公里;大洋洲面积800万平方公里;面积共约2350万平方公里。人口欧洲部分约3000万以上(1820年2834万);次大陆人口约2亿以上;加上其他殖民地及其原住民,人口共约2.5亿。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英国142(不含爱尔兰,爱尔兰1870年7,估计此时10);澳大利亚3;加拿大7;英属印度242,加上其他殖民地,共约410,即美国的4.1倍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高度发达的议会政治,议会改革让权力更多的转入资产阶级手中。政府运行高效,社会凝聚力较强。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蒸汽动力让英国成为“世界工厂”,拥有极高的生产效率。斯密和李嘉图的自由主义经济政策被奉为主流
文化繁荣,科技发达;拜伦、雪莱、华兹华斯等诗人昭示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瓦特发明蒸汽机,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机,史蒂芬森发明铁路机车
军事力量强大,拥有世界最强大的海军和一流的陆军




欧洲部分:不列颠、爱尔兰全境、直布罗陀;


北美洲部分:加拿大(包括黑色区域)全境


拉丁美洲部分:圭亚那、伯利兹、巴哈马、牙买加全境、小安的列斯群岛上圣马丁、格拉纳达、特立尼达和多巴哥等


非洲部分:南非南部、冈比亚、塞拉利昂全境;加纳南部、尼日利亚南部


大洋洲部分:澳大利亚、新西兰大部


亚洲部分;印度全境(全部颜色,不单是红色,包括粉色锡克王朝等,或为附庸,或在1836-1850征服)(除尼泊尔南部紫色的奥德邦)、马来西亚沿海地区、缅甸南部;斯里兰卡、马尔代夫全境


(图源:维多利亚2,1836年,1850年与之相比除注明外疆域并无变化)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6 13:32:00 +0800 CST  
2 法兰西共和国

在路易十五的时代,法兰西近代的国土最终形成。1766年法兰西在两次试图戴上波兰王冠的洛林公爵斯坦尼斯瓦夫去世之后获得了洛林,1769年则获得了科西嘉。然而,七年战争给法兰西带来的创伤是毁灭性的,法兰西从黎塞留时代垄断的世界首强的地位消失了,新大陆的利益更是所剩无几,除了拿破仑时代外,法兰西永远的失去了世界第一强国的位置。
七年战争开始于1756年,由于英普结盟,奥地利名相考尼茨提出了“逆转联盟”,征战几个世纪的波旁王朝与哈布斯堡王朝成为了同盟,加上奥地利的老盟友俄罗斯,七年战争在明显有利于法奥俄联盟的情况下爆发了。法军在起初取得了一定的胜利,黎塞留公爵在梅诺卡岛击败了英军将领约翰·宾,而在陆地上,占有压倒性多数的法军在汉诺威连续击败英军,并迫使坎伯兰公爵投降,然而随后,普鲁士名将不伦瑞克亲王率领英普联军在1757年和1758年连续击败法军,将法军逐出汉诺威,而在1759年的明登战役中,法军又一次惨败,结束了对汉诺威的主动进攻,直到1762年被英普联军一举赶回莱茵河对岸。
欧洲大陆上的前所未有的连续惨败并没有给法兰西毁灭性的打击,然而在海上,舒瓦瑟尔公爵大胆设计的进攻不列颠本土的计划在1759年拉各斯湾海战和基伯龙湾海战两次惨败后流产,从而彻底失去制海权,断绝了与殖民的联系。因此,尽管蒙卡尔姆侯爵在魁北克屡次击败英军的攻击,但是源源不断的英军还是在1760年夺取了整个加拿大。而在印度,迪普莱克斯精心规划的联合印度的王公对抗英国人的计划在三次卡纳塔克战争中失败,1757年在普拉西战役中,法兰西支持的孟加拉王公的惨败,而在1760年,法兰西的本地治里被攻克。根据1763年的《巴黎和约》,法国割让加拿大和印度。除了仅有的路易斯安那,法国输掉了自己全部的殖民地。

路易十五在1774年去世,留给孙子路易十六一个荣耀黯淡、社会矛盾尖锐的王国。由于贵族与平民社会分化严重,启蒙主义思想盛行,呼唤着对民族政体;连年的征战和高额的税收也加重了平民的不满。路易十六起初试图通过改革调和社会矛盾,但其改革的软弱和犹豫让社会矛盾更加激化,1789年,路易十六重开三级会议,但并无明显的效果,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在拉法耶特侯爵等人的劝说下,路易十六选择了妥协和接受君主立宪制。1789年8月26日,《人权宣言》通过,而在路易十六一度出逃后的1791年,《1791年宪法》通过,法兰西拥有了历史上的第一部宪法。然而,1792年,奥地利与普鲁士联军干预法国大革命,联军侵入法国本土,人民与国王之间的不信任加剧,当年8月,巴黎人民推翻波旁王朝,结束了支持君主立宪制的斐扬派的统治,开始了吉伦特派的统治,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成立。法军在9月的瓦尔密战役中取胜,驱逐了外国干涉军。然而在1793年,日趋激进的革命者处死了路易十六,感到严重威胁的英、奥、普、荷、西及撒丁-皮埃蒙特王国组成了第一次反法同盟,反对法兰西。吉伦特派在战场上的失败和其温和政策难以满足人民的要求,1793年,雅各宾派推翻吉伦特派执政,推出《1793年宪法》。在雅各宾派的统治下,法国大革命彻底走向疯狂,大规模的屠杀,无数人被送上断头台。1794年,厌倦了恐怖政策的议会发动了热月政变推翻了雅各宾政府,建立督政府。

1795年,督政府镇压了保王党的叛乱,在土伦战役崭露头角的年轻将领拿破仑·波拿巴立下大功,逐渐掌握了军权。在1796年的意大利,拿破仑击败了维尔姆泽,尽管在莱茵卡尔大公的奥地利军队击败了法军,但拿破仑的胜利迫使了1797年第一次反法同盟的解散。随后拿破仑出师埃及,尽管并未取得真正的成功,但由于法军随后连战连败,苏沃洛夫将军的俄罗斯军队夺回了意大利,俄奥联军侵入法国境内,所以当他在1799年回到巴黎,被给予了巨大的期望。声望如日中天的他发动了雾月政变,成为了独裁者,并在后来的1804年称帝。拿破仑执政后,在1800年在马伦哥战役再次在意大利击败奥军,击垮第二次反法同盟。短暂的和平并未持续多久,1805年,英奥俄三国组织第三次反法同盟,在海上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法西联军输给了不列颠,然而在陆地上,拿破仑在奥斯特里茨会战中打垮了俄奥联军,摧毁了第三次反法同盟,他在1806年正式终结了神圣罗马帝国,并在巴伐利亚直到莱茵兰的领土上建立了附庸于他的莱茵同盟。1806年,普鲁士加入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是普军同样无法抵挡法军,在耶拿战役中普军惨败,而在之后1807年的弗里德兰战役中,法军又击垮了俄罗斯。拿破仑在瓦解了第四次同盟后进军西班牙,使得西班牙成为了自己的附庸并进军葡萄牙。然而,尽管法军在战场上连战连胜,但是西班牙反抗占领军的起义层出不穷,而不列颠的帮助更使得法军陷入泥潭。不过,拿破仑又在1809击败了反法同盟。虽然1809年的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卡尔大公使得拿破仑尝到第一次惨败,不过在之后的瓦格拉姆战役,拿破仑取得胜利,反法联盟第五次瓦解。

到了1812年,拿破仑的敌人只剩下了俄罗斯与在大陆封锁下受到打击但拿破仑对其无能为力的不列颠。1812年5月,拿破仑远征俄罗斯。他在博罗季诺战役中惨胜,但俄罗斯的库图佐夫元帅天才的决定放弃莫斯科,于是,漫长的补给线和严酷的冬天摧毁了拿破仑,他在当年冬天被迫撤退,俄罗斯连续击败了法兰西的大军,在别列津纳河战役法军几乎全军覆没。于是第六次反法同盟成立,法军虽然在吕岑战役取胜,但随后英奥俄普瑞西葡组成的全欧反法的局面让拿破仑左支右绌,1813年末的莱比锡会战拿破仑被击败,拿破仑在德国的代言人莱茵同盟瓦解,次年,联军迫使拿破仑退位,被流放到厄尔巴岛,波旁王朝复辟。虽然1815年拿破仑重新回到法兰西成为皇帝,但在当年的滑铁卢战役中,拿破仑遭到了人生最后一次惨败,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结束,波旁王朝再次复辟,不过大革命的果实保留了下来,法兰西是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而在拿破仑战争后,法国永远的失掉了卖个美利坚的路易斯安那

1815年-1824年是路易十八的统治期,之后则是查理十世。查理十世反对立宪制政府,企图恢复王权,但在1830年的七月革命中被推翻,奥尔良公爵路易·菲利普建立七月王朝。1831年和1834年里昂两次工人起义展示着无产阶级的力量,1839年,比若元帅开始了对阿尔及利亚的征服。然而,大革命的历史已经给法国人的心里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七月王朝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终于在在1848年的二月革命激化,七月王朝被推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在当年年末的选举中,拿破仑的侄子路易-拿破仑·波拿巴被选举为总统,后来则开创了法兰西第二帝国。

1850年是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中期,这个短命的共和国只是法兰西第二帝国之前的一个过渡。此时的法兰西已经从拿破仑战争的创伤中恢复国力,是欧洲大陆工业最发达的国家,同时,在海外,法兰西也重新开始了征服。尽管很难挑战不列颠的霸权,但相对于趋于落后腐朽的奥地利与俄罗斯、腐败至极的奥斯曼和大清、以及正在崛起的普鲁士和美利坚,法兰西依然是除了不列颠外最强大的国度。

