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一经》】《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作者:(印)沙吉难陀尊者(Sri Swami Satchidananda)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07-28 19:31:00 +0800 CST  
《合一经/瑜伽经》作者:Patanjali (帕坦伽利/巴坦加里)

《巴坦加里的瑜伽经》 作者:(印)沙吉难陀尊者(Sri Swami Satchidananda)

翻译组:

翻译:陈景圆

校对:空无灵音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07-28 19:43:00 +0800 CST  
第一篇 1-16 节译文:https://tieba.baidu.com/p/6132212446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07-28 19:46:00 +0800 CST  
第一篇 合神篇

1. 现在阐述合一。

2. 约束心灵的变化就是合一。

3. 然后见者安住在自己的本性。

4. 其它时候,见者认同于心灵的变化。

5. 心灵的变化(思想模式)有五种,它们或痛苦,或不痛苦。

6. 这五种变化是:正知、错知、假想、睡眠和记忆。

7. 正知来源于直接感知、推论和经典的证言。

8. 不基于事物真实形式的认知,是错知。

9. 不基于现实,由言语产生意象,是假想。

10. 思想虚无中的觉识,是睡眠。

11. 经验过、未忘的事物在意识中重现,是记忆。

12. 这些思想模式以练习和不执来约束/掌控。

13. 努力使心灵稳定,是练习。

14. 经过长时间、不间断、虔诚地练习,就打下坚实的基础。

15. 对所见所闻之物不渴求,掌控的自我意识,是不执。

16. 因认知了本我(Purusa),甚至对三态(gunas,自然构成)亦无欲,就达到最高的不执。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07-28 20:02:00 +0800 CST  
17. 有想合神由推理、内省、喜乐及纯“我性” 伴随而来。Saṁprajñāta samādhi is accompanied by reasoning, reflecting, rejoicing and pure I-am-ness.

在之前经文,帕坦伽利给出合一的理论。现在他谈到合一的最后境界——合神/三摩地 (或沉思),及其变化。

帕坦伽利在这方面是完全科学的。他将合一视为严格的科学,且毫不犹豫地阐明合一练习的各个方面及分支。科学家有责任去了解和解释他们发现的每个层面。就如化学家制药,他们得解释药物的正确用法,以及如果不正确使用会产生哪些后果。

如果你认为你准备好了可以立即开始练习合神,你得知道一定要先练好专注及冥想,合神的练习才成为可能。心灵必须先达到专一且完全掌控,因为整个心灵都必须用在练习合神上。

在这一节以及后面的经文,帕坦伽利谈到两种合神的类别:有想(saṁprajñata,distinguished/有显)和无想(asaṁprajñata,undistinguished/无显) 合神。 帕坦伽利又将有想合神分为四种形式。想了解它们,我们必须认识他所说的自然本质(nature,或 Prakriti 原物质)。

依帕坦伽利的说法,自然本质也有四个分支:粗物质、精微元素(tanmātra,最终表现为物质),意识(citta,心灵/心智),自我(ego)或个性。

所以,练习合神首先是专注在粗事物上(savitarka samādhi),再到精微元素(savicāra samādhi),然后到无任何事物的喜乐意识(sa-ānanda samādhi),最后专注在“我”上 (sa-asmita samādhi)。

这是有次第的,因为你无法立即对精微进行沉思冥想。首先你得训练你的意识,专注于实体事物。当你的意识专注在一个实体事物时,叫作有粗想合神(savitarka samādhi)。请记得,在这个阶段,意识已经有效地控制住。当专注的意识在一个事物上沉思时,它会进入这个事物的极深处,认识它的每一个微粒。一个专注的意识会获得力量,当这个强大的意识专注在一个事物上,这个事物的所有知识就可以揭示。(译注:vitarka=粗想 gross thought/推理 reasoning)

知道这一点, 我们能够清楚地看到科学家探掘并发现原子的能量,实际是实践“有粗想合神”。他们很实在,想知道结果;他们将意识完全地专注其中,即使物质的极小粒子也会显现出来。获得此学问,我们就能从原子中获得能量,这就是有粗想合神。

这种沉思冥想的好处,是了解内在的秘密及你所沉思的事物中的能量。你要如何运用此能量?由看见原子能量如何被用来制造毁灭性的炸弹,而不是舒缓止痛剂,你很容易发现那种能量是危险的。获得一切的超凡能量,都是危险的。如果没有适宜的道德基础,练习合神的结果也是危险的。但作为一个科学家,帕坦伽利无论如何都要将它解释清楚。

