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一次不太监的历史,幽默,沉重,清新,2B


所以这次汉武帝是在做这样一件事,大家带的都是同样的兵力,怎么打匈奴是你们的事情,我要看看,将来谁能够为我担负起抗击匈奴的大业。
这次汉武帝进行了一个路线的部署,骁骑将军李广从雁门出兵,骑将军公孙敖从代郡(今天的山西大同,河北蔚县一带)出兵,轻车将军公孙贺从云中(今天内蒙古的托克托)出发,车骑将军卫青直接出上古郡。
这是卫青第一次上阵,虽然以前也打过架,但没有真正因为国家的事情打架,所以这次卫青也是心里有点嘀咕。
因为汉武帝没有给出具体的作战目标,所以这次出征,比较戏剧,但相比之前的马邑之谋已经好了很多。
先看看公孙贺这一路,公孙贺算是汉武帝的连襟,卫青的大姐夫。这次出征公孙贺就一路向着蒙古高原和茫茫的沙漠进军,不过比较幸运的是,他除了在沙漠啃了几天沙子,啥都没遇到,所以公孙贺就是来了个沙漠观光游,然后又回去了。
公孙敖是卫青的救命恩人,公孙敖比较虎,出去之后遇到了匈奴的主力,几个回合下来,损失七千人,于是撒丫子飞奔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29 11:24:00 +0800 CST  

李广是最倒霉的一个 ,这个倒霉蛋,遇到匈奴的主力之后,全军覆没,自己也成了俘虏。好在李广可不是什么老实人,一看军队死光了,于是就躺了地下装死,匈奴就要把他的’,也是因为这个,李广得到了一个“飞将军”的称号。“尸体”运回去,李广瞅准机会,他跳起来弄了一匹马,就跑了。当然匈奴要追了,反正李广武功好,能一边跑一边射箭,就这样你一箭我一箭直到李广跑到了边境,我到家了,你还追吗?
后来李广去守龙城!
所以我们后来知道有这么一首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说的就是李广。
这一次出征唯一一个杀了几个人的队伍,就是卫青。
卫青第一次带兵,很嚣张,一直打到了龙城。战绩,杀了七百人。
不错了,第一次出征,在汉朝对匈奴几乎没有战胜记录的历史中,能不吃亏就算赢,卫青还赚了几个人头。相比其他三路,这简直就是大获全胜啊。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29 11:24:00 +0800 CST  

不错了,第一次出征,在汉朝对匈奴几乎没有战胜记录的历史中,能不吃亏就算赢,卫青还赚了几个人头。相比其他三路,这简直就是大获全胜啊。
龙城(在今天的外蒙)就是匈奴人祭祀天地祖先,开大会的地方,很重要,游牧民族相比中原更加的敬畏天地,他们认为自己是天地的子民。所以这了不得,而且如果我们细心的话会发现,在龙城周围的后来朝代中,出现过很过繁华的城市,比如单于庭,安北都护府,和林等等。所以卫青这次别管杀了多少人,至少是确实进入了匈奴的腹地。
这一仗汉朝从战斗状况上基本上算输了,但是从战略意义上,卫青确实为汉朝长了脸,打到了匈奴的老家。
回去之后,卫青被提拔了,李广被废为平民了。
本来李广是要被斩首的,输的这么惨,不斩都不行。但是李广有些余钱,于是就给自己买了命。
当然要是司马迁能够有李广的家境,或许也就不用下边挨那一刀了。
卫青自然是立功了,而且打到了匈奴的龙城,大功劳。封侯,关内侯。
所以我们上班千万不要觉得自己付出的多,拿的工资少,其实老板是不吝啬给你钱的,但是你要拿出更多的成绩给他。
汉朝的年轻将领们貌似都比较不上道,卫青就这么一万人进了匈奴的龙城,后来的卫青的外甥霍去病更狠,带了八百人就差点将匈奴一锅端。
所以在汉朝的将领是很凶的,尤其是年轻的将领。
这次汉武帝算是知道,自己到自己要的人了,他需要的正是这样敢于一拳打死老师傅的年轻人。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29 11:24:00 +0800 CST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5-29 12:19:00 +0800 CST  
有没有参加高考的,如何了成绩?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08 08:20:00 +0800 CST  
大家进群吧,晖朦朦历史讨论群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08 19:07:00 +0800 CST  
【汉武纪元】
这一等刘彻就是等了足足两年,他相信他已经找到了那个敢于乱拳打死老师傅,也有能力乱拳打死老师傅的人。等等,先把视角往国内放一放!
这一年是元朔二年,也就是公元前127年。
咱来说说汉武帝的年号吧。
汉武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用年号来纪元的皇帝,你看之前我们看的历史都是,汉景帝前几年,后几年,刘老邦几年,没有用年号进行纪年的。从汉武帝开始,中国以后的历代皇帝都是用年号纪年的,比如元光六年,太平兴国二年,万岁登封元年,王二麻子三年等等。每个皇帝的年号不唯一。什么意思呢,就是古代人认为皇帝的年号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运,皇帝是真龙天子,是代表上天的旨意来治理人间的,但是,人间总会不太平,隔几年就会出点大事。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3:00 +0800 CST  