统治范围:法兰西全境;阿尔及利亚北部、科特迪瓦、几内亚、塞内加尔沿海地区;法属圭亚那全境、瓜德罗普、马提尼克等;估计面积欧洲部分55万平方公里,非洲部分约50万平方公里,美洲部分10万平方公里,共约115万平方公里。人口估计法国本土3578万(1851年),加上各个殖民地及其原住民,多于3500万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法国143;加上其他地区,共约150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共和制政府,拥有议会政治和民主的决策方式,尽管这个民主还并不完善。《拿破仑法典》拥有崇高的地位和深远的影响
资本主义高度发达,拥有欧陆最强大的生产力,工业革命基本完成
科学水平很高,近代化学之父拉瓦锡;著名的数学家拉格朗日、蒙日、傅里叶等人都生活在这个时代的法兰西
伟大的作家维克多·雨果宣示着浪漫主义文学的巅峰。


欧洲部分:法国全境(除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的滨海阿尔卑斯省;罗讷-阿尔卑斯大区的上下萨伏伊省)、阿尔及利亚大部分地区(此时向南有较大推进)


非洲部分:塞内加尔、科特迪瓦、几内亚沿岸地区(比图中向内地延伸,且增加西部红色与绿色之间的几内亚地区)

此外,还有法属圭亚那及小安德列斯群岛上瓜德罗普与波利尼西亚上的塔希提等地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09-26 13:38:00 +0800 CST  
3 奥地利帝国

玛利亚·特蕾西亚并不能够满足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被弱小于奥地利普鲁士获取西里西亚的现实,于是在1756年,在首相考尼茨的策划下,法奥俄三国结成同盟反对普鲁士。普鲁士在1756年进攻萨克森,七年战争爆发。前期奥地利在萨克森和波西米亚小挫,但之后1757年的科林战役,道恩元帅送给腓特烈人生中第一次失败,奥军反攻进入西里西亚和萨克森。之后奥军在罗斯巴赫战役和洛伊滕战役中连败,腓特烈得以喘息。然而在1758年,道恩元帅成为奥军总指挥后,霍克齐战役道恩再度送给腓特烈惨败,在1759年,道恩的副手劳东参与了俄奥联军的库勒斯道夫战役,再度击败普军,道恩本人则攻克德累斯顿,重新夺取萨克森。1760年,小拉西将军一度攻入柏林,奥军在年末的托尔高战役中又一次重创普鲁士,普鲁士几乎被奥地利消灭。然而,1762年,俄罗斯的倒戈使得奥地利措手不及,尽管道恩元帅并未使得奥军在战场上受到重大损失,博克施道夫战役中奥军也只是小负给普军,然而俄罗斯在当年退出战争后,孤军作战的奥地利筋疲力尽,无法消灭普鲁士的他们只得退回战前的疆界。

特蕾西亚女大公接下来推动了开明专制的改革,加强集权,增加财政收入,她的儿子约瑟夫二世在她死后继续深入改革,他在1781年颁布《宽容令》推行宗教宽容,1782年则解除了世袭领地内的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尽管改革遭到了一定的阻力,但是大部分内容还是得以实现,这也使得相对传统的哈布斯堡王室得以跟得上民主化的潮流和近代化进程。
特蕾西亚女大公在外交上,参与了1772年对波兰的瓜分——尽管未必出于她的本意,但在考尼茨的策划下,奥地利获得了最大的一块蛋糕。1777年奥地利则卷入了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由于普鲁士反对奥地利获取巴伐利亚,两国在边境线上展开了对峙,战争最终以稍稍有利于奥地利的结果结束,奥地利获得了巴伐利亚一小块的领土。

1790年约瑟夫二世的弟弟利奥波德二世统治了两年,缓和了他哥哥的一些激进的政策,并与普鲁士等国缔结了反对法国大革命的同盟。他的儿子弗朗茨二世则终其一生与拿破仑作战。尽管莱茵兰的卡尔大公在1796年挫败了法军,但在意大利,维尔姆泽却被拿破仑在曼图亚争夺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击败。第二次反法同盟奥地利依然参与其中,与俄罗斯的合作让奥地利在拿破仑离开法国时连战连胜,一度攻入法国境内。然而随后,在意大利的马伦哥战役和和莱茵的霍恩林登战役,奥地利两次大败于法兰西,被迫签订《吕内维尔和约》。1805年,奥地利又一次参与反法同盟,但在乌尔姆战役和奥斯特里茨会战中又连续两次惨败,被迫与法国缔和成为法国的盟友,尽管并未持续多久。神圣罗马帝国也在1806年后不复存在,弗朗茨二世改称奥地利皇帝。不甘受辱的奥地利参与了第五次同盟,在卡尔大公的卓越指挥下,奥地利军队在阿斯佩恩-艾斯林战役送给拿破仑平生第一次惨败,不过在之后的瓦格拉姆战役拿破仑击败了奥地利,迫使对方退出反法同盟。当1812年拿破仑如日中天时,奥地利损失了在北意大利、克罗地亚与蒂罗尔的土地。

但是,在1813年,奥地利参与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在莱比锡会战中,奥军的施瓦岑贝格亲王作为反法联军总司令,指挥联军主力,在参谋长拉德斯基将军的辅佐下,重创拿破仑,随后联军长驱直入攻入法国,迫使拿破仑退位。1815年拿破仑复位,但被联军在滑铁卢战役中击败,拿破仑被流放到圣赫勒拿。列强在维也纳召开会议,奥地利放弃了奥属尼德兰给尼德兰,奥地利收复加利西亚、蒂罗尔,获得了威尼斯的达尔马提亚、威尼斯与伦巴第,保持了五大强国的地位。
1815-1848年被称为“梅特涅时代”,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对奥地利进行了统治,保持对革命的警惕和对专制政府的维护,同时对外维持均势外交和维也纳体系。

1835年弗朗茨二世的儿子斐迪南一世继位,1848年革命后则是他的侄子约瑟夫一世。然而在1848年,席卷全欧的1848年革命爆发,皇帝在奥地利被迫妥协建立宪法,施瓦茨贝格首相拥立约瑟夫成为皇帝。而在波西米亚,温迪施格雷茨将军镇压了起义。而在匈牙利,科苏特率领的起义给皇帝最大的威胁,然而,在联合俄罗斯后,温迪施格雷茨、克罗地亚的耶拉契奇与海瑙等将领最终镇压了起义。在意大利,1848年革命导致米兰的独立和撒丁-皮埃蒙特王国对奥地利的宣战,拉德斯基元帅在1848年取胜,但在次年,威尼斯独立,撒丁-皮埃蒙特再度对奥作战,但在诺瓦拉战役中又一次被拉德斯基元帅击败。

1850年,受1848年革命影响最大的国家之一奥地利已经成功度过了革命,在做出有限的让步的条件下维持了哈布斯堡家族的统治。奥地利成功迫使普鲁士签订了《奥尔米茨条约》,承认奥地利在德意志邦联中的领导地位,尽管关税同盟没能被奥地利瓦解,但是此时的奥地利,在政治地位上依然高于崛起中的普鲁士,而在这个节点,尽管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奥地利的经济实力仍在普鲁士之上

统治范围: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全境;意大利北部伦巴德、威尼托、弗留利-威尼斯茱莉亚、特伦迪诺-上阿迪杰四个大区;波兰南部克拉科夫等地;乌克兰西部捷尔诺波尔等地;罗马尼亚西北部特兰西瓦尼亚地区;塞尔维亚北部伏伊伏丁那地区。估计面积70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3500万-4000万(1914年5280万,比此时领土减少了意大利东北,增加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奥地利15、捷克斯洛伐克22、匈牙利1870年7(估计此时10)、意大利1870年42(估计此时60,工业化程度高的东北、西北意大利与亚平宁的广大土地大致三分,估计奥统区略少于20)、共计65,加上波兰南部的加里西亚、特兰西瓦尼亚、克罗地亚、伏伊伏丁那等,共约75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君主立宪制国家,拥有宪法,但是君主掌握着国家的权力。作为多民族国家,匈牙利、波西米亚、北意大利的离心倾向较为严重,但是在1850年依然是一个统一的国家
经济实力较为出色,资本主义发展速度落后于西欧的英法,但是同样速度较快,拥有较为强大的生产力
维也纳成为艺术家的殿堂,莫扎特、舒伯特、老施特劳斯等人造就了古典音乐的巅峰


白色部分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01 20:35:00 +0800 CST  
3 普鲁士王国

在通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对奥地利的全胜战绩夺取西里西亚后,国力远远不如的普鲁士便需要时刻提防奥地利的复仇。1756年,渴望建立对法大同盟的不列颠向法国的老盟友普鲁士伸出了橄榄枝,而与之对应的,奥地利则逆转联盟,法兰西加入了奥俄的同盟。
1757年,在三个大国围绕下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腓特烈大帝对萨克森开战,在罗布西茨战役击败了奥地利-萨克森联军后,腓特烈大帝直捣波西米亚,在那里的布拉格战役,普军以老将施维林阵亡的代价惨胜洛林亲王。随即,奥军由道恩元帅率领的另一支军队救援布拉格,在科林战役中送给了腓特烈大帝生平第一次惨败,腓特烈被迫撤出波西米亚。同时在西线,法军长驱直入汉诺威,而在东线,阿普克拉辛元帅的俄军在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中击败普军,三面受敌的普鲁士接近崩溃。

