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主教会史】

至于其他宗徒的行踪,我们缺乏可靠的参考资料。初期的教友们对宗徒们的事迹,不甘心承认自己的无知,从公元第二世纪起,便出现了许多宗徒们的伪传,力图弥补这方面的缺漏,而教会一向抱持着贤明审慎的态度,宁缺毋滥,不予采纳,不过其中可能有一些片段具有历史的价值,但实在是真假难辨,大部份可以说是作者们丰富的想像力的杰作,虚构出来的宗教性的小说而已。我们根据古老的传说,宗徒们在公元42到43年时,黑落德·阿格黎帕王杀害大雅各伯,而伯多禄也被捕入狱时离开耶路撒冷,分头往各处去传福音,教会史学家欧瑟伯给我们指出,伯多禄的哥哥安德肋往西徐亚人地区,也就是现在俄罗斯的南部;玛窦去了非洲东部的爱弟约比亚;巴尔多禄茂去了印度的西部;多默去了帕提亚王国。还有其他的传说,说多默向波斯进发到了印度西部的恒河流域,劝化了撒斯君王马都拉,那时马都拉正好在印度及小亚细亚一带建立了强大的帝国,在印度的马拉巴地方,有一些很古老的教团说是多默宗徒建立的,他们自称是圣多默的教友,不过也有人否认这种传说。这几位宗徒都相继殉道了,至于他们传教的情形和成绩,我们几乎可以说是一无所知,这些传说虽然很模糊,也不能说绝对的正确,但也不可完全忽视。

初期教会传播福音的使者,并不只是一些有名的人物,像我们所熟知的几位大宗徒,或新约圣经上提到姓名的人。其实,致力于传福音的人,除了前边我们说过的那些大宗徒和他们助手以外,还有千千万万名不见经传的无名英雄,他们为福音、为主的园地,撒下了千千万万的种子。初期教会传福音的工作,不是显然的,而且可以说是隐秘而晦暗的,在某个城市的郊区、在穷乡僻壤、或是一个人们不注意的角落,福音就开始传播了!是谁将福音传开的呢?可能是一个犹太籍的流动小贩,或是一个来自安底约基雅的商人,也可能是一个来自塞普鲁斯的,或是一个柔弱的少女,就在这种平淡无奇、静悄悄的环境中,一个雏形的教会渐渐形成。由最初的一个人或是一家一户,挟着无比的繁殖能力,有如酵母一样,传扬开来成为一个大团体。而保禄宗徒的传教工作,看来是颇有计划的,他所到的地方,都是当时的通都要邑,人口集中,商业发达的地方,例如,安底约基雅是当时来往美索不达米亚远行商人的起点站、厄弗所是通往小亚细亚的跳板、得撒洛尼则是马其顿的咽喉要道、格林多是当时希腊海上交通的主要海港、最后到的罗马,更是帝国的首都,政治、经济、交通文化的中心,传扬福音的工作甚至跨越罗马帝国的疆界,向东到了波斯,以及印度的恒河流域,向西越过了爱琴海后,在希腊萌芽,伸展到伊黎利根、达尔马提亚地区。大约在耶稣基督复活升天以后20年左右,义大利、埃及都成立了基督的教会团体。我们可以综括的来说,大概在公元120年左右,基督的教会已经好像一棵大树,枝干伸展到当时西方民族所谓的文明世界的广大地方,也就是说,在前后一百年内,天主教已经是遍布到了当时罗马国的各个中心地点。初期教会传布的范围,几乎与罗马帝国的疆域相同。虽然随着罗马文化发展的路线及地域,但是,教会与罗马的势力不久就形成了对立的局面,势不两立造成了教会历史上著名的300年的教难历史,至于教难的原因、教难的情形后面的章节将作系统的介绍。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3 21:56:00 +0800 CST  
现在,简单的为您介绍耶稣升天以后,“新约圣经”编写的经过。“新约圣经”是耶稣在世时所宣讲的福音,加上圣史们的叙述和补充,以及宗徒们的书信汇集的总称。圣保禄给各教会团体的书信,大都是在耶稣升天后的25年内写成,可以说是新约中最早的一部份。至于四部福音,当初都是先由宗徒们口头传授下来,后来为了环境的需要,才用文字择要的记录下来。玛窦原先是个税吏,他的福音是为自己的同胞犹太人写的,为给他们证明耶稣就是先知们所预报的默西亚;马尔谷是伯多禄的门徒,他记录的都是伯多禄的讲稿;路加是由外教皈依的希腊医生是保禄传教的伴侣,他的福音主要的是为外邦人写的,说明耶稣是全世界的救主,是为救全人类而死在十字架上,在路加的福音中,处处表现耶稣对待罪人的慈善。这三部福音都是在公元70年以前写成的,各有各的对象和目标,内容上也彼此相仿,我们称他们为“对观福音”。至于“若望福音”就不同了,它是在三部福音流通以后才写的。“若望”认为大事已属尽人皆知,所以只把三部福音所遗漏的加以补充说明,他是从自己的回忆中,把耶稣的性体、思想和心向收集在一齐,使人能获得更深的了解,并且使人相信天主圣子降生成人,是为赋给人超性的生命。默示录也是若望写的,对若望写作的文辞不熟悉的人,似乎会觉得深奥难懂,这种把宗教的教训,用寓言的方式以象征性的异象写出来,是当时在犹太人中很流行的一种方式。默示录是在教难时期中写的,目的是为向教友说明,借着现世的困苦,能获得天主为自己的子民所准备的永生,增加教友的勇气,可以看作是被迫害的教会的凯旋之歌。四部福音、宗徒大事录、宗徒书信及默示录都被教会看成是天主的言语,经过历史发展的过程,逐渐取得教会团体的认同,这些直接来自耶稣的门徒,对真正的圣传忠实无伪的各书,汇集而成为“新约”,或则称为“新经”,就是天主和自己的子民所订立的“新盟约”,以耶稣基督的圣血签名盖章的,从此代替了天主以往借着亚巴郎、梅瑟和以色民族所建立的旧约。耶稣基督在加尔瓦略山上的祭祀,也已取消了旧约的司祭和祭祀,又因耶路撒冷的圣殿在公元70年被罗马人毁灭之后,新教会的重心便脱离了它的发祥地而逐渐世界化,成了名符其实的天下大公的教会。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3 21:58:00 +0800 CST  
如果您认为罗马帝国对传扬福音是一片理想的园地,而毫无困难把教会的成绩和发展都归功于环境的顺利,那您就错了,事实上,帝国加给教会的阻碍可大着呢!因为是中央集权,大权操于一人之手,皇帝对新兴的天主教会一旦表示仇视,就像骨牌效应一样,整个帝国就展开了有步骤的压迫,何况这个新兴的教会又和当时的迷信相抵触,尤其和希腊、罗马这种混合的文化简直是格格不入。

