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不太监的历史,幽默,沉重,清新,2B

按照惯例,自顶一发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1 23:06:00 +0800 CST  
【北方苍狼】
说起匈奴,并不陌生,但是要说匈奴,就不得不说其他的一些古老民族建立的政权,比如月氏,楼兰,东胡,乌孙等等,如果细说这些少数民族的历史的话,那咱这本书基本上明年也写不到三国。
这些被中原人称为野蛮人的民族恰恰建立了中国北方的灿烂文化。他们不是野蛮人,他们在精绝古城,楼兰神殿,匈奴狼帐建立了到现在为止都不被历史沙尘湮没的灿烂。
那些年,你误会的少数民族和北方古国。
说起来匈奴人的祖先是夏朝最后一位君王桀的遗民。话说夏桀被商汤打败之后,就向北逃亡了,在外流亡了三年,最后给饿死了。
他的那些妻妾以及后代们一路向北,离开商朝的季节,他们对中原失望了,所以已经无法再爱上谁,在北方繁衍后代,逐水草而居,直到后来建立了乌孙,楼兰,月氏,匈奴等等二十六个政权。所以每个人都不要伤悲,一段结束,却是几番轮回的开始。
从商朝到秦朝,经过几番朝代变更,几多乱世飘摇,匈奴站起来了。
他们一直都想要回到中原,因为谁都不想流浪。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2 22:21:00 +0800 CST  
匈奴以一个杀戮者和入侵者的身份出现在人们的视线中是在战国时期,匈奴和中原打了不少的交道,打了不少仗。殊不知,他们的根就在中原!
因为打匈奴,成就了不少人,赵国的李牧,那是打匈奴出名的。战国时期,燕赵大地全然暴露在中原的最前线,匈奴想要进中原,那就先过燕赵关,那时燕赵就已经在修建长城,来阻挡匈奴的铁蹄。
后来秦统一了天下,直到公元前215年,秦朝建立的第七年,秦始皇下定决心整顿边境,于是前214年,蒙恬率领三十万人前往北方的前线守边。
一直没怎么打仗,三十万人确实够吓唬人的,匈奴总人口加起来不到二百万。等到了楚汉争雄的时候,刘邦打下三秦之地,也派人驻守北边,重视了起来。
等到汉朝立国,匈奴南下,和汉朝决战于今大同的白登山,刘老邦四十万军队被困了足足七天七夜,最后陈平使金钱计,才救出了刘邦,从此后,汉朝与匈奴基本没有什么大的战事,原因是汉朝对匈的“和亲”国策。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2 22:21:00 +0800 CST  
其实和亲算不算是汉朝的妥协呢?是。但是是不是匈奴没有妥协,不是。
凡是谈判得出的协议都是妥协,意思就是谁也吃不了谁,先妥协着。如果当某一方的实力大大超过了对方,和亲这事是绝对不存在,只有一个结果,不是你死,就是你死。
这个天平的失衡,是在汉武帝建元六年开始的。
汉朝开国之初,国家穷的都快把办公地点搬到八宝山了,楚汉战争大家都是当了锅盖打仗的,国家打穷了。打仗最消耗什么,是钱,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政治的硬度取决于经济的丰度,经济越充实,就越敢打仗。打仗烧钱很厉害的,战马得从民间征调吧,你总不能抢不是,你的给钱,除非你是搞房地产的玩无赖,那没办法,人得雇吧,工资得发,造兵器得给铁匠铺钱吧,买铁也要钱吧,行军打仗管饭不,管住不。
要钱!但是汉朝开国的时候,刘老邦就是想出门找同样毛色的马都找不到,可见楚汉战争之后,汉朝的的经济水平也就是沛县的那个水平了。
你以为以刘老邦的性格能让你匈奴欺负地连放屁也要夹着腿吗?刘老邦是真的打不过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2 22:21:00 +0800 CST  
于是汉朝和匈奴就开始了长达七十多年的和亲政策。
其实这是个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你看,我汉朝皇室的女人嫁到你们匈奴,下来你们下一代的匈奴王是不是就是汉朝女人的后代了,那你以后还好意思来打娘家人吗?你还打你姥爷怎么的?
对于汉朝来说,姑娘早晚要出嫁,嫁出去的姑娘泼出去的水,还能换个国家安宁,这就叫嫁得其所。
从刘老邦到汉武帝,七十年中,共有十位公主和亲嫁到了匈奴,其中冒顿单于娶了三个,老上单于娶了两个,军臣单于娶了五个。
汉武帝从十六岁即位开始,一共当了五十四年的皇帝,其中,四十四年在和匈奴较劲,而其他的十年也是在和别人较劲,先是和窦婴田蚡王娡较劲,后来和匈奴较劲,晚年和儿子较劲,最后和老婆较劲。
从这里开始,汉武帝一生最传奇的时刻,就来了!