然而在1757年末,腓特烈大帝指挥了成功的罗斯巴赫战役,并在12月的决定性的洛伊滕会战中重新夺回了西里西亚,西线的不伦瑞克亲王也开始驱逐法军,到了1758年,战局又重新对腓特烈大帝有利。腓特烈大帝在1758年试图南下但受挫于道恩元帅,东线的俄军则开始大举西进,在曹恩道夫战役中普军惨胜,然而两线作战的腓特烈大帝立刻遭到了道恩元帅的攻击,在霍克齐战役中普军惨败,普军的凯斯元帅阵亡,奥地利夺取了萨克森和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
1759年法军一度在西线取胜,但不伦瑞克亲王在明登战役中的大胜结束了法军大举进攻汉诺威的尝试,西线甚至得以抽调军队给危如累卵的东线。1759年,俄军在萨尔特科夫将军的率领下在帕尔齐希战役击败了普军,迎击的腓特烈大帝在库勒斯道夫战役中,被萨尔特科夫和奥军名将劳东大败,道恩则在南线夺取了萨克森的德累斯顿。
1760年,劳东在兰茨胡特取胜,随后在李格尼茨小负,然而费尔莫尔的俄军联合奥地利的小拉西攻入了柏林,尽管随后由于腓特烈大帝的回师奥军退走与道恩会师,但在随后的托尔高战役中,道恩元帅第三次送给腓特烈大帝惨败——尽管在齐腾元帅的冲击下普军迫使奥军先退出了战场,因此腓特烈声称获得了胜利,但本就兵力稀缺的普鲁士损失了多得多的军队。在1761年,连传统的盟友不列颠都放弃了普鲁士,普鲁士无比接近于亡国。
但是奇迹在1762年发生,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去世,继位的彼得三世将腓特烈大帝视为偶像,在腓特烈即将败亡的关头,俄罗斯倒戈到了普鲁士一方。尽管在同年,彼得三世被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谋杀,但是俄罗斯还是退出了战争,筋疲力竭的普奥双方在1763年缔和,一切恢复到战前的疆界。这场无数名将绽放光芒的战争只导致了英法实力的此消彼长,带给战争主角普奥的,只是一片断壁残垣。

腓特烈大帝的统治直到1786年结束,但在此之前,他展现了几乎和他军事才能一样杰出的内政和外交才华。他推行法律,兴办教育,宗教宽容,进行去封建化并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在1772年,他策划了第一次瓜分波兰,获得了4万平方公里的西普鲁士;而在1777-1778年,腓特烈大帝又卷入了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这场战争 双方几乎完全没有交战,最终以稍稍有利于奥地利的结局告终。不过,腓特烈大帝最后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统治,让普鲁士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坐稳了次等强国的位置。
1786年-1797年,腓特烈大帝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统治普鲁士,他为了谋取利益,在1793年与俄罗斯联手二次瓜分波兰,而在1795年联合俄奥镇压了波兰人民的起义后第三次瓜分波兰,通过三次瓜分,普鲁士攫取了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万的人口,国力进一步增强。腓特烈·威廉二世还积极干涉法国大革命,与奥地利、不列颠等组成了反法同盟,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指挥了普奥联军干涉大革命,但在瓦尔密战役中被击败。

1797年继位的是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三世,普鲁士没有参加第二次和第三次反法同盟,因此获得了拿破仑的报酬。然而,面对日益扩张到严重威胁普鲁士的法兰西,腓特烈·威廉三世加入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却在耶拿-奥厄施塔特战役中被法军大败,不伦瑞克公爵阵亡,惨败后的普鲁士宫廷流亡东普鲁士,受庇于俄罗斯,但1807年的弗里德兰战役俄军同样惨败给法军,普鲁士被迫放弃波兰与易北河西岸新获得的领土,并被迫参与法军进攻俄罗斯的大军。
然而在1812年拿破仑在俄罗斯受挫后,普鲁士立即加入了反法同盟,由于此前沙恩霍斯特等人军事改革,普鲁士军队力量大大增强。在吕岑战役、包岑战役中和德累斯顿战役中,联军虽然反复失败,但成功消耗了法军力量,而在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中,布吕歇尔指挥的普军参与了大会战,在格奈瑟瑙的参谋下,联军成功击败了拿破仑,联军长驱直入进入法兰西,在1814年迫使拿破仑退位。尽管在1815年拿破仑复辟,然而在滑铁卢战役中,布吕歇尔和格奈瑟瑙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战场,英普联军永远地击败了拿破仑、

根据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普鲁士放弃追回在波兰的大部分利益,转而获得萨克森的五分之二、瑞属波美拉尼亚与莱茵的威斯特法利亚。维也纳之后的国际秩序里,尽管新成立的松散的德意志邦联以奥地利为主席,但普鲁士已经成为了与英法俄奥平起平坐的世界五强之一。
腓特烈·威廉三世剩下的统治期里,普鲁士大力推进改革,洪堡推动教育改革,中央政府的权力也得以加强。普鲁士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1850年是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四世统治的第十年。1848年革命给德意志带来了巨大的震荡,柏林一度被人民占领,不过腓特烈·威廉四世妥协时建立的议会很快被自己推翻,取而代之的是1850年保留大量封建色彩的宪法。1849年,法兰克福成立的国民议会选举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但是担心力量比不上奥地利的普鲁士拒绝了这个协定,而在1850年与奥地利签订《奥尔米茨条约》,承认奥地利是德意志邦联的领导者。不过,虽然普鲁士在政治地位上与综合国力尚且不及奥地利,然而其经济实力——特别是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与军事实力却已经跃居奥地利之上,在16年后的普奥战争,普鲁士将甩开走向德意志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统治范围:德国勃兰登堡州、柏林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州全境;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萨克森州、黑森州部分地区;波兰西部、北部大部分地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估计面积35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1910年德意志6500万,此时普鲁士大约占据了11分之7的领土,由于东普鲁士等地人口密度偏低,估计此时普鲁士占据地区在1910年人口3500万-4000万,从而估计此时普鲁士人口2500万-3000万);普鲁士对北德其他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今日德国境内69,普鲁士占据3/7的面积,估计占有30的GDP;而此外普鲁士占据西里西亚、西普鲁士、东普鲁士等大量地区,面积大约是普占今日德境的1.5倍,经济水平稍逊,估计占有30的GDP。共估计为60,并仍在高速发展中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君主立宪制政府,然而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容克贵族拥有大量权力,普鲁士国王掌握着几乎等同于专制君主的权力。法制化健全,政府运行高效
经济水平较为发达,但还落后于西欧的英法,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突飞猛进。
文化繁荣,国民教育水平高。18世纪下半叶的双子星歌德和席勒造就了德语文学的巅峰,19世纪早期的海涅则在诗歌艺术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康德在东普鲁士为启蒙运动做出重大贡献,并调和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符腾堡的哲学家黑格尔则对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但泽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波恩的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则为古典主义集大成并开创浪漫主义的先声。
科学同样取得了无数成就,伟大的数学家,近代数学的奠基者高斯生活在布伦瑞克;而汉诺威的黎曼开创了黎曼几何。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的科学家施旺和汉堡的施莱登在1838-1839年提出了卓越的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这个时代的德意志,是诗人、艺术家、思想家与科学家的国度。


浅黄色部分。东部的勃兰登堡-西里西亚-东普鲁士以及西部的莱茵-威斯特法伦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01 20:38:00 +0800 CST  
4 普鲁士王国

在通过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对奥地利的全胜战绩夺取西里西亚后,国力远远不如的普鲁士便需要时刻提防奥地利的复仇。1756年,渴望建立对法大同盟的不列颠向法国的老盟友普鲁士伸出了橄榄枝,而与之对应的,奥地利则逆转联盟,法兰西加入了奥俄的同盟。
1757年,在三个大国围绕下不甘心坐以待毙的腓特烈大帝对萨克森开战,在罗布西茨战役击败了奥地利-萨克森联军后,腓特烈大帝直捣波西米亚,在那里的布拉格战役,普军以老将施维林阵亡的代价惨胜洛林亲王。随即,奥军由道恩元帅率领的另一支军队救援布拉格,在科林战役中送给了腓特烈大帝生平第一次惨败,腓特烈被迫撤出波西米亚。同时在西线,法军长驱直入汉诺威,而在东线,阿普克拉辛元帅的俄军在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中击败普军,三面受敌的普鲁士接近崩溃。

然而在1757年末,腓特烈大帝指挥了成功的罗斯巴赫战役,并在12月的决定性的洛伊滕会战中重新夺回了西里西亚,西线的不伦瑞克亲王也开始驱逐法军,到了1758年,战局又重新对腓特烈大帝有利。腓特烈大帝在1758年试图南下但受挫于道恩元帅,东线的俄军则开始大举西进,在曹恩道夫战役中普军惨胜,然而两线作战的腓特烈大帝立刻遭到了道恩元帅的攻击,在霍克齐战役中普军惨败,普军的凯斯元帅阵亡,奥地利夺取了萨克森和西里西亚的部分地区。
1759年法军一度在西线取胜,但不伦瑞克亲王在明登战役中的大胜结束了法军大举进攻汉诺威的尝试,西线甚至得以抽调军队给危如累卵的东线。1759年,俄军在萨尔特科夫将军的率领下在帕尔齐希战役击败了普军,迎击的腓特烈大帝在库勒斯道夫战役中,被萨尔特科夫和奥军名将劳东大败,道恩则在南线夺取了萨克森的德累斯顿。
1760年,劳东在兰茨胡特取胜,随后在李格尼茨小负,然而费尔莫尔的俄军联合奥地利的小拉西攻入了柏林,尽管随后由于腓特烈大帝的回师奥军退走与道恩会师,但在随后的托尔高战役中,道恩元帅第三次送给腓特烈大帝惨败——尽管在齐腾元帅的冲击下普军迫使奥军先退出了战场,因此腓特烈声称获得了胜利,但本就兵力稀缺的普鲁士损失了多得多的军队。在1761年,连传统的盟友不列颠都放弃了普鲁士,普鲁士无比接近于亡国。
但是奇迹在1762年发生,女沙皇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去世,继位的彼得三世将腓特烈大帝视为偶像,在腓特烈即将败亡的关头,俄罗斯倒戈到了普鲁士一方。尽管在同年,彼得三世被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谋杀,但是俄罗斯还是退出了战争,筋疲力竭的普奥双方在1763年缔和,一切恢复到战前的疆界。这场无数名将绽放光芒的战争只导致了英法实力的此消彼长,带给战争主角普奥的,只是一片断壁残垣。

