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解读长篇隐情小说《红楼梦》(连载)

第十六篇:班姑蔡女

现在继续解读石头上的文字,先来看石文写道:
——诗后便是此石坠落之乡,投胎之处,亲自经历的一段陈迹故事。其中家庭闺阁琐事,以及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
这段石文的开头再次暗示了《石头记》写的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其中家庭闺阁琐事”就是指书中主要是写作者的家务事。
再看石文说的“闲情诗词倒还全备,或可适趣解闷”,其中的真意是说:书中的闲情诗词或可帮读者揭开“真事隐”,
再看石文说:“然朝代年纪,地舆邦国,却反失落无考。”这句话请看脂砚斋的解读:“据余说,却大有考证。”。意思就是说:书中的内容并非“无考”,而是“大有考证”。
再看空空道人看了石头上的文字后提出了一些看法:
——空空道人遂向石头说道:“石兄,你这一段故事,据你自己说有些趣味,故编写在此,意欲问世传奇。据我看来,第一件,无朝代年纪可考,第二件,并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我纵抄去,恐世人不爱看呢。”——
请看空空道人说石文中“无大贤大忠,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这是暗写过去的曹家和大多数家庭都认为只有“理朝廷治风俗的善政”才是“大贤大忠”。那么不在朝为官就没有“大贤大忠”了吗?其实这是一种依赖朝廷的思想。也就是曲指曹家人想依赖皇家的资助来生存。
再看空空道人又说:“其中只不过几个异样女子,或情或痴,”而这几“异样女子”就是指在曹家长大的郡主和后来曹雪芹娶的宫女李凤,再加上曹雪芹的妹妹。因为这三姐妹生长在不同的年代,不同的环境,所以被称为“异样女子”。再所谓“或情或痴”主要是指曹家对皇家的痴情,正因为曹家对皇家的痴情,才出现“几个异样女子”。
再看空空道人说:“或小才微善,亦无班姑蔡女之德能。”这是在暗写过去的曹家人不想当“小才微善”的人,而是想当跟皇家有亲缘的大人物。作者之所以要用“班姑蔡女”来比喻曹家所向往的大人物,一方面是因为“班姑蔡女”堪称“文学之最”,所以作者就用这“文学之最”来影射万户之首的皇家。但从另一方面来看,曹家的女子确实有“班姑蔡女”的经历和才华。所谓“班姑”就是在影射曹雪芹的妹妹,曹雪芹的妹妹是谁呢?就是红学中大名鼎鼎的脂砚斋。而班姑帮助哥哥班固写《前汉书》就是在比喻脂砚斋帮哥哥曹雪芹重评石头记。在看“蔡女”就是在影射曹雪芹的夫人李凤。蔡女继承父业写《后汉书》就是影射李凤继承了父亲的文风,而且李凤是“后曹家”的媳妇。之前曹家偷抱的郡主是“前曹家”的媳妇。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18 23:33:53 +0800 CST  
第十七篇:汉唐年纪

上一篇解读了空空道人对石头提出的问题,在这一篇里就解读石头回答空空的话,但石头的话比较长,而且非常重要,为了详细解读,本文就把石头的话分成几段来解读,先请看石头第一小段话的原文:
——石头笑答道:“我师何太痴耶!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请看石头说空空道人太痴,这是在曲指曹家人结皇亲的事办得太痴,结果皇亲没结成,反而把自己的曹家害成了“空空道人”!
再看石头又说:“若云无朝代可考,今我师竟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又有何难?”这句话表面上是写《红楼梦》发生的年代是“假借汉唐等年纪添缀”,但实际上是在曲指金陵曹家的罪名是雍正“假借胡编”的!
但石头话中的“汉唐”却与曹家有关,先来看这个“汉”就是指汉朝,而汉朝有西汉和东汉,西汉灭亡后,东汉又复兴汉室。这就是暗写曹家人没有在雍正的迫害中倒下,因为西汉影射金陵曹家(前曹家),东汉影射辽东岫岩的曹家(后曹家)。金陵曹家灭亡后,辽东岫岩的曹家又复兴了。再来看“唐”就是指唐朝,唐朝是李氏的天下,而曹家也是李氏持家!因为曹寅死后,曹家一直由曹寅的夫人李氏主持家务。再后来曹雪芹娶的少奶奶也是李家小姐。而且唐朝的首都在长安,“长安”是在影射曹家人所向往的“长期安稳”的富贵生活。
再看石头又说:“但我想,历来野史,皆蹈一辙,”这句话是暗写曹家犯了第一次结皇亲的错误后,又“皆蹈一辙” 犯了第二次结皇亲的错误!
再看石头又说:“莫如我这不借此套者,反倒新奇别致,”这句话是暗写曹家人后来觉悟了,不再走原来的老路,而是开创了一个“新奇别致”的路,而且这条路越走越亮!
再看石头又说:“不过只取其事体情理罢了,又何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这两句话意是说:书中是写曹家的是与非。并不是在写曹家的历史,所以读者不必“拘拘于朝代年纪哉!”
欲知石头后话的真意,欢迎关注本文的下一篇解读。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19 22:39:45 +0800 CST  
第十八篇:讪谤君相,贬人妻女

