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到底教给了人们什么?

能作为名著经典的作品得具有高超的文学价值和非凡的内涵。简单说来就是故事不但好看,而且还有意义。抗得住人们的推敲,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三国演义》的故事中国人耳熟能详,但隐藏在故事背后的精神,内涵和道理却更加值得我去为之思考学习,身体力行。
一部好的作品,一个厉害的人物,应该是能改变人心,改变社会,改变世界的。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4:11:00 +0800 CST  
1.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三国演义》的开头第一句就是一个大道的总结,历史精神的概括。
盛衰起落,缘聚缘散。简简单单的几个字就把人世间的种种变化,宇宙自然更换的定理给解释的淋漓尽致,没有长篇大论和废话连篇。
就是这么八个字,你就不得不佩服这个人的思维见解。
对啊,人世自然就这样。凡事过则必反,极则生变。
所以,历史的大道和形势的大方向不能改变,也不要去强求的想靠人力去扭转。不可能!
还是顺其自然,得过且过吧!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4:16:00 +0800 CST  
2.乱世之源
有人说每过几百年就会有一个乱世,然后乱世出英雄,英雄平乱世,定千秋伟业,立不世之功,一晃几百年,乱从中起,纷纷攘攘,无
尽无休。
乱世难道也是一种历史的自然法则么?有盛世才会有乱世,乱与盛是交相接替,相辅相成的。只是乱世的起源真的是人力不能改变还是源于人自己?
我觉得新三国这一段有一个说法,我个人觉得很有理。
乱世其实源于人心散乱。
被功名利禄,声色犬马迷惑的人,为了欲望可以不择手段,也可以阳奉阴违。
比如十常寺,十常侍自己横征暴敛,卖官鬻爵,他们的父兄子弟遍布天下,横行乡里,祸害百姓,无官敢管。人民不堪剥削、压迫,纷纷起来反抗。
还有十八路联军,名义上上征逃董卓,替天行道。实际上各怀鬼胎,居心叵测。很多人都想趁热打铁,瓜分疆土。做一方诸侯。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4:26:00 +0800 CST  
3.帝王的前兆
我发现中国历史上的大人物出生或者幼年之时总有与别人不一样的遭遇,项羽,刘邦如此,刘备也一样。
小说里写道: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
虽然这种帝王的前兆是出现在小说里,但我隐约的感觉到古人思维里对待帝王将相的出生总是怀抱着不一样的眼光,总是喜神话或者夸张手法来突出此人的不同,日后必有大出息,这一现象,无论是历史还是小说比比皆是。像什么红光一现,什么龙出升天,什么一朵祥云围绕,各种手法,神乎其神。
这也表明了某种意义。我不是很迷信,但我有时候也觉得也有道理。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4:34:00 +0800 CST  
4.风云际会
第四点我说的还是小说的常用套路,就是意气相投,不打不识的那种风云际会。有缘千里来相见的那个巧合性。
水浒中这一套路运用的遍地都是。三国里这种手法也是可见一斑,端的精彩。
比如最经典的刘关张,桃园结义,历史没这么回事。但小说就偏偏杜撰了这么一个戏剧性的情节,再加上影视剧的渲染,让任读来兴趣盎然,倍感亲切。于是故事的发展一切都变得合理起来。其实这种套路其实屡见不鲜,名著里有,武侠小说里可见,生活中也是身体力行。
这就突出了一个缘字。我们生活中的偶遇和邂逅,也让我们倍感心动,激动惊喜。感觉人生流年几十载,终于得遇知音,大慰平生。归根到底是志气相投,更得仰赖于缘分的奇幻,因为缘分相聚一起,因为兴趣呆在一块,正是如浮萍相遇,可遇不可求。所以,要懂得珍惜那些在你生命中出现的人,因为很多人只会与你相见一次,从此天涯咫尺。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4:49:00 +0800 CST  
5.有本事再谈机遇
在创业和求职的旅途中,我们有时候不免在感叹,乃至抱怨,上天没有给自己一个大展宏图的机会,那些个单位也是不识货的瞎了眼,竟然看不出高人就在眼前。
我们有时候也在等待发财的机会,更多的时候是下伏在别人的手下,暂且谋生,其实我们本身并不甘愿如此。
但人在江湖的不能自己,和人在屋檐下的不得不低头,还有时运的不济,让我们有气没出撒,有力没处出,有志没处显。
不上不下,不伦不类。浑浑噩噩,就是在这样的生活中度过一天又一天。
我以前在感慨命途多舛,但现在的我更多的在感叹,感叹自己的力不从心,而不是时运不济。
成功和失败不会偏向任何人,有失败才会有成功,有付出才会有成功。
有能力了才有机遇,能力越大,机遇越多。而不是一昧的抱怨和感叹。
就像刘关张,起初的他们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也是四处碰壁,但最后终于龙出生天是为何?
