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侯门客·杂】【分析】从玄机艺术手法细节和大框架看张良刻画

说一下良子下棋的水平吧~良子棋力算是秦时里比较好的了~也是他的强项~玄机侧面描写很多,但是也是能看出来的~


首先,是荀子评价明宝宝的整盘棋路~由于天明记错了良子嘱咐的话,本来是第一子不能下在中间,但是明宝宝偏偏下在中间。。。这是非常低级的错误。但是,反观一下荀子的评价,第一子下的莫名其妙,但是错了也不要紧,良子后面的棋路和布局,都是和第一子相关的~即使错了,良子的棋力也是可以补救的~而且补救的方式,就是将错就错,反而用错的一子带动全盘~而且,还达到了自己想要的效果~


而且,还有一个细节就是,良子在荀子下不下去,说“罢了,是老夫输了”之前,就已经站起来了~可见,他对荀子下棋的路数,对整局棋的把握,都是有准确判断的~所以才能有所预见~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30 20:30:00 +0800 CST  


然后,良子和范增下棋,也是难分胜负啊~八胜八负,下的难解难分~


小二范增和班大师介绍过围棋~由于范增是兵家,兵家的理念在围城兵棋体现的很鲜明~那么范增也是对围棋颇有研究,烧鱼也经常让他传授~而且,对于良子来说,他下棋比起范增来说,按理应该阅历经验上还是有不足的~毕竟年纪差异在那里,但是结果还是打平了~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7-30 20:46:00 +0800 CST  

然后说说这个镜头吧~这是小四第四集良子过桥的时候。玄机有时候特写里也会有一些隐喻和含义~虽然有的可能是观众主观了,但是可能也可以看出一些联系。那我就说一下,我的主观理解吧~良子走过桥的时候,并不是他单独一个人走过。桥上人来人往,两个方向都有很多人路过。桑海的人是很多,但是这个特写拉得很长,从良子踏上桥的一刻就开始。也并不是像良子在桑海街头随便走过人群。那么我个人感觉良子在人群中的这个镜头,寓意就是和良子自己坚持的理念有关~良子要完成的理想,是民贵君轻为基础,民众是他最重视的因素~他的大义,也是为了解决民众生存问题~这是他为了民众心甘情愿所坚持的~而他要完成帮助民众的理想,还是脱离不了民众和天下人的帮助。前边也说了,他不可能去自己单独完成,他一人之力毕竟有限。他也需要民心来支持。我为人人,人人为我,这种空前的团结,和互助互利是结束乱世最需要的。所以,良子的实践和理念都离不开民众~而且,良子也说过,他的身份和立场现在也是一介平民~这是我的一点想法~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13 13:41:00 +0800 CST  

之前谈到,良子和道家人宗非常契合的理念,就是良子的民本主义和要解决民生问题,于道家人宗的泽济苍生的大方向,都是很像哒~这里再补充一个良子和道家人宗有一个契合之处,那就是【公平】的因素~这个因素并不是道家或者人宗独有的,所以单独说~一视同仁,没有贵贱之分,就是公平和平等~良子也是追求公平的~他对于诸子百家并没有任何偏见,愿意兼容并蓄是公平,对明宝宝没有歧视和只看表面,能看出他的侠义之心也是公平,纵横谈判时,良子不排斥墨家的兼爱,“兼”本来也就是一种公平,明宝宝对无双是一种平等的对待~所以,道家人宗在公平这个点也是和良子一样的~按理说,儒家是很讲究阶级,等级之分的,尊卑有别,但是,良子并没有因为儒家这种尊卑差别,而放弃追求平等这个因素,确实难得~这也是他对儒家理念一种辩证和取长补短的做法~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17 12:03:00 +0800 CST  


所以,接着说说儒家做主和权限的问题~儒家尊卑有别,长幼有序,做主的是掌门伏念,连荀子也是不能越权的~良子只是三当家,所以当时月神说过,虽然以前张家地位很高,五代相韩,但是儒家不是良子能做主的。机关城帮助墨家,良子确实是越过了伏念的掌门权限~可是事态紧急,伏念也不可能当时就放下儒墨的偏见~然后,君子之道辩论的时候,良子这句“我们儒家”,并不是要自己强行代表儒家啦因为他是对着伏念说的,伏念有儒家掌门人的权力~良子也是站在儒家弟子的角度上说。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18 12:19:00 +0800 CST  
来看一下这集,良儿对于朝局的分析吧~他对于局势,也是非常敏锐的。而且,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分析哦~