现在解读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第二段话,先来看第二段的原文:
——再者,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
请看石头说:“市井俗人喜看理治之书者甚少,爱适趣闲文者特多。”所谓“理治之书”就是代表学习上进,但这样的人甚少。再看“爱适趣闲文”,就是闲的时候拿书来解闷,这样的人特多。其实看“理治之书”既是在学习做官为国效力,为自己而言也是在学习生存的本领,学习生存本领就是为了将来能够生存。虽然很多人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有些人却能花钱买官,能卖官的人就认为:生存不一定要苦学本领。而曹家就属于这一类的人,在曹家有曹雪芹的爷爷曹宣捐过监生,后来曹雪芹的堂爷爷曹寅为晚辈走了一步所谓的高琪,这步“高棋”就是给晚辈结了皇亲,曹寅认为有了皇亲就不愁无官,有了官就不愁吃穿!
但这步高棋的结果又如何呢?请看石头后边的话:“历来野史,或讪谤君相,或贬人妻女,”其中的“讪谤”就是讥笑诽谤的意思。那么这是在讥笑诽谤谁呢?请看“讪谤君相”中“谤君”可读为“傍君”,这样就是暗指曹家想依赖皇帝生存。再看“讪傍君相”的“君相”反过来读就是“相君”,就是说曹家相亲却相中了皇帝,要跟皇帝结为亲家,从而达到依赖皇帝生存的目的。但跟皇帝难以结亲,就跟太子结亲家,目的就是等太子继承皇位之后,曹家就是皇帝的亲家。但后来即位者并不是太子,而是雍正,从而导致曹家结皇亲的结果却酿成了悲剧!什么悲剧呢?请看“讪谤君相”四个字和在一起就是暗写依赖皇家生存的曹家被人诽谤了,其结果又被人讥笑!而诽谤者就是雍正,原来曹家所结的皇亲却被雍正认为曹家是自己竞争对手的亲属,为了削减竞争对手的势力就把曹家拉下马。当时曹家的罪名都是雍正胡编的,而胡编罪名就是诽谤!
再看石头说:“或贬人妻女,奸淫凶恶,不可胜数。”话中的“贬人妻女”就是暗写曹家被雍正赶出金陵,贬回北京。因为“贬人妻女”的“妻”就是暗指曹寅的妻子,“女”就是废太子胤礽的女儿,因为这两个女子都是曹家的主要成员,所以“妻女”就是曹家的代名词。因为雍正是把曹寅的账强加在下一辈的头上,而曹寅早已亡故,雍正贬不了曹寅,也只能“贬人妻女”了。但在作者和知情人的眼里,雍正就是个“奸淫凶恶”的人!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0 09:14:25 +0800 CST  
第十九篇:潘安子建、西子文君

现在解读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第三段话,先来看第三段的原文:
——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淫秽污臭,涂毒笔墨,坏人子弟,又不可胜数。至若佳人才子等书,则又千部共出一套,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
先来看石头说的“更有一种风月笔墨”,其中的“风月”点出了金陵曹家结交月(太子)引来了风波。再看石头说的“淫秽污臭”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被淫秽污臭的雍正所害。再看“涂毒笔墨”就是暗指雍正设毒计来栽赃陷害金陵曹家。再看“坏人子弟”就是暗指雍正迫害的是曹寅家的子弟。再看石头说“不可胜数”就是暗写当时雍正害的人很多,不可胜数!
再看石头又说:“至若佳人才子等书”,这“佳人才子”有男婚女嫁的提示,再看石头说“则又千部共出一套”,这又是在提示曹家的两次婚姻都是“皆蹈一辙”!再看石头又说:“且其中终不能不涉于淫滥”这又是在提示曹家被“淫滥”的雍正所害。
再看石头又说:“以致满纸潘安子建、西子文君”,这话中的两对才貌男女是在提示曹家的两次婚姻。如果仔细分析这两对男女的情况就会发现:这两对男女是来自不同年代,不同的地点,是毫无缘分的男女。现在作者把这两对无缘的男女聚在一起,就是在暗写曹家的两次婚姻都是硬撮合的婚姻。在康熙五十年,曹寅和太子胤礽结娃娃亲就是硬撮合的婚姻。在乾隆十五年前后,曹雪芹和宫女李凤也是硬撮合的婚姻。再看石头又说:“不过作者要写出自己的那两首情诗艳赋来”这就是在提示:“硬撮合的婚姻”就是作者曹雪芹要写出自己家的两次皇亲,其中还有作者的亲身经历。
在这里还必须注意两对男女中的“子建”,这个“子建”是三国曹操的儿子,曹操死后,儿子们争位就是在影射康熙死后皇子们争斗。现在作者把子建列入两对男女中,这就是暗写曹雪芹家因婚姻而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其实曹子建并没有参与王子们的争斗,但他却在王子争斗的是非中险些丧命。这就是在影射曹雪芹家本来就没有参与皇家争斗的事,但也在这场争斗中险些丧命!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0 21:39:18 +0800 CST  
第二十篇:小人其间拨乱

