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巾、白波、黑山诸事年表

【写在前面的话】
黄巾之时有黑山,后有白波,白波与黑山又掺杂联合,很多事都混杂在一起,初读史书者很容易混淆事情前因后果。
我尝试先从黄巾入手,以年表的方式将史书上散杂在各处的史料列出来,方便大家了解这些活跃在汉末乱世的乱军。
本文中间还有一些考据。只是提出一些个人观点,并不代表我就一定是对的。欢迎读书的朋友指教!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28:00 +0800 CST  
【黄巾年表】
约在熹平年间(172-177年),冀州巨鹿郡人张角以学习黄老道为名,创立太平道。随着信徒日益增多,遍布全国八州[1],张角渐生异心,暗中筹备起兵反汉。
张角在邺城[2]起家,再与信徒会于真定[3],取“大业可定”之意[4]。张角原定于中平元年(184年,按干支法,本年为甲子年。)三月五日起事[5],不料其门徒唐周[6]向东汉政府告密,灵帝刘宏下诏查办太平道并捉拿张角。
二月,张角见事情败露,便提前发动叛乱。张角自称“天公将军”,其弟张宝、张梁分别为“地公将军”和“人公将军”。一时间,黄巾军声势浩大,打得地方政府措手不及,官员百姓纷纷逃亡。
冀州甘陵王刘忠及安平王刘续被俘,常山王刘暠弃国逃走。后,刘忠与刘续被朝廷赎回并复国。
刘宏问计于群臣后,三月七日,朝廷宣布解除党锢,鼓励士人及善于军事者加入政府军[7]。河南尹何进拜大将军,设八关[8]都尉,布防雒阳周边。
皇甫嵩与朱儁分别出任左、右中郎将,率均四万余人,东讨豫州颍川黄巾。北地傅燮拜护军司马,从皇甫嵩部;河间张超拜别部司马、下邳丞吴郡孙坚拜佐军司马,从朱儁部;王允拜豫州刺史,协同作战。
卢植拜北中郎将,护乌桓中郎将[9]宗员为其副将,率军至冀州讨伐张角。



[1]范书《皇甫嵩传》:十余年间(约170-184年),(太平道)众徒数十万,连结郡国,自青、徐、幽、冀、荆、杨、兖、豫八州之人,莫不毕应。——其实,司隶、益州亦有信徒。
[2]邺县属冀州魏郡,并为郡治。
[3]真定县属冀州常山囯。
[4]《搜神记·卷6》:起于邺者,天下始业也,会于真定也。
[5]范书《皇甫嵩传》:(马)元义数往来京师,以中常侍封谞、徐奉等为内应,约以三月五日内外俱起。
[6]范书《皇甫嵩传》作“济南唐周”,袁纪作“济阴人唐客”。
[7]曹操、孙坚、刘备均在这次历史事件中崭露头角。
[8]八关:分别为雒阳周边的函谷、广成、伊阙、大谷、轘辕、旋门、小平津、孟津这八个关卡。
[9]按《百官志》,并无“护乌桓中郎将”一职,疑为“护乌桓校尉”。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29:00 +0800 CST  
荆州南阳黄巾渠帅张曼成,自称“神上使”,聚众数万人,攻杀太守褚贡,屯兵宛城。朝廷以江夏都尉秦颉为太守,与荆州刺史徐璆合力围剿。


四月,朱儁部先入颍川,为黄巾渠帅波才所败,朱儁与皇甫嵩退守长社县城,波才随即围城。
汝南郡太守赵谦与黄巾军战于邵陵县,大败,赵谦仅以身免。
幽州刺史郭勋与广阳郡太守刘卫为黄巾军所杀。刘备从校尉邹靖讨伐黄巾。


五月,皇甫嵩定下夜袭火攻之计,骑都尉曹操率军适时赶到,前后合击,大败波才军,政府军乘势追击,又在颍川郡阳翟县(郡治)击败波才。
大将军何进查办马元义案,中常侍封谞、徐奉受牵连,一并伏法。何进因此功封慎侯。