腓特烈大帝的统治直到1786年结束,但在此之前,他展现了几乎和他军事才能一样杰出的内政和外交才华。他推行法律,兴办教育,宗教宽容,进行去封建化并建设现代化的国家。在1772年,他策划了第一次瓜分波兰,获得了4万平方公里的西普鲁士;而在1777-1778年,腓特烈大帝又卷入了巴伐利亚王位继承战争,这场战争 双方几乎完全没有交战,最终以稍稍有利于奥地利的结局告终。不过,腓特烈大帝最后四分之一个世纪的统治,让普鲁士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坐稳了次等强国的位置。
1786年-1797年,腓特烈大帝的侄子腓特烈·威廉二世统治普鲁士,他为了谋取利益,在1793年与俄罗斯联手二次瓜分波兰,而在1795年联合俄奥镇压了波兰人民的起义后第三次瓜分波兰,通过三次瓜分,普鲁士攫取了1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300万的人口,国力进一步增强。腓特烈·威廉二世还积极干涉法国大革命,与奥地利、不列颠等组成了反法同盟,不伦瑞克公爵卡尔·威廉·斐迪南指挥了普奥联军干涉大革命,但在瓦尔密战役中被击败。

1797年继位的是腓特烈·威廉二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三世,普鲁士没有参加第二次和第三次反法同盟,因此获得了拿破仑的报酬。然而,面对日益扩张到严重威胁普鲁士的法兰西,腓特烈·威廉三世加入了第四次反法同盟,但却在耶拿-奥厄施塔特战役中被法军大败,不伦瑞克公爵阵亡,惨败后的普鲁士宫廷流亡东普鲁士,受庇于俄罗斯,但1807年的弗里德兰战役俄军同样惨败给法军,普鲁士被迫放弃波兰与易北河西岸新获得的领土,并被迫参与法军进攻俄罗斯的大军。
然而在1812年拿破仑在俄罗斯受挫后,普鲁士立即加入了反法同盟,由于此前沙恩霍斯特等人军事改革,普鲁士军队力量大大增强。在吕岑战役、包岑战役中和德累斯顿战役中,联军虽然反复失败,但成功消耗了法军力量,而在1813年的莱比锡战役中,布吕歇尔指挥的普军参与了大会战,在格奈瑟瑙的参谋下,联军成功击败了拿破仑,联军长驱直入进入法兰西,在1814年迫使拿破仑退位。尽管在1815年拿破仑复辟,然而在滑铁卢战役中,布吕歇尔和格奈瑟瑙在最关键的时刻出现在战场,英普联军永远地击败了拿破仑、

根据1815年的维也纳会议,普鲁士放弃追回在波兰的大部分利益,转而获得萨克森的五分之二、瑞属波美拉尼亚与莱茵的威斯特法利亚。维也纳之后的国际秩序里,尽管新成立的松散的德意志邦联以奥地利为主席,但普鲁士已经成为了与英法俄奥平起平坐的世界五强之一。
腓特烈·威廉三世剩下的统治期里,普鲁士大力推进改革,洪堡推动教育改革,中央政府的权力也得以加强。普鲁士的力量越来越强大,


1850年是腓特烈·威廉三世的儿子腓特烈·威廉四世统治的第十年。1848年革命给德意志带来了巨大的震荡,柏林一度被人民占领,不过腓特烈·威廉四世妥协时建立的议会很快被自己推翻,取而代之的是1850年保留大量封建色彩的宪法。1849年,法兰克福成立的国民议会选举腓特烈·威廉四世为德意志帝国皇帝,但是担心力量比不上奥地利的普鲁士拒绝了这个协定,而在1850年与奥地利签订《奥尔米茨条约》,承认奥地利是德意志邦联的领导者。不过,虽然普鲁士在政治地位上与综合国力尚且不及奥地利,然而其经济实力——特别是德意志关税同盟的建立——与军事实力却已经跃居奥地利之上,在16年后的普奥战争,普鲁士将甩开走向德意志道路上最大的绊脚石

统治范围:德国勃兰登堡州、柏林州、萨克森-安哈尔特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尔茨州、萨尔州全境;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州、萨克森州、黑森州部分地区;波兰西部、北部大部分地区、俄罗斯加里宁格勒州。估计面积35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1910年德意志6500万,此时普鲁士大约占据了11分之7的领土,由于东普鲁士等地人口密度偏低,估计此时普鲁士占据地区在1910年人口3500万-4000万,从而估计此时普鲁士人口2500万-3000万);普鲁士对北德其他地区有着一定的影响力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今日德国境内69,普鲁士占据3/7的面积,估计占有30的GDP;而此外普鲁士占据西里西亚、西普鲁士、东普鲁士等大量地区,面积大约是普占今日德境的1.5倍,经济水平稍逊,估计占有30的GDP。共估计为60,并仍在高速发展中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君主立宪制政府,然而保留大量封建残余,容克贵族拥有大量权力,普鲁士国王掌握着几乎等同于专制君主的权力。法制化健全,政府运行高效
经济水平较为发达,但还落后于西欧的英法,资本主义发展迅速,将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突飞猛进。
文化繁荣,国民教育水平高。18世纪下半叶的双子星歌德和席勒造就了德语文学的巅峰,19世纪早期的海涅则在诗歌艺术中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德国古典哲学的开创者,伟大的康德在东普鲁士为启蒙运动做出重大贡献,并调和了理性主义与经验主义。符腾堡的哲学家黑格尔则对德国古典哲学集大成。但泽的唯意志主义哲学家叔本华同样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同时,波恩的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则为古典主义集大成并开创浪漫主义的先声。
科学同样取得了无数成就,伟大的数学家,近代数学的奠基者高斯生活在布伦瑞克;而汉诺威的黎曼开创了黎曼几何。北莱茵-威斯特法伦的科学家施旺和汉堡的施莱登在1838-1839年提出了卓越的细胞学说,被誉为19世纪最伟大的科学成就之一。
这个时代的德意志,是诗人、艺术家、思想家与科学家的国度。


浅黄色部分。东部的勃兰登堡-西里西亚-东普鲁士以及西部的莱茵-威斯特法伦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03 18:26:00 +0800 CST  
5 俄罗斯帝国

伊丽莎白·彼得罗夫娜的时代,俄罗斯开始第一次以列强的身份插手欧洲事务,他们与传统盟友奥地利和法兰西结盟卷入七年战争。在1757年,小阿普克拉辛元帅在大耶格尔斯多夫战役中击败了普军,但随后他贻误战机没能扩大战果,而被撤换。1758年,俄军新帅费尔莫尔将军重新大举西进,在曹恩道夫战役中与普军血战,双方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但俄军很快通过修养重新恢复,普军则接下来被奥军大败。1759年,萨尔特科夫将军成为俄罗斯的新任主帅,卓越的萨尔特科夫将军在1759年的帕尔齐希战役和库勒斯道夫战役两次击败普军,特别是库勒斯道夫战役歼灭了普军的主力。在1760年,费尔莫尔将军一度攻入柏林,俄奥联军几乎消灭了普鲁士。
然而在1762年,伊丽莎白女皇去世,她的儿子彼得三世继位。作为腓特烈大帝的崇拜者,他让俄罗斯倒戈加入到普鲁士的一边。颠倒的外交政策,牺牲俄罗斯以保证普鲁士的思维方式引起了广泛的不满,彼得三世的妻子叶卡捷琳娜发动宫廷政变废黜彼得三世,成为俄罗斯第四位女沙皇。

叶卡捷琳娜时代,俄罗斯推行开明君主制,加强法制、兴办学校,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让俄罗斯的国力进一步提高。然而,叶卡捷琳娜坚持巩固农奴制,维护贵族奴隶主利益,加剧了社会矛盾,也导致了1773-1775年的普加乔夫起义。虽然除此以外社会矛盾并没有尖锐的暴露,然而这一隐患将是罗曼诺夫王朝的痼疾。
叶卡捷琳娜在1768-1774年参与了第五次俄土战争,俄罗斯名将鲁缅采夫将军在卡古尔河战役打败土军,而在1770年的切什梅海战中,俄罗斯海军几乎全歼了土耳其的舰队。俄军随即完成了对达达尼尔海峡的封锁,拥有制海权后,俄军陆军迅速推进,占领了克里米亚和罗马尼亚的部分地区,至1774年土军全面溃败,被迫签订和约,承认其附庸国克里米亚转而成为俄罗斯的附庸,并在1783年被兼并。俄罗斯取得了第一次对土战争的全面胜利。1787-1792年,不甘失败的奥斯曼土耳其发动第六次俄土战争,乌沙科夫将军在海上又一次大破土耳其海军,而在陆地上,苏沃洛夫、库图佐夫指挥的俄罗斯军队同样对土军连战连胜,根据1792年的和约,土耳其承认了俄罗斯夺取整个克里米亚。
叶卡捷琳娜还在1788-1790年与瑞典的古斯塔夫三世作战,双方不胜不败,维持战前疆界不变。然而叶卡捷琳娜获得的最大的领土是在波兰,她积极参与波兰事务,在波兰的萨克森王朝的奥古斯特三世去世后,叶卡捷琳娜施展手腕将她的情夫斯坦尼斯瓦夫二世扶上了波兰国王的宝座,1772年她则和奥地利、普鲁士进行了第一次瓜分波兰。然而斯坦尼斯拉夫二世不甘于做俄罗斯的傀儡,波兰人民在危急关头于1791年制定了《五·三宪法》,建立近代君主立宪制政体。叶卡捷琳娜不能接受波兰的复兴,于是在贵族的邀请下,叶卡捷琳娜联合普鲁士的腓特烈·威廉二世干涉波兰,并进行了二次瓜分。这激发了波兰人民的抗争,然而俄军在普奥两国的支持下无情的镇压了起义,根据1795年第三次瓜分,波兰被从地图上抹去,俄罗斯夺取了4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550万人口。

