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故事(系列故事连载)

中国故事之413:第九仙

一苇 述

话说盛唐时代,有八位嗜爱饮酒的名士,人称“酒中八仙”,也叫“醉八仙”。他们是:状元郎贺知章、汝阳王李琎、左丞相李适之、美少年崔宗之、大学士苏晋、大诗人李白、书法家张旭和演说家焦遂。
诗圣杜甫的《饮中八仙歌》是这么唱的——

知章骑马似乘船,眼花落井水底眠。
汝阳三斗始朝天,道逢麹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
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川,衔杯乐圣称世贤。
宗之潇洒美少年,举觞白眼望青天,皎如玉树临风前。
苏晋长斋绣佛前,醉中往往爱逃禅。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张旭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
焦遂五斗方卓然,高谈雄辨惊四筵。

这“醉八仙”当中,要数“三斗始朝天”的汝阳王酒瘾最大,酒量最好,酒性最粗豪。
一天,大法师叶静能拜访汝阳王,一进王府,汝阳王就拉他喝酒:“叶法师,咱俩不醉无归,一醉方休,来来来,喝一杯!”
叶法师连忙推托:“贫道素来不喝酒。”
“你引领皇帝游月宫见嫦娥,没有美酒怎么能见神仙?别跟我扯谎啦!来来来,喝!”
叶法师笑起来:“贫道当真不能喝酒。我有位弟子常持满,说得上擅长酒道,可以和王爷做个酒中知己。”
“太好了!请他尽快前来,我要结识他!”
“此人体格矮胖,相貌粗陋,王爷不要嫌弃。”
“不会!不会!”

第二天,那弟子来了,果然是个矮胖子,身高只有两尺,肚子却高高鼓起,看上去敦厚稳重,仿佛很有学问的样子。
“弟子常持满,向来心慕‘醉八仙’,自号‘第九仙’。”
汝阳王请他上酒桌坐下,两人相对饮酒。常持满跟汝阳王谈古论今,说到历代兴亡,又说到诸子百家,他引经据典,子曰诗云一路说下来——汝阳王对答不上,兴味索然,打起呵欠来。
常持满见他学理不通,便转移话题:“王爷,你经常出入皇宫,有没有听说杨妃姐妹的绯闻趣事?”
汝阳王一听,立即来了兴致:“虢国夫人不施脂粉,素面朝天,皇帝却越发宠爱她,你知道为什么吗?”
常持满谦逊地请教:“愿闻其详。”
于是汝阳王眉飞色舞地说起宫廷的秘事,一件件数说皇帝的艳史,滔滔不绝,口若悬河。
汝阳王说得起劲,常持满听得着迷,两人酒意渐酣。常持满说:“这酒杯太小了,喝起酒来不过瘾。”汝阳王一挥手:“来人,换两个大碗,再抬两缸百年陈酿上来!”
侍从给他们换上大酒碗,抬上来两缸百年陈酿。
汝阳王看常持满大碗大碗饮酒,却全无醉意,心想我可不能比他先醉,今天非把他灌倒不可。于是他自个儿不喝,却一碗接一碗劝常持满继续喝。两缸酒快喝完了,常持满忽然放下酒碗,抬起头,对汝阳王说:“我的酒量满了,不能再喝了。”
汝阳王怎么肯放过他:“我看你气定神闲,再喝千杯不会醉!”
“不。再喝一碗,我就醉了。”
“名流高士偶尔醉酒,无损风度呀!”
汝阳王走过来,亲自给常持满筛了一碗酒。
常持满站起身回礼,仰起头,“咕嘟咕嘟”喝干了那碗酒。然后,“咕咚”一声,他醉倒在地。
汝阳王命人扶他起来,可是怎么扶得起呢?那常持满稳稳当当坐在地上,变成了一只酒瓮。瓮中酒香漫溢,已然装满百年陈酿。
那酒瓮大约两尺高,肚子鼓鼓的,看上去憨厚可爱,上头刻着“国子监”三个字。
哈哈,原来是国子监的酒瓮呀,怪不得一肚子学问呢!

后记:“酒瓮化人喝酒”类型故事十分有趣,比如故事中的常持满,他酒量虽大,但有限度——酒一装满,就现出原形啦!所以说,凡事不宜太满,一旦满了,就不好玩了。不过呢,常持满“咕咚”一声醉倒在地,变成一只酒瓮——这个情节当真好玩死了。
薛渔思先生拿汝阳王与叶静能编排故事,一个强人喝酒,一个法术高强,故事虽短,人物却都能栩栩如生。

本故事参考资料:薛渔思《矮道士喝酒》;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03 20:17:02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14:一行捉北斗

一苇 述

一行是唐朝的得道高僧,他不但佛法高深,而且知识广博,是杰出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他为朝廷制订历法,也擅长推演术数。
唐玄宗十分器重一行,尊他为“圣人”。

一天清晨,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来到浑天寺,一把眼泪一把鼻涕地向一行求告:“一行,你救救我儿子吧,他触犯了刑法,秋后就要处斩了……我一辈子,就只有这一个儿子啊!”
一行年幼时家境贫困,这位婆婆一直接济他、帮助他,把他当作亲生儿子看待……
听了婆婆的哀求,一行十分为难:“婆婆对我恩重如山,就算要一行赴汤蹈火,一行也不会吝啬性命。只是如今明君执法,律法如山,王子犯法也要与民同罪,能有什么办法呢?”
婆婆听了这句话,气得浑身颤抖,指着一行的鼻子痛骂:“结识你有什么用呢?我真是瞎了狗眼啊!”
骂完这句话,婆婆掉转头,拐着拐杖,颤颤巍巍地下山回家。
一行跟在婆婆身后,想要搀扶她,又渴望安慰她,然而婆婆再也没有看他一眼。

当晚,一行一整夜没有睡觉,他趴伏在书桌前,计算天文、历法和星辰的运行……
天一亮,一行就搬空自己的卧室,在屋中央放置了一个大瓮。然后他唤来两个小徒弟,交给他们一张渔网、两个麻布袋,叮嘱他们说:“胜业坊酒香街大槐树后面,有一个荒废的花园,你们俩悄悄到里头守着,从午时到黄昏,一定会有七只小猪出现。你们要沉着冷静,趁其不备把它们全部捉回来——一个都不能少,知道吗?”
两个小和尚点头应允,吃过午饭,高高兴兴到那园子埋伏起来。到了黄昏,天色渐暗,果然来了一群可爱的小猪,不多不少,果真有七个!小猪进了园子,“嗷嗷”叫着,快快活活地在草丛打起滚来。俩小和尚瞅准时机,一张大网撒下去,把七个小猪全部网住,一个一个捉起来,塞进麻布袋,带回浑天寺,交给一行。
一行十分欢喜,于是把七个小猪放入大瓮,盖上樟木盖子,用泥膏封好,用朱砂笔在上面写了一行字符——那字符十分古怪,简直没有人能认出来。一行也不解释,只是叮嘱小徒弟保守秘密,不要向外人说及。

第二天天蒙蒙亮,玄宗皇帝宣召一行入宫:“刚才太史急奏,说北斗七星昨夜突然不见了!这是凶兆么?”
“北斗隐匿,这是从来没有过的事情啊!”一行皱着眉头,沉思了好一会儿,“这或者是上天的严厉警告。也许大河要决堤,也许即将赤旱千里,也许会有祸乱和兵灾……”
玄宗皇帝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别再说了,告诉我,有什么办法能趋吉避凶?”
“佛经有言,嗔恨能毁一切善,慈心能降世间魔。如果死去的人都能得到安葬,关押的人都能获得释放,天下孩童都能健康成长,天下父母都有儿女奉养……那么圣德必将感动上苍,北斗必将重现光芒。”
“真是忠言善谏啊!”皇帝点头赞叹。
于是,玄宗皇帝听从一行的建议,当即拔出一笔善款,使老有所养,幼有所长。又下令大赦天下,把关押在牢狱里的犯人全部释放,教他们改过自新,重新做人。

当天夜里,太史观测天象,兴奋地发现消失的北斗显现出一颗星星。第二天夜里,又增加了一颗。七天之后,北斗七星全部显现。


后记:这真是一则有趣的幼儿童话,两个小和尚静悄悄埋伏在园子里头,到了黄昏时分,北斗七星幻化成七只小猪,“嗷嗷”叫着到园中玩耍,正快快活活在草丛打滚呢,一张大网撒下来,一个跑不脱,全被小和尚捉了去……
我为这个场景着迷,一再想像着,笑出声来。
一行,历史上实有其人。他推算出子午线纬度一度之长,编制《大衍历》,又是佛教密宗的领袖,还著有《大日经疏》……一行博学多识,同时身为佛学家和科学家,是一位天才人物。民间故事家编排这个故事,是在向他致敬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段成式《酉阳杂俎》;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30 11:00:00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15:偃师造人

一苇 述

古时候,周穆王前往昆仑山游玩,在遥远的西域,遇见了一位偃师。那位偃师厌倦了荒凉的大漠,请求穆天子带他到周王朝繁华的京城。
穆天子问他:“你有什么本领吗?”
“我能造人。”
“造人?这倒是一门独特的技艺。”穆天子很感兴趣,想看偃师如何造人。