六月,秦颉击败张曼成,斩之,黄巾余党拥赵弘为渠帅,据守宛城。
皇甫嵩与朱儁又击败黄巾渠帅彭脱于汝南郡西华县,再平陈国黄巾,至此,豫州平定。皇甫嵩将功劳归于朱儁,朝廷拜朱儁为镇贼中郎将,封西乡侯,转讨荆州南阳郡黄巾军,皇甫嵩封都乡侯,率军东伐兗州黄巾军。
卢植率军数败冀州黄巾军,张角、张梁退守广宗城,其弟张宝据守下曲阳城。卢植使巨鹿郡太守郭典围攻下曲阳,自己率军包围广宗,制器械筹备攻城。监军小黄门左丰回京后却诬陷卢植消极作战,围而不攻,刘宏大怒,将卢植以罪征回,以董卓拜东中郎将接管冀州战事。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31:00 +0800 CST  
七月,董卓率军与郭典合力攻打下曲阳,仍未攻克。


八月,皇甫嵩率军与兗州黄巾军战于东郡仓亭,大破之,傅燮率军勇擒三名渠帅。另,兗州黄巾起事时,东阿县丞王度烧仓库响应,县人程昱击败王度,保全一县。
八月三日,朝廷诏令皇甫嵩北伐冀州黄巾军,董卓以罪征回。
自六月至八月,朱儁等人攻宛城而不克,刘宏求胜心切,欲罢朱儁,司空张温劝解。朱儁听闻,急令攻城,虽仍不克,却斩杀赵弘。黄巾余党又拥韩忠为渠帅。
朱儁又以声东击西之计,攻破外城,韩忠困守内城,使人求和,朱儁不许,再战之时,韩忠突围失败,遂降。秦颉以积忿杀韩忠,黄巾余党又叛,拥孙夏为渠帅,困守内城。


约九月,张角病死于广宗城。


十月,皇甫嵩与张梁交战于广宗,斩之。皇甫嵩将张角剖棺戮尸,传首京师。再北上下曲阳,与郭典合力攻城。


十一月,皇甫嵩攻破下曲阳城,斩张宝。朝廷拜皇甫嵩为左车骑将军,兼冀州牧,封槐里侯,封邑八千户。


十一月二十二日,朱儁攻破宛城,孙夏突围而出。朱儁率军追至西鄂精山,斩之。朝廷拜朱儁为右车骑将军。朱儁以孙坚先登有功,表为别部司马[1]。


十二月二十九日,朝廷宣布大赦天下,改元“中平”。
曹操拜济南相,傅燮拜安定属国都尉,刘备拜安喜尉;卢植、董卓免罪,卢植官复原职。
皇甫嵩奏请免除冀州一年田租,刘宏批准。


本年,刘宏在南宫查阅旧章,见到杨赐等人在光和四年(181年)及六年(183年)上书要求查办太平道的奏章,便下诏以“先策黄巾”为杨赐等人封侯。



[1]陈志《孙破虏讨逆传》:汝、颍贼困迫,走保宛城。(孙)坚身当一面,登城先入,众乃蚁附,遂大破之。(朱)儁具以状闻上,拜坚别部司马。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32:00 +0800 CST  
中平二年(185年)春,朱儁班师回京,复领光禄大夫,封钱塘侯,封邑五千户,加位特进。


扬州黄巾军攻打庐江郡舒县(郡治),太守羊续率军讨平之。


中平四年(187年)二月,司隶河南尹荥阳发生黄巾军叛乱,攻杀中牟县令落皓及主簿潘业。河南尹何苗率军平叛。


三月,何苗平定荥阳黄巾,朝廷拜何苗为车骑将军,封济阳侯。


中平五年(188年)二月,黄巾渠帅郭泰起兵于并州西河郡白波谷,攻打太原郡、河东郡,聚众十余万人。其部下有韩暹、杨奉、胡才、李乐等人。


四月,汝南郡黄巾起兵于葛陂乡,攻打周边郡县,沛国谯县人许褚率宗族与其对抗,陈王刘宠率数千强弩屯兵都亭[1]。


六月,益州黄巾渠帅马相、赵祗起兵,攻杀绵竹县令李升,聚众万余人。又攻杀益州刺史郤俭,马相自称天子,再攻克巴郡,斩杀太守赵部。益州从事贾龙率军击败马相,斩之,使人迎新任益州牧刘焉入蜀。