所以皇帝们每次在发生大事的时候,都要改个年号,因为每发生一次大事,就代表着上天的旨意变了,所以皇帝们就觉得是年号不对了,改个顺应天意的。
历史上年号多一点的比如唐高宗,一生有十四个年号,想当凶残的,还有比如明光宗朱常洛,八月份即位,九月就死了,即位不到一个月,还没等到第二年用自己年号的时候,就已经没了,所以泰昌这个年号就容易被人遗忘。
其实年号就相当于一个古代版本的网名,有的人能一生用一个,有的人一生换好几个。
一个皇帝的独立年号代表着一个皇帝的正统,是合法的。
古代帝王们一般什么情况下换年号呢?情况很多,比如说天降祥瑞,谁家的母猪生下老虎了,了不得,这是上天给的祥瑞,改个年号吧,大家同乐,最后大家一商量,叫生虎了;再比如天降大祸,皇宫顶子被大风掀了,这是老天在警告皇家,换个年号吧,就叫千斤顶。
汉武帝一生中有11个年号,而且这六个年号代表了不同的意思,但是也有联系。
比如刘彻的第一个年号叫“建元”,元就是第一个的意思,第一个使用年号,而且他要开创一个伟大的时代,所以,从建元开始,现在说好了啊,我们要干大事,新纪元建立了。
六年后,也就是公元前134年,改年号,就叫元光,意思就是要开始发扬光大,要发光发热,其实呢,因为这一年有“长星”划过长空,可能是扫把星,刘彻觉得这是祥瑞,改个年号。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4:00 +0800 CST  

又过了六年,到了元朔(前128年),皇帝长大了,要干大事了,朔的意思就是新月,就是开始,要开始干大事,改号以明志。
又过了六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22年,刘彻又要改年号了,因为他抓住了麒麟,还是白麒麟,这了不得,多少年来人们都想抓住这只神兽。江湖上虽然没有麒麟的身影,但处处流传着它的传说。可能是抓住了一头白狮子什么的!于是刘彻又改了年号,叫“元狩”。
又过了六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16年,汉武帝在汾河边上得到了一尊宝鼎,于是又改年号叫“元鼎”。
又过了六年,也就是公元前的110年,这一年发生了件大事,就是汉武帝封禅了,封禅的事情后边再说,这里提一下,于是刘彻又改了年号,叫“元封”。
又过了六年,很有意思,汉武帝逢六进一,又改年号了,叫太初。这个是为了纪念一件事。在太初以前,我们中国人的日历是,每年的十月份是岁首,也就是十月是这一年的第一个月,汉武帝这个时候创造性得推翻上上千年的历法,将每年的正月定义为每年的第一个月。
很了不得,这个规矩一直用到了现在,正月里来是新年呀啊,大年初一头一天呀啊。初一,太初!
后边汉武帝就不是逢六进一了,而是逢四进一。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4:00 +0800 CST  

