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不太监的历史,幽默,沉重,清新,2B

晚安,么么哒。
惯例自顶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6 23:04:00 +0800 CST  
王昭君,本名王嫱,秭(zi)归人,也就是宜昌兴山县人,宜昌素来有湖北美女之乡之称,中国现在美女排行城市哈尔滨一直位居第一,其实中国历史出美女的地方还是在长江沿线,蜀湘秦淮苏杭。现在由于大多的人扎堆往大城市跑,所以像北京哈尔滨武汉这样的大城市显得美女多一些。
公元前38年,一个叫王蔷的民间姑娘被选入掖庭,就是皇宫门口道上两边的宿舍,当了宫女。但是姑娘一直不被宠幸,皇帝家天天送姑娘的人多,眼杂看不过来。也是怪汉元帝没福气,五年多他都没发现在宫中有这样一位美人。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7 23:51:00 +0800 CST  
公元前33年,呼韩邪单于入朝,说要娶汉朝的姑娘,以显示自己与汉朝永世交好的决心。呼韩邪绝对不是什么好东西,之前我们说过,这个人没有什么骨气,他对汉朝也是一会儿降一会儿装的,这已经是第三次朝见汉朝。
其实呼韩邪说了,我要娶你们汉朝的姑娘,但也没说非要你的宫女。这个刘奭也挺实在,让画匠毛延寿去两边的厢房给那些宫女画个画像,条件不好的只能say sorry了。结果大家都不想去,就给毛延寿塞银子,到了王蔷姑娘那里,不懂事,没给赛钱。毛延寿就把王昭君的脸上点了个痦子。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7 23:51:00 +0800 CST  
刘奭一看画,这姑娘长得喜庆啊,就她了,跟呼韩邪说一声,就王嫱了,顺便把姑娘带过来,我跟她说一声。
结果带来一看,娘的,给我把毛延寿那个王八造的叫过来,这他妈是难看。
然后毛延寿就因为画丑了一个人,被砍了。
清代的刘献廷写过一首《昭君词》:曾闻汉主斩画师,何由画师定妍媸,宫中多少如花女,不嫁单于君不知。很好理解,也很深刻,这怪的着毛延寿吗?
这是西京杂记记载的一个小故事。足以看出,王昭君确实很美。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7 23:51:00 +0800 CST  
西京杂记在一定的意义上说,也不能说成是野史,正史其实更不靠谱,原因不用我说。不过咱秉承讲美的历史,所以正史怎样也就不管了,我们尽量在蛛丝马迹中找到历史真相。
正史说是王昭君不得宠幸,自己举手报名的。不大可靠,谁愿意去北方吃沙子,实在不想在皇宫回家卖个杂碎汤也行啊。
但是王昭君的美丽是被汉元帝发现了,怎么办,呼韩邪还有三天就要回国了,已经答应了人家也不好拒绝,于是,这三天,他在王昭君的身上近乎兽性的蹂躏着这个刚刚被发现的美人。
呼韩邪之所以出名大多因为王昭君,王昭君能够出名其实也是因为呼韩邪。
三天后,昭君姑娘抱着心爱的土琵琶,踏上了去往异国他乡的道路。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7 23:52:00 +0800 CST  
丁丁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8 10:04:00 +0800 CST  
但是回头想想这件事或许没那么简单。
这是一场政治姻亲,既然是政治,那么双方要达到互惠。首先我们看汉朝历代送去联姻的是什么,是货真价实,如假包换的公主,那是皇太后身上掉下来的肉,结果呢,还是打,匈奴屡屡犯边。而这次政治汉匈的婚姻却是匈奴主动提出要一个汉朝的女子,但并没有说要公主,而汉朝不管是不是就是那么实在,就切切实实给了一个公主。而政治姻亲的互惠关系在什么地方呢?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8 23:43:00 +0800 CST  
一,汉朝历代帝王送去的只是公主,但是战事不断。战争是政治的延续,那只能说明汉朝送去了公主并没有给匈奴带去实质性的利益,也就是说,汉朝的政治失败。其实很容易发现,公主是汉朝送去的,但是不是匈奴需要的。
二,汉元帝时期,匈奴力量大减,而且从陈汤需要召集屯田之兵对匈奴用兵可以看出,汉朝的军事力量,在汉宣帝之后也已经很弱了。但是,呼韩邪竟然说不要公主,只要是你汉朝的任意女子就可以,明白什么意思了吗?意思就是说,这东西对我来说就是个形式,无所谓。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8 23:43:00 +0800 CST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可不是因为王昭君太漂亮。从浩瀚的历史中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匈奴已经得到了他们需要的东西——粮食,汉元帝时期,刘奭顶着国内大旱还要给匈奴输送大量的粮食!