现在解读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第四段话,先来看第四段的原文:
——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亦如剧中之小丑然。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
请看石头说:“故假拟出男女二人名姓”,这再一次暗写了曹家的婚姻是硬撮合的。再看石头说:“又必旁出一小人其间拨乱”,这就是暗写曹家犯小人,这个小人就是雍正。而雍正在“其间拨乱”就是揭露雍正在破坏曹家的婚姻,也就是在破坏曹家和废太子家的婚姻,其实曹家的这个所谓的婚姻就是想弄个驸马之位。但后来却是雍正即位,曹家就与驸马无缘。但曹家至少还可以弄个郡马,不想雍正却把曹家给抄了,因此曹家的婚姻目的就彻底被雍正破坏了。再看石头说“亦如剧中之小丑然”,这就是作者把雍正视为小丑!怎见得小丑就是指雍正呢?请看下文:
请看石头接着说:“且鬟婢开口即者也之乎,非文即理。”其中的“鬟婢”就是指私通雍正的丫鬟李金桂,后来生下了乾隆。而“鬟婢开口”就是指鬟婢李金桂把曹家偷抱废太子女儿的秘密告诉了“即者也之乎”,这个“即者”就是指即皇位的雍正,“也之乎”就是预指有事发生。原来雍正视废太子为竞争皇位的对手之一,而金陵曹家是废太子的亲家,因此雍正就把金陵曹家当成竞争对手的亲属故意治罪。而“非文即理”中的“文”可以理解为雍正皇帝给金陵曹家定罪的文书,“非文”就是暗写罪名与实际不符。所以“非文即理”就是暗指雍正给金陵曹家强加罪名。因此史料中记录的曹家罪名以实际不符,情理不通!这都是和鬟婢私通的雍正搞的鬼!
再看石头又说:“故逐一看去,悉皆自相矛盾,大不近情理之话。”这一方面是曲指文书上写的曹家罪名与实际不符,而且措辞不通情理,又自相矛盾。但另一方面是暗写皇家子弟争位。请看“矛盾”又是指打斗,而“自相矛盾”又是暗写雍正和皇家兄弟自相残杀,“大不近情理”就是暗指皇亲骨肉自相残杀,太不近情理!而雍正是一个疑心很重的昏君,很多人都是因为被雍正怀疑不忠,无凭无据就被雍正拉下马。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2 07:38:10 +0800 CST  
第二十一篇:离合悲欢,兴衰际遇

现在解读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第五段话,先来看第五段的原文:
——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
请看石头说:“竟不如我半世亲睹亲闻的这几个女子,”这句话提示:在《石头记》里写了曹家近五十年的故事,在这近五十年中,曹家出现了几个不寻常的女子。而我们在书中的表面却很难看清这些女子的真实情况,但作者在这里有一个提示,请看石头接下来的话:“(曹家的几个女子)虽不敢说强似前代书中所有之人,但事迹原委,亦可以消愁破闷。”意思就是说:把这些女子跟“前代书中所有之人”的“事迹原委”联系起来,就能“消愁破闷”。所谓“闷”就是曲指众女子的谜团。“愁”就是指读者为解不开众女之谜而发愁。但读者只要把众女子和“前代书中所有之人”联系在一起就能“消愁破闷”。那么怎样去联系呢?到时候书中会有提示,比如在《石头记》的二十三回里,林黛玉接触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故事,这就是在提示林黛玉的真故事和这两出戏女子的“事迹原委”有关。而此类例子在书中数不胜数。
再看石头又说:“也有几首歪诗熟话,可以喷饭供酒。”读者也许会因为解谜团而废寝忘食,但猛然会被“几首歪诗熟话”点醒,谜团解开后方知肚子饿了,于是“喷饭供酒”饱餐一顿。因此《红楼梦》中的每一句诗和每一句话都应该使读者深思。
再看石头又说:“至若离合悲欢,兴衰际遇,”这就是说:在《石头记》里记录了曹家的离合悲欢,兴衰际遇。接下来石头又说:“则又追踪蹑迹,不敢稍加穿凿。”这又是说:《石头记》里的内容是曹家的真实经历,没有半点虚假。再看石头又说:“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其意是说:如果只为读者的兴趣而篡改情节,就会失其真传,就不能称为《石头记》!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2 23:55:25 +0800 CST  
再义“喷饭供酒”