叶卡捷琳娜二世在1796年去世,留给他的儿子保罗一世一个更强大的帝国。保罗一世短暂的统治时间内,加入了第二次反法同盟,乌沙科夫在地中海与纳尔逊联合作战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而伟大的苏沃洛夫将军则扫荡了意大利,兵锋直指法兰西本土。但保罗一世缺乏远见的政治主张让俄罗斯在欧洲外交上反复无常,这也损害了国家的利益。1801年,通过宫廷政变,保罗一世被谋杀,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继位。
亚历山大一世积极地推行自由主义政策,但在最关键的农奴问题上依然停滞不前。亚历山大一世在对法战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参加了第三次与第四次同盟,1806年在奥斯特里茨,拿破仑击败了俄罗斯名将库图佐夫与奥地利的联军,而在第四次同盟中,俄将本尼格森将军与法军在埃劳战役中战平,随后在弗里德兰战役中惨败。1807年-1812年,俄罗斯与拿破仑维持了和平,并加入了大陆封锁,这使得双方都得以在其他战线有所作为。俄罗斯在1806-1812年与奥斯曼进行了第七次俄土战争,俄军在高加索和罗马尼亚两条战线都连战连胜,在库图佐夫的卓越指挥下,1811年的斯洛博齐亚战役以俄罗斯大胜告终,逼迫土耳其媾和,割让比萨拉比亚和西格鲁吉亚。而在面对北方的瑞典,1808-1809年的最后一次俄瑞战争中,巴克莱·德·托利将军和巴格拉季昂将军的军队大破瑞典,通过这次战争,俄罗斯又获得了芬兰,瑞典不再是俄罗斯的威胁。

1812年,拿破仑率领大军侵入俄罗斯,在当年的博罗季诺战役中,库图佐夫、巴克莱等人指挥的俄军以4.4万人的惨痛代价成功消耗了法军的大量有生力量,库图佐夫接下来天才的放弃莫斯科,留给拿破仑一座空城。漫长的补给和1812年寒冷的冬天摧垮了拿破仑,法军被迫在10月撤退,俄军一路追歼法军,在别列津纳河战役中,法军残部几乎被全歼,整个拿破仑战争的形势逆转了。
1813年库图佐夫去世,但俄军主力继续前进,在巴克莱和本尼格森的指挥下参与了莱比锡战役,并击败了拿破仑的主力。在1814年,亚历山大一世作为反法联军总司令进入了巴黎,根据1815年的维也纳和约,俄罗斯确定了芬兰和比萨拉比亚的占领,同时夺取了本在三次瓜分中从属于普奥两国的波兰的大片土地。
俄罗斯赢得了战争,但是法国大革命的冲击已经影响到了这个落后和封闭的大国。渴望民主的十二月党人成立,他们希望君主立宪和解放农奴。亚历山大一世试图进行改革,但遭到既得利益者坚决抵制,改革始终无法推进。

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去世,他的儿子尼古拉一世继位。十二月党人发动了十二月起义,虽然很快得到镇压,但受到刺激的尼古拉一世日趋保守,全力维护君主专制。他设立秘密警察,严控出版物,加强君主集权,镇压了1830-1831年的波兰的起义,他在1828-1829年的第八次俄土战争又一次击败了土军,获得了格鲁吉亚等地,土耳其已经不再可能独立对抗俄罗斯。尼古拉一世被称为“欧洲宪兵”,全力参与梅特涅构建的维护君主专制反对革命的联盟,并在1848年革命中帮助约瑟夫二世镇压了匈牙利的起义。同时在东方,它在1847年征服了哈萨克汗国。

1850年是尼古拉一世统治的末期,接下来的克里木战争将给这个帝国巨大的打击。不过克里木战争的结果在1850年的节点就已经注定,俄罗斯帝国拥有全欧洲最多的人口,全欧洲最广阔的疆土和数量庞大的军队。然而,俄罗斯的落后已经使得军队战斗力相对低下,科技水平低,民众文化程度落后,工业化程度低,资本主义发展弱小,政治体制腐败,让这个庞大的帝国在实际上远远落后于英法,并同样落后于普奥

统治范围:俄罗斯全境(除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图瓦共和国全境,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白俄罗斯、摩尔多瓦、芬兰、格鲁吉亚、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全境;波兰、乌克兰大部;美国阿拉斯加州;估计面积2200万平方公里左右,估计人口5000万-8000万(1800年3600万,1914年全俄1.6亿,1914年领土增加中亚、外高加索及外兴安岭,减少阿拉斯加)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估计为130(1870年前苏联境内85,俄罗斯的领土比前苏联减少了中亚、外高加索和外兴安岭,增加了芬兰、波兰大部分地区,估计1870年俄罗斯大约为90,倒推至1850年,大约为130)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君主专制的政体,中央高度集权,贵族掌握着大量特权,但沙皇的权力极端巨大。没有宪法,法治水平相对低下,社会矛盾尖锐
经济总量庞大,但是依赖于众多的人口的农奴制经济,经济质量相对低,资本主义发展迟缓,工业水平低下,生铁产量、铁路网长度不足英国10%
文化出现了追求民主、自由的声音,伟大的诗人普希金被誉为最伟大的诗人。同时涌现了屠格涅夫、赫尔岑、果戈里、车尔尼雪夫斯基、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十二月党人的雷列耶夫、马尔林斯基等一大批杰出的现实主义文学家
但是同时,广大的农奴依然受教育程度极为低下,整个落后的帝国呈现出腐朽的态势


绿色地区,还有阿拉斯加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03 18:29:00 +0800 CST  
6 美利坚合众国

美国的历史开始于17世纪早期英荷等国对北美的殖民,1620年,一批殖民者在船上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奠定了日后美国的法制基础。在17世纪下半叶的三次英荷战争之后,英国夺取了荷兰的新尼德兰,占据了北美地区。此后英法进行了四次欧洲争霸战争的一部分的海外战争,在七年战争之后,英国夺取了法属的加拿大地区,称霸北美洲。然而,在七年战争后,英国为了巩固北美殖民地,开始对北美殖民者征收大量的税收,1765年的了《印花法案》激发了殖民者的强烈不满。尽管这个法案随即被撤销,但英国与殖民者的矛盾并未消除,1770年爆发了波士顿惨案,英国士兵枪杀了5名殖民者,双方矛盾进一步激化。为了反抗英国统治,1773年发生了“波士顿倾茶事件”,次年英国进一步加强控制,终于引发了1774年的大陆议会的成立和次年的独立战争爆发。

1776年,大陆军攻克波士顿,并发布著名的《独立宣言》,宣称北美殖民地脱离英国控制。在1775-1776年,装备远远占优的英军连连取胜,并在1777年攻克费城。然而同年的萨拉托加战役成为了战争的转折点,大陆军大败英军,次年法国对英宣战,美国获得了重要的盟友。1779年-1780年,亨利·克林顿和康华里率领的英军在南方连续击败美军,但随后,在1781年,美法联军在约克镇迫使康华里将军投降,1783年双方缔和,英国承认了美国的独立。一个新生的国家在新大陆诞生了。
在美国建立后,这个新生的国家通过了世界历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1787年宪法》,以三权分立、联邦制、民主制为原则,这使得这个国家迅速走上了法治化的道路并拥有世界上最为先进的政体之一。1789年,大陆军的总司令乔治·华盛顿被选举为第一任总统,他的任期内通过了更加注重人权的宪法修正案,他竭力维持这个新生的国家不参与世界大战,因此一定程度上破坏了美法同盟。1797年华盛顿任满离职,开创了美国总统连任不超过两届的传统,并在这个国家两个多世纪的历史上只因为二战被破坏过一次。

美国第二任总统亚当斯在1797年当选,随后则是1801年当选的杰斐逊。杰斐逊的时代,美国进一步进行民主化建设,宗教自由,废除封建残余。他在1805年从亟需资金的拿破仑手中购买了法属路易斯安那,将美国的领土拓展了一倍。第四任总统詹姆斯·麦迪逊卷入了1812年战争,期待向加拿大地区扩张。英国在战争之初依靠加拿大民兵的力量取胜,英军甚至一度占领了华盛顿,但在南部安德鲁·杰克逊将军击败了英军,最终由于双方都不希望战争的进一步扩大在1815年缔和无条件和平。第五任总统詹姆斯门罗任期从1817年到1825年,他从西班牙手里夺取了佛罗里达,并通过了著名的《门罗宣言》。宣言对欧洲国家在拉美的干涉提出抗议,“美洲人的美洲”标志着美国希望通过日益崛起的实力在西半球获得权力,之后则是第六任总统小亚当斯

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从1829年任职到1837年,作为第一位民主党总统,这位1812年战争的英雄,他迁移了印第安人,解决了南卡罗莱纳的“拒行联邦法规危机””,维护了联邦统一,并开创了两党政治的先河。1837年民主党人范布伦成为第八任总统,1841年则是辉格党人哈里森和哈里森在一个月后去世后继任的他的副总统泰勒。泰勒任期内合并了此前从墨西哥独立出来的得克萨斯共和国并与清朝签订了《望厦条约》。民主党人波尔克在1845年的选战中获胜,他在1846年与英国签订了极为有利于美国的《俄勒冈条约》,获得了今日的华盛顿、俄勒冈与爱德华州。随后美国在1846-1848年与墨西哥爆发了美墨战争,扎卡里·泰勒将军在北部战场连战连胜,而斯科特则率军在1847年从韦拉克鲁斯登陆,并在9月攻克墨西哥城,迫使墨西哥和谈,在和约中,美国获得了新墨西哥、亚利桑那、加利福尼亚、犹他和内华达,今日的美国版图基本形成。

1850年是第12任总统,美墨战争英雄,辉格党人扎卡里·泰勒在任时期。此时的美国已经拥有接近800万平方公里的版图,资本主义高速发展,国力强大。尽管美国的军事力量远远落后于久经战阵的欧洲列强,国际地位也并不能够如英法俄奥普一样做到主宰世界秩序的谈判桌上,但是美国的经济实力已经跻身于一流列强的行列,运行高效的民主政体也让美国始终迅速发展。然而美国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问题,奴隶制问题迟迟不能够解决,南北方的矛盾日益激化,最终导致了内战的大破大立