偃师于是造了一个人,带到穆天子面前。
那是一个英俊的小伙子,眉目清秀,器宇轩昂。他一见到穆天子,立即上前行礼——走路、弯腰、下拜、站立……每一个动作都十分标准,完全合乎周王朝的礼节。
“他是谁呀?”穆天子问偃师。
“这是我新造的偶人。你只要按一按他的喉结,他就会唱歌;拉一拉他的左手,他就能跳舞。”
穆天子觉得稀奇,于是走上前,按了按偶人的喉结。偶人退后三步,向穆天子弯腰致敬,然后唱起歌来。歌声清晰、嘹亮,带着浓郁的异域风情,歌词咏唱周王朝的昌盛、颂扬穆天子的圣明。
一曲终了,所有人都喝起彩来。
穆天子有一位美貌的宠妃,名叫“盛姬”,她见偶人帅气迷人,就走到他身边,拉了拉他的左手。
偶人退后三步,向盛姬弯腰致敬,然后走下舞池,跳起舞来。他的舞姿千变万化,一会儿像狐狸一样妩媚,一会儿像蛟龙一样矫健。在场的人都看得着了迷。盛姬被他的舞艺感染,不由得站起身,到舞池与他共舞。没想到,那偶人见盛姬来到身边,忽然停下舞步,紧紧地抱住盛姬,亲吻她的脸颊。
穆天子大怒,一拍桌子:“大胆偃师,这家伙哪里是个木偶?分明是个真人!来人啊,把这两人捆起来,推出行宫,斩了!”
偃师吓得面如土色,即刻拿起一根木棍,敲了敲偶人的膝盖。偶人当场失去活力,瘫倒在地。

偃师拆下偶人的头颅和四肢,剥开它的衣裳,打开它的胸膛,把它的心、肝、脾、肺、肾……一件一件取出来,呈献给穆天子看。原来都是牛皮和木头,用树胶粘合,涂上生漆造成的——人身上该有的器官样样齐全,每一件都造得精致逼真。穆天子看得愣住了,几乎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这些东西装起来,它还会跳舞吗?”
偃师点点头,把散落一地的器官一件一件组装起来。没过多久,那个英俊的小伙子再一次站到了穆天子面前。他笑意盈盈,彬彬有礼,完全跟活人一个样。
穆天子说:“偃师,摘去他的心。”
摘了心,偶人仍能活动,却不能说话了。
穆天子说:“偃师,摘去他的肝。”
摘了肝,偶人仍能活动,却看不见东西了。
穆天子说:“偃师,摘去他的肾。”
摘了肾,偶人仍能活动,却无法走路了。
穆天子很高兴,竖起大拇指,赞美偃师:“你的技艺真是巧夺天工啊!”

后来,穆天子回国,邀请偃师坐上自己的马车,让他讲述西域的趣闻逸事。马蹄“得得”响,马车翻过山丘,涉过河川,终于把偃师送到热闹繁华的京城。

后记:这是一则远古科幻童话,故事以偶人的神奇表演,赞美远古匠人的高超技艺。
不过呢,人工与天工毕竟不同。女娲造人,造出的是生生不息的生命;偃师造人,只造出能歌善舞的木偶。

本故事参考资料:《列子》;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19-12-31 20:48:44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16:鲲鹏变

一苇 述


北海有一条大鱼。
大鱼的名字,叫“鲲”。
鲲有多大呢?也许长达几千里吧——谁知道呢?
大鲲鱼在大海深处遨游,忽然冲波破浪,飞出海面,变成一只大鸟。
大鸟的名字,叫“鹏”。
鹏有多大呢?也许宽达几千里吧——谁知道呢?
大鹏鸟奋翅起飞,飞往南海。它的羽翼像垂落天边的云。它拍击水面,激起三千里的巨浪,浪花纷纷扬扬,像一场太阳雨。
大鹏鸟乘着飓风,盘旋上升,直达九万里的高空。
那是多么逍遥的旅行啊!


后记:据《庄子》推测,这则远古神话原本记载在一本叫《齐谐》的书里。《齐谐》的原文是怎么写的呢?那时的故事家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究竟是怎么讲的呢?我想了又想。哎,真让人神往啊!

本故事参考资料:《庄子》;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2 17:23:50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17:周处除三害

一苇 述


古时候,义兴有“三害”——哪三害呢?第一害是义兴山中的猛虎,第二害是义兴河里的蛟龙,第三害是义兴少年周处。
猛虎在山中吃人,蛟龙在河里吃人,当然是当地的祸患。但是呢,只要你不到山中去,不到水里去,猛虎蛟龙也奈何不了你,对吧?
周处就不同了——那家伙身材魁梧,力大无穷,武艺又高,他为人蛮横,性情凶暴,平时总不肯在家中待着,终日在街市游荡。旁边有人说话大声了点,他说人家吵着他,一拳头砸下去,把人家打得鼻青脸肿;市集上有人争执,他吼一声“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冲上去不问青红皂白就是一通猛打,只打得人家遍地找牙……
大伙儿背地里叫苦连天。但是呢,在周处面前,谁也不敢抱怨,更没有人敢规劝他。胆小的看见周处的踪影掉头就跑,胆大的也不愿意和他多说话,生怕一不留神惹怒他。
就这样,周处横行乡里许多年,还自以为是一位大英雄。

一天清晨,阳光明媚,周处推开木门,看到他的邻居从京城经商归来,于是上前搭讪:“高邻,你见多识广——你说,我周处,能否称得上大英雄?”
邻居把周处上下打量一翻,严肃地说:“大英雄锄强扶弱,为民除害。当今义兴山中有猛虎、水里有蛟龙,你既然是大英雄,为什么不先把这两个祸患除去?”
周处一听,有道理!
当即摩拳擦掌,提起棍棒,上山打老虎。
山中的猛虎不是周处的对手,几个回合就被周处打死了。周处十分兴奋,把那猛虎拖下山,放置在门前的大石上,夸耀自己的功绩。
邻居见周处得意洋洋,就提醒他:“蛟龙比猛虎难缠,你要好好睡一觉,歇息一晚,明儿再去除它。”
可是周处等不到明天,吃过晚饭,提起宝剑,就下河斩杀蛟龙。
但是,周处虽然勇猛,水性却不如蛟龙。他与蛟龙在水中打斗,翻波逐浪,一会儿浮上水面,一会儿沉下水底,从上游斗到下游,又从下游斗到上游——两害足足缠斗了三夜三日。到了第四夜,风平浪息,大河平静,人们看不见蛟龙,也看不见周处,以为两害同归于尽,已然葬身水底。
“猛虎蛟龙都死了!周处也死了!三害除尽了!”义兴人快活地奔走相告,他们在河边空地点燃篝火,又是敲锣打鼓,又是唱歌跳舞,高举酒杯,热烈地庆祝。
就在这时,周处杀死了蛟龙。他筋疲力尽,浑身淤泥和水滴,颤抖着爬上河岸,手上提着恶蛟血淋淋的龙头。
“啊呀,不好!周处还活着!”人们惊呼着,四散奔逃。
“原来,人们并非祝贺我杀虎斩蛟的功绩,却是在欢庆我的死。”火光照耀着周处血迹斑斑的脸,他落下泪来。

“我该怎么办呢?”周处问他的邻居,“我并不愿意成为祸害。”
“我的智慧不足以教导你。”邻居对他说,“你去找陆平原和陆清河吧,他们是当世的仁人,也是智者。”
周处从义兴走到吴县,陆平原不在家,他见到了陆清河,就一五一十地述说了自己的经历和困惑。
陆清河说:“古人说‘朝闻道,夕死可矣’,何况你年纪轻轻,想要改正过错也还来得及。”
于是周处痛改前非,发愤读书,立志修养自己的德行。后来,周处当上太守,成为御史中丞,他爱护百姓,治理有方,深受时人的赞美。西晋元康七年,周处出任建威将军,讨伐氐羌叛乱,英勇地战死于沙场。


后记:“人恒过,然后能改”,浪子回头金不换——说的就是周处这样的人吧。对于孩子,乃至年青人,只要立志向善,改过自新,那是无论何时都不为晚的。

本故事参考资料:《晋书 周处传》;《世说新语》;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3 17:55:52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18:倩女离魂

一苇 述

话说武则天当政那会儿,衡州有一位张员外,张员外有个美丽的小女儿,名叫张倩女。倩女聪慧娴静,多情善感,看见鲜花凋落要伤心流泪,听闻燕子回巢就心生欢喜。
张倩女十一岁时,王宙从清河郡投奔衡州,住到张员外家中。
王宙是张员外的外甥,比倩女大四岁,模样英俊儒雅。他读书勤奋,办事周详,张员外很器重他,时常和家里人说:“如果王宙是我亲生儿子就好了。”又对王宙说:“你安心留在我家,以后倩女长大,我把她许配给你。”
王宙和倩女本来相互爱慕,听了这话,更把对方看作惟一的终身伴侣。每天一家子吃晚饭,两人含情脉脉地注视着对方,虽然没有机会倾心交谈,却总能以目光传情达意。
时日渐长,一颦一笑都牵肠挂肚,两人的思恋之情缠绵深厚,到了魂牵梦绕的地步。

可是,年复一年,张员外渐渐忘记了当初的承诺。倩女十六岁那年,一位名门富家子弟请媒人来提亲,张员外竟然收下人家的聘礼,为倩女订了亲。
一订亲,倩女就病倒了。
王宙听到这个消息,如同五雷轰顶,内心天崩地裂,食不甘味,坐卧不宁——他想,无论如何,再也不能在舅父家住下去了!
于是王宙收拾了简单的行囊,向张员外辞行:“舅父照顾我长达五年,这份恩情王宙永不忘记。现在,堂兄招我去京城做生意——王宙走了,舅父舅母多多保重。”
张员外夫妇留不住他,只好给了他丰足的盘缠,送他上客船。