刘备凭的是志气和隐忍,关羽和张飞,人家资质本来就很高,是金子当然会发光。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4:59:00 +0800 CST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5:37:00 +0800 CST  
6.龙岂池中物
督邮事件让刘备认清了官场的黑暗,世道的衰落。哪里都有类似剥削,压榨百姓的贪官污吏。与其做得一方治吏,风调雨顺。倒不如放开手脚,扩大眼线,去整治天下,换个人世间一千清白,开创太平盛世。倒也比在这弹丸之地出气的好,于是刘备弃了县令,携手关张往着更大的舞台去奔跑。
这也是应了后来的那一句“龙岂池中物,乘雷欲上天”的话语。
人在年少时,一定要立志。志不恐不立,唯恐立不行。
刘备不甘愿在一个小地方穷其一生,弄得个一无所有。其实换成别人也许早就和督邮一个秉性,同流合污。如此,虽说干不成大事业,倒也活的红光满面,不愁生计。不必冒着刀光剑影冲锋陷阵,也没有身在朝廷之中的波谲云诡,尔虞我诈。但心高气傲的刘备想要闯出一片更加广阔的天地,任他遨游,展鸿鹄之志,不负平生。
与其默默无闻了结一生,倒不如轰轰烈烈过完此刻。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5:50:00 +0800 CST  
7.我愿前往
曹操主动请缨诛杀董卓的故事让人觉得他是一个有心的爱国青年,也是一个有勇气的义士。其实这也算是一种为人处事的智慧。
董卓当时的处境不知道有多少人恨之入骨,却人人敢怒不敢言,可谓众矢之的。
就在这样的情况下,只有曹操一人明目张胆的主动提出刺杀奸贼的提议,这是需要何等的勇气?长远的目光!
先不谈成功与否,杀了董卓就会一夜成名,万众瞩目。成为举国上下顶礼膜拜的大英雄,那声色犬马无尽无休,那功名利禄滚滚而来,对子孙后代也是莫大的福分,天大的功劳。有百利而无一弊。
再者说,除了董卓相当于为自己后来上位铲除了绊脚石。
曹操何等聪明?他不会做赔本的买卖。
就像我们在工作上,老板永远只会欣赏有韬略,勇略,做事总是第一个上,主动为老板排忧解难,分担重担的员工。
然后这个员工也只是讨好他,献殷谄媚,巴结拉拢,为自己的前程铺路而已。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6:01:00 +0800 CST  
8.色乱性迷
吕布拥有傲世天下的武艺,响当当的名气。说到将,有八健骑。说到兵,虽说不到,但也不赖。说到谋士也有陈宫,陈宫此人虽说不是数一数二的存在,但也曾让许多人栽倒在他的手上。可谓有兵有将有谋士有城池的吕布为何为落得个身败被杀的下场?
天要亡他?
