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家杂览

近段时间陆续买了一些书,由于是在“双十一”前后,到达的时间不像平时那么准时了;不过这也没关系,早到晚到总是要到的。我怕的不是时间的早晚,怕的是运输过程中的损伤。现在的快递真是太方便了,惟有一条让人不放心的就是损伤,这对我这个追求完美的人来说,简直就是个折磨。到目前为止,在孔网上购书,书籍的损坏率还比较小,偶尔有损伤都发生在精装书的书角上,其他都还能接受。可能书店的老板要么是个爱书人,了解爱书人的心理,要么出货量毕竟是少数,在外包装上可以有时间包装得扎实和仔细些。
我最担心是两个大的新书网,当当的快递承包商是顺风,虽然同是用一次性内有气泡的泡沫书袋,情况相对要好一些;京东就差了不少,同样是内有气泡的泡沫书袋,损伤的情况就多了许多。可以这么说,平装的损伤率得有百分之十几,精装的得百分之六七十了,这还是放宽了要求的,如果严一些,精装书可以说是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有问题。要么书角,要么书脊,要么硬封面的边框,或多或少都是要有损伤的。
怎么办?本不想买,可活动做起来,价格的确令人心动啊!经常买,我就总结了一些经验,一次性买四五本以上,京东就会用纸箱来包装;用纸箱包装,书的操作程度会大大降低,除极端情况外,书是不会受到损坏的。可情况还是来了,有时候选好了书,一下单,瞬间就分成了二到三个单,不屑说,其中必定会有个把损坏的,这颗心就一直悬到打开包装的那一刻,其期盼之情,相当于揭开婚前未曾见过面的新娘子的红盖头的那种心情:美,满心欢喜;丑,希望破灭,想死的心都有。当然了,我这么说是有些夸张有,可看到书籍无损,心情就舒畅,有损坏,情绪就会受到影响。另一种情况是,打包时,工作人员将已经有损伤的书,硬是塞进去包装起来,这就是最无奈的事情了。
这种情况经历多了,我就劝自己,算了吧!这世间万物哪有那么十全十美的,就像娶媳妇,既不要你的彩礼,又有一大堆的陪嫁,你还指望新娘子美若天仙,就只能说明你TM有点太人心不知足了!这种情况不是没有,但基本上是轮不到你的。
今天收到书,三个泡沫包装,还好,终于只有一本书的书角给碰坏了。我知足了。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17 14:15:42 +0800 CST  
读陈之藩的《寂寞的画廊》。这本书很早就知道了,但一直都没买着,这一切都是托网络的福,现在想读的书,只要经济能够承受,都可以买得到的。记得江苏凤凰社该“大家散文文存”丛书出版后,我先后买到了其中的十余本(许多都不需要),唯独就是没买到此书。那是武汉图书大世界还在菱角湖路的时候,有家文艺书店用这套书卖,问了多次,老板说去配,但终于没有配齐。后来到南京的先锋书店,在进入正厅的斜坡上,有一柜台摆满了该套丛书,也没有看到这本《寂寞的画廊》。这是五六年前的事了。再后来,买了中华书局的《万古云霄》,遂就放弃了对这本书的购买念头;可前不久浏览孔网,发现此书是他所有书中最便宜的一本,也就买了下来,权当是种纪念。
陈之藩是工科生,毕业于北洋大学机电系,留美获硕士学位,后又进剑桥拿了哲学博士。其后一直辗转美国、台湾和香港多数著名大学任教,并继高辊之后,出任香港中文大学的电子系主任,为香港培养了大批电子方面的人才。陈之藩的基础教育完成于大陆,他们那一批学理工的学生,像西南联大的杨振宁等人,人文基础都相当深厚,这得益于当时大学的通识教育;不像后来的大学专业分得越来越细,文理都分了家了。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17 22:59:44 +0800 CST  
书中第一辑里的几篇写英国诗人的文章,虽说是一般介绍性质的,但文字清新,富有诗意,读来犹大餐前的开味小菜——爽口。陈之藩本质上是个诗人,就像他心目中的胡适,他认为胡适其实也是位诗人,只是被“考据癖”所束缚。陈之藩在北洋大学机电系读到大二,因听了胡适的一篇演说,就去报考了清华大学哲学系,并被录取。他准备放弃北洋大学,进清华去读哲学;无论家人和朋友怎么劝,都不能动摇他的决心。报到之先,他去清华,遇到了金岳霖先生,他说明来意,金先生说了一番话,让他醍醐灌顶。
金先生问他为什么要进哲学系?他说他悲观而爱国。金先生说悲观是看到一套价值观行将消灭而无力保存所产生的一种情绪。哲学是门学问,是无法救国的;要救国只有哲学变成宗教才有力量,但成为宗教就不是一门学问了。最后金先生说:“况且,此事即令可致,亦不可求!今之哲人,似无一移风易俗者!”他最后又回到北洋大学读完机电课程。不过他最终还是进剑桥读了个哲学博士,完成了他的最初愿望。