王宙坐在船上,觉得心腔空空荡荡,仿佛他的心已离他而去,仍旧留守在倩女的病床前。他泪眼朦胧,恍恍惚惚,胡乱吃过晚饭,傻痴痴地躺倒在船舱里。天黑下来,那客船靠岸歇息,潺潺流水拍打着船舷,王宙辗转反侧,彻夜难眠。
夜越来越深,忽然,他清晰地听见倩女急促的脚步声,由远而近,一步步朝他跑来。王宙精神一震,一激灵,坐起身,披上衣服,涉水上岸,站在大路上。果然远远看见一个人,仿佛不知疲倦似的,正朝他飞奔过来。
是倩女!
王宙浑身颤抖,走上前,紧紧握住她的手,问她:“夜半更深,你怎么穿得这样单薄,鞋袜也不穿,着凉了怎么办呢?”
倩女哭着说:“眼看你离我越来越远,该怎么办呢?父母要把我嫁给别人,可是我只知道我一生一世要和你在一起,怎么办呢?你一个人负气离家,如此伤感悲怆,要是旅途中感染了疾病,又该怎么办呢?”
王宙把倩女紧紧地搂在怀里:“没事了,一切哀痛病苦全过去了。现在我俩在一处了。你放心,我一定能保护你安好。你我此生此世,永远不会再分离了。”
王宙血脉奋张,内心欢喜得要发狂,但他很快冷静下来,马上与倩女相扶上了船,把她藏匿在船舱里,吩咐船家连夜赶路。
第二天,两人换了一条船,更改了目的地。走走停停,走了三个月,终于抵达四川。两人结了婚,开了一家小酒店,安顿下来。

王宙聪明能干,倩女勤俭持家,小日子倒也过得安稳快活。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晃过去了五年,他们有了两个可爱的孩子。
一天,快要过年了,夫妻俩与儿女在门前戏耍,倩女忽然落下泪来。
王宙温声安慰她:“孩子顽皮,我夫妻俩耐心教养,总有成才长进之日;咱们不算富贵,到底还能经营一个小康之家;虽则没有近亲依赖,靠着自己双手,日子也能细水长流……娘子无须过分担忧。”
倩女哽咽起来:“与你同在一处,生计我并不担忧。只是离开家乡已经五年,双亲年纪渐老,也不知道如今如何……”
王宙为她抹干泪水:“不必伤怀,我带你回去。”
于是一家人雇了一条新船,回到衡州。
王宙先上船,到了舅父跟前,把事情述说了一遍,向他请罪。张员外听完,一脸惊愕:“你胡说什么?这五年来,倩女一直卧病在床!”
“她和孩子正在船上,此事千真万确。”
张员外半信半疑,派人前去迎接。
听到这个消息,闺房里的倩女突然能够起身了。她对镜梳妆,换上美丽的新衣裳,笑盈盈地来到厅堂。她不看她的父亲,也不看王宙,只一味走出门外。那会儿,门外的倩女正朝她走来。两个倩女相互看着,也不说话,越走越近,终于相遇,合为一个。
身魂合一的张倩女神采焕发,看不出有什么异样,只是身上的衣裳叠了两重而已。


后记:这是一则伟大的中国原生故事,在故事学上,它的独特基因是——“追求爱情,生而离魂”。它昭示恋爱在人生中至关重要的分量,确凿地提醒世人灵魂的存在——没有爱的人生不值一过,诚如已离魂的倩女的肉身,生命已然远去了。
离魂故事的流布源远流长,早在唐代以前,南朝刘义庆记录过一个叫《庞阿》的文本,讲一位活泼少女爱上一男子,她的灵魂时常跑去与他谈笑玩耍,结局是两人结婚了。而据《太平广记》记载,此型故事的唐代口述版本不只一个,说法多样,种种精彩。唐传奇《离魂记》至少对后世两个重要作品有影响,一为元代杂剧《倩女离魂》,一这明代汤显祖的《牡丹亭》。
不说唱词,只说故事本身,我更喜欢唐传奇《离魂记》的叙述,陈玄佑的文本一则杰出的佳构,故事的起承转尤其合理、自然,我一读再读,得益良多——于是接过故事的接力棒,如此这般,把它讲给你听。

本故事参考资料:陈玄佑《离魂记》;顾希佳 《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06 18:25:45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19:唤真真

一苇 述


唐朝时有一位进士,名叫赵颜。赵颜有个好朋友,是出色的画工,擅长制作屏风。
一年春天,赵颜修筑了玲珑华美的住宅,找到画工,想要订制一座屏风。画工想了想,问他:“我将在屏风上绘一幅画,你想要山水、花鸟还是美人?”
赵颜也想了想:“蚌中珠,石中玉,意中人——意中人最是无价宝,你为我画一位美人吧!”

没过多久,屏风做好了,上面果然有一位美人,绿袄红裙,站在桃树下,侧着脸,低着头,似乎正脉脉地想念什么人。
赵颜朝也看她,暮也看她,朝朝暮暮,越看越喜欢。他痴想起来:“要是她活过来,成为我的妻子,该有多好呢……”
于是他去找画工,说起屏风上的美人:“那位女子,是人世间实有的人物吗?”
画工一边绘画一边回答他:“不是的,她不在人世间。她是神女,名字叫‘真真’。”
赵颜一听,欣喜若狂:“啊呀,我就知道不是幻觉,她是真的!告诉我,我要怎么做,才能得到她?”
画工放下画笔,神情变得庄重:“你要呼唤她的名字,唤上一百天,她或许会回应。一听到她回应,你就给她喝百家彩灰酒。只要喝了酒,她必定会活过来。”
“多谢指教,我去唤了。”赵颜激动地跑回家,过了一会儿,又折回来,“什么是百家彩灰酒?”
“百家彩灰酒么?你去找一百户办过婚宴的人家,每家要一点红枣、花生、桂圆、莲子和米粒,再要一点炉灶里的火灰,泡在新酒里,等到她回应的那一天,就能酿成了。”

于是,从那天起,赵颜一边呼唤画屏上的真真,一边着手酿造百家彩灰酒。
“真真,真真……”
他早上唤她,午后唤她,傍晚唤她,午夜梦回依然唤她。
他呼唤她的名字,昼夜不息,唤了九十九天——到了第一百天,赵颜一唤,画屏里的女子马上转过身,抬起头,应了一声:“哎!”
赵颜端起百家彩灰酒,灌她喝了满满一碗。真真喝了酒,从画屏走下来,长长地睡了一觉,再醒来,就有了体温,有了眼泪。她悲欣交集,抹干泪水,对赵颜说:“多谢你深情呼唤,我愿意留在你身边,与你相伴相依。”
就这样,赵颜如愿以偿,与真真结了婚。
起初的一年,两人生活得惬意幸福。第二年,真真生下一个可爱的儿子,日复一日,生活在柴米油盐中消磨,赵颜的激情渐渐平淡了。第三年,赵颜结识了一位修仙的道士,那道士对赵颜说:“她走路听不见脚步声,站在阳光里影子未免太清淡了——你的妻子不是鬼怪,就是妖孽。”
赵颜大惊失色:“那——该怎么办呢?”
道士抽出一把寒光闪闪的利剑,塞到赵颜手中:“回家去,杀掉她!”

那天傍晚,赵颜提着利剑走进家门,听到妻子在屋里哭泣。隔着屏风,赵颜质问她:“你到底是什么人?为什么害怕成这个样子?”
“我有什么可害怕的呢?只是无法抑止今日的悲伤罢了。我原本是南岳的地仙,无端被人画到屏风上,而你又日夜不停地唤我的名字——我被你的痴情感动,才到人世间和你结婚。现在你恶意怀疑我,难道我还能留在你身边吗?”
说完,她呕吐出从前所喝的百家彩灰酒,抱起孩子,回到屏风上。
再看那屏风,仍然是一幅美人画,只是美人的意态忧伤极了,画里还多了一个小孩子。

赵颜后悔极了,他再次呼唤她,可是无论怎么唤,她再也不会回应了。


后记:多年前念大学,我选修了港澳文学课,读到钟晓阳的《唤真真》。小说在开头引述了这则故事——那是少女银欢给少年良作讲的故事,良作是一位画家,而少女银欢正是少年良作的意中人——“真真”这个意象,大概是天下男子意中人的象征吧?
这则故事篇幅简短却蕴藏丰富,其中有对古中国人物画的赞美、对初恋心理的描摹、对激情真相的揭示、对信任与怀疑的拿捏……凡此种种,使它富含独特魅力,耐人寻味。


本故事参考资料:杜荀鹤《松窗杂记》;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钟晓阳《唤真真》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10 08:33:33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0:姑获鸟

一苇 述


姑获鸟不止拥有“姑获鸟”这个名字,它也叫“钩星”,叫“隐飞”,叫“天女”,还有人叫它“夜行游女”。
姑获鸟在白日里隐匿,在黑夜里飞翔。
要是小孩子夜间啼哭,姑获鸟就会闻声飞来,悄悄地在窗外等待。等到屋里的大人熟睡,她就飞入屋内,脱下羽衣,变成温情慈爱的女人,抱走那个孩子,带到无人的旷野,抚育他长大成人。

曾经有人捕获过姑获鸟,并且娶她为妻子。那是怎么回事呢?我给你讲个故事吧。
从前,豫章有一位男子,一天清晨,他到田间干活,远远看见七位女子在水池戏耍,个个轻盈美丽,仿佛随时会飞走,离他远去。
他知道她们是天女,于是匍匐在地,悄悄爬过去,取走了一件羽衣,藏在草垛里。然后他大声吹响口哨,朝田地走去。六位天女生怕被人看见,赶紧穿上羽衣,变成鸟,飞走了。
只剩下那个丢失羽衣的天女,哭哭啼啼地留在人世间,做了男人的妻子。
过了六年,天女生了三个女儿。男人心里不快活,一天傍晚,他喝了很多酒,一拳头打在天女身上,大着舌头骂她:“姑获鸟, 姑获鸟,你连儿子都不会生,算什么姑获鸟?”
天女让大女儿问他:“爸爸,告诉我,妈妈的羽衣在哪里?”
男人说:“去去去,我不告诉你。”
第二天,天女让二女儿问他:“爸爸,告诉我,妈妈的羽衣在哪里?”
男人说:“去去去,我不告诉你。”
第三天,天女让小女儿问他:“爸爸,爸爸,告诉我,妈妈的羽衣在哪里?”
小女儿刚会说话,声音稚嫩,十分可爱,男人宠爱她,于是把秘密说了出来:“宝贝儿,我告诉你,那羽衣呀,藏在草垛里。”
天女立即跑向草垛,找到羽衣,穿上,变成鸟,飞走了。
三天后,天女织了三件小羽衣,抛给她的三个女儿。三个小姑娘穿上羽衣,变成三只小鸟,飞走了。