汉匈战争汉朝的消耗很大,但匈奴的消耗更大,他们本来就生产不如中原,战争对他们来说,对匈奴的经济摧残几乎是灭顶之灾,但是匈奴还是要打。这我们就要联想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导致的二战,其根本原因就是消耗,当一个地方经济的供需关系,严重的过剩或者不足,战争是拉动经济的一个刺激品。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8 23:44:00 +0800 CST  
呼韩邪与王昭君的这次联姻也在宣告了一个信号,汉朝和匈奴的敌对关系,已经在瓦解,其原因和我们理解的政治姻亲没有任何关系,而是这个姻亲背后在昭告的两个民族的矛盾在从经济上进行调解。
历史上中原和少数民族的联姻不少,但是传下来的不多,原因就是,有些联姻并不能代表一个时代的意义,我们看从汉元帝之后,匈奴和汉朝就不打仗了,不是因为王昭君怎样,而是匈奴从汉朝那里得到了经济发展的文明推动力量,包括技术,文化,是真正的产生了种族存亡的东西,而不是送了公主过去就没事了,公主才几斤肉啊,够吃几天的!
所以,我们总是骂教科书上说,这场联姻为何如此的著名,那些老忽悠怎样,其实,呼韩邪与王昭君姻亲的意义是在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8 23:44:00 +0800 CST  
下一节【爱如大漠凝霜,遍地都是凄凉】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08 23:45:00 +0800 CST  
今天顶不住了,有点累,明天白天更点。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0 21:56:00 +0800 CST  
韩邪与王昭君姻亲的意义是在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结束。
【爱如大漠凝霜,遍地都是凄凉】
她抱起了心爱的土琵琶,唱起了心中的歌谣。
呼韩邪要的是汉朝的恩惠和一个与汉朝交好的象征,王昭君也可以,其实送个太监过去没准也行。
反正姻亲不是目的!
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西施在溪水边浣纱,小鱼看的傻了就沉下去了,忘记了游泳,这是沉鱼,落雁也是这个道理,昭君在去往匈奴的地界上弹起了心爱的土琵琶,这时一阵风吹掉了她的面纱,大雁正结队往南搬家,一看昭君的美貌,啪啪掉地上一片,所以形容一个人美,倾国倾城是不为过的,搬砖看到美女,砖体瞬间酥成了粉末,哐~不就倾国倾城了吗?
貂蝉因为三角恋的原因,愁眉不展,晚上出去溜达一圈,月亮看见了,受不了,把云彩拉过去遮住自己。杨玉环这不是嗅花呢么,一碰,花给耷拉了,这就是羞花,含羞草么。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1 23:59:00 +0800 CST  
王昭君迎着来自西伯利亚的秋风,向着北地出发。这一年是竟宁三年,也就是公元前33年。
她的心里其实很苦,在我们看到的任何正史,野史当中,我们都看不到一个因为能嫁给单于而兴奋的姑娘。她不愿意,但是她没办法,从她入宫的那天起,她就不是自己了,她是可能要为国家献身的人。一朝入皇宫,五年成汉子。
她终于扛起了民族的罪恶交易,往向西北,来,干了这碗西北风,来生还是汉朝人。
到了匈奴,她住进了帐篷,看着野地的牛羊,一首《琵琶怨》,黄沙滚滚,马嘶鸣,千里野阔,独自身。
她想,我爱的,可能不是这样。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1 23:59:00 +0800 CST  
这个时候的王昭君19岁,之后给呼韩邪单于生下了一个儿子,伊屠知牙师,三年后,呼韩邪(蒙语呼韩牙科),死了,病死了。这位大了王昭君足足两轮的单于驾鹤西奔了,王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的长子,复株累单于。匈奴是有这个说法的,爹死了可以娶后妈,兄长死了可以娶嫂子,不是兄弟不是人,只因嫂子寡了身。
这下其实更般配点,年龄差不多。