陈之藩一定是个多胆质的人,这种人多具诗人气质,所以我以为他是被机电和哲学所耽误的诗人。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18 11:37:14 +0800 CST  
“如沐春风”可以说是我读陈之藩散文的感受之一了。在本集的第三辑“怀人篇”中有篇《在春风里》,里面有一段话:“并不是我偏爱他,没有人不爱春风的,没有人在春风中不陶醉的。因为有春风,都有绿树杨的摇曳;有春风,才有燕子的回翔。有春风,大地才有诗;有春风,人生才有梦。”这段话,是有感于胡适先生的至德之风的。不谈胡适有否至善至德的修行,但在民国时期及以后,像他这样谦谦君子似的人物恐怕是少有的吧!
陈之藩与胡适的忘年之交,也是他散文的看点。《在春风里》也是一本陈之藩散文集的篇名,这本集子里收录了他纪念胡适先生的九篇文章,除第一篇《春联》是写于一九六一年圣诞节,其余的八篇都是写于一九六二年胡适去世后的三月份(胡适逝世于一九六二年二月二十四日)。这本《寂寞的画廊》在第三辑里收录了其中的五篇:《春联》《第二信》《第三信》《第四信》和《在春风里》。《春联》一篇除副题“祝适之先生七十岁生日”外,文章是写陈之藩童年时期,因家庭困难,自己和妹妹上街写春联卖的一段往事,似与胡适的关联并不太大;如果有关联,或许是暗示自己留美时胡适曾寄给他两千四百美金之事,正是有了这笔钱,他才得以成行,才有了后来的成就,相当于“饮水思源”。在《第四信》里,胡适回信时曾提到过此事。这两千四百美金应该是分期而还的,因为最末的一次是四百美金的支票。回信中写到:“……我借出的钱,从来不盼望收回,因为我知道我借出的钱总是‘一本万利’,永远有利息在人间的。”
《第二信》《第三信》是谈述学与诗的。《第三信》因谈徐志摩的诗,而引发了两人之间的一点小争论,胡适在给陈之藩的这封信里谈及了自己“治学方法”和“考据与情感”之间的关系。“治学方法”为“勤、谨、和、缓”。“考证与情感”关系我没有切实的感受,我也不太明白,所以无权置喙。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19 11:34:08 +0800 CST  
那天在书网上闲逛,无意中就看到一本回忆六七十年代儿童游戏的书,叫《那时儿戏》。新书对折也贵,就在旧书网上买了本品相在九品以上的旧书。昨天书到了,我随手翻了翻,也没有读,可看到目录上所提及的近九十种儿时游戏,引发了我的一些感想。
怀旧是人之常情,尤其是事功业已完成的老人,坐对枯灯时不免重提当年之勇,以证明自己也曾“骑马倚斜桥,满楼红袖招”过的。老人们怀旧,是情有可原的,可问题是现在的年青人却也频频怀旧,我就觉得有些过了;特别是看到九零后、甚至是九五后们常常回忆自己小时候看过的动画片,玩过的变形金刚、芭比娃娃等玩具时的那种幸福中略带伤感失落的神情,多少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人时时都可以怀旧,可我总觉得他们还没有到怀旧的年龄和时候;过早的怀旧说好听一些,可以说是诗意的栖息,说得难听一点,是对现实的某种逃避,搞不好是会消磨人的意志,让自己沉沦下去的。
我是六七十年代生人,已经到了可以怀怀旧的年龄了,可不知为何我却很少生发这种情感。是不相信年华已老去,还是认为此生并未功成名就,没有怀旧的资本?就不得而知了。当然了,怀旧还是要怀的,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怀”!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19 13:53:16 +0800 CST  
看独庸生兄的帖子,知道了两位我以前不知道的作家:一个是周志文,一位是高尔泰。高尔泰我以前曾听说过,总觉着这名字与高尔基多少有些关系,但并不知道他是谁,也就没有读过他的任何书。许多人起名字都想傍名人,对这种虚荣,我是不太喜欢的。不过有些人因倾慕某美人而取其姓名中的某个字或喻意,我倒觉得是件很浪漫的事情,比如黄裳、比如张恨水。不管这里面的故事是真是假,你把它当成浮生里的小花絮来看,总会感到这人生还是满有些意思的。我不敢妄测高尔泰的取名是否于高尔基有关,但受习惯性思维的影响是难免的。周志文我确实是没听说过,尽管我对港台的散文名家多少还是有所了解的。独兄说好,当然是有自己的感悟或感触的,我对文友们推荐说好的文章、好书籍都是很感兴趣的,尽管某些书或文章有人吹上天,有人却认为一文不值:所谓“甲之蜜糖乙之砒霜”。不过我还是相信独兄的鉴赏力的,因为我与他都同时喜欢汪曾祺先生的文章。