良儿去过王宫之后,后来就回了紫兰轩,并没有再太子府亲眼看到情况,也没有参与救援~流沙走了之后,只是千乘在领兵救人。但是,良儿一看到太子府起火,就猜到了,太子已经被转移了~这种对朝局的敏感度是很好的。而且,通过太子被转移,良儿也能推测,姬无夜和四公子之间关系的变化。这个就是想的比较深入了。太子被转移,那肯定是没事,他之前也是知道韩非对姬无夜的警示太子有危险。所以,也就是说,姬无夜这边想要保护太子是成功了,成功阻止四公子刺杀太子的行动。四公子没有干掉太子,姬无夜也被四公子压制,必须保护王宫,没办法大权独揽,都是失败的。而且,他们一个保护太子,一个刺杀太子,一个要威胁王宫安全,一个要保护王宫,冲突是很大的。而且之前,韩非说备用太子的事宜,显然是挑起矛盾。


然后,关于韩王的闭门不见,良儿也有自己猜测。姬无夜是想要除掉韩王,扶持太子登基的,那就肯定有所部署。所以离韩王身边最近的,当然就是宫里枕边的潮女妖了/(ㄒoㄒ)/~~~而且,潮女妖确实见了韩王。



而且,良儿对于局势也有自己的把握和判断~他不但知道夜幕肯定和韩王这边有关,而且,他判断,姬无夜在事态明朗之前,不会除掉韩王。原因就是,现在太子还在天泽控制中,他和四公子谁也没有太大进展。能不能救得了太子是个问题,能不能防着四公子杀了太子也是个问题。如果太子死了,没保住,姬无夜还杀了韩王,那就是鸡飞蛋打了。所以,他一定会等事态明朗,才会决定要不要对付韩王这边。所以王宫这边暂时还不会出事,但良儿担心另一边被抓走的红莲,那边情况更危险。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18 15:32:00 +0800 CST  
接着看看良儿对于苍龙七宿三个线索的分析吧~也全部都是他自己的想法和分析哦

首先,良儿一进门就注意到了地上的脚印啦,观察力是非常敏锐的~那么,既然天泽对这个废墟感兴趣,肯定是天泽一个人的脚印。而且他对于这个屋子里的秘密是非常谨慎的,甚至连手下心腹也不能进来。


关于天泽审问出来的三个词,韩非问了良儿的意见~说一下,韩非为什么又问良儿意见~因为当时,流沙分析完毕苍龙七宿的秘密,说完红莲的话题之后,良儿才匆匆赶来说王宫这边,所以,良儿对于流沙其他人苍龙七宿秘密的分析完全不知道,也没有给韩非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首先,是火雨两个字。是夜幕制造了火雨山庄的惨案。可因为良儿并不知道之前流沙对于天泽和姬无夜关系的分析,不知道天泽也想要苍龙七宿的秘密,也不知道姬无夜和天泽对于火雨山庄宝藏和苍龙七宿秘密有争夺和竞争关系。虽然弄玉分析过抓放都是姬无夜做的,但是当时并不知道这么清楚,也没有实际看到天泽被夜幕控制的景象。因此,以良儿的视角来看,天泽应该和夜幕的关系是有些复杂的,没想到百越这边也在调查苍龙七宿。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18 18:25:00 +0800 CST  




关于鬼兵借道,良儿自己之前也是有介绍鬼兵和郑国的关系。但是,如果鬼兵借道就是专指郑国的话,那么天泽的复国目的,很有可能和废墟里当时郑国崛起的秘密联系起来了。当时韩非猜测天泽目的是复仇或者复国。至于。。良儿为什么一开始分析就说天泽心在复国,是因为郑庄公那段国家迅速崛起的历史么?这是一点疑问。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18 18:35:00 +0800 CST  