十月,青、徐两州又出现黄巾军。朝廷拜陶谦为刺史,陶谦以泰山人臧霸、孙观等人为将,大破黄巾。


十一月,朝廷令下军校尉鲍鸿讨伐葛陂黄巾,不克。


十月三日,朝廷(董卓)使牛辅率军讨伐白波黄巾,不克。
因为孔融多次忤逆董卓,董卓使三公府举孔融为北海相。孔融实无领兵之才,败多胜少。


[1]范书《孝明八王列传》:中平中,黄巾贼起,郡县皆弃城走,宠有强弩数千张,出军都亭。国人素闻王善射,不敢反叛,故陈独得完,百姓归之者众十余万人。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33:00 +0800 CST  
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关东反董联军起事,白波黄巾攻打河东郡。此后,袁绍、袁术等人均联络附近黄巾为盟友,共同反董[1]。
青州刺史焦和率军西进欲参加反董联军,但青州黄巾起事,焦和率军与黄巾军隔河对峙[2]。后,焦和病逝,袁绍与公孙瓒争战,青州遂乱。


初平二年(191年)十一月,青州黄巾军攻打兗州泰山郡,为太守应劭所败,遂转攻冀州勃海郡。公孙瓒与青州黄巾军战于东光县,大败黄巾。朝廷(董卓)拜公孙瓒为奋武将军,封蓟侯。
前将军赵谦讨伐白波黄巾军,有功,封郫侯[3]。


初平三年(192年),青州黄巾军入兗州,攻杀任城相郑遂。兗州刺史刘岱迎战,败亡。济北相鲍信等人迎东郡太守(袁绍置)曹操入兗州,至本年冬,青州黄巾三十万降于曹操。


约初平四年(193年),青州黄巾渠帅管亥围攻北海国都昌县,孔融使太史慈向平原相刘备求援,待刘备率三千人马增援,管亥解围而走。另,郑玄之子郑益恩在此战中殒命[4]。



[1]陈志《武帝纪》:汝南、颍川黄巾何仪、刘辟、黄邵、何曼等,众各数万,初应袁术,又附孙坚。陈志《臧洪传》:足下(陈琳)讥吾(臧洪)恃黑山以为救,独不念黄巾之合从邪!
[2]陈志《臧洪传》裴注引《九州春秋》:是时英雄并起,黄巾寇暴,(焦)和务及同盟,俱入京畿,不暇为民保障,引军踰河而西。……黄巾遂广,屠裂城邑。
[3]范书《赵谦传》:(赵谦)转为前将军,遣击白波贼,有功,封郫侯。可推杨奉此时归李傕,郭泰、韩暹、胡才、李乐等重返黑山。于夫罗在流亡期间,多次联合白波、黑山作乱。
[4]《太平御览·卷362》引《郑玄别传》:(郑)玄一子名益,字益恩。年二十三,相国孔府君举为孝廉。府君以多寇屯都昌,为贼管亥所围,乃令从家将兵奔救,遇贼见害,时年二十七也。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35:00 +0800 CST  
兴平二年(195年),皇帝刘协从长安返回雒阳途中,被李傕等人率军追击。护送将领之一的杨奉,原为白波黄巾军将领,他派人去联络白波黄巾军将领李乐、韩暹、胡才及匈奴左贤王去卑前来护驾。
十二月,东归队伍抵达河东郡安邑县。


建安元年(196年)正月,曹操讨豫州汝南、颍川郡黄巾,何仪降。朝廷(刘协)拜曹操为建德将军。


六月,胡才留在安邑县,李乐、杨奉、韩暹、董承随刘协返回雒阳,途中李乐退出。
六月二十二日,东归队伍抵达雒阳,韩暹拜大将军并领司隶校尉,杨奉拜车骑将军。曹操写信盛赞杨奉,杨奉大喜,表曹操为镇东将军、嗣其父爵位费亭侯。
之后杨奉出屯梁县,韩暹与董承在雒阳争权。


八月,董承私招曹操进京为援,韩暹被迫投杨奉。曹操骗过杨奉,将刘协转移至许县定都。


十一月,杨奉、韩暹作乱,被曹操击败,转投袁术。
之后,杨奉被刘备诈杀,韩暹北归途中遇难,李乐病死,胡才为仇家所杀。白波黄巾自此消亡。


本年,郑玄自徐州返乡(青州北海国高密县),途遇黄巾军,黄巾军听闻郑玄大名,沿途跪拜两旁,约定不去侵略高密县。


建安五年(200年),曹操与袁绍相持于官渡,汝南黄巾刘辟叛曹应袁,袁绍使刘备助其攻打许都,曹操则派曹仁讨平之。


建安八年(203年),曹操部将乐进讨伐青州乐安黄巾,定乐安郡。


建安十二年(207年)十月,济南、乐安黄巾徐和、司马俱等攻克郡县,杀害济南王刘赟。朝廷(曹操)令典军校尉夏侯渊督泰山(太守吕虔)、齐、平原三郡[1]讨平之,屯兵徐州东海国的威虏将军臧霸亦有战功,战后领徐州刺史。
自此,史书再无黄巾起事。