王昭君又给复株累单于生了俩女儿,挺乱的,这俩姑娘,是该叫她妈还是叫奶奶,特别好玩的事情。咱也不追究了,较真没完。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1 23:59:00 +0800 CST  
之后,匈奴和汉朝不怎么打了,但是匈奴自己打成了一锅粥,王昭君的儿子伊屠知牙师被杀,伊屠知牙师的侄子被杀,这都是没办法的事情,不管怎么样,那都是王昭君身上掉下来的肉。
复株累单于在位十一年就下去找他爹了。其实复株累单于相比较呼韩邪来说,还算挺有出息的,历史评价不低,和西域各国的感情非常好,也汉朝也很暧昧,其实如果匈奴能够更长时间的在复株累的领导下,或许能够起来。
所以王昭君到了北地活的并没有我们想象的好。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1 23:59:00 +0800 CST  
其实王昭君一去匈奴的时候就想家了,但是没办法,她上了奏章要求接她回去,刘奭说,不能回来。
王昭君的故事远比这个悲惨,在复株累死后,正是33岁的她,被呼韩邪的孙子又盯上了。这次,王姑娘顶不住巨大的压力和痛苦,服毒自尽。绝代佳人香消玉殒。
后来王莽上位,接回了王昭君和复株累单于生的姑娘,而且让王昭君的侄子王翕担任了要职。其实大家别带着教科书的眼光去批判或者理解历史,王莽建立新朝之后办了不少好事,这个以后说。
王昭君死后,埋在了今天呼和浩特南边的大青山。
她已经成了一个象征和平的符号,印在了国民心中,但是她自己很苦,很累。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1 23:59:00 +0800 CST  
之前在说《广陵散》是以聂政刺韩傀为背景那一章,说过一个《琴操》,蔡邕的作品,《琴操》中记载了一首曲子叫《怨词》,感兴趣的大家可以搜一下,据说是昭君所著。后来唐朝时候陈子昂(那位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作者)著了一曲《平沙落雁》,位列中国十大名曲,就是以王昭君出塞的大漠沧桑为基调,悲怆,凄凉。
王昭君的故事也被后来改成各种文学体裁和戏剧,比如曹禺的大作《王昭君》,还有《五更哀怨曲》,还有各种诗就不用说了,李白,苏轼,王安石,白居易等等都写过诗,包括曹雪芹都有《五美吟》《青冢怀古》都写过。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2 00:00:00 +0800 CST  
一个女人活到这个份上也算值了。
但是,历史欠了她很多,很多很多。
2006年,我上初二的时候,在俺们县里后边的卧龙图一部电视剧开拍,就是《昭君出塞》,也是秋天刚刚开学的时候,那时我就记得那个扮演王昭君的小姑娘很漂亮。那时我还不懂历史,也没有如今这样,也能掰扯几句历史了。
那时我也不懂作为一个漂亮的姑娘,他们远出大漠有多难,当时本来是冰冰要去的,后来因为俺们那里比较冷,就回去了,后来一个刚刚毕业的李彩桦出演王昭君,现在还记得那个时候小姑娘很漂亮。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2 00:00:00 +0800 CST  
其实历史欠王昭君的不是一个同情和惋惜,而是对一种精神的肯定。她能够为了民族而嫁到大漠,直到死都没有回去,她不想家吗?她不喜欢中原吗?这是教科书版的教育方式。我今天要说的是,现在的姑娘太娇气了,也自私了很多,现在的中国遍地的戾气,也就谈不上什么情怀。我相信王昭君远去大漠她的内心并没有民族大义那么多的想法,因为她担负的不是责任而是一个形势。
那一年,她希望皇宫,与很多少女一般,青葱朦胧,妄想皇宫凝香胭脂,与帝为宠。
那一年,她失望掖庭,与很多失宠一般,两眼怅怅,已不再梦烟兽雾绕,独自清欢。
那一年,她绝望漠北,与很多弃宫一般,满心彷徨,终成大漠寒月孤冢,与世长辞。
汉宫冷月漠更寒,长风不见人情暖,三十春秋长安歌,罗裙浮沉凄泪染!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9-12 00:00:00 +0800 CST  

楼主:晖朦朦

字数:524171

发表时间:2015-03-05 22: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10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