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不太监的历史,幽默,沉重,清新,2B

一般被宠幸过但是没有生儿育女的,给先皇陪葬,没有宠幸过得可以陪葬或者到尼姑庵出家,上点岁数的国家可以选择让你陪葬或者留下来当个老师,教育那些刚入宫的宫女们礼仪什么的,当年老娘也是怎么怎么滴。
二位昭仪的矛盾一直持续到了什么时候呢,一直到了汉成帝死了,汉哀帝刘欣上台。这个时候距离熊瞎子事件已经过去了32年,这傅昭仪还记仇呢,你就说这女人心眼多小,这就是典型的败家娘们,他看到自己的孙子当皇帝了,自己成了太皇太后。这个时候她想到的第一件事是报复冯昭仪。知道为什么现在不论是政权还是公司上头人都不会那么容易给你权力了吧,容易出事,太他妈容易,人在江湖漂,谁没几个敌人,滥用职权。
结果,冯昭仪家17口人被杀,其中有两个是汉元帝的儿子。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5 23:28:00 +0800 CST  
沉浮啊。
虽然后来昭雪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呆用,人已经死了。
这种事情在汉朝之前是没有发生过的,吕雉属于特殊情况。刘奭绝对比不上刘老邦,他不光是这个问题没解决好。他不是一个好君王,绝对说不上好君王,他都不是一个好丈夫,好父亲,说全了不是一个好人。
他临咽气都没叮嘱个顾命大臣。老君主死了叫道床前跟某几个人一说好好看着我儿子,那据对让大臣发誓这辈子啥都不干也得辅佐,他也就还在精神的时候跟史丹打了个招呼。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5 23:28:00 +0800 CST  
摊上这么个爹也活该刘骜倒霉了!现在他爹给他的摊子是,匈奴那边貌合神离,国内这里几股外戚势力几乎交叉在一起,这是前边所没有的,汉成帝时候的外戚关系特别复杂,一是皇帝死的快,外戚换的快,二是老外戚集团没有清理过,三十宦官的势力已经很大,而没有有威望的顾命大臣坐镇,更何况汉成帝的母亲也不是女强人,帮不到他什么。
如果我当了这届皇帝干脆也就撂挑子了,爱咋咋地,所有王朝到了最后都这个德行,没正事了,天天拍鞋底子磨嘴皮子了,有素质的还站出来说一声,该办正事了,说完就下课吧。大家干啥,你干啥,装什么清高。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5 23:28:00 +0800 CST  
王家崛起之前,汉朝主要有两大外戚集团,一个是史家,这是老牌外戚了,对刘骜的爷爷有大恩的,另一个外戚集团是王夫人集团的,这都属于是汉宣帝那一朝的外戚。
而汉元帝一朝的外戚还没有起来。
公元前32年,是建始初年,古代的老皇帝死了,新皇帝第二年才能有自己的年号。刘骜一生有建始,河平,阳朔,鸿嘉,永始,元延,绥和七个年号,都是四年制,挺像老美,每四年换一个,只不过我们老古人是换年号不换人,又有点像朝鲜,也是民主选举人手一票,只不过这票上只有一个名字,金三胖。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6 22:06:00 +0800 CST  
没感觉,明天再写,不知道汉元帝的从哪里下手好一些,今天晚上我构思一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6 22:07:00 +0800 CST  
【一日封五侯】
汉成帝登基的时候是19岁,年少气盛想要做点事情。
不能说皇帝有一颗拯救世界的新心,每个人的心中都是如此。汉成帝上台首先要解决的宦官的问题,因为在汉元帝时期,宦官的势力疯长。
在汉元帝的末期,首先和宦官集团杠上的不是别人,正是当年和石显一起要办陈汤的匡衡丞相。毫无疑问,匡衡败了。
之前说过一些,石显是很聪明的,他做事也不拉帮结派,但朝廷处处有他的人,而且他做事滴水不漏,基本自己不出手。等你查的时候你怎么都查不到这个人的身上。
汉成帝一上台,给石显换了个岗位,叫长信中太仆,之前是中书分,一下升了官了。其实是夺了他的权力,这种现象在历史上很普遍,现在整你有所忌惮,给你换个岗位,升升官,别说是把你的权力调走,就是那批不配合的新同事都能让你上天无门,入地无缝。宋明时代这种事情很常见。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7 17:29:00 +0800 CST  
汉成帝这一举动给大臣们来一个信号,我是办了,看你们的了。
这家话,大家一看皇帝都有动作了,再不配合领导显得文盲。上!