统治范围:美国全境(除阿拉斯加州、夏威夷州全境、亚利桑那州南部;及美属萨摩亚、美属波多黎各等),估计面积750万平方公里,人口2320万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100(= =在政权实体中位列英中法俄之后,列世界第五)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三权分立的联邦制总统共和制,两党政治确保了制衡的原则和政府的高效和透明。优越性极强的政体,但同样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州权的巨大成为了内战的隐患;
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经济,北方的工业高速发展,南方的种植园经济也在国家中有重要地位,生产力高且发展速度极快
文化和科技迅速发展,作为国父之一的本杰明·富兰克林进行关于电的实验并发明了避雷针。道尔顿发明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要成果之一汽船;伟大的哲学家和文学家爱默生在19世纪中期为美国文化精神形成作出重要的贡献
军事力量相对薄弱,南北战争展示出了远远逊于欧洲列强的军事艺术。但是拥有完善的陆军和海军,足够保障国家不受海外势力的侵犯

全部彩色区域(除阿拉斯加和夏威夷及黄色“1853年购”地区)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03 18:30:00 +0800 CST  
7 奥斯曼帝国

马哈茂德一世的统治在1754年结束,他的弟弟奥斯曼一世统治到1757年,之后则是他们的叔叔艾哈迈德一世的儿子穆斯塔法三世。奥斯曼在这一段时间里尝试了改革,但是由于既得利益者的反对,改革举步维艰,奥斯曼在1768-1774年第六次对俄作战并输掉了克里米亚。穆斯塔法三世的继承者是他的弟弟阿卜杜勒·哈米德一世,他在第七次俄土战争中又一次输给了俄罗斯。
连续在战场上对俄罗斯和奥地利的失败使得奥斯曼苏丹明白改革的迫切,穆斯塔法三世的儿子塞利姆三世在1789年继位,他大规模地推行欧化改革,加强中央集权,完善政令,改良军队。但奥斯曼帝国深重的旧传统依然是改革巨大的阻碍,1807年,在第八次俄土战争进行中时,塞利姆三世被政变废黜并谋杀。

穆斯塔法四世被保守派拥立为苏丹,但是次年即被改革派军官推翻,他的弟弟马哈茂德二世继位。作为法兰西的盟友,奥斯曼在1806-1812年与俄罗斯进行了第九次战争,但是在海陆都被俄军打败,在1811年的斯洛博齐亚战役惨败给库图佐夫之后奥斯曼无力再战,被迫与俄罗斯缔和割让比萨拉比亚。此后马哈茂德二世锐意改革,推行法制化建设,改良财政。而他最杰出的改革是在军事方面,他建立了一支新军,两个多世纪以来的痼疾——禁卫军耶尼塞里制度被废除,他在1826年面对禁卫军的叛变时显示了强力的手腕,成功镇压了他们并进行了血腥的屠杀。同时,他废除军事采邑,奥斯曼帝国在改革后重新焕发了一定的活力。

然而,在马哈茂德的时代,一方面是帝国的改革和注入活力,另一方面则是长期腐朽的帝国的问题的爆发。1805年,阿尔巴尼亚将领穆罕默德·阿里被推举为埃及总督,奥斯曼帝国无力干涉,只得默认了埃及的半独立。同时,1811年,贝都因酋长建立的内志王国夺取了沙特阿拉伯西部的汉志地区,雄才大略的穆罕默德·阿里在1818年将他们逐回半岛中部的沙漠,并在1820-1822年攻占了苏丹。
1821年,奥斯曼帝国分裂的序曲走向,希腊独立战争爆发。作为奥斯曼帝国统治下的基督教地区中文明程度最高的希腊,面对混乱腐败的奥斯曼,希腊人在1821年起义,并在1822年建立政府。奥斯曼的镇压军在1822年制造了惨绝人寰的希俄斯岛大屠杀,这激起了更加强烈的反抗。一时间,希腊中南部几乎全部被希腊人收复。1824年,奥斯曼决定联合穆罕默德·阿里镇压希腊起义,埃军席卷了伯罗奔尼撒,至1827年希腊的占领区几乎全部沦陷。但是随后,英法俄三国出兵干涉,在纳瓦里诺海战中,装备明显占优的英法俄联合舰队粉碎了奥斯曼-埃及的海军,而在1828-1829年的俄土战争中,希腊也趁机重新扩大战果,最终迫使奥斯曼签订和约,承认希腊的独立,尽管比今日的希腊领土小得多。
最后一次打击来自于希望独立建立一个新的帝国的穆罕默德·阿里,他的儿子名将易卜拉欣帕夏在1831-1841年北上进攻奥斯曼,一度夺取了叙利亚。不过在西欧列强的斡旋下,阿里最终还是被限制在埃及和苏丹,尽管被承认为世袭的统治者。
当马哈茂德二世在1839年去世时,比起全盛时期,帝国已经失去了匈牙利、克罗地亚、克里米亚、比萨拉比亚、特兰西瓦尼亚、希腊、阿尔及利亚,埃及与突尼斯也只是名义上臣服。但无论如何,马哈茂德二世给了奥斯曼帝国重生的可能。

1850年是马哈茂德二世的儿子阿卜杜勒·迈吉德一世的统治时期。继承了父亲改革遗产的他继续推进改革,他推行了奥斯曼历史上著名的“坦志麦特改革”,整顿金融业,加强立法,建立议会的雏形,完善现代化军队。此时的奥斯曼开始重新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欧洲事物之中,勇于收留1848年革命的匈牙利领导人科苏特和贝姆,在谈判桌前,奥斯曼也越来越多的被欧洲列强重新重视。并在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中成功依靠英法送给俄罗斯人18世纪初以来第一次惨败

统治范围:土耳其、阿尔巴尼亚、黑山、塞尔维亚、波黑、保加利亚、叙利亚、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科威特、黎巴嫩全境,希腊北部、罗马尼亚东部沿海地区(附庸瓦拉几亚),沙特阿拉伯东部、西部沿海地区;北也门;利比亚北部沿海地区;名义上附庸埃及穆罕默德·阿里王朝、突尼斯的侯赛因王朝;估计面积200万平方公里(不含北非),北非面积约500万平方公里,分属于奥斯曼的利比亚;侯赛因王朝和穆罕默德·阿里王朝;估计人口略少于3500万(1853年,3535万)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缺乏数据,参考人口接近奥斯曼两倍的俄罗斯和两国类似的经济结构,大致估计为俄罗斯的一半:65

科技:苏丹掌握着国家的权力,旧的禁卫军耶尼塞里集团被清除,中央集权大大提高,法制化建设也得以推进,拥有了议会的雏形
资本主义发展非常缓慢,尽管改革在进行之中,但是农业已然是绝对的主导
宗教相对宽容,但是帝国文化的不兼容使得民族独立战争风起云涌
军事走向近代化,陆海军都在仿效西方改革,总的来说,科技实力逊于俄罗斯,远逊于西欧,但远优于东亚


如图,全部橙色区域;粉色区域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和黑山;绿色区域的亚美尼亚;黄色区域的埃及-苏丹的穆罕默德-阿里王朝和突尼斯的侯赛因王朝名义上臣服于奥斯曼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07 15:10:00 +0800 CST  
8 清帝国

18世纪中期清高宗统治了这个大帝国,他的漫长统治期从1735年持续到1795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军事行动,平定川西大小金川的土司,平定准噶尔蒙古部落,平定南疆回部,同时与廓尔喀、缅甸、越南进行了一系列的边境冲突。尽管清朝的对手的军队的规模并不大,而清朝的战果与其投入殊不相称,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通过一系列战争,清朝巩固了对边疆的统治。清高宗的时代,总体来说国家较为繁荣,但是停滞不前、不思进取的思想,特别是1757年的海禁,使得国家无比封闭。文化上的高压统治、经济上人口的膨胀,给了国家的发展更大的压力。1792年,不列颠的使臣团在马戛尔尼伯爵的率领下出访清朝,尽管提出的条约被清朝否决,但是这个庞大的国家的贫穷与腐败展现无遗。

1795年清高宗退位,其子清仁宗继位。他试图解决腐败,并除去了贪官和珅。在他的时代,清朝积累下类的痼疾开始爆发,白莲教起义和天理教起义沉重的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基础。特别是白莲教起义,席卷四川、湖北,给清朝造成了巨大的损失。1820年,清仁宗的儿子清宣宗继位,他平定了西北的张格尔之乱,同时,面对英国不断倾销的鸦片造成白银外流的局面,清宣宗任用林则徐于1840年进行虎门销烟,从而引起了第一次鸦片战争和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第一次鸦片战争从1840年持续到1842年,期间并无大规模的军事对抗,战争的基本形式是少量的英军凭借着不处在同一个层面的指挥艺术和军事技术不断击败清军,在1842年签订了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赔款、五口通商、协定关税,中国的大门被打开了。并在随后和法兰西签订了《黄埔条约》、和美利坚签订了《望厦条约》

1850年是清宣宗统治的最后一年,在这一年的年末洪秀全领导了金田起义,太平天国起义爆发。这个席卷了大半个中国的起义给清朝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同时也为“咸同中兴”的开创起到了引导的作用。无论如何,此时的清朝大致还是一个和平、安宁、相对稳定的国家,但同时,腐化极为严重的清朝已经在鸦片战争中被列强打开了国门,充分暴露了其庞大的军队在列强的碾压性科技优势下不堪一击的事实。尽管人口达到了惊人的4.3亿,超过了此前任何一个文明的两倍,但在工业化的时代,庞大的人口不再是生产力的最重要指标,更不能掩盖科技的落后。在接下来的半个世纪里,列强将宰割这个古老的国家。