下一个方式,是在精微元素(tanmātras)上沉思。这是指看不见实体的事物,即沉思一些抽象的东西, 如白色、红色、爱、或美丽。因为它们是抽象的,普通人在没有实体事物的帮助下,无法了解什么是红色或爱。但是,如果你善于沉思并理解实体事物,那么即使在没有实体事物下,你仍然有理解抽象事物的能力。于是,你超越了时间与空间,这种合神叫作内省/省思( savicāra)。

接下来,我们进入更精微的境界,在那里甚至辨识与省思都不存在。即不使用智性,只沉思平静的心灵本身。在那儿你得到一种喜乐,叫作喜乐合神(sa-ānanda samādhi)。即,那儿只有快乐,毋须推理或省思。

第四种合神,甚至喜乐(ānanda)也没有了,只有对我性/自我/个性(I-ness/individuality)的觉知。你沉思冥想 “我性”,你就在那儿,对其他什么都不觉,这就叫 “我性”合神(sa-asmita samādhi)。虽然不能看到它是什么样子的,但至少我们先了解它的理论。在“我性”合神的境界里,深层印象(saṁskaras)仍然以种子的形式存于心识。即使你只觉知“我性”,潜在印象依然埋在心底。

有想合神(Saṁprajnata samādh)是转向内在的过程,不是演化,而是回退。开始的时候,这个世界或本质是未显现的。当它开始显现时,自我首先跑出来,然后是个性,再到心灵,再由心灵开始,你进入精微元素,再到粗元素,此即自然的演化。

合一冥想是我们体验回退,可以称为创造和毁灭。但事实上你的内在并没有创造任何东西,也没有毁灭任何东西。《薄珈梵歌》是这么解释的:“未显化的显现为显化,然后再回到未显化中。”我们看到的外在事物是显化的,是中间状态,此即我们所说的创造。这就是为什么根据瑜伽,我们不说神创造了任何东西,而说神只是纯意识,原物质也在那儿,是自然本质在演展和消退。

原物质在未显化时,含有物质(Matter )和力量,它们是不可分的,像火与热一样,没有火就不会有热。当自然本质处在未显化的状况下,力量是休眠或静止的。举例来说,当发电机不转动时,就不会产生电流,一旦马达开始转动,就会有电流的产生。

这个力量或者prāṇa(气),由三种要素组成,称为Gunas(三态),分别是: Sattva(清宁)、Rajas(活跃)、 Tamas(钝惰)。当这三种特性处于平衡状态时,它们不会影响物质。一旦三态有所扰动,就会在物质中创造动态,生出各种形式,此即整个宇宙的显现。天空、地球、火、空气、及各种元素由此被创造出来。于是,未显化的慢慢自我演化,最终成为我们看得见的实物形式。

现在,我们身处这个实体世界,三态(清宁、活跃、钝惰)兴盛,我们要从看得到的地方开始,从已知的领域回到未知,我们不能忽略已知而直接去处理未知。实质的事比较容易做,因为是我们能看见、能感觉、能触碰、能品尝的实质事物。这就是为什么我们先用通过专注而平静下来的意识去沉思实体事物。一旦了解这点,意识就会进入较深层的精微元素,接着进入更精微的层面,直到回到原始的面貌中。

除非你非常了解自然本质,否则你是跳不出来的。你没有办法忽视它或者把它放在一边。 这就是为什么要先练习四个有想合神的阶段,一个接一个地练习。

但是,在有想合神里有一个危险,它是需要去练习的,我们得面对它的危险。你要以净化自我和训练无私来做好准备,否则你会因为你的新能力而处于危险之中。以耶稣为例,他能治好生病及瘸了腿的人,他用他的能力去救助别人。但当他被钉上十字架时,却没有使用这个能力来解救自己。如果他真的想这么做,是可以的,但他没有,意味着这些超能力不该用在自私的意图上。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07-28 23:09:00 +0800 CST  
18. 坚定不移地练习中止思想模式/心灵的变化,只有潜在印象留存,就达到另一种合神——无想合神。By the firmly convinced practice of the complete cessation of the mental modifications, the impressions only remain. This is the other samādhi [asaṁprajñāta samādhi].