现在,我们再来探讨一下,当年罗马帝国的宗教情形。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宗教,都相信人死后,灵魂仍然存在,根据他们最初的看法是,人死了以后灵魂并不离开躯体,而继续的生存在坟墓,住在骨骸所定居的地方,所以敬拜去逝的人,是希腊罗马宗教最古老的信仰。随后希腊人凭他们的想像力,捏造了许多的“神”,那些“神”都有人的形体,不过比人更庄严伟大、更幸福永不衰老,然而也有和人一样的情欲和弱点,像什么“邱比特”、“宙斯”、“优能”、“米仍瓦”等,而这些大神之下,还有许多次等的神,他们的职务是管理家庭、田地的生物、麦田、葡萄园和牲畜等。希腊罗马古代的信仰,都和家庭和人民的生活分不开的,既然所有的人民,都是家庭和国家的一份子,自然就应该对这两者的守护神加以敬礼了,所以呢,当婴儿一出生,就应该抱到供奉卫护民族的神坛前,举行奉献礼,到达成年的时候,还得再举行一次类似的仪式,然后,如果他想要担任国家公职的话,在就职的时候,仍然应当举行宗教仪式,除此之外呢,无论是宣战出征或是签订任何条约,都应当以吏府的名义,照告神明。不过希腊罗马宗教所敬礼的神明,不像犹太人的天主上主那样的忌邪,这些神明并不要求独享的敬礼,也不反对人同时也敬拜其他的神明。一般来说,每个城邦都有自己特敬的保护神,这保护神的境内,尽可建造其他神明的庙宇和神坛,以便供奉并敬拜其他的神,神明越多越好,毫无顾忌,只要对该城守护神的敬礼不忽略怠惰,就可以随心所欲的举行其他神明的敬礼。不过,对该城应该行的各种敬礼,却都不能豁免,若是否认“国神”,便是背叛国家。罗马帝国时代,人民虽然仍旧信奉许多的神明,但是对于一个人的品行道德已经没有多大的影响和约束力,上等社会的人已经不像过去那样的迷信,他们相信那些所谓的神明,只不过是唯一真神的各种属性而已,可是在言谈之间,以及写作文章,还好像祂们存在一样。敬礼古代的神,为他们只是一种传统的习俗,照例应该保留,这一点,在当时人民的生活中,还占着重要的地位。在宗教性的日历上,还规定着各种节日,以及各种节日应该举行的祭礼和游艺性的节目,因为一切的公开仪式,还保存着宗教的色彩。庙宇到处林立,旧的,也不时的加以修饰,新的,也不时的添造,当皇帝要建筑一座新城的时候,工程师也必然不会忘记筹划在广场、市场、公共浴室、戏院的附近,建筑许多富丽堂皇的庙宇。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3 22:00:00 +0800 CST  
东方宗教对罗马的影响

公元第一、二世纪的希腊罗马世界,看到了“罗马和平”时代,国家社会升平的现象;罗马帝国在海陆交通上的建设、语言、文字、行政制度、奴隶制度及其对圣教会的影响;也研究了希腊罗马世界的宗教信仰。今天,我们要更进一步的来看,罗马帝国如何把他们的皇帝加以神化,皇帝的被神化,给基督的教会带来的冲击是什么?罗马帝国征服了在它在东方的广大地区,东方世界的宗教信仰对帝国的影响又是如何的呢?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与“基督的教训”之间的关系又是如何的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下面我们仔细分析。

考古学家在小亚细亚从事挖掘工作,他们挖掘到一些石碑,其中有一块罗马帝国时代遗留下来的石碑,上面的碑文是这样写的:“上苍派皇帝作我们的救主,遏止纷争,统治万有,大自然赐予人类至高无比的美善,‘凯撒·奥古斯’,他是祖国、女神罗马之父、父神宙神、人类的救星。”罗马人是怎么把皇帝给神化的呢?起初,罗马人认为,神,乃是一种神秘莫测,至高无上,掌握人类命运,宰制人类祸福的权能。罗马帝国既然如此的伟大,统治了一切,又操万民生杀之权,它便是“神”,所以“罗马帝国即是神”的观念,原本有着很古老的历史。但国家的元首,最初并没有把皇帝作为“神”来看待的,罗马民族的固有习俗,并不把有血肉之躯的人或地上的动植物,以“神”的地位和礼仪奉祀的,到了罗马军队征服东方民族以后,在受到东方民族习俗的影响,开始以祭神的礼仪来奉祀国家的元首。因为在埃及,法老王就自以为是“太阳神之子”,是“神”的替身;波斯也以为君王是神所特选的,分享着神的光荣;“贝加王朝”的“阿拉勒王”,生前即由祭司以神礼奉祀;安提阿基王命人在他的墓碑刻上“神之子”的名号;马其顿王亚历山大大帝自称为“万王之王”,要求人民以祭神的礼节尊崇他。亚历山大大帝从小受希腊哲学思想的影响,抱着“人的灵魂即是神”的泛神唯心的观念,但是,一般人民百姓,却真的把他看作是“神灵下凡”,在雅典,人民百姓对他欢呼说:“别的神离我们太远,我们无缘目睹,而你呢,你是我们当面可以看得到的。”当时的人看到“奥古斯都”大帝,所向无敌的军威,励精图治的政绩,也就自然的把他当作神的化身。就这样,在罗马帝国各地,开始建立了崇拜祭祀皇帝的制度。当凯撒在世,罗马人几乎像神一样的尊敬他,称他为“朱彼特”,死后,更追封他为“天上的神”。聪明狡猾的“奥古斯都”在罗马京城内扭捏作态,不肯接受祭神之礼的崇拜,以免太刺激人心,但在其他的城市,就老实不客气的接受,而不加推辞,所以帝国各地,都有着“奥古斯都”皇帝的生祠,“奥古斯都”去逝之后,由贵族院封为“神”,而以后的两百年,以祭神之礼来祭祀皇帝的制度,如火如荼,盛行不衰。有些皇帝固然在生前拒绝接受神的祀礼,但是大部份的皇帝对这样祭典是大为鼓励的,必竟,在那“朕即国家”的专制时代,尊敬皇帝,就是效忠于国家,所以罗马皇帝如此重视祭祀皇帝的制度,也就不足为怪了,也无怪一般人民以祭祀皇帝为天经地义了。这种把皇帝当作是帝国的威权和光荣的化身,并给皇帝加上“神圣”的尊号,不只是献媚,也实在是把皇帝当作是神权的替身,或受命于天的表示,这和我们中国称“皇帝为天子”一样,而忠君爱国,又是人民的天职。就这样,对各种神袛、罗马城的守护神、以及对皇帝的祭礼这三大类的祭典,在帝国各城镇内,定期的、普遍化的奉行着。不过在实际上,都只限于外表的敬礼,而不涉及对人民道德修养方面的要求 。主要的是由祭司们举行例行的仪式,而祭司们都从贵族家庭中选择出来,俸禄相当的优厚,祭司们的主要职责,就是监督各庙是否按时举行游行、祭祀、奠酒和宗教节日必定少不了的重要节目 ,那就是讨百姓们欢心的游艺节目。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4 21:00:00 +0800 CST  
这种纯粹只是形式上的敬礼,不能满足内心虔诚的人宗教上的热诚,理性越强的人,越希望一种合理的而且与神明尊威相称的敬礼,所以宗教,心须和身后的祸福有关才成。

由帝国的东方新传进的东方宗教也就乘隙而入,迅速的传扬开来,因为它们能够满足人心这种热诚的希望。“依西斯的敬礼”来自埃及、“西伯肋的敬礼”来自小亚细亚、“米特拉的敬礼”则来自伊朗,这些敬礼在军队中更是盛行。这些神秘宗教的共同点都是,自称对信仰它们的人,能启示一种得救的秘诀,就是“幸福的永生”。而这些五花八门的东方宗教中,大多是极不合理的邪说,而且还有着神秘而野蛮的礼仪,就让我举两个例子引证给各位听,例如“西伯肋教”,给入教的人付洗,他们施洗的地点是在一个铁篦覆盖的坑洞里面,上面宰杀牛犊,下面便用牛血来替人施洗;还有在叙利亚的某些教派中,甚至杀婴孩来祭神的。所庆幸的是,信仰这些邪门宗教的人数不多,不过在全罗马社会中,却渐渐的唤起了一种心灵的不安,使人怀疑,在物质的世界之上,一定还有更超越的东西,这种宗教社会的背景,有如一片准备好的肥沃田地,正等待着接受福音的种子,给福音开了路。