后记:羽衣天女的故事源远流长,它生动地反映了古代婚姻中的禁锢。天女象征在婚姻中失去自由的女性,而翅膀,象征她们对自由的无限向往。

本故事参考资料:郭璞《玄中记》;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10 18:02:50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1:黄粱美梦

一苇 述

从前有个卢生,身穿一件褐色短衫,骑着一匹青驹瘦马,吹着响亮的口哨,奔跑在邯郸古道上。
当时正是六月的正午,艳阳似火,天地仿佛一个巨大的蒸笼。卢生汗如雨下,忽然看见路边有一家旅舍,于是他下马停歇,把青驹马栓在大柳树的树荫里,走进旅舍。
旅舍里坐着老道士吕翁,他对着大门,吹着热风,正在喝茶,见卢生进店,微笑招呼他:“小伙子,难得萍水相逢,咱俩同桌吃一顿饭,如何?”
卢生素来喜欢结交朋友,便点头应允。
吕翁对店主说:“店家,就用今年新熟的黄粱蒸饭,烧三道小菜,来一壶酒。”
卢生走过去,在吕翁身旁坐下,长长地叹息:“老仙翁,我身上的钱,还不够请你吃一顿饭。唉,我也从小发愤读书,精通六艺,没想到生不逢时,竟然困顿到这个地步!”
吕翁说:“我看你自由自在,无病无灾,有气有力,不是挺好吗?你还想要什么呢?”
“我家中只有五亩薄田,早晚躬身耕种,每日为生计发愁,这样活着有什么意思呢?大丈夫应当建功立业,名扬天下,才算不枉此生,不是吗?”
说着,卢生打了一个呵欠,神情困倦欲眠。吕翁伸手入布袋,取出一个枕头:“你只要枕上这个枕头,到床上睡一觉,你的志向就能实现了。”
卢生接过枕头,吕翁领他走到床前,把枕头安放在木床上。

那是一个青瓷枕,青瓷湿润如玉,两端开孔,像两道拱门。
卢生俯身细看,走近拱门,里头别有洞天。于是他走进拱门,回到家中。
那会儿,正好一位当官的远房亲戚来家作客,见到卢生,十分赏识他,于是亲自作媒,让卢生娶了清河催氏的女儿。催氏女容貌美丽,温柔贤淑,她给卢生带来了丰厚的妆奁。有了妻子的资助,卢生买田置业,家业日益兴隆。他生活富足,衣着光鲜,开始进入上流社会,跟官宦人家交往。
第二年他上京考试,给主考官和朝廷重臣都送了厚礼,很快金榜题名,得到皇帝的器重,封为一品侍郎,时常陪伴皇帝出猎宴游。卢生的应景诗文写得喜庆而且出色,骑马射箭的武艺也十分高强,对天下大事的看法总是皇帝一致。皇帝认为他是不可埋没的人才,就任命他为陕州州官,让他治理州郡。
卢生很快就施展了他的治理才华,他爱民如子,处理大小案件公正严明,为了解决当地的交通和灌溉问题,他亲自带领工匠,开凿出八十里人工运河,修建了完备的水利设施。三年过去,陕州五谷丰登,人民安居乐业,事事井井有条,处处花团锦簇。老百姓纷纷歌颂他,把他的功绩刻在石碑上。

那一年,吐番入侵边境。大敌当前,卢生主动请求上战场御敌。皇帝龙颜大悦,封他为神勇大元帅,让他执掌军权,镇守边疆。
卢生统率三军,一举击败了吐番军队,斩杀了三万敌人,夺回了九百里土地,又把国境线向前推进了九百里。一战功成,卢生成了大英雄,他的功勋不仅四海传扬,更被写进史书。在居延山下,一块巨大的石碑铭刻着他的战绩。
平定了边疆的祸患,皇帝把卢生召回京城,封他为燕国公,又任命他为宰相,让他辅佐治国。担任相国十年,卢生励精图治,国家欣欣向荣,进入了太平盛世。
有同僚嫉妒他,合伙伪造书信,诬陷他勾结番邦图谋不轨。皇帝见证据确凿,也不听他分辩,立即把他投入牢狱,判了死罪。
那年秋天,刽子手把卢生押上刑场,他泪流满面,对大儿子说:“我从前生活在太行山下,有五亩良田,只要勤劳耕耘,也能得到温饱,何苦要谋求高官厚禄,以致落到这个地步?眼看就要人头落地,留下千古骂名,——再要像当初那样,身穿褐色短衫,骑上青驹小马,吹响口哨,迎风奔跑在邯郸古道上,又怎么能够呢?”
说完,他绝望地闭上眼睛。没想到,等了半天,刽子手的刀斧没有砍下,行刑官却亲自走到他面前,解开他的绳索,跪在地上,向他请罪,求他饶恕。原来,他的妻子为了救他四处张罗,清河催氏整个家族为他奔走呼告,终于找到了奸臣陷害他的证据,在朝廷上证明了他的清白。皇帝知道他受冤,马上恢复了他的官职,为了补偿他所遭受的委屈,先后赐给他良田、房产、美女、名马……各种奇珍异不计其数。
卢生有九个儿子,个个都富有才华,又能努力上进,成为国家栋梁。其中小儿子卢谦最有出息,年年轻轻就中了文武双状元,娶了皇帝最宠爱的小公主。
卢生八十一岁生日那天,给他贺寿的有九个儿子,八十一个孙子,全国上下的达官贵人络绎不绝。卢家家族兴旺,基业庞大,深受恩宠,天下人人人羡慕。然而卢生逐渐衰老,那年冬天,他得了重病,生命慢慢走到尽头。
皇帝请了天下最好的名医为他医治,又让宦官送来贵重的药材,然而终究不能起死回生,卢生死了。

他闭上眼又睁开眼,脑袋离开青瓷枕头,从床上坐起来,发现自己正待在邯郸古道旁的旅舍,吕翁坐在他身旁,一阵饭香随热风飘来——店主人的黄粱饭蒸熟了。
卢生茫然地站起身:“难道这是一场梦吗?”
吕翁说:“梦如人生,人生如梦,有什么不同呢?”
“是的,在梦中,得失、荣辱、兴衰、生死……我都领略过了。以后,真正的命运降临,想必我不会过分惶恐了。老神仙,多谢你。”
卢生双手合在一起,向吕翁作揖、致谢。
那会儿,店主人端上饭菜,招呼他们:“两位客官,酒饭小菜都准备好了,请用餐吧。”

后记:《槐安记》像一则童话,而《黄粱美梦》像一个寓言。“人生如梦”的感受,想必大伙儿都体验过,而“黄粱美梦”般的美梦,想必我们也都做过吧?我以为,最重要的人生问题不是梦如何做,而是梦醒之后,卢生何去何从?
黄粱梦是一面镜子,它映照出你的人生态度。神仙家说,梦醒之后,卢生决定避世,跟吕翁修道去。现代小说家认为,“惟因是梦,尤需真活”,卢生要更真切地入世,到滚滚红尘去体验他真实的人生。
我怎么结束这个故事呢?平凡如我,人生路上步步行去,惟愿但行好事,莫问前程,从容把酒,宠辱不惊。
所以呢,所以么,我安排了一桌家常饭菜,邀你共进午餐。
干杯。

本故事参考资料:沈既济《枕中记》;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芥川龙之介《黄粱梦》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17 15:47:30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2:相思树和鸳鸯鸟

一苇 述

古时候,宋王有一位年青的门客,名叫韩凭。韩凭的妻子容貌美丽,富有才华,名叫何贞贞。
韩凭和贞娘互相恋慕,感情十分深厚,在结婚定情的夜晚,两人对着天地,立下誓言。
韩凭说:“大地为盟,我与贞娘结为夫妇,恩爱不移,即使将来不幸逝世,肉身埋在地下,也要化作相交相连的连理枝。”
贞娘说:“苍天作证,我与韩凭相亲相爱,永不分离,即使肉身死去,灵魂升上天空,也要变成双宿双栖的比翼鸟。”

有一天,宋王到韩凭家作客,看到楚楚动人的贞娘,一下子被她迷住了。
宋王回到王宫,为韩凭编造了一个无中生有的罪名,给他戴上镣铐,把他送往边境做苦役,去修筑精美的青陵台。
一支开韩凭,宋王就霸占了贞娘。他封他为王妃,赐给她华美的衣裳、美味的佳肴,让她住舒适的精舍,出行时坐十六匹小马拉的马车。
可是,贞娘还是很悲伤。
她偷偷写了一封信,派人送到青陵台,交给韩凭。
那封信写着什么呢?宋王很好奇,于是命令手下的勇士到韩凭的囚室去,翻开枕头,把那封信抢了过来。
阔大的信笺,空空荡荡,只写了一句话:“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当心。”
宋王思来想去,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带上信笺,去请教宋国的智者,智者告诉他:“其雨淫淫,是说她正在悲伤中思念他;河大水深,是说他们夫妇相隔遥远,再也不能团聚了;日出当心,是说她心地光明磊落,已经把生死置之度外了。”
不久,青陵台筑好,韩凭自杀了。