关于良子有间客栈应对李斯的这次要说一说~也许很多人会觉得他这次的借口相当不严谨,漏洞百出,但是呢,会管用也是有原因哒~良子当时回答李斯为什么儒家的人会在客栈,他的解释就是儒家一向有训,君子远庖厨,但是这次要吃的菜是热烹热食,也就是现做现尝,所以必须要到客栈,还要装扮神秘~乍一看,这个借口是不是太过于敷衍了,但是为什么又能管用呢?首先,【场面上】,明面上,整体逻辑上是能说通的。儒家确实有君子远庖厨的习惯,而且行踪神秘也是为了不让外人知道打破了这个规矩。热烹热食也是非要到客栈的有效理由。儒家已经给了正面的回应,没有回避李斯的提问。这是能打发走李斯的原因。儒家表面上,也绝对不能给李斯留下什么把柄和借口。其次,明面上的逻辑,如此敷衍,自然是不能糊弄李斯,也不能让李斯真的信服。但是,良子说的这个理由,并非是真的要给李斯去疑心,而目的是要替反秦这边吸引李斯注意之后,打发和赶走李斯~而且,李斯既然去了客栈,就是得到了胖大妈的情报,让他完全相信良子的话,没有疑心病那是不可能的。但是李斯暗地里有怀疑又能如何呢?他并不能把这次客栈的事情当成是儒家勾结叛逆的有效证据(单独指客栈这件事情来说)~本来儒家也就是吃个饭而已~自然也只能是含糊过去了~良子这边也是达到了想要的效果。后面海月小筑李斯虽然拿庖丁做文章,但也没有提客栈遇见儒家这件事。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25 09:52:00 +0800 CST  
通过慎子一书,说一说良子在反秦这边“管理“和安排的方面吧~《慎子.民杂》就有:君之智。未必最贤於众也。以未最贤而欲以善尽被下。则不赡矣。若使君之智最贤。以一君而尽赡下则劳。劳则有倦。倦则衰。衰则复反於不赡之道也。是以人君自任而躬事。则臣不事事。是君臣易位也,谓之倒逆。
意思就是:君主的聪明才智,不见得比群臣高明多少,凭借君王那不是最高明的才智,想要治理好国家,用善来完全覆盖下面,那必然不能使臣民富足。就算君主的才智是最高明的,那么仅凭君主一人的力量而让全部臣下百姓富足,也是相当劳苦的。劳苦过渡,就会身体疲倦,身体疲倦就会衰弱身体衰弱就无法履行职责,这样就会又回到,使臣下不能富足的老路上。因此,如果君主主动承担办事之职责,凡事都要亲力亲为,那么臣下就无事可做了。君主和臣下的地位就颠倒了,这叫倒行逆施。
良子在反秦这边的情况其实这个道理也是可以通用的~良子虽然是尽力能想的周到,就想的更周到,但是如果事无巨细,全要亲力亲为,未免是太劳苦了~而且,本来谋略就是非常让人心累的事情。毕竟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即便良子是七国最聪明的头脑~但是,良子也是懂得变通的~不是说懂得权术和安排,就一定不会亲自执行计划,或者计划细节上去参谋。毕竟现在局势情况有时候确实危机,有一些只有良子才能做到,才合适去做的事情,他还是会自己承担和执行。就比如墨家这边和儒家沟通方面,涉及儒家安危方面都需要良子协调,亲自执行计划等等,还比如协调墨家和流沙关系方面良子也需要操心~总之,这个度只能是良子自己看着办,自己灵活着掌握好~《庄子.应帝王》一篇有:无为名尸,无为谋府;无为事任,无为知主(不要成为名声的载体,不要成为谋略的府库,不要担当事物的责任,不要做智慧的主谋),后面三点,恐怕良子是无论如何做不到了~╮(╯▽╰)╭他就是要运用谋略和智慧去解决难题,就是要以天下为重,承担自己的责任~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25 21:44:00 +0800 CST  
《邓析子.无厚篇》有一段对于良子来说也是很有用哒~来说一说~谋而不见喜,无理也;计而不见从;遗道也。因势而发誉,则行等而名殊;人齐而得时,则力敌而功倍。其所以然者,乖势之在外推。
意思就是:为他人谋划,却不被欣然采纳,是由于自己理由不足:所献计策不被人依从,是由于自己在道理方面有所缺失。顺应时势而显示其所长,相同的所为会获得殊异的名声:与人齐心而不失时机,用等同的气力,会赢得加倍的功绩。之所以这样,是因为自身之外的力量。
这段说谋划计策不被人采纳和依从,原因就是理由不足,道理缺失。最典型就是噬牙狱救人那次良子给庄叔说谋划计策的时候。一开始庄叔并没有采纳~原因也是良子所说理由确实不充足,道理缺失,没有说服力。但是良子没有放弃,还是努力想了更加周全的办法,也按照庄叔建议做了调整,这才被采纳。所以,良子这点是意识到了哒~以后也务必要坚持。
这段还说了,齐心不失时机,就会有加倍的功绩。齐心对于良子来说也是相当重要的。良子成事的基础就是天下人齐心,也是为了天下人,如果不齐心,那就是失道者寡助,不会有人帮你,只能依靠自身的力量,而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是有限的。如果能依靠天下人的身外之力,众人拾柴火焰高,肯定有加倍功绩。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28 20:38:00 +0800 CST  