“喷饭供酒”这句话虽然不是主题内容,但《红楼梦》中的任何内容议论起来都很有趣,我刚才又重新看了我解读的“第二十一篇”,觉得我对“喷饭供酒”这句话的解读还不能贴切作者的真意,我总觉得在作者的“歪诗熟话”中有可笑的东西,以致让人笑得把吃进的饭喷出。而曹家办的蠢事的确可发一笑。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3 23:38:43 +0800 CST  
第二十二篇:才人淑女

现在解读石头对空空道人说的第六段话,先来看第六段的原文:
——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纵然一时稍闲,又有贪淫恋色、好货寻愁之事,那里去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忽离忽遇,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我师意为何如?”——
请看石头说:“今之人,贫者日为衣食所累,富者又怀不足之心”,这话是指后来的曹家情况,曹家人在贫困的时候为衣食而劳累,后来渐富却不敢放松劳碌,因为曹家经历的贫困被穷怕了!但“纵然一时稍闲”,又是指过去的金陵曹家只是“一时稍闲”,后来“又有贪淫恋色”的雍正出现。而曹家却“好货寻愁”偷抱郡主,引来了被抄之祸。哪里有工夫看那理治之书?”此时的曹家人官都丢了,还看什么“理治之书”?这是作者和作者的家庭的亲身经历。
再请看石头接下来的话:“所以我这一段故事,也不愿世人称奇道妙,也不定要世人喜悦检读,只愿他们当那醉淫饱卧之时,或避世去愁之际,把此一玩,岂不省了些寿命筋力?”由此可见,作者写《石头记》的目的并不是让世人称奇道妙,也不是让世人喜悦检读,而是要引导世人走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只要人生之路走对了,就能“省了些寿命筋力”,就能长寿。从作者的话意可以看出,求富贵是要付出辛苦,走捷径会有意想不到的风险。请看石头后边的话就更加深刻。
再看石头又说:“就比那谋虚逐妄,却也省了口舌是非之害,腿脚奔忙之苦。”话意是说:如果当初曹家的路走对了,就不会向石头说得那样“谋虚逐妄“,惹来“口舌是非之害”和“腿脚奔忙之苦”其中的“谋虚”就是指曹家结皇亲的事,因为曹家后来并没有真正得到皇亲,这就是“谋虚”。再看“逐妄”就是指曹家人因结皇亲而被逐出家园,想靠结皇亲得富贵的妄想破灭了。再看“口舌”就是指曹家因结皇亲而遭人口舌。“是非”就是指曹家因结皇亲而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腿脚奔忙之苦”就是指曹家因结皇亲的是非,多次被赶出家园,贬出千里之外,一路上就“受腿脚奔忙之苦”。
再看石头又说:“再者,亦令世人换新眼目,不比那些胡牵乱扯,”这是作者在提示:他写《红楼梦》的目的就是要让世人转变思想。不要向曹家过去那样胡牵乱扯。所谓“胡牵乱扯”就是指过去的曹家胡牵乱扯的来结皇亲。再看石头说的“忽离忽遇”就是指曹家因结皇亲而被迫离开家园,但后来又遭遇了第二次皇亲。
再看石头又说:“满纸才人淑女,子建文君、红娘小玉等通共熟套之旧稿。”其中的“才人淑女”就是曲指金陵曹家的曹寅夫妇。因为曹寅很有才,就称“才人”,而曹寅的夫人娘家在苏州,“苏”字的谐音可读为“淑”,因此“淑女”就是曲指曹寅夫人。但这对“才人淑女”却硬去撮合“子建文君、红娘小玉”,而曹子建怎么能和卓文君扯到一起呢?这就是暗指曹寅夫妇给曹家后辈硬撮合婚姻。而“红娘小玉”就是进一步暗写曹寅夫妇为长孙硬撮合婚姻,请看“红娘”就是暗指红楼紫禁城的姑娘,“小玉”就是影射金陵石头城的小男孩,也就是曹寅夫妇刚出生的长孙,这个小长孙刚出生就被爷爷奶奶包办婚姻,女方就是太子胤礽还没有出生的女儿。后来金陵曹家被抄就是因为这门娃娃亲的缘故而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导致曹家被雍正当成了竞争对手的亲属,最终被抄家。再看“红娘小玉”后边的话:“通共熟套之旧稿。”就是曲指曹家后来又走了原来的老路,又经历第二次硬结皇亲的教训。两次教训都使曹家两手空空地离开家园,变成“空空道人”了。在这个时候,石头就问空空道人:“我师意为何如?”下意思就是说:该醒悟了吧!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3 23:52:51 +0800 CST  
第二十三篇:情僧录