[1]建安十一年(206年),朝廷(曹操)废八郡国,齐国、平原国名列其中,故本年称郡。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39:00 +0800 CST  
白波黄巾是黄巾军非常特殊的一路人马,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与黑山军、于夫罗(匈奴流亡单于)互相联合。
他们的政治立场也是随时变换的,例如在初平元年,于夫罗曾站队到袁绍这边,不久又反悔。
黑山军又与袁绍作对,最终被袁绍讨伐,元气大伤。
白波黄巾在兴平二年,献帝东归时,又因为杨奉的缘故,参与了护驾,对抗李傕郭汜。
甚至在次年返回雒阳后,韩暹都做到了大将军。以黄巾军的出身,做到东汉帝国的大将军,恐怕灵帝刘宏和大将军何进都要气活过来吧。
后面是“黑山军年表”。我尝试把白波和黑山的关系好好理顺来,当然前提是采信方诗铭的意见,黑山郭大贤=白波郭泰。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48:00 +0800 CST  
【黑山军年表】
中平元年(184年),冀州常山国真定县人褚燕趁着黄巾之乱时起兵响应,聚集万余人,常山王刘暠弃国逃亡。
博陵郡人张牛角自称“将兵从事”,起兵与褚燕合并,褚燕推举张牛角为首领,一起攻打廮陶县,张牛角不幸中箭,伤重而死,临死前将军队托付褚燕。故褚燕改姓张,另以己身轻如燕,异于常人,亦号称“飞燕”[1]。


中平二年(185年)二月,刘宏加税,修皇宫等事,导致原本遭受战乱之苦的冀州地区百姓生活水平持续恶化,大批百姓加入黑山军。当然,还有黄巾军残余力量也加入黑山军。
朝廷(刘宏)无力讨伐黑山军,于是派使者前往招安,拜杨凤为黑山校尉,统帅其他山贼,并有举孝廉、派计吏的权力[2]。
张燕也派人至雒阳请求招安,朝廷拜张燕为“平难中郎将”[3]。
张燕其势力曾扩张至河内郡,后被太守朱儁击退[4]。


[1]陈志《张燕传》:张燕,常山真定人也,本姓褚。黄巾起,燕合聚少年为群盗,在山泽间转攻,还真定,众万余人。博陵张牛角亦起众,自号“将兵从事”,与燕合。燕推牛角为帅,俱攻廮陶。牛角为飞矢所中。被创且死,令众奉燕,告曰:“必以燕为帅。”牛角死,众奉燕,故改姓张。燕剽捍捷速过人,故军中号曰“飞燕”。
[2]陈志《张燕传》裴注引《九州春秋》:灵帝不能讨,乃遣使拜杨凤为黑山校尉,领诸山贼,得举孝廉计吏。
[3]陈志《张燕传》:灵帝不能征,河北诸郡被其害。(张)燕遣人至京都乞降,拜燕平难中郎将。范书《朱儁传》:(张)燕乃遣使至京师,奏书乞降,遂拜燕平难中郎将,使领河北诸山谷事,岁得举孝廉、计吏。范晔将《九州春秋》杨凤事并为张燕,疑误。
[4]按范书《朱儁传》,“朱儁击张燕”事在“张燕招安”之后,疑颠倒。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49:00 +0800 CST  
初平元年(190年),关东反董联军起事,张燕亦拥兵自重,观望时局,并未表明政治立场。


初平二年(191年)七月,袁绍取得冀州后,黑山军于毒联合白饶、眭固率军进犯魏郡、及兖州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取胜,袁绍派曹操增援,曹操在濮阳击败白饶,因此,袁绍表曹操为东郡太守[1]。


初平三年(192年)春,于毒趁曹操出兵顿丘之时,进犯东郡东武阳县(曹操所设郡治),曹操以“围魏救赵”之计,于毒退兵,接着曹操又先后击败眭固、于夫罗(南匈奴流亡单于)[2]。