喜欢就买,这是我的毛病,并不是我有钱;不过除极个别外,大部分书的选择都是正确的,少部分可能只是我一时没能力欣赏吧!

周志文的书好找,新旧书网都有得卖,但由于家里书太多,老婆都已经下了最后通牒,买书只得慎而又慎,所以准备先买本来试读,如果对味口,对不起,那又是另一回事了!选去选来,算经济账,选了本厚的:上海人民社出的选集《时光倒流》。书到后,一看,是随笔杂文集,根本就没“记忆三书”的内容,买“错”了。不过也没有错,是让我看到了周志文的另一面,也就是他作为学者有一面。他是台大的教授,与龙应台和林文月等人曾经同过事的。这书的内容偏知性,也是我喜欢的类型。买“错”后,我赶紧又买了本山东画报社的《同学少年》。书还没到。

高尔泰的书也好买,由于出版得早,又没再版,新书网肯定是没有,旧书网上倒有不少,但就是贵。在网上下载读了几篇,很喜欢,可读不习惯电子版,总感觉很虚无缥缈,没有一卷在手显得那么实在,遂动了买纸质书的念头。一咬牙,就买了一本,95元,品相九品。我不像那些书网上的大咖们,买书动辄上千、上万,我一穷苦贫民,买书完全靠挤,这书是我在旧书网上买的最贵的几本书之一了。过了两天,又花78元买了本远东版的《陈之藩散文集》。简直是不想过了!《寻找家园》到了,但手上在读陈之藩的《寂寞的画廊》,没有立即读,准备收拾好心情再读吧。

昨晚得片刻空闲,拿起周志文的《时光倒流》,读了书前龚鹏程的序;龚与周志文友情很深,他为周的几本书都写过序文。序文开头抱怨为人写序的难处,为此他讲了个故事。说是某位仁兄喜欢作诗,一日他送诗稿请某公品题。该先生仔细读过,沉吟许久,才说道:“你是个好人!”这位仁兄赶忙说:“我是请教先生说这诗写得怎样?”某公说:“你若不作诗,更好!”这笑话当然不是说讽刺周志文的,他的这篇序文写得比较长,也很有些内容,也是篇好文章。