新生的基督教,所遇到的最严重的阻碍,却是罗马伟大的古文化和罗马人因此而自豪的心理。帝国的伟大也实在有赖于这种文化,并非单单只靠军事武力,既使直到现代对欧美各民族来说,这种“希罗文化”,仍然是被公认为相当杰出的“古典文化”。这种“古典文化”由希腊的大诗人“荷马”时代起,也正是我们商朝末期,就已在希腊的爱琴海岸兴起,在雅典展开,以后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而向近东延伸,最后,罗马人继承并加以发扬光大。这种文化最令我们凭吊的是在政治上、在中央集权的组织上、在法律上、在强有力的军事组上,以及在艺术建筑上,所表现的种种杰出的天才。

再说,罗马人能把地中海周围各个小国统一起来,是赖着哲学家、医士、博学之士、艺术家、文学家等各方面人才的努力,逐渐形成了一种文明,能解决人的各种问题,提供给人一种理想的智慧,使得当时人们所抱的目的居然都能实现,那就是发展人的本性的全部能力,在生活上享受完美的幸福。在公元的初期,这种所谓罗马式的生活,就是大家所公认的一种文明人的生活方式,整个社会都必须同意接受,而不准怀疑的一种理想。凡在这种生活习惯以外,统统称为“夷狄”。这种被称之为理想幸福的罗马式生活,很容易受感染,基本上,它能满足最粗俗的人心 ,因为它既有物质的享受,又有多种娱乐,我们可以用两个词句,来表明当时罗马低级百姓对国家的要求,那就是“面包和娱乐”。这两件东西,政府都能免费的供应,因是从战败的民族中所掳获的战利品。而所谓的娱乐呢,就是在圆形的游艺场上,由剑客、奴隶或佣兵去和狮子、老虎等凶猛的野兽相搏斗;或者是这些人彼此相斗;更有甚者,是把判死刑的囚犯投给野兽吃;或是赛车;或是表演一些粗俗不堪入耳的低级品味的戏剧。总之,都是一些供大众观赏的残酷猥亵的节目 。至于比较高尚的人呢,有精神的娱乐以资消遣,例如富丽堂皇的宫室牌坊饰以艺术杰作、奢靡的社交生活、文学、诗歌、美术人及风花雪月等,这些都是所谓文人骚客的悠闲生活。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4 21:01:00 +0800 CST  
罗马帝国初期是帝国的极盛的时代,但也就在这同时,种下了步向衰弱颓废的病根。逐渐的发生了慢性的腐蚀作用。到第三世纪的时候,病根已深,一发而不可收拾。那么帝国衰亡的病根是那些呢?我们归纳为下面几点,第一,因为帝国的胜利来得太快、太突然,罗马人本身又缺乏根深蒂固的文化基础,无法一时消化胜利的果实,以至酿成了尾大不掉、外强中干的现象。罗马民族最初只是一小撮文化水平比较低、生活简单朴实的农民,但骁勇善战、全国皆兵,因而几乎能百战百胜,攻克强敌,并吞邻国,但被征服的邻国,其文化水平远较罗马为高,在武力方面,是罗马征服了邻近各国,但在文化方面呢,罗马反被邻国征服。尤其是当它征服了希腊和东方各国以后,开始与各国文化发生接触,未免自叹不如,不得不向被征服的国家学习,把希腊的思想、艺术、东方的宗教礼仪、亚洲的人文风俗,一股脑儿的照单全收。随着时间的进展,罗马人民的文化水平一天比一天提高了,但却与固有的传统文化日渐的疏远,一切都崇尚希腊化,罗马哲学家提倡的是希腊哲学体系,罗马上层社会爱用的文字是希腊文,完全染上了东方文化的色彩。罗马民族胜利的主要因素是它优越的武力,一旦偃武修文后,它的力量也就无从施展,就好像虎落平阳,处处仰人鼻息,结果却形成让被征服者喧宾夺主的现象。

第二,罗马帝国的军事胜利,带来了大量的战利品,黄金和奴隶。参与军旅的人,平白的都成了豪富,又有大量来自东方各国的朝贡,平民所分得只是一小部份,其余的绝大部份都落入了统治阶级的私囊。拥有产资的,或则在家坐享其成,不谋生产 ,养成懒惰的恶习,或则穷奢极侈,从情声色,这种不劳而获的金钱成了罪恶的渊薮。人民道德水平一天比一天的低落。

第三,除了黄金之外,导至罗马社会道德沦丧的另一个原因是奴隶制度。罗马共和政制的最后两百年内,从被征服的国家所俘掳到的战俘,是以数十万计,在一场战争后掳得的战俘一两万人,是司空见惯的事。“奥古斯都”时的罗马,被俘为奴的,就占了全城人口的三分之一;亚历山大里亚全城三分之二是奴隶。奴隶成了长期免费的劳力供应,结果在大都市中增添了无数失业的人,其中有无田可耕的农民、被解雇的工人、被解放的奴隶和流浪的外国 人。这种经济不安的现象,造成道德的沦丧。一向工作勤奋、自食其力的罗马人一变而为无业游民,成了社会的寄生虫,因而意志消沉、颓丧、悲观。在军事方面,士气低落,人人厌战;在私人生活方面,醇酒、妇女醉生梦死,整天在竞技场找刺激消磨时光。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4 21:01:00 +0800 CST  
罗马帝国的衰亡、耶稣基督带给罗马帝国的冲击

罗马帝国的皇帝受东方宗教文化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了神的化身,接受祭司祭祀;也谈到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几个原,但受时间的限制,没能一次讲完,今天我们除了继续分析帝国衰亡的原之外,也要和您分析耶稣基督的道理给罗马帝国的社会、人民的道德带来了那些改革,产生那些变化?