四年后,公元前的110年,汉武帝又改年号了,这次不是碰到了祥瑞,而是,太初的第一年干旱,第二年干旱,第三年干旱,第四年干旱,第五年改他娘的。改为“天汉”,天汉的意思就是银河,我们中国人叫银河不都是叫天汉,银河,霄汉,银汉的么,汉武帝是想用自己的年号来告诉上天,下点雨吧。
又过了四年,也就是前96年,汉武帝改年号为太始,算了,别折腾了,折腾来折腾去,还是回到了起点,重新开始吧,这个时候的汉武帝已经到了打屁天下无敌手的时候,他有点高手寂寞的意思。
又过了四年,前92年,改年号为“征和”,征平天下,四方祥和。他已经老了,也已经功成名就,足以与秦始皇一并肩膝。
又过了四年,前88年,改年号为后元,又回到了元字。这个年号用了两年,汉武帝就下世了。
这里把汉武帝的年号说一遍,目的是可以让诸位看官看这段历史的时候有个清晰的概念,否则一说征和几年,不知道什么时候,再一说元朔几年,大家也都不知道在前在后了。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4:00 +0800 CST  

【主父偃】
说到了元朔二年,这一年是公元前的127年,这一年的正月发生了一件大事,就是刘彻同志颁布了“推恩令”。推恩令是个很有意思的法令!在说三大战役之前,我先说说这个推恩令。这道法令在中国历史上是很有名的,这个法令是主父偃提出来的。我们知道在汉初,所有诸侯国的继承制度都是嫡长子继承诸侯王的领土,权力。这样就有可能形成在某个王国的小型中央集权,这样的坏处就是,中央容易被地方架空。
典型的例子就是汉景帝时候的吴楚七国之乱。在汉文帝的时候,贾谊曾经就在《治安策》中提出了“削藩”的主张,而且还把削藩的方法步骤都一步步列了出来,等真正到了汉武帝的时候,主父偃上书,这才开始实施行之有效的削藩政策。
不得不说,政治斗争是很高级的一种游戏,没有脑袋的人你玩不了。在我们的印象中,削藩的概念基本上就是清朝时候吴三桂,耿精忠,尚可喜这样的。告诉大家,清剧要少看,否则会影响到对中国历史的看法。
削藩这事,弄好了不光是巩固了中央政权,而且自己还可以在历史上得一个英明能干的好名声,弄不好就出生,汉景帝就是典型出事的。
汉武帝吸取教训,削藩不叫削藩,叫推恩。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5:00 +0800 CST  

比如,你有幸在刘家混了一个户口,你是刘老邦的几世孙,很不错,更加幸运的是,你得到了一块封地,假如说就让你做了常山王。到了汉武帝的时候,觉得所有的光都让嫡长子沾了不太好,我泱泱大汉,要雨露均沾,要让所有的刘家孩儿们都知道,姓刘的好处,于是,推恩令说,二儿子要有土地,于是二儿子便有了土地,刘彻说,小儿子要有土地,于是,小儿子便有了土地,于是常山王的土地要分出去,比如说嫡长子得到了真定,二儿子得到了石家庄,三儿子得到了辛集。这下好了,你自己的王国分成了好几个小王国,不好统一意见了吧。假如你常山王平时喜欢小儿子,大儿子不乐意了,于是大儿子就在自己的封地每天吃喝玩乐,你训他几句他也不理你,你要调兵打他,发现自己封地可以用来征调的兵和大儿子的差不多,没有赢的把握。
这个就是推恩令,意思就是把一个大的诸侯王国,分成几个小王国,然后别管是不是刘家的嫡长子大家都可以统统的分到一杯刘家的好处。这对于之前没有封地的刘家孩子们来说是天下的恩赐啊。所以就叫推恩令!
不得不说,这种削藩手段,可谓是釜底抽薪之大师才能想出的啊。
主父偃这个人想当的了不得。我记得小时候看过一个电视剧叫《汉武大帝》,陈宝国饰演的汉武帝,胡子一翘,就大声叫喊主父偃呢,东方朔呢。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5:00 +0800 CST  