统治范围:中国全境(除香港岛)、蒙古国全境、俄罗斯阿穆尔州、犹太自治州、滨海边疆区、萨哈林州、图瓦共和国全境,哈巴罗夫斯克边疆区南部。估计面积1200万平方公里。人口4.3亿(葛剑雄《中国人口史》)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估计为300(1870年为190)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传统、集权的中央政府,国家的全部权力集中在皇帝一个人手中,皇权膨胀达到极限。然而政府并不完善,文官政府显示出明显的腐化,行政效率低下,贪污腐败严重
传统的小农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力量极端弱小
高度专制的文化,文字狱基本结束但是影响远远没有消除。训诂、考据学水平高,涌现出钱大昕、段玉裁、王引之等一大批优秀的学者。桐城派的姚鼐达到了桐城派文学的高峰。曹雪芹则在乾隆时期写就了古典名著的巅峰《红楼梦》。但这一切都是传统而非近代化的成就
军事科技水平极端落后,除了停留在中世纪晚期水平的火炮,依然是几乎彻底的冷兵器作战。指挥艺术水平低下,后勤系统落后
总的来说,科技水平不仅远远落后于西欧、中欧及美国诸列强,同样远远落后于俄罗斯,甚至与奥斯曼的差距也相当明显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07 15:11:00 +0800 CST  
9 西班牙王国

西班牙从16世纪末期开始走向衰落,在18世纪初的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后彻底失去了一流强国的地位,同时开始了西班牙波旁王朝的统治。腓力五世之后是费尔南德六世,他避免了卷入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和七年战争,他的继承者卡洛斯三世在1761年放弃中立联合路易十五卷入战争,在战争中西班牙失去了古巴,并在《巴黎和约》中以佛罗里达为代价换回了它。随后西班牙站在大陆军一方参加了美国独立战争,作为美国的盟友,他们分享了胜利的果实,重新拥有了佛罗里达,尽管在1819年最终被美国购买。

卡洛斯三世的时代,西班牙效仿同时期的国家走上了开明专制的道路,同时改革军制,西班牙国力有所恢复。1788年,他的儿子卡洛斯四世继位,在他的统治时期内,西班牙遭受到了毁灭性的打击。由于对革命的排斥,西班牙参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但惨遭失败,随后被迫成为法兰西的盟友,但是在1805年的特拉法尔加海战中西法联军惨败,这也使得西班牙恢复后的海军力量再一次遭到毁灭性打击。
1808年,拿破仑废黜波旁王室,立哥哥约瑟夫·拿破仑担任西班牙国王,这激起了西班牙人民的反抗,西班牙和前一年被占领的葡萄牙开始了对法军占领的反击,英国也在1808年出兵干涉,但在1809年被苏尔特击败,法军再次夺取了半岛。当拿破仑将主力带到东线战场时,威灵顿公爵再度率领英军登陆,并构筑了托尔维德拉防线保护里斯本不受法军的进攻。在1810-1812年,威灵顿连续击败了马塞纳、马尔蒙元帅,并在拿破仑不断从西班牙撤军补充东线后在1813年发起反攻,收复了整个西班牙,卡洛斯四世的儿子费尔南德七世复位。

费尔南德七世被称为“暴躁王”,他极力维护君主专制,尽管他被迫承认了《1812年宪法》,使得西班牙成为欧洲大陆又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但同时,他进行专制统治,镇压民主运动,维护君主的权力。费尔南德七世时代,西班牙国势大衰,特别是1810年开始的拉丁美洲独立战争,尽管玻利瓦尔等人领导的委内瑞拉、伊达尔戈、莫洛雷斯等人领导的墨西哥的新政权相继被西班牙平定,但在1816年后,玻利瓦尔重新在委内瑞拉反抗,同年拉普拉塔(阿根廷地区)独立。在北部,玻利瓦尔1818年夺取了哥伦比亚,1822年则夺取了厄瓜多尔。在南部,圣马丁翻越安第斯山,在1818年解放智利。1823年,在阿亚库乔战役中,西班牙主力被摧毁,1825年上秘鲁解放,命名为玻利维亚。同时在1821年,墨西哥和中美五国相继独立,整个西属美洲,除了安的列斯群岛外荡然无存。
1833年,费尔南德七世去世,他的女儿伊莎贝尔二世继位。她的叔叔卡洛斯认为拥有继承权,第一次卡洛斯战争爆发。伊莎贝尔二世获得了资产阶级和英法等国的支持,在1840年最终平定叛乱,成为了女王。

1850年是伊莎贝尔二世统治的中期,此时的西班牙在君主政治与民主政治间摇摆,国家的统治隐患重重,在欧洲的事务中,也早已不作为主要列强拥有发言权。但是,西班牙依然拥有一些海外殖民地,依然有较强的生产力,依然属于二流强国的行列。

统治范围:西班牙全境;摩洛哥梅里亚、赤道几内亚全境;菲律宾全境;古巴、波多黎各全境。估计面积欧洲部分50万平方公里,非洲部分3万平方公里,亚洲部分30万平方公里,美洲部分12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西班牙1300万-1500万(1820年1220万);加上殖民地,在2000万以上。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西班牙境内40,加上殖民地,应略少于50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君主立宪制政府,但是君主依然掌握着比较多的权力。
资本主义得以发展,但发展速度逊色于英法。殖民地几乎全部脱离后,西班牙海外殖民帝国土崩瓦解
大革命的民主共和思想广泛传播,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军事科技已经落后,陆海军科技水平都落后于一流国家
不过作为欧洲国家,其科技整体水平还是在比较高的水准上



本土:西班牙、摩洛哥北部梅里亚;


西属美洲:古巴、波多黎各


亚洲殖民地:菲律宾
此外还有非洲殖民地,赤道几内亚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10 14:58:00 +0800 CST  
10 撒丁-皮埃蒙特王国

撒丁-皮埃蒙特王国的历史开始于十一世纪建立在法兰西和意大利边境的萨伏伊伯国,并在15世纪成为公国。在18世纪晚期,这个意法边境上的小公国开始崛起,著名的萨伏伊公爵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二世参与了大同盟战争和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他在法国和反法同盟之间摇摆不定、从中渔利。在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初期,他是路易十四的盟友,但到了中期他又转投到了皇帝一方,为此法军的意大利军团围攻都灵,但在都灵战役中,阿梅迪奥二世成功固守待援,等到了欧根亲王的援军,在都灵战役中,奥地利与萨伏伊的联军给了法军毁灭性的打击,为西班牙王位继承战争联军的获胜起到了重要作用。战后萨伏伊获得了西西里,随后在四国同盟战争后被交换为撒丁岛,萨伏伊公国改名为撒丁-皮埃蒙特王国。

阿梅迪奥二世的继承者卡洛·埃曼努尔三世和他父亲一样精明的在欧洲大国之间游走,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和奥地利王位继承战争中,他先后加入路易十五和的联盟和反对路易十五的联盟,通过两次战争不断渔利。之后的维托里奥·阿梅迪奥三世和卡洛·艾曼努尔四世则不可避免的卷入了拿破仑战争。由于对革命的排斥,撒丁-皮埃蒙特王国加入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但在1796年,尽管有一支较为强大的军队,但与法兰西相比依然弱小的撒丁王国被拿破仑攻克了首都都灵,政府流亡撒丁岛。
撒丁-皮埃蒙特王国在拿破仑战争之后收复了失地,同时在维也纳会议中获得了热那亚共和国的土地。维克托·伊曼纽尔一世和卡洛·费利切的统治后,开明的君主卡洛·阿尔贝托成为国王。拿破仑战争带给了意大利宝贵的遗产,民主的思想在19世纪20年代造成了意大利的宪法,而统一的意大利的概念则推动着卡洛·阿尔贝托致力于意大利统一的战争。

卡洛·阿尔贝托大力推进工业化,相比于南方更大、更保守的两西西里王国,撒丁-皮埃蒙特王国逐渐成为了意大利最强的国度和统一意大利最大的希望。1848年,席卷欧洲的革命爆发,作为革命中心之一的意大利,在西西里,两西西里王国被短暂的推翻;在拉齐奥,教皇流亡后,著名的马志尼领导的共和国成立;在伦巴德和威尼托,米兰和威尼斯的人民也驱赶奥地利人,建立统一意大利的呼声越来越高。卡洛·阿尔贝托在1848年对奥宣战,领导意大利独立战争,但被拉德斯基元帅在1848年大败。1849年,撒丁王国在诺瓦拉战役中又一次惨败给奥地利人,被迫与之媾和,同年,尽管加里波第展现了卓越的军事才华,一度击败了数量占有绝对优势的法奥干涉军,但是最终罗马共和国依然被击败,而两西西里的波旁王室也重新复辟。意大利独立战争为之一挫。

1850年是心灰意冷的卡洛·阿尔贝托退位的第二年,他的儿子,意大利国父之一的维克托·伊曼努尔二世刚刚继位。此时的撒丁-皮埃蒙特王国经历了第一次意大利独立战争的失败,但元气并未受到大损,依然是意大利最开化、最强大、最发达的地区。卓越的政治家加富尔被任命为首相后,撒丁王国将进一步发展,最终联合法兰西和普鲁士驱逐奥地利人,实现统一。

统治范围:意大利皮埃蒙特、利古里亚、瓦莱达奥斯塔、撒丁大区。法国普罗旺斯-阿尔卑斯-蓝色海岸大区的滨海阿尔卑斯省;罗讷-阿尔卑斯大区的上下萨伏伊省。估计面积7万平方公里。估计人口600万(1820年意大利全境2018万,估计1850年2500万。撒丁统治区面积约占全国四分之一弱,估计人口600万)

GDP(以1850年美国为100):估计为20(意大利全境1870年为42,估计1850年为60左右,经济重心明显在北方,撒丁王国占据资本主义最发达的地区,估计GDP占全国三分之一)
(数据源:恩格尔曼《剑桥美国经济史》)

