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有关维吾尔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十二木卡姆】
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它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
十二木卡姆,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不仅是维吾尔人的骄傲,也是全体中国人的骄傲。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成功发射升空的“嫦娥一号”搭载了31首歌曲,《十二木卡姆》选曲名列其中。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04:00 +0800 CST  
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是维吾尔族人民对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所作的重大贡献,她运用音乐、文学、舞蹈、戏剧等各种语言和艺术形式表现了维吾尔族人民绚丽的生活和高尚的情操,反映了他们的理想和追求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所产生的喜怒哀乐。她集传统音乐、演奏音乐、文学艺术、戏剧、舞蹈于一身,具有抒情性和叙事性相结合的特点。这种音乐形式在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史上独树一帜,堪称一绝。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06:00 +0800 CST  
【达瓦孜】"达瓦孜" 是维吾尔族一种古老的传统杂技表演艺术。"达"在维吾尔语是"悬空"之意,"瓦孜"是。指嗜好做某件事的人。"达瓦孜"一词,是借用波斯语"达尔巴里",意思是高空走大绳表演,古时称为"走索"、"高原祭"、"踏软索"等。

2006年达瓦孜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08:00 +0800 CST  
【模制法土陶烧制技艺】维吾尔族土陶技艺所在区域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南部的喀什地区和东部的吐鲁番地区。

维吾尔族使用的土陶制品,大到陶缸,小至碗、碟、纺线托,在生活中曾十分普及,一直使用到20世纪70年代,后被新型生活物品和大量的机制用品所取代。后来生活中很少使用陶器,只在喀什市和吐鲁番地区尚存少数制作旅游纪念品的土陶作坊。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12:00 +0800 CST  
【维吾尔花毡、印花布织染技艺】新疆维吾尔族的织造、印染技艺有着悠久的历史,其中以花毡和印染花布最为著名。

按照维吾尔族的传统习俗,居室内目光所及之处都要精心装饰,羊毛毡就是进行居室装饰的传统手工艺品之一。它主要用于铺炕、铺地、拜垫和壁挂等,后来虽已不多见,但少数睡土炕的人家也还在使用。

维吾尔族民间印花布,是维吾尔族典型的手工艺品。它的最大特色是把手工的、独创的印染技术和民族风格的图案融为一体,具有装饰趣味和浓重的乡土气息。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15:00 +0800 CST  
【桑皮纸制作工艺】制作桑皮纸曾是维吾尔族养家糊口的技艺,一般是子承父业,代代相传。维吾尔族聚居的新疆南部和东部气候炎热,水土资源丰富,宜于农桑,自古民间便有植桑采果的传统。桑皮纸是用当地的桑树皮为原料制作的一种纸。桑树遍野,为桑皮纸的制作提供了原料保障。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20:00 +0800 CST  
【艾德莱斯绸织染工艺】艾德莱斯绸
艾德莱斯绸是新疆喀什、和田地区特色传统手工艺织品,其扎染技术独特,质地柔软,轻盈飘逸,图案层次分明、布局对称、组合严谨、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把新疆歌舞之乡、瓜果之乡极富艺术风韵的特点集中于尺幅之中,深受维吾尔族和乌孜别克族妇女的喜爱。
艾德莱斯绸编制、染织工艺极其复杂,做工精细,编织劳动强度大,所有工序全部由匠人手工操作完成。由于全部采用蚕丝生产,未添加任何辅助纺织原料,采用天然植物染料染色,因此它对人体及皮肤无害,并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其生产工艺流程:首先将蚕茧煮沸抽丝――并丝――卷线,然后经过扎染――图案设计――捆扎,最后分线――上机――织绸,制成成品。
喀什、和田等地是新疆主要蚕桑区,维吾尔人养蚕、缫丝、编织历史悠久。这里所产艾德莱斯绸,原料主要用当地丰富的蚕桑资源。
艾德莱斯绸色彩华丽、美观,花色品种繁多,图案变化多样,维吾尔族姑娘、中老年妇女都喜爱用其做衣裙来美化装扮自己,是新疆常见的一种既普通又高雅的传统服饰,在新疆城乡常见妇女穿着这种绸做的衣裙。近年来,在新疆一些大型博览会也常用具有浓郁新疆韵味的这种绸作为装饰或陪衬,而在一些服装比赛、表演中,设计师们也常用它设计出较为时尚的现代服饰。古老的新疆艾德莱斯绸已融汇到现代生活潮流中。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23:00 +0800 CST  
【维吾尔达斯坦】“达斯坦”是维吾尔族历史悠久的一种曲艺形式。“达斯坦”为维语,意为“叙事长诗”。作为曲种的达斯坦,是以说唱长篇韵文故事为基本特征的。“叙事长诗”所以成为说唱表演的曲艺形式,是由于维吾尔族借用本民族的大型音乐套曲、古老的“木卡姆”中的曲调选段来歌唱表演的。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26:00 +0800 CST  
【麦西来甫】麦西来甫,维吾尔语中意为"集会"、"聚会",是维吾尔族人民集取乐、品行教育、聚餐为一体的民间娱乐活动。