主父偃是山东临淄人,也就是淄博人,早些年学了些纵横之术,后来又学了周易春秋之类的,都是些古代士人发达必读的神书。
但是主父偃在早些年的时候并不得志,他游历了几个国家,中山,燕国等等,都是在大汉的领土上,相当于在几个省来回转悠,但是没有一个省用他。
元光元年,公元前134年,主父偃到了首都长安,在这里遇到了卫青,这个时候的卫青还没有飞黄腾达,但已经是汉武帝身边的红人。这和汉武帝本人有很大的关系,汉武帝这个人很有意思,他要是喜欢你哪家的姑娘,也就非常喜欢娘家人,他喜欢卫子夫,于是其弟卫青就得到了提拔,喜欢李夫人,就要提拔其兄李广利,这位李夫人还有位叫做李延年的哥哥,就是那首“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作者。
主父偃到了长安,也是看卫青老实,又老实又能见到皇帝的人,大家肯定都想接近他,然后接近皇帝。
于是卫青几次在汉武帝面前推荐主父偃,汉武帝就是不见。可见汉武帝这个人还是很有个性的,你推荐的我不一定会喜欢。
但是有能力的主父偃总会找到办法的。他决定自己上书!至于上的这个书的内容,很抱歉,我没找到,史记上稍微提了点,大致一共九条内容,八条是关于法律的,一条关于匈奴的,关于匈奴的还是建议不打匈奴的。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5:00 +0800 CST  

这个上书一上去,历史上说,是朝呈暮见,早晨递上去,晚上汉武帝就接见了他。
从此之后,主父偃的政治生涯,就是坐上了直升飞机。当他意识到上书的好处之后,便天天上书,上一次书汉武帝给一次赏,高兴的话再提拔一下,一年中主父偃被提拔了四次。
汉武帝那是相当的器重主父偃,但是主父偃这个人,有个毛病,不合群,人品很差,基本上没有人说他好。其实主父偃这个人还是很直爽的,有什么说什么,很简单直白的人,但当时社会的主流喜好和现在差不多,都不喜欢直爽的人。
举个例子,他飞黄腾达之后,已经四十多岁了,这个时候他想起来当年自己游学的那几年,多么的不容易,还经常受到人们的讨厌。
他把自己的故交叫到一起,说当年你们都看不起我,现在我当大官了,你们跑一千里地迎接我,这样吧,你们也不能白跑一趟。于是主父偃将五百两黄金往地上一洒,你们随便捡,捡完就绝交。
这就是主父偃,他器量并不大。但是我们会发现,这是一个很坦率,很单纯的人。他想什么就做什么。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5:00 +0800 CST  