有一点,我再着重强调一下哈~良子现在是儒家三当家,已经不是流沙成员,和流沙所谓的渊源,也就仅仅是韩国而已,也就只是故人之情。而且,我前边也提到了,良子纵横谈判时候,对于流沙并没有任何偏袒,也并没有因为所谓的故人之情有任何私心~就算是对法家,也没有因为韩非的故人之情,而对法家的弊端视而不见~他也是非常追求公平公正的,首先,他自己就确实能做到绝对的理智~而且,这种公平连流沙也是在内的。而人情因素,无论是在朝堂和江湖,都是实现这种公平的最大障碍。朝堂用人徇私走后门,管理会乱套,江湖徇私包庇,也会纷争不断。所以,良子不是绝对排斥私人关系的人,他也很讲义气,但是该公平的时候,他是不会徇私哒~这种公平也不会因人不同而变化~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8-30 20:34:00 +0800 CST  
接着说一说良儿对于天泽审问兀鹫那三个线索的分析吧~也说一说天九台词里的逻辑~


良儿分析完第二个线索,根据鬼兵借道是指郑国,郑国有一段迅速崛起的历史,天泽有可能在这里寻找复国契机的话,那么第三个线索苍龙七宿的答案,就有可能和郑庄公有关了。良儿对于历史肯定是相当熟悉的,郑庄公是如何让国家崛起,也许就是天泽觊觎的。但是第二个线索他并没有肯定,说的是“如果这是答案”,虽是猜测可三个词确实有一定关联~现在就来对照着流沙之前的分析,看看良儿猜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再整理一下这三个线索的关系~




首先,第一个线索是火雨,也就是指火雨案牵涉的宝藏。夜幕在追查宝藏,天泽审问断发三郎的兀鹫也是调查此事,显然他们同时都觊觎。这点紫女分析时候也提到了。良儿和之前的分析是对上了。第二点,就是天泽复国的目的。更正一下我前面说的,韩非说的是【他要的复仇,还要复国】,两者都要,良儿虽然只是说了复国,但是也是分析对上了~而且,关于郑国和鬼兵借道,天泽也是提过的。“郑国鬼兵借道没有偿还的血债,这次一起清算”,显然也是要找韩国报仇。第三个线索就是苍龙七宿,良儿说可能和郑庄公有关。之前韩非也介绍过那段历史。良儿也对上了。


然后良儿做的最后总结就是这三件事看似无关其实就是一件事。这一件事玄机没有明说,但是根据这三个词基本也可以肯定了。天泽和姬无夜都在争夺火雨山庄宝藏,庄叔有猜测苍龙七宿是解开宝藏的谜题。鬼兵借道是郑国崛起的历史,苍龙七宿和郑庄公有关,所以这件共同的事就是【都和苍龙七宿这个秘密有关】~也就是说,良儿这三个线索的总结,基本上就可以把前边的所有相关细节和线索串联起来了~而且全都是他自己想出来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9-01 17:03:00 +0800 CST  
来看一看,良儿对瓶子分析时,展现的技能吧~一个是观察力,一个是活典故~运用和联系两种能力的,就是分析力了~这两种能力加在一起去分析,可是很厉害哒~