罗马帝国衰亡的第三个原因是,暴发富阶级的穷奢极侈、淫风佚俗给予社会安定的基础“家庭”致命的打击,神圣的婚姻制度不再受人重视,罗马人的生育率一落千丈,很多人不愿娶妻生子,名义上度着独身的生活,不去负起养育妻子儿女的责任。姘居苟合、放纵淫欲、始乱终弃、堕胎、弃婴成了司空见惯的事,屠杀女婴和私生子的风气也很普遍;离婚也是家常便饭。社会道德的水平,一旦低落,就如江堤溃决,无从收拾,政府当局虽然力图改善,例如“奥古斯都”皇帝曾颁布了许多重整道德的法令,严禁离婚和通奸,而事上收效极微,甭说一般人轻视这些法令,连皇帝和本家的人,知法犯法的也比比皆是呢!每隔一个时期,皇帝就重新颁布一连串重整道德的法令,这正表示过的法令,人们早就束诸高阁忘到九宵云外了,不得不用一批新的法令来刺激一下人心。在上者,不但不肯以身作则,反而知法犯法,纵情于声色之中,一般百姓也就竞相效尤,伤风败俗的事,视为无足轻重。罗马人,沉在罪恶中,无力自拔,尽管皇帝和他手下的法学家,想出种种治标的方法,又有什么用呢?圣热罗尼莫批评当时帝国衰弱的情形,曾有这样的感慨说:“由于我们怙恶不悛,蛮人才会这么强大,罗马社会的基础已经开始动摇,如果要恢复道德基础、重建社会秩序,非得有大刀阔斧的澈底改革不可,这项重建社会秩序的任务,将会落在圣教会的肩上。”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9 23:25:00 +0800 CST  
现在,再让我们来分析一下,罗马社会危机与暴发富之间的问题。从罗马征服各个邻近国家以后,很多人都迅速的成暴发富,形成一种特殊的阶级,拥有大量的黄金和土地的垄断,而土地垄断的程度,简直令人结舌,例如当年罗马所统治的非洲省,全部土地竟然只属于六个人所有。由少数人组成的豪富阶级,操纵着政府和高级行政机关,他们与广大的群众所组成的下层阶级之间,有着很深的鸿沟。一小撮的上层豪富阶级度着穷奢极侈的生活,绝大多数的下层阶级则在赤贫的饥饿线上挣扎。这种阶级的对立,日趋尖锐,壁垒森严,绝不容人越雷池一步。但是早在共和政治时代,一般平民,尚有机会爬上高位,但是到了帝制时代以后,高位厚爵都由特殊的豪富阶级所把持,平民休想问津。野心的政客顷轧纷争,罗马共和时代,终于宣告结束。帝制时代开始的时候,“奥古斯都”大帝便将人民分成许多阶级,由上层统治下层,而阶级划分的标准,竟然是以各人财产的多寡来决定。最上层,是所谓的“元老阶级”,而大多数利润丰富的高级职位,都被元老阶级的人所霸占了,元老死后爵位还可以由子孙世袭。第二个阶级是“骑士阶级”,骑士阶级有权担任多种官职,并且经营一些大型商业。第三等,就是一般平民百姓,他们没有财产,没有特权,因而也就没有什么希望和前途可言。最下层的就是奴隶,奴隶的地位,有时甚至比牛马还不如,他们被主人驱策,终身免费出卖劳,而当时的经济体系就建筑在奴隶制度上,而促使罗马经济体系崩溃的也正是奴隶制,为什么?前面,我们已经介绍过,奴隶制度供应廉价劳力给罗马社会,造成一般自由的平民没有机会获得工作。奴隶制度把人放置在其同类的人的权力之下,供主人奴役压榨,造成了种种残酷的不公平。女性奴隶的命运就更惨,她们天天度着血泪交织成的生活,当然,奴隶的地位,也因为具体环境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遭遇,在乡村服劳役的奴隶,往往度着非人的生活,在矿场内工作的奴隶,待遇更惨酷,在宫廷内供职的奴隶,以及在私人家里工作的奴隶,待遇可能比较好一些。不过,一般而言,奴的命运是残酷的、不人道的。普通奴隶,生而为奴的人,固然惨不堪言,但在战争中掳获来的战俘,和海盗据掠来的人质,在奴隶市场公开出售的,更是连禽兽都不如。奴隶不能享有公私权利,在法律上,不算是一个人,只是一个机器、一件物品。同时残酷的奴隶制度,也暴露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实,罗马社会制度的基本矛盾,罗马帝国奉为金科玉律的“大同主义”、罗马帝国所夸耀的“大同主义”,其实完全是骗人的,因为只有一小撮的特权分子才享有罗马公民权,绝大多数的人民百姓都被排斥,不能算是罗马的公民。总括的来说,在自由人和奴隶之间、在富人和穷人之间、在希腊化的罗马人和蛮夷之间,界限分明,壁垒森严,失去自由的人,根本连做为人的身份都丧失了,财产多寡和阶级升降成正比,这一类似通非通的原则是绝对不公平的。

我们花了好长的时间去回朔罗马帝国,由盛极而步入衰亡的种种情况,当衰亡的迹相日渐暴露时,当时人们又无法解决这种种的问题,尤其是社会上种种败坏的风气,而在当时基督的教会,向罗马人提出了整套的革命理论,让我举些例子来说明,教会是如何成为当时的光和盐,也成了许多人的绊脚石。例如,罗马皇帝的法令无法重整家庭道德,而福音的贞操观念,劝人守身如玉的号召,有效地重建了家庭秩序,化解了婚姻的危机和生育方面的危机。教会向人宣传劳动的神圣性,把工人之子且身为工人的基督所立下来的榜样,展开在好逸恶劳的人面前,并且用圣保禄的话警告他们说:“谁不工作,便不配吃饭。”教会大声急呼向这个具有不平等阶级的社会宣告说:“人类都是天主的儿女,耶稣基督的弟兄姐妹,没有什么希腊人、奴隶或自由人的分别,更不容许有文明、野蛮、富贵或是贫贱的分别。”教会对那些贪恋财富尊荣而轻视谦卑弱小的人们,一再重复着耶稣的教训说:“贫穷的人是有福!”对败坏的社会说:“心地洁净的人是有福的!”面对冷酷无情、欺凌弱小的社会说:“良善的人是有福的!”耶稣也说了:“凯撒的归凯撒,天主的归天主。”因此而向人声明:“人的良心是天主神圣不可侵犯的领域,决不能将皇帝的神化向人要求无条件的服从。”

罗马的皇帝,对这个处处反对罗马秩序的宗教,决心要加以血腥的迫害,然而基督神圣的教会,却不顾这旅途上满布的荆棘,进而征服了希腊罗马的世界。经历三世纪之久,被严厉查禁的教会,不屈不挠的艰苦奋斗,居然最后成了罗马帝国的国教,外教对今世短暂的古老思想,也被澄清,逐渐的蜕变成为符合福音的思想。这种宗信仰、文化、思想的演变经过,就是我们在下面要说明的。

传播福音的宗徒和信友们是利用什么武器呢?他们也像各时代的革命党那样散布仇恨、采用暴力吗?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9 23:25:00 +0800 CST  
绝对不是,他们的口号常是吾主耶稣所说的那几句话“你们要彼此相爱,你们宽恕得罪你们的人,要善待迫害你们的人。”这种道理当然不是要求人在感情方面觉得仇人可爱,只是要求人理智的谅解,它是高尚的真理。按圣保禄的说法呢,外教人对这个真理,只是暗中摸索,希腊的饱学之士也只能发现片段的真理,只有天主教能给有心追求真善美的人,贡献它在别处所找不到的,也就是灵魂的得救和罪过的赦免。教友们的美德,尤其是爱德,引起了外教人普遍的惊奇和羡慕,“看!他们多么相爱啊!”领洗奉教的人所表现的快乐幸福,以及他们的信德,和为信德而准备流血致命的热情,在外教人眼中看来,都是真宗教的最好证据。