一个晴朗的秋日,宋王牵着贞娘的手,一同登上青陵台。当时秋高气爽,树叶金黄,柿子像灯笼一样挂在柿子树上。贞娘突然甩开宋王,从高台跳了下去。
宋手伸手去拉她的裙子,那裙子却裂开、飘散,化成了一群蝴蝶。
贞娘就这样死了,只给宋王留下一张信笺,信笺上写着一首诗:

南山有乌,北山张罗。
乌自高飞,罗当奈何?
乌鹊双飞,不乐凤凰。
妾是庶人,不乐宋王。
愿以尸骨,与凭合葬。

宋王勃然大怒,高声大吼:“我就不让你们如愿以偿!”
他命人把韩凭的尸骨埋在青陵台南边,却把贞娘埋在青陵台的北边。
过了半个月,青陵台南北各长出一株树,树长呀长,过了半年,树干就有两个人合抱那么粗。它们的树根越过青陵台,在地底下盘结、交缠。它们的枝叶越过青陵台,在空中合拢,互相覆盖,交错着,缠绕着,在风中发出欢悦的“沙沙”声。大树上有一对五彩鸟,它们一同飞翔,一同觅食,一同栖息,交颈鸣唱,形影不离。
一天,宋王带上那位智者,到青陵台游玩。他看到那两棵树,觉得诧异,就问智者:“这是什么树?”
“这是相思树,它们是韩凭夫妇的肉身化成的。”
“哦,那又是什么鸟?”
“那是鸳鸯鸟,它们是韩凭夫妇的精魂变成的。”
宋王不再说话,他取出雕弓,一箭朝那对鸳鸯射去。
鸳鸯飞走了,风中,飘落一根羽毛。
那根羽毛轻盈优雅,宋王爱不释手。他早上把玩它,晚上也把玩它。一天夜里,那根羽毛吐出一团金火,金火粘在宋王身上,甩也甩不脱,扑也扑不熄。
金火越烧越旺,把宋王烧死了。

后记:连理枝和比翼鸟的故事在中国广泛流传,历史很悠久。这个意象象征被拆散的恩爱夫妻。古中国诗人为此写过两首长诗,一首叫《孔雀东南飞》,一首叫《长恨歌》,诗曰:“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惟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希望强权恶力不要拆散美满姻缘……

本故事参考资料:干宝《搜神记》;敦煌变文《韩朋与贞夫》;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25 18:11:42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3:谈生的妻子

一苇 述

古时候,有一位姓谈的书生,因为家境贫寒,四十岁了,还没有娶妻生子。
一天夜里,他在灯下诵读《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读书声传出窗外,窗外月色朦胧,有人轻声叹息。
“谁呀?”
谈生合上书,打开门,窗前站着一位年轻女子,淡月照亮她的脸,有点苍白,但是美丽端庄。
“我姓王。”女子低下头,低声说,“听你读诗已经很久了……”
于是谈生请她入屋,坐下,喝茶。两人谈诗论文,说话十分投缘,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把对方认定为知己。
夜深了,谈生内心的爱慕越来越强烈,于是他向女子求婚:“不管你是谁家女儿,来自何处,我都希望与你结为夫妇,白头偕老。”
女子流了泪:“我愿意成为你的妻子,但是请你不要追问我的身世,我熟睡的时候,你千万不能拿红蜡烛照我。”
“请放心,我绝不会那样做。”
于是两人结为夫妇,柴米油盐过起日子来。第二年,他们有了一个孩子,日子也慢慢过宽裕了。可是,谈生总是想着妻子的秘密,想得心里痒痒的。
“我就只照一照,只看一眼,有什么要紧呢?”
一个深夜,妻子和孩子睡熟了,谈生点亮红蜡烛,端起烛台,走到床前。
啊,他看到了什么呢?
他的妻子躺在床上,腰身以上已经长出了活人的血肉,而腰身以下,却只有两根干枯的腿骨。
她是一个鬼!
谈生浑身颤抖,几乎捧不住那个烛台。一滴热蜡滴落在枯骨上。
眼前的幻象消失了,他的妻子清醒过来,她红润的脸霎时变得苍白:“你辜负了我。还有一年时间我就能复活——为什么不能遵守诺言呢?”
谈生痛哭起来。
她离开他,推开门,走到窗外,走到月亮下,融化在月光里。


后记:最初读到这个故事,是在朱建军老师《我是谁》那本书里。朱老师认为,故事里的女鬼象征患了抑郁症、失去生命活力的女子。后来她得到一个男人的爱,在柴米油盐中生儿育女,她慢慢被治愈——身上生出血肉正是痊愈的象征。只可惜故事里的谈生违反了禁忌,这次的治疗没能最终完成。
无论故事本身还是朱老师的解读都让我印象深刻。故事是现世生活的凝聚和投射,故里里的人与鬼,不过即是现世中的我和你。这个故事说,爱能互相滋养,然而爱也是易碎的琉璃。


本故事参考资料:曹丕《列异传》;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朱建军《我是谁》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26 19:24:48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4:伊尹生空桑

一苇 述

伊尹的母亲怀孕的时候,梦见了一位神女。神女从伊川深处浮上来,漂到岸边,走到她面前,对她说:“如果石臼生出青蛙,你就往东跑,千万不要回头。”
没多久,家中的大石臼果然生出一窝青蛙。青蛙“呱呱”叫着,一个接一个跳出来。
伊尹的母亲赶紧叫上她的邻居,大伙儿一道往东跑。跑了十里路,身后传来万马奔腾的声音。紧紧追在身后的,会是什么呢?伊尹的母亲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
啊,她看到什么呢?
她的家园已经被洪水吞噬,排山倒海的巨浪正向她扑来。
她心中一惊,身体再也不能动弹。就在那个瞬间,她脚下长出根须,身上生出绿叶——就这样,她落地生根,长成了一棵桑树。

洪水退去,冬去春来,有莘国一位姑娘到伊川岸边采桑叶,听见了婴儿的啼哭。她循着哭声,找到那棵桑树——树是空心的,树心里,躺着一个小小的婴儿——这个婴儿,就是伊尹。
采桑女子抱起婴儿,把他送给有莘国国王。那会儿,国王正准备吃饭,他抱了抱孩子,随手把他交给厨师:“你来养活他,教给他烹饪的技艺吧。”
就这样,伊尹在有莘国的御厨里长大了。长大后,他成了有名的厨师。无论什么食材,只要经过他的烹调,总会变成美味佳肴。
国王问他:“伊尹,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伊尹说:“我烹煮一道小菜的技艺,与大王治理国家的道理是相通的。水不能放太多也不能太少,火不能太猛也不能太弱,味不能太浓也不能太淡。一切都要恰到好处,适可而止。”

这些话传到商王成汤的耳朵里,汤王说:“伊尹真是一位贤士啊,我要请他来辅佐我。”
汤王准备了丰厚的礼物,派人到有莘国聘请伊尹。但是,一连聘了三次,有莘国王总不肯放人。
汤王只好亲自来到有莘国,向有莘国的公主求婚。终于,有莘国王应允了这门婚事,把伊尹当作陪嫁奴隶送给汤王。
伊尹背起做菜的鼎,来到商国的御厨,为汤王烹煮美味的羹汤。
汤王问他:“伊尹,治国之道与烹饪之道,是一回事吗?”
伊尹说:“有什么不同呢?要烹饪一道好菜,首先要识别食材。水里的鱼是腥的,林中的兽是臊的,草原的羊的膻的……不同的食材要用不一样的方法处理。酸、甜、苦、辣、咸五种味道,需要与水调和,才能对食物发生作用。而火势的大小、火候的时间都会影响羹汤的滋味啊……鼎锅中的变化跟天下的变化一样精妙细微,怎样才能把食物煮得熟而不烂、咸而不苦、甘而不甜、辛而不辣、淡而不薄、肥而不腻呢?难道不应该遵遁中庸之道么?烹饪之道与治国之道,难道不是一回事吗?”
汤王听完这一翻话,不禁击掌赞赏:“伊尹,你哪里是烹饪的厨师呢?你分明是治国的贤相啊!”
于是汤王把伊尹从御厨里请出来,请到朝堂上,任命他为宰相。
从此,伊尹辅佐汤王治理商国,成为一代名相。

后记:“治大国若烹小鲜”——天下万事不过同一回事,这段时间,我感觉烧饭的技艺与课子的技艺都有所提升——无非找寻正确的道路(遵循正道),然后日复一日践行,熟能生巧而已。

本故事参考资料:《吕氏春秋》;袁珂《中国神话传说》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29 15:18:58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5:舅爷变牛还债

一苇 述

从前有个小伙子,不记得大名叫什么了,大伙儿唤他“二狗子”。二狗子每日赶着牛车,给人拉柴送米,好不容易积攒下三十两银子,打算一过年,就修缮一下房屋,把订了亲的媳妇娶回家来。
没想到,正在年关上,他舅爷找他借钱来了。借多少呢?不多不少,就问他借三十两银子。
二狗子十分为难。
舅爷说:“我等这个钱救命。无论如何,过了年准定还给你。”
“要是到时候还不上呢?”
“你放心,舅爷就算死了也记着你的恩,变牛变马也要还你的债。”
话说到这个份上,不借就不近人情了。二狗子只好取出银子,借给他的舅爷。
舅爷谢过他,拿了钱,回去了。

过了年,开了春,春寒料峭,细雨濛濛,二狗子没有出门揽活干,独自趴在窗户上看雨景,心里想着修缮房子娶媳妇的事情。
正想得入神,忽然看见他舅爷身穿黑衣,头戴斗笠,径直走到他家牛圈,推开门,进了去。二狗子以为舅爷来借牛,急忙追过去:“哎,舅爷呀,老牛滑了脚,得教它歇一阵子……”
话说得挺响亮,却没人答应。再一看牛圈里头,不知什么时候多了一头黑色的牯牛,头角上挑着一顶斗笠,可不就是他舅爷那顶?
二狗子看傻眼了——不是做梦吧?
就在这时,门外有人来报:“二狗子,你舅爷过世了,叫你过去帮忙发丧呢!”
二狗子一听,赶紧带上家里的余钱,挽了老娘到老槐树庄他舅爷家,帮忙打点灵堂,体体面面把舅爷发送了。
丧事办好了,一回到家,二狗子就跑到牛圈,轻轻唤了声:“舅爷。”
那黑牛抬起头,老老实实应了一声:“哞。”
二狗子乐了:“舅爷,你来得正好——老牛滑了脚至少得歇半个月,明儿你跟我干活去!”
黑牛又应了一声,尾巴摆得高高,看上去很快活。