相信不少人看过《狼图腾》,在狼图腾中描述了这样的一个世界,狼与人不死不休,却又不离不弃的人与自然关系。
匈奴人是不是真的就是那种毡房里出来的汉子,茹毛饮血,雪地赤脚飞,一手锤死牛那种的?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2 22:22:00 +0800 CST  
其实这么理解这种形象也没什么关系,也基本就那么个形象,在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一群狼的地方,很难出现像张良司马相如这种温文尔雅的人。一方水土一方人。北京出来的就是你丫的官腔,天津出来的就是尼玛的说唱,广东出来的就是莫问题的土豪,小学出来的就是撸啊撸几级账号,这个不能否认。
匈奴人确实比较狠,不是因为没有开化,而是就是那么个天地,头顶天,脚立地,这种环境出来的人就是除了天地谁都不怕的人。
他们确实是北方的苍狼,不过按照《狼图腾》的说法,狼是怕人的!
这些狼们从秦朝到汉朝初,基本上是谁都欺负过。直到汉朝从五百年的春秋战国和楚汉战争之后缓过了气!
汉匈战争的原因就是因为两国的实力平衡被打破,汉朝从吕雉的鼓励生产和文景之治之后,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朝也颇有家底了,粮食充盈,人们都闲的没事干了。好了,大家也别斗地主了,出去锻炼锻炼身体吧。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2 22:22:00 +0800 CST  
下一节《马邑之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2 22:23:00 +0800 CST  
最近事多,更新少了点,请大家谅解,等这些事情都处理好了,咱再多更,全都补上。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2 22:28:00 +0800 CST  
按照惯例自顶一发。最近更新少,也没脸求顶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2 22:28:00 +0800 CST  
【汉匈之战篇】
汉武帝在位五十四年,在康熙爷之前,在大一统王朝中算是时间最长的。他的一生有四十四年在和匈奴打仗,想想有多少皇帝连四十四岁都没有活到,我们就应该知道,打仗是一件多么让男人长寿的事情。
汉武帝前期,也是送刘家的姑娘到匈奴。
但是这毕竟不是个办法,咱汉朝也是泱泱大国,没和你匈奴要几个山妹子就不错了,你还腆着脸来和我们要东西。尤其是建元六年,刘彻刚刚送去一个公主,便将发来战报,匈奴又开始抢了,刘彻一想,不对呀,咱和亲为了什么,和平啊,现在送过去公主了,怎么样,还是不和平,那还废什么话。都欺负到彻姥爷头上了,不答应,办他。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3 23:05:00 +0800 CST  
当时朝堂对匈意见分为两派,一派是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一派是以韩安国为首的和亲派。当然不能说哪个派别更加的爱国,大家都是为了国家的利益着想,王恢的意思是,打吧,打好,你看看当年的代国,就那么大点的小国家,匈奴愣是不敢欺负,为什么,国家手段硬,别说匈奴去侵犯它,就是匈奴不找他的事没准他都要找匈奴。现在我们大汉朝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你刘彻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还有身后的千万同胞。
而韩安国的意见是,不能打,首先,你找不到他们在哪,这些人居无定所,没准你现在找到了,然后大军压境,等你到了地方,三个月过去,人家早就搬家了,其次,打不赢,咱汉朝已经七十年没有什么大的战事了,士兵都不怎么打仗了,而且也没有合适的将军和出色的作战指挥官,国家刚刚修养生息过来,匈奴那边兵强马壮,都是常年在北方磕风的,打不赢,不去,第三,不划算,就算你赢了,然后呢,你要那里的地方还是人,难道你要到沙漠隔壁种火龙果不成?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3 23:05:00 +0800 CST  
王恢说了,咱不是打不过,当年刘老邦是因为秦末战争打了七年,他不想老百姓再受苦,所以不可能打不过。
刘彻这时候站出来,清了清嗓子,别争了,打!