福音怎么样传开的呢?除了宗徒和耶稣的其他门徒之外,从一开始,就有热心的教友,认为自己从天主接受了致力传教的使命。他们放弃了一切俗务,周游各处去宣传福音,而一般的教友,虽没有传教士的身份,但却都利用各种机会,将他们所得到的恩宠分施给别人,也正赖着这种通力的合作和共同的努力,圣教会才在不满两个世纪内,赢得了那么多的信友。每一位教友都是宗徒,自己得到了真理,便不停的把所得到的幸福和真理,分施给自己的家人、自己的朋友和工作的同伴,这样,人人都有传教的使命,人人也都有传教的资格,连最穷无知,最被人轻视的也不例外。奴隶对同病相怜的其他奴隶、仆婢向自己的主人、水手向他们船上的奴工、商人向自己的主顾、兵士向其他的兵士、甚至囚犯向看守他的人都展开了宣教的工作,社会的各个阶层都有这种现象。最努力传教的,并不是最富裕和最有知识的人,这些人往往有所瞻顾,怕人评论讥讽,反而是阶级较低的民众,能彼此谅解、能推心置腹地彼此倾诉、彼此谈心,他们没有阶级的顾虑,认为经过耶稣苦难死亡所救赎的人类,都是天主的儿女,他们只想渗透人生的奥秘和人生的归宿,而基督的福音,正好满足了他们心灵的渴求,给了他们满意的答复,因为圣若望福音上就是这样说的:“永生就是,认识你,唯一的真天主,和你所派遣来的耶稣基督。”可惜,这种传教的方法鲜为人知,那些无名英雄也不希图后人的赞扬,也没有历史学家为他们立传传述,我们只能从信友人数的增加,终于罗马帝国宣布基督的教会成为帝国的国教,这样的成绩来验证这种传教方法的伟大效力。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09 23:27:00 +0800 CST  
圣教会在罗马的发展情形

上一节分析了罗马帝国衰亡的原因;也分析何以天主的真理、基督的训诲,满足了也解答了当时人们心中对真、善、美的渴望;也为您报导了当时的信友们,都自动的负起了传教的使命,认为传扬基督人人有责,人人也都有资格传扬基督的福音,以至教会在两百年内将福音传到帝国各地,使信仰基督的信友是那么的普遍,最后竟成了帝国的国教。接着介绍圣教会在罗马帝国的各行省内发展的情形,以及它在各个阶层的社会中发展的情形,然后就要来和您一块儿探讨,有关教难的各种情况和问题之所在。

首先,我们来探讨教会在义大利的情形。公元70年,耶路撒冷毁灭以后,教会的中心便自然的转移到了罗马,从罗马再向四方推进。信德传布得很快,尤其在义大利南部,迅速地组织了起来。在第三世纪中叶,教宗高尔乃略在罗马召开一次会议,参加的主教竟有60位之多。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法国的情形,法国在当时的名字叫做高卢,高卢开教可能很早,而马赛,是希腊和小亚细亚商旅经常出入的大港口,福音大概由此传入,先是传布罗亚河流域,在第三世纪,才传入其他地方。起初,只在城镇中传教,到圣玛尔定的时候,才逐渐传入乡间。高卢的南边是西班牙,相传圣保禄大概曾经亲自到西班牙开教。对第一世纪的情形,我们几乎一无所知,但在第二世纪,已有好几位主教,在三百年左右曾召开会议,当时就有35位主教参加,由此可见,教会在这里已奠定了坚固基础。

西班牙隔海对岸的北非,开教的情形,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可以确知的是,它开始一定很早,因为在第二世纪的末叶,在相当于现在的突尼西亚和阿尔及利亚等地,教会已经完全组织起来了,神职人员的人数也不在少数,活动的中心也很多,甚至在好几个地方,有教友们的公墓,在第三世纪初期,曾经召开过一次70位主教出席的会议,当时非洲的教会是最兴盛的一处,还曾经出过像戴尔都良和圣西彼廉等名满天下、首屈一指的教父。

关于埃及的情形。根据古老的传说,第二部福音的作者圣马尔谷曾做过埃及的第一任主教,虽无法确定,但埃及很早开教,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在第二世纪的末叶,埃及的教务异常的兴盛,而且还拥有第一流的神学家,在第三世纪继续的发展,有多位主教分散在埃及境内,信奉天主教的信友可以说已遍及全国,以后,埃及竟然成了修会生活的发祥地。相传圣玛窦去了爱底约比亚,爱底约比亚至今还是东非的基督信仰的世界。

接着我们再谈谈巴勒斯坦、小亚细亚的情形。在耶路撒冷毁灭以后,教友四散逃难,教会在巴勒斯坦已经少有活动和发展,但在小亚细亚,却进展得极为可观,不但在各城镇,连偏远的乡下也很盛行。

在罗马帝国的北方,福音的种子也传到了莱茵河和多瑙河流域,甚至越过多瑙河以北传入 哥德人中间。此外,在大不列颠的英国也有了信从基督的人,而帝国的东面,阿尔美尼亚及波斯等国,教会也已盛行。

我们惯常听说,最初的教友,只是社会下阶层的小人物。起初大多数皈依的人,固然是下层社会的人居多,像做手艺的啦!织布的啦!皮匠啦!鞋匠啦!而且啊!多数还是奴隶呢!这倒也不足为奇,因为当时绝大数的国民都是这一类的人嘛!就历史资料的显示,从公元62年起,甚至在尼禄的宫廷里都有皈依天主的奴隶,有些奴隶竟然说服了他们的主人皈依天主。也有恢复自由以后升了神父,当了主教或教宗的,例如教宗圣加里斯多一世,他早先原是个矿场的奴隶,而殉教致命的奴隶,更是不计其数了。初期教会中,社会的其他阶层中,也早已有教友。保禄本身就是一位犹太知识份子,他忠实的合作者路加是一位医生,他曾使塞普鲁斯岛的总督色尔爵·保禄和雅典最高法院的狄约尼削皈依圣教会,此外,在罗马和其他地方,常见社会各阶层的高级人物慢慢的也逐渐领洗进教了。

公元第一世纪的末叶,就曾有两位教友做过罗马帝国的执政官,而执政官是当时罗马的最高官吏,其中一个还是皇帝道米仙的堂兄,他竟在公元95年的教难中殉教,他的夫人也被充军。从第二世纪起,在罗马富绅的家庭,常有赞助教会和济贫穷教友的记载,这些记录是从圣加理斯多地窟里找到的,而这个地窟是属于为著名的贵族家庭的坟墓。在中层社会内,很早便有法官和律师们归依圣教会,至于以哲学、修辞学等其他学问为职业的文人,似乎多所顾虑,不敢冒然进教,直到第二世末和第三世纪初,才逐渐有归依进教的文人。然而在他们皈依以后,却贡献了他们全部的才智来服务教会,因此当时曾有不少的护教人士,或以著作、或以言论保卫了圣教会,其中最为有名的有圣西彼廉,他是“雄辩术”的教授,后来当了迦太基主教;还有戴尔都良,他是一位佼佼的法律学士;犹斯定是哲学教授。军人的生活,对遵守教规虽然不容易,但在最初的三世纪中,却有不少士兵奉了教。在教难的末期,竟然有整队士兵全都是奉教的,圣茂利斯和他的全队士兵集体殉道是一个例子了。当时帝国的境内,治安良好,军队平常都去戍守边区,这为传播福音颇有助益,当教难发生时军人殉道的也很多。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18:22:00 +0800 CST  
总之,圣教会传播得非常的迅速。公元250年间,已经遍布全国,而且还传了帝国国境以外的地区。教友的数字虽然无法统计,但社会各阶层都有教友,则是事实。为此戴尔都良在第三世纪初,曾写下了这样脍炙人口的词句:“我们不过从昨天才开始,但已布满了你们的城镇、家庭、公共场所、议会、兵营、朝廷、元老院和市场,只给们剩下了邪神的庙宇,如果我们同你们分开,你们便是被弃置于荒野的啦!”这话虽然有些夸张,但在第三世纪末叶,教友的数目的确是异常的庞大,以至使得皇帝们感觉到威胁。最值得注意的是,为了当教友,必须放弃当时的放浪生活、必须背弃国教、远离庙宇和游艺节目,尤其按照当代的说法“当一名教友,应该随时准备着牺牲性命”。在这种情形下,仍然有那么惊人的进展,这可以说,决不是一般人力可以幸致的。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18:22:00 +0800 CST  
二世纪教难分析

