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对被称夷很是不满,写了一篇《辨夷论》

越南人李文馥在1831年(明命十二年)担任如清使出使中国福建以护送海难眷属时,因见对方官员把他带进位于福州的住所题写“粤南夷使公馆”六字,心感不满,因而“诮让馆伴官,声色俱厉,不入馆,令行人裂碎‘夷’字”,中国官员便把馆名改为“粤南使官公馆”。随后,李文馥“恐其未尽晓然”,撰写《夷辨》(后世又称《辨夷论》)张贴在公馆,进一步申明论点。

楼主 四点笑声多  发布于 2016-09-17 20:29:00 +0800 CST  
“自古有中華,有夷狄,乃天地自然之限也。而華自為華,夷自為夷,亦聖賢辨別之嚴也。華之所以為華,無論己乃有華而不夷,不夷而乃夷之者,此則不容以不辨。夫夷之所以為夷,圣經人之,賢傳彼之,而周公之所必膺之也。何哉?或專於暴行而不知有道礼名分,如古之荊楚是已。又或擧其国而異端之而於吾人之綱常道義一棄而不顧,如今之東西洋黠夷是已,称之曰夷,因其所也。我越若是班乎?我越非他。古中國聖人炎帝神農氏之後也,方其遐僻自畫,顓蒙未開,此辰而夷之,狄之可也。而於周為越裳則氏之,於歷代為交趾則郡之,未有稱為夷者。況自陳黎安南以還土地日闢,至今而倍蓰焉。北接中州廣東廣西雲南三省,西控諸蠻接於南掌緬甸諸国,東臨大海包諸島嶼,南亦抵于海,遶而西南隣于暹羅,其餘屬國附蠻不一而足,真裒然為天地間一大國矣。氏之且不可,郡之且不可,而可以夷之乎哉?然此姑淺言之耳。以言乎治法則本之二帝三王,以言乎道統則本之六經四子,家孔孟而戶朱程。其學也源左國而流班馬。其文也詩賦則昭明文選而以李杜為依歸,字畫則周禮六書而以鍾王為楷式。賓賢取士,漢唐之科目也。博帶峩冠,宋明之衣服也。推而舉之,其大者如是。夫是而謂之夷則吾正不知其何以為華也。或為高論者曰:舜東夷之人也,文王西夷之人也,傳有之,於夷乎何損?不知此蓋就其所生之地言耳。舜文之所以為舜文,自載籍以來有稱舜為夷帝者乎?有稱文王為夷王者乎?或為卑論者曰:蓋因其異言異服而夷之耳。是尤不然。且就目前言之,如福建一省,考亭朱夫子之遺教也,而所屬泉漳,人往往以巾代帽,此豈非異服,今將從而夷之乎?又如十八省言語各各不同而土語與官語又各不同,此豈非異言,亦將胥而夷之乎?其必不然也。明甚通乎華夷之義,但當於文章禮義中求之,余之辨可無作也而余豈好辨哉,余不得已也。此辨既出逮入見孫總督當堂宣示云:貴使此來本督自以使臣之禮待之,不敢以外夷視也。既而中州士夫抄者相繼,其中亦多有評閲稱賞者有儒學訓導李振仁者為人極慷慨,睹我衣冠乃自擲其帽曰:我是夷而反夷人乎哉?”

楼主 四点笑声多  发布于 2016-09-17 20:29:00 +0800 CST  
汉语是一字多义一词多义。夷字是这样,他可以指部族可以指方位,可以指野蛮可以指外族。不是单一解释。如有东夷西夷南夷北夷。但他们不是在东方的东夷。在清朝称越南人称越南夷的时候他们是很愤怒的。在文化上不是中华文化那就是夷。

楼主 四点笑声多  发布于 2016-09-18 21:03:00 +0800 CST  
法則本之二帝三王,道統則本之六經四子,家孔孟而戶朱程。其學也源左國而流班馬。其文也詩賦則昭明文選而以李杜為依歸,字畫則周禮六書而以鍾王為楷式。賓賢取士,漢唐之科目也。博帶峩冠,宋明之衣服也。越南人认为这些标准就是中华

楼主 四点笑声多  发布于 2016-09-30 12:21:00 +0800 CST  
当清朝接待官员看了这篇文章,把自己的帽子就扔了:我们成了蛮夷还反而把人家当蛮夷。 这话对也不对,在衣冠来说是对的,清朝的衣服不是宋明以来的制度。尤其头发不是华夏的了。传统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有丝毫损坏

楼主 四点笑声多  发布于 2016-09-30 12:27:00 +0800 CST  
@祖馨万里:这一支可是蚩尤子孙吧

楼主 四点笑声多  发布于 2016-09-30 12:35:00 +0800 CST  

楼主:四点笑声多

字数:1332

发表时间:2016-09-18 04:29: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7-10-13 14:11:14 +0800 CST

评论数:88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