我看原著就可以知道,吕布此人的失败归根到底为两点。
第一,勇而无谋,刚愎自用,优柔寡断,多忧少决。
第二,沉迷于酒色,荒废志向,愈发沉沦。
简洁说来就是被色和性误了一生。
荒于酒色和性格毛病一直以来都是为人者建功立业上最大的阻碍,或者说红颜祸水,或者说性格决定成败。
如此看来,为人处事处理好色与性的尺度,勇与谋的关系,对于建功立业,飞黄腾达是有多么的重要。否则,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次堕落而永不覆身。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7:53:00 +0800 CST  
9.离间
离间计和反间计的区别,离间计使对方内部产生内讧,反间计是识破敌人的计谋再对付敌人。
反间计最具典型的是周瑜利用蒋干杀蔡瑁,张允。
而离间计典型的也自然少不了王允离间吕布和董卓,使之反目成仇。
在生活中我们不免会和一些人发生碰撞,言语碰撞,肢体碰撞,乃至结怨成仇。
在工作上,我们也有竞争对手,因为利益纷争,我们都想打败对方,一举拿下。
这个时候就要学会商场运营之道。
面对你的敌人,你的竞争对手,想要不费多大力就想过得事倍功半的效果,那就挑拨离间,利用别人,或者你的敌人来对付你的敌人。
虽然这招有点损,但商场如战场,官场如沙场,人生就是一场竞争赛,弱肉强食,你不灭人,只能被人灭。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8:19:00 +0800 CST  
10.和事老
在生活中,有这么一种人每每在剑拔弩张之时一句话能化金戈为玉帛,每在争锋相对之时一个动作就能化敌为友。这种人总是面带笑容,指手画脚,让人又爱又恨。但不得不说,这种人的作用还真是不可或缺,他就像一颗定心丸,能让原本因为鸡毛蒜皮小事的人镇定自若,从而小事化了。又像一盆水,浇灭人内心的怒火。也像一股润滑油,能调和敌友的关系。这种人就是和事老,老好人。
吕布就当了一回和事老,这也是吕布少见的一次智慧表现。
和事老,别看上去满脸笑容的,其实这也是一种人际交往的智慧。
面对袁术和刘备,吕布究竟帮谁一时难以抉择,他知道无论帮了谁,都会得罪另外宜家,倒不如做个和事老,两家都不得罪。
在现实中,和事老帮两家解决了纠纷,维护了关系。不仅在事态缓解上起了决定性作用,就是自身形象的塑造也是聪明绝顶。因为和事老一般在旁观者看来就是老好人啊。
好人为何不当呢?
解决恩怨总比结下恩怨好对吧?
虽然只是六月心的烂好人!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8:31:00 +0800 CST  
11.值得为老板拼命么?
典韦的事迹完美的印证了这句话,虽然他也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已经不是干一行爱一行了,而是干一行,就得有随时赴死的准备。
典韦到底是傻还是忠啊?自己的老板逍遥快活,自己浴血奋斗的,为了什么?
切,好死不如赖活着。你为上司拼死拼活,到最后充其量还是个打工者,永远不会飞上枝头变凤凰。
看曹操也就哭了几下,没了。
虽说这死的有点不值,却也是轰轰烈烈。临死偏还拉几个垫背的,拽人当器,拼死一搏。可以说,没有这一战的表现,凸显典韦的神力效果,就典韦和许褚二十回合平手,和吕布打二十回合被曹操说吕布非一人之敌的表现,能不能进前十都成问题。
但典韦悲壮的死亡和忠义的性格还是为他的人格魅力加分了不少。
事实说明,以后请保镖一定要请典韦这样的。就像领导身边的保镖那样,那可是随时准备为你死的。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8:49:00 +0800 CST  
13.学会示弱
刘备投靠曹操之后每天只是种植蔬菜,耕耘田地。煮酒论英雄,曹操慷慨的和刘备纵论天下大事,点评世之枭雄,但一阵惊雷却吓得刘备筷子都掉地上。
这些本身都是刘备故意示弱。
让曹操觉得自己胸无大志,胆小懦弱,好放松对自己的警惕心,以图后来大事。你不得不佩服刘备的智慧。
在这乱世之中,能有这种机灵的手段恰恰是挣扎着生存下来的智慧。
学会示弱并不等于懦弱,而是一时的不济让对手放松对你的警惕,就算是误会也在所不惜,待日后飞黄腾达之时,让他措手不及。
隐藏实力,这一招多么高!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19:09:00 +0800 CST  
14.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这一段我要特别说明,就是《三国演义》里的忠义思想和仁政思想的突出表现,是领导整部小说的思想核心,也是作者极力推举的一种文化,思想。
刘备作为儒家思想中仁政之君的代表,在罗贯中眼里是作为小说第一正派主角,而与之相反的就是曹操被写成反派角色,这就是被人定义的尊刘贬曹的演义小说。
而另一个忠义的化身就是关羽。
关羽是作者花费了浓厚笔墨去极力渲染的人物,关羽的武艺高强,对主的忠,对友的义,对嫂的敬,对敌的恩。
集万千光彩于一身的人物,关羽在小说的世界中鹤立鸡群,独树一帜。
挂印封金,送人送马,好酒好食,关羽倍受曹操恩宠。
如此来说,普通人面对这样的待遇享受还来不及,怎有退却之心思?
