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古物拟人】走进古物拟人世界,看看不一样的中国文化

青玉描金撇口碗

为青白玉质地,圆形,撇口,圈足。内壁光素,外壁一侧琢阴线填金梅花和菊花纹,另一侧镌隶书填金御制诗一首。该碗玉质莹润,造型规整,琢刻精细。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39:00 +0800 CST  
日晷
指日影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0:00 +0800 CST  
青玉双鹤佩

长6.8cm,宽4.3cm。
质似白玉,微带青色,鹤头相对,双鹤翅爪相接,作展翅欲飞状。上部有孔备穿系,知是佩饰。
这件寓意祥瑞的双鹤佩的制作,受道教影响,并反映出宋代道教的发展。宋代道教影响的扩大同某些帝王崇尚道教有关。史书记载宋徽宗好道教,并把鹤作为祥瑞之物。玉雕中对称动物布局渊自唐代,但这种双鹤题材却是自宋代逐渐增多的。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0:00 +0800 CST  
宋汝窑花口中碗

美国中华古瓷纽约馆藏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1:00 +0800 CST  
白玉镂雕双鱼式香囊

长7.3cm,宽5.8cm。
满清入关以后,经顺治康熙帝励精图治,扫清叛乱,发展生产,雍正帝肃整吏治,繁荣经济,出现了“康乾盛世”。康熙时吴三桂追击南明永历帝入交趾,开通了缅甸翡翠进入中原的路线。
乾隆时期在西域用兵,又打通了和田玉内运的通路,使和田玉大量运进内地,促进了玉器工艺迅速发展,出现了我国古代玉器史上最为昌盛的时代,也是我国玉文化的第三个高峰。清代宫廷用玉直接受清内廷院画艺术的支配和影响,其做工严谨,一丝不苟。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1:00 +0800 CST  
粉彩珐琅彩包袱尊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2:00 +0800 CST  
玛瑙桃形小水丞

高3.5cm,口径2.4-3.2cm。
清宫旧藏。
水丞白玛瑙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色,作桃形,器内空,器外装饰镂雕的桃枝、桃叶,以巧做技法使料中的红色恰好置于桃尖上,生动逼真。巧做也称俏色,最早见于商代,主要是利用玉质本身的不同颜色进行设计加工。此水丞匠心独具,玛瑙光莹润泽的材质与桃的造型相结合,仿佛传说中天上的仙桃落于书案,突出了仙寿的吉祥寓意。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2:00 +0800 CST  
玳瑁嵌牙黄杨屉四盒如意盒

高:2.3cm,盒总体长:13.2cm,宽:10.8cm。
盒以玳瑁雕作扁体四如意云头相联状。顶板与底板之间一周用黄杨木雕成4个随形小屉,可储小饰件,每屉侧面设插榫,使屉盒可自由推出推入。顶面及底面除施以阳文装饰外,又以象牙镶嵌“太极阴阳鱼”图案,寓意深厚。此器以多种材质组合而成,造型奇巧,制作精致,是非常稀见的文玩制品。
现藏北京故宫博物院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3:00 +0800 CST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3:00 +0800 CST  
四羊方尊

边长为52.4 厘米,高58.3厘米,重量34.5公斤
是中国仍存商代青铜方尊中最大的一件
其长颈,高圈足,颈部高耸,四边上装饰有蕉叶纹、三角夔纹和兽面纹,尊的中部是器的重心所在,尊四角各塑一羊,肩部四角是4个卷角羊头,羊头与羊颈伸出于器外,羊身与羊腿附着于尊腹部及圈足上。
同时,方尊肩饰高浮雕蛇身而有爪的龙纹,尊四面正中即两羊比邻处,各一双角龙首探出器表,从方尊每边右肩蜿蜒于前居的中间。
据考古学者分析,四羊方尊是用两次分铸技术铸造的,即先将羊角与龙头单个铸好,然后将其分别配置在外范内,再进行整体浇铸。整个器物用块范法浇铸,一气呵成,鬼斧神工,显示了高超的铸造水平被史学界称为“臻于极致的青铜典范”,位列十大传世国宝之一。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4:00 +0800 CST  
战国白玉龙形佩
战国
双面工,“S”形龙形佩是战国较为流行的玉佩形式,此佩雕刻极其精湛,工细如此者甚为少见,为典型的小器大工之作。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4:00 +0800 CST  
胭脂水釉小碗