本篇开始解读空空道人听了石话后的反应,先请接看原文:
——空空道人听如此说,思忖半晌,将《石头记》再检阅一遍,因见上面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又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因毫不干涉时世,方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
请看原文说:空空道人因见上面(《石头记》中)“虽有些指奸责佞贬恶诛邪之语,亦非伤时骂世之旨”。其中的“指奸”就是作者在书中对奸臣的指责,因为曹家人不和奸臣同流合污,因此奸臣就在雍正面前诬陷曹家人,从而导致雍正借机查抄金陵曹家。再看“责佞”是指作者在书中责备曹家长辈曹寅夫妇逢迎太子胤礽,以达到跟胤礽结娃娃亲的目的。再看“贬恶诛邪”就是作者在书中笔伐口诛邪恶的奸臣和昏君。但并非对现实绝望而骂世。
再看后文中说:“及至君仁臣良,父慈子孝,凡伦常所关之处,皆是称功颂德,眷眷无穷实非别书之可比。”这是指作者对社会上和谐的一面加以赞扬。而“实非别书之可比”就是说《石头记》并非一般的书可比,她是一本弘扬正气的好书!
再看原文中说:“虽其中大旨谈情,亦不过实录其事”。这“大旨谈情”就是全书的主题,其实这个“情”是在暗写曹家走过的弯路,因为曹家是想利用结皇亲来得富贵,也就是说,曹家想通过情场来得富贵。
再看后文又说:“非假拟妄称,一味淫邀艳约、私订偷盟之可比。”这是在提醒读者,不要错把《石头记》当成了淫邀艳约的书。
再看原文说:“(空空道人)从头至尾抄录回来,问世传奇。从此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而空空道人“因空见色”就是指空虚无知的曹家人只看到皇家的“色”(花花世界)。“由色生情”就是暗写曹家人因为非常向往皇家的花花世界,就跟皇家结亲,“传情入色”就是暗写曹家千方百计地把情传进了皇宫。“自色悟空”就是说:通过曹家跟皇家结亲,却使曹家越来越空,最后“悟空”就是指曹家人最后悟出自空的原因就是自身无才。
再看空空道人“遂易名为情僧,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其中的“情僧”就是曲指曹家人因情而出家。真意就是暗写曹家因为结皇亲而被迫离开家园。在雍正六年被雍正赶出金陵是结皇亲惹的祸。在乾隆十五年又因结皇亲被迫离京。而《情僧录》就是记录曹家被迫离开家园的故事。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4 23:19:20 +0800 CST  
第二十四篇:吴玉峰

在空空道人改《石头记》为《情僧录》后,原文又提到:“至吴玉峰题曰《红楼梦》。”这个“吴玉峰”就是作者的又一个化名。而作者的化名是深有隐情的,首先来看吴玉峰的“玉”就是代表当年在金陵做官的曹家人,因为“玉”为石头,而金陵又名石头城。
再看“吴玉峰”中的“吴玉”可读为“无玉”,这个“无玉”就是暗指曹家丢了金陵的官位。而“峰”就是最高的位子,暗指皇帝。因此“吴玉峰”一方就是在暗写金陵曹家的官位被皇帝雍正撸掉,而且又被赶出金陵。但“吴玉峰的另一方面又是暗写离开官位的曹家人不但没有走下坡路,反而攀上了高峰。原来曹家人在家败后逐渐学会了生存的本领,后来重新站起来的曹家人也被作者称为“吴玉峰”。
再看吴玉峰又把《情僧录》改为《红楼梦》,这“红楼梦”又是什么意思呢?首先来看“红楼梦”中的“红楼”就是暗指北京的“红楼紫禁城”,因此“红楼”就是暗写曹家人一心向往的皇亲。而“红楼梦”就是曹家人之前一直在做的皇亲梦。但曹家人走到“吴玉峰”阶段才发现从前的目光太短浅了!同时作者又发现许多后人仍在走曹家人走过的弯路,他们都想走捷径得富贵,都不愿意下苦功去学生存的本领!于是作者就苦心编写了这本《红楼梦》,目的是让这些人尽快醒悟。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5 23:39:55 +0800 CST  
第二十五篇:东鲁孔梅溪