在有想合神里,潜藏的种子仍然会进入显意识,在合适的时机将你带进世俗体验。这就是为什么要先经过四个阶段的练习,然后再进入“无想合神”(Asaṁprajñata samādhi)。在这个境界,连“自我”的感觉都不存在了,过去印象的种子也在无碍状态,此时,只有意识觉知存在,没有别的。一旦到达此境界,个体就得到完全的解脱,不再进入这个世界被抛来掷去。虽然你还在这个世界,却不涉入,世界对你来说只是影子,你已经完全自由了。这就是“一个解脱的人”的含义。不是指离开这个世界或死去,而是指“一个活在这个世上并得到解脱的人 (jīvanmukta) ”。

因此,你要先完全地了解自然本质,然后掌控它,之后放在一旁而得到解脱。有的时候,人们会退隐森林或到山洞里试着放弃世俗,以为如果不退隐就无法解脱。但这样的人是无法从自然本质解脱的。他们无处可躲,因为不论在哪,本质相随。没有其他的方法,除了了解它,适当地运用它,然后超越它。

这就是为什么要练习“有想合神”四个阶段的原因。那样你就很容易了解无想合神,因为当你了解自然本质(Prakrti,原物质),你就可以略过它,转身看到你自己。你了解自己是纯粹本我或纯粹觉知(Purusa),好像与自然本质(Prakrti)纠缠不清,而现在终于获得自由。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08-09 00:31:00 +0800 CST  
19.那些仅仅离开了肉体且达到神的境界,或者融入自然的人,继之重生。Those who merely leave their physical bodies and attain the state of celestial deities, or those who get merged in Nature, have rebirth.

如果你只练了一点有想合神就去世了,那么你是否会失去所得的修炼之益?巴坦加里说不会的。一旦你对自然本质有了某种程度的掌握,在到达最高的解脱境界之前失去了身体,你还是会继续成为自然本质的掌控者,这样的人被称为神( Videhas)。

假设你已经掌控了粗元素,还没进入精微元素,你就成为粗元素的掌控者。如果你在“我性”合神的练习中停止,而又触及到自然本质的深处,你就成为自然本质的掌控者。这样的人被称为纯我成就者(siddha puruṣas),或是能控制各种现象的神——因陀罗 ( Indra,古印度神话中掌管雷雨的神)、伐楼拿( Varuṇa,水神)、阿耆尼(Agni,火神),等等。但是,不论他们变成谁,都得回来继续深入学习以得解脱。他们暂时地从自然本质退出,但如果想得到最后的学位,他们必须再进入大学。自然本质(Prakṛti)就是那“大学”。

你达到某一点,得以进入更高的境界,掌握自然本质,但欲望的种子和执着还在那儿,你还没有获得完全的解脱,所以你要再回来,完成其他的练习,然后得到学位。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神也要变成人类,因为只有在人的层面,才可以得到解脱。

神只是更进化一点的人类,学会了如何控制自然本质,由于那控制的能力而得到天界的一些愉悦。但是在那之后,他们又回来了。这个来来去去是永远存在的,直到他们将所有欲望的种子燃烧尽,最后由认知自我而得到完全解脱。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09-17 20:01:00 +0800 CST  
20.对于其他人,无想合神可以通过信心、力量、记忆、沉思冥想、洞察明辨到达。For the others, this asaṁprajñāta samādhi could come through faith, vigor, memory, contemplation and/or by discernment.

这是巴坦加里给予的一些方法,在瑜伽经的第二部分——练习篇中,会有更进一步的讨论。简单地说:一定要有信心,至少要有勇气;要坚强,有好的记性,记得你曾经犯过的所有错误和经验教训,以免再次掉入世俗的坑洞;当然,你一定要沉思冥想和实践巴坦加里一路讲述的合神,最后,对真实的自我(Self)和不真实的自然本质(Prakṛti)进行洞察或辨别。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09-20 19:50:00 +0800 CST  
21. 对于热忱和有强烈意愿的练习者,(无想)合神很快到来。To the keen and intent practitioner this [samādhi] comes very quickly.

22. 成功所需的时间还取决于练习是温和的、中等的、还是强烈的。The time necessary for success further depends on whether the practice is mild, medium or intense.

23. 全身心投入本我(Īśvara,纯意识觉知)亦可到达合神。Or [samādhi is attained] by devotion with total dedication to Īśvara.