首先,看到腾蛇和雕刻精细方面,是属于观察力了。能有这样的雕刻工艺,必须是相当好的工匠了。

之前韩非只说了陶土,但是良儿进而说了印纹陶技艺,这就是活典故的知识储备了~

偏偏这种印纹陶技艺来自百越,所以,良儿就联想起,火雨山庄的工艺是很有名的~百越之内,一等工匠都在那里~这就是,在观察和知识储备的基础上,所作出的分析了~

而且,良儿顺着思路进一步推断,剧变之后,工匠们都失踪了。而这个瓶子的出现,就是查到这些工匠所在的线索。既然,这个瓶子是姬无夜控制天泽用的,而且韩非也说陶土出自宫里,那么自然,这些工匠都被带到韩国了~所以,良儿说了一句“也许”,后边大概是想说:也许他们都来到韩国了~但是韩非也想到一样的了,所以接话了~╮(╯▽╰)╭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9-01 20:28:00 +0800 CST  


来说一说良子为什么非要坚持“有为”吧“有为”是良子自己的选择~不管是谋略权术兵法,还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无法回避矛盾的时候,良子干脆豁出去自己的性命,都也只是人力而已。一人之力并没有任何神乎其神的地方,良子更没看剧本~纵横谈判时候,真的动武,良子也只是杯水车薪的力量~他之所以会害怕,会说舍生取义,做好最坏的打算,也是因为他知道一个人的力量确实有限~确实有些事情,不是人力所能干预和扭转的~即使反秦这边联合所有的力量,也只能是一线生机~除非是天下人空前的齐心倒是可能,但是目前局势并没有达到那种程度。即便如此,良子还是选择“有为”,不是因为他年轻气盛,是因为他知道只能有他才合适承担这样的责任~他适合帮助墨家,联合反秦这边,和儒家这边沟通等等~如果他不承担起这样的责任,他不去“有为”,并不会有别人这样去做,而“不为”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局势会眼睁睁恶化~即便确实是有很多担心和顾虑他也要坚持~国学上道家之所以强调无为,也是因为人的智慧不是万能的,会越做越错,越办越糟,越“有为”越帮倒忙。但是良子能以团体的力量为基础,就很好规避了这种缺陷~每个人都在想办法,效果要好得多。有为不是不可以,而是要有合适的方法,而良子就是在探索和寻求这种方法~只要是人力能够干预的,良子一定会努力~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9-07 21:42:00 +0800 CST  

从孟子这段看看,良子的勇气是大勇还是小勇吧~所谓小勇,那就是匹夫之勇了~
孟子《梁惠王下》有:王曰:“大哉言矣!寡人有疾,寡人好勇。”对曰:“王请无好小勇。夫抚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王请大之!“《诗》云:‘王赫斯怒,爰整其旅,以遏徂莒,以笃周祜,以对于天下。’此文王之勇也。文王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书》曰:‘天降下民,作之君,作之师。惟曰其助上帝,宠之四方,有罪无罪惟我在,天下曷敢有越厥志?’一人衡行於天下,武王耻之。此武王之勇也。而武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今王亦一怒而安天下之民,民惟恐王之不好勇也。
意思就是:宣王说:“先生说的太对了!不过,我有个毛病,就是逞强好勇。”孟子说:“那就请大王不要好【小勇】。有的人动辄按剑瞪眼说:‘他怎么敢抵挡我呢?’【这其实只是匹夫之勇,只能与个把人较量】。大王请扩大它(勇气)“《诗经》说:‘文王义愤激昂,发令调兵遣将,把侵略莒国的敌军阻挡,增添了周国的吉祥,不辜负天下百姓的期望。’这是周文王的勇。【周文王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尚书》说:‘上天降生了老百姓,又替他们降生了君王,降生了师表,这些君王和师表的唯一责任,就是帮助上帝来爱护老百姓。所以,天下四方的有罪者和无罪者,都由我来负责,普天之下,何人敢超越上帝的意志呢?’所以,只要有一人在天下横行霸道,周武王便感到羞耻。这是周武王的勇。【周武王也是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如今大王如果也做到一怒便使天下百姓都得到安定,那么,老百姓就会唯恐大王不喜好勇了啊。”
这段孟子的论勇,主要说了两种,一种是动辄拔剑瞪眼,动武拼命的匹夫之勇~一种是周文王,周武王能使天下百姓安定的大勇~孟子当然是推崇这种能治世的大勇的~张敬夫对孟子这段的批注就是:【小勇者,血气之怒也。大勇者,理义之怒也。血气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三花的目的,用北宋大儒张载的著名名句“横渠四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来表达是最好不过。“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是子房之所想(玄机也让良子解决生存问题),而“为往圣而继绝学”是伏念之所想。这四句话最能表出儒者的襟怀,也最能彰显儒者的器识与宏愿。所以,良子和伏念的辩论,他争论的是个【理义】,谈到的是如何解决民众生存问题,使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以孟子和张敬夫的标准,并不是动辄动武拼命,只能与个把人较量的血气之怒~良子说的是仁义和治世的道理。虽然他也说了“舍生取义”,可是良子不是动辄拼命动武之人,除非是完全没有回避矛盾的可能,就比如纵横谈判的时候,如果流沙动手,良子也只能拼命~或者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的情况~拼命是有条件的~良子说“那现在的百姓又做了什么伤害自己的事情,而陷入到莫名的危难之中”的时候,也确实是【义理之怒】了。如果从现代意义说,匹夫之勇,指【不用智谋】单凭【个人】的勇力。而良子不仅是用智谋的,而且,前边也说了,良子依靠的不是他个人的力量和勇气,而是要依靠天下人和团队的力量~所以,良子的勇气并不是小勇~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9-10 16:24:00 +0800 CST  