这次又是匡衡,然后御史张谭也进来了,一听说要整石显,都去都去。按道理说,石显这么聪明的人,在皇帝第一时间要给你升官夺权的时候,你就赶紧扯呼就对了,但这次他蒙圈了,没想到,以为真的是自己有什么大功劳升官了,你自己干的那些缺德事还不知道吗?
结果下来,石显被罢免,死在了归乡的途中。这个叱咤汉元帝一朝的石显终于是奔赴黄泉。
接着,就是清理石显的党羽,一溜下去,宦官势力清剿了个干净,当然不久匡衡也下去了。
王家就这么开始崛起,汉成帝的雄心立刻被打击宦官集团带来的成绩感点燃。爆发吧,小宇宙!
等等,我得再找个敌人!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7 17:29:00 +0800 CST  
对,外戚,历代先皇都要清理外戚的。
奶奶的那一家子也已经太强了,而且匡衡被查之后,王商成了丞相,如果不换下去,外戚没法管了。
说实话,汉成帝的这一举动是值得肯定的,不管你外戚的势力有多忠心,但始终都是王朝的祸患,因为外戚代表的不是一两个人,而是包括了这个世家和依附于这个世家的一个及团队利益。
所以,清洗王家。这个王家就是汉宣帝的第三任皇后邛成太后的那一家子。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7 17:29:00 +0800 CST  
晚上继续更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7 17:30:00 +0800 CST  
同时期有两个王商,一个是汉宣帝的亲叔叔王武的儿子。也就是汉成帝的叔爷爷,另一个是王政君的哥哥,刘骜的舅舅。
公元前29年,匡衡被免,王商上位,成了新的丞相。
王商不简单,尤其是一米八多的大个,和项羽差不多,反正是在和匈奴单于交谈的时候,王商离席站起来,单于都是用那种无辜的眼神看着他,用我们的话说,相当有范儿。
王商很受刘骜器重,被刘骜成为扬我国威的丞相,相当了不起。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7 23:02:00 +0800 CST  
王商在丞相位的时候,整个长安给人的感觉应该是那种特别有秩序的,百姓也很有安全感的那种,在史书上有记载。
我觉得应该是这样的,王商看上去这人比较正派,也办事,而且办事也很有条理,是一个敦厚的长者形象。
但是他看不惯一个人,就是王凤。刘骜上台之后,王凤作为国舅爷,也是位高权重。我们无论是看电视还是看小说,国舅爷的形象都是那种飞扬跋扈,仿佛这朝廷就他家的,一个舅舅半个爹,姨姨身上闻娘香,一般娘家人都比较疼小一辈。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7 23:02:00 +0800 CST  
王商和王凤一直在暗中较劲,王凤要揽权,但是王商作为丞相是一定要分权的,而王凤是政治斗争的目的多一些,王商是工作需要。他们的斗争爆发点是王凤的连襟,有的地方叫担挑,琅琊郡太守杨肜(rong)所管理的琅琊郡总是出事,王商就派人去查,这个时候的王凤赶紧去找王商说情去了。
从这里我们看以看出,这个时候的王凤的权势还是差了王商一些的。
不管王商是不是在这件事情的调查中有私人恩怨的问题,王商查下来的结果是,罢免杨肜。但是这个奏章是上去了,但批是没批下来。
王凤一看,立刻明白,自己和王商是不死不休的,亏老子当初还腆着脸去和你求情,别闹了,战吧。
王凤立刻搜罗王商的罪证。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7 23:02:00 +0800 CST  
这些东西是说句实在的,谁的屁股都不干净,即使你的屁股事干净的,你家里也总有没擦的。
王凤确实找到了罪证,是什么呢?王商与他父亲的小老婆搞破鞋,还有王商的妹妹和仆人搞破鞋。反正就是这种事。
其实事情到不是事情,就是刘骜架不住一群人来告,耿定,张匡这都来上书,今天一破鞋明天一破鞋的,刘骜架不住烦,快拉倒吧,回家吧。
王商就这么下课了,回去之后,心情郁闷,吐血而死。
王朝衰败的时候差不多都这个样子,皇帝不想管事什么的。要是刘老邦那年代,别说不听人说话了,就是听的少了都可能完蛋。其实治国并不难,只要秉公办事不要怕麻烦,很难吗?