原文在“吴玉峰题曰《红楼梦》”的后面又说“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个“东鲁孔梅溪”也是作者的化名,也是很有深意的名字。首先来看“东鲁孔梅溪”中的“东”就是指曹家最后在辽东岫岩安家。而作者就是在这里写出的《红楼梦》,这本书曾被作者题名为《风月宝鉴》。
再看“东鲁孔梅溪”中的“鲁”是山东的简称,这是暗指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在雍正五年的五月,奉雍正之命押运布匹进京,不料走至山东长清驿站却被雍正陷害入狱。
再看“东鲁孔梅溪”中的“孔”字的谐音可读为“恐”,这是暗写曹頫被抓后使全家人非常惊恐。
再看“东鲁孔梅溪”中的“梅”就是开在腊月的梅花,作者在这里用“梅”就是暗写曹頫被抓后,又在同年的十二月,梅花开放的季节,曹家又被雍正降旨查封。但“梅花”是不怕雪的。因此“梅”又是在暗写曹家人不但没有在雍正的迫害中倒下,而且越活越坚强。这是因为败落后的曹家人在艰苦的生活中逐渐学会了生存的本领。
再看“东鲁孔梅溪”中的“溪”就是暗写到了辽东岫岩的曹家本是脱网之鱼,却又得到了溪水的支援。这“溪水”就是曹雪芹夫人李凤的代称,因为李凤的前夫死在“溪水”。后来李凤嫁到曹家,并给曹家带来了意外的经济效益,从此曹家就是如鱼得水。
再看“东鲁孔梅溪把《红楼梦》题曰《风月宝鉴》”,这“风月宝鉴”的“风”是暗指曹家结皇亲的风波,“月”就是太子的代称,暗指金陵曹家跟太子胤礽结娃娃亲。再看“风月宝鉴”就是曲指曹家的“风月”是鉴别人生旅途的宝贵经验。但《风月宝鉴》不但是书名,在书中出现的时候却是一个两面镜,从正面看是一个图像,从背面看又是另外一个图像。而《红楼梦》这本书就跟“风月宝鉴”一样,有反正面两个故事,现在人们只看到《红楼梦》的正面故事,但红学家要把《红楼梦》背面的故事翻译出来,最后把反正面的故事合并才是一部完整的《红楼梦》。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6 23:25:57 +0800 CST  
@王春惠1958 2017-07-26 23:25:57
第二十五篇:东鲁孔梅溪
原文在“吴玉峰题曰《红楼梦》”的后面又说“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这个“东鲁孔梅溪”也是作者的化名,也是很有深意的名字。首先来看“东鲁孔梅溪”中的“东”就是指曹家最后在辽东岫岩安家。而作者就是在这里写出的《红楼梦》,这本书曾被作者题名为《风月宝鉴》。
再看“东鲁孔梅溪”中的“鲁”是山东的简称,这是暗指曹雪芹的父亲曹頫在雍正五年的五月,奉雍正之命押运布匹......
-----------------------------
再补充关键的一点:“东鲁孔梅溪”的“东”更有旧东宫太子胤礽的提示。因为曹家就是跟旧东宫太子胤礽结娃娃亲才引发了后来的灾难。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7 07:35:37 +0800 CST  
@柳絮轻沾镭 2017-07-27 15:00:11
以后真的注意了。。。 楼主真好
-----------------------------
谢谢鼓励,不要客气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7 23:05:56 +0800 CST  
@牛上加牛炕 2017-07-27 16:28:12
好贴,绝对要支持下!!~~
-----------------------------
谢谢鼓励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7 23:06:30 +0800 CST  
第二十六篇:其弟堂村

在原文“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的后面有批书人写道:“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乃其弟棠村序也。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
所谓“雪芹旧有《风月宝鉴》之书”就说明“曹雪芹”和“东鲁孔梅溪”,以及“吴玉峰”都是一个人。
但批书人又说《风月宝鉴》“乃其弟堂村序也”,这个“其弟堂村”是谁呢?其实这个“其弟堂村”也是作者的化名,因为作者在曹家是小兄弟,故称“其弟”。而“堂村”的“堂”是指《红楼梦》的故事发生在作者的堂祖父曹寅家,故称“堂”。而曹寅的独孙曹天佑也是作者的堂兄,作者本人是过继到堂兄家的。再看“堂村”的“村”就是指曹家后来落户乡村,而“其弟”就是在“堂村”家写成的《红楼梦》。之前说过,“雪芹”二字除了是作者的笔名之外,还有着曹家的兴衰的含义。而“其弟堂村”除了是作者的笔名之外,还透露了作者在曹家兄弟中的排行。
再看批书人说:“今棠村已逝,余睹新怀旧,故仍因之。”这“今棠村已逝”就是批书人在叹作者英年早逝”。所谓“睹新怀旧,故仍因之。”就是指《红楼梦》被作者删改了很多遍,如今睹新怀旧,仍然发人深思。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7 23:07:16 +0800 CST  
第二十七篇:金陵十二钗