不过,这个笑话我总感觉在哪里听到过,只是一时记不起来了。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21 11:19:15 +0800 CST  
衣不如新,人不如旧。看到现在的年青人男女换男女朋友如换衣一样,我真感觉自己老了;正如武汉这些天的气候,虽然冷之前有预兆,可似乎就在一夜之间由秋而冬了。昨天小雪,立冬已是近半个月前的事了,可那时还穿得住一件稍厚的长袖衬衫,外面都不用穿夹衣,头两天就在衣柜里翻出羊绒衫来穿了。
新鲜事物我不容易接受,并不是现在才开始的,打小就这样。我曾经有个非常要好的同学,他对所有新奇的东西都有种天生的喜欢,也非常乐于尝试,所以说,我从他身上就可以看到最新的流行趋势。从这一点来说,我与潮流是须臾都不曾离开的,可我却从来都没有亲身体验过,那么潮流对我的影响又几乎是没有的。这话说得绝对了,没有谁能够离得开时代、离得开潮流,只不过在适应上有先有后。我总是后者,几乎是无一例外的。至于我与那个同学的关系,大家也一定猜得出来,后来几乎是没有联系,只是过年时用微信拜个年,有时忘了,连年都没有拜。
这两天重刷了一遍《军人机密》。前几年看过了的,具体内容大致都忘得差不多了,但主要情节却还记得很清楚,因为这其中牵扯到一桩军人的冤案:一个怀孕的女共产党员被捕后,受上级的指示,要她在一份拥蒋申明上签字出狱,并送一份绝密情报到党的地下组织。如果没有找到地下党组织,要她将一个密码XL147交给一位分管地下组织的大领导,领导会明白其中的奥秘。女党员没有找到地下党组织,但她将这个密码告知了吴姓的领导。后来,敌方监狱有人投诚,将有女党员签名的申明交给了政治部门,引起了有关部门的怀疑,并将她认定为叛徒。她是部队的机要员,掌握着大量的军事机密,部队为防止她泄密,要求就地处决。她丈夫是位战功赫赫的旅长,被命令执行处决的另一位旅长是他们的战友加最好的朋友,而且她和那位旅长的新婚妻子是闺蜜。命令与情感,忠诚与背叛等种种纠葛由此在这两对夫妻之间展开,以至严重影响到两家后半生的生活。
女人没有被处决,而是跟着部队一起撤退,并在途中产下了一名男婴,后因不愿看到保护她而牺牲更多士兵的性命时,用丈夫给她的手枪自杀了。孩子下落不名,都以为他死了。几十年过去,此案便成为悬案,人们不愿再提起这段伤心的往事。
孩子没有死,被一名老乡养大,并参了军。他听说了这件事,想起自己就是在那里出生,就开始调查。随着调查的深入,他发现自己就是那位大家认为已死的女人的儿子,就更克服重重困难,去为自己的母亲平反。最后他终于解开了LX147的这个密码:是鲁迅文集147页的一篇文章《救救孩子》。其实根本没有所谓的绝密情节,是她的上级发现她怀孕,为保存革命的后代,撒了个善意的谎言,让她出狱继续革命的,因为她的上级知道他们在监狱中必死无疑。
还是老剧好看!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23 15:12:07 +0800 CST  
忘了一个关键情节。那位吴姓的领导,当时在苏联养病,联系不到,非常时期,为了以防万一,组织还是命令就地处决。解放后,吴姓领导车祸受伤,导致小脑萎缩,记忆受到损失,回忆不起这件事了。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23 15:23:17 +0800 CST  
尽管改变了阅读习惯,以后争取一本本的读完,再读另一本(诗词古文除外,古文中最喜欢赋体,每天都要读一点),但因为是刚开始,这两天又开起了小差。这段时间一直在读陈之藩的散文,昨天晚上却又拿起了王鼎钧的《情人眼》读了好几篇。这是王鼎钧七十年代创作的一部散文集,与其说是散文集,不如说是散文诗,或是写给恋人的情歌。王鼎钧的散文风格千变万化,读他最好是不同时期的散文都读一些,不然你根本就无法评说其散文的成就。这本《情人眼》如果仅仅限于男女之情,这是对他最大的误读。当然了,如果我恋爱时发现这么一本书,我肯定是会大段大段引用里面的语句的,甚至可能整篇都照抄不误。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24 19:30:58 +0800 CST  
气温骤降,又连日阴雨,似乎大脑也冻住了。昨天到今天跳看了部国产剧,好坏我不评价了,拍剧还是要动脑筋的,如果是我拍,未见得比他们拍得好。
这些天没有读小说了,一直在读散文。我也一直认为只有写好散文,才能真正写好小说。散文是许多文学体裁的基础。读了一段时间小说后,我总是要再集中时间去读读散文随笔作品。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25 19:07:33 +0800 CST  
家里的网络有问题,就是上不了网,心里着急。以前每天对着帖子还可以写点东西,现在根本就写不下去了。这些天陆续收到在旧书网上买的几本台湾作家的散文集子,准备集中读一读。
楼主 一石三鸟2016  发布于 2020-11-28 10:45:39 +0800 CST  

楼主:一石三鸟2016

字数:18450

发表时间:2020-10-11 23:31:49 +0800 CST

更新时间:2020-11-28 21:41:03 +0800 CST

评论数:208条评论

帖子来源:天涯  访问原帖

 

热门帖子

随机列表

大家在看