行了,一句话就够,刘彻都说了打,再讨论能不能打已经没有意思了,现在应该讨论怎么打了。
怎么打,大家也都别说了,我自有主张。
刘彻为何如此信心十足,很简单,他得到了一个没有任何风险的作战计划。
这就是刘彻和匈奴的第一次交手,也是主动交手,这次行动叫做马邑之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3 23:05:00 +0800 CST  
【马邑之谋】
你说打不过的原因不就是因为找不到匈奴么,好,现在咱不深入匈奴腹地,咱等匈奴来。
匈奴怎么会听你的,你说来就来。俗话说无利不起早嘛,你得让匈奴看到干货。
这个方案是一个在匈汉边境做生意的商人提供的,商人们做的方案一般比较严谨,考虑多一些。
这个商人叫做聂壹(yi)。
聂壹早些年是靠和匈奴做边境贸易起家的,马邑这个地方就在雁门郡内,就是今天山西的朔县。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3 23:06:00 +0800 CST  
公元前134年,也就是汉武帝元光元年,聂壹给汉武帝提供了一个作战方案,这个方案就是,聂壹和匈奴高层密谋,说自己可以讲马邑县令杀死,到时候匈奴进攻马邑,可以得到马邑的所有财物,然后汉军埋伏在马邑城的周围,等匈奴一到,就杀过去。
于是汉武帝说,这个方案可行。
然后汉武帝令韩安国挂帅,李广、王恢、公孙贺、李息四人为将军,前往马邑,准备作战。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3 23:06:00 +0800 CST  
然后就是聂壹到匈奴活动。匈奴是个没有农业产业的地方,其实匈奴想不想打仗,肯定不想,杀敌一千,自损八百,何必呢,何苦呢。但是不去抢,自己就没法活,而现在聂壹告诉他,去马邑我杀了县令,你们进入喜欢什么拿什么,喜欢姑娘,抓姑娘,喜欢钱拿钱,有本事你把整个马邑的地皮都搬走,也没人抵抗。这个诱惑相当的大,没有抵抗的拿东西,对于匈奴这种出门不捡东西就算丢的民族,这是大好事啊。
于是匈奴的十万大军向着马邑进发了。当然,韩安国的三十万汉军已经在马邑的周围等着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3 23:06:00 +0800 CST  
惯例自顶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3 23:06:00 +0800 CST  
电脑都不在身边,还是没法更新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5 21:45:00 +0800 CST  
历史对于这次打围的策划评价非常高,其实我也认为这个计划已经很完美,不过一般完美的东西都是很简单的,越复杂就说明越不完美。
韩安国和王恢似乎也忘记了一些什么。
这个时候匈奴的大单于是军臣单于,他的上两任单于分别是冒顿单于和老上单于,都是很有名的单于,匈奴在这个时代也是盛产很生猛的头领的。
公元前133年六月,是汉武帝元光二年,汉朝的具体部署是,韩安国,李广,公孙贺率领汉军主力埋伏在马邑的周围,而李息带了三万人到代郡(河北蔚县),这三万人是用来切断匈奴的辎重和粮草的,这种作战方法是历史上惯用的套路。
古代你面试武将的时候,皇帝问你怎么怎么打,千万不能忘了要断辎重的那些人。
聂壹找到一名死刑犯,提前发放了砍头通知,拉出去砍了,把人头挂在外边,军臣单于一听,这就是暗号,准备进城抢吧。
大家都做好了准备,汉朝方面做好了收割的准备,匈奴那边就等马邑的县令被杀头,大家全都进去抢这事就算完了。
结果出了问题。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8 09:45:00 +0800 CST  
军臣单于带着抢劫敢死队到了马邑县外一百里地的时候发现了不对劲的地方。他发现在路上有大量的牲畜在外,但是没有放牧的人。这就奇怪了,北方游牧民族当然知道一个牧马人的重要性。一个马群或者牛群羊群中至少要有一个牧倌,这个牧倌就是牧群的最高指挥长官,他要指挥牛羊马大军到哪里吃肥草,在哪里不会受到狼群的袭击,而且还不和别的牧群给混在一起,现在这些牲畜却都在外边,唯独没有人。
军臣单于一下子提高了警惕,他没有直接进马邑县,而是选择了进攻近处雁门郡的一处要塞。万一有什么变动,可以借着要塞以备不测。
就在之前不久,一个武州的尉史来到马邑视察工作,结果走到了半路,他返回去了,因为他刚刚得知消息,马邑要打仗,于是他就近找了一个地方藏了起来。所以人倒霉的话,喝西北风都会塞牙。
这个尉史就躲到了这个被军臣单于攻击的要塞。
军臣单于打下要塞就抓住他问怎么回事,这武州尉史就把这事给和盘托出,这下把军臣单于吓得不轻,于是立刻下令,撤军。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8 09:45:00 +0800 CST  
汉武帝从公元前的140年开始忙乎,公元前138年还派了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就是要对匈奴用兵,结果,忙乎了好几年才想到一个马邑之谋,还让人家给跑了。
代郡的王恢李息还在等匈奴的辎重一过就袭击呢,但是不久就等到了匈奴撤兵的消息,李息琢磨自己也打不过,于是也就撤了。
这可就苦了还在马邑准备收割的那群苦大兵喽,他们吊着嗓子盼望匈奴进入包围圈,他们抻着脖子等匈奴出现在视线中。但是等了很久都没有等到。于是韩安国,李广,公孙贺三大名将也不知道敌人在哪,就率军出击了,结果很明显,他们连匈奴的一根马毛都没逮住。
行了,大家都回去吧。
要说有功劳,大家都没有功劳,要说有苦劳,大家都有。
但是战争责任需要有人承担啊,那谁承担,第一个跑不了的肯定是王恢,汉武帝以战争要跑罪让王恢下了狱。其实汉武帝也就是撒撒气,“马邑之谋”的失败原因,不能全怪王恢,不是我方不厉害,而是敌人太狡猾。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18 09:45:00 +0800 CST  

楼主:晖朦朦

字数:524171

发表时间:2015-03-05 22: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10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