原文在“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之后又说:
——后因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则题曰《金陵十二钗》。并题一绝云: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在这里提到了“曹雪芹”三个字,再看后面又有批书人写道:“若云雪芹披阅增删,然则开卷至此这一篇楔子又系谁撰?足见作者之式 猾之甚。后文如此者不少。这正是作者用画 烟云模糊处,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这些话是在向读者暗示:之前提到的所有作者都和曹雪芹是一个人,后文还会提到一些作者,其实也都和曹雪芹是一个人,“观者万不可被作者瞒蔽了去,方是巨眼。”
那么作者又把《红楼梦》“题曰《金陵十二钗》”是何意呢?其实这个“金陵十二钗”的书名也是在透漏故事起源来自“金陵曹家”,而“十二”就是点明金陵曹家在雍正五年的十二月被雍正下令查封。但“钗”是代表一个女子,也就是说,金陵曹家被查封的原因是因为一个女子的缘故。实际上就是因为金陵曹家偷抱了废太子的女儿,因此卷进了皇家争斗的是非之中,最后雍正是把曹家当成废太子家的亲属打倒的。
再看曹雪芹所住“悼红轩”和贾宝玉的“怡红院”正好颠倒,请看“悼红轩”的“悼”是悲,“怡红院”的“怡”为“喜”。再请看“悼红轩”的“轩”是小屋,“怡红院”的“院”却是大宅。而“贾宝玉”是“假宝玉”,因此“曹雪芹”就是“真宝玉”,也就是书中提到的“甄宝玉”。
再看曹雪芹的题诗: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诗的第一句“满纸荒唐言”就是指《金陵十二钗》的表面故事中有很多呆傻的话和离奇的事情,都很让人觉得荒唐可笑。
再请看第二句“一把辛酸泪”, 怎么在这“荒唐可笑的故事”里会有“辛酸泪”呢?原来在这里面隐藏着作者家庭的悲惨遭遇。
最后两句“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就是指许多看过《金陵十二钗》的人都以为作者痴情,但谁能理解其中的奥秘呢?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8 23:11:47 +0800 CST  
第二十八篇:脂砚斋重评石头记

请看原文在曹雪芹为《金陵十二钗》题诗的后边又写道:
——至脂砚斋甲戌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
这个“脂砚斋”和曹雪芹被后来的批书人称为“一芹一脂”,并说这“一芹一脂”是为《石头记》一书做出巨大贡献的人。那么这“一芹一脂”是曹雪芹和谁呢?笔者认为:并列的“一芹一脂”不是夫妻就是兄妹。但还是“兄妹”的面大,因为在脂砚斋的批语中流露出她和作者有同样的经历,甚至在《石头记》中还有“脂砚执笔”。这必须是有和作者一样经历的人才能做到的,因此这“一芹一脂”就是曹家的一对患难兄妹。但“一芹一脂”又是代表曹家的两次皇亲,“曹雪芹”的含义是暗写金陵曹家遭了雪灾,“脂砚斋”的含义是暗写曹家娶李凤公主的第二次皇亲,因为李凤也是才女,也可称得上“脂砚”, “脂砚斋”就是“小屋藏娇”。但“脂砚斋”对曹雪芹的妹妹而言就是“闺中才女”。
原文说脂砚斋于甲戌年把《金陵十二钗》抄阅再评,仍用《石头记》。这是因为“石头记”的含义是记录金陵石头城的曹家故事,但曹家第二次结皇亲已经不在石头城了,但把“石头”当成曹家的代名词就可以仍用《石头记》。但流传至今的书名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所谓“重评石头记”就是暗写作者在《石头记》中两次批评曹家的两次皇亲。
但《石头记》本是一百二十回,后来被增删过,只剩下八十回,经过脂砚斋加了批语,流传至今的书名是《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原文说脂砚斋于“甲戌抄阅再评”这个“甲戌”就是乾隆十九年,因此八十回本的《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是在乾隆十九年问世的。其实“脂砚斋”和曹雪芹一样,都是作者的笔名,但在书中添加批语的人就有作者兄妹和另外的知情人共同参与。
现今的市面上也有一百二十回本的《石头记》,但这不完全是原作者的手笔,传说是程伟元和高鹗后续了四十回。但据程伟元自己交代,他为了收集《红楼梦》八十回之后的原稿而留意了数年,只收集到残缺不全的三十余回,由此整理出后四十回。笔者认为:程伟元的话是可信的,因为在程高的后四十回里,有大部分内容都比较符合前八十回的暗示。只是后四十回毕竟是被“程高”添加过自以为可行的内容,而且程伟元没留下那些有一定价值的残稿,因此在《红楼梦》的研究中,主要还是以前八十回为依据,虽然后四十回也非常宝贵,但作者在书中设置的消息可能被“程高”破坏,如果逐句地翻译就很难走出迷宫。
笔者认为:作者是故意删掉了数十回,把一多半的《石头记》留给读者,就是要调动读者探佚的积极性。因为书中隐藏的是曹家跟皇家的恩怨,这是不能在当时的社会里明说的,这应该是作者给后来的读者留下了一份秘密财富,只要多年之后的读者积极探佚,曹家的真事就能显露。但如果作者把一百二十回的“假语《红楼梦》”全部留给读者,就会有一大部分读者不会积极的探佚,因为有头有尾的故事就会使读者误认为全书的故事已经结束,大多数人就不知道应该再去探佚隐藏很深的真故事。
笔者坚信:作者既然是有意留下八十回,就一定会在这八十回里隐藏全部真事。而且这八十回的《石头记》又有脂砚斋安排了批语,目的是给读者一些启发,让读者能顺利揭开前八十回中的全部“真事隐”,这样一来,读者自己就会知道怎样去续八十回之后的故事。但作者是希望读者把“真事隐”续出来,而不是去写那些能自圆其说的文学故事。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29 23:38:32 +0800 CST  
第二十九篇:当日地陷东南