来看看良子的三个竹简吧~先强调一下这次三张竹简,到底是个什么性质的事情吧~第一,这次竹简的事,不是良子看了剧本。第二,这次竹简的事不是良子小聪明偶然蒙对的。第三,这次竹简的事,大部分都是良子自己的具体细致的安排所致,是实实在在一点一点弄的,剩下部分就是良子自己的预见性和对情况的了解方面。这三方面都齐备,才使良子能够做到这三张竹简都能应验。接着一个一个来说~

第一张竹简,顶掌柜的食盒,主要是说明他要安排天明烧鱼进入儒家。而且,这个安排,是早就有打算的。盗跖说了,原来张良早就打算安排天明少羽进入儒家。在机关城破的时候,他也是安排墨家去桑海。是连续连贯的系列安排。【这说的是良子自己对于两个孩子安排的计划】。然后,为什么要告知墨家,原因就是两个孩子对于墨家和楚国那边都很重要。明宝宝也是墨家新选的巨子。告知是必须的。


第二张,是白马非马的辩论。也就是说,他是预见到胖大妈会来儒家。知道大秦会来儒家,这都是预见性了,和儒墨局势有关。知道名家白马非马的辩题,这是了解情况方面。这张是预见性和了解情况方面一起,才会起作用。至于为什么儒家和名家的辩论为什么非要告知墨家,我猜测,是因为良子是打算让两个孩子去辩论,才会告知。他安排两个孩子住处和穿衣的时候,就让两个孩子隐藏身份。烧鱼说良子让他们穿儒家衣服是有用意的,然后回身就指向良子给的锦囊,然后穿着衣服辩论去了。说明是良子早就想好的。所以,两个孩子去辩论,确实和良子锦囊有关。如果因为明宝宝是墨家巨子,而告知墨家辩论的事,也还说得通。
第三张,也就是让明宝宝和荀子下棋,救蓉姐姐了。第一张明宝宝看着良子三张锦囊的图·,也是下棋之后。下棋是良子一点点安排筹划的。小孔成像的原理是他的知识储备,剩下的全是计划。先是让颜路说服师叔和明宝宝下棋,教会明宝宝走第一步以及猜先细节之后,再用小孔成像和师叔对弈,胜了之后荀子就会帮忙救人。告知墨家,一是因为救的,是墨家蓉姑娘,二是,良子是让明宝宝下的棋。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9-16 21:16:00 +0800 CST  