王商之后,最后抵挡王政君一系外戚的屏障就没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7 23:02:00 +0800 CST  
【一日五侯2】
前言(百家讲坛口吻):公元前33年,刘骜登基称帝,是为汉成帝,在他上台之后,大肆起用外戚势力,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而这样做的后果又是什么呢?广告之后请继续收看,晖朦朦讲解汉成帝年间的秘辛往事。
百家讲坛风格:话说,汉成帝即位以后,大肆起用王家外戚,公元前33年,刘骜的舅舅王凤被封为大将军大司马,还领尚书事,前几节我们讲到,这个官职,算是国家的二三把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9 23:31:00 +0800 CST  
王凤掌握国家政权,上来先排除异己,首先就是老牌外戚势力汉宣帝那一朝的,王商作为老牌外戚势力受到了严重的打击,而且我们综合历代王朝来看,一般被打压下去的外戚几乎没有翻身的可能。
不仅如此,王凤还在大力提拔自几的外戚骨干,压制其他岗位的官员选拔,比如说汉元帝朝的大臣刘向的儿子刘歆,在多次被大臣举荐之后依旧得不到提拔,就是因为王凤不喜欢刘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9 23:31:00 +0800 CST  
晖朦朦风格:刘歆的名字在文学界的名气可能不如他的父亲,但是在科学、目录学、儒学的成就是要超过他的父亲的。比如圆周率他算到了3.15471,排除了以前的周三径一的说法,他创造了世界最早的天文历法《三统历谱》。后世对他在儒学的评价中,《七略》的地位很高,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之前我看了几眼,没看懂。还有《山海经》是他和他的父亲一起整理出来的,据说整个《山海经》是说的夏朝第十四任君主孔甲周游山海经世界的见闻。
河平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7年,诞生了中国历史上特别搞笑的一幕——一日封五侯,王凤的兄弟王谭封平阿侯,王商(非彼王商也)封成都侯,王立(封)红阳侯,王根封曲阳侯,王逢时封高平侯。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9 23:32:00 +0800 CST  
一个王朝一个政,quan将要出事的时候,也就是这个政,quan政,zhi动态开始向着娱乐圈发展的时候,文恬武嬉,整天制造娱乐噱头,正经事也不怎么干。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9 23:33:00 +0800 CST  
不过到了这里的时候,我们有时候该想想造化这东西。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还记得我们讲秦末农民起义的时候,济北王田安,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9 23:34:00 +0800 CST  
田安的后人后来改了姓,改姓王,田安的孙子的太孙子就是王凤这一批哥兄弟。当年秦末战争,到楚汉争雄,田氏齐国的后人们最后还是在西汉末年小胜了一把,把之前项羽和刘邦欠下的还清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9 23:35:00 +0800 CST  
外戚一日封五侯这事,放眼历史,都觉得特别搞笑,那职称就跟捡牛粪似的,要侯吗?来给一个,还有谁要,来来。
也是因为王家把持朝政,西汉就这么玩完了。要是汉宣帝泉下有知,非得从棺材里蹦出来吐他两口。
当年刘老邦为了这个汉朝,那是真的操碎了心,群雄并立,独剩刘邦,刘邦立国之后也表现出了一个明君的素质。一直到汉宣帝,汉朝依旧是一片蓬勃的朝气。要想成一件事,要经历千辛万苦,风雨荆棘,但是要坏一件事,那就简单千万倍。
王凤,王政君代表的王氏集团势力虽然雄起的很快,势头很猛,王家应该都是这个德行差不多。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20 23:32:00 +0800 CST  

楼主:晖朦朦

字数:524171

发表时间:2015-03-05 22: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10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