第二天,二狗子到镇上揽了个送盐的活计。盐又沉,路又远,牛车每天走十几里路,逢沟过沟,遇坎过坎,那黑牛任劳任怨,忙活了一个春天,竟然给二狗子挣回了三十多两银子。
那天傍晚,天气回暖,二狗子带黑牛到河里洗了个澡,对它说:“舅爷,你辛苦了,明儿再给老槐树庄赖仁送一趟盐,你就收工歇一阵,我也要去修修屋子。”
牛不吭声,老老实实点了点头。
第二天清晨,二狗子赶起牛车,到镇上装了盐货,在半路上吃过午饭,把盐货拉到老槐树庄外的小溪桥时,已经是傍晚了。二狗子一心想快些到点卸货,可是呢,那个黑牛在溪桥前站定四蹄,仿佛立地生根似的,好说歹说,总不肯上桥。
桥对面就是赖仁的杂货铺子,二狗子扯开嗓门,喊了一嗓子:“赖仁,盐来了,我的牛不肯过桥哩!”
赖仁跑过来一看,说:“这板桥有点晃,不怪牛不敢过。没事儿,反正溪水不深,咱从水里淌过来。”
说着话儿,赖仁折了根柳条,坐上牛车,“啪”一声打了那黑牛一鞭子,赶起牛车,打算从桥底下淌过那道溪水。
没想到,走到水中央,那头牛发了狂,突然暴跳起来,两条前腿高高翘起,屁股一沉,身子一歪,把满满一车盐全掀到溪水里。
“啊呀,干什么?找死呀!”二狗子抢上去,想要救回那车盐。可是哪里还救得及?盐粒见水就化,不一会儿,就溶了个一干二净。
赖仁扯住二狗子:“你的牛疯了吗?你赔我盐钱,不多不少,这车盐,值十两银子!”
二狗子急了,直埋怨那黑牛:“舅爷呀舅爷,你老大不小了,耍什么脾气呢?这下好啦,咱这个月的活儿,算是白干了。”
赖仁吃了一惊:“什么,你叫这牛‘舅爷’?”
“唉,这事说来话长。年前我舅爷找我借钱,说好年后还钱的。没想到,年一过完,他就死了。他一死,我家就来了这头牛,头角上顶着我舅爷的斗笠,我一唤‘舅爷’它就答应,可不是舅爷还债来了……”
“二狗子,你舅爷是咱老槐树庄的赖四麻子不是?”
“可不就是他。”
“哎呀,这盐钱你不用赔了。”赖仁说,“我想起来了,三年前,我跟他合伙做生意,后来他打了我一拳头,闹崩了。就那回我欠了他十两银子,一直忘记还。今天他特意掀翻我的盐,就是把这笔债要回去了!”
二狗子听了这话,知道盐钱不用赔,长长舒了一口气,赶起牛车,回家去了。

没想到,这天夜里,那黑牛就不见了。
二狗子心里晓得,他舅爷把欠他的债还清了,又把赖仁的债要了回去,就可以踏踏实实到阎王老爷面前销案了。


后记:这是一个地道的中国故事。我以为,它并非宣扬因果报应,而是在述说中国老百姓质朴的生命哲学——人活一世,应当清爽正直,不拖不欠,也不占便宜——这样子,能修得安心踏实的人生。

本故事参考资料:江帆 采录整理《谭振山故事精选》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1-31 15:15:59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6:陶神宁封子

一苇 述

远古时代,人们没有汲水的器具,只能十指并拢,用双手掬水,十分不方便。
有个人名叫宁封子,从小喜欢玩泥巴,他用潮湿的粘土塑成泥碗泥盘泥碟子,在太阳底下晒干,再拿去取水,就方便得多了。
但是,泥塑的器具容易破碎,在水里泡久了,也容易软化、变形。
于是,宁封子堆起柴火,把泥碗泥盘泥碟子放到火里烧。如此一来,泥碗泥盘被火烧硬了,变成了陶器——陶器不漏水,无论在水里泡多久,都不会软化、变形。
黄帝得知这件事,十分欢喜,亲自召见宁封子,任命他为“陶正”,让他建起陶窑,为天下人制陶。
宁封子制了一辈子陶,收了一大批徒弟,把制陶的技术传给年青人。
后来,宁封子老了,头发白了,眉毛、胡子也白子,脸上爬满了皱纹,但他耳聪目明,制陶的手艺变得炉火纯青。有一天,他架火烧陶,窑顶冒出五彩神烟。宁封子爬上窑顶,揭瓦添柴,陶窑突然倒塌,宁封子跌落到柴火中央。
人们看见,五彩神烟袅袅飘飞,宁封子坐在神烟上,升入了天庭。从此,宁封子与日月星辰同在,成了陶神。


后记:中国是陶瓷的故乡,与丝绸一样,陶瓷也是古中国制造业的名片,凝聚着古代工匠的勤劳与智慧。而宁封子,正是陶瓷业的祖师爷——最初的陶,想必是先民们在玩泥巴、玩火的时候探索出来的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刘向《列仙传》;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2-02 13:54:43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7:小人与海鹤

一苇 述


在西海之外,有一个小人国。小人国的国民小小的,只有小手指那么大。
小人国的国王呢?国王跟他的臣民一样小,他身穿锦绣龙袍,头戴金色皇冠,以礼法和音乐统治天下,把小人国治理得井井有条。
小人挚爱音乐,喜欢读书,言行举止温文尔雅。春天到来的时候,他们会在一棵开花的大桃树上举行音乐会,音乐家们骑在桃树的花枝上,演奏一种精致的桃木琴。
小人吃桃子、海草和贝类,能活三百岁。小人日行千里,奔跑起来快得像子弹——老虎、豺狼、豹子……那些庞大的野兽都不敢惹他们。
小人惟一的天敌是海鹤。海鹤如果没有吞食过小人,那就只是普通的海鹤,大约能活十年吧。但是,如果一只海鹤吞食了一个小人,那么,它就能活三百岁。不仅如此,它还能日飞千里。另外,它的性情也会变得和小人相似,渐渐文质彬彬起来。
小人在海鹤肚子里不会死。他们随身携带着厚厚的经书,每日诵读,一直到死。

后记:我一边写这个故事,一边看着茶桌上的茶宠——两头小小的陶鹿,一边想:为什么我们会喜欢那些小小的东西呢?
这则小小的童话,与那些精巧的玩具一样,来自于人类的想像力与智慧,也将长养小孩子的想像力与智慧。


本故事参考资料:东方朔《神异经》;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长编》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2-03 20:27:28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8:廉广的神笔

一苇 述

从前,泰山脚下有个少年,名叫廉广。廉广喜欢画画,画什么像什么,但是,他家境贫寒,不能够读书习画,只好到一个医馆去,当了采药的学徒。
一天,廉广上山采药,遇上暴风雨,他没有带雨具,跑进破旧的山神庙躲避。庙里坐着一位老人,看见廉广,问他:“小伙子,你的药篓里——有治疮肿的草药吗?”
廉广打开药篓,取出草药,捣烂了,敷在老人手背的疮肿上。
待到雨散云收,已经是午夜时分,天空现出一轮明月,月色澄澈金黄。老人送廉广下山,走到山下,他从怀中取出一支五彩笔,递给廉广,对他说:“廉广,我是泰山的山神,送给你这支神笔,你想要什么,就拿它画什么,一定会灵验的。但是,你最好保守秘密,否则会招来灾祸。”
廉广接过神笔,俯身拜谢,等他站起身,山神已经不见了。

廉广回到家,立即铺开画纸,画了一只母鸡。母鸡“咯咯”叫着,扑腾着翅膀,从画纸上飞起来,飞进柴房,下了一个蛋。
廉广高兴坏了,马上又画了一条狗,一群羊。狗和羊都成了真。天一亮,廉广就赶了羊到市集卖,得到一笔钱。
钱来得太容易了,廉广不敢再画,他把神笔藏在怀里,老老实实到医馆做事。

过了两年,廉广娶了媳妇,搬到中都县居住。中都县县令姓李,县尉姓赵,都喜欢画画,爱附庸风雅。听说廉广的画技出神入化,于是把廉广请到官府喝酒。酒过三巡,李县令问他:“廉广,听说你有一支神笔,画的骏马能日行千里,是真的吗?”
廉广笑着说:“这怎么可能呢?”
赵县尉说:“我听人说,泰山脚下的耕牛呀,至少有一半出自你的手笔,难道这些传言都是假的吗?”
廉广放下酒杯,神情很无奈:“道听途说,三人成虎,廉广也是百口莫辩啊!”
过了两天,赵县尉粉刷了官舍的外墙,无论如何,一定要廉广在上面画一百个步兵,为他守家护宅。廉广推不脱,只好在那面墙上绘画步兵。他怕那些步兵变成真人,就没有给他们点睛,一百个步兵,个个是空瞳子。
李县令见赵县尉的步兵墙有威有势,不肯吃亏,也粉刷了一面外墙,要廉广画一百个骑兵。廉广没有办法,只得去画。没多久,画好了,那一百个骑兵也画得有威有势,只是没有点睛,个个是空瞳子。
没想到,到了中秋节,明月当空,月光照亮了画壁上的士兵的瞳子,那两百个士兵竟然从墙壁跳了下来,跑到校场厮杀。那天半夜,小孩子听到你死我活的呐喊声,吓得嚎啕大哭;女人们从睡梦中惊醒,整夜不能安眠。李县令和赵县尉清晨起身,察看那两面画壁,发现画里的士卒丢盔弃甲,场面混乱不堪,不由得勃然大怒,命人找来廉广,打了他三十板子,命他涂掉画壁,重新再画。
廉广用泥涂掉那两百个士兵,粉刷了墙壁,不敢再在上面画东西。他回到家中,连夜画了一套马车,把家搬回泰山。