教难概述

救主基督早就预言“祂的门徒要遭受迫害”,在教会开始时,这个预言便已逐渐实现。最初三百年的教会史,可以称之为“教会受难史”,也可以称它为“殉道烈士们的历史”。罗马帝国加诸于教会的流血迫害,给这一时代印上了鲜明的记号,因此这一个时期,我们特别称之为“教难时期”。

第二世纪的教难多属地方性的,而且是间歇性的,第三世纪的教难,则是由皇帝明令发动的普遍性,几乎普及全国,情形惨烈,但为时颇短,而且使教会有喘息的时期。教难以后,丰富的记载如文录、目击记、以及详尽的法庭档案都足以提供历史学者们的研究。然而,在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以外,还有一连串无可置信的传闻。使历史学家感到困惑的是,后世的人,喜欢给古代的英雄烈士妄加许多荣衔,历史学家们在考证和批评历史事件的时候,曾经下过这样的结论:“教难时期并没有数百万殉道烈士,并且也曾经有许多教友临阵失去了勇气,各地教友全都视死的说法是豪无根据的夸张之辞。”这样一个历史真像的揭露,难免使人感到遗憾。其实,古代教难与后世的教难一样,总是满目疮痍的,教会从不希望受迫害,教难结束后,教会感到欢欣。既然如同我们前面所讲的,罗马帝国并不禁止多神的敬礼,而且还准许不同的教派存在,那么为什么独对天教如此的仇视,竟要以惨酷的流血来加以迫害呢?许多历史学家认为,从一开始,基督信徒的气质与众不同,触犯了几项罗马刑法,在帝国政权的指使下,便自然而然的产生了教难。他们认为,基督徒触犯了有关罗马帝国祭祀的“侵犯与侮辱尊严”的罪,事实上,信友们放弃了对皇帝的祭祀,就已经足够使他们获得这一项罪名了。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2:00 +0800 CST  
“侵犯与侮辱尊严罪”是从严重的叛国与反对政权的情事而来的,这条法律本身相当含糊,有些早期的皇帝,像底培里、道米提安,曾经将它扩大,应用到许多可笑的事上,譬如,出卖一座有皇帝石像的公园,或其他似的有不尊敬帝国的嫌疑的人,都要受到惩罚。这条含糊不清、弹性极大的法律,因此可用于每一件事上,基督徒当然包括在内了,但这只是历史家的一种假设,这种假设的正确性,到现在是问题。根据所知道的档案资料,受难教友的案件,从来没有一件是涉及“侵犯侮辱尊严罪”的,后来我们考证得到这条独裁的法律,原来是专门提供给皇帝贬谪私敌异己,像元老们以及一些个高级官吏的,而很少用在平民百姓们身上。大部份的殉教烈士,都是属于平民百姓以下的阶级。有人称赞图拉真皇帝,因为他拒绝采用这一条法律,以便摆脱前任皇帝的旧例,并且规定了惩罚基督徒的新法律。

拒绝参加帝国典礼的人,可以认为是犯了“悔辱尊严罪”,但是这种帝国祭祀,不一定是宗教的或强迫参加的定期礼节。罗马有祭司会议,定期举行礼仪,为崇敬已经去逝的和正在位的皇帝所恭敬的神明和其他的神袛,妨碍这样的礼节,当然是一种渎圣的行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得参与罗马祭祀,没有资格或没有责任参加的人,一生准免出席这样的场合。当时罗马市民对帝国祭祀所抱持的态度,与现代人对无名英雄纪念会、周会之类的集会所抱持的态度相仿,不愿参加的人可留在家里或到别处去,基督徒并不反对出席这样的典礼,当然那仅仅是出席而已。戴尔都良曾在《关于偶像崇拜》这本书里,畅论这事,他说:“身为奴隶的教友可以陪主人参加教外的集会,在别人家做客,可以参观教外礼节的进行,但当基督徒因职务关系,被迫组织崇敬的礼仪,问是就发生了。”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3:00 +0800 CST  
教会最初三百年的历史,可以称它为“教会受难史”,至于为什么会受到罗马当局的迫害呢?从罗马的法律“侮辱尊严罪”来看,当信友因为职务的关系,被迫组织崇敬的礼仪时,问题就产生了,这里我们将为您继续分析教难的原因是什么?

戴尔都良在他的《关于偶像崇拜》这本书里,他怀疑那些置身在统治阶级中的教友能避免崇拜偶像的暗礁。在教难期中,身居统治阶级的信友很少,据我们所知,其中殉难烈士少之又少。另外一些史学家认为,基督徒忠于自己的祭献,时常举行罗马帝国所禁止的礼节,已经触犯了渎圣之罪。所谓“渎圣”,就是亵渎了圣物,那些是圣物呢?罗马人认为是神庙、祭台、神像,还有坟地。在教难时,信友们特别的谨慎,避免涉足于教外人事的圣地,后来有许多传说,竟以这类事来渲染殉教烈士的生平。依照十二铜牌法,所有非罗马的礼仪是被禁止的,至少也应该得到政府的许可才可以举行,但是这条法律条文早已废止了。在帝国时代,罗马城及全帝国境内,本地的,或外来的各种礼仪,只要不妨害公众安全,都已经不受法律和权威的限制了,而且在当时,教外人士并不以为基督徒的弥撒献祭是一种宗教礼仪,因为信友们没有神庙、没有祭台、没有神像,他们既不点香、也不焚膏,罗马人视他们为“无神论者”。

我们还可以追问,信友的生活方式,是否与罗马的刑法有抵触,因而引起教难呢?为什么几个世纪以来,法官们屡次对信友颁布新的敕令?从法律的观点来看,这些敕令的内容彼此也不相同。历史学家,仍在盲目地搜集着教难的法律依据的文献,他们始终认为罗马帝国是一个法治的国家。不错,罗马的民法是卓越的,许多现代文明国家都在步它的后尘,然而罗马的刑法则是很不完善的,尤其是罗马的诉讼程序法就更差了,因此,我们认为,在这个表面上似乎无瑕可指的法治政府里,找出形式范畴内的专制与残暴,又有什么值得惊讶的呢?有些历史学家把教难的原因,从法律圈子移到政治领域上,以为当时罗马帝国的存在,受到基督信友的威胁,教会的势力越来越雄厚,帝国本身节节自卫,进而惩罚、迫害教友了。这样解释,可说是无稽之谈,如果把教难看成是帝国与教会之间的斗争,那么在斗争过程中,事无大小,侵略者显然是罗马帝国,但是,我们知道,掀起教难的往往不是政府,而是民众,有时官吏被迫行动,这种情形在第二世纪时尤其显著。距离罗马很远的里昂、斯米纳、迦太基、亚历山大里亚等地的人,难道也狂热地关心着帝国的前途,而设法消除自己的同胞吗?也许后期教难时的罗马皇帝像戴克里先、贾勒略曾经由于政治的动机来迫害信友,但是,谁也不能证实这件事。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4:00 +0800 CST  
大约在公元300年左右,教友人数极众,简直可以形成一个现代的政党来发挥政治的功能,可是,那时候的信友,似乎没有这方面的冀望,信友们从不曾想到争战,把皇帝从他的宝座上拉下来,甚至在最惨烈的迫害,他们也从不设法抗衡。戴克里先皇帝曾经为歼灭基督徒而忧愤填胸,这至多也只能解释教难为什么一直延续到公元300年,而绝不能拿来解释教难掀起的原因。在尼禄和图拉真的时代,信友为数尚少,没有人预知教会的未来,尼禄和图拉真不仅想做先见之明的皇帝,似乎也想做先知呢!