高4.8cm 口径9.5cm 足径3.6cm。
瓶撇口,弧壁,圈足。里施白釉,外壁施胭脂水釉。胎体极薄,造型曲线十分优美。底足青花双圈内楷书“大清雍正年制”六字款。
此瓶呈粉红色的胭脂水釉匀净光洁,在细白的底釉映衬下,更显娇丽。此碗制作过程是先烧出精致的白瓷小碗,然后采用喷釉的方法将釉浆均匀地喷射其上,再入低温小炉在800℃的温度下烧成,属于清代稀有的色釉品种之一。
胭脂水釉主要用于小件器,如小碗、小瓶、小高足杯、菊瓣盘等,是清代康熙年间新创的品种,雍正时期烧造得最为精致,乾隆朝之后直到晚清都在烧制,只是呈色越来越差。此小碗造型优雅,小巧玲珑,其底釉极白,胭脂水釉粉嫩娇艳,代表了清代这一品种的最高成就。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5:00 +0800 CST  
鎏金银竹节铜熏炉
汉代
高58cm、口径 9厘米,底径13.3厘米,重2.57公斤
属于国家一级文物。“欢作沈水香,侬作博山炉”,这是汉晋六朝文人对熏炉和香所作的隐喻吟咏,我国古代有焚香的习俗,或是燃香洁室或是熏衣染被,而在焚香器物中,竹节熏炉是那个时期最为精湛的博山炉之一。这件汉代鎏金鋈银铜竹节熏炉,通1981年陕西省兴平县茂陵1号陪葬墓出土藏。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5:00 +0800 CST  
只有我一个人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2-26 16:48:00 +0800 CST  
黄地套绿玻璃瓜形盒

高4.7厘米
该瓜形盒属小件玩赏之作,当文房器物用之亦相宜,器胎用淡黄色玻璃制成,胎中呈现出黄为主红为辅二色相间的搅丝纹,器分盒盖、盒底两部分,整体合拢后为一个扁圆甜瓜形器。胎外套饰绿色透明玻璃,成花叶形状,覆饰在甜瓜形胎上。黄色的甜瓜、绿色的花叶、光洁的瓜胎、自然的叶状纹饰,其用色、造型均能看出设计立意之巧妙,同时又反映出制作者采撷生活素材的修养以及熟谙玻璃制造工艺的功力。此盒由清内务府养心殿造办处玻璃厂烧造,器胎的玻璃料仿天然玛瑙色彩,既不透明又呈现淡淡的搅丝纹,自身已有一种装饰效果,加之绿色叶状玻璃花饰贴覆其上,更加强了此器的装饰效果,设计制作者借鉴了玉器工艺中的“巧色”手法来处理此器。整体欣赏,该器虽是清后期作品但仍属清代玻璃器中的上乘之作。该盒是清代后期制品,就清代自身而言,玻璃器在后期趋于衰滞,但这件器物却是精品。其胎仿天然玛瑙黄色,不透明,花叶饰物选以透明绿玻璃制成,二者质感上既有对比,色泽上又相谐调,给人一种淡雅脱俗之感。绿叶采用外国玻璃工艺中压花贴玻璃工艺,充分体现了清代玻璃制作中套料工艺的水平。如图所示之局部可见绿色玻璃花叶纹饰采用写实的图案装饰手法,枝蔓穿插,花叶相间,近看叶上爬着的甲虫以同色绿玻璃制出,充满生气,把玩中颇能引人注意,确为此盒之点睛妙笔。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3-04 21:01:00 +0800 CST  
西汉单把杯

高12.3公分,口径4.7公分,足径3.1公分,重115公克
这件美丽秀雅的玉杯,是以莹润半透明的青白色玉雕成。杯体略呈细长的圆锥体,有高足与单柄。自口缘至高足上,以五条横饰带围绕器表,饰带中浅浮雕各式云纹、四瓣叶纹。口缘处、柄之外侧、高足至器腹下端,都因接触铜锈而沁成蓝绿色。其中以口缘处的沁色较为偏蓝,这或是因所接触的铜器,是用蓝铜矿中提炼出铜来铸造之故。古人相信美玉富含「精气」,更相信物质会产生感应作用。汉代的贵族特别重视玉制的容器,他们希望玉的精气能渗入所盛装的水或酒中,令饮者能成仙得道。〔史记‧汉武帝本纪〕记载,元鼎二年(公元前一一五年)时,汉武帝曾以铜盘玉杯承接露水,用以调和玉屑服食。近年来,曾于广州南越王墓曾出土成套的铜盘玉杯,应即是〔史记〕所记载,夜间承接露水之物。若与南越王墓出土的玉杯相比,故宫博物院的玉杯多了一个造形似英文字母a的单柄,这种单柄也常见于汉代的玉卮之上。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3-04 21:01:00 +0800 CST  
芙蓉花斑纹金碗

形态特征:金,敞口,深腹下部稍敛,圈足,器为芙蓉花瓣纹,无款。


楼主 菇凉装弱给谁看  发布于 2015-03-04 21:02:00 +0800 CST  

楼主:菇凉装弱给谁看

字数:9307

发表时间:2015-02-26 02:45: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2-22 17:01:40 +0800 CST

评论数:16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