关羽就是不忘初衷,不忘旧情。斩颜良诛文丑报答曹操之后,楞是凭着志气投旧主而去。这就是中国故事中有名的千里寻主。
只此一事,关羽从此被人记住了忠义的形象,圣人般的光辉。年年岁岁,历朝历代都累受香火供奉。
忠义,忠臣不事二主,宁死而不忘节。
大丈夫身在天地之间,莫不是以忠义为立身之本,看关公者,莫不让人热泪盈眶。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21:42:00 +0800 CST  
15.相人而用
官渡之战本来看似毫无悬念恶战争最后局势一面倒,不利者获得大胜。估计连曹操自己都料想不到。
官渡之战,袁绍最大的失败就是刚愎自用,用人不当。最后一次失误处处失败,这样的连锁效应每一次送来的败报,打的财仗都让袁绍锥心的痛啊。好好的断送了优越的资源,成王败寇。
袁绍恨么?恨不听田丰之言么?恨用了淳于琼这种大酒鬼去守乌巢。悔恨有什么用?
从袁绍刚愎自用和用人不当的这种失误,作为一个领导人真的是莫大的错误。
作为领导,没有才能可以,没有作为也可以。但一定要知人,会用人。因材施教,因人而异。
根据人的性格和能力,人尽其才,各司其职。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21:57:00 +0800 CST  
16.就算知道也要说
田丰,作为河北军团的一个谋士,他具有长远的目光和强大的分析能力,对于未发生的战局也能先人一步的掌控手中,然后对症下药给出最良好的战略建议。田丰的能力可谓河北智谋团的一大支柱,只可惜袁绍不会用。
河北多义士,也多勇士,更不缺谋士。
田丰对我来说最大的魅力还是冒死进谏的精神,竭思尽虑为君主,舍生忘死进忠言的义士。
他难道不知道袁绍此人刚愎自用的性格么?他难道不知道大战前说不利之言的后果么?
知道又如何,进谏是谋士对君主的本分职责,不需要任何人教。
有时候知道说了一些话也许会惹火上身,但还是要说。只为尽好那份职责,心中的那一盏明灯。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0 22:12:00 +0800 CST  
17.置之死地而后生
这一点就是我以前也写过,小说里给三个君主九死一生,险象环生的套路,而后龙出生天,柳暗花明。那情节是扣人心弦,那画面是惊险刺激。看的人心潮澎湃,目不暇接。
这种死而不死的手法常出现在各种小说套路,真实的生活中有没有这种巧合性?
巧合本来也是可遇不可求。注定了一种没救,失败的现象局势,最后类似于如有神助的巧合,奇迹的发生,他居然成功了,获救了这种惊奇,感慨。
我想起了阴阳里的两极思想,生和死也是相生相克,两极而反。生亦是死,死也是生。
生到尽头会死,死到尽头又会重生。
当我们面临一种无法挽回,或者注定惨败的局势,不要怨天尤人,也不要惊慌失措,沉着冷静,机智巧妙的应对,天无绝人之路,我相信生死吉凶往往就是一念之间的转化。
就好比我们在工作中,比赛中,与其伺机而动的等待,倒不如放手一搏的冲刺,如此有可能失败更大,但成功也会随之而来。
就要有一种敢闯敢拼的精神,只有尝试过竭尽全力,孤注一掷的冒险,奋斗。纵然遍体鳞伤,一败涂地。但也会凤凰涅槃,浴火重生。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1 11:34:00 +0800 CST  
第十二个发了老是被吞,就截图贴上吧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1 11:42:00 +0800 CST  
18.永无止境
刘备之所以成就大业,断然少不了诸葛亮的辅助。
而改变刘备命运的始作俑者还有一个人,就是水镜先生司马徽。
是司马徽间接的推举了卧龙给刘备,从而一发不可收拾。
我想起了刘备与司马徽的对话。
司马徽认为乱世之中想要成就霸业,一定要靠人,用人。
那时候的刘备真是如井底之蛙,不知天高地远。武,他可以拿得出关张赵这样傲世天下的武将,文,刘备居然把简雍,孙乾,糜芳这类半吊子货色当宝,还好意思说出来。而且看他的口气,他好像很满足于自己的手下团体了。
然而事实告诉他,关张赵万人敌。孙简糜非济世之才。
没有后来的诸葛,光靠这几个人别说奠定千秋伟业,能不能活到赤壁之战都是个问题。
事实说明,想图王霸大业还是得会用人,而且不能骄傲自满,固步自封。
不断的发展自己的团体,壮大实力。不断的发掘有用人才,为己所用。永无止境,这才是成功的法则!

楼主 筽昌里路  发布于 2016-12-11 11:52:00 +0800 CST  

楼主:筽昌里路

字数:8975

发表时间:2016-12-10 22:1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4-06 23:43:18 +0800 CST

评论数:301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