初平四年(193年)[3]三月,长安朝廷所任命的冀州牧壶寿,趁袁绍率军北上对抗公孙瓒时,联合黑山军于毒等十余部人马,并策反魏郡邺城士兵,杀害太守栗成,夺得邺城。
唯独“平汉将军”陶升背叛黑山军,趁机救出袁绍及其下属官员的亲属,投奔屯兵于斥丘县[4]的袁绍。袁绍封陶升为“建义中郎将”。


六月,袁绍率军复仇,在朝歌县鹿场山苍岩谷与于毒军激战五日,斩于毒即壶寿。袁绍再围攻黑山,斩左髭丈八等人,又击败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部,一时黑山为空[5]。自此,黑山军仅剩张燕为首。


袁绍又率军至常山国与张燕决战,张燕又联合匈奴人、乌桓人对抗袁绍,此时吕布正为袁绍效力,亲率部将冲锋陷阵,张燕军无法抵挡。双方激战多日,最终两败俱伤,罢兵。
自此,袁绍与张燕结怨。建安元年(196年)臧洪反袁绍,建安四年(199年),袁绍讨伐公孙瓒时,臧洪与公孙瓒都曾派人联络张燕为援军。张燕部将杜长前往幽州增援公孙瓒,被袁绍击败,张燕势力一蹶不振。


建安五年(200年),袁绍与曹操对峙官渡之时。张燕军未表明立场。
建安九年(204年)九月,曹操攻破邺城,领冀州牧。
建安十年(205年)正月,曹操率军攻杀袁谭。
四月,张燕见袁氏败亡,冀州易主,便率十余万人至邺城归附曹操。曹操表拜张燕为“平北将军”,封安国亭侯,封邑五百户[6]。
自此,黑山军成为历史。