本文从这一篇开始解读石头上所写的内容,其实就是《石头记》的正文。请看开头两句说:
——按那石上书云:当日地陷东南——
把第一句“按那石上书云”的话翻译过来就是:“按《石头记》上所说”。
再看第二句“当日地陷东南”,其中“地陷”就是发生了惊天动地的大灾难,“东南”就是暗指江南的金陵曹家和后来的辽东岫岩曹家。而“当日地陷东南”就是说故事要从当初的江南曹家和辽东岫岩曹家的两次灾难说起。曹家遇难的原因都是因为结皇亲而卷进了皇家的是非之中,最终的结果都是被抄家,都是被迫离开自己的家园。
曹家的第一次结皇亲就是指曹家在江南金陵和太子胤礽偷结娃娃亲,而曹家和太子结亲就是指望太子将来即位,那时曹家就是皇亲国戚了。但后来皇位出乎意料地被雍正篡夺,皇家兄弟自然不服,特别是废太子胤礽和儿子弘皙都有呼声取代雍正。但雍正抓住胤礽和秦嫂的事把胤礽害死,然后雍正为了削减废太子胤礽的儿子弘皙的势力,却把曹家当成旧太子家的亲属打倒了,从此金陵曹家就被迫离开金陵回到北京。到了乾隆年间,曹家在辽东岫岩的大孤山下落户。但后来辽东岫岩的曹雪芹进京赶考却意外的被招为驸马,娶的是乾隆加封的李凤公主。但真正入洞房的人并不是曹雪芹,而是乾隆的长子永璜。原来李凤早跟永璜私定终身,曹雪芹知情后也就暗中让永璜住进驸马府。后来这个秘密被永璜的正妃发现,这就是曹家第二次因结皇亲而卷进皇家的是非之中。第一次是金陵曹家卷进了皇子们争夺皇位的是非之中,第二次是辽东岫岩曹家卷进了皇子妃们争宠的是非之中。在皇子妃们的争宠的过程中,大皇子永璜为李凤殉情自杀,而曹雪芹因受牵连,最终的结果是被迫离京,逃回辽东岫岩。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30 23:54:37 +0800 CST  
第三十篇:米颠之谜

请继续来看石头上文字:
——这东南一隅有处曰姑苏,有城曰阊门者,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
原文中的“姑苏”是在指苏州的李煦家,但在“姑苏”的后边有脂批,所谓“脂批”就是指在《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中有批书人留下的批语。据分析:在写批语的人当中,除了脂砚斋之外,还有作者本人,还有与作者和脂砚斋关系密切的人。所以“脂批”是非常重要的提示。请看在“姑苏”的后边的脂批写道:“是金陵”。这“姑苏”怎么是金陵呢?这就是在提示书中是以金陵曹家的故事为主线而展开的,因为曹家的故事牵涉到苏州的李家,所以《石头记》的开篇就要提到“姑苏”。
再看原文的第二句“有城曰阊门者”,这个“阊门”就是金陵曹家的代称,因为阊门是苏州的西门,而金陵就是在苏州的西边
再看原文的第三句:“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表面上是在写苏州阊门的繁华,但实际上是在暗写金陵曹家的遭遇。请看“红尘”就是暗指曹家沾上了红楼紫禁城的尘土,也就是曲指曹家因结皇亲惹了麻烦。再看“红尘中一二等富贵”,其中的“一等富贵”是曲指皇帝,“二等富贵”,是曲指太子,而“阊门最是红尘中一二等富贵风流之地”这句话就是暗写金陵曹家跟皇帝和太子关系密切。而句中的“富贵”是指曹家接近皇帝、太子所要得到的东西,但“风流”是曲指曹家为求富贵所带来的麻烦,请看“风”就是曲指曹家因结皇亲而遭惹了风波,因而引来了被抄之祸。“流”就是曲指曹家因结皇亲而流亡离散。
再看“风流之地”后面有脂批写道:“妙极!是石头口气,惜米颠不遇此石。”其中的“米颠”是在影射曹雪芹的堂祖父曹寅,因为米颠是北宋的文人,而曹寅是康熙时代的文人。“惜米颠不遇此石”的意思就是说:可惜曹寅没有看到曹家后来的遭遇,因为曹寅在康熙五十年时跟太子胤礽结娃娃亲,但他却在康熙五十一年去世了!后来曹家的灾难他没看见,他生前还以为他把子孙的生活安排得很好!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7-31 22:17:57 +0800 CST  
@草桥关 2017-08-01 12:03:33
下了真功夫。
继续读帖:)
-------------------------
谢谢鼓励
楼主 王春惠1958  发布于 2017-08-01 23:02:01 +0800 CST  

楼主:王春惠1958

字数:541669

发表时间:2017-07-10 04:55:33 +0800 CST

更新时间:2019-09-18 18:52:27 +0800 CST

评论数:1380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