趋炎附势的人历代都有,而且每个人的身上都有这种基因,没有人不是。但是主父偃的五百两黄金往地下一扔的时候,他就是在打这些势利人的脸,他是个有憎恶的人。其实想想我们身边的人,或者自己,我们是不是有时候看到钱,权就忘记了自己喜欢什么,厌恶什么呢?
主父偃就是不得人的喜欢。他喜欢钱,他很贪,因为他自己都说过,大丈夫就应该吃香的喝辣的,顿顿要有肉,就是死也要死在肉锅里。现在我已经岁数大了,但是我还有自己的理想,要想实现自己的抱负,我只有一个办法,那就是——倒行暴施。后来班固给改成了倒行逆施!
这就是主父偃所有让人不解的最终答案。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1 08:25:00 +0800 CST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7 17:37:00 +0800 CST  
在汉武帝朝,主父偃有一段时间绝对是汉武帝生命中不可替代的人。看电视中,我们会经常看到陈宝国扮演的刘彻往龙椅上四仰八叉那么一趟,朕的的主父偃呢。匈奴犯边,汉武帝想到的第一件事就是主父偃呢,藩王闹事,汉武帝想都不想,张口就是主父偃呢,老婆偷汉子,孩子不及格......主父偃呢。
但是就是这么个大红人,最后被汉武帝灭族?
这事还得从一个宫廷的婚姻说起。
宫廷婚姻,凡是某个人指定的,必定是政治婚姻,无一例外。
这事还是发生在汉朝的齐国,到了主父偃的时候,齐国的国君是齐厉王刘次昌,从刘老邦年代开始,齐国已经经历了刘肥,刘襄,刘则,刘将闾,刘寿,刘次昌六位国君,现在的刘次昌是刘老邦的孙子的孙子,玄孙。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8 11:24:00 +0800 CST  
当时的齐国国王的母亲是纪太后。这个纪太后也是比较喜欢闹腾,她把齐厉王的表妹许给了齐厉王,按道理说这也没有什么问题。古代讲究个亲上加亲,刘盈不就是娶得自己的外甥女么。
但是齐厉王有点不大喜欢自己的表妹,毕竟从小一起玩,那张破瓜脸看也看腻了,在一起玩耍还行,住到一个家里不大现实,你什么德行我不知道啊。但是纪太后不行,一定要让刘次昌和她的表妹在一起,于是想了一个办法,她让自己的女儿,也就是齐厉王的亲姐姐,去处理刘次昌的后宫这事,说白了也就是让这位纪翁主把其他的妃子看住,让刘次昌和他表妹多在一起。
其实看汉朝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很有趣的一件事,汉朝的皇帝们的姐姐很喜欢给弟弟们处理后宫问题的,汉景帝的姐姐刘嫖不也喜欢给汉景帝找美女么。
纪翁主那边堵了一帮妃子,不让去见刘次昌,但是唯独表妹可以。但是刘次昌也不想见表妹。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8 11:24:00 +0800 CST  
刘次昌这人也比较狠,他看了半天,姐姐比妹妹好看。
结果,他就把纪翁主给那啥了,这话说来也搞笑,这就好比把拉皮条的给拐走了。
这个时候正好遇到了汉武帝的妈妈王娡王美人要把汉武帝的侄女个嫁了,但是找不到合适的人。这个社会就是下层的人想要什么偏偏没有,但是上层的人刚刚动了这个念头,下一秒就有人猜到了你的心思,来为你分忧解难了。
一个叫徐甲的宦官出现在王娡的眼前,说,我有办法,听说齐厉王刘次昌这孩子不错,而且齐国向来富庶,不如就把小外孙女嫁给刘次昌吧。
王娡当然高兴了,好使,你就这么办吧。
徐甲正要动身,行李也捆好了,盘缠也拿好了,就等坐车去山东了。这时,主父偃来了,看徐甲这行头是要出行,于是就问,徐公公这是要干嘛去,着急忙慌的。老徐得了美差,心理乐滋滋的,哎呀,主大人啊,我是去给咱王太后的外孙女说亲的。
那公公这是要去给谁说去。
徐公公嘿嘿一笑,刘次昌。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8 11:24:00 +0800 CST  
主父偃一听这个,立刻把徐公公的行李按住,行了,公公,你也别急着走了,我也有点事拜托你,你多带一份礼吧,把我的女儿也带进齐国的后宫吧。
嘿,徐公公也奇怪,这刘次昌魅力这么大吗?
徐公公乐的屁颠的就去了齐国,说了事情之后,大概等着打赏呢,也没急着走。
不多时,纪太后到了,徐公公还在椅子上揪着葡萄一口一个,看到纪太后也就是点了点头。
纪太后二话不说,就是一通大骂,“我家儿子已经有了老婆妃子,你还来提毛的亲,再说你什么身份,在齐国穷的瓢打的锅响,没办法才挨了一刀,你还来提亲。”
徐公公这边王娡的外孙女被拒绝了,于是又想起来主父偃那事。于是赶紧说,还有主父偃的女儿,这个是顺带的,你要是娶了王太后的外孙女,我们有优惠,买一送一,免费把主大人的女儿送给你。
纪太后一听,太后的外孙女我都拒绝了,你还主大人,主你大爷那脑袋,这次都懒得骂了,直接赶走。
就这样,徐甲被赶了出来。
心理一琢磨这事办砸了给,回去给太后那边不好交待啊。
于是他想了一个妙招。

楼主 晖朦朦  发布于 2015-06-18 11:25:00 +0800 CST  

楼主:晖朦朦

字数:524171

发表时间:2015-03-05 22:08: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6-09-03 17:49:22 +0800 CST

评论数:10922条评论

帖子来源:百度贴吧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