然而,廉广的画艺越传越神,终于传入京城,被皇帝听到了。皇帝宣召廉广入宫,请他在御花园的画壁上,画一条金甲的神龙。
廉广不敢抗旨,只能摒除杂念,全心全意描绘那条神龙。没想到,才画完最后一笔,突然大雾弥漫,神龙尾巴一摆,从画壁飞出来,腾着云驾着雾,升上了天空。随即,京城电闪雷鸣,下起了大雨。大雨下了十天十夜,总不停歇,大水漫上街市,人人苦不堪言。皇帝害怕起来,怀疑廉广故意使妖法捣乱,于是不问青红皂白,把他关入天牢。廉广担心皇帝杀他,就在墙上画了一扇窗,又画了一只大鹤,在夜黑风高的夜晚,廉广骑上大鹤,飞上天空,召唤天上的神龙,一同飞回泰山。

从那以后,廉广隐姓埋名,他开了一家小药铺,在民间卖药行医。
廉广随身携带着那支神笔,但是很少使用它。只有在严寒的冬天,大雪封山,采不到药的日子,他会在自家的画壁上描绘需要的草药,然后移植到后园的药圃中。

后记:庄子曾经赞美乌有之乡的一棵大树,因为没有用处,它最终得以成为自己。孔子说,君子不要成为器具,你要成为你自己。
故事里的廉广最终明悟了这一点,于是,神笔不再带来祸患,而廉广终于成为他自己。

本故事参考资料:马总《大唐奇事》;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2-05 19:15:18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29:出米洞

一苇 述

从前有座出米山,山上有座出米寺,寺旁有块出米岩,岩上有个出米洞。出米洞的洞口不大,比茶杯口还要小一点儿。
出米洞下,放着一个米缸子。
每天清晨,太阳升起,出米洞就会流出白花花的大米。大米不多不少,正好够寺庙里僧人的一日三餐。
出米寺有多少僧人呢?
一个管事的住持老和尚,三个烧饭打杂的小和尚,六个念经的大和尚,不多不少,正好十个人。
一天清晨,住持老和尚领着大和尚下山做法事,出米洞只流出三把大米,不多不少,正好够三个小和尚煮粥吃。
又一天清晨,出米洞流出了满满一缸米。不一会儿,从出下上来络绎不绝的香客,香客烧了香,拜了佛,都留下来在斋堂吃饭——说来奇怪,那天的米不多不少,恰恰好够吃。
这样过了很多年,小和尚长大了,大和尚老了,老和尚圆寂了。
出米寺来了一个新住持。
那新住持生性贪婪,他已经有了一件锦襕袈裟,又还想要一件金缕袈裟。
一天清晨,他谋划起来:“现在,出米洞洞口茶杯大,一日能出一升米;如果凿到碗口大,就能出三升米;要是凿到水桶大呢,想必能出一担米;一日一担,十日十担……有米就有钱,有了钱,就有金缕袈裟。”
于是,新住持放下佛经,拿起斧凿,使劲儿凿出米洞。
凿到正午,洞口凿到碗口那么大;凿到深夜,洞口就凿到水桶那么大。
然而,从第二天起,出米洞再也不出米了。

后记:去年在肇庆七星岩景区,看到一个出米洞,我就给我儿子讲这个故事。儿子说:“好无聊啊,一听就是假的,编来骗小孩子吧!”他如今相信科学,热爱物理和化学,出米洞这种故事,至少目前这个阶段,并不在他的兴趣点上。
我也有过这样的生长阶段,大概初中吧,我对数理化倾注了巨大的热诚,我不再认为祖父、母亲从前讲的故事是重要的,我以为它们愚昧、落后,代表着一个陈旧的已然被抛弃的世界。
然而,生命的丰富如同大千世界。人到中年之后,我回到故乡,打开小我的樊篱,敲碎时空的障碍,贯通学科的界限,重新审视这些故事,我发现它们熠熠生辉。
民间童话的价值并不在自然科学的真伪这个层面,故事拥有另一套语言,它与自然科学语言隶属于逻辑迥异的两个系统。用自然科学的真伪去绳墨“出米洞出米”这个意象显然是错误的。正如养猪专业户把一头猪赶入化学实验室去养——对不起,你走错地方了。
反之亦然。
出米洞这个故事不难解读,它象征索求有度的人生,阐述“戒除贪念”这一东方生命哲学。这个命题根植于人性层面,适用于古今中外各行各业所有人,当然也包括科学家——如果某一科学家贪婪作死,同样会毁掉自己的人生,这是不言而喻的。

本故事参考资料:《中国民间故事集成 广东卷》;广东肇庆民间传说《出米洞》;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2-10 17:19:53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30:水怪无支祁

一苇 述

远古时候,大禹王为了治水,曾经三次抵达桐柏山。
可是非常奇怪,大禹王一来,桐柏山就狂风呼啸,电闪雷鸣,古木号哭,巨石悲鸣。
大禹王顶着狂风,沐着暴雨,在惊雷中发号施令,想要疏通河道,固筑河堤。然而,淮涡水怪无支祁联合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四位水神,鼓动桐柏山的鸟精兽怪和石魔树妖,兴风作浪,一次次把工匠和船只卷入江心。
大禹王不得不停下治水的工程,宰杀牛羊,精选美酒,送上桐柏山顶,拜祭天地山川。他竖起令旗,祷告说:“禹治理洪水,为生民立命,让万物安身,请天公地母护佑,天下神灵扶持,使江河汇流入海,从此风调雨顺,岁月清明。”
听到大禹王祷告,桐柏山万千神君纷纷前来归附,愿意竭尽全力,帮助大禹王治服洪水。

无支祁勃然大怒,它翻江倒海,把江水捣得粉碎,巨浪挟带着沙石拍击祭天的道场,混乱中,无支祁现出真身,它折断大禹王的旗帜,站立在桐柏山顶峰,仰天狂叫:“天公地母我全不放在眼里,区区一个大禹王,奈何得了我?”
直到这时,大禹王才看清楚无支祁的模样——原来是一只水猴子,黑身子,白脑袋,额头高耸,鼻子下陷,牙齿雪白,火红的眼睛射出金光。
大禹王派出九头大象围攻无支祁,然而无支祁力大无穷,机灵敏捷,它握拳出击,起脚猛踢,九头大象纷纷跌落深渊。
大禹王请天神童律对付无支祁,童律与无支祁大战六十回合,败下阵来。
大禹王再请天神鸟木由对付无支祁,鸟木同与无支祁大战一百二十回合,败下阵来。
大禹王又请天神庚辰对付无支祁,庚辰与无支祁大战了三百回合,最后放出天狗助阵,终于制服了无支祁。
大禹王率领手下的军队和工匠,联合桐柏山万千神君,一举击败了无支祁手下的鸟精兽怪、石魔树妖,命令它们各自回归自己的居所,安守自己的本分。然后,他囚禁了鸿蒙氏、章商氏、兜卢氏、犁娄氏四位水神。最后,大禹王打造了一条巨大的铁索,穿过无支祁的锁骨,锁住无支祁的头颈,又拿铮亮的金铃穿在它的鼻梁上,让神兽夔龙把它押送到淮阴,镇压在龟山之下。
从此,淮河和涡水逐渐变得平顺,水患慢慢绝迹。

天地变幻,斗转星移,不知不觉,过去了三千年。
那会儿,已经是唐朝了。一天晚上,一个渔人在龟山下钓鱼,鱼钩在水下挂住了,怎么都拉不上来。他水性很好,干脆潜下水底看个究竟。没想到,潜下五十丈的深渊,水底竟然有一条巨大的铁链,铁链盘绕着山根,看不到终点。
渔人浮上水面,第二天,把这件怪事上报官府。
刺史李汤听说了这件事,点了一百名擅长泅水的勇士打捞铁链。然而,铁链实在太沉重,一百名勇士都拉不起来。
于是刺史李汤找来七十二头公牛,让它们同时出力,拖拽那条铁链。终于,铁链慢慢动起来,一节一节被拖上陆地。围观的人越来越多。最后,整条铁链全部被拖出水面。那一霎那,波翻浪涌,水声大作——原来,那根铁索的末端,竟然锁着一只水猴子!
它头上垂下长长的白毛,额头高高耸起,塌鼻子上穿着两个金铃,闭着眼,跌跌撞撞地闯上岸来。
开始时,人们不敢上前,只是远远看着它。那怪兽蹲在地上,昏昏沉沉,仿佛睡着了似的。过了一会儿,人们渐渐围上去,凑近看它。淤泥似的涎水从它的鼻子、嘴巴、耳朵流出来,散发出浓烈的腥臭。刺史李汤命人上前捕捉它。没想到,捕快一碰触它的身体,它立即睁开眼,两只眼一打开,立即发射出闪电般的金光,紧接着,它舒展身体,愤怒地咆哮——随着它的吼声,大地剧烈地震动起来,漫山遍野的树木和山石呼应着它,发出凄厉的号哭和哀鸣。
人们吓得没命地奔逃,刺史李汤连官帽都跑掉了。
然而,那个怪兽并没有追赶人群,它掉转身,慢慢走下淮水,因为牵连着铁链,把那七十二头公牛也拽拉到水底下去了。