教难的另一个明显的因素是人间的仇恨,我们不能忽略这个问题,在人类历史上,爱与恨扮演着极其显要的角色,比理智所表演的精彩得多。历来基督徒的刽子手,总是以美妙的幌子做俺护来执行他们的任务,而骨子里却埋藏着对教会、对信友的憎恨,历史学家是不能对这些人性中的黑暗面漠不关心的。那么是否每一位按照法律惩罚信友的皇帝和官吏,都深怀憎恨?那也不尽然,他们中间,有许多人是只知道服役国家,履行职责而已。

才思飘逸的戴尔都良说:“真理一进了世界,就引起了憎恨!”这种憎恨潜在的原因是什么呢?为什么它一次又一次地换上新装,好像永无止息似的?”先说一说犹太人吧!最初罗马人不以基督徒为犹太教的一个支派,他们也没有把对犹太人的憎恨转移到基督徒身上,后来,他们从犹太人那儿获得犹太人敌视基督徒的事实,犹太人有意骚动排斥基督徒,公元156年,“斯米纳教难”便是一个例子。戴尔都良记述犹太人的会堂,成为流血的场所时,对这些悲惨的斗争是知之甚详的。

同样的,在憎恨者的行列中,有一些在经济生活上,因基督徒而受到打击的人,他们不是泰然自若的祭师们,而是那些靠异教祭祀为生的商人,以及与他们有关联的占卜者、星相家、教师和哲学家。宗徒大事录中不也记戴了保禄宗徒在厄弗所宣讲“用手制造的,不是神!”以致使得制造神像的银匠感受到失业的危险,而联合起来跑到剧场,引来了一场混乱的集合,几乎要保禄的命呢!

帝国的态度也左右着舆论。普通市民除了和统治阶级声声相应以外,不能有别的见解,许多人或许这么想:“让这些个基督徒去我行我素吧!政府总会有再三惩戒他们的措施的。”没有人相信舆论所加于基督徒的林林总总罪名,但是基督徒的活动却使群众恼怒,他们暗中举行祭献,激起了百姓具有敌意的好奇心。戴尔都良曾有这样的记载:群众特别喜欢打扰正在参与礼仪的教友,例如塔西西的殉道是因为他拒绝了放弃圣体的劝告。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4:00 +0800 CST  
基督信仰无声无息的传播是令人忧愤的,无论在何处,你都会邂逅信友,你不知道他们从何而来,而且信友们静肃严穆的生活,对别人像是一种沉默的谴责。儒斯定曾记述了一个可作为代表性的故事:有一个罗马贵族妇女,一向和丈夫过着放荡的生活,后来皈依了基督,要求她的丈夫信守丈夫的忠贞,否则她就要和他分居,他的丈夫在妻子身上找不到反驳的理由,便去告发曾给他妻子讲道理的信友普脱勒美,于是普脱勒美被官方逮捕,为信仰而致命。

教友们生活在罗马人中间,却不追随他们的风俗习惯。一个罗马人虽然对他们的神袛失掉了信心,但也仍然要照惯例举行外表的敬礼,一个外教人同时对各种不同的神奉献祭祀,并不感觉有什么不对,还认为是因此而多蒙疪佑,而基督徒呢?却大大的不同,他既信仰了唯一的天主,便不能再去敬礼其他的神和偶像了。罗马最爱好的娱乐,就是露天剧场内那些个残酷猥亵的表演,教友们当然是不去参加了,外教人无法了解他们所以拒绝参加的理由,便不免对教友们产生了恶感和疑心,因此称他们为第三种人,这就是说,既非罗马人,又不是犹太人,简直是一群无以名之的怪人,所有的人既然不愿意和他们接近,自然处处被歧视憎厌了!戴尔都良曾这样给我们描述了当时的情形:“‘听说王某某还不错,可惜他是个教徒!’另一个说:‘想不到张某某那样的聪明,竟然信奉了基督!’可是谁也不去想,王某某、张某某之所以不错,正是因为他们信教的缘故啊!”教友们拒绝对皇帝的相钦崇叩拜,不但是冒犯尊严而且表示自己不是好公民,并且还算是亵圣,所以教会初期的教友,披控告为不信神。

此外教友还显得非常神秘,不能当着外教人举行圣事,外人对奥迹无从知道,自然的便要加以嘲笑了,何况保持秘密也是招人诬蔑的原因,因此控告教友密秘集会,并且在集会时荒淫乱行、叩拜驴子的头、举行魔术、举行圣体圣事竟被控告成以婴儿作祭品,然后分食婴儿的肉,像这种不伦不类的诬蔑,竟有官吏采信,连所谓有知识的人也不例外。

在前面,我们已述说过尼禄如何利用了教外人这种对基督徒的仇视心理,把罗马城的大火嫁祸在基督徒身上,开始了一场空前的大教难,从此,在帝国境内,便制定了一条法律“严禁人民信奉基督教”不过呢!在具体实施时,每一个皇帝的作风各不相同罢了!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4:00 +0800 CST  
接下来,我们再综合的说一下第一期的教难,古代基督教作家总以为一手造成教难的是尼禄皇帝,而实际上,在尼禄皇帝以前,就已有殉教烈士,至少,我们知道的有六品执事斯德望、宗徒大雅各伯都是为信德而致命。假如公元64年,尼禄所实施的迫害,只发生了一次,以后没再重演,那么,我们可以用尼禄皇帝凶狠嗜杀的个性来解释,我们可以说,是因为尼禄恐惧众怒难息,才嫁祸于基督徒,然而公元64年以后教难一再的重演,一直延续到第四世纪末期,足见罗马政权一贯仇视圣教会。罗马既然是一个注重法律的国家,它这样迫害教会、残杀教友是否有什么法律的根据呢?这个问题,信徒们很早就提出来了。第二世纪末叶,戴尔都良在《为真教辩护》这本书上,就质问罗马人说:“你们不妨翻阅一下你们的历史,便可以知道,罗马帝国第一个对我们的教会下毒手的是‘尼禄’,以后步其后尘的是以残酷著称,有人称他为‘小型尼禄’的道米先皇帝,这些仇视圣教会的皇帝都是残暴不仁,为人民所唾弃的败类,至于那些赏罚严明,爱民如子的贤君,从来就没有一个曾与基督徒为敌,迫害宗教的法律,只有荒淫无耻、嗜杀成性的暴君才会予以执行。”这种辩护方法确实聪明,把迫害教会的责任,都放在声明狼借的暴君身上。当时罗马政府的确曾颁布过仇教的法令,但是,只有残暴无道的昏君,才甘冒天下之大不讳、悍然执行。这些法律的价值也就可想而知了。

戴尔都良认为,罗马帝国时代与圣教会为敌的而发动教难的,却大都是那些昏庸残暴的君王,而真正勤政爱民的君王,不曾与教会为敌,其实这个论证并不一定完全正确,那么事实究竟是如何的呢?我们就要来根据实际作深入的探讨。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4:00 +0800 CST  
在圣教会的教难历史上,若干位号称贤明的罗马皇帝,虽然没有颁布新的仇教法令,但是至少也曾是萧规曹随,很认真的执行过仇教的法令,而戴尔都良所谓的安居乐业的升平时代,也正涂满了基督徒的鲜血呢!所以我们可以断定,罗马政权一贯迫害教会的行动,一定有法律上的依据,但这些迫害教会的法令,内容究竟是怎么定的?我们不得而知。公元110年或111年时,图拉真皇帝批覆毕利纳的诏书,是以旧有的法律成例为依据,戴尔都良明白的指出,尼禄曾经颁布过一道迫害基督徒的法律,我们应该研究的是,这一类迫害基督徒的法律,它的理论根据究竟在那儿?