[1]陈志《武帝纪》:(初平二年,191年)秋七月,袁绍胁韩馥,取冀州。黑山贼于毒、白绕、眭固等十余万众略魏郡、东郡,(东郡太守)王肱不能御,太祖(曹操)引兵入东郡,击白绕于濮阳,破之。袁绍因表太祖为东郡太守,治东武阳。于毒等人攻打魏郡事,可推于毒等人拥护长安朝廷(董卓)。
[2]陈志《武帝纪》:(初平)三年春,太祖(曹操)军顿丘,(于)毒等攻东武阳。太祖乃引兵西入山,攻毒等本屯。毒闻之,弃武阳还。太祖要击眭固,又击匈奴于夫罗于内黄,皆大破之。
[3]按陈志《袁绍传》裴注引《英雄记》,此事时为初平三年(192年),本文从范书。
[4]斥丘县属冀州巨鹿郡。
[5]陈志《袁绍传》裴注引《英雄记》:(袁绍)乃引军入朝歌鹿场山苍岩谷讨于毒,围攻五日,破之,斩毒及长安所署冀州牧壶寿。遂寻山北行,薄击诸贼左髭丈八等,皆斩之。又击刘石、青牛角、黄龙、左校、郭大贤、李大目、于氐根等,皆屠其屯壁,奔走得脱,斩首数万级。
[6]陈志《张燕传》:太祖(曹操)将定冀州,(张)燕遣使求佐王师,拜平北将军;率众诣邺,封安国亭侯,邑五百户。陈志《武帝纪》:夏四月,黑山贼张燕率其众十余万降,封为列侯。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51:00 +0800 CST  
【黑山军名单考】
按陈志《张燕传》,黑山军涉及地区有冀州常山国、赵国、中山国、并州上党郡、司隶河内郡,下属有孙轻、王当、杜长等人。
按裴松之引《九州春秋》,列出了黑山、白波、黄龙、左校、牛角、五鹿、羝根、苦蝤、刘石、平汉、大洪、司隶、缘城、罗市、雷公、浮云、飞燕、白爵、杨凤、于毒共20人。
按裴松之引《典略》,提到张白骑、张飞燕、张雷公、于羝根、李大目五人;——此五人中有三人亦在正文出现,另此文字亦被范晔采用。
裴注引张璠《汉纪》:又有左校、郭大贤、左髭丈八三部也。——裴松之没有注意到“左校”与正文重复了。
范书《朱儁传》名单则是将上述三本书综合而来: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唒共25人。——只有“畦固”(即眭固)出自陈志《武帝纪》。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53:00 +0800 CST  
综合上述名单,可以得到以下28人名单。
飞燕:即张燕。
孙轻、王当、杜长:此三人仅见陈志《张燕传》,归附张燕。
黑山:无事迹记载。陈志《张燕传》云众归张燕,号为“黑山”[①],岂有人独号“黑山”?疑“黑山”后脱“有”字。
白波:无事迹记载。白波当为并州西河郡白波谷,即白波黄巾。此“白波”疑为“郭大贤”,释疑见后“郭大贤”条目。
五鹿:无事迹记载。疑此为地名,冀州魏郡元城县有“五鹿墟”。
于毒、左髭丈八:范书《袁绍传》[②]独作“干毒”、“左髭文八”,通鉴从“于毒”、“左髭丈八”,此二人为袁绍所攻杀。
黄龙、左校、刘石、李大目:并另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牛角:即《朱儁传》之“青牛角”,前人(潘眉)误以为“张牛角”,然而张牛角早亡,未入黑山,范书《袁绍传》亦见青牛角,为袁绍所败。沈家本认为此“牛角”为“青牛角”,与“张牛角”不为同一人。沈说是。
羝根:即于羝根,《朱儁传》之“于氐根”为误。又见范书《袁绍传》,为袁绍所败。
杨凤:灵帝时,杨凤受招安,拜黑山校尉。又疑为白波杨奉,见《董卓传》,后从李傕。
郭大贤:据方诗铭《三国人物散论》,疑为白波郭泰。于此,可推初平二年(191年)白波为赵谦、李傕所灭,杨奉归李傕,郭泰入黑山,号“大贤”,后为袁绍所败。
故《九州春秋》有“白波”,而无郭大贤,裴松之不解,以张璠《汉纪》补“郭大贤”之名,范晔又兼而录于《朱儁传》,自此,“白波”与“郭大贤”并立。
平汉:即陶升,见范书《袁绍传》,后归袁绍。
苦蝤:《朱儁传》“蝤”作“唒”。无事迹记载。
大洪:李贤以《朱儁传》之“大计”为同一人,无事迹记载。
司隶、罗市、浮云:司隶应取地名之意,此三人无事迹记载。
缘城:即《朱儁传》之“缘哉”,通鉴从“缘城”,无事迹记载。
雷公:以《典略》可知姓张,无事迹记载。
白爵:疑为《朱儁传》之“白雀”,无事迹记载。
白骑:以《典略》可知姓张,即张晟,亦见陈志《杜畿传》。
白绕: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败。
眭固:即《朱儁传》之“畦固”。亦见陈志《武帝纪》,为曹操所杀。


[①]陈志《张燕传》:各以部众从(张)燕,众至百万,号曰“黑山”。
[②]范书《袁绍传》载袁绍讨伐黑山事,取材于《英雄记》。此条《英雄记》佚文见陈志《袁绍传》裴注引,下同。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0:57:00 +0800 CST  
最后脑补一段杨奉(杨凤)和郭泰(郭大贤)的剧情。


184年末,冀州黄巾覆灭,部分黄巾余党(郭泰)入黑山,与张燕联盟。
郭泰自称“大贤”,故黑山军有“郭大贤”之名(出自张璠《汉纪》)。
185年,因为灵帝增税,冀州叛乱加剧,黑山军壮大。
朝廷无力讨伐,使人招安,拜杨凤为黑山校尉,统帅黑山各路人马。张燕拜“平难中郎将”。
188年,郭泰趁着南匈奴内乱,率黄巾余党起兵于并州西河郡白波谷,史称白波黄巾。杨凤亦入白波,改名杨奉。黑山军自此由张燕统帅。
189年,朝廷(董卓)派牛辅讨伐白波军,败北。
191年,朝廷(董卓)派前将军赵谦(及李傕)讨伐白波军,得胜。郭泰率残兵复入黑山。杨奉向李傕投降。
193年,袁绍讨伐黑山,大破之。郭泰亦被剿灭。
而杨奉因为归顺李傕,顺利进入朝廷高层。(后面剧情略)

楼主 没完没了的咸鱼  发布于 2016-03-28 21:10:00 +0800 CST  

楼主:没完没了的咸鱼

字数:4066

发表时间:2016-03-29 04:2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01-28 20:18:24 +0800 CST

评论数:49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