科技:意大利唯一的君主立宪制国家,君主掌握着一定的权力,但是国家拥有健全的宪法。政府首脑为首相,行政运转高效
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基本完成;意大利民族主义思想盛行,建立统一的意大利成为潮流

灰蓝色地区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10 14:58:00 +0800 CST  
离开排行榜的文明

马拉塔王国
马拉塔王国在18世纪中期达到顶峰,巴拉吉二世首相的时代,王国几乎继承了莫卧儿的全部遗产,除了旁遮普、孟加拉、迈索尔和尼查姆王朝,王国统一了整个次大陆。但是在1761年的帕尼帕特战役中,艾哈迈德沙·杜兰尼的阿富汗军队重创了马拉塔军队。随后的Madhav Rao一世首相恢复了力量,但1772年Madhav Rao一世去世后,马拉塔王国走向衰落和分裂,首相的权力衰落,王国成为松散的联邦。1776年马拉塔联盟与英国进行了第一次马拉塔战争,实力强大的马拉塔王公辛迪亚与英国战成了平手,维持了国家二十年的和平。马拉塔人随后在迈索尔战争与英国结盟获取利益,但在迈索尔灭亡后,英国人重新将目光对准了马拉塔。1803年,被废黜的巴吉·拉奥二世首相向英国求援,引发了第二次马拉塔战争,在1803年的阿萨耶战役中,年轻的阿瑟·威尔斯利,后来的威灵顿公爵击败了马拉塔军队,各自为战的马拉塔王公相继被英军击败,马拉塔走向末路。不甘被附庸的巴吉·拉奥二世在1818年挑起了第三次马拉塔战争,在这场战争又一次以马拉塔的失败告终后,首相制度被结束,马拉塔彻底崩溃,马拉塔王国灭亡。各个小邦则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被英国征服
参见 大不列颠王国部分

尼德兰共和国
尼德兰共和国在17世纪的英荷战争和法荷战争后逐渐失去了强国的地位,在18世纪初期之后更是重新进入无执政时代。尽管1747年之后奥兰治家族重新获得执政权,但是共和国依然难以回到过去的兴盛,荷兰站在大陆军的一方参与了美国独立战争但并未获得明显的利益,而在1787年威廉五世摄政被驱逐后普鲁士军队攻入尼德兰重新使他复位。在法国大革命爆发后,荷兰参与了第一次反法同盟,但在1795年,拿破仑的军队轻而易举的征服了已经衰弱的荷兰,成立了傀儡政权巴达维亚共和国,在拿破仑战争结束之后,根据维也纳会议的仲裁,荷兰获得了战前的奥属尼德兰,自八十年战争的分离之后尼德兰实现了统合。然而,南北尼德兰之间格格不入的信仰和文化差异使得比利时在1830年独立,无力干涉的荷兰最终在1839年被迫承认了比利时的独立。加上1890年最终脱离的卢森堡,荷兰已经彻底成为二流国家,无论是国际地位还是过去引以为傲的生产力。其海外殖民地也只剩下荷属东印度、苏里南和加勒比上的几个岛屿

葡萄牙王国
葡萄牙在18世纪下半期进行了蓬巴尔侯爵的改革,在1755年的里斯本大地震后,他致力于灾后重建和加强集权的努力、改革增加了葡萄牙的活力,但并未根本上改变葡萄牙与一流强国的差距。拿破仑战争开始之后,由于葡萄牙不结束与传统盟友英国的贸易联系,1807年拿破仑进军半岛,若昂六世流亡巴西。随后英军联合反抗法兰西统治的葡萄牙人驱逐了法军,在拿破仑战争结束后,若昂六世回到了葡萄牙,并在1822年通过了宪法,葡萄牙成为君主立宪制国家。同年,由于巴西的殖民地的实力已经渐渐超越了落后的本土,留守巴西的王子佩德罗建立了巴西帝国,葡萄牙被迫承认。巴西的分离使得葡萄牙彻底衰落。之后的米格尔一世试图复辟君主专制但是宣告失败,在19世纪中期和以后,布拉干萨王朝进行了较为稳固的君主立宪制统治,但葡萄牙王国退出了强国的行列

波兰王国
波兰在波兰王位继承战争后延续了萨克森王朝的统治,而在奥古斯特三世去世之后,斯坦尼斯瓦夫二世在俄罗斯的支持下当选为国王,结束了萨克森王朝。尽管斯坦尼斯拉夫二世是叶卡捷琳娜二世过去的情夫,但他并不希望成为俄罗斯人的傀儡。在1772年,他无力干涉俄奥普第一次瓜分波兰,但他始终致力于改革,结束波兰畸形的政治制度,并在1791参与修订并通过了世界第二部成文宪法《五三宪法》,宪法结束了贵族的自由民主制,并具有资产阶级宪法的特征。然而,邻国不可能看到波兰走向强大,1792年,俄罗斯、普鲁士联合波兰贵族维护自身权利成立的塔戈维查联盟进军波兰,并策划了第二次瓜分。波兰的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但是在俄奥普三国的绞杀之下最终失败,1795年,三国第三次瓜分波兰,波兰灭亡。尽管作为拿破仑的盟友之一,波兰曾经以华沙大公国的身份短暂复国,但在维也纳会议中再次被抹去,大部分的波兰成为了俄罗斯的一部分,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参见,俄罗斯帝国部分

日本帝国
八代将军德川吉宗在19世纪中叶中兴幕府之后,幕府的统治更加平稳。19世纪下半期幕府进行了田沼意次的改革,缓和了极端的重农轻商的政策,开发虾夷(北海道地区),但是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以松平定信失败的宽政改革,重新回到重农主义的轨道中结束。十一代将军德川家齐的时代,幕府呈现了明显的衰落和旧制度的力不从心。1837年的大盐平八郎起义开始动摇幕府的统治,1841-1843年幕府进行了天保改革,虽然对开国做出了一定的让步,但是传统的反对商业的政策依然没有改变。到了1850年,距离佩里准将的黑船来航还有三年,但是此时日本已经明显处于社会转型期,尊王、攘夷、倒幕、开国,种种思想交融激荡,日本帝国的未来还并不清晰,但无论如何,此时的日本还处于落后的旧时代,并不能够进入榜单

波斯帝国 ·赞德王朝
赞德王朝在18世纪中期之后成为了波斯的统治者,但在卡里姆汗去世后走向衰落。阿迦·穆罕默德·汗在赞德王朝的混乱中崛起,在1779年建立卡扎尔王朝,伊朗再度陷入混乱。卡扎尔王朝的阿迦·穆罕默德·汗在接下来的十余年里攻克了伊朗的各个省份,夺取了赞德王朝的首都设拉子,并在1794年攻克了科尔曼,赞德王朝灭亡

瑞典王国
在卡尔十二世之后,瑞典失去了列强的位置,在之后的一个世纪里,瑞典与俄罗斯仍在不断地争夺北欧的控制权。18世纪晚期古斯塔夫三世的时代,瑞典一度加强了王权,并与俄国战平。不过在之后的古斯塔夫四世的时代,瑞典卷入了又一次对俄罗斯的战争并失去了芬兰。之后法国将领贝尔纳多特被收为瑞典国王卡尔十三世的义子,他成为了瑞典的实际掌权者,瑞典参与了第六次反法同盟和莱比锡会战,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战后瑞典获得了挪威,以补偿失去的芬兰和瑞属波美拉尼亚。从此之后,瑞典成为了永久的中立国,资本主义发展较为迅速,国家较为富裕。然而,北欧贫瘠的的土地和稀少的人口让限制在斯堪的纳维亚的瑞典退出了强国行列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11 09:23:00 +0800 CST  
在此期间可以进入排行榜的文明

波斯帝国·卡扎尔王朝
卡扎尔王朝兴起于里海南岸马赞达兰地区的一支部落,在赞德王朝分裂之后,在阿迦·穆罕默德·汗的率领下崛起,在1796年统一了伊朗,并北上高加索地区,攻占了格鲁吉亚。但是卡扎尔王朝依赖军事征服建立的统治虽然得以维持,但是延续的保守的教权主义的治国思想却使得波斯相比邻国奥斯曼,西方化的步伐更加缓慢。1844-1852年的巴布教起义冲击了卡扎尔王朝的统治,也让国家更加保守,1848年的尼扎姆改革也遭到失败,卡扎尔王朝与众多亚洲国家一样,走向了半殖民地的道路。不过在18世纪末期的几年里,卡扎尔王朝大致可以排在第10位,位列法英俄奥清奥斯曼普美西班牙之后。不过在19世纪初,卡扎尔自身走向衰落,被排除出榜单之外,到19世纪中叶,已经是一个半殖民化的弱国

杜兰尼王朝
纳迪尔沙的将领艾哈迈德沙·杜兰尼在纳迪尔沙1747年被刺杀后独立,他在1747-1749年统一了阿富汗,随后进军印度,攻占了旁遮普地区,并在1756年一度攻克德里,与马拉塔争夺北印度的控制权。他在1761年的帕尼帕特战役中摧毁了马拉塔的主力军,马拉塔由盛转衰,但杜兰尼王朝没能巩固对北印度的统治。艾哈迈德沙和他的继任者帖木儿沙去世后,帝国走向了分裂和衰落。1826年,多斯特·穆罕默德汗建立了巴拉克宰王朝,并陷入了英国的入侵之中,尽管阿富汗并未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但是落后和半殖民地的地位已经确定。在18世纪下半叶,杜兰尼王朝全盛时代,杜兰尼统治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的西北部,可以排在第9到10位

理论上可以进入的国家:意大利王国(拿破仑战争时期)
但在拿破仑战争时均属拿破仑的仆从国,故不予计入

楼主 神算周公瑾  发布于 2015-10-11 09:24:00 +0800 CST  

楼主:神算周公瑾

字数:271168

发表时间:2014-02-10 04:27: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8-08 09:12:16 +0800 CST

评论数:132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