基督信徒是与犹太教脱离了的分裂分子,他们不能享受罗马赋予以色列民族的特权。而特权中最重要的,是尊重以色列的宗教信仰,不强迫以色列人向国家的神衹献祭,然而这不能作为基督信徒应该受惩治的理由。至于普通刑法上的罪,例如纵火烧城,这也只有无知的愚民,才会想到用这种莫须有的罪名来指控基督徒的,如果借用这一类的借口,来发动大规模的迫害运动,那简直是匪夷所思了!为什么别的东方宗教都受到国家法律的尊重和保护,唯独基督圣教,被认为是非法的迷信,而受到刑法的制裁呢?

我们站在历史的角度,纵观整个教难的来龙去脉,也就不难发现。在以前曾谈过,这种对立的局面,罗马帝国本身以及基督徒本身,最初都还茫然不知。

基督信徒既然不肯崇拜罗马的神,而且拒绝向罗马帝国及皇帝献祭,依照罗马法律,已经是犯了大逆不道和亵渎神明的罪名,然而亵渎神明的罪名,必须要有具体的行动,才能成立。在第一、二世纪,信友从来没有犯下捣毁神像的行为,亵渎神明的罪,也就自然难以成立,至于大逆不道的罪,是到了第三世纪,才有正式的法令,明文规定,如果信友拒绝向罗马帝国及其皇帝献祭,就以大逆不道和亵渎神明的罪来论处,因此,公元第一、第二世纪的迫害基督徒,一定另有法令根据。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6:00 +0800 CST  
有人说,罗马的官吏,有权采取一切弹性便宜的措施,用以维持帝国各地的治安,根据这项权力,官吏们可以将扰乱公共治安的罪犯,处以死刑,可是这种假定,仍然缺乏充份的根据,因为基督徒是最奉公守法的安份良民,如果说信仰耶稣基,足以妨害治安,那么妨害治安的,也决不是基督徒,而是向基督徒滋事挑衅的仇教分子,由此可见,罗马的地方官吏是很难以这项权力作为维持治安的借口,出面予以干涉。关于这一点,只须看官吏们往往得向中央政府皇帝那儿请示处理宗教案件的办法,可见地方官吏是多么的左右为难呢!

一般来说,“加入基督教会是为非法的”这项法律原则,自从公元64年尼禄迫害教会开始,已为政府当正式采用了,但是罗马当局采用这原则的根据何在,我们仍然无法找得到。罗马帝国似乎在自卫本能的推动下,不知不觉的对新生的教会展开无情的打击,企图要消灭它,而圣教会从一开始就昂然负起了耶稣所交待的神圣任务,在这个现世的世界上,作矛盾诡异的标记,在忧苦和灾难中生存、在忧苦和灾难中成长发展。

大规模的教难是随着两种因素而展开的,一个因素是,罗马帝国在公元第一到第三世纪内,力图巩固政权,加强对人民的思想控制,从而必然的排斥一般所谓不信奉国教的分子;另一个因素是,基督信友经过了长时期同甘共苦的生活,受着理论家的熏陶、殉道烈士带头的模范作用,越来越认识对立的局面是必然的,妥协是不可能的。这种对立的局面,经过一定时间的酝酿,随着前面所说的那些因素而逐渐发展的,所以最初的130年内 ,也就是从公元64年到192年,迫害是波浪式的,忽而强烈忽而松懈,至少还不能认为是一种有计划的行动。从第三世纪起,形式完全改观,迫害成了一种有系统的行动,政府颁布了特别法令,对全国各地的基督信友普遍的杀害。在这种大规模的、全国性的迫害运动中,流血牺牲的人数,当然的,都要远比过去来得庞大了。

若干的宗教著作、传统的说法是,罗马政权对圣教会的迫害,共有10次。这种说法是没有历史根据的,“十”是个整数,而且含有象征的意义,一提到十次迫害,人们就联想到旧约时期,在埃及的十大灾祸,或联想到若望的宗徒默示录中,所描述的那只野兽,头上有十个角,角上戴了十个金冠,和圣徒作战。而事实上,有组织的、大规模的、全国性的迫害,只有四、五次,如果要将小型的地方性的迫害都计算在内,那就超过十倍了!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7:00 +0800 CST  
罗马帝国固然有它的一套似是而非的理由,对圣教会横加迫害,那么为什么迫害的程度会如此的残酷呢?那是因为罗马社会已经腐败而且开始解体了,这种疯狂的迫害,正是它崩溃的前兆,罗马帝国不惜以最野蛮的手段,杀害无辜教友,不仅将不少善良的信友送进枉死城,同时也替自己掘下了坟墓。

当时罗马人爱好的流血、爱好将囚犯当着群众执行死刑,供人民聚集时观看,主人将奴隶活活地鞭死、将奴隶的肉喂给鱼吃,这对当时的旁观者来说,简直是平淡无奇的事。此外,从共和时代的末期开始,统治阶级爱用当众流血的表演,来供人消遣,人民向政府的要求有两项,那就是面色和表演。对一般罗马人来说,两者的重要性是相等的。当时的罗马人,把看表演当作是日常生活的一部份,如何组织各次的表演,以解决人民日常生活的需要,那是执政当局头疼的事了。这些血淋淋的事太残酷了!举个例子说!一幕哑剧演到最后的结局阶段,在这一幕内,剧中某主角应该被人杀死,就去叫来一个死囚代替演员登台,假戏真做,这死囚当场就被杀而死,没有比这更真实的演出了;表演希腊神话中普罗梅德身系岩石的一幕时,就用一个木制十字架代替岩石,将囚犯活活的钉死在十字架上,这一类逼真的演出,简直令人毛骨悚然、不忍目睹。而首创以活人供处于饥饿之下的野兽撕裂吞噬的是奥古斯都大帝,是他,第一个下令将一个名叫塞路禄的江洋大盗解往竞技场,放出一大批虎、豹,活活的将他咬死。罗马的法典中,有一道法令规定:政府可以将死囚提解到罗马,当众供野兽吞噬。这种野蛮的表演节目 ,由罗马流传到全国各地,成群的野兽在竞技场当众表演扑杀掠食活人的节目,成千成万的角斗者,而这些大部份都不是出于志愿的奴隶或囚犯,他们互相残杀,供一批批疯狂的观众欣赏。在这些表演中,场子内判死刑的囚犯,必须咬紧牙关,拼个你死我活,到后来全都被杀死;另一种表演是把活人投入野兽群中,供虎、豹、狮子饱餐一顿人肉佳肴。在我们现代人看来,这样的屠杀,简直是惨无人道到了极点,然而当时的罗马人,却视为平淡无奇,而且非这样紧张,就看得不够刺激过隐。

楼主 举世无双公爵  发布于 2016-12-10 23:17:00 +0800 CST  

楼主:举世无双公爵

字数:8756

发表时间:2016-06-26 07:23: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8-16 14:09:09 +0800 CST

评论数:9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