来说一说儒家的等级和伦理纲常的观念,以及良子对于儒家这种观念的不同想法吧~首先,老秦里确实是有儒家传统等级伦理纲常观念的。平常说的三纲、五常两词,出自于西汉董仲舒的《春秋繁露》一书。但作为一种道德原则、规范的内容,它渊源于先秦时期的孔子。孔子曾提出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仁义礼智等伦理道德观念。孟子进而提出“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的“五伦”道德规范。董仲舒按照他的“贵阳而贱阴”的阳尊阴卑理论,对五伦观念作了进一步的发挥,提出了三纲原理和五常之道。三纲五常观念,为封建阶级统治和【等级秩序】的神圣性和合理性而辩护,成为中国封建专制主义统治的基本理论,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所维护和提倡。这种这种尊卑等级确实是社会保持秩序的需要,但是也是极大地限制了个人的发展,限制颇多,这是不平等的缺陷。
从老秦台词来看,体现有这几处。一个是君子之道伏念说:没有伦理纲常,社会秩序,谈什么社稷国家,也没法保证民众利益。【“师兄所言,固然有理”,良子也是肯定伏念说的,有了社会秩序才有社稷国家。这是他肯定儒家等级伦理观念的地方~良子不是绝对排斥这种社会秩序】还有就是伏念说的:天地君亲师,君臣有别,长幼有序~这也是等级次序观念(这句话出自《孟子.滕文公上》,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但是呢,良子绝对是不被这种不平等的等级所束缚的,他没有拘泥于此,而追求的是一种绝对的平等~这是他不同于儒家传统思想的地方】从纵横谈判就能看出来,他评价明宝宝的优点就是爱甚至超越了敌我的关系,这种爱的平等是一种超越自身利益和偏见的。如果连敌我关系都可以讲兼爱的公平,那么儒家讲的等级尊卑更是可以超越的。墨家注重平等而儒家相反注重等级,良子没有排斥伦理纲常,社会秩序,但是他更加追求墨家兼爱的平等~而且,这种公平也是对儒家这种思想的一种辩证的接纳,很好弥补了缺陷~前边说了,良子的公平是包括流沙和法家的,同样,他的公平也是超越了儒家的等级秩序观念~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9-21 20:40:00 +0800 CST  
来看一看良儿接应弄玉,传递瓶子这一段吧~请胡夫人,小动作,说话用词等等,全是他自己想的办法呢~首先,说一说良儿为什么非要请胡夫人才行~先来看看良儿和胡夫人进宫的借口。


他们用的借口就是:胡夫人唯一的亲人就是胡美人了。然后弄玉是胡美人的宫女,所以帮胡美人转赠美食给胡夫人。这个借口,首先是利用了胡夫人和胡美人的姐妹亲戚关系,弄玉是宫女,自然也就和她接应上了。这是身份的便利。借口说的也很合理。

那么,进宫就进宫,为什么非要良儿和胡夫人一起来呢?这个自然也是要提前编好话,否则也是要露馅哒~果不其然,明珠夫人也是问了这个问题。

这里有一个细节要提一下。明珠夫人问为什么他是哪里来的消息,这话本来是应该良儿自己来回答的,他差点张口就要说了,又咽回去了。为什么胡夫人没有让良儿回答?不是他觉得良儿回答不好,而是由胡夫人说出来,会更加可信,效果也会更好。


要回答明珠夫人这个问题,必须提到府内营生困难和相府的接济,而这些是胡夫人家务事,自然是要她自己来说。另外,相府的接济要是良儿自己提起,未免不合适,仿佛在夸耀。而且,不由良儿自己说,而由第三人佐证,是会让言辞更加可信和有真实度,而不是张家的一面之词。


然后,良儿自己最后补充几句前来的原因,是为了代替祖父照顾胡家,保证胡夫人安全。这样既是印证了胡夫人所说,不让人起疑心,明面上也是顺理成章。所以,整体来看,良儿去接应弄玉先是借口上用了胡夫人和胡美人姐妹的关系,再是用自己张家人的身份。如果不是良儿自己去,没有这个身份肯定也是不能光明正大进宫的~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9-29 13:14:00 +0800 CST  
然后再来看看良儿说话的用词吧~也是细致周到~


胡夫人夸赞了良儿他日也是国之栋梁,良儿回答的也很谦虚得体。用的是“谬赞”~



不光是官场明面上,良儿和胡夫人私下说话,一般的交流,他的用词也是非常得体礼貌~就比如“冒昧”,“还望赎罪”,“明鉴”,“抬爱”等等,虽然是细节,但是注意用词和说话方式,就是显得周到合适~

楼主 pengmingrant  发布于 2017-09-29 13:39:00 +0800 CST  

楼主:pengmingrant

字数:127182

发表时间:2017-05-26 04:22: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1-12 10:46:34 +0800 CST

评论数:1595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