按旧俗,麦西来甫一般都在农闲时举办。同村或同街的男女老少都可参加。在主持人的示意下,来宾首先享用丰盛的瓜果饭食,然后便开始歌舞与游戏活动。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31:00 +0800 CST  
【维吾尔鼓吹乐】维吾尔族鼓吹乐是新疆天山南北各维吾尔族聚居区广泛流传的一个民族器乐乐种。维吾尔族鼓吹乐是重要的维吾尔族器乐乐种,广泛流布于新疆各维吾尔族聚居区。维吾尔族鼓吹乐多以一支苏乃依奏旋律,三对纳格拉和一只冬巴克击节。既可以演奏维吾尔木卡姆的片断和流传于各地的维吾尔族歌舞音乐,也有相对固定的鼓吹乐套曲(如《十二套伊犁维吾尔族鼓吹乐套曲》)在各不同的地区流传。

维吾尔族鼓吹乐的主要功能是为群众性自娱舞蹈伴奏,在维吾尔人的各个喜庆节日及人生礼仪中都不可或缺。不同地区流传的维吾尔族鼓吹乐在乐队组合、乐曲风格等诸方面都有所不同,但其旋律都流畅起伏,节拍、节奏复杂多变,能够营造出热烈、欢快的喜庆气氛。吐鲁番地区更以用鼓吹 乐的形式演奏各套《吐鲁番木卡姆》自始至终的旋律而著称。

2008年6月14日,维吾尔族鼓吹乐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37:00 +0800 CST  
【赛乃姆】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最普遍的一种民间舞蹈,它广泛流传于天山南北的城镇乡村。赛乃姆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主要发源于从事农业生产、民族聚居、文化极为发达的南疆各绿洲。在维吾尔族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形成过程中,就吸收了早已在民间流传的赛乃姆,成为每个木卡姆中大乃格曼的组成部分,而赛乃姆仍以其独立的形式广泛流传。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42:00 +0800 CST  
【维吾尔刺绣】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43:00 +0800 CST  
【卡拉库尔胎皮帽】沙雅维吾尔族帽匠利用本地的胎羔皮制成杜化瓦、吾尼且、杜力昆等多种样式的帽子供群众购买,远销西亚、东欧等地,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和收藏价值。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45:00 +0800 CST  
卡拉库尔胎羊皮帽。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48:00 +0800 CST  
【传统手工艺小刀】新疆手工艺小刀(英吉沙小刀,龟兹小刀等)一般长十几二十来公分。最大的达半米以上,最小的仅两寸左右。它们造型各异。如月牙、如鱼腹、如凤尾、如雄鹰、如红嘴山鸦、如百灵鸟头,无论何种式样,做工都非常精细,外观赏心悦目。新疆英吉沙小刀是以其主要产地英吉沙县而得名的,是维吾尔族传统手工艺品之一,有数百年的生产历史。它造型美观,刀体平整光亮,刀口锋利,无论哪一种刀把,英吉沙的手工艺小刀工匠们都要在上面镶嵌上色彩鲜明的图案花纹,组成民族风格图案,有的刀把上镶嵌着银、铜、玉、骨、宝石来点缀,玲珑华贵,令人爱不释手。并配有精致的皮鞘,便于携带。英吉沙小刀多数为弯刀,刀把有木质的、角质的、铜质的、银质的,非常讲究。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54:00 +0800 CST  
【维吾尔族服饰】维吾尔族服饰——花样较多,非常优美,富有特色。 维吾尔族男性——讲究黑白效果,这样粗犷奔放。 维吾尔族妇女——喜用对比色彩,使红得更亮,绿得更翠。 维吾尔族是个爱花的民族,人们戴的是绣花帽,着的是绣花衣,穿的是 绣花鞋,扎的是绣花巾,背的是绣花袋,衣着服饰无不与鲜花息息相关。

2008年6月14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于田县申报的维吾尔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类别:民俗;编号:Ⅹ-117)。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0:56:00 +0800 CST  
【维吾尔民歌】维吾尔族民歌蕴藏极为丰富,就其内容可分为传统民歌和新民歌两大部分。传统民歌包括爱情歌、劳动歌、历史歌、生活习俗歌等类别。代表歌曲:【半个月亮爬上来】、【阿拉木罕】等。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1:00:00 +0800 CST  
【吐鲁番柳条编制工艺】 吐鲁番枝条编织技艺是维吾尔族人民的优秀手工技艺,生活在吐鲁番盆地的维吾尔族人民在过去的岁月里,一直就有用枝条编制生活用品的习惯。

随着时光的流逝,在服务生产、方便生活的同时,枝条编制技术也得到不断提高和完善,倾注了维吾尔族人民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体现了劳动群众的创造智慧,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成为一项被世人关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1:02:00 +0800 CST  
我的天,终于发完了。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1:02:00 +0800 CST  
铜器制作工艺没有申请非遗很可惜,希望自治区重新整理资料上报一下。



楼主 中亚细亚雄鹰  发布于 2015-09-08 21:04:00 +0800 CST  

楼主:中亚细亚雄鹰

字数:3431

发表时间:2015-09-09 04: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28 11:26:35 +0800 CST

评论数:3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