有人说,这只怪兽,正是淮涡水怪无支祁。
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它。


后记:鲁迅先生认为,“吴承恩演《西游记》,移其神变奋迅之状于孙悟空”——美猴王并非横空出世,前身很可能正是这只淮涡水怪无支祁。
无支祁本是洪荒世界的怪力乱神,因为不服管治,被大禹王镇压在龟山之下。吴承恩慈悲为怀,在《西游记》中释放了它,再让它历经磨难,最终抵达西天佛国,取得真经,修成正果。
生命是一场修行,我们该如何面对自身原生的伟力?束缚它还是释放它?释放以后,又要经历何等历炼,才能抵达真正的自由?
故事提出问题,而每个人,想必都有自己的答案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李公佐《古岳渎经》;陈蒲清《中国古代童话鉴赏》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2-11 23:23:55 +0800 CST  
中国故事之431:沙弥思老虎

一苇 述

从前,五台山有一位禅师,收养了一个小沙弥。小沙弥上山时只有三岁,他跟随老禅师修行,学会了念经、撞钟、挑水和烧饭。

过了十年,老禅师带他下山化缘——那是小沙弥第一次下山。
他们来到村庄,看见一头牛。
小沙弥问老禅师:“咦,那是什么呀?”
“这是牛,可以耕田。”
“噢,是牛呀!”
他们继续向前走,看见一匹马。
“师傅,那是什么呀?”
“这是马,可以骑,还可以拉车。”
“噢,是马呀!”
他们继续向前走,看见一只公鸡。
“师傅,那是什么呀?”
“这是公鸡,可以打鸣。”
“噢,公鸡呀!”
他们继续向前走,看见一条黄狗。
“师傅,那又是什么呀?”
“这个么,是黄狗,可以看门,还可以捉贼。”
“噢,黄狗呀!”

这时,一个花枝招展的少女迎面走来。
小沙弥惊喜地看着,过了好一会,才问他的师傅:“刚才那个,是什么呀?”
老禅师怕他动凡心,于是严肃地告诉他:“这个呀,叫老虎,专门吃人肉的。要是你靠近它,一定会被咬死、撕碎,骨头都剩不下来!”
“噢,老虎,老虎呀……”

那天晚上,他们回到高山上的古寺。
老禅师问小沙弥:“今天下山,你认识了这么多东西,有没有想起它们呢?”
小沙弥有点难过:“别的都没想,只是怎么都忘不了那个吃人的老虎,我思来想去,总舍不得它……”

后记:自古红颜成祸水,女人成老虎——为什么呢?到底什么才是洪水猛兽?
分析一下,在这个故事里,是什么使女人成为老虎?——应该是老禅师自身的欲望,以及他对自身欲望的恐惧。对吧?

本故事参考资料:袁牧《沙弥思老虎》;顾希佳《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

注:沙弥,小和尚。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2-12 19:32:45 +0800 CST  
黄袍客2020.2.20修订稿
一苇 述

大唐天宝年间,京都长安有一处荒废的住宅,宅院建筑精美,雕牡丹刻凤凰。但是呢,因为多年无人居住,石阶爬满青苔,墙缝长出一丛丛鲜绿的野草。
人们说,那是一座闹鬼的凶宅。十几年来,它已更换过好几任主人——但是呢,主人一搬进去住,就一夜暴毙。
时间一长,兽头铜锁锈迹斑斑,就连物主都忘记了这处产业。

这一年,书生苏荷进京赶考。他文考、武考两处落第,因为家道中落,也就没有回家。苏荷滞留京城,想要谋一份差事糊口。然而他四处求问,总没有合适的机会。
盘缠眼看要花光,一天清晨,有位灰衣人找到他:“听说苏先生为人磊落,勇敢无畏,我想聘请你管理一所旧宅。”
苏荷很高兴,一口应承下来。当日便拆去旧床,买来一张新床,搬进那座宅院居住。他洗地除草,清扫蜘蛛网,一直忙到天黑,胡乱弄了顿饭吃,倒头就睡着了。

到了半夜,“伊呀”一声,卧室腐朽的木门被推开,进来一个黄袍精怪,它头戴四方宽帽,神高马大,没有手也没有脚,没有眼睛也没有鼻子,通体赤色,发出耀眼的金光。
“苏荷!苏荷!”它高声叫唤。
苏荷完全清醒过来,手执宝刀,从床上坐起,定神看着它。
“苏荷!苏荷!”
精怪在门边站定,再次叫唤。
“我在这里。”苏荷壮起胆子,与它对答,“你是谁?找我做什么?”
“我是黄袍客。”那个精怪掉转身,“你跟我来。”
苏荷披衣起床,他手提大刀,跟在精怪身后,出了卧室,走向西面堂屋,到了墙根下,在一棵老牡丹树下,精怪扑倒在地,不见了。

苏荷紧握着宝刀,在弯月下站了好一会儿,没见动静。他镇定下来,回到卧室,关上门,继续睡觉。
睡了一会,又是“伊呀”一声,门再次被推开。这一回,进来一个白袍精怪,它戴着圆角帽子,同样没有眼鼻,没有手脚,它通体白色,散发出清澈皎洁的亮光。
“苏荷!苏荷!”它站在门边,高声叫唤。
“我在这里!”苏荷坐起身,沉静地应答,“你是谁?”
“我是白袍客。”白精怪掉转身,“你跟我来。”
苏荷手执宝刀,跟在它身后,出了卧室,走向东面堂屋。走到墙根,在一棵老梅树下,白袍客扑倒在地,消失了。
苏荷站了一会,没见动静,就回归卧室,继续睡觉。

这一回,还没入睡,就听见床底下“叮铃当啷”一阵响,钻出来一个绿袍精怪,同样没有手脚,没有鼻子眼睛,但它比前面两位丑陋得多,浑身上下散发出浓烈的铜臭味。它的方形大嘴一张一合,发出浑浊的声音:“苏荷!苏荷!”
“我在这里!”苏荷大吼一声,“你是谁?”
“我是绿袍客,我知道你在这里。”绿精怪说,“你也要知道,我在这里。”
说完,绿袍精怪朝床底下一扑,逝去了。

就在这时,门背后传来一阵窃笑。苏荷威风凛凛跳下床,抢先开口,问道:“你是谁?”
门背后,走出来一个身材修长的侍女:“我是细腰,愿为主人效劳。”
“好,我问你,黄袍客是谁?”
“是黄金。”
“白袍客是谁?”
“是白银。”
“绿袍客呢?”
“是钱。”
“很好。”苏荷抽出宝刀,朝细腰一指,“以前害人的东西,是你么?”
细腰浑身颤抖:“主人恕罪。我只是一把扫帚,怎么能害人?以前的人心虚胆弱,黄金来唤,就已经吓破了胆子;白银来唤,更是魂飞魄散;等到铜钱来唤,三魂七魄全部碎裂,气息泯灭,再不能活转过来。他们丧命,都是因为自身福份浅薄啊!”
“原来如此,那么,怎样才可以平安无事?”
“这座宅院呢,需要一位胆气壮、有仁德的主人。黄金、白银和钱愿意向仁勇君子臣服,现在它们已经认定你了。明天你挖出三瓮财宝,再送我往昆明湖,这宅子一定能安宁如意。”
“好,就这么做。”
听得他应允,细腰朝他躬身行礼,回到门背后,变回一支扫帚。

第二天,太阳升起,苏荷手拿铁锹,在西面堂屋牡丹树下,挖出一瓮黄金;在东面堂屋梅花树下,挖出一瓮白银;然后他往床底下掘地三尺,挖出来满满一瓮钱。
做完这件事,他提起门背后的扫帚,锁好兽头,走向昆明湖,把它扔进水里。扫帚得意洋洋,在水面漂了几下,发出活泼的笑声,然后沉入水底,看不见了。
这样一来,苏荷就有钱了。他买下那座宅子,在屋里用功读书。三年后,他娶妻生子,又考上进士。七年后,因为才能出众,他当上了冀州刺史。
那座宅院一直安宁,苏家儿孙满堂,花木繁盛,再没有发生过怪异的事情。(完)

后记:
这个故事探讨人与财富的关系——不仅这个故事,中国故事常有这类情节,似乎都在说,人的财富是命定的,比如《金变》,比如《银变》,又比如《陈仰忠》,后一个故事中,金砖上甚至刻有陈仰忠的名字……表面看呢,像一种宿命论,然而实质不是的。
财富的性格很有意思,你越珍视它,越守着它,越像严监生那般死抓住它不放,越怕失去它,它反而不爱你,至少,不会忠贞不二长久爱你。
它爱什么人呢?故事告诉我们,它爱的,首先是大胆勇敢的人,然后是有德行的人。就看我们村吧,改革开放之初,傻大胆发财的大有人在。而能做成大事者,或官运亨通,或生意越做越大,或成得大器当得大家者,内在人品真要好。先看洋人比尔•盖茨,再看国人马云,无不勇敢大胆,最善开拓进取。商场如战场,稍有胆怯退缩,黄袍客便离你而去。掘得第一桶金之后,要想得到更多的财富,好能力好人品就很重要了。你有义气肯吃亏,就有人帮你;你有诚信,才打得开大局面……再扯就远了,自个儿不懂的事儿,还是少扯为妙啊。

本故事主要参考文本:刘守华《佛经故事与中国民间故事的演变》;晋 干宝 《搜神记》之《细腰》;唐 谷神子 《博异志》之《苏遏》;佛经故事《波罗柰王闻冢间唤缘》;以及其它相关故事。

2020.2.20修
楼主 涉江采芙蕖  发布于 2020-02-20 22:21:22 +0800 CST  

楼主:涉江采芙蕖

字数:1005020

发表时间:2015-04-07 19:04:00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05-27 10:31:20 +0800 CST

评论数:132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