在这里,巴坦加里说还有另一种获得成功的方法:顺服于神(Īśvara praṇidhāna)。Īśvara这个词的意思是至高无上的意识觉知,不是个体的灵魂,而是至上的灵魂。巴坦加里接下来继续解释本我(Īśvara)是谁。

24. 本我(Īśvara)是至高无上的意识觉知(Puruṣa),不受任何烦恼、行为、行为的结果或内在的欲望印象所影响。Īśvara is the supreme Puruṣa, unaffected by any afflictions, actions, fruits of actions or by any inner impressions of desires.

这意味着本我(Īśvara)没有欲望,因此没有行为,也没有要收获的行为果实。那什么是本我(Īśvara)?

25. 它是全知/一切知识的根源。In Īśvara is the complete manifestation of the seed of omniscience.

换句话说,本我(Īśvara)是全知的,它就是知识本身。宇宙的知识叫作至上灵魂(Supreme Soul),或纯意识觉知(Puruṣa)。我们怎么想象或看到它?请想象一个圆,圆内有空间,圆外也有空间。圆内的空间是有限的,圆外的空间是无限的,如果你能接受有限空间的存在,自然你就能接受无限空间的存在。如果没有无限,也就没有有限。当你说“我是一个男人”时,一定有一个女人;当你说“左边”,就一定有“右边”。想到这一边,就一定有另一边。我们认为我们的心灵和知识是有限的,那就必定有超越它的无限知识之源。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10-01 22:05:00 +0800 CST  
26. 它不受时间的限制,甚至是最古老的老师们的老师。Unconditioned by time, Īśvara is the teacher of even the most ancient teachers.

虽然所有的知识都在你之内,无须向外求取,但仍然需要有人帮助你去了解你自己的知识。这就是为什么老师, 或精神导师,是必要的。他或她可以帮助你进入内心,了解你自己。

为了帮助你,你的老师一定知道些什么。你的老师又是从哪里学来的呢?他也一定是从另一位老师那里学来的。那就一定有一连串的老师。那么谁是第一位老师呢?可能有成千上万的老师,那么应该有最初的一位老师,一个无限的知识宝库,所有知识的来源都在那儿。这就是为什么巴坦加里说至高无上的纯意识觉知(Puruṣa),或本我(Īśvara),是老师们的老师。

所以,顺服于神(Īśvara praṇidhāna)或全知的本我(Īśvara),是另一种进入合神境界的方法。它是感情通道,比起前面所提的方法要简单许多。仅仅是向神顺服,说:“我是你的,一切都是你的,愿你意旨成全。”在你完全放下自我的那一刻,你已超越了你的自我(Ego)。

我们试图以自我来练习合一,“啊,我可以专心了,我可以看穿这个东西了,我可以清空我的心灵了。”所有这些“我可以”的信念,应该是“我不可以”,我们应该变得完全顺从。当我们说“我可以”,是以自然本性/本质(nature)的一部分说出。一旦我们说:“我什么都不会做,是你,神!”我们即超越了本性。如果能这么做,这是一个简单又安全的捷径。

基本上,如果以本性的一部分——心灵来做事, 是没有人能得到永久的和平的。想要得到最高的喜悦,只有通过完全顺服来超越本性,再在超然的状态中理解上帝/神。一旦超越了, 你知道你永远不会卷入本性,大或小,你是完全纯粹与自由的,那样你就与超越的神合而为一了。在那个境界里,如耶稣所说:“我与神合而为一了。”作为某某先生,体重70公斤,高1.8米,卷发的那个“我”,是不能说“我与神合而为一”的。而那个纯粹的、没有卷入本性的、脱离本性的“我”则可以。这份解脱是来自于当你完全向神顺服的时候。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与自然本性结合,但现在我们要与神合一。我们一直都有结合,但我们与自然本性/本质(Prakṛti)的结合,应该改为与神的结合。与神结合的合一才是真正的合一。

那么现在你可以看出宗教所教导的虔诚/奉献与合一的关系了。宗教与合一没有不同,合一是所有宗教的基础。本着合一的认知之光,你甚至可以走进宗教教义的难点,理解所有的宗教。





楼主 空无灵音  发布于 2020-10-19 09:13:00 +0800 CST  

楼主:空无灵音

字数:7160

发表时间:2020-07-29 03:31: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1-10-16 03:34:47